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
(完整版)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理解词句品味语言一、词语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特定含义。
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语言环境。
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需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从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情感义、网络义等多方面去分析。
答题格式:词语语境义:“XX”一词原指_______ ,这里指______ ,起到了 ____ 的作用。
2、词语表达效果作用:要分析此词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了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 (文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题格式:A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分析表面意义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______ 的特点。
C、分析深层含义:肯定了 /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_____ ,或者给了我们______ 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3、问某词能否去掉的题型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
(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 、结合句子分析用该词强调突出了 (限制、说明、修饰了) ______,更能形象 (恰如其分) 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 、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
4、能否调换为另一词的题型。
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
(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原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______,换了之后就变成。
_______C 、用原词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调换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
5、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方法:A、常考的指示代词有:这、那、这些、其他、以上、如此……;B、一般是往前找;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
所以阅读文章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感情脉络、语法逻辑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2.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
每个词语都有其基本意义,但有时却可被赋予临时意义。
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要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还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比喻义(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1.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只要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所领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表达有特色的句子。
【考题透析一】乐书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自己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中“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
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2023年中考语文 二轮专题复习:词句含义理解答题策略(教案)

词句含义理解答题策略答题方法(1)寻找关键词;(2)分析关键词,可从指代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等角度进行分析;(3)分析句子语境义及主旨义。
有时语境义即为主旨义,需灵活处理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其关键词不包括(D )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
A.浇水过多B.放不开手C.腐烂而早夭、飞不高D.注定【解析】“浇水过多”指过度呵护,“腐烂而早夭”指不利于孩子成长;“放不开手”指过多管束;“飞不高”指孩子的成长空间的限制。
ABC项皆有比喻义和象征义。
句子的意思为:过度的呵护不利于孩子成长;过多的管束会限制孩子的成长空间。
语境义即主旨义。
表层(字面):词句字面上最直观的意思(直接解词即可,句子含义题同样解句中关键词)深层(语境):在语境中体现的具体内容(还原词句内容,联系上下文推断想说什么)情感(主旨):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主旨(联系语段情感主旨,基本等同于词句情感主旨)表深间的变化:如此表述带来的表达效果(有手法就点出手法,找不出手法就只点出效果)然而我不幸福,看着每到周末就翻倍的数学作业直接就想跪了。
都怪这可恶的小熊老师,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无论是谁,在经历了上课被点名、订正必被抽查、考后必被教训的之后,一定会如我一样觉得人生之路暗无天日。
尽管我把数学归为最讨厌的课程,但在小熊老师的百般压榨下,我可怜的数学成绩终于缓慢地爬上了及格线。
“压榨”一词常规的含义是()A.压迫剥削B.水果榨汁C.诡计多端结合语境,小熊老师实际上对我做了什么?A.对我严格要求B.对我嘘寒问暖C.对我残暴虐待小熊老师实际对我做的事,和“压榨”一词的常见含义有什么关联?A.贬词褒用B.比喻拟人C.正话反说“压榨”一词相比“说大白话”,体现出一种怎样的表达效果?A.形象戏谑B.抽象深刻C.具体细腻这一句体现出“我”对老师怎样的情感?A.厌恶之情B.感激之情C.冷漠之情结合语境,我的数学成绩实际上发生了什么?A.快速往下掉了B.快速往上升了C.缓慢往上升了我的数学成绩变化,和“爬”一词的常见含义有什么关联?A.贬词褒用B.比喻拟人C.正话反说“爬”一词相比“说大白话”,体现出一种怎样的表达效果?A.形象生动B.抽象深刻C.具体细腻品味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课件

第一步:分析句子, 抓角度
找关键词语 修辞手法 描写方法
第二步: 结合语境巧分析 第三步 : 按要点组织答案
抓角度+ 扣内容 +品作用(效
果)
五、作业:
完成《剑指中考》 P72 第一题 P73第二题
二、例题引领 方法指点
例:
赏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绿绿的。” -- 《春》
【思考角度】:找关键词语
抓角度 + 扣内容 + 品作用(效
果)
【参考答案】
角度:关键词 内容(特点) • “偷偷地”、“钻” 写出了不经
意间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和具有蓬 勃生命力的特点,
• “ 嫩嫩的”、“绿绿的”运用叠词 ,富有节奏感、音韵美,写出小草 绿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爱好 和赞美之情。 作用(效果)
• 树》
-- 《那
例题引领 方法指点
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
出努力的样子。
【思考角度】
--《背影》
③从描写方法入手。
这句话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刻画了父 亲攀栏杆的情景,从父亲的艰巨中突出父亲 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
理解句子的含义
一个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篇归一旨。
三个技能: 抓住关键词语分析, 语言要浅显; 根据修辞方法、 描写方法分析 ; 紧扣文章主题分析 ,答案要完整。
三、真题演练 能力提升
1、请同学们试做《剑指中考》 P25《思念一块月饼》第22题
(202X年中考题) 2、 请同学们完成《剑指中考》 P71《像花生一样活着》第2题
四、课堂小结
•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我学会了……
(完整版)语文:散文词句含义理解题答题套路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审题1、审读出所有的关键词(有时不止一个)2、审出修辞特点3、偏正短语,不可忽视修饰限定成分(二)基本方法有:1.词典义由本义到语境义.高考所考词语之义均是在文中的含义,但语境义离不开其本义.所谓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2.把握语境,细读文本,咬文嚼字。
理解词语含义,千万不可把视线局限在词语本身,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段甚至篇)”的原则,着眼全文,在具体的大小语境中去深入理解。
词语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考的是语感。
词语的丰富性,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仔细阅读,反复咀嚼品味出来。
3、关键词要抓全4、偏正关系,千万别丢偏5、运用修辞的词语,要还原解义本意6、因果关系(三)答题模式答题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引申义)、情感义、主旨义)二、掌握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基本方法(一)审题做句子含意题前要审清以下几点:①位置特点(文首、文中、文尾,段首、段中、段尾)。
