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一体化战略研究
煤电一体化产业经济研究
煤电一体化产业经济研究作者:郭金刚王团维来源:《会计之友》2013年第26期【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产业融合逐渐成为各类型企业进行产业扩张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今,煤炭企业前向一体化和电力企业后向一体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其根本原因在于煤电两种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可有效地缓释周期性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文章从产业链延伸、产业相关性、产业博弈的视角,对煤电产业一体化进行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煤电一体化;产业融合;煤电博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煤电矛盾”越来越突出。
煤电矛盾实质是“计划电”与“市场煤”的矛盾,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价格形成机制,煤炭价格随市场波动,而不能通过电力价格的市场化疏导到终端用户。
2006年开始出现“煤电倒挂”,2008年发电企业全行业亏损。
国家发改委出台“煤电联动”的协调机制,但效果不明显。
在这种市场背景下,发电企业开始进军煤炭行业,加大发电企业的煤炭自供率,煤炭企业也开始在煤炭资源区和煤炭的销售半径内发展电力。
两大行业开始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到2012年底,全国五大发电企业的煤炭产能达到4亿吨左右,全国煤炭企业龙头老大神华每年生产煤炭4亿吨,电力总装机容量5 920万千瓦。
随着两大产业不断的融合,“煤电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两大产业的周期性风险也因煤电一体化的实施得到了有效的缓释。
因此,煤电一体化将通过产业集群化提高煤电企业的竞争力,通过产业融合化实现创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产业生态化促进煤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煤电产业链分析、相关性分析、最优策略博弈分析探索煤电一体化的内在动因,以及煤电一体化的实现方式。
一、煤电产业链分析(一)煤电产业链关系紧密,依存度高1.火电在电力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大,是我国现在和未来的主要能源(详见表1、图1、图2)根据《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2010—2015年,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年均增速为8.5%,煤电以及非石化能源装机容量年均增速分别为6.9%和13.6%;2015—2020年,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年均增速为5.6%,煤电以及非石化能源装机容量年均增速分别为4.5%和7.6%;2010—2015年,我国发电量年均增速为9%,煤电以及非石化能源发电量年均增速分别为8%和12%;2015—2020年,我国发电量年均增速为5.4%,煤电以及非石化能源发电量年均增速分别为4.6%和7.7%。
一体化趋势下煤电联合模式及作用分析
一体化趋势下煤电联合模式及作用分析[摘要]我国煤电产业结构之间的长期不对称以及关系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能源安全。
本文深入剖析了我国煤电产业联合的必要性及其变化趋势,并结合煤电产业组织结构,分析了各种可能的模式与效果并给出了形成煤电一体化的意义。
[关键词]纵向一体化煤电联盟产业结构一、煤电联合一体化环境的形成及趋势从我国煤电产业之间的联系来看,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的特征是煤炭在我国能源禀赋结构中占据绝对的核心地位,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的比例高达70%一75%,而电力行业中煤炭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高达80%,电力行业是煤炭消费的主要渠道,占据了整个煤炭消费的60%以上,这就决定了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必须“以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煤电一体化发展”。
从我国能源有效并能清洁利用的角度看,通过电力行业的发展将煤炭转化为电力是清洁利用煤炭资源最有效的途径,把煤炭等其它矿物燃料转化为电能使用,比直接使用工业锅炉或炉灶燃用这些矿物燃料要洁净的多。
因此,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要想降低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电力行业,煤炭用于发电后有害物质的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均会大量下降,从而使整个经济和生态系统步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这就要求我国的煤电行业必须建立牢固并且长期合作的关系。
根据我国煤电行业关系的现状可以发现,我国煤电行业矛盾长期存在,在矛盾的突显恶化时期甚至直接影响了社会能源的正常需求。
煤电矛盾主要是电煤供应紧张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全民的福利水平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调和煤电矛盾成为了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与此同时,解决煤电供求矛盾问题也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陆续采取各方面有力的措施,暂时地遏制了矛盾的恶化,尤其是在2008年,成功化解了南方雪灾和汶川大地震这种大型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煤电危机。
但是,煤电矛盾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和消除,其仍然有继续突显的可能。
煤电一体化发展研究
煤电一体化发展研究煤电一体化是指将煤炭资源和电力生产协调发展、实现高效通用的一种模式。
近年来,随着能源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煤电一体化作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本文将从煤电一体化的背景、现状、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一、煤电一体化的背景在中国,煤炭被普遍视为主要能源,而电力作为基础产业之一,对于现代工业和城市化进程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煤电一体化不仅是中国能源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
从全球范围来看,煤电一体化早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和消费国的普遍选择。
二、煤电一体化的现状目前,中国的煤电一体化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建成。
在煤炭资源方面,除了数量庞大的煤矿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煤层气储备和大规模的洁净煤技术开发。
在电力生产方面,中国的超高压输电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电网化程度不断提升。
