罗杰斯自我理论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bd0816c58fafab069dc02d5.png)
人本心理学的核心假设
• 每个人心中都有巨大的、可用来自 我了解、改变自我概念、改变基本态度 和自我导向行为的能量来源。这些能源 在一种可定义(明确描述)的心理上与 态度上有催化作用的气氛中,能被释放 出来。 ——Rogers
•
(三)主要途径
同理心、真诚一致与无条件积极关注,这三 个核心要件共同塑建出不带威胁性的心理氛围, 在这种安全的氛围下,个人便能以成年人的眼光 来重新审视原先的条件化价值观、自我防御、否 认与扭曲等等,进而能与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更 接近,更能信赖个人自己的内在评价历程。这种 变化代表着个人已能从依赖外在评价坐标转而信 赖内在评价坐标了。此时,个人的自尊感、自我 价值感都会产生变化,他变得愈来愈能信任与珍 视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促进当事人改变、 顺利释放出实现倾向及自我疗愈的重要因素。
五、自我概念与心理失调
心理适应
• 1、经验和体验完全被忽略了,就如同坐 着的感觉一样。 • 2、被个体准确地知觉到,并结合到自我 2 概念之中 • 3、歪曲经验和体验,以协调自我概念 • 4、否认经验和体验 • (图:适应程度高的个体和适应程度低 的个体的不同)
这里所谈到的问题是:我们经常会扭 曲自己的经验或运用种种的自我防御,以 免那些威胁到个人自我概念的现实经验或 条件式的价值感被个人所知觉进来。因此, 自由意味着个人能不加扭曲或强加改变以 符合自己期望地去经验一切现实的能力。 自由来自于个人能从各种可能的选项中做 出合乎自己内在真实的决定,而非做出符 合他人期望的决定。从此种意义层面来行 使自由,就能呈现出个人更精确、更完整 的自我意象、价值与需求。
罗吉斯引用他的临床经验发现当人们 真诚地被珍视,且经验过自在地开放自己 之后,某种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就呈 现出来。这些价值观包括:厌弃面具式的 隐藏与虚假,不再致力于讨好他人以谋己 利,更自动自发与自我导向,对他人需求 更敏感,更重视亲密关系等。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2c41e1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d.png)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介绍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包括自己的特点、能力、价值观等方面。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提出了自我概念的重要理论,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人们行为和情感的核心。
罗杰斯将自我概念分为三个层次: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和理想自我。
本文将对这三个自我概念进行详细探讨。
自我形象自我形象是个体对自己外貌、身体特征和能力的认知。
它是一个人对自己外在特征的主观评价。
自我形象的形成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评价的影响。
当一个人接受到正面的评价时,他的自我形象会更加积极;相反,当一个人接受到负面的评价时,他的自我形象可能会受到损害。
自我形象的重要性自我形象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可以增强个体的自尊、自信和幸福感,使其更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一个消极的自我形象则可能导致自卑、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影响自我形象的因素1.社会比较:个体会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外貌和能力,这种社会比较可能会对自我形象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2.社会认同:个体会根据社会对某些特征的评价来塑造自己的自我形象。
如果社会认同某种外貌或能力,个体可能会更加重视这些方面并以此来评价自己。
3.个人经验:个体的个人经验也会对自我形象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人的成功经历可能会增强他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从而提升自我形象。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行为和能力的评估。
它是一个人对自己内在特征的主观认知。
自我评价的形成受到个体自身的价值观和目标的影响。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和能力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时,他的自我评价会更加积极;相反,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与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不一致时,他的自我评价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自我评价对个体的行为和情感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和动力,使其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而一个消极的自我评价则可能导致自卑和失去动力。
简述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简述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的主要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b1495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6.png)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简介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Person-Centered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其主要观点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概念、自我实现以及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性,对心理治疗和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格自我罗杰斯认为,人格自我是一个整合的、动态的、正积极发展的心理结构,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理解。
人格自我由自我概念组成,即对自己的看法、价值观、能力和身份认同等因素的总和。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主观看法和评价。
罗杰斯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互动中经历了无数的“反映性的自我”。
通过收到他人的反馈信息,个体形成了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建立起自我概念。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人格自我的核心概念之一。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追求自我实现,即实现自己的潜能、发展自身能力,并成为一个更完整、更真实的自我。
自我实现是一个人的基本动力,是实现幸福和满足感的关键。
条件化自尊罗杰斯认为,实现自我实现的关键是条件化自尊。
当个体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心价值和目标进行行动,并受到他人的接纳和尊重时,就能够建立起条件化的自尊感。
这种自尊感使个体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并能够实现自我发展。
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个体受到了罗杰斯所称的「正向动机」的驱动。
这种动机源于个体对于自我的认同和完善的渴望,而不是外在的奖惩或社会的压力。
