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唯物史观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哲 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物质决定意识。
学 基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 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局限性 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论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 构成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中国化的重 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 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 “三个代表” 主题 社会主义 重要思想 本质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二、认识论(怎样了解存在)三、唯物辩证法(世界怎样存在)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是否承认 、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与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原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与静止 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的关系 方法论:反对不变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发展观 原理内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方法论: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含义;原理:从 开始,是必要准备、必然结果;开辟道路 量变质变 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矛盾与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生活与哲学》问题解答
《⽣活与哲学》问题解答《⽣活与哲学》知识解答1.哲学是给⼈智慧、使⼈聪明的学问哲学智慧和思想产⽣于⼈类的⽣活和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门给⼈智慧、使⼈聪明的学问。
在古希腊⽂和英⽂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意义、任务和功能哲学是指导⼈们⽣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然、社会和⼈⽣的变化与发展,⽤睿智的眼光看待⽣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为⽣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类⽣活的路途上点起前⾏的明灯,指导⼈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们确⽴⼈⽣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3.哲学与世界观、⽅法论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们对整个世界(包括⾃然界、⼈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也叫宇宙观。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法,就是⽅法论。
⼀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法论,⽅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法论的统⼀。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研究对象不同。
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某⼀具体领域事物的特殊性质及其发展的特殊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法论的指导。
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的内容。
《生活与哲学》难点,易混淆知识点解析
《生活与哲学》难点\易混淆知识点解析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哲学。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哲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譹?訛科学性不同。
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譺?訛发展阶段上有差别。
哲学有许多门类、派别,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许多发展阶段;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完整理论体系,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2)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没有哲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因为哲学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新阶段,才使其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重新焕发了生机,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是哲学基本问题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对吗?【解析】(1)通常所说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二是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
对第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可见,“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是一回事。
3.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解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每个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某个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但承认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联系又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只有具备条件,事物之间才会发生联系,否则就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从而陷入唯心主义泥潭或诡辩论。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代表了对于人类认知能力的不同看法。
在哲学界,对于这两种观点的界定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但是,从一般的角度来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进行划分:
