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免疫系统-周雪(带图)

合集下载

第10 章:免疫系统

第10  章:免疫系统

3. NK细胞 无需抗原提呈细胞中介,可不借助抗体,
即可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 4. K细胞 细胞表面具有IgG的Fc受体,当靶器官细胞与 相应的IgG结合,K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 的IgG的Fc结合,从而使自身活化,释放细胞 毒素,裂解靶细胞。
胸腺
被膜(薄层结缔组织),小叶间隔。胸腺小叶:分皮质和髓质
Tc细胞攻击肿瘤细胞扫描电镜像
(体外培养实验 人工加色)
2. B 细胞(B lymphocyte)
(骨髓产生, 进入外周) 初始B细胞
(受抗原刺激转化、增殖和分化)
浆细胞(效应B细胞) (大部分) 分泌抗体 行使体液免疫
记忆性B细胞 (小部分) 处静息状态,长期 保持免疫记忆,保持 迅速再次反应的能力
小结帽:主要是小B 细胞,记忆性B细胞
被膜 小结帽 明区 暗区 深皮质
b.副皮质区 (T细胞区)
位于皮质深层的弥散淋巴组织,又称胸腺依 赖区,主要由T淋巴细胞组成,分布许多毛 细血管后微静脉,是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淋 巴结的重要通道。
c.皮质淋巴窦(皮窦)
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
输入淋巴管穿过被膜与皮窦相通,再与髓 窦相通,最后在门部汇成输出淋巴管。窦内 壁衬以连续性单层扁平内皮,窦内星状内皮 细胞(网状细胞)做支架,许多巨噬细胞附 着于其上,网眼内有许多淋巴细胞。
B细胞、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功能: ①吞噬并杀伤
病原微生物、肿瘤细胞 及病毒感染细胞;② 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的 细胞;③抗原呈递;④ 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本章重点
• 1.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 2.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 3.血-胸腺屏障的结构。 • 4.脾的血流通路。
2. 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较小,结构似腭扁桃 体

141人体免疫系统课件中图版必修3

141人体免疫系统课件中图版必修3

类型
非特异性 免疫
第三道
免疫器官 和 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 特异性 灭病原体 (抗原) 免疫
一 人体的三道防线
?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
人体免疫系统
免疫
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 护性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由三道防线构成。 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 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 稳定。
一 人体的三道防线
组成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体液中吞噬细胞
功能 阻挡和杀灭病原 体,清扫异物
溶解、吞噬 和消灭病菌
2)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T 细胞、B 细胞等) 粒细胞 (噬中性粒细胞等) 单核吞噬细胞 (巨噬细胞等)
3)免疫分子 :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二)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ks5u精品课件
(二)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 T淋巴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 胸腺
Thymus
T细胞(有抗原受体)
转移至脾脏、淋 巴结、扁桃体 抗原刺激
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 叫做抗原决定簇。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 重要依据。
? 抗原决定簇:
1 )各种抗原的决定簇数目不同。 2 )抗原决定簇大多存在于抗原表面。 3 )有的决定簇隐藏在抗原内部,需暴露才 能发挥作用。
想一想
? 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与自身成分发生免疫 反应吗?为什么?
人体的免疫系统一般不会与自身成 分发生免疫反应。但当自身细胞因某些 特殊情况(如外伤、癌变等)而发生改 变后,免疫系统就会与这些细胞发生免 疫反应。