正向动机推动个体主动寻求新经验、探索自己的潜能,并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更真实和独立的自我。
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性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个体自我实现的关键环境。
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性和互动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真实的关系罗杰斯强调了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真实的关系的重要性。
真实的关系是一个人能够真实展示自己、接受他人和被他人接受的关系。
在真实的关系中,个体能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接纳,从而建立起条件化的自尊感,并实现自我发展。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对教师自主发展的透视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对教师自主发展的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763f967c8e9951e79b892753.png)
中的形 态改变 。 自我 的觉知 及其 完整 性和 价值 性 的评 价 , 大 大 的影 响 了个 体 的生 活 轨迹 。其积 极 的一 面 。那就 是 人 的现 实趋 向 。促使 个体 主动 积 极发 展 自我 ,发挥 潜能 。 罗 杰斯 的基 本 理论 受 到行 为主 义 的影 响 颇深 .所 以本 文 在 借 助 罗 杰 斯 的 理 论 分 析 时 , 不 得 不 大 量 研 究 其 本 源—— 个体的 现实环 境 。
民 出 版 社 .9 8:. 18 3
示 教 学 未 来 发 展 的趋 势 或 与 学 生利 益 紧密 相 关 的 问题 。
【 刘 中 民. 太商魂 【 】 京 : l 】 犹 M E 中华工 商联 合 出版 社, 8 : 1 1 71 . 9 0
【】 丙 隋 , 安 . 代 中 国 小 学 作 文 教 学 风 格 【 . 宁 : 西 人 2杨 雷 当 M1 南 广
教 师 审 业 发 展
Hale Waihona Puke 劈杰 仔我理 ; 斯骼 论对教师 目主发展钓透视
◇ 吉 林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纪 国 和
刘 笑
【 摘 要 】 罗杰斯 的 自我 理论 中 包含 有 : 自我概 念 、现 象 场与 自我 实现 。从 自我 概 念 、现 象场 与 自我 实现 的基 本
只 是这 种 变化 仍清 晰 地保 留着 它原 有 的特 有 印 记 。许 多 优 秀教 师早 年 就享 有 盛名 ,形 成 了公 认 的 教 学风 格 后 仍 孜孜 不 倦 的追 求 ,这种 精 益求 精 的 教 学作 风 ,使 得 他 们
的 教 学 不 断 超 越 自我 ,进 入 新 的 更 高 的 境 界 。 5教 师 教 学 风 格 的 选 择 突 破 和 创 新 提 高 。 教 师 教 学 风 .
罗杰斯人格理论及自我概念
![罗杰斯人格理论及自我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21916747fd5360cba1adbbb.png)
两大人格理论差异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按弗洛伊德的看法,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 内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早期,弗洛伊德提 出了“二部人格结构”说,即无意识———意识结构说, 实际上他把人的心理机制视为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 个系统所构成。潜意识是弗洛伊德论述最多的部分,也是 他的早期人格结构的核心。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包括人的 各种本能欲望和冲动。这些冲动和欲望被排斥或压抑在意 识之外,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以 追求满足。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 ,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 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负着“检查员”的任务,严 把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但 是,当“ 检查员”丧失警惕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 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二、马丁布伯的存在主义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以马丁布伯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其实也是一种关注人的哲学。 存在主义中所表述的存在是个体的存在,这种理论认为, 只 有从个体的存在出发, 才能理解人生的意义, 并把孤立的人 的非理性的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存在主义注定要以 人为中心, 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重视人的存在体验。 三、詹姆士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 响 以詹姆士和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经验, 人们所能认识的, 只限于经验。所以实用主义十分重视从个 人的经验出发, 主张用行为的相应效果来证明思维的合理性 和现实性。实用主义忠于事实, 根据事实的效果来进行判断 或是修正概念, 重新将为了人确定为哲学的最终目的。事实 上, 自皮尔士创建实用主义以来, 作为一种以自我为核心的 哲学精神和思维方式, 深深影响着其后所出现的各种社会思 潮,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实用主义的 影响。
内在自我的名词解释
![内在自我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6ad865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e.png)
内在自我的名词解释内在自我指的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性格、价值观和意识。
它是个体与自身认同的核心,伴随着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然而,对于内在自我的定义和解释却常常引发争议和疑问。
本文将从心理学、哲学和文学等不同角度对内在自我的名词进行解释。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内在自我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受到个体内部心理过程的影响。
根据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的理论,内在自我是一个人在自我观念中的一部分。
罗杰斯认为内在自我与个体真实的感受、需要和动机相联系,它是一个人在自我概念中了解和接受自己的核心。
这种内在自我是通过自我反思和意识的过程构建起来的。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也对内在自我的概念做出了贡献。
他提出了“自我实现”的概念,认为内在自我是个体追求个人潜能、自我发展和成长的驱动力。
马斯洛观察到,当人们满足了基本的需求,如食物、安全和归属感,他们会进一步追求更高级的需求,如尊重、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的价值。
这种内在自我的追求是个体自我实现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哲学上,内在自我的解释与个体的自由意志和主体性密切相关。
作为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索,内在自我指的是个体的核心本质和自由选择的能力。
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认识自己”是人类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意味着去发现并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内在自我。