同时,在电力消费方面,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需求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煤电一体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中国煤炭资源大量分布于西部和北部地区,而工业用电主要消耗在东部地区,煤电一体化所需要的大规模输变电线路、电力交易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困难。
其次,煤电一体化的实现离不开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支持,当前的能源政策和电力市场制度仍存在一些不足。
最后,环保问题也是制约煤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打破煤电污染的困局,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煤电一体化的未来展望随着精准扶贫、京津冀一体化等政策的全面推进,煤电一体化的发展将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推进煤炭资源和电力生产的协同发展,加强综合能源系统建设,加大中西部地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清洁能源消纳等方面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煤电一体化的发展还需要在政策层面做好制度建设和市场化改革。
从长远来看,建立健全的碳交易体系,加大清洁能源补贴力度,完善电力市场监管等都是必要的,也将有助于推动煤电一体化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
煤电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煤电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心提示:煤电一体化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煤电一体化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煤电一体化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煤电一体化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煤电一体化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煤电一体化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煤电一体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专业编制写: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议书煤电一体化项目申请报告煤电一体化项目环评报告煤电一体化项目商业计划书煤电一体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煤电一体化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煤电一体化项目规划设计咨询煤电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煤电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页眉中公司网址,查找联系方式,工程师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
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
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ú
中图分 类号 : F 4 2 6 . 6
文 献标 志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5 ) 0 8— 0 0 3 0—体化 的发 展现 状 具 体表 现在 下 列 两个
占有 与规 模 扩 张 的 过 分 强 调 却 导 致 煤 电 行 业 产 能 过 剩, 而 现状 却与煤 电一 体 化 的建设 初 衷 相悖 , 同时 也 会
煤 电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欧阳广钱 ( 陕西能源集 团有 限公司 , 陕西 西安 7 1 0 0 0 0 摘 要: 我 国电力市场与煤炭市场当前的供需结构正逐步发生着变化 , 且 电力与煤炭供应 也正逐步 从 “ 煤紧电松 向“ 煤 电双 宽 松 方向转变 。面对如此发展局势 , 务必要重视对煤 电一体化的研究 , 即明确 煤电一体化 面临的问题及如何扫清煤电一体化的发展障 碍, 从而 为煤电企业 的市场化改革提供推动力 。 关键词 : 煤电一体 化 ; 问题 ; 对策
方面 : 首先 , 在满足燃料供应的前提下 , 发 电企业尽量 避 免燃 料波 动所 带 来 的 价格 风 险 。2 0 0 2年 , 国 务院 首 次 开 启 电力体 制 改 革 。至 此 , 我 国煤 炭 供 应 基 本 保 持 着紧 平衡状 态 , 且 发 电用煤 价 格基 本 保 持着 上 升态 势 。 从2 0 0 4年 开始 , 我 国 火 电行业 便开 始 呈现 出盈 利 周 期 的下降态势。为此 , 电力企业开始向煤炭行业发展, 以 实现燃料的供应稳定。例如, 2 0 1 2 年, 五大发电企业的 煤炭产 量 约占我 国煤 炭总产 量 的 6 . 4 4 %; 另外 , 在 满 足 燃料 市场 需求 的前 提 下 , 煤 炭 企 业 努 力 增 加 产 业 链 产 生 的整体 价值 。 当前 , 凭 借煤 炭 市 场 的优 势地 位 , 我 国 煤炭企业的煤电一 体化发展前景 可观。总之 , 煤 电一 体化 战 略对增 强煤 电企业 的综 合实 力 及缓 解 煤 电行 业 之 间的利 益冲突 具 有重 要作 用 。但 我 国煤 电一 体化 所 面临的问题依然相 当突出。为此 , 本文首先就我国煤 电一体化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 并据此提出应对策略 。 2煤电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面对 当前 复 杂 的 社 会 局 势 , 煤 电一 体 化 中 的利 益 双 方主 要面临 着 下列 问题亟待 解决 。 2 . 1资源 配置 欠合理 煤电一体化开 启之初 , 煤 炭行业向发电企 业全面 开放准入机制 , 因此部分火 电企业借 此时机 盲 目实施 煤电联营 , 即表现为在未充分论证的情况下, 肆意抢 占 煤炭 资源 ; 部 分地 方 政 府 积 极 开 展 主 导 性 质 的 煤 电一 体化 , 以缓解地方火电企业所面临 的经营困境 。由于 在一体化进程 中, 上述企业未对资源匹配的相关问题 进行充分的考虑 , 因此多数煤 电一体化项 目遭遇煤 电 物流欠合理及煤 品不 匹配等问题 , 从而使煤 电一体化 难 以充分 发 挥 固有 的协 同效 应 , 且 此 种 煤 电一 体 化 多 表 现为煤 电业 务 多元 化 , 因 此也 使 煤 电企 业 难 以有 效 发挥经营的比较优势。 2 . 2规 模 盲 目扩 张 部分火电企业以主动 引流资金至煤炭行业 的方式 来实现煤炭资源的整合及煤炭产能 的提高 , 以应对火 电行 业不 景 气 的市 场 环 境 。但 在 实 际应 用 中 , 对 资 源
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营模式研究
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营模式研究摘要:国家能源集团“煤电路港航油化”一体化是其独有的运营模式。
以煤炭产运销一体化调运为核心内容。
一体化上下游产业紧密相连,环环相扣,需要在企业的最顶层设置一个统一协调指挥生产运营的机构,即生产指挥中心。
生产指挥中心是一体化运营生产指挥中枢,负责统一管控、指挥全集团日常运营工作,确保各板块日计划、月计划、年度计划指标的实现。
计划管理,是纵向一体化管控的核心手段。
高效率是集团一体化运营的核心优势。
集团一体化运营体系,决定着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一体化自身因系统刚性强、容错空间小等固有特性,将暴露出一系列运营风险,而调度体系有效应对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关键词:一体化运营计划管控高效率国家能源集团全称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合并重组而成,于2017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是中央直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业,2019年世界500强排名第107位。
