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课程标准的内容: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单元各课各子目之间的学习和提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能力,通过对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深刻内涵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并进而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
学习前辈们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和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发展的线索,理解其诞生的社会背景。
难点: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思想文化的变化;如何正确理解理论对实践的现实指导意义。
课时安排:
3课时
导入新课:
整体单元导入:20世纪的100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就曾经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
这三个伟人根据所处时代的特点和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成就。
今天我们首先来探讨、领略和体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课教授: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
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探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78页的导言和正文,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出示《时局图》)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4)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二十多位华侨人士,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兴中会。
后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
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有关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接触到了西方当代的一些社会学说和思潮。
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得到了深化。
2、三民主义内容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A 时间、地点、人物:1905年8月20日;日本东京;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B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区别: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三民主义的提出
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16字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夺取政权,是前提;民权主义就是要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政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想所在,是核心;而民生主义则是为了追求民生幸福,巩固政权,是补充与完善。
三民主义就是围绕“政权问题”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
三民主义涉及到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三民主义还有着明显的缺陷。
3、三民主义的评价
(1)性质: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局限性: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过渡: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
你知道孙中山是如何实践三民主义的吗?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指导辛亥革命
在“三民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取得了很大进展。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并取得军事成功。
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同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2、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3)意义:《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3、捍卫民主共和
(1)背景: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
(2)行动:孙中山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过渡:“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
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
讲,1924
设问:从材料看,孙中山认识到了什么?为了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孙中山又是如何继续革命的呢?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
1、背景
(1)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军事上推行独裁统治,政治上竭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失败。
(2)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思想实现转化。
2、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引导阅读课本)
问题探究: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A 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B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问题探究: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异同?
相同: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反帝反封建)一致。
不同: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铲除私有制有着本质不同,中共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民主革命之后还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问题探究:新旧三民主义的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1)相同点:①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②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
③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④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2)不同点:①内容不同:
a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新”在反帝
b在民权主义方面,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新”在强调了普遍平等的民权;
c在民生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实行“耕者有其田”,以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新”在扶助农工。
②影响不同:
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4、意义
(1)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反帝反封建),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什么?
学习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精神;学习其屡败屡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习其为民族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学习其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
二、毛泽东思想
概念解释: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人,根据中国国情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的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明确毛泽东思想不等于毛泽东的个人思想,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更不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和条件(文科班)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
实践基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
主观因素: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和对国情的正确分析
现实需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断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
思想条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萌芽:中共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
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革命的领导者、革命的同盟军。
(2)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7年)
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和井冈山的经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成熟: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
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指出中国现实的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他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新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活动与著作:①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②《论人民民主专政》内容:①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一系列问题。
②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马克思国家学说。
过渡时期(1949---1956)
内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问题
建设时期(1956—1966)
著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内容: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⑴纵向比较:按性质归纳
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人民民主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初步理论。
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等。
⑵横向联系:按类型划分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
4、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影响:第一次历史飞跃、胜利的理论武器、中国特色思想根源、具有承上启下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②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③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曾经先后八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其中两个时间隔得非常近,分别是1978年12月和1979年1月,美国舆论为什么在这个时间段高度关注中国,关注邓小平,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三、邓小平理论
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必要性)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可能性)
2、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
(1)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①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建设道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⑤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⑥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⑦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3)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历史作用
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②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③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创立背景
(1)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2、创立过程
(1)2001年,党成立80周年大会,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2002年,党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3、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历史地位
(1)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20世纪前期,中国人民唱着“东方红”,在毛泽东思想的引导下,“当家作主站起来”;20世纪后期,中国人民唱着“春天的故事”,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改革开放富起来”;21世纪的今天,让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雄伟乐章,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单元小结:
1、对中共理论成熟过程的认识:
一个真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两次飞跃:毛泽东第一代领导集体,找到中国革命道路,创立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第二代领导集体,找到中国建设道路,创立邓小平理论。
三个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教学反思: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是课程标准必修3专题“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规定的4个学习要点。
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种教材都只写了三课,内容略有差异。
思想理论的课程内容比较枯燥,也容易教条化。
怎样使学生理解一种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应当是教师备课的重心。
“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主义”并无大区别.其概念都表明这是一个有系统、有独创的理论。
由于毛泽东本人不同意用“主义”这个词汇,因此“毛泽东思想”沿用至今。
毛泽东思想顾名思义是以毛泽东的思想为主,固然有集体的智慧,毕竟是通过毛泽东的总结而形成的。
人教版在本课中设计了思考题: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人的思想还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为这个思想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这可以贯穿本课教学。
历史课是要用事实说明问题。
教学应选择围绕这个主题的史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