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醉翁亭记
第11课《醉翁亭记》背诵资料及过关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上《醉翁亭记》背诵资料及过关练习班级姓名学号【思维导图】过关练习一、重点字词句归纳1. 古今异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意向;意义;想法(2)野芳发..而幽香①古义:____________今义:香;美好的②古义:____________今义:送出;发生;扩大(3)山间之四时.也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时间2.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①山.行六七里:________________。
②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________。
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________。
(2)名词用作动词①名.之者谁:________________。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 _____________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_____________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__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___太守谓.谁 _____________权谓.吕蒙曰(《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_予谓.菊(《爱莲说》) _____________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_____________临.溪而渔 _____________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_____________而乐.亦无穷也 ____________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_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环.滁皆山也 环:_____________(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望:_____________蔚然:___________(3)峰回.路转 回:_____________(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_____________寓:_____________(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_____________(6)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7)往来而不绝.者 绝:_____________(8)临溪而渔. 渔:_____________(9)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___(10)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11)弈.者胜 弈:_____________(12)觥筹交错. 错:_____________(13)苍颜.白发 颜:_____________(14)树林阴翳. 翳:_____________(15)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_____________(1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从:_____________(1)秀 (2)归 (3)谓 (4)临 (5)乐5. 重点虚词名之.者谁 _____________ 醉翁之.意不在酒 _____________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_____________ 至于负者歌于.途 _____________ 而.年又最高 _____________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_____________ 朝而.往,暮而归 _____________ 溪深而.鱼肥 _____________ 而.不知人之乐 _____________ 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_________ 颓然乎.其间者 _____________ 6. 重点句子翻译(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共38张PPT)
无穷,情致盎然,从容宛转,娓娓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的故事。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
叙来。
第2段 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
山间景
一日之景——朝明暮暗
四时之景
春花幽香 夏木繁茂 秋霜高洁
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
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
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2.疏通课文第一、二段文意,积
累“环、蔚然、临、意、开、芳、 秀”等文言实词。 ❖3.学习本文景物的描写方法并理 解其作用。
读准字音
滁 壑 蔚 琅 潺 酿 辄 暝 晦
醉翁亭记
文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短短28个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琅琊山的四季美
准确、生动,极富音乐之美,韵味 景,准确、生动,极富音乐之美,韵味无穷,情致盎然,从容宛转,娓娓叙来。
D、写出山间朝暮和四时的景色及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疏通课文第一、二段文意,积累“环、蔚然、临、意、开、芳、秀”等文言实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翁
欧 阳
亭
修 记 名之者/谁?太守 /自谓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背景链接
❖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当时欧
chú hè wèi láng chán niàng zhé míng huì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
太守宴也。
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 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少少的 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 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味
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开在前面,这是太守
环滁( chú )
琅琊( yá)
林壑( hè )
辄醉( zhé )
酒洌( liè )
林霏( fēi)
山肴( yáo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阴翳( yì)
野蔌( sù )
觥筹(ɡōnɡ )
状元成才路
伛偻( yǔ lǚ) 颓然(tuí)
射者中(zhònɡ )弈者胜( yì ) 暝( mínɡ )
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这里相当于“于”。
译文: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 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
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容颜苍老,头
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时间副词,不久。
回家。
跟随。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的用法;理清段落层次,能准确翻译全文。(重点) 2.反复诵读,理清叙事写景的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感 情。(难点) 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感。 (重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在举行酒宴。
尽兴地喝酒。
弦乐器。 管乐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80张PPT)
前面有伏笔,后面有照应。 觥筹交错: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 场面。
3.本段在句法上较多地采用对 句,对句的形式多样,有:单句 对、双句对、三句对。请找出本 段中的对句,并指出属于何种形 式?
4.“太守醉”仅仅指喝醉酒吗?
主要指被美丽的山间 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 活所陶醉。
本文写出了谁的“乐”?
禽鸟乐、滁人乐、众宾乐、太守乐
负者歌于途…… 从太守游而乐、宴酣之乐
山水乐、宴酣乐、乐民之乐
第三段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前写好 吗?