集团拥有煤炭、火电、新能源、水电、运输、化工、科技环保、金融等8个产业板块,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风力发电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集团拥有煤炭产能5.6亿吨,电力总装机2.38亿千瓦,其中火力发电总装机1.8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总装机的15.8%,6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占比60.6%;是全球唯一同时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种煤制油技术的公司;自营铁路2155公里,港口和煤码头吞吐能力2.64亿吨,自有船舶62艘。
集团如此庞大的生产运营体系采取的是“一体化运营”。
1.一体化运营基本内涵一体化运营要具备纵向一体化产业链和纵向管控两个要素1.1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又叫垂直一体化,是指企业将生产与原料供应,或者生产与产品销售联合在一起的组织形态,也就是企业在现有经营业务基础上沿价值链往两个可能的方向上进行扩张的一种组织形式,包括后向一体化(下游对上游的扩张)和前向一体化(上游对下游的扩张)。
煤电一体化建设方案(三)
煤电一体化建设方案煤电一体化是指将煤炭资源与电力产业有机结合,通过整合煤炭开采、煤炭运输、电力发电、电力传输等环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一种产业模式。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详细阐述煤电一体化建设方案。
一、实施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传统的煤炭开采和电力发电模式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推进煤电一体化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工作原理煤电一体化建设的核心是通过整合煤炭开采和电力发电环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能源高效利用。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煤炭开采环节:通过优化煤炭开采方式,提高煤炭开采效率,降低煤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 煤炭运输环节:建设高效的煤炭运输通道,降低煤炭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3. 电力发电环节:建设高效的燃煤发电厂,提高发电效率,减少煤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电力传输环节:建设高效的电力传输网络,降低电力传输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制定煤电一体化建设规划:根据区域的煤炭资源分布和电力需求情况,制定煤电一体化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
2. 优化煤炭开采方式:采用现代化煤炭开采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效率,降低煤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建设高效的煤炭运输通道:修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提高煤炭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4. 建设高效的燃煤发电厂:采用超超临界、超临界等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提高发电效率,减少煤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5. 建设高效的电力传输网络:修建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等设施,降低电力传输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适用范围煤电一体化建设适用于煤炭资源丰富、电力需求旺盛的地区,如我国北方地区。
五、创新要点1. 采用现代化煤炭开采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效率。
2. 修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提高煤炭运输效率。
3. 采用超超临界、超临界等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提高发电效率。
煤炭企业一体化战略的研究
研 究背 景 煤 炭作 为 当今 世 界 经 济 中 与石 油 、天 然 气 并 存 的三 大 支 柱 能 源 之一 ,在 整 个 世 界 经济 运 行 中具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作用 。新 中 国成 立 6 年 以来 ,煤 炭 工 业 为 我 国 的经 济 发展 提 供 了2 3 O / 以上 的 一 次 能 源 ,有 效 地 支 撑 了 国 民经 济 的持 续 快 速 发 展 。煤 炭 占全 国 已探 明 能源 资 源 总 量 的8 . % ,居 绝 对 主 导 地 位 ,是 我 国唯 一 可 依 赖 74 的 基础 能 源 ,具 有 不 可代 替 作 用 。因 此 ,煤 炭在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中具 有 重 要 的 战 略地 位 。然 而 ,经 过 几 十年 的发 展 ,我 国大 部 分煤 炭 企 业 已经进 入 成 熟 期 ,东 北 地 区 的一 部分 煤 炭 企 业 已经 濒 临衰 退 期 ,企 业 的可 持 续 发 展 问题 迫 在 眉 睫 。我 国煤 炭 企 业 要 想 实现 可 持 续 发 展 , 战略 选 择 至 关 重 要 。 一体 化 战 略 不 仅 可 以使 企 业 扩 大 规 模 , 降低 单 位 产 品成 本 , 转移 多余 劳动 力 ,减 少 交 易 费 用 :还 可 以使煤 炭 这 一 特 殊 的 高 耗 能 、 高污 染 行 业 通 过 一 体 化 实 现 煤 炭 产 业 链 的延 伸 ,煤 炭 产 业 及 产 品 结构 的调 整 ,从 而 增 加 原 煤 产 品的 附 加值 : 同 时 ,煤 炭 企 业 实施 一 体 化 可 以将 煤 炭 采 掘洗 选 过 程 中 的废 弃 物 合 理 利 用 , 就地 变 废 为 宝 ,这 样 不 仅 可 以 增加 煤 炭 企 业 的 经济 效 益 还 可 以减 少污 染 ,保 护 环 境 ;因 此 , 大 多煤 炭 企业 奉行 这 一战 略 。 二 、煤 炭企 业 一体 化战 略研 究综 述 崔雅平 (0 4 2 0 )从 一 体 化 角 度 对 煤 炭 企 业 发 展 战 略 进 行 阐 述 ,他 认 为煤 炭 企 业 宜 采 用横 向和 纵 向兼 并 为 主 的 战 略 。横 向兼 并 主 要 是指 煤 炭 企 业 之 间 的兼 并或 联 合 ,它 可 以扩 大 企业 生产 规 模 、 降低 单 位 产 品成 本 ,提 高效 率 ,形 成 规 模 经 济 ,有 利 于 市 场 竞 争 。纵 向扩 张 有 利 于煤 炭企 业 向综 合 开 发 惊 醒 低 成本 扩 张 ,有 利 于产 业 结 构 和 产 品 结构 调整 ,有 利 于 提 高 企 业 规 模和 效 益 。姚 中华 (05 2 0 )认 为 煤 炭 企 业根 据 行 业 特 点 和 所 处 环 境 , 可 以采 取 前 向一 体 化 经 营 战 略 , 即 以原 煤 开 采 为 基 础 , 生产 经 营 系 列 煤 炭 产 品和 与 之 关 联 的 下游 产 品 ,如 发 电、 炼 焦 、 煤化 工等 。王 家 诚 (0 4 2 0 )认 为 要 加 强 煤 炭 和 电力 以 及 煤 电一 体 化 企 业 在 能 源 产 业 中 的 核 心 地 位 ,必 须 实 施 大 企 业 集 团 战 略 ,组 建 大 公 司 和 企 业 集 团 ,最 大 限 度 地 减 少 竞 争 个 体 ,提 高 产 业 集 中 度 。王 瑞 锋 ( 0 3 阐述 了煤— — 电— — 铝 一 体 化 战 略 的挑 战 和 机 遇 ,认 为 20 ) 煤 炭 企 业 通 过伸 展 产 业 链 ,壮 大 企 业 规模 、优 化 产 业 布 局 、 发 挥 比较 优 势 , 适应 我 国 电解 铝 工 业 铝 电联 营 的发 展 趋 势 ,必 将 推 动 电解 铝 工 业 的快 速 发 展 。