第一,在认识论上,可知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但仍然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获取关于世界的知识。
而不可知论则认为人类认知的限度是无法逾越的,因此我们无法通过任何方法来获取真实的知识。
第二,在形而上学上,可知论认为世界是由实在的、可以被感知的物质构成的,而不可知论则认为世界是由超出我们感知能力的灵魂、神灵或其他形式的存在构成的。
第三,在伦理学上,可知论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理性和经验来确定什么是好的和什么是坏的,而不可知论则认为道德价值是超出我们认知能力的,我们无法确定它们的本质。
综上所述,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认识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三个方面。
不同的哲学家或学派可能会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但是这些标准都反映了人类对于认知和存在的不同看法。
- 1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的产生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什么(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的分类2.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三、两个对子1.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2.辩证法&形而上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的哲学)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二、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三、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3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是物质的(一)什么是物质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客观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整理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整理(一)哲学的基本思想1.哲学与世界观(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2)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3)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4)世界观体现方法论(反映)方法论;方法论影响世界观(5)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和(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具体科学(1)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指导(4)哲学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指导(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相同。
(6)哲学研究某一领域的本质和规律(7)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是科学”(8)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9)哲学能够为科学提供积极的,有益的指导3.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
(5)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是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
(6)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判断:下列分别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哪个基本形态?(1)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__ ________(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__ ________(3)气者,理之依也。
__ ________(4)理生万物。
__ ________(5)未有此物,已有此理。
__ ________(6)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_______(7)物是观念的集合__ ________(8)心外无物__ _______(9)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__ _______(10)黑格尔的绝对精神_ _______(11)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__ ________(1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__ ________5.哲学的基本派别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是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6.哲学与真正的哲学(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生活与哲学》2-1哲学的基本问题
原子核
核子 ~10-15m 夸克(层子) ~10-17m 亚夸克 ~10?m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与 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古代朴素唯物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主义 主义
局限性:(1)把自然科 局限性:把物质 局 归结为具体的物 学意义上的原子当做世 界和本原;(2)缺少辩 质形态存在着直 限 证法思想,具有机械性 不 性 观性、猜测性等 和形而上学性;(3)在 缺陷,缺乏科学 同 、 的论证。科学性:历史观上是唯心的。科 点 科 否认世界是神创 学性:在总结自然科学 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 造的,认为世界 学 发展了唯物主义,弥补 性 是物质的,本质 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 是正确的。 直观性、猜测性缺陷 科学性:科学地 回答了哲学的基 本问题,实现了 唯物主义和辩证 法的统一、唯物 辩证的自然观和 唯物辩证的历史 观的统一,是彻 底的唯物主义, 是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要观点: 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的本质,万事万物都是 人的意识的产物。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王阳明“心外无物”;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
• 主要观点: 某种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客观精神”是世界 的本原,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它的产物。 •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柏拉图的“理念”说,认为现实世界是永恒 不变的“理念”产生的,世界不过是“理念” 的影子。宋代朱熹的理学。 • 柏拉图的“理念”与朱熹的“理”,与宗教神 学中的“上帝”观念实质上是一样的。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课件
