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提纲(上海教材)

合集下载

上海高中历史第二册提纲

上海高中历史第二册提纲

第二册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一. 原始农耕:⒈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⒉概念:以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取代采集与渔猎。

⒊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⒋特点:南稻北粟的格局(粟类旱地作物、人工栽培的水稻分别、同时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⒌意义:⑴是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⑵为人类提供了持续稳定的食物来源。

⑶人类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6. 典型: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体现了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表明当时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二. 中华文明的起源:⒈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主要以神话传说的形式。

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⒉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文献中的夏文化:⒈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⒉夏朝处于阶级社会的起点。

⑴从“公天下”到“家天下”⑵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⑶国家机器的存在:设官分职,有军队、监狱、刑法。

二. 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文化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二重证据法: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提出。

用“地下之新材料”证明“纸上之材料”,即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也引申为不同来源史料间的相互印证。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青铜时代:⒈青铜器:⑴商朝的司母戊鼎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

⑵商朝的青铜器以礼器为主,专用于王室与贵族的礼典、祭祀等活动,被赋予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⒉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人在甲骨上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

真实记载了商朝社会各领域的历史状况,是探索商史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一. 周朝的建立:BC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史称“西周”。

华师大版(上海)高中历史第6分册复习提纲

华师大版(上海)高中历史第6分册复习提纲

华师大版(上海)高中历史第6分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七七事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

在长达年十四的抗战中,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代价,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整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西安事变B(1)原因: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深重(2)事件过程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部队扣押蒋介石和随行军政要员,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3)结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B1. 时间:1937年7月7日2. 内容: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中方守军严词拒绝,日军发动进攻3. 意义:(1)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2)加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统一战线确立标志C1. 中国共产党:(1)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改编军队①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②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2. 国民党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3.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4】、淞沪会战B1. 时间:1937年8月13日2. 开端:八一三事变(日军越过两军对峙线,中国守军坚决回击)3. 结果:1937年11月上海沦陷4. 意义(1)第一次大规模会战(2)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3)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4)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5】、南京大屠杀B1. 1937 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上海高中高考历史终极版复习资料(完整版)

上海高中高考历史终极版复习资料(完整版)

上海高中高考历史终极版复习资料(完整版)先秦〔-前221年〕 一.朝代更替上海高中高考历史终极版复习资料〔完整版〕原始社会〔-前2070〕奴隶社会:夏 〔形成〕前2070-前1600 禹—桀商 〔开展〕前1600-前1046汤—纣 都城: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强盛〕前1046-前771武王—周幽王 都城:镐京〔今西安〕 春秋〔瓦解〕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前476封建社会:战国〔确立〕前475-前221 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三.特征表现政治: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完善① 国家最高权力继承秩序确实立和完善〔禅让-王位世袭-嫡长子继承〕a. 禅让制:原始部落,民主选举从禅让到世袭是社会的重大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开展的结果,是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

b.宗法制: 含义:周人把血缘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目的:稳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大宗小宗(家族等级 政治隶属) 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② 地方管理制度的产生和开展〔内外服制-分封制-郡县制〕 b. 分封制:目的:稳固周王室统治含义: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对象:宗族姻亲、功臣、殷商贵族 义务:服从周王的政令; 承当军事义务; 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 派劳役为王室效劳。

诸侯国:鲁齐燕宋卫晋 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第 1 页共 1 页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瓦解:生产力的开展,井田制遭到破坏〔根本原因〕 宗法分封的原那么遭到破坏; 兼并战争;战国各大国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先后改称王。

c. 郡县制:商鞅变法确立〔背景 内容 作用〕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崩溃; 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 阶级: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法家思想直接原因:秦国落后,秦孝公要求变法 内容: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作用: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物质根底,形成了中央集权的雏形。

2023年上海高中历史会考考纲知识点含答案

2023年上海高中历史会考考纲知识点含答案

第一分册考纲知识点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旳地区。

这些地区旳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旳水利之便, 发展了以农业为基础旳社会经济。

2.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

3、两河流域基本上位于今天旳亚洲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4. 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旳最古老旳文字之一, 由苏美尔人发明。

6、5. 汉穆拉比在位期间, 古巴比伦王国势力臻于极盛, 是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旳时期。

7、《汉穆拉比法典》旳作用、历史价值和特点。

作用: 更有效地规范王国旳社会秩序, 深入巩固王国旳统治。

历史价值: (1)是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旳成文法典;(2)是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旳第一手文献。