杨 坚 ( 0 8 2 0 )认 为 实 现煤 — — 电一 体 化 的途 径 有煤 办 电 、 电办 煤 、 煤 电联 营 。 学者 们 主 要 从 煤 炭 企 业 一 体 化 模 式这 个 角 度 来 分 析 煤 炭 企 业 如 何进 行 一 体 化 ,忽 视 了研 究 煤 炭 企 业一 体化 的依 据 , 而 且 , 对煤 炭 企 业 一 体 化 战 略 模 式 主要 集 中在 研 究煤 — — 电 一 体 化 ,很 少涉 及 到 其 他 的 战 略 模 式 。 文分 析 了煤 炭企 业 实 施 一 体 化 战 略 的 依据 ,补 充 了其 他 一 体 化模 式 , 煤— — 铁— —钢 一 体化 ,煤— — 化 工一 体化 等 模式 。 三 、煤炭 企 业 实施 一体 化 战 略的 理论 依 据 1技 术 关联 性 . 在 相 同或 相 似 行 业 存 在 着 技 术 的相 关 性 , 这 种 相 关 性 是 企 业 进行 横 向一 体 化 的 依 据之 一 。煤 炭 行 业 属 于 采矿 业 ,在 地 质 勘 测 、采 掘 、 洗 选 等 方 面 有 着 丰 富 的经 验 和 先 进 的 技 术 。 这 些 技 术 、经 验 为 煤 炭 企 业对 本 行 业 企 业 或 技 术 相 关 行 业 的企 业 进 行 横 向 一体 化 提 供 支 持 和保 证 。 同 时 ,技 术 的 相 关 性也 是纵 向一 体 化 的诱 因 。这 是 因 为 处 于价 值 链 中上 下 游 之 间 的 企业 ,可 以通 过 获 取 技 术 保 证 生 产 的 不可 分 割 性 从 而 节 约 生 产成 本 。具 体 的讲 ,当 处 于 上 下 游 的 企业 合 并 为 同一 企 业 , 就 可 以在 企业 内部 把 技 术 上 不 同的 作 业程 序 结合 起 来 ,能 够 减 少 生 产 步骤 ,节 约 操 作 成 本 及 运 输 费用 ,充 分利 用 设备 的生产 能 力 ,从 而获 得 更 高的 效率 。 2 减少 交 易费 用 ,规 避 中 间产 品税 . 科 斯 (9 7 认 为 市场 和 企 业 是 资 源 配 置 的 两种 可 以相 互 替代 13 ) 的手 段 , 市场 资源 配 置 需 要 花 费 交 易成 本 ,而 企 业 的存 在 是 因 为 企 业 的 组 织成 本 小 于 市 场 的 交 易 成本 , 并且 当企 业 组 织 内一 笔额 外 交 易 的成 本 等 于 在 公 开 市 场 上 完成 这 笔 交 易 所 需 的成 本 时 , 企 业 的 扩 张就 会 停 止 。可 见 , 企业 是 降低 交 易成 本 并 带 有 权 威特 征 的 组 织 ,这 就 为 一 体 化 带 来 激励 。 同 时 ,科 斯 在 《 业 的性 质 》 企 文 中认 为税 收 是 针 对 市场 交 易 征收 的 ,而 不 对 在 同 一 企业 进 行 相 同 交 易征 收 。这 就 为 企 业进 行 纵 向一 体 化 提 供 了依据 , 处 于上 下 游 的企 业 进 行 一 体 化 不仅 可 以减 少 交 易 费 用 ,还 可 以 规避 中 间 产 品税 。 以煤 电联 营 为 例 , 一方 面 避 免 电煤 税 收 , 另 一 方面 避 免
内蒙古煤电路化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3 内 蒙 古 煤 电 路 化 一 体 化 经 营 的 主 要 做 法 内 蒙 古 煤 电路 化 一 体 化 经 营 的 基 本 做 法 是 , 打 破 煤炭 、 电力 、 化工 、 冶 金 之 间 的行 业 壁 垒 , 在 煤 炭 主 产 区集 中规划 和建 设 相 互 关 联 的 火 电 、 煤化 工项 目 和与之 配套 的输 送 通 道 , 将单 一 的煤 炭 、 电力 、 化 工 企业 , 通 过联 合重 组 和资源 统配 等形 式 , 组 建 为 煤 电 路 化 一 体 化 的综 合 能 源 企 业 。 3 . 1 发 挥 自 治 区 地 域 优 势 内蒙古 煤炭 资源 丰 富 , 而且 地理 位 置较好 , 距 东 北、 华北、 华 东_ 3 2 业 发 达 地 区及 城 市 群 较 近 , 煤 电 输 出 路 径 较 短 。借 助 这 一 优 势 , 内 蒙 古 走 出 了 一 条 有 自身 特 色 的 煤 炭 产 业 多 元 延 伸 和 升 级 道 路 。 ① 煤 炭 采选洗 配 售 、 褐 煤 提 质 外 运 出 区 。 ② 煤 转 电 。 先 后 建设 了一 大批 坑 口 、 路 口火 电 厂 , 实 施 了 煤 电 就 地 转 换 。③发 展煤 焦化 、 气化 、 液 化 为 主 的 煤 化 工 。 ④ 煤 矸石 、 疏 干水 和粉煤 灰 等循环 利用 。
原料供 应链 之 间矛 盾 , 降低市 场风 险 , 提 高 市 场 比 较 效益 , 实现 相关 产业 优势 互 补 、 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 好 地 发 挥 项 目的 整 体 优 势 。 煤 电 路 化 一 体 化 有 广 义 和 狭 义 之 分 。 广 义 上 煤
火电企业“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的理性思考
火电企业“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的理性思考摘要:近年来,由于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火电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燃料成本大幅增加,火电企业亏损严重,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火电企业只有通过经营产业链上游的煤炭产业,解决煤炭价格、煤炭供应等问题,全面实施“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才能维持火电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火电企业煤电一体化理性思考近年来,由于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使得火电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燃料成本大幅增加,火电企业亏损严重,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影响到企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火电企业只有通过参与经营产业链上游的煤炭产业,解决煤炭价格、煤炭供应等问题,全面实施“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才能维持火电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但是,“煤电一体化”毕竟只是一般概念上的提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企业决策者就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一、“煤电一体化”的概念解读“煤电一体化”是产业纵向一体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经济学上,沿产业链上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叫做纵向一体化,具体来说就是为了资源综合利用、组织产品销售、保证原材料供应等目的在产业链前后环节所进行的布局。
对于“煤电一体化”而言,就是指煤炭企业沿产业链进行煤炭产品的采掘、洗选加工,供给下游的火电厂,而火电厂出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目的,在实质上与煤炭企业形成的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相互依托的纵向一体化关系。
二、“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的作用和效果按照“囚徒困境”的博弈理论,火电企业并不能因为严重亏损,而停止电力的生产。
因为如果发电量不足,财务复合杠杆作用将对经济效益产生负效应,同时,做为高负债、资金密集型产业的火电企业,在持续经营下的固定成本、财务费用等企业也难以承担。
火电企业只有知难而上,通过降低成本和能耗解决现实问题。
具体“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的作用和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煤电一体化”下,火电企业的煤炭外销价格可参照市场进行定价,企业内部按照煤炭成本价用于火电生产,解决了火电企业的煤电购销矛盾。
贵州煤电化产品综合一体化开发研究
贵 州 煤 电 化 产 品综 一 化 开 发 研 究 全 体 口一
黄 众
贵州财经学院 管理科 学与工程 管理 学院 , 贵州 贵 阳 5 00 ) 50 4