②相邻句。
③句内关键词语.④句内结构层次(单句、复句等)。
⑤句子表达特点(有无用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等)。
(二)基本方法有: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1、抓住位置,体会结构句(由位置而句子)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对于这类句子,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意的。
理解总结句、总领句的含意,需要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2、还原本意,体会修辞句(由修辞而句子)修辞句是指运用了修辞的句子。
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是常用的修辞手法。
理解这样的句子,要针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探求其本义。
比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现代文阅读中考考点二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考点透析】“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的阶段目标中,要求7~9年级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基于这个目标,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都出现了词句考查类试题。
理解词句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理解词句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词句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
纵观近几年中考对词语的考查,其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境义;②代词或其他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指代义;③词语的表达作用;④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含义;等等。
在中考记叙类文章阅读题中,“理解品味句子”是必考题。
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①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②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③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④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常见题型为“说说文中画线句子妙在哪里”、“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文中画线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等。
请指出语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例题1】(2011·重庆市)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查一路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
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尚择优选】最新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doc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
所以阅读文章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感情脉络、语法逻辑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2.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
每个词语都有其基本意义,但有时却可被赋予临时意义。
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要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还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比喻义(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1.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只要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所领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表达有特色的句子。
【考题透析一】乐书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自己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中“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
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理解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文学类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3)抓住关键词语。句子中一般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 词,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可以推知整个句子的含意。句子 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 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理解句子 可以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 文中的含意。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题要领:
(1)从语法分析入手。对复杂的单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 明确陈述的对象和修饰限制成分。对复句要明确分句间 的关系。此外,还要善于借助句群关系来理解句子所表达 的中心或重点。
(2)从修辞分析入手。对含有修辞方法的语句的理解应从 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分析其表达效果。
(3)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入手。这是理解文章语 句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首先要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 或语段中的位置,理清其是否为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 中心句、关键句等。
(4)从语句的情感和文章主旨入手。联系作者的思想 感情、文章主旨等分析句子的作用,如强调什么、突出什 么或表达什么等。
(5)常用答题模式:句子表层义+情感义+在情感、 主旨、修辞等方面的作用。
(4)判断句子位置。如果是总领句,就从下文的内容入 手理解句意;如果是过渡句,要联系前后文来理解句意; 如果是总结句,要根据上文的内容归纳意义;如果是照应 句,则要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和对文章结构起 到了什么作用。
(2)修辞句:指的是那些表达比较生动、形象的或是 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格的既精彩又难理解的句子。
(3)含蓄句:指的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 深层意义,解答时又有利于发挥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
所以阅读文章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感情脉络、语法逻辑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2.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
每个词语都有其基本意义,但有时却可被赋予临时意义。
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要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还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比喻义(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1.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只要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所领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表达有特色的句子。
【考题透析一】乐书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自己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中“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
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我想,读书有一个分——合——分的过程。
分就是要把各种书区分开来,也就是要有一个选择的过程。
现在书出得极多,有人形容,写书的比读书的还多,简直成了灾。
我看见那些装帧精美的书,总想着又有几棵树冤枉地献身了。
开卷有益可以说是一句完全过时的话。