特点:(1)全面维护统治集团旳主线利益;(2)保留了原始习惯法法旳部分内容;(3)否认了血亲复仇等原始风俗, 有一定进步意义。

7、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其地理范围与今天旳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体相称。

尼罗河旳定期泛滥带来了充沛水量, 使这一地区成为古代文明旳发祥地。

8、古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旳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旳专制君主。

9、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旳陵墓。

其中, 最负盛名旳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10、金字塔旳象征意义。

(1)是法老专制权力旳象征;(2)也是古埃及人来世信奉旳详细体现。

11. 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

书写材料中, 纸草旳使用最为普遍。

12.古印度文明来源于印度河流域文明, 土著达罗毗荼人发明了这一文明。

13、约公元前14 世纪, 雅利安人旳部落出目前了印度河地区, 征服了土著部落, 后扩展到恒河流域。

14.当雅利安人旳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 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 被称为种姓制度。

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旳社会集团。

15.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为希达多。

佛教经典总称为三藏经或大藏经。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册提纲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册提纲

第一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二、楔形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颁布,用楔形文字写成。

1、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内容: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3、意义:(1)、法学意义:《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史学意义: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二课、古代埃及一、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识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二、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三、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人的书写材料:笔和墨水,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第三课、古代印度一、种姓制度:1、种姓制度的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2、对种姓制度的评价: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的社会发展、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缺乏创造性,缺乏民族凝聚力,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上海教材)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上海教材)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上海教材)高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五分册第1课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市场。

导火线:虎门硝烟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8月,清政府屈辱求和,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2、《南京条约》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洋银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秉承议定则例”历史影响:社会性质变化——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受破坏,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社会矛盾变化——由战前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与大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变化——双重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中国历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历史分期变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思潮变化——学习西方,寻求救国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4课1、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内忧:太平天国运动仍未被镇压下去。

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战败,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清政府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疆吏耳闻目睹西洋坚船炮利的威力,深受刺激。

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主张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起洋务运动。

代表人物:中央:奕訢、文祥等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主要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①1861年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②曾国藩、李鸿章主办的江南制造总局;③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④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2)兴办近代民用工业①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②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

③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矿。

(3)筹划海防,创建近代海军①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②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③旅顺口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竣工(4)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①前期: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文馆等②后期:福州船政学堂等,前后共30余所历史地位: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根据上海沪教版教材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根据上海沪教版教材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根据上海沪教版教材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本文旨在对上海沪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提供学生备考和复的参考资料。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演变
-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
-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体制
- 儒家文化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2.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 中国封建社会的君权制度
- 君主与官僚的关系
- 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3. 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 唐朝文化的繁荣和对世界的影响
-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 北宋科技和文化的进步
4.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疆域变化
- 明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统治
- 清朝的经济状况和文化变革
5.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民主革命
-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和民族压迫
-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
- 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中国的成立和抗日战争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 社会主义改造和阶级斗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以上是对上海沪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点进行的简要总结,供学生复使用。

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教材本身或其他相关资料。

请注意,本文总结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知识点以教材本身为准。

上海高中历史第七册考纲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第七册考纲知识点整理

新文化运动的勃兴“德先生”与“赛先生”1、背景:(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列强加紧侵略中国;(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2、概况●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出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钱玄同、蔡元培●运动中心:北京大学●主要阵地:《新青年》3、前期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用这两个词的英文发音,形象地称之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所谓民主,就是要宣传民主思想,建立民主政治,用民主精神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所谓科学,不仅仅是指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提倡科学精神,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

5、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大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6、后期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阐释。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一种革命理论转变为巨大的政治力量。

B会生活的变迁1、背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文明的输入,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轮船——火车——汽车)2、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

强学会与民间社团的兴起民间社团在近代中国的兴起,以戊戌维新时期的学会为发端。

时间:1895年11月人物、地点:在康有为的活动下,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随后,康有为又到上海,成立上海强学会。