高中生物必修3免疫系统人教版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3免疫系统人教版PPT课件

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
讨论
1、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 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2、HIV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丧失和艾滋病 的直接死因有什么关系?T细胞在人体内可能 发挥什么功能?
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 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 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 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2、人体能靠激素而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不能 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 会
第4节 免疫调节
广东省崇雅高中
杨太林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淋巴细胞 2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 的细胞)
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浆细胞
记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 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 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 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
浆细胞
3)效应阶段:
合成和分泌
抗体 + 抗原
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体与病菌结 合,抑制其繁 殖或对宿主细 胞的黏附 抗体与病毒结 合,使其失去 侵染和破坏宿 主细胞的能力 抗体与抗原结合, 使其形成沉淀或细 胞集团,进而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化
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疾病和其它因素引起的缺陷病。
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症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 传染病。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课件》详解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课件》详解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课
件》详解
通过这份课件,我们将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以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等内
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1
保护作用 ️
2
调节作用 ️⚕️
免疫系统作为人体的“防线”,
免疫系统对于人体内部的细
能保护人体免受病毒、细菌
胞和分子等也有一定的调节
等外部侵害。
作用,能协调人体的内部环
能等方面,协调人体的内部
环境。
3
学习和记忆作用
能够识别和记忆不同的抗原和病原体,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水平。
免疫系统的异常病变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攻击人体正常细胞,如风湿性关
免疫缺陷病
免疫系统功能不全,如艾滋病和免疫缺陷性疾
节炎、红斑狼疮等。
病等。
免疫系统的调节及调节方法
冥想
户外活动
饮食调节
免疫反应的类型
1
细胞免疫反应
主要由T细胞控制,能够通过直接杀
体液免疫反应
主要由B细胞控制,能够通过产生抗
体等物质中和和清除病原体。
2
死或破坏有害细胞的方式起到免疫作
用。
免疫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
1
保护作用 ️
2
代谢和调节作用 ️⚕️
能够防御各类病毒和细菌等
通过调节代谢物质和细胞功
病原体,为人体提供保护。
能够提高身体内部的能量水
能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
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增强身
平,促进免疫系统的调节和改
力,缓解身体疲劳和压力。
体免疫力,如补充维生素和矿
善人体免疫状况。
物质等。

第10章-免疫系统ppt

第10章-免疫系统ppt

图 17 淋 巴 结 模 式 图
图18 淋巴结光镜图
1.皮质:位于被膜下,由浅层皮质、深层皮质和皮质淋巴窦 构成。
浅层皮质:是B细胞区,含大量淋巴小结和小结间弥散淋巴 组织。
深层皮质:又称副皮质区,是T细胞区。位于皮质深层的弥 散淋巴组织,又称胸腺依赖区;有许多后微静脉。
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星状内皮细胞支撑 窦腔,许多巨噬细胞附着于内皮细胞上。内皮外有薄层基质、 少量网状纤维和一层扁平网状细胞。输入淋巴管穿过被膜与 皮窦相通,再与髓窦相通,最后在门部汇合成输出淋巴管。
一、免疫细胞
是指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主要包
括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一)淋巴细胞(lymphocyte)
由淋巴干细胞发育分化性呈,具有特异性、转化性和
记忆性。
当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继
而增殖分化为效应淋巴细胞和记忆淋巴细胞,发挥免疫功
能。
抗原
效应淋巴细胞
图 5 巨 噬 细 胞 处 理 抗 原 过 程 示 意 图
图6 巨噬细胞(左)向T细胞(右)提呈抗原电镜图
图8 交错突细胞电镜图 (1交错突细胞 2 淋巴细胞)
二、免疫组织
又称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以网状组织为支 架,网孔中充满淋巴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
依形态,分为以下几种: 1.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主要含T细 胞,有的也含大量B细胞。淋巴细胞呈弥散性分布,与组织 无明确界限,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 入淋巴组织的通道)。 2.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又称淋巴滤泡,含大量B 细胞,少量T细胞等。呈球形小体,界限明确, 抗原刺激后, 产生生发中心。无生发中心者,称初级淋巴小结;有生发 中心者称次级淋巴小结。

免疫(第十章)

免疫(第十章)