摘
要: 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 , 州省 围绕煤炭开发利 用的重化I , 到长足 的发展 , 同时也存 在资源浪 费大、 贵 q得 l 但 综合利 用水平低 、 经济发展 与生态环保 的矛盾 日益尖锐 、 资源机会成 本的优 化选择 欠缺等 问题。为此 , 以资源 的节约和
Ab t a t W i h e eo me t fte we t r e in,Guz o a d r a r g e si e v h mia n u ty e t r g o sr c : t t e d v lp n se n r go h o h ih u h s ma e g e t o r s n h a y c e c i d sr ,c n e n n p l i c a x li t n a d u i z t n o l p ot i n t iai .Ho e e ,te e a e p o l ms — wa t fr s u c s o e e o t ga e t ia in, e ao l o w v r h r r r b e s e o o r e ,lw lv l f ne td u i z t e i r l o g o i g c n r d cin b t e n e o o cd v lp n d e v r n n a r tc in,a d lc f p i l h ie o e o - r w n o t it ew e c n mi e e o me ta n i me t p oe t a o n o l o n k o tma c oc f h p a o t p ru i o to s u c s h r fr ,t e it g ae x li t n o o l e e t ct d c e c rd cs o u i go o t nt c s f o r e .T e eo e h n e t d e p ot i f a , lcr i a h mia p o u t ,fc sn n y e r r ao c i yn l t e c n e v t n a d c mp e e sv x li t n o s u c s so e tsg i c c a ig e eg n d c n o- h o s r ai n o r h n ie e pot i f e o r e ,i fg a in f a e t s vn n r y a d r u i g p l o ao r r in o e l t n, r n f r n h atr f c n mi o h,a d fl w n e p t fi d sr i t n i u z o . ui o ta somi gt e p t n o o o c g wt e e r n o li g a n w ah o u t a z i n G ih u o n i l ao K yw r s Guz o r vn e;c a ,e e t ct n h mia r d cs ne ai n e od : ih u P o i c o l lcr i a d c e c p u t ;i tg t i y l o r o
胜能公司煤电一体化战略研究初探
l墨 蚕圈
露 采 技 28 ̄ 期 天 矿 术 0- 2 0q -
结 构 的调整 。
・・ 6 9
维普资讯
・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露天采矿技术 2 8 0 年第2 0 期
胜 能公司煤 电一体化战略研 究初探
耿 志军
( 华北电胜利能源有 限公 司 ,内蒙古 锡 林浩特 0 6 1 ) 神 20 5
摘
要 : 国家宏观 能源 经济背景 下 , 在 积极探 讨 能 源一体化发 展 , 别是 煤 电一体 化 开发 , 特 促进 煤炭 和 电
联合 、 组 、 重 向延伸 业务 投 资 等手 段 , 以社 会化 形 将
实 践 已在煤 、 、 、 一 体化 发展 战 略领域 积 累 了 电 油 运 丰 富 的运 营经验 。 其实 现方式 同样也 各不相 同 , 涵盖 内部开发 ( 如用煤代 油 资金 修建 朔 ( ) ( ) 州 黄 骅 铁路 、 兴 建黄骅港 一期煤 码头工程 )合并 ( 19 、 如 99年将 内 蒙 古西部 “ 西六局 ” 和原 国家计 委下边 的一些 公司等 并 入神 华 )收 购 ( 、 如收 购华 北 电力 集 团公 司拥 有 的
神华集 团能源 一体化 战略 的实施 ,并不 是从煤 电一体化 开始 的 , 而是经 历 了煤 运港 一体化 、 电运 煤
一
平衡 , 从而获得 两者相 结合 的利 益 。
一
体化并 不是企 业之 间 的简单联 合 ,而是通 过
体 化 、 电油 运一 体化 3个 阶 段 , 煤 通过 2 0多年 的
关键词 : 电一体 化 ; 煤 战略 管理 ; 环 经济 循 中图分类号 : 0 F4 7 1 能源一体 化 的经 济学 意义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6 1—9 1 2 0 ) 2—0 6 17 8 6( 0 8 0 0 8—0 4
神火集团煤电铝一体化战略研究
就 间接 降低 了 电解 铝 生 产 成 本
,
能 和 电 解 铝 产 能 与 国 内 同 行 业 尤 其是 主 要 竞争 手 相
390 MW
。
,
目前 神 火 集 团 电 厂 装 机 容 量 在
30
年供 电
比 规 模 相 对 较小 通 过 与 同类 企 业 的 联 合 重 组 扩 大 企
,
。
,
亿 度 仍需 从 市 场 上 购 买
, ,
、
,
大 不 仅造成 污 染 还 占用 大 量 农 田 煤 炭企 业 每年 都 消
,
每年 产 煤 量 在
吨左 右 经 过 洗 选 后 块 煤 精 煤
4 0 % 为低 热值 末 煤 和 煤
耗 大 量 的 资金用 来 搬 运 甚 至 贴 钱 卖 给 用 户
,
,
。
而矸 石 用
一
被 运 往 外 地 高价 销 售 剩 余 的 约
火 集 团 现 有 的 资源 基 础 要 想实 现 跨 越式 发 展 难 度 非 常
,
全 部 占用 目前 神火 集 团 合 金 生 产技 术 成熟 用 合 金生
。
, ,
产 坯 料 坯 料 再 供 应 铝 箔 生 产 需 要 将 大 大节 约铝 箔 生
, ,
大 自 2 0 0 0 年兼 并 永 和 铝 厂 进 入 铝行 业 以 来 神 火 集 团
工 是 神 火 集 团 实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根本 要 求 不 仅 可 以 提
,
张 的情况 下
,
旦 供 应 短 缺 国 家 将 首 先 停 止 高耗 能产 业
,
一
的 电力 供应 铝 行业 首当其 冲
2024年煤电一体化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煤电市场发展现状简介煤电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电力供应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煤电市场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就煤电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全球煤电市场规模、煤电发电方式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内容。
全球煤电市场规模煤电作为一种廉价且易于获取的能源,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主要能源消费方式之一。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煤电在全球发电中占比约为40%。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电生产和消费国家,占据全球煤炭产量的近一半。
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升,煤电市场规模正呈现下降趋势。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和转向清洁能源的政策措施,这对于煤电市场的长期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煤电发电方式煤电发电方式主要通过燃烧煤炭产生蒸汽来驱动涡轮发电机,然后将动力转化为电力。
传统的煤电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发电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煤电行业不断探索和推广新技术。
目前,煤电行业主要发展出了超临界、超超临界和电厂脱硫等技术。
这些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燃煤发电的效率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问题。