PART 04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比较
知识获取的方式和范围
总结词
可知论认为人类通过科学方法可以完全认识世界,而不可知论则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存在无法认识的事物。
详细描述
可知论认为人类通过科学方法可以完全认识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规律和现象。科学方法包括观察、 实验、推理和验证等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可知论则认为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存 在一些无法被认识的事物,有些事物可能永远无法被完全认识。
对科学方法的认同程度
总结词
可知论高度赞扬科学方法,认为它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不可知论则对科学方法持保 留态度,认为它也有局限性。
详细描述
可知论认为科学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因为它基于实证和可验证的原则,可以帮 助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可知论则认为虽然科学方法在某些方面是有效的,但 它也有局限性,因为科学方法无法证明一些超出现实世界的现象或理论。因此,不可知
1
2
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科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 供动力。
3
在教育、研究和创新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启示
可知论的启示 认识到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不断探索和挑战未知。 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保持谦虚和谨慎。
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启示
不可知论的现实影响
促进对未知领域的探 索和研究。
提醒人们在面对未知 时要保持谦虚和谨慎。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可知论的哲学基础包括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科学主义等。 理性主义认为人类理性是可靠的,可以通过推理和思考来 认识世界。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来源于经验,只有通 过感觉和经验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科学主义则强调科学 方法的重要性,认为科学是认识世界最可靠的方法。这些 哲学观点都支持可知论的主张,即人类理性能够完全认识 世界。
2017《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及俗语诗句体现的哲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2、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3、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注意:哲学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5、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物质与意识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8、意识对物质能正确反映即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是不可知论(注意:可知论)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发展是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发展(注意: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发展)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5、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6、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7、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8、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9、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10、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1、意识的目的性、自主选择性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注意:意识的自主创造性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12、意识是推动物质发展的物质力量(注意:正确意识推动物质发展的精神力量)1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注意:不一定是正确反映)14、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注意:客观实际是出发点)15、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注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16、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1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18、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改造客观世界)19、实践决定于认识。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归纳
【导语】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的痛苦中,进步是⼀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
⽆忧考⾼⼆频道为你整理了《⾼⼆政治《⽣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单元⽣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活 (1)哲学就在我们⾝边。
①哲学智慧产⽣于⼈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活、与我们置⾝于其中的⾃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觉或不⾃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作和⽣活。
(2)哲学是指导⼈们⽣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智慧、使⼈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的统⼀(世界观决定⽅*,⽅*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的指导。
)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标准。
另⼀⽅⾯,思维和存在有⽆同⼀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们在⽣活和实践活动中⾸先遇到和⽆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酌看法
教 学 之思
对 思 维 与存 在 是 否 具 有 同 一性 酌 看法
文/ 杨 昭
摘