免疫〔第十章〕比尔一直在找哈雷,比尔翻开偷偷在哈雷身上安装的追踪器,然后比尔跟着追踪器走。

哈雷揉揉眼睛醒了,他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

他看看自己的手,自己也没任何感觉!他拿起边上的镜子看了看,发现自己也没任何变化!紧接着,哈雷听见外面有动静,于是把耳朵贴在门上。

听见外面有人在交谈......突然门被翻开了!哈雷立刻跑回床上......装睡。

班尼走进来,坐在床边。

轻轻的喊:"哈雷......哈雷.......";哈雷装作刚刚醒来,有气无力的说:"干嘛?";脸上没任何表情。

哈雷爬起床,接着班尼说:"我去拿午餐。

";哈雷没任何答复。

班尼就出门拿午餐。

当门刚刚关上,哈雷就翻开窗户想逃出去......他翻开窗户,翻出去。

可腿的伤没有完全好,而且窗户又高!于是摔在外面的草坪上。

哈雷拍拍屁股然后小跑步的逃跑。

可当哈雷跑出花园时,突然"哔哔哔哔";警报响了!哈雷有点不知所措。

班尼听见警报看向窗外,发现哈雷逃跑了!然后立刻去追......哈雷跑到游乐园里。

班尼追到游乐园时,里面好多人!班尼连认好几个人都认错。

直到他看见哈雷躲进鬼屋......班尼也追了进去。

当走到里面,一个鬼脸突然跳出来!班尼被吓了一下.......哈雷摸着墙往前走,这里面全是红色让人感觉恐怖......哈雷往前小步小步的走。

突然!一只鬼手抓住哈雷的衣服!哈雷大喊:"啊!";然后及时把嘴捂上.......班尼听见哈雷的叫声于是往这边追过来。

哈雷弄开"鬼手";然后开始快跑.......班尼越追越近,越追越近.......然后,哈雷躲进一个房间里。

房间里的鬼脸也够吓人!随后,班尼跑进房间。

看见里面一堆的鬼脸,然后叫人守着门.......哈雷躲在那些玩偶的后面,强忍着不要发出任何声音,但小声的呻吟声还是给班尼听见了。

班尼喊道:"哈雷,看来你的免疫力让我惊讶......注射的方法也没能让你感染。

中图版 必修三 人体免疫系统 课件(13张)

中图版 必修三 人体免疫系统 课件(13张)
• 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 质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学基 团,这些化学基团叫做抗原决定 簇。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 依据。 • 抗原决定簇:
1)各种抗原的决定簇数目不同。 2)抗原决定簇大多存在于抗原表面。 3)有的决定簇隐藏在抗原内部,需暴露才 能发挥作用。

(2)抗体:
1、抗原和抗体
4、某大学教授,担心他儿子患病,十分注重小孩的个人卫生, 小孩用的餐具,玩具,衣裤通通都是高压灭菌处理,然而上 学时,他儿子却比其它同学更容易患病,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是什么?
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抗原,可 以刺激我们的机体产生相对应的抗体, 如果太爱干净,使我们无法经常接受抗 原的刺激,因而体内的抗体种类和数量

免 疫 系 统 的 组 成
免疫器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 集中分布的场所 官
免 疫 系 统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 胞
淋巴细 T细胞 分别在哪里成熟? 胞 所在部位? B细胞
吞噬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 胞) 抗体、淋巴因子、 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
免疫活性物 质
一定时间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 而获得免疫。)
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 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
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
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 SARS病毒 感染后治愈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 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疫苗 C. 抗体 C. 抗体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免疫系统(人卫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免疫系统(人卫版)

免疫系统
淋巴组织
弥散淋巴组织 淋巴小结
淋巴器官
中枢淋巴器官 胸腺 骨髓 外周淋巴器官 淋巴结 脾 扁桃体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大颗粒淋巴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 细胞称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ic system,MPS)。包括单核细胞、巨 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 和肺巨噬细胞等。该系统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 对机体具有防御、保护作用。
血细胞
脾血窦 长杆状内皮细胞
脾的功能:1.滤血; 2.储血 3.免疫应答; 4.造血
red pulp marginal zone
white pulp
三、脾的血液循环
胸腺细胞多 血-胸腺屏障
髓质 胸腺上皮细胞多 胸腺细胞少 胸腺小体
thymic corpuscle
胸腺的功能:是形成初始T细胞的场所。
胸腺内细胞分布模式图
胸腺小体
血-胸腺屏障(blood-thymus barrier )
定义:胸腺皮质部阻挡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进入胸腺 的结构。 组成:①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及内皮间的紧密连接;② 内皮的基膜;③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④上皮 基膜;⑤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 功能:血液内的一般抗原性物质和药物不易通过此屏 障,这对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 正常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 主要由淋巴器官、其它器官内的淋巴组织和 免疫细胞构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①识别 和清除侵入机体内的微生物、异体细胞或大 分子物质;②监护机体内部的稳定性,清除 表面抗原发生变化的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课件:第10章免疫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课件:第10章免疫系统