千万不要让那些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侵蚀。
即便是列入必读书目的,也要经过自己慎重选择,有的书可精读,有的书可泛读,有的书浏览一下即可。
最重要的是读好书,读那些经过时间圈点的书。
书经过区分,选好了,读时就要合。
朱熹说读书要“涵泳玩索,久之自有所见”。
涵泳,即在水中潜行,也就是说必须入水,与水相合,才能了解水,得到滋养润泽。
王国维谈读书三境界,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豁然贯通,便是一种会心。
在那一刻间,读者必觉作者是他的代言人,想到他所不能想的,说了他所不会说不敢说的,三万六千毛孔也都张开来,好不畅快。
古时有人自外回家,有了很大变化,人们议论,说他不是遇见了奇人,就是遇见了奇书。
书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不过要使书真的为自己所用,就要从合中跳出来,再有一次分,把书中的理和自己掌握的理参照而行。
虽然自己的理不断受书中的理的影响,却总能用自己的理去衡量、判断、实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活学活用。
读书读到这般地步不只有乐,而且有成矣。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法,平常读书不一定都想得那么多,随意翻阅也是一种快乐。
我从小喜欢看书,家里人形容我一看书就要吃东西,一吃东西就要看书,可见不是个正襟危坐的学者,最多沾染了些书呆气,或美其名曰书卷气。
因为从小在书堆中长大,磕头碰脑都是书,有一阵子颇为其困扰,曾写了《恨书》《卖书》等文。
后来把这些朋友都安排到妥当或不甚妥当的去处,却又觉得很为想念。
原来走到房屋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宏论,感受到各种情感,这里那里还不时会冒出一个个小故事。
虽然足不出户,书却把我的生活从时空上都拓展了。
因为思念,曾想写一篇《忆书》,也只是想想而已。
近几年来眼疾发展,几乎不能视物,和书也久违了。
幸好科学发达,经治疗后,忽然又看见了世界,也看见经过整顿后书柜里的书。
我拿起几部特别喜爱的线装书抚摩着,其中有一部《温飞卿诗集》,字特别大,我翻到“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不觉一惊,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真诚和执着呢。
寒暑交替,我们的忙总无变化,忙着做各种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
我和老伴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每晚在一起读书,其实是他念给我听。
书房中有一副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我们也焚香,不过是最普通的蚊香,以免蚊虫骚扰。
古人焚香或也有这个用处四时读书乐,另两时记不得了。
乃另诌了两句,曰:“读书之乐何处寻秋水文章不染尘。
”“读书之乐乐融融,冰雪聪明一卷中。
”(有改动)◆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黑体词语的含义。
(1)千万不要让那些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侵蚀。
(2)读书之乐何处寻秋水文章不染尘。
[解析]这是一道词语品析鉴赏题,考查的是考生的词语理解能力。
考生在做题时,主要失误表现在:1.文章读得不够深透,影响了对词语的理解;2.文学底蕴浅薄,对“秋水”一类的词根本不知所云。
我们在做这个题时,要把词语、句子放到原文中,在上下文的提示中找答案。
全文谈的是“书”,平时我们也把书称为“精神食粮”,所以可以推测出(1)题的答案为“书”。
至于(2)题中“秋水”的含义,文章中提到了“四时读书乐”,文章最后是以作者自写的诗句结尾,与“秋水”相呼应还有“冰雪聪明”,作者说另外两时的读书乐趣记不住了,所以看来作者是以“冰雪”写冬季,以“秋水”写秋季。
因此“秋水”指秋季,也指像秋水一样的文章。
[参考答案](1)这里指书。
(2)指文章像秋水一样(澄明纯净),这里暗指秋季。
拓展延伸1.请结合上下文,分别解释“会心”在下列句子中的含义。
(1)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2)这种豁然贯通,便是一种会心。
2.文章第二段的画线句子中“这”指代什么3.“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原写历经磨难和摧残依然不改对故国的思念,这两句诗用在这里又有何深意呢【考题透析二】小扇轻摇的时光丁立梅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
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种一些。
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
天气炎热,我懒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
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
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
”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
于是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
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
”我心里涌满羞愧。
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要回来,便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
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
”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
”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
外婆,你家太热了!”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
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呢。
”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
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
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
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
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
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
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
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
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
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
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她死了。
”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
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啊!”母亲叹一声。
“人啊!”我也叹一声。
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天,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你对文章第十二段中第一个画线句子是怎样理解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中描写的表达作用。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其中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本题考查的是人物描写的表达作用。
人物描写表达作用的答题用语一般为: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神态)描写,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心情,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考生在做题时,主要失误表现在:1.对句中关键词语抓得不够准确、全面;2.不知答题套路,语言表达不清晰。
[参考答案]母亲对“我”执意到外面纳凉,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
拓展延伸1.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理解。
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3.试探究文章第十二段中第二个画线的句子除了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外,还有何深意【能力提升】《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现代文中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这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那么,对这一考点该如何入手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作用1.把握文章主旨,领会词语含义。
文中某些重要词语的运用,与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息息相关,把握文章主旨才可深刻理解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揣摩不同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3.利用上下文辨析词语的指代义。
解题时可以从上下句中去找答案。
4.弄清文体,结合特定的表达方式理解词语。
要分清不同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如科技类文章注重准确精练,议论性文章注重哲理深刻,文学作品则多注重形象性、含蓄性。
5.结合修辞方法来理解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