滁人游说明百姓和乐,太守才能尽 情享受这“山水之乐”,体现了文章“与 民同乐”的主旨。
醉 翁 亭 记
(一)
写景:山 泉
叙事:作亭者
亭(由远到近)
山
翁
行
醉翁亭
醉去
六
翁八
七 里 亭
欧 阳
亭 记
百 载
修醉
影
乡
不
犹
孤
在
读出下列词语
林壑 hè 蔚然 wèi 翼然 yì 晦明 huì
潺潺 chán 辄醉 zhé
环滁 chú 野蔌 sù 觥筹交错gōng 伛偻 Yŭ lǚ 琅琊 lángYá 阴翳 yì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欧阳修
醉翁亭
春 景
夏 景
秋 意 浓
雪 景
欧 阳 修 手 植 梅
欧 门
教学重点
本文写景、抒情的特色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醉翁亭记》
作者: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 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时所作。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语文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语文教案及原文《醉翁亭记》课文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二、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第一句话讲了什么?——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
“不知何许人”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了一个字号,与当时讲究门第的世风背道而驰,表现了他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环滁皆山也环绕都是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许多,各个尤其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幽深秀丽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在山间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像鸟的翅膀一样靠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修建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取名,命名给它起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就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儿就醉了,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称呼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情趣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第二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芳发而幽香,花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美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天气高爽,霜露洁白。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朝而往,暮而归,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背着东西的人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牵扶,这里借指小孩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弯着腰,小孩有大人抱着领着,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教案1、理解文章从“醉”和“乐”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3、掌握基础的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默写重要句子。
教学重点:掌握实词解释与重要句子翻译,领会课文内容,体验作者心情。
教学难点:领会“与民同乐”的内涵。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准备:一、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24岁中进士,曾任西京留守,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而屡次被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后任官职甚多,世称“欧阳文忠公”。
他领导了北宋诗人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庆历五年,欧阳修参加了范仲淹的“新政”改革,不久改革失败,被贬为滁州知府。
时值壮年,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仍然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并在滁州有所作为。
工作之余,寄情于滁州风光秀丽的山水之间,抒杯内心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因此而得名。
二、识字:滁州、林壑、琅琊、潺潺、伛偻、觥筹、野蔌、阴翳三、解词:觥——酒杯翳——遮盖弈——下棋蔌——菜蔬意——情趣临——靠近伛偻——腰背弯曲(驼背)蔚然——茂盛的样子秀——发荣滋长四、课文简析: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幻灯片33张)
日出林霏开,云归岩穴暝,晦明 之变化,山间之朝暮。野芳发幽香, 佳木秀繁阴,风霜高又洁,水落石即 出,山间之四时。朝往暮而归,四时 景不同,其乐亦无穷。
同学们发现了吗?这段文字与原 文有何变化?请对照表达效果之不同。
只有骈句,去掉散句,就缺少了参差 交错,灵动变化之美。
感情朗读,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可以是判断
1
渐入佳境
群山环绕图A 琅琊秀色图B 酿泉流水C图 溪亭展翅D图
移步换景
视觉 动 远
听觉
静 近
赏美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 时也。 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 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抒情曲
我
欧 阳 修
儿时朗读,百遍如新。 沉醉其中,如饮美酒。 今日重读,依然如此。 佳作不朽,万古长青。
——臧克家
核心素养目标
1.会读会写生字词语,积累文言字词。 (语言的建构与用) 2.反复诵读,感受音韵美,感悟文意 美。(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3.学会在精美的文辞、别具一格的句 式中感悟人的思想。
读出节奏美
1)泉香而酒洌 2)水尤清冽
清澈 凉
古人认为,清酒是好酒,浊酒是劣质酒。有诗为证:
1)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2)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重点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 无穷也。
参差多变,既富于韵律美,又有图画美。 D.本文虽以“乐”字贯穿全文,却笑中带泪, 凸 显了作者被贬此地的愁苦与愤懑之情。
古诗醉翁亭记翻译赏析
古诗醉翁亭记翻译赏析《醉翁亭记》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前言】《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醉翁亭记》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翻译及原文
醉翁亭记翻译及原文楚河四面环山。
它的西南峰,美优的森林山谷,是那些看起来伟大而美丽的,琅琊山也是其中之一。
在山里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水声潺潺,在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发出泉水声。
峰转时,泉上有亭,有醉亭。
亭子是谁?山上的和尚是智慧的,不朽的。
名字是谁?太守自称。
太守客来此饮酒,少饮而醉,年事最高,故自称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川。
山川之乐,心中之酒。