• 动脉周围淋巴鞘(periarterial lymphatic sheath): 由位于中央动脉(central artery)周围的淋巴组织构成。
主要含大量T细胞,属于胸腺依赖区,同时含有巨噬细胞、交 错突细胞等,但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 脾小结(splenic corpusle):
即脾内的淋巴小结,位于淋巴鞘与边缘区之间,其结构与 淋巴结的淋巴小结相同,主要由大量B细胞组成,同时含有巨 噬细胞等。产生免疫应答时脾小结较大,有生发中心,其帽部 朝向红髓。
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皮质淋巴窦由扁平连续的 内皮细胞围成窦壁,窦腔内为星形的内皮细胞支撑,许多巨噬 细胞附着在窦壁上,淋巴在窦内缓慢流动,利于巨噬细胞清除 抗原(图10-10)。
2.髓质 位于淋巴结的中央,由髓索和髓窦构成(图10-11)。
• 髓索(medullary cord): 主要由B细胞和浆细胞组成,与副皮质区相连,髓索内
第10章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immune cell)、淋巴组织 (lymphoid tissue)和淋巴器官(lymphoid organ)组 成。主要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稳定。免疫系 统这种外察诸异,内审诸己的分子基础是①所有体细胞表 面都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olecules,MHC)。②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表 面有特异性抗原受体。
体内具有捕获、吞噬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特 异性淋巴细胞,激发T细胞活化、增殖的一类细胞,统称为 抗原呈递细胞,主要有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在体内数量少, 但分布广泛,细胞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树枝状要包括血液中的DC,表皮及消化管内的朗 格汉斯细胞,心、肺、肾等器官结缔组织中的间质DC,淋巴 窦内的面纱细胞,以及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中的交错突细胞。 不同的DC可能是同一种细胞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血液DC进 入表皮及心、肺、肾等处后,成为朗格汉斯或间质DC,捕获 和处理抗原后这些表面具有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DC又迁 移到淋巴,变为面纱细胞,再迁移到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的T 细胞区,进一步变为突起多而相互交错的交错突细胞,其表 面有大量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并将抗原呈递给特异性 淋巴细胞,激发免疫应答。DC的抗原呈递能力远强于巨噬细 胞。

免疫学基础免疫系统课件

免疫学基础免疫系统课件

第节 免疫系统
第章
考点:APC的
抗原提呈细胞( ,)
定义
抗原提呈细胞是能捕获、加工、处理抗原,
然后将该抗原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主要包括:①单核吞噬细胞;②树突状细胞;③淋
巴细胞。
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也可将相关的抗原提呈给()细胞,从而引起细胞免疫。
树突状细胞 25
巨噬细胞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第节 免疫系统
第章
有些表面标志是表达于细胞
CD分子的概念
表面的一类糖蛋白,在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出现或消失,这类标志又被称为分化抗原。上世纪末,
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将原先命名繁乱的分化抗原进行统一命名,从而引入了分化群( , )的概念。
简言之,分子 是位于细胞膜上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后的序号代表一种分化抗原分子。
23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第节 免疫系统
第章
❖ (三)细胞( ,)

细胞为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不同于、细胞的淋巴细胞,无需抗原刺激活化就能直接杀伤抗
原性靶细胞的一群特殊淋巴细胞。

细胞表面有的受体,所以它也可通过抗 体的介导与靶细胞结合,从而杀伤靶细胞, 又称为作用。
图 作用
24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骨髓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血细 胞,也是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 所。骨髓产生血细胞的分化过程 见图。
图 骨髓产生血细胞的分化过程
6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第节 免疫系统
❖ .胸腺 ❖
第章
胸腺位于胸骨后、前纵 隔、心包前上方 ,分为左右 两叶。青春期时约,以后随 年龄增长而逐渐萎缩。
7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第十章 免疫系统-周雪(带图)

第十章 免疫系统-周雪(带图)

第十章免疫系统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巴结、脾、扁桃体等)、淋巴组织(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抗原呈递细胞以及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造血干细胞等)及多种免疫活性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细胞因子等)组成。

骨髓是干细胞和B细胞发育分化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发育分化的器官,二者均属中枢淋巴器官;淋巴结、脾和扁桃体是周围淋巴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的部位,也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组织既是组成周围淋巴器官的主要成分,也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等抗原易于入侵的器官的粘膜内。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将分散于全身各处的上述各成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其中淋巴细胞是起核心作用的成分。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自己”和“非己”抗原并产生免疫应答。