通过自我反省和思考,个体可以认识自己的欲望、动机和价值观,进而实现内在自我的发展。
在文学作品中,内在自我常常是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核心元素。
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他透过人物的内在自我来探索人性的冲突和矛盾。
例如,在《罪与罚》中,罗迪昂·罗斯托夫斯基的内在自我不断地与理性、良知和欲望进行斗争。
通过对内在自我的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心的深度。
无论是从心理学、哲学还是文学的角度,内在自我都被认为是个体内部最本质、最真实的部分。
它是个体对自我认同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自身意识和精神追求的动力。
论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论罗杰斯的自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caf8af4910ef12d2af9e73d.png)
罗杰森的自我概念
![罗杰森的自我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802ed9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a.png)
罗杰森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的总和和理解,它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个人特质、行为模式和成就等方面的认知。
罗杰斯(Carl Rogers)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在不同情境和时间中对自己的感知和评价。
自我概念是个体通过内省和外界信息的反映而形成的,它是个体与外界进行交互的基础,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对于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非常重要。
在罗杰斯的理论中,自我概念被分为两个构成要素:自我感知(self-perception)和自我价值(self-worth)。
自我感知是个体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认知,包括外貌、技能、性格等。
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己价值和意义的评价,它影响着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罗杰斯认为,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应该是一致、积极和真实的。
一致的自我概念意味着个体的各个方面的认知是相互协调和一致的,个体对自己的认知不会存在矛盾和冲突。
积极的自我概念意味着个体对自己有正面的评价和认同,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价值和被接纳的。
真实的自我概念意味着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是客观、真实和公正的。
罗杰斯认为,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
如果个体的自我概念基于他人的期望和评价,个体会为了取悦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这种自我概念是不健康的。
相反,如果个体的自我概念基于自我认同和内在体验,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自我概念是健康的。
罗杰斯提出了一种称为“无条件接纳”的理论,认为个体需要得到他人的无条件接纳和尊重,才能正确看待自己、接纳自己,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无条件接纳意味着他人对个体的接纳和价值不取决于个体的表现、行为或成就,而是对个体本身的接纳和价值。
无条件接纳能够使个体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来说,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它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a8e371ab7360b4c2e3f6484.png)
•
罗杰斯 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 美国心理学家。1902年1月8日生于芝加哥 附近的奥克帕克。早年主修农业和历史。1924 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同年进入纽约联合神 学院。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临床 心理学。1928年获硕士学位,后受聘到罗切斯 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童研究室工作。 1930年任该室主任。1931年,在工作之余获得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40年到俄亥俄州立 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45年转到芝加哥大学任 教。1957年回母校威斯康星人心理学和精神病 学教授。1962年-1963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 中心研究员,以后又到加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 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任职。曾任1946年-1947年 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年-1950年美国临床和 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 会第一任主席 。
• • • • •
威胁的经验 防御过程 心理调整 瓦解和崩溃 重新整合
主要著作包括:
• 《咨询和心理治疗》(1942) • 《来访者中心疗法》(1951)Client-centered Therapy • 《患者中心治疗: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 (1957)、 • 《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 际关系》(1959) • 《变成一个人:精神病治疗家的精神病观点》 (1961) • 《论人的成长》(1961) • 《一种存在方式》(1980)
最基本的观点
罗杰斯建立了一个人格改变的新 模式,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朝着健 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成长,变 化的潜能。
理论
• 现象学与自我概念 • 人格的发展的基础——自我实现倾向与积 极看待 • 机能完善者的特征与形成 • 自我实现倾向的受阻与恢复正常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2b0245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f.png)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人格发展的研究。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一个人最原始、最基本的欲望和冲动的源泉,自我则是在外部现实情况下为满足本我欲望而调解和平衡的一种机制,超我则代表着内化于个体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
2.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性人物,他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使他们追求与自己真正本质相符的人生。
根据罗杰斯的理论,在一个支持性和理解的环境中,个体可以实现自己最大潜能,并达到心身健康的状态。