若夫日出而林雨,云归石洞,变暗,则山中黄昏。
野发幽香,美木繁阴,风霜高纯,水落石出,山中四季也。
四季不同,欢乐无穷。
至于消极的,他们在路上唱歌,行者在树上休息。
前者哭,后者应。
那些俯首称臣,不断前行的人,楚河人也游。
溪旁垂钓,溪中深肥于鱼,泉中酿为酒,泉中香,坛中酒,山粮野米,与陈前者杂,太守宴也。
筵席上欢声笑语,射手中,打者必胜,坐者喧哗。
白发颓然,太守醉。
且山中夕阳西下,人影四散,太守归来,客随。
树木阴阴的,唱上唱下,游客走了,鸟儿也高兴了。
然而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人从太守知游,不知享太守。
醉了能自得其乐,醒了能讲故事的,也是太守。
谁是太守?鲁修也。
滁州市四面环山。
城市西南部的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美丽。
远远望去,郁郁葱葱、幽深美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酝酿中的泉水。
山一转,路也跟着转。
有一个四角翘起的亭子,像一只展翅的小鸟,坐落在一处泉水边。
这是醉亭。
建这个亭子的人是谁?他是山里的一个老和尚。
起名的人是谁?它是以太守的绰号(醉翁)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醉翁。
醉酒的滋味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美景。
欣赏美景的乐趣被抓在心里,却寄托在喝酒上。
太阳出来了,树林里的雾散了,云聚了,山也变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这是山里的早晚景。
野花盛开,散发出安静的香味。
美丽的树木繁茂,形成丰富的树荫。
天气是高爽,霜是白色的,水面低,石头是暴露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优秀课件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原文:环滁 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
欧阳修因支持韩琦、范仲淹等人的革新运动,遭到保守
派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醉翁亭
记》就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
政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而
且滁州又有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些都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 但是当时的北宋王朝政治昏暗,奸邪当道,有志改革图强的 人纷纷受到打击,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 长,这又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日出而林霏开
朝而往,暮而归 溪深而鱼肥 而不知人之乐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并列
(三)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山行六七里 4.杂然而前陈者 5.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面前
两个“之”字的后面都省略了介词“于”, 即“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3.倒装句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于两峰之间”为后置状语,应在“泻出”的前面, 即“于两峰之间泻出者”。
负者歌于途 “于途”为后置状语,应在“歌”的前面,即“负者 于途歌”。
行者休于树
“于树”为后置状语,应在“休”的前面,即“行者 于树休”。 醒能述以文者 “以文”为后置状语,应在“述”的前面,即“醒能
不能名其一处也
6.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云归而岩穴暝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说出,动词
回去,动词 归依,动词 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上来,动词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知识归纳(全面,含答案)
• 泉香而酒洌(清) • 山肴野蔌(野菜) • 弈者胜(下棋) • 杂然而前陈者(错落的样子)(陈列、摆开) • 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 • 非丝非竹(音乐) • 觥(酒杯)筹(酒筹)交错(交互错杂) • 苍颜(脸色苍老) •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文中指醉醺醺的样子) • 宾客从(跟随) • 阴翳(遮盖) • 游人去(离开)
• 11、醉翁亭记
•
一、文学常识
• 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 家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
• 二、一词多义
• 归:
• ①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归集)
•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 乐:
• ①山水之乐(乐趣)
•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动词)
• ③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后为“乐 趣”)
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
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 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 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 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 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 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 四、重点语句翻译
• 环滁皆山也: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 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 开翅膀一样,高水之间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知识点:第11课《醉翁亭记》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以下是为您推荐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知识点:第11课《醉翁亭记》欧阳修。
第11课《醉翁亭记》欧阳修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二、一词多义归:①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归集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乐:①山水之乐乐趣,名词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动词③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为“以……为乐”;后为“乐趣”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形容词②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繁茂,形容词谓:①太守自谓称谓②太守谓谁是,为而: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而”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而”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③朝而往,暮而归“而”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④溪深而鱼肥“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而”表示转折关系,却。
三、重点词语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