开启了这一时期的立会之风。

影响:这些学会或鼓吹政治变革,或传播西学新知,或致力于风俗改良,对于营造维新舆论、开通社会风气、集聚变法力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A意义:。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二分册完整版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二分册完整版
校训: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苏步青
历史第二分册资料第六版 2015.1
写在最前:本资料原始版本来自于互联网,经大幅度增加修改内容和深度优化排版后发布于互联网,版权 归修改作者所有,不推荐再次修改电子版本(将严重影响排版)。由于本资料最初编写目的仅 为让修改作者更好地复习历史学科,结合上课笔记编成,故本资料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同学的复 习计划,敬请原谅。2015 年 1 月起本资料的所有权利转交给第二修改作者黄珍妮。
【A】周公“制礼作乐”: 周公辅政七年,政绩斐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制定礼乐制度。 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
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 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周公又创作舞乐, 史诗与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①秦的暴政,役重、税重、法酷。
②用打天下的经验治理天下并不适应社会的需要(缺乏统治经验)。
③沿用旧政,如戍边问题。
④统治集团争权夺利(内斗)。
⑤六国臣民对秦朝的分离倾向(刘邦、项羽)。
⑥陈胜、吴广起义。
第4页共9页
校训: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苏步青
历史第二分册资料第六版 2015.1
第七课 秦末农民起义
第1页共9页
校训: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苏步青
历史第二分册资料第六版 2015.1
第三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
商汤 BC1600 建立—纣王商桀 BC1046 年灭亡。
内外服制:
【B】信史:
商朝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
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上海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上海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上海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上海版高中历史教材主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变迁。

以下是对上海版高中历史教材知识点的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包括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的起源、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希腊与罗马文化: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哲学思想、科学成就;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建筑艺术、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3. 封建社会的特点:欧洲的封建等级制度、日本的武士阶级、中国的科举制度等。

4. 古代科技与文化:四大发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二、近现代历史1.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的起源、影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2.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列强的殖民活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3. 思想文化的变革: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

4. 重要历史事件: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的兴衰、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三、中国近现代史1. 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2.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4. 现代化建设与国际地位的提升: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四、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点1. 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

2. 政治制度的变革: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共和制的推广、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与解体。

3. 民族与宗教冲突:巴尔干问题、中东冲突、印巴分治。

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工业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绿色能源的发展。

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2. 历史研究方法:史料的分类与评价、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历史的比较研究。

3. 历史观念的演变:历史相对主义、历史多元论、全球化视角下的历史观。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三分册完整版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三分册完整版

上京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北宋
960 年 汉 赵匡胤
开封(东京)
西夏
1038 年 党项 元昊
兴庆(银川)

1115 年 女真 完颜阿骨打
中都
清朝 爱新觉罗 是女真族的一个分支
南宋
1127 年 汉 赵构
临安(杭州)
蒙古帝国 1206 蒙古 成吉思汗(铁木真)

1271 蒙古 忽必烈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枢密院(军事); 御史台(检查)。 地方:行省——行中书省【疆域过于辽阔】; 宣政院辖地(西藏【吐蕃】+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澎湖巡检司(澎湖+琉球(台湾))。 民族:民族分化(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后果:相权极大 辨析:元中书省和隋唐中书省——元中书省权力比隋唐中书省大许多,元朝中书省是 最高行政机关,隋唐中书省只有审核之权。
第二十四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A】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 明代中期以后的数朝皇帝多不亲理朝政,宦官专权。群臣因门户之见形成激烈党争。 1616 年,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内忧:宦官专权、党争、皇帝昏庸——农民起义。 (张献忠:大西{成都},闯王李自成:大顺{陕西西安}。) 外患:女真族(满族)——1616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后金), 1636 皇太极继位,改国号为清。
宋、辽、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各政权都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置了互市贸易的市场, 成为榷场。榷场由官府管理,贸易方式和交易的商品种类都由官府控制。
虽然榷场的设置出于控制边境贸易以挟制对方的意图,但榷场的互市贸易促进了边 境地区的商品交流,是各对立政权、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A】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

华师大版 上海高中历史考纲

华师大版 上海高中历史考纲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1)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2)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A】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和历史价值【B】《汉穆拉比法典》是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比较清楚的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1)法老专制统治: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埃及全境;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的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2)金字塔与来世信仰:最负盛名的金字塔名称【A】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金字塔作为世界文明奇迹的象征意义【B】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金字塔式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3)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A】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这种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

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只有祭司、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

上海市历史会考复习考纲第五册

上海市历史会考复习考纲第五册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会考考纲中国史部分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B1.中英两国社会状况差异中国:(1)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盛极而衰;(2)经济: 依然保持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3)文化: 实行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禁锢民主思想(4)对外关系: 实行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5)社会: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危机四伏。