相关政策措施为应对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问题,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以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其中,减少煤电发电的依赖和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是重要的方向之一。
在中国,政府制定了多项政策以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其中包括建设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鼓励电力行业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并推动煤电企业实施环境治理措施。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政策也在逐渐推进。
一些国家设立了清洁能源配额制度,鼓励煤电企业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同时,加强环境监管,收紧排放标准也是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
总结煤电市场作为一种传统的能源消费方式,正面临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
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煤电市场规模正在下降。
2024年煤电一体化市场前景分析
煤电一体化市场前景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煤电一体化作为一种整合煤炭资源和电力生产的新模式逐渐被关注。
本文将对煤电一体化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1. 煤电一体化的定义和意义煤电一体化是指将煤炭资源与电力生产相结合,通过建设煤炭矿井和电厂在同一地区,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电力生产的优化。
这种一体化模式可以提高煤炭的利用率,降低能源供应链上的成本,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对实现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煤电一体化市场的发展现状目前,煤电一体化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2.1 区域集中发展煤电一体化主要集中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中国的山西、河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煤炭资源丰富,且相对集中,为煤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2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随着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和环境污染治理的要求,政府对煤电一体化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强。
相关政策出台,提供经济补贴和优惠政策,为煤电一体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3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煤电一体化需要克服煤炭开采和电力生产中的种种技术难题,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煤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尤其是煤炭清洁利用和电力高效利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煤电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3. 煤电一体化市场的发展趋势3.1 资源优化配置煤炭是一种有限资源,通过煤电一体化,可以实现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将煤炭矿井和电厂建设在同一地区,可以减少煤炭的运输成本,提高煤炭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2 电力生产的绿色化煤电一体化可以促进电力生产的绿色化。
通过应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煤电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物,降低环境污染。
这符合当前环保意识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3.3 优质电力供应煤电一体化可以提供优质的电力供应。
通过整合煤炭资源和电力生产,煤电一体化可以实现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市场需求。
2023年煤电一体化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煤电一体化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煤电一体化是指以煤炭为原材料,同时具有发电和煤炭加工生产能力的企业。
其核心是将煤炭生产与发电产业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下面,本文将对煤电一体化行业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
一、行业背景煤电一体化产业起源于2006年,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不断调整和优化,行业规模逐渐扩大。
在2008年国家出台《煤炭产业调整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煤炭深加工和燃料改进,将煤炭产业与电力产业深度一体化发展。
此后,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财政补助、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进一步推动了煤电一体化行业的发展。
二、市场概况目前,我国煤电一体化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域。
其中,山西省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省份,也是煤电一体化行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
截至2019年底,全国煤电一体化企业共有300多家,年产电量达到2.5万亿千瓦时以上。
三、市场现状煤电一体化行业作为重要的产业链之一,其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行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成本压力大煤电一体化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成本压力大。
煤炭生产、运输和电力发电过程中的成本都很高,随着环保和安全要求的提高,企业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
2、资源补贴收窄近年来,国家对能源优惠政策的修订和取消,致使煤电一体化企业的资源补贴逐渐收窄。
加之煤炭价格长期低迷,煤炭产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3、环保问题煤电一体化行业产生的废气和废水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环保成为煤电一体化企业面临的巨大难题之一。
四、市场前景尽管煤电一体化行业面临的问题比较多,但随着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进步,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技术进步煤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电厂高效、节能、环保。