环,环绕。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负,背。
4.临于泉上者:靠近。
5.泉香而酒洌:泉水甜,酒儿清。
洌,清。
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蔌,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
8.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
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1.醉翁之意不在酒: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意:情趣。
1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发,开放。
15.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6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积累词汇:
9、此段中有两个成语,请你找出来。
峰回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12、“醉翁之意不在酒”引申义是什么?请 用它造个句子。 比喻行动另有用意,别有企图。
13、哪位同学知道,根据《鸿门宴》的故事 也流传出一个类似这个意思的俗语,叫什 么?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建造/……的人 的
表判断
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命名/它(指醉翁亭) 自称,这里是用自称 (醉翁)来命名的意思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 别号称它的。
得之心而寓之
均指代“乐趣”,后省略“于”, 即“从”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
酒也。
作动词解
喝酒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研讨课文
学习叙事抒情:
4、作者为何要介绍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为了引出 “醉翁”二字。
读出下列词语
林壑 hè 蔚然 wèi 翼然 yì 晦明 huì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醉翁亭记欧阳修〔宋代〕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之僧曰智仙也一作:山之僧智仙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醉翁亭记》原文及注释
《醉翁亭记》原文及注释11 《醉翁亭记》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1 注释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
环,环绕。
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皆:副词,都。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西南诸峰:滁州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
林壑(hè)尤美: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壑,山谷。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山行:沿着山路行走。
潺潺(chán):流水声。
泻:飞泻。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靠近。
作:建造。
名:命名。
辄(zhé):就。
意:情趣。
乎:于。
林霏(fēi)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云归:烟云聚拢。
岩穴暝(míng):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晦(huì)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芳:香花。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27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 课件(共37张PPT)
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
是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文中有
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
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 杂。语出《醉翁亭记》。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 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 言在此而意在彼。
自学效果检测
B、一字多义:
秀
蔚然而深秀
佳木秀而繁 阴
临
乐
临于泉上 宴酣之乐 从太守游而乐
临溪而渔 太守之乐其乐
你会时著名的 家, 家。作者
小溪贯穿了整条上山的古道。 《醉翁亭记》中:“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 峰之间者,酿泉也。”酿泉就 在这条小溪的旁边……
“酿泉”
琅琊寺
琅琊寺的外墙
“日出而林霏开”(早晨之景)
“云归而岩穴暝”(傍晚之景)
琅琊山春时美景
琅琊山春时美景
野芳发而幽香(春)
琅琊山夏时美景
“佳木秀而繁阴” (夏)
琅琊山秋时美景
“风霜高洁”(秋)
琅琊山冬时美景
“水落而石出”(冬)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自学效果检测
A、重要实词:
醉翁之意 得之心而寓之洒 野芳发而幽 泉香而酒洌
颓然其间
名之者谁
B、掌握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洒 觥筹交错
水落石出
成语出处
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真相大白。语出《醉翁亭记》。苏 轼在《后赤壁赋》中有“山高月小,水 落石出”之句。
欧阳修
山 醉翁亭 翁
行
去
六
八
七
醉 翁百
里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及解析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假设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面的各个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秀美,远远望过去那树木茂盛,〔景色〕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
在山中行走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奔泻而下的山泉,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随山转,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紧靠泉边的亭子,〔那就〕是醉翁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细研
1.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及出游的乐趣。
2.本段是怎样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又是怎样描写山间四季 之景的?
朝暮之景:朝“明”暮“暗”,一早一晚,各自其妙又 互为照应,把山间早晨和晚上的特点描绘出来。
四时之景:春之花、夏之木、秋之风霜、冬之石,寥寥 数语,精练贴切,把景物的情态展现出来。
精读细研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句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写朝往暮归对四时不同景色的游赏,照应前面的描写, 并由景美写到人乐,点出“乐亦无穷”,为下文写人叙事作 铺垫。
精读细研
4.找找这一段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词 ? “野芳发而幽香”中的“芳”,古义为花,今义为芳香; “佳木秀而繁阴”中的“秀”,古义为茂盛,今义为美丽; “山间之四时也”中的“时”,古义为季节,今义为时间或时节。
精读细研
6.“意”在“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句中是什么含义?今义有什 么变化?