要: 新人教 版《 生活与哲学》 中, 教材对 思维 与存在 的同一性解释 为思维 能否正确 反映存 在 , 思维 能够 正确反映存在说 明思维
与存在具 有同一性 , 反之 , 则不具有 同一性 。认 为思维与存在 的同一性应是 思维 能否反映存在 , 而不是 能否正确反映。 关键词 : 思维 ; 存在 ; 同一性 新 人教版 《 生 活与哲学》 对哲学基 本问题 的表述是 : 哲 学的基 : 能性或者否认 彻底认识 世界 的可能性 的哲学理论 。不可知论 断言
性, 物质第二性 。
- 完 整的统一体 的世界和作为最 高统 一体 的上帝 , 都不是认识 的对 由此 可见 , 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 性是指思维能否反映存
与之相对 的是不可知论 。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 世界的可 : 象, 而属于信仰 的领域 。
能性的哲学理论 。 不可 知论 是一 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 认为除 了感 :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 我们 生, 你从 前著 的《 春秋 大义》 , 我们读 了都很佩 服 , 你 既然讲春秋 大 也正是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和责任所在。
义, 你就应该 知道春秋 的主张是 ‘ 内中国而外夷狄 ’ 的, 你现在 在夷 任重而道远 。 狄的报纸上发表文章骂我们 中国学生 , 是何道理 ?” 辜先生气得脸 色发青 , 他很大 的眼睛突 出来 了 , 一 两分钟说不 出话 , 最 后站起来
本人认 为思维 与存在是否具有 同一性是指 :思维 能否反映存 t 碎, 对许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 和原 因还不能做 出科学 的回答 , 从而 在。 而不 是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 在。 思维对存在 的反映有正确与错 : 促使一些哲学 家提 出猜想 ,认为在事物的背后存在一个不可认识
讲义:《生活与哲学》第一讲
《生活与哲学》第一讲: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考点一:哲学的基本内涵与时代精神的精华【考纲概览】: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2.这个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哲学与时代精神4.哲学的作用【考想定位】: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哲学的内涵与作用,重点考察这与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哲学的作用等2.从试题类型上看,试题以体现类、判断类、原因类选择题为主。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主要立足于对信息的解读,哲学的作用一原因类考察为主。
【基础整合】:1.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部分: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类社会,三是人的意识。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称为物质世界或客观世界;意识又称为精神世界或主观世界。
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同步检测】::1.判断正误(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5)哲学对社会变革有决定作用(6)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2.连线找出各自对应的选项一切从实际出发世界观世界是神创造的方法论《本草纲目》的思想哲学《老子》的思想具体科学【考点突破提能】: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022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
202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常考知识点点拨(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
(X)点拨: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追问和思考,但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X)点拨: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X)点拨: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X)点拨: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互相决定的关系。
(X)点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X)点拨: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X)点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8、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X)点拨: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9、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X)点拨: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X)点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篇: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高中政 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它引导我们思考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哲学知识,下面就为大家进行总结。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零散的,而哲学则是将这些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哲学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的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生活与哲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生活与哲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第一篇:《生活与哲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回答(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看法,将哲学划分为两个派别,即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一、什么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
不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
二、不可知论的几个典型代表人物简介在哲学史上,不可知论者是很多的,如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古希腊怀疑论者皮浪,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霍布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英国近代唯心主义哲学家休谟,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等。
下面着重介绍四位不可知论者:皮浪、庄子、康德、休谟。