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注重满足需要和激励行为的理论——需求层次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人具有一系列不同层次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些需求按照层次依赖性排列,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才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
4. 托马斯和谢尔曼的社会认知理论托马斯和谢尔曼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思维、信念和感知对个体行为与决策的影响。
根据他们的理论,个体通过自己对外界信息进行解释和处理来影响自己对环境和他人的反应。
此外,托马斯和谢尔曼还将情绪和情绪调节作为影响个体行为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5. 基格鲁心理学理论基格鲁心理学理论提出了一个跨文化、发展主义以及生态系统相结合的人格发展模型。
根据基格鲁心理学理论,人格是过程性且动态变化的,并且是由内在因素(如天赋)和外在因素(如环境)相互作用所决定。
该模型同时强调了个体与社会以及文化背景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结论综上所述,人格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过程,在心理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它。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到基格鲁心理学理论,每一种理论都揭示了不同方面对于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并促进个体在不同阶段达到心身全面发展。
罗杰斯知识点总结
![罗杰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c1dd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b.png)
罗杰斯知识点总结一、罗杰斯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成果1.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调整,认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基于内在的动机和自我认知。
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心理学观念,强调了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需求,并对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调整进行了深入研究。
2. 自我概念罗杰斯提出了“自我概念”的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自我形象,这个自我形象是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它包括了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3. 自我实现罗杰斯将自我实现理论引入心理学领域,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潜在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渴望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
他强调了自我实现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自我实现”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自我实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4. 无条件的积极肯定罗杰斯提出了“无条件的积极肯定”的理论,认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和肯定,而不是基于某些条件的肯定。
他认为,只有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得到无条件的积极肯定,个体才能在心理上健康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调整。
5. 客观感知罗杰斯重视个体的客观感知,认为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客观感知是基于现实的经验和知觉,而不是基于社会期望或规范。
他提出了客观感知的概念,强调了个体对自我和环境的严肃思考和客观认知的重要性。
二、罗杰斯的实践应用1. 客户中心疗法罗杰斯的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形成了“客户中心疗法”的治疗模式。
客户中心疗法强调了治疗师对客户的无条件接纳和积极肯定,鼓励客户自我实现和自我调整,主张治疗过程中的真诚、尊重和理解。
客户中心疗法的实践应用,对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心理治疗带来了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2. 教育实践罗杰斯的理论也被运用于教育领域,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罗杰斯自我和谐
![罗杰斯自我和谐](https://img.taocdn.com/s3/m/b4d5b50b7cd184254b3535cd.png)
教育类核心期刊《教育探索》一从罗杰斯的自我和谐理论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王春娟冯海英一、罗杰斯自我和谐理论的内涵自我和谐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罗杰斯认为,和谐是一种调和或协调的状态,不和谐是一种矛盾冲突的现象或不协调状态。
自我和谐(self congruence)是指个体自我概念中没有自我冲突的现象[1]。
在罗杰斯看来,自我概念不单指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状况的知觉,即真实自我或自我,还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将来应当怎样的知觉,即理想的自我(i deal self)。
罗杰斯认为,理想自我和自我之间的差距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越接近,人就越感到幸福和满足,心理就越健康;理想自我和自我之间的差距大,就会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心理就不健康。
一个人的目的是追求真实自我。
罗杰斯认为,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功能,如果各种自我知觉之间出现冲突或者自我与经验之间出现矛盾,个体就会体验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
罗杰斯还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保持一种乐观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满足。
要想成为一个自我完善的人,就要不断接受生活中的各种考验。
他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为心理和谐的人。
正如罗杰斯所说:“最好的生活是一种漂泊的、变化的过程,在其中没有任何事物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存在于成长的过程中。
好的一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2]由罗杰斯的和谐理论可知,人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是因为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出现偏差;之所以内心不和谐,是因为自我与自我经验不一致,为了维持自我统一而对经验采取的防御反应;之所以心理不健康,是缺乏乐观满足的生活态度。
用此理论,可以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心理问题并对此进行正确的调适。
针对本次调查显示出来的问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他们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