英国:(1)政治: 形成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政体,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发展;(2)经济: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建成了现代工业体系,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3)文化: 启蒙思想勃兴,成为社会变革发展的思想动力;(4)对外关系: 海外贸易和全球殖民扩张,号称“日不落帝国”;(5)社会: 长期保持着宽松稳定的局面。

2.鸦片走私(1)背景:19世纪40年代前正常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2)鸦片泛滥造成的危害:摧残身心健康;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严重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3)结果:道光帝命林则徐往广东禁烟二.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A时间:1839年6月虎门海滩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三、《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A: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时间:1840年《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内容(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洋银(3)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4)其他: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四.南京条约的影响C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开创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此后百年间,列强威逼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迭遭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

1、社会性质: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结构:五口通商后,列强除继续向中国走私鸦片外,还通过通商口岸对华倾销产品,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上海高一历史新教材会考复习资料

上海高一历史新教材会考复习资料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1. 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

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国家产生的根源:生产力的发展;国家职能:保障国家安全;调节国内矛盾;管理社会公共事。

2. 大约BC3500年至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3. 《吉尔伽美什》的史学价值: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和文化的第一手文献.4.《汉穆拉比法典》的价值与地位: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5.《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

《汉穆拉比法典》的目的:汉穆拉比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6、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建立城市国家公元前18世纪中叶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继位古巴比伦国王第2课:古代埃及1.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2. 尼罗河与两河流域一样,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又一发祥地。

3.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4.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最终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5.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

6.金字塔的实质: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7. 公元前332年,埃及被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受到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公元639年被阿拉伯帝国征服。

第3课:古代印度:1、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6世纪吠陀时代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外传2. 约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征服土著部落。

上海高中历史第七册考纲知识点提炼整理【作者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第七册考纲知识点提炼整理【作者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第七册考纲知识点提炼整理
【作者整理】
本文档是关于上海高中历史第七册考纲知识点的提炼整理,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以下是知识点的概述:
1. 第一章:远古的文明与文化交流
- 人类起源与文明诞生
- 早期文明:亚洲的黄河、长江文明
- 文化交流与疆域扩张
2. 第二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 希腊城邦与民主政治
-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的传播
- 罗马帝国的崩溃与教的兴起
3. 第三章: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 教会的权威与教育
- 与东西文明交流
4. 第四章: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
- 科学革命的兴起与影响
- 近代启蒙思想家与作品
- 民主思潮与人权理念的传播
5. 第五章: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 法国封建制度的危机与国王的失守-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斗争
- 拿破仑时代与欧洲格局的变革
6. 第六章: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
-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 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变迁
7. 第七章:近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与全球影响- 联合国的成立与国际秩序的重建
本文档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上海高中历史第七册考纲知识点提供了一个简洁的概述。

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考试各册知识点复习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考试各册知识点复习

考纲整理(第四册)1.从15世纪下半期,英、法两国形成民族国家,君主体制由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他们继续打击封建贵族的势力,并继续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2.开辟新航路:(1)背景:经济动因是:西欧黄金产量有限,与东方贸易出现逆差,致使黄金白银外流;科技动因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天文知识;宗教背景是:为了传播基督教和天主教希望开辟海外势力;政治前提是:民族国家的形成,王室支持航海业发展;直接因素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传统东西方贸易被破坏的破坏和《马可波罗行纪》流传。

(2)过程:第一批探险者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迪亚士和达伽马两位探险家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探索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

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通了欧美航道。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3)开辟新航路使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殖民扩张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但亚、非、美人民却遭受了空前的浩劫。

3.14 —— 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是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中世纪西欧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基础,意大利是发源地和中心,这期间,学者在复兴古典文化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和神学理论,这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和思想领域有突出成就,著名代表人物有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

西欧宗教改革首先爆发在德国,马丁路德是先驱,这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的社会改革运动,直接打击了教会和天主教会的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4.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任英格兰国王,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后来继任者是查理一世,他们都鼓吹君权神授,迫害清教徒,对手工产品和农产品实行专卖制,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这些人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召开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上海中学高中历史第四五分册复习提纲

上海中学高中历史第四五分册复习提纲

上海中学高中历史第四五分册复习提纲1.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中国的危机a.19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扩张殖民地。

b.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危机,各种条约割地求和。

c.辛亥革命后,中国逐渐摆脱外国的控制。

2.中国的政治变革a.清朝末期,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如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b.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共和国,但政治局势依然不稳定。