(1)皮浪(前365——前275)皮浪是古希腊怀疑论者,他是从怀疑论陷入不可知论的。
皮浪的主要观点如下:1、感觉因人而异。
即不同人对同样的外在事物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反映结果是不同的。
2、所以,感觉是不可靠的。
我们要问,什么叫感觉的可靠?我们通过感觉来认识外界事物,虽然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外界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同,但是只要习惯了,每个人的生活就都会很正常,所以人对外界的反映结果虽然不相同,然而却是相对有效的。
这是由于外界事物的“客观”信息与人对这些信息主观反映的结果之间是有差距的,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信息变换程式。
不同人的感官与外界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信息变换程式,这种信息变换程式是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的,而且是稳定的,所以才会形成不同人对同样的外界事物的反映结果虽然不同,但是却在实践中相对有效。
3、人是通过感觉认识世界的,因此人不可能得到客观对象的真实状况,甚至不能肯定事物是否存在。
这里存在着一种深奥的哲学问题,即:a,什么是客观对象的真实状况?客观对象有没有真实状况?b,什么叫人认识了客观对象?如果人通过实践,得到了客观对象的某种认识,并且按照认识的结果改造了对象,并且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那叫不叫认识了对象?我们认为,客观存在是物质的,我们的认识是主观的和精神的,二者永远不可能等同。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通俗理解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通俗理解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哲学中两个重要的观点,它们关注人们是否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
可知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观察、推理和实验等方式,获得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真实知识。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获得关于世界的真实知识,而这种知识能够被证明是正确的。
不可知论则主张说,人类永远无法获得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真正的知识。
因为我们的感官和思考能力都是有限的,我们永远无法获取所有信息和真相。
所以,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只是一种相对的、不完整的和不确定的知识。
总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都是哲学中重要的观点,它们关注人们是否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
虽然它们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它们可以促进我们对自己认知的反思和思考。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回答(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看法,将哲学划分为两个派别,即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一、什么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
不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
二、不可知论的几个典型代表人物简介在哲学史上,不可知论者是很多的,如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古希腊怀疑论者皮浪,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霍布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英国近代唯心主义哲学家休谟,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等。
下面着重介绍四位不可知论者:皮浪、庄子、康德、休谟。
)皮浪(前365——前275)皮浪是古希腊怀疑论者,他是从怀疑论陷入不可知论皮浪的主要观点如下:、感觉因人而异。
即不同人对同样的外在事物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反映结果是不同的。
、所以,感觉是不可靠的。
我们要问,什么叫感觉的可靠?我们通过感觉来认识外界事物,虽然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外界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同,但是只要习惯了,每个人的生活就都会很正常,所以人对外界的反映结果虽然不相同,然而却是相对有效的。
这是由于外界事物客观”信息与人对这些信息主观反映的结果之间是有差距的,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信息变换程式。
不同人的感官与外界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信息变换程式,这种信息变换程式是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的,而且是稳定的,所以才会形成不同人对同样的外界事物的反映结果虽然不同,但是却在实践中相对有效。
、人是通过感觉认识世界的,因此人不可能得到客观对象的真实状况,甚至不能肯定事物是否存在。
这里存在着一种深奥的哲学问题,即:a,什么是客观对象的真实状况?客观对象有没有真实状况?b,什么叫人认识了客观对象?如果人通过实践,得到了客观对象的某种认识,并且按照认识的结果改造了对象,并且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那叫不叫认识了对象?我们认为,客观存在是物质的,我们的认识是主观的和精神的,二者永远不可能等同。
如果只有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完全等同,才叫认识了对象的话,那我们说,人类不可能彻底认识客观事物。
如果我们把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指导我们的实践,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就应当承认我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是正确、他认为,“最高的善是不做判断。
”他要求人们要“放弃知识,放弃判断。
要求人们“对现实漠不关心,以求得心理上的安静。
”皮浪的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古希腊临近地中海,当时的航海业和商业比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发达。
有一次,皮浪与商人一起乘船出海,船行驶在地中海上突然遇到风暴。
天昏地暗,风雨飘摇,船真的要倾覆了。
船上所有人都哭了,以为死神很快就会降临了,哭声震天。
唯有皮浪镇定自若,他用手指着一口正在吃食物的猪对大家说:大家不要哭了,要镇定,“聪明的人应当向猪学习,对现实漠不关心!”过了一段时间,风暴停止了,风平浪静,一切恢复正常。
船上的所有人都怀着尊敬的心情看着皮浪,心里说,还是皮浪具有远见!第二个故事:古希腊的富贵人外出时都是喜欢乘坐马车。
有一次皮浪和几个朋友一起在大街上散步,朋友知道他是不可知论者,于是故意出题目刁难他。
朋友“皮浪!前面跑过来来一辆马车,你说说看,到底客观上有没有马车,人能否正确认识马车的存在?”皮浪立即回答:“这个问题是不能回答的,因为我们人不可能正确认识外界事物,甚至不能说事物是否真的存在。
”朋友马上反驳道:然你不承认马车的存在,你敢不敢躺在马车底下,让它从你身上轧过?”皮浪“敢!”说完,皮浪一个箭步冲到马车前,躺在地上。
车夫见此情景立即拉住车闸,马车停了下来,皮浪安全无恙。
但是,像这样的玩笑不能总开。