自我实现理论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
![自我实现理论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620b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5.png)
自我实现理论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自我实现理论: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人本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的尊严和自我实现的哲学观点,其中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对于发展心理学和辅导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自我实现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其对个体成长和幸福的重要性。
1. 自我实现的概念自我实现是指个体在完全发展自身潜力的过程中实现内在的个体目标。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推动着个体不断追求成长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一个主观体验,个体通过反省、探索和接受自身的内在需求,追求与自己真实自我一致的生活。
2. 人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价值和尊严,个体应该被尊重、关注和支持。
罗杰斯主张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环境,以满足个体的基本需求和心理成长。
他提倡人们通过积极的关注和理解去接纳个体,从而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实现的目标。
3. 自我实现的条件罗杰斯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促进了个体的自我实现。
首先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个体需要得到无条件的接纳和关注,从而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其次是真实性,个体需要和周围的环境保持真实的互动,没有伪装和假象。
最后是移情共鸣,他认为个体需要经历他人的共情和理解,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4. 自我实现的影响自我实现理论认为,当个体能够实现自身的潜力和目标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个体会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通过追求自我实现,个体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其次,个体会经历到更加深刻的人际关系。
建立在真诚和理解的基础上,个体能够与他人建立更加深入和持久的关系。
最后,自我实现会提高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5. 实现自我实现的方法为了实现自我实现,个体可以采取一些行动。
首先,个体需要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的内在需求和目标。
其次,个体需要用心倾听自己的内在声音,了解自己真实的情感和需求。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96026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2.png)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中,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理解与认知的总和。
自我概念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情绪、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交互方式。
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对自我概念的理论提供了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探讨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从卡尔·罗杰斯的角度来看,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他认为,人们通过对自身的主观经验进行反思和解读来构建和塑造自己的自我概念。
个体的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知、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以及对自己行为和情绪的接受与理解。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了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和成长潜力。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着自我实现的动机和愿望。
个体在接受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接纳时,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塑造自我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需要体验到无条件的正面关注和爱,以便能够真实地表达和发展自己。
对于罗杰斯而言,自我概念的核心是自我价值感。
他认为,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是建立在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和认同基础上的。
当个体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时,他们会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相反,如果个体遭受他人的否定、厌恶或冷漠,他们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从而产生自卑感和焦虑。
罗杰斯强调了个体内在的主观体验和感受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体必须真实地面对和接受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而不是试图适应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
他主张个体应该关注自我真实性,即通过对内心的倾听和尊重,与内在的自己建立联系。
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中,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塑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他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自我概念。
个体的自我概念在不同的情境和时间中可能会有所变化,这取决于他们的主观经验和外界的反馈。
总结而言,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对于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第三节 罗杰斯自我
![第三节 罗杰斯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17a72a543b3567ec102d8af3.png)
三、机能完善者的特征与形成
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者具有以下5个特征: (1)经验的开放 (2)协调的自我 (3)机体估价过程 (4)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 (5)与同事和睦相处,乐于给他人以无条 件积极看待
如何成为一个机能完善的人:罗杰斯认为关 键在于自我结构与经验的协调一致。要求有 一个无条件积极看待的成长环境
局限性