所谓“抗原”,是指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在体内或体外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所谓“免疫应答”,就是指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

免疫系统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免疫保护功能(immunologic defence function)-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如病原生物、异体细胞和异体大分子等;②免疫自稳功能(immunologic homeostasis function)-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的稳定;③免疫监视功能(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function)-识别和清除体内表面抗原发生变异的细胞,如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

免疫系统之所以具有“识别”功能,是因为体内所有细胞表面都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olecules, MHC),不同个体(单卵孪生儿除外)的MHC有一定差异,但同一个体所有细胞的MHC相同,是自身细胞的标志。

第10 章:免疫系统ppt课件

第10  章:免疫系统ppt课件
• 功能:阻挡抗原物质进入胸腺皮质,维持内 环境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
-
血 胸 腺 屏 障 模 式 图
淋巴结
被膜:含输入淋巴管 小梁:被膜伸入实质形成, 构成粗支架 实质:皮质和髓质 门部:含输出淋巴管
1被膜
2淋巴结门
5髓质
Medulla
4皮质
cortex
3小梁
淋巴结全貌 Lymph node (HE)
3.皮质L窦
• 被膜下窦
• 小梁周窦
被膜 1.浅皮质
淋巴结皮质(HE)
Lymph node cortex
2.副皮质区
淋巴结被膜下窦模式图
2. 髓质
• 髓索(medullary cord) :索条状淋巴组织; 有B 细胞、浆细胞 、巨噬细胞;浆细胞分 泌抗体
• 髓窦(medullary sinus) :腔宽大;巨噬细 胞多, 过滤功能强
胸腺上皮C 胸腺C
(85-90%)
胸腺上皮C
胸腺皮质:两种主要C的分布
2. 髓质(medulla)
有大量胸腺上皮细胞,少量初始T细胞、巨噬细胞 • 髓质上皮细胞
多边形,胞体较大,部分形成胸腺小体;能分泌 胸腺素 • 胸腺小体
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而成。外周的细胞核 明显,可分裂;近中心的细胞核渐退化,含较多角 蛋白;中心细胞完全角化,呈强嗜酸性染色
1. 皮质(cortex)
胸腺上皮细胞构成支架,间隙内含有大量胸腺细胞和少量基 质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上皮性网状细胞): 星形,有突起,以桥粒连接成网;分布于被膜下或胸腺细 胞之间;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胸腺细胞: 在胸腺内增殖、分化的早期T细胞。
胸 腺 内 细 胞 分 布 示 意 图
胸腺光镜图

第10 章:免疫系统

第10  章:免疫系统
2. 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较小,结构似腭扁桃 体
图32 腭扁桃体模式图
图33 扁桃体光镜图
五、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起源于单核细胞,分布于多种器官组织中的形态各异、 具有活跃的吞噬功能的这类细胞归纳在一起,称为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
成员:巨噬细胞、枯否氏细胞、尘细胞、小胶质细胞、
破骨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于全身,它们又可通过毛细血 管后微静脉再回到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内,如此反复循环,使淋 巴细胞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种现象成淋巴细胞再循环。
输入淋巴管
毛细血管 后微静脉
淋巴结
静脉
动脉
淋巴管
心脏
图4 淋巴细胞再循环通路示意图
淋巴结内的淋巴通路
输入淋巴管 被膜下窦 小梁周窦
生物、异体细胞和异体分子)
• 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表面抗原发生变异的细
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 免疫稳定: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细胞
• 淋巴细胞
1. T 细胞(T lymphocyte) (胸腺产生, 进入外周, 处于静息状态)
初始T 细胞 (接受抗原提呈,转化、增殖和分化)
• 淋巴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主要含B 细胞
• 边缘区:白、红髓交界处的狭窄区域 有边缘窦(血液淋巴细胞及抗原进入白髓; 白髓淋巴细胞进入血液)
脾白髓光镜图
2.红髓
• 脾索: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有较多B细胞、 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笔毛微动脉 开口于脾索
• 脾血窦: 形态不规则,相连成网;长杆状内皮细胞围成, 细胞间隙大,基膜不完整;周围有大量巨噬细 胞;脾索内血细胞穿越内皮间隙进入脾血窦Leabharlann 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免疫系统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巴结、脾、扁桃体等)、淋巴组织(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抗原呈递细胞以及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造血干细胞等)及多种免疫活性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细胞因子等)组成。