同时,高效煤炭清洁利用和转化技术的推广也降低了企业的开支。
2、政策支持国家加大对煤电一体化行业的扶持,将会给予税收优惠、贷款支持、补助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
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浅析
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浅析 文/神华国能(神东电力)集团公司 刘志江 彭广虎 刘生亮 范维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和生产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019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五周年,本文以深入研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能源安全发展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挖掘创新成果,全面推进公司“三来三去”煤电一体化项目发展战略的实践落地,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为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提供指引和借鉴。
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理论根基煤电一体化是一种先进的火电能源生产与供应模式,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同步建设坑口电厂,与规划建设的外送输电线路相匹配,构建火电能源产、供、销一体化模式。
煤、电企业生产与管理一体化运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互为供给侧和消费侧,形成管理功能良性互补、效应协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能源管理体系。
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符合“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要求。
煤电一体化是能源生产低成本、集约化、节约型模式,是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实践。
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思路国家能源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一次能源供应商,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与火电发电公司。
国神集团拥有国内最大的煤电一体化装机容量与煤矿产能,具有得天独厚的煤电一体化优势。
煤电一体化是国神集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国神集团通过充分挖掘煤电一体化高度关联优势和价值创造潜力,在电厂、煤矿之间实施“三来三去”(煤来电去、水来汽去、煤来灰去),以及协同推进煤炭均衡生产与发电、煤炭购销与发电、技术优势互补、共享保障、综合效益统筹等方面的发展战略,通过充分发掘煤电一体化优势,推进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以煤电一体化优势为突破口,实现公司“六大优势”,擦亮公司煤电一体化的特色名片。
煤电一体化政策浅析
煤电一体化政策浅析作者:尉茜云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3期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煤炭与电力企业的矛盾愈演愈烈。
而煤炭和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任何一方受到损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由于实践表明依靠市场力量无法实现煤电一体化,所以本文旨在积极探讨煤电一体化政策,从而加快煤电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煤电一体化煤电联营集中度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一、煤电一体化概述煤电一体化,是指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使得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达成联盟的过程,我国的煤电一体化之路始于1990年,煤电两个产业的关系历经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93年,煤炭行业还未实行市场化改革,按照国家的计划生产煤,然后按计划价格卖给电力企业,这一阶段,煤炭和电力两个部门相安无事,可以说煤炭行业是从属于电力行业的。
1993年之后,煤炭实行了市场化改革,自此,计划煤与市场电的矛盾开始显现,电力企业效益好,煤炭价格低,电力企业没有激励去兼并煤矿,煤炭企业也没有能力将产业链延伸到电力企业。
煤炭企业效益好的时候情况反之。
在此后的发展中,多种因素阻碍着煤电一体化进程,首先是体制方面的原因,煤炭行业的集中度比较低,很大一部分煤炭企业属于地方国有企业,但是我国的电力行业却是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中心,地方发电企业只占很小一部分,他们与地方或中央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想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煤电一体化,最关键的障碍就在于地方与中央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
由于种种因素的困扰,我国的煤电一体化一直在磕磕绊绊中前行。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想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实现煤电一体化经营,着实存在很多阻碍,所以依靠行政力量,制定相关政策已成为解决煤电矛盾的必然之举。
二、煤电一体化政策分析近些年,为了解决煤电矛盾,保障能源行业的安全稳定,提高煤炭、电力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减少过程中的运输成本,低成本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已经为煤电一体化做出了不少努力。
浅谈煤电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煤电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煤电一体化是当前能源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环境污染严重、煤炭资源浪费以及风险集中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优化煤电一体化布局,并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措施。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降低煤电一体化的风险。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煤电一体化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能源转型。
【关键词】煤电一体化背景、煤电一体化意义、环境污染、煤炭资源浪费、风险集中、清洁能源发展、煤电一体化布局、监管、风险防范、发展前景1. 引言1.1 煤电一体化背景煤电一体化是指利用煤炭资源同时发电的方式,通常是在煤矿附近建设电厂,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运输成本。