罗杰斯的整个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方法论 基础上的,他的学习观脱离社会的人性发展,提倡脱离社会的 “自我实现”,结果必然导致其价值因脱离社会而毫无价值; 过分夸大人的主观经验的作用 ,他的理论带有主观违心主义 的色彩,最终走向神秘主义。 罗杰斯脱离人的社会性来孤立的看待人的本质和个性,把个性 抽象化 ,忽视了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个性形成发展的决定作 用。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强调以自我为中心,过分的夸大自我选择、 自我决定和自我设计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体系在完整性上和创造性上也有缺陷。
一、现象学与自我概念
首先,罗杰斯从现象学意义上提出了自我概 念,他认为自我概念包括具有“我”之特性 的一切想法、知觉及其价值,是个人现象场 中与自身相联系的那部分知觉及其附着的 意义,它是个体看成“我”的那部分现象场。
个人现象场是指个体在知觉外 界事物并经验到他自己时,对这 些事物赋予意义,由此构成的整 个经验系统。
(二)积极自我看待的需要 罗杰斯理论第而个重要假设是,所有人都有一种 希望获得积极看待的需要,包含了获得他人或自 己关注、赞赏、接受、尊敬、同情、温暖与爱。 积极自我看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交互作用的 性质。 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意味着对一个人做的所有事 情都一样积极看待,即使是客观上消极的行为也 要接受。 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有利于自我实现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理论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理论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f95a47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d.png)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理论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自我概念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这两个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探讨它们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应用价值。
自我概念理论是罗杰斯心理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主要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了解。
根据罗杰斯的理解,自我概念由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自我(self)和自我概念(self-concept)。
自我是个体的主观意识和体验的总和,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感受以及自我评价等。
自我概念则是个体对自我认知的总结和理解,是个体对自我的描述和评价。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它影响个体的行为、情绪和态度。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评价的影响。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对个体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个体接受到积极的评价和支持,他们的自我概念就会变得积极、健康和稳定。
相反,如果个体遭受到否定、批评和冷漠的待遇,他们的自我概念就会出现困惑、不安和消极的情绪。
自我概念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通过对自我概念的认识,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个体进行自我调节和成长。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自我概念理论也被广泛运用,帮助个体认识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实现自我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
自我实现理论是罗杰斯心理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实现是指个体在符合内心需要的情况下达到个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罗杰斯认为,人性本善、本质上渴望成长和实现自己的潜力。
只有当个体能够接纳并实现自己的真实自我,才能获得心理的安宁和满足。
罗杰斯提出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需求的重要性。
在治疗和咨询过程中,心理专业人士需要倾听和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需求,并提供支持和理解。
个体的自我实现不仅仅是个体的需求,也是社会的需求。
社会环境的支持和尊重对个体的自我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罗杰斯提出了什么理论
![罗杰斯提出了什么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363946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3.png)
罗杰斯提出了什么理论
罗杰斯提出了“自我理论”。
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
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自我理论:
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
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股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产生出大量的经验。
通过机体自动的估价过程,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即相反,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寻求保持、再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尽力迥避。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f1b1d7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7.png)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简介卡尔·罗杰斯是20世纪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自我概念理论。
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人格形成的核心。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由三个方面组成: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观。
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自我概念。
一、自我形象1. 定义自我形象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的认知和描述。
它包括了身体、性格、能力等方面。
2. 影响因素(1)生理因素:身体特征、性别、年龄等。
(2)环境因素:文化背景、社会经验等。
(3)个体因素:性格特点、个人经验等。
3. 作用(1)影响行为:一个人对于自己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的认知和描述会影响他的行为方式。
(2)塑造偏好:一个人对于自己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的认知和描述也会塑造他对于不同事物的偏好。