在皮浪的时候,有人又对皮浪开了这样的玩笑,结果皮浪死于马车的车轮之下。
)庄子(前360——前286)庄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气功家,道家称其为南华真人。
姓庄名周,宋国人。
他是相对主义滑到不可知论的。
他认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庄子•养生主》)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知识是无限的,以我的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办不到的。
他还说:“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然淆乱。
吾恶能知其辩。
”(《庄子•齐物论》)意思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绝对的标准,此一是非,彼一是非,我怎么能够辨别得清楚呢?庄子看到了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和变化着,但他忽视事物的相对稳定性。
他认识到,人对外在事物性质的认识具有主观性,与参照系有关,但是他夸大了认识的主观性,错误地认为,一切事物没有善恶之分、是非之别,没有大小属性的差别。
他认为人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结果滑到了不可知论的泥淖。
最典型的例子是庄子施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争论,这个观点就是不可知论。
庄子提倡无欲、无为、无知,他要求人们以养生长寿为人生的第一要义。
庄子有许多可笑的故事。
故事一:蝴蝶梦。
有一天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化成为一个蝴蝶,蝴蝶在百花丛中舞。
当他梦醒时,无法判断自己到底是在做梦还是已经醒了。
他说,如果自己经醒着,那么自己就是庄子。
如果自己还在做梦,那么自己就是蝴蝶。
总之,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做梦,还是醒着?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子?是庄子做了个蝴蝶梦呢还是蝴蝶做了个庄子梦。
故事二:庄子扇坟。
有一天,庄子游山玩水来到一个风景十分优美的地方。
见到一个美丽的少妇蹲在一个坟头前哭泣,这个少妇一边哭泣,一边用扇子煽坟头。
庄子感到很奇怪。
走上前问这位少妇:请问您为什么一边哭泣,一边用扇子煽坟头。
这位少妇对庄子说:“先生您有所不知,我丈夫刚刚去世,我正在给丈夫上”“我丈夫在临死之前对我说,要等到坟头上的土干松之后才允许我改嫁。
我如今着急改嫁,所以用扇子扇坟头。
”庄子运用法术,刮起大风,一会的工夫坟头上的土就变得干松了。
少妇对庄子千恩万谢之后走了。
回到家里,庄子越想越生气。
于是在屋子里来回踱步,而且一边踱步,一边咳声叹气,于是吟诗一首。
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早知死后无情意,索把生前恩爱勾。
”庄子的妻子田氏奇怪地问庄子:“夫君呀,你今天为什么回到家中不高兴?”庄子就把所见所闻的那个少妇煽坟的事情告诉了妻子。
妻子田氏听后,大骂那位刚刚死去丈夫的年轻妇女:“薄情之人世上少有。
”庄子半开玩笑地对妻子说:“娘子不必夸口,倘若一日我不幸去世,你说不定马上就会改嫁呢!”妻子田氏立即赌咒发誓:若你真的去世,我一辈子不嫁!”过了一段时间,庄子真的患了重病,眼看就要死了,在弥留之际对妻子嘱咐道:“人生如梦,生死朝夕事,吾死之后你不必伤心。
如果你能够念及夫妻情谊的话,希望在我死后,不要把我埋葬,要将遗体停放在棺材里,棺材盖也不要用钉子钉死,遗体放到后院的房间中供亲友祭奠。
”不几天庄子去世了。
田氏按照庄子生前的嘱咐,将遗体放在棺材中,没有将棺材盖用钉子钉死。
在后院设立灵棚,摆上香案,供亲友祭祀。
旧社会,人死后要停灵天。
第7日那天,来了一位少年秀士,自称是庄子的学生前来吊唁老师。
田氏一看这少年秀士,立即春意大发。
与这少年秀士眉来眼去,很快就勾搭上了。
双方很快达成协议,男方入赘到田氏家中,而且立即举行结婚典礼。
这一对男女刚刚进入洞房,少年秀士立即喊胸口疼痛,倒在地上不醒人事。
田氏千呼万喊才把少年秀士叫醒。
问他这是患的什么病?怎样才能医治?少年秀士回答:“我患的是心痛病,少年时患的病,只有吃活人的脑浆才能活命。
”田氏想了想,庄子不是刚刚死去吗?他的脑浆不是正适合吗?于是提着一把斧头来到庄子的灵前,把棺材盖一斧头劈开。
只见棺材中的庄子自己坐了起来,指着田氏大骂:“夫妻百年有何恩,见了新人忘旧人,甫得盖棺遭斧劈,如何等待扇干坟?”田氏万分羞愧,无地自容,当即在房间里上吊自尽。
此时庄子心灰意冷,在墙上留下一首诗:“生前人人说恩深,死后个个欲扇坟。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写罢,离家出走,不知去向。
)休谟(1711——1776)国近代唯心主义哲学家,西欧近代不可知论的鼻祖。
他是从极端经验论滑向了可知论。
休谟认为,人的知识来自感觉、经验,感觉是主观的。
什么东西引起人的感觉呢?这是一个不可知的问题。
因为,人只能知道自己的感觉,感觉之外是什么?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休谟经常处于苦恼之中,他感觉到自己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矛盾。
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唯物主义有实际的力量,唯物主义信仰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
他承认他的不可知论理论,把他密封在唯我论的狭窄的天地里,使他处于一种绝望的孤独的境地,因而使他“感到惊恐和惶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能融合于社会的希奇古怪的怪物,断绝了一切人世的交往,被完全遗弃,郁郁寡欢。
另一方面,在理论上,他认为他的理论是正确的,合乎逻辑的。
休谟就是在这样矛盾心情中度过自己一生的。
)康德(1724——1804)康德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家第一个代表人物。
他割裂了本体与现象的联系,丢掉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辩证法,不懂得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陷入了不可知论。
康德的认识论结构如下:、他承认在人之外有一个客观的物自体;、在人的认识结构中,可以划分为感官和先验自我(意识);、人的感官与客观的物自体相互作用在人的感官中形成“感性杂多”,即各种简单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的要素。
、人的先验自我意识可分为三部分:先验感性、先验知性和先验理性。
人的先验感性具有时间和空间综合能力,它们可以将各种各样的感性杂多组合成有时间和空间特性的现象或表象。
现象和表象也就是我们习惯上说的——某物或物的存在过程。
、人的先验知性先天就具有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能力。
在先验知性的作用下,人就可以把大量的没有联系的现象条理化,找出其中的共同本质和规律,于是在人的大脑中就产生了所谓的科学知识。
、人还有先验的理性。
所谓先验理性是人的一种对科学知识进行反思的能力。
人对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刨根问底,寻找那形而上的答案,比如,被人感知的物自体的本来面目是怎么样的?物自体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宇宙在时间上有没有开端?这开端是怎样的?开端之前又是怎样的?宇宙在时间上有没有终结?终结的状态是怎样的?终结后又是怎样的?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如果是有限的,那么在宇宙之外是怎样的?如果是无限的,那么我们现在处于宇宙的什么位置?、康德最后说:人只能认识感官感知到的现象,而不能认识现象背后的本质,更不认识物自体。
人只能主观地设想物自体是什么样的,但是立即会陷入二律背反即得出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这两个相反的结论都有一定的道理又都不全面。
比如,在回答宇宙的本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时候,不可能得出一定是物质的或一定是精神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