骨髓是干细胞和B细胞发育分化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发育分化的器官,二者均属中枢淋巴器官;淋巴结、脾和扁桃体是周围淋巴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的部位,也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组织既是组成周围淋巴器官的主要成分,也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等抗原易于入侵的器官的粘膜内。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将分散于全身各处的上述各成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其中淋巴细胞是起核心作用的成分。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自己”和“非己”抗原并产生免疫应答。

所谓“抗原”,是指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在体内或体外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所谓“免疫应答”,就是指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

免疫系统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免疫保护功能(immunologic defence function)-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如病原生物、异体细胞和异体大分子等;②免疫自稳功能(immunologic homeostasis function)-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的稳定;③免疫监视功能(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function)-识别和清除体内表面抗原发生变异的细胞,如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

免疫系统之所以具有“识别”功能,是因为体内所有细胞表面都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olecules, MHC),不同个体(单卵孪生儿除外)的MHC有一定差异,但同一个体所有细胞的MHC相同,是自身细胞的标志。

MHC又分为MHC-I和MHC-II,前者分布于所有细胞表面,后者仅分布于免疫系统某些细胞的表面。

此外,淋巴细胞表面还有特异性的抗原受体。

一、免疫细胞(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lymphocyte) 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是执行免疫功能的主要成员。

依据淋巴细胞的发生来源、表面标志、形态特点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不同,一般将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三类,每类又可进一步分为若干亚群。

T细胞和B细胞表面有特异性的抗原受体,每个淋巴细胞只对一种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但所有抗原受体的种类可超过百万,因此作为群体,淋巴细胞能对多种抗原发生免疫应答。

1. T细胞是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hymus-dependent lymphocyte)的简称。

从胸腺迁入周围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内的初始T细胞(naïve T lymphocyte)或称处女型T淋巴细胞(virgin T lymphocyte)较小、呈静息状态。

一旦接触了抗原呈递细胞提呈的、与其抗原受体相匹配的抗原肽,便活化为大淋巴细胞,进而增殖分化。

成熟的T细胞又变小,大部分成为行使免疫功能的效应T细胞(effector T cell),直接杀灭靶细胞,参与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这部分效应T细胞的寿命仅1周左右;小部分成熟T细胞回复静息状态,称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寿命可长达数年甚至终生,积极参加淋巴细胞再循环。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引发更强烈的免疫应答,使机体长期保持对该抗原的免疫力。

T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即表面标志(surface marker),是其识别抗原、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以及接受信号刺激的物质基础。

成熟T细胞的表面标志主要包括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antigen receptor, TCR)和一些表面分化抗原,即CD 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

由于表面标志和功能的差异,目前常将T细胞分为以下几种亚型:(1)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简称Tc细胞,其CD 抗原主要为CD8和CD5。

Tc细胞可通过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如穿孔素、颗粒酶、淋巴毒素等)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和异体细胞,主要参与抗病毒免疫、抗肿瘤免疫以及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2)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简称Th细胞,其CD 抗原主要为CD4。

外周血中50%~70% 的T细胞都是Th细胞。

活化的Th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辅助B细胞及其他T细胞的功能,促进免疫应答,还能诱导其他T细胞亚群的活性,故也称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

Th细胞本身也有某些免疫效应功能。

HIV能特异性破坏Th细胞,导致患者免疫系统瘫痪,引起艾滋病。

(3)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cell):简称Ts细胞,目前尚未鉴定出具有表面特殊标志的Ts细胞亚群,有实验表明CD8或CD4阳性的T细胞可分化为Ts细胞,其数量很少,在免疫应答后期增多,能分泌细胞因子降低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或直接对抗原呈递细胞产生细胞毒效应,或通过独特性网络发挥抑制作用,使免疫应答不至于过分强烈。

(4)迟发性超敏T细胞:是介导迟发性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 sensitivity, DTH)的T细胞,简称T细胞,CD4阳性。