3.中国的社会变革a.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农民起义、民族斗争等。

b.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产生了一系列的文化变革。

4.中国的思想变革a.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的未来,出现了一系列的思想变革,如科学思想的兴起、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等。

5.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a.中国就此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分五裂。

b.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民族独立与发展。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抗战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积极参与抗战,寻求国际地位的提升。

b.五四运动后,中国开始注重民族独立与民主革命。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革命a.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

b.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

3.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家发展a.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全面抗击日本侵略。

b.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逐渐恢复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4.中国的思想启蒙a.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一批新的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等。

b.鲁迅对中国的思想启蒙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a.中国开始工业化进程,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以上是高中历史第四、五分册的复习提纲,通过复习这些内容,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高中历史的考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五分册第1课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市场。

导火线:虎门硝烟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8月,清政府屈辱求和,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2、《南京条约》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洋银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秉承议定则例”历史影响:社会性质变化——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受破坏,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社会矛盾变化——由战前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与大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变化——双重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中国历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历史分期变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思潮变化——学习西方,寻求救国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4课1、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内忧:太平天国运动仍未被镇压下去。

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战败,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清政府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疆吏耳闻目睹西洋坚船炮利的威力,深受刺激。

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主张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起洋务运动。

代表人物:中央:奕訢、文祥等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主要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①1861年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②曾国藩、李鸿章主办的江南制造总局;③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④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2)兴办近代民用工业①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②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

③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矿。

(3)筹划海防,创建近代海军①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②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③旅顺口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竣工(4)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①前期: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文馆等②后期:福州船政学堂等,前后共30余所历史地位: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

第6课1、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1894年7月25日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1)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侵略。

(2)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

(3)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

(4)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列强侵略势力伸入中国内地。

(5)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加深了列强对华掠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7课1、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报刊:《时务报》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刊2、戊戌变法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改革措施:政治上,广开言路,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上,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

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搜捕维新派。

历史影响: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维新派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

戊戌变法之后,怀疑旧学、欢迎新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

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

第8课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口号:扶清灭洋2、《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1)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

加重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2)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常驻。

“国中之国”,成为侵华的大本营便于进一步控制清政府。

(3)拆除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驻兵。

解除中国抗击侵略的能力。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的“首祸诸臣”,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10课辛亥革命的时间:1911年领导者:孙中山性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第11-13课1、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核心国“同盟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核心国:德国“协约国”:法国、俄国、英国核心国:俄国2、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战争性质:掠夺性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美国参战性质:保持中立的利益线被突破,于是只能以参战去获取中立国不再能有的利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1919年1月18日~1920年1月2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与战败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

战胜国痛德国原来的盟国分别结缔和约,总称《巴黎和约》。

《巴黎和约》构成了决定战后国际格局的“凡尔赛体系”1921年美英等九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中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

历史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20世纪人类第一场大搏杀之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

它承认了列强之间相对实力地位的变化,建立了国际联盟这一世界性国际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

它所奠定的国际新格局,为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20-22课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主要阵地:《新青年》。

内容:1宣扬民族和科学2文学革命3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2、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性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在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伟大的力量,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共成立的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历史条件(思想、阶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及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的主力军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

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3)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和活动,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4、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政纲痛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第24课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第25课1、1931-1935年日本侵华主要史实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1932年扶植伪“满洲国”,对东北殖民统治华北事变: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

其目的是为分离和蚕食华北。

第26课红军长征的背景:中国共产党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人攻打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

遵义会议意义: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军会师的地点:甘肃会宁地区第27-29课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暴跌特点: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①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

②人民不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口号赢得广泛支持。

内容:国家调控经济:整顿金融;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以工代赈。

社会保障措施:一是救济失业者,二是通过失业保险、老年保险和其他方法保障工资收入者的经济安全,三是加强工会组织在美国经济制度中的地位。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历史影响::①减轻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缓和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②不能从根本解决经济危机。

、3、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的标志:军事独裁对世界影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持,肆意侵略,世界大战迫在眉睫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矛盾演变为法西斯和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第30课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慕尼黑协定》实质:姑息纵容政策,以牺牲别国的利益达到求得自保.第31-32课1、二战中经典战役德国突袭波兰:1939年9—10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入侵波兰的作战,战役代号“白色”,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不列颠之战:1940年7月至10月,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