二、自我评价1. 定义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表现和行为的评价。
它包括了对于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评价。
2. 影响因素(1)他人反馈:他人对于个体表现和行为的反馈会影响个体对于自己的评价。
(2)社会标准:社会对于某些行为和表现的标准也会影响个体对于自己的评价。
(3)个体经验:个体过去的经验也会影响他对于自己表现和行为的评价。
3. 作用(1)塑造信念:一个人对于自己表现和行为的评价会塑造他的信念,从而影响他未来的行为。
(2)情绪调节:一个人对于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评价也会影响他的情绪,从而调节情绪状态。
三、自我价值观1. 定义自我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内在存在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
它包括了个体内心深处最根本、最核心、最基本且最重要部分,也是形成个体核心信仰系统所依据的基础。
2. 影响因素(1)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对于个体内在存在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有着不同的影响。
(2)个体经验:个体过去经历的事情也会影响他对于自我价值观的认知。
3. 作用(1)塑造信仰:一个人对于自己内在存在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会塑造他的信仰,从而影响他未来的行为。
罗杰斯的知识点总结
![罗杰斯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25e17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8.png)
罗杰斯的知识点总结1.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个体对自己有一个具体的自我概念,这个自我概念构成了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经验的认知和评价,它包括了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和身份等方面的观念。
自我概念的形成是在个体和重要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建立的,它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
2.自我实现罗杰斯强调了人们自我实现的潜力。
自我实现是指个体在满足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的过程。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内在的渴望,只有当这些渴望得到满足时,个体才能实现自我。
罗杰斯强调了自我实现对于个体的发展和幸福的重要性。
3.无条件的正视罗杰斯在心理治疗中提出了无条件的正视的理论,这是他心理治疗方法的核心。
无条件的正视是指治疗者对患者的接纳和关心,不以道德、伦理或其他条件来评价患者,而是坦诚、真诚地接纳患者的一切。
这种无条件的接纳可以使患者感受到治疗者的真诚和关爱,从而促进患者自我实现和自我调节的过程。
4.真实的自我罗杰斯提出了真实的自我的概念。
真实的自我是指个体在经历和表达真实感受和情绪时,不受外在期望和压力的影响,而是按照自己内在的本性和价值观来生活。
罗杰斯认为,只有在真实的自我中,个体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获得内心的平衡和幸福。
5.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包括无条件的正视、真实的自我等概念在内的心理治疗方法。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强调了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内在的潜能,鼓励个体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绪,同时也要尊重他人。
在治疗中,治疗者要给予患者无条件的正视和关爱,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解决心理困扰,实现自我。
6.情感的重要性罗杰斯认为情感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情感是个体对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反应,它是自我实现和自我调节的重要途径。
罗杰斯提倡个体要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尊重自己的情感,从而实现自我。
在心理治疗中,治疗者要关注患者的情感体验,帮助患者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尔罗杰斯
Carl Rogers (1902-1987)
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模型
自我理论
历史
1902年生于伊利诺斯—中西部保守宗教环境下成长
学生时代曾以世界学生基督教联盟代表身份访问中国
开始接受牧师训练,但因为过于刻板而放弃,但宗教价值观影
响了其后来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早年从事过儿童成长相关指导工作
带着务实、研究的态度探索心理治疗
理论产生的思想背景
受现象学影响
强调意识的重要性
现实是主观性
个体内在参照系统
行为的目的性
以当前为中心
罗杰斯自我理论
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倾向(Goldstein,1963)
―当我们说到一种海洋植物、一棵橡树、一条蚯蚓、一只飞蛾,一只猿猴、一个人……有机体生来就有一种生存、发展和繁殖的倾向……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命的本质。
‖(罗杰斯,1963)
个体主观感受到的和体验到的经验是唯一的现实。
个体的―自我‖体验是人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是与他人互动中发展起来的。
当自我、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一致时,个体就自我实现
当自我、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不一致时,个体就会出现混乱、
焦虑和适应不良行为
如果我们被接纳、被鼓励、被爱(无条件积极关注),我们就可
以健康成长
教养方式影响自我结构健康形成
接纳儿童感受和成长的能力
当儿童的行为成人看不惯时,有接纳成人自已内心感受的能力
将儿童作为一个人来予以接纳
无条件接纳儿童
如果下面六个条件能得到满足,自我发展的不一致就能够经过
治疗师的治疗得到一致发展。
个人成长必需的六大条件
来访者与治疗师有心理上接触
来访者处于不一致状态
治疗师处于一致状态
治疗师对来访者传递无条件积极关注
治疗师共情理解来访者,并将这种理解传达给来访者
治疗师共情理解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传递符合最优化原则
治疗理念
―非指导性‖、―以来访者为中心‖ 是罗杰斯治疗理念的核心。
通过这种理念,来访者克服障碍,解放自己,朝着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前进。
治疗强调治疗师的真诚与开放性可以帮助来访者真实感受自己的内心体验和真实需要。
―非指导性‖可以帮助来访者按照自己的需要去从容应对他或她认为重要的问题。
个人成长
来访者远离虚伪、―应该‖和以取悦他人为目的,变得更为真实,朝向自我引导方向,积极评价自我和自我体验,找到一种适合自我成长的稳健发展状态,对外在和内在体验保持良好的敏感性和开放性,无条件接纳他人,并与他人建立必要的亲密关系。
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Array
主要标准
–对经验的开放性
–真实感
–信任感
次要标准
–不害怕自己的体验
–随机应变的能力
–创造性
其它心理健康标准
1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与他人的交往时,能够把自己作为一个真实和不完美的人来认识和接纳。
2无条件积极关注。
不带任何价值判断去关注和接纳一个人。
―那是一种关爱的力量,不是索取‖。
3最个人化的东西也是最普遍的。
最隐私的、最个人化的体验通常是可以最直接用来与他人分享的。
4能够正确面对他人与自己的差异,允许他人有不同的信念、体验、价值观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