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如何分析事例论据》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

-------如何分析事例论据

教案

教学目标:

1、提高对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的写作能力

2、熟练运用议论文常用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论据分析的两种方法: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文段一:

苏东坡少年时,对于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于是他便写了一副对联挂在门外,他写道:“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以示自己学识的渊博。过了几天,有一位老者见了这副对联后找到苏东坡说他有一个字不认识,要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欣然答应。于是老者把字写在了地上,可苏东坡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是什么字,羞愧地向老者道歉。老者留下了一句“满招损,谦得益”来教导年轻的苏东坡。苏东坡大受启发将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此后的苏东坡虚心向他人学习,终成中华文学史上灿烂的一颗星。

文段二:

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谨慎。

年少时的苏轼对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曾在自家门外挂了一副写有“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一位老者看到这副对联后上门请教他,苏轼竟被问得哑口无言。最后老者送给苏轼一句话“满招损,谦得益”。这句话给了苏轼很大的启示,使他明白了山外有山,人需谦虚谨慎的道理。于是他把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

如果当初苏轼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那么他就不会那么狂妄;如果苏轼没有遇到那个教导他人应谦虚谨慎的老者,也许他已经变成第二个方仲永,而不是一代文豪。

思考:这是两篇作文的主体段,都用的苏轼的事例,同学们比较两段的写法,说说文段二比文段一好在哪里?请具体分点指出。

明确: 1、增加了论点,使文章结构清晰;

2、事例简洁凝练,紧扣分论点;

3、有论有据,使论点、事例更具说服力,文章有了深度。

二、典例导练

(投影)

典例一:

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论点)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就会成为

典例二:

有志者事竟成。(论点)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典例三:

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论点)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研究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他们为什么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呢?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什么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如果真是千里马,又不失千里之志,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典例四:

在困境中多走一步,或许可以看见成功的曙光。(论点)刘伟,在失去双臂后,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而是下定决心要精彩地活着。凭着超凡的毅力,他勇敢地多走了一步,学习游泳,并获得全国游泳亚军;自学钢琴,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实现了他用双脚在琴键上弹奏出动人音乐的成功。正是因为刘伟在困境中多走的这一步,他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正是因为刘伟在困难中多走的这一步,他才能这么精彩地活着。

学生自学,完成思考:

自主阅读学案上的四例作文片断,思考:片断中的事例与划线句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从中获得写作上的什么启示?将你获得的启示与同桌或者旁边的同学交流探讨,并归纳总结出分析事例论据常用的两种方法。(问题:1.典例一和典例二是如何对事例进行分析的?用什么分析方法? 2.典例三和典例四是如何对事例进行分析的?用什么分析方法?)

质疑讲解,归纳方法:

1、假设分析法

含义: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

关键:找准假设关系,将条件与观点对应起来。

方法:先列举事例,再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假设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条件往往是论证的观点

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标志性词语(句式):假如……那么……;如果……那么……;倘若……就……;

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标志性词语:为什么… …是因为……;为何… …是因为… …;之所以… …是因为… …;

正因为如此… …所以…

注意:所举的事例,要与所证明的论点有内在联系。论证时,叙事语言要简洁,并对事例作必要地阐释,使之与论点联系起来,起到论证之作用。

课堂练习:小试牛刀

请参考典例的方法在该段文字的末尾添加一段分析文字。

论点:宽容是一种大度、是高尚情操的表现。

清代张、吴两家争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吴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

参考:1.假如没有张家主人的通情达理,主动出让,就不会使两家冰释前嫌,义结邻里;

如果没有张家主人的宽宏大量,仗义大度,也就不会有桐城“六尺巷”的传奇。

2.为什么张家主人没有斤斤计较,而选择“让出三尺”的大度?因为他知道,忍一

时邻里和睦,冰释前嫌;退一步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三、学以致用

请以“学会宽容”为话题,参考下面的事例材料,写一段主体段:论点+事例+分析,要运用刚学过的分析方法分析事例(任选一种或两种一起)。(学生练写、交流、互评)

材料: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退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如果说论点是文章主干的话,那么论据就是茂盛这一主干的枝叶。骨架坚实、血肉饱满,文章才有充沛的活力;主干鲜明,枝繁叶茂。文章才成为明丽的风景。这节课我们详细介绍了使用事例论据的具体方法。使用论据,都必须围绕话题,紧扣论点。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写作中作更多的尝试,让事例论据为你的文章服务。

五、课后作业

写作题:请以“学会宽容”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性的作文。要求①要有事例论据②使用因果分析法或假设分析法对论据进行分析。③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