“意”在句中的含义是情趣,今义是意思或愿望。 又如:良因怪之。(2018四川凉山州中考《张良奇遇》)
7.找一找这一段中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环滁皆山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判断句,“……者,……也”, 表判断。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省略句,省略介词,应为“得之(于) 心而寓之(于)酒也”。
弦乐器。
投壶的投中了目标。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 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 定的杯数喝酒。
脸色苍老。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 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这里相当于“于”。
整体感知
译:背着东西的人在途中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 唤,后面的回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 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到溪水旁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 酿泉造酒,泉水香,酒儿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开在面前的,是太 守设的宴席。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能投中目标,下 棋的人能取得胜利,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 这是众宾客在尽情地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 间,这是太守喝醉了呀。
动的泉相映成趣,动静结合使画面真实可感。 不仅让读者了解醉翁亭所在的方位,而且通过层层烘
托,表现出了醉翁亭之美,引人入胜。
精读细研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此处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全文的核心句,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同时也 暗示了“醉翁”二字的深意:饮酒佐以美景而“醉”,被 贬的抑郁心情则用酒“醉”来排遣。因此,“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入在宴饮之 中,为下文作铺垫。
被人搀领着走,指小孩。
(水、酒)清。
摆开。
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野味野菜。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 兽做的菜,俗称“野味”。蔌,菜蔬。
整体感知
尽兴地喝酒。
管乐器。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 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
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山峰,树木山谷尤其优美,从 远处看那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 听到潺潺的水声,并且从两峰之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 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上方的,是醉翁亭 啊。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僧人智仙。给亭子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太 守与客人来到这里饮酒,喝得不多就醉了,同时年纪又是最大的,所以自己取了 个别号叫作醉翁。醉翁的情趣并不在酒上,而是在于山光水色中。欣赏山水的乐 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酒上。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
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
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10里的琅琊山
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
(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
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
4、想一下, “醉翁之意不在酒” , 用它造个句子。
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 地方。
5、哪位同学知道,根据《鸿门宴》的 故事也流传出一个类似这个意思的俗 语,叫什么?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6、此段中还有一个成语,请你找 出来。
峰回路转;
7、 陆 游 《 游 山西村 》中与 “峰回 路转” 意境相 似的诗 句是什 么?
第1段赏析
主要描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
远
整体
亭的环境:
(写景 )
( 亭 名 的 由 来)
人和事:
环滁皆山
酿泉
作亭者
局部 琅琊
醉翁亭
近
醉
抒情
名之者
(叙事)
命名之意
乐
引出下文具体写“得之心而寓之酒的山水之乐”
课 文分析 :
醉 翁亭名 的由来 :
( 叙事)
引 出
醉 翁寄情 山水的 乐趣 ( 抒情)
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整体感知
自称,这里是用自称来命名的意思。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
取名,命名。
就。
所以。
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情趣。
在于。
领会。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
寄托。
之酒也。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 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 /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 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 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 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 醉翁亭记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 法;理清段落层次,能准确翻译全文。(重点)
2.反复诵读,理清叙事写景的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感情。(难点)
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感。(素养)
花。 开放。 茂盛、繁茂。 浓郁的绿荫。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乐趣。 穷尽。
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
整体感知
译:要说那太阳一出来,林中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在一起, 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是山间早晚的景 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 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面下降,隐石现出,这 是山间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一样, 那乐趣也就没有穷尽了。
精读细研
1.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代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缘由。写对山水的喜 爱,点出“乐”字,贯串全文。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出醉翁亭的?
环滁(皆山)
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酿泉(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琅琊(蔚然而深秀)
醉翁亭(翼然)
精读细研
3.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镜头”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近。静的山与
精读细研
5.“山行六七里”一句中哪个字有活用现象?这一段中还有哪 些字词的用法类似?
“山”名词做状语,沿着山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的“翼”,名词做状语,像鸟张开翅 膀一样; “环滁皆山也”的“环”,名词作动词,环绕着; “名之者谁”的“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又如:有一老父,衣褐。(2018四川凉山州中考《张良奇遇》)
精读细研
1.第三段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表现了什么乐趣?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2.第三段通过这几个场景,表现了怎样的乐趣?简单概括。
滁人游览之乐: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 孩,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十分热闹。
宴饮之乐:食物就地取材,简朴而别有滋味;“非丝非竹”, 山林野趣,乐在其中。
精读细研
太守自谓也 (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为下文埋下伏笔,结尾点出:“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首尾呼应。
山水之乐在于“得之心” 巧妙引出“乐”并以“乐”为线索,贯穿 全篇
3、这段有一个名句,请将它找出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
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命 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 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 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公”。欧阳修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创 作成就巨大,也擅长诗词。所作散文说理畅 达,抒情委婉。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3.滁人游的画面能反映当时人们怎样的生活状况?从侧面反 映了什么?
写滁人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言简意赅。 “往来而不绝”,描绘了众人游的热闹景象,从侧面反映了作者 的政绩,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百姓生活和乐、富足。写了众 人的乐,也暗含了太守的乐。
• 写山中景色和出游之乐
日出而林霏开
山间景
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