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析

合集下载

20世纪中国社会三次巨变三位伟人三大理论成果

20世纪中国社会三次巨变三位伟人三大理论成果

课堂探讨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小结
新三民主义 革命任务之新 反封建、反帝 革命手段之新 联俄、联共、互助农工
小结
不同视角看孙中山的革命理论 向西方学习:新理论成果 民主革命:理论旗帜 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孙中山:振兴中华责任感、与时俱进的 优秀品质。
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的历程: 萌发: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 提出:中国同盟会的组建,以及《民报·发刊词》把 小结 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 传播: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 实践: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挫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 运动的相继失败. 发展: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再实践: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 再挫折: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
新三民主义
4、进步意义 (1)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第 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3)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4)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课堂探讨
1、新三民主义之“新”: ①民族主义: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所突出 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 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②民权主义:过去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 等、博爱”,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主义: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 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 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 生活。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 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权主义反映了中国 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各时期的著作
时期 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萌芽)(1921-1927) 井冈山时期(形成) (1927-1935) 著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在?》、《井冈山的斗争》、《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 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题》
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④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
理论成果
发展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
、 邓 小 平 理 论 的 主 要 内 容
发展阶段 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动力
外部条件 政治保证 战略步骤 党的领导 依靠力量 祖国统一
改革
和平与发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步走战略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全体人民 一国两制
这一理论还将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三次历史性巨变
三位伟人
三大理论成果
辛亥革命和 第一次 中华民国成 孙中山 立 新中国成立 第二次 和社会主义 毛泽东 制度建立 改革开放和 第三次 社会主义现 邓小平 代化建设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A、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 主义的要求 B、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C、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D、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பைடு நூலகம்
③局限性 A、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主张
B、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C、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4)根源: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0世纪以来重大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重大理论成果
把西方民主革命 思想与中国实际 相结合,但未明 确提出反帝纲领
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吸取 以往革命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是全党集体 智慧的结晶;本质特点是实事求是。
• (2009江苏卷)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 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 • 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D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毛 泽 东 思 想 的 形 成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形成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实践基础: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发展 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 形 萌芽: 大革命时期:解决了革命领导者、主力军、革命对象等问题 成 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解决民主革命道路问题(工农武装割据) 和 正式形成: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论》标志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即成熟) 中共七大确立其为指导思想 发 展 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问题
B
•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艺术人 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设法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 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 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 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 A 武装反抗的策略 • B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 井冈山道路

本专题主要阐述了20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独立、富强、 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包括:三民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民主义集中 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比较完 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之后,孙中山与时俱进,把其 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地提出反帝斗争的主张。毛泽东思 想是在新民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统一全党 的指导思想,它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和社会 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人民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 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四大理论都具有强烈的爱国 精神、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其中后三者一脉相承,都属于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共 同的理论经精髓是实事求是。

2020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专题13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专题13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析版)

专题13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析版)考点一: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母题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D。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要求学生能正确区分不同时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的不同内涵,以及对中国革命发展的指导性意义,高考注重考查史料实证,通过材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1.(2018年11月浙江选考)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 .“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答案】D【解析】根据“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可知,社会革命是指民生主义,而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故D 项正确;A 、B 是民族主义的内容,C 项是民权主义的内容。

故排除A 、B 、C 三项。

2.(2017年11月浙江选考)《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

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高考历史考点3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考点3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三民主义1.历史条件(1)政治上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救国主张,但在社会现实面前不断碰壁。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中国依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理论上孙中山坚持不懈地进行革命实践,并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为三民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又将其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4.实践(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5.意义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遭失败,决定寻找新的出路。

(2)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3)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的教训,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同孙中山合作。

(4)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1)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网(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3.作用(1)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三、毛泽东思想1.形成过程(1)发端时期: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极为关注,先后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 传播: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 实践: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挫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
运动的相继失败. 发展: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把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再实践: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 再挫折: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 义。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 过来了。
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 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 国人民站起来了。
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进步性: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 评价 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 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 权利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革命的 发展。
局限性:
课堂探究: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 中山等人进行了哪些革命实践?
A、1905年至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
清武装斗争(萍浏醴、黄花岗、武昌起义等)
三 民
2、提出
成立: 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成立 了“同盟会”
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 提出: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
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 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 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B、1912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 国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C、1912年,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了第一

人教版 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知识点总结(共42张PPT)

人教版 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知识点总结(共42张PPT)
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 ①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 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②孙中山 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和两次“护法运动”,以捍卫民主共和制 度,但都以失败告终。
• ③孙中山逐渐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 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失败后,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 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 民主革命思想。
• 2.提出
• ①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
• ②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这个 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 生”三大主义。
• 3.内容
• 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 ②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 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 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 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 4.评价
• 2.特点
•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 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②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经验教训的结晶,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①时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 期)。
• ②原因: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 一再失败的教训。
• ③内容: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 革命指明方向。
• 3.走向成熟时期
• ①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 ②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等文章。

名师伴你行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版2

名师伴你行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版2

课时作业(五十三)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作业时间:月日1.1905年5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 ) A.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答案:C 解析:孙中山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不是社会主义者,故A项错误;1905年的孙中山并未彻底认清中国国情,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未明确提出反帝纲领,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句话可知孙中山已认识到西方私人资本发展所带来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冲突等弊端,因此主张中国学习西方生产方式,但要努力避免西方贫富差距的弊端,故C 项正确;材料中只体现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但不能说明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故D项错误。

2.1894年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兴中会誓词,1903年把“创立民国”作为中华革命军团体誓词,1905年将其思想体系概括为三民主义,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

这表明,孙中山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 ) A.旨在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追求建立类似于美国的政治体制C.愈加崇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日益重视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答案:D 解析:由材料“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可知孙中山从中国国情和固有的制度中寻找有用之处,以建立新制度,故D项正确。

3.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析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析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重要概念阐释
1、三民主义
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之后,他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其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这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孙中山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2、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邓小平理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
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又一面光辉旗帜。

5、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间关系解析
1、新旧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内1、民族主义(民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
容 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核心)
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 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凡反帝之个人
和团体享有民权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实践 辛亥革命的指
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评

积极: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进步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决了革命的依*力量问题),推动了大革命的高涨
局限性: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联系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

2、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
史性巨变
事件代



理论
贡献
实践成果
当时的主要
任务
辛亥革命孙


三民
主义
推翻了满清政
府,建立了资
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
维护民主共
和制度,发
展资本主义
经济
中华人民毛毛泽取得新民主主巩固人民民
共和国成立泽

东思

义革命的胜
利,建立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
和社会主义制

主专政政
权,迅速恢
复国民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邓


邓小
平理

实现了拨乱反
正,开创了建
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道路
发展生产
力,实现四

现代化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路线建







邓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党的
什么是社会主
义;

放思

使




社会主义道路
“三个代以江泽民为
核心的党的
第三代领导
进一步回答了什
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
创造性地回答了
建设什么样的
党、怎样建党
解放
思想
实事







4、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5、中国共产党树立起的五面理论旗帜
(1)党的一大,树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2)党的七大,树立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3)党的十五大,树立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逐渐进入小康社
会。

(4)党的十六大,树立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党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5)党的十七大,树立起“科学发展观”的旗帜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