DTH2. B细胞是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的简称。

初始B细胞从骨髓进入周围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后,不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中介,在与其抗原受体匹配的抗原信号及Th细胞信号的协同作用下增殖分化,绝大多数成为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抗体进入体液与相应抗原结合,能降低该抗原的致病性,同时还能加速巨噬细胞对该抗原的吞噬和清除。

这种由B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叫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其本身并没有杀伤或排异作用,必须借助于其他免疫细胞或分子的协同作用才能达到排异的效果。

少数B细胞分化成记忆B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能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抗体亲和力高且维持时间长。

记忆B细胞的寿命比浆细胞长,但也仅维持数周。

B细胞的表面标志包括抗原受体、其他受体及一些表面抗原。

根据是否表达CD5,B细胞可分为两个亚型:(1)B1细胞: CD5阳性,在胚胎期和新生儿期数量较多,成年期明显减少,被逐渐增多的B2细胞取代。

一般认为B1细胞主要产生针对多种细菌成分的低亲和力IgM、IgA和IgG3,参与肠道粘膜抗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

此外B1细胞还能产生自身抗体,介导自身免疫性损伤。

(2)B2细胞: CD5阴性,就是通常所称的B细胞,出现较晚,分布于周围淋巴器官的非胸腺依赖区。

B2细胞主要针对蛋白质抗原产生高亲和力受体,还具有抗原呈递和免疫调节功能。

3. NK细胞是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的简称,无需抗原呈递细胞的中介,也不依赖抗体或补体参与,可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

NK细胞在免疫调节中也起重要作用,可影响T、B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的功能。

NK细胞缺乏特异性的表面标志。

成熟的NK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淋巴结和肝等器官内也有少量NK细胞。

在外周淋巴组织和器官中,NK细胞除分布于淋巴小结的生发中心外,脾的红髓、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和扁桃体的弥散淋巴组织中也有分布。

此外,胸腺髓质中也发现有NK细胞。

一般而言,NK细胞不参加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周围淋巴器官或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当血液流经弥散淋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时,淋巴细胞又可经此重返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这种现象即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通过再循环,淋巴细胞可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到另一处淋巴组织,使机体免疫系统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有利于识别抗原和免疫细胞间的协作。

(二)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并将抗原肽呈递给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激发后者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

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树突状细胞等。

1.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ic system)起源于骨髓,是单核细胞及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的总称。

包括单核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肝巨噬细胞、肺巨噬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等,在各章节分述。

该系统的细胞除了具有趋化性定向运动能力、吞噬作用和分泌作用外,还参与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不仅扮演抗原呈递细胞的角色,活化的巨噬细胞本身也是免疫细胞,可杀伤病原体和肿瘤细胞。

巨噬细胞分泌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也参与调节免疫应答。

2.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具有树枝状的突起,数量少,广泛分布于除脑和睾丸外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不同部位的DC名称不同,生物学特征也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表面都有大量的MHC-II。

DC起源于骨髓,具有摄取和处理抗原的能力,当它们摄取抗原后可经血液或淋巴迁移,进入到外周淋巴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并将处理过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激发细胞免疫反应。

最典型的是表皮的郎格汉斯细胞,它摄取并携带抗原离开表皮,经淋巴途径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其突起变为菲薄的片状,称为面纱细胞;在面纱细胞到达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后,进一步成熟为交错突细胞。

DC主要以吞饮方式捕获可溶性蛋白抗原,其抗原呈递能力强于巨噬细胞,能够激发处女型T淋巴细胞活化,只有经DC刺激后活化了的T淋巴细胞才能接受多种APC 呈递的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二、淋巴组织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中充满大量的淋巴细胞及其它免疫细胞。

淋巴组织分布于机体易于接触抗原的部位,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粘膜及淋巴器官内。

一般将淋巴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两种类型。

1.弥散淋巴组织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多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内,无明显的边界。

不同地方的弥散淋巴组织所含的淋巴细胞种类不同。

通常在弥散淋巴组织有内皮细胞成立方状或柱状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postcapillary venule),又名高内皮静脉,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抗原刺激可使弥散淋巴组织扩大,并形成淋巴小结。

2.淋巴小结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又称淋巴滤泡(lymphoidfollicle),呈圆形或卵圆形小体,边界较明显,大小不一,含大量B细胞和一定量的Th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巨噬细胞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