煤电一体化是我国传统能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延续和发展,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减少煤炭资源浪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不断扩张,对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煤电一体化正在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煤电一体化的主要优势是可以将煤矿和发电厂结合在一起,节约了运输成本,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浪费。
煤电一体化还可以提高发电效率,减少石耗煤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这对于缓解能源资源短缺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和清洁能源的发展,煤电一体化将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1.2 煤电一体化意义煤电一体化意义在于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煤电一体化,可以实现煤炭资源开采、加工、转化和利用的无缝衔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中的能源损失。
煤电一体化可以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煤电一体化还可以实现对煤炭资源的综合管理和优化利用,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煤炭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电一体化战略研究
煤电一体化战略研究
[摘要]:针对现阶段出现的发电企业与煤炭企业由于煤炭价格而引起的供需关系紧张问题,对煤电一体化战略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煤电一体化战略的分析,提出了煤电一体化战略的优势,存在的障碍及其存在的战略风险,最后通过华能伊敏电厂煤电一体化的例子说明煤电一体化是目前解决电煤矛盾的首要选择。
[关键词]:煤电一体化战略研究
1引言
在我国的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构成中,煤炭一直是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主要资源,电煤的消耗量接近煤炭产量的2/3,在某种程度上说,煤炭与电力可谓“唇齿相依”。
目前,我国电力改革进行得尚不够彻底,而煤炭则早已市场化,“市场煤、计划电”这样的煤电双轨制是煤电矛盾的根本原因。
已经实行的煤电价格联动和煤电联营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但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煤电之争。
煤电之争的实质其实是同一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业间的利益分配问题。
作为上游企业的煤炭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主要是由市场确定,而处于下游的电力企业的产品的价格则主要是由政府定价,其价格却受到规制,这就使产业的总利润与最终市场供需状态无关。
然而,电力价格的波动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样又不能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行。
因此,在较长时间内,电力价格规制还会继续维持并发挥作用。
在此情况下,实行煤电一体化战略就成为解决电煤矛盾的首要选择。
2煤电一体化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煤电一体化”的实践探索,具体表现在五种模式,即:神华模式——煤炭企业控股和建设电站并举;山西焦煤模式——煤炭企业兴建电站;鲁能模式——电力企业兴办煤矿;伊敏模式——煤电合一,统一经营,电力集团集中控股;淮南模式——煤电企业合作新建煤矿或电站,这五种模式大致可以归为三种类型:煤办电一体
化,电办煤一体化,煤、电、运一体化。
2.1煤办电一体化经营型
从煤炭产业向电力产业延伸,后向一体化经营,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煤炭向电力的转化率。
煤炭企业投资经营煤炭的同时,投资经营坑口发电厂,从而处长产业链,电煤作为中间产品而不是商品,减少电煤交易成本,最终生产电能商品参与市场竞争。
煤办电一体化,既可以是现有煤炭企业投资经营发电厂,也可以是在新的煤炭企业投资开发煤矿时,同步建设经营坑口发电厂。
煤矿建设发电厂,在产煤地区进行能源加工,把煤炭转化为二次能源——电力,是使煤炭这种初级产品提高其附加值的重要途径。
2.2电办煤一体化经营型
电力企业并购煤炭企业或投资经营新煤矿,前向一体化经营,有助于解决资产专用性问题。
发电企业在投资经营坑口发电厂的同时,投资经营坑口煤矿,自产煤炭自用,煤炭作为中间产品而不是商品,减少电煤购买成本,最终生产电能参与市场竞争。
电办煤一体化,既可以是现有坑口电厂投资经营煤矿,也可以是在新的发电企业投资坑口电厂时,同步开发经营煤矿。
2.3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型
指相关产业投资组建大型煤电企业集团,煤、电、运一体化是指煤炭企业、电力企业、铁路和港口等产业的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以组建一体化的企业集团。
在这个一体化的企业集团中,如果起主导作用的企业是电力企业,那么这种纵向一体化具有后向一体化的特征;如果起主导作用的是煤炭企业,那么这个纵向一体化就具有前向一体化饿特征。
煤、电、运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打破行业分割所引发的制约与有效降低经营成本等方面具有优越性。
发展煤液化和煤化工项目,在煤电运一体化的基础上,实施煤电油运相结合的能源一体化。
3煤电一体化的优势
煤电一体化发展模式有三大优势,宏观和微观效益十分明显。
3.1实施煤电一体化有利于稳定电力价格
近年来,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煤电行业经营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煤炭行业利润大幅上涨,电力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
实行煤电一体
化的企业,煤炭与电力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利益共同体,上下游之间从外部市场博弈变为企业内部核算,企业内部能够自行调节煤炭与电力的利益分配,即发电厂的自备煤矿价格不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只受煤炭开发、生产成本的影响,而煤炭生产成本上升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不会大起大落,从而规避市场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既保证了企业稳定的收益,也稳定了上网电价。
3.2实施煤电一体化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能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要保持经济的稳定,能源稳定至关重要。
我国能源是一个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结构,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69%,其中56%被作为电力燃料,火电占全部装机容量的77%以上。
因此,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和消费中的地位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不亚于石油,而煤电一体化可以增加国有经济对煤炭资源控制比例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实行煤电一体化使国有电力企业占了较大的煤炭资源份额,从而增加了国家对一次性能源的控制力和对煤炭市场的控制力。
3.3有利于煤炭的规模化、高效化开发,加快煤炭工业的现代化
通过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在国有大企业手中,国有企业资金雄厚,人才丰富,技术装备水平较高,有条件实现规模化、机械化、高效化的煤炭资源开发,加快煤炭生产现代化的步伐。
大型现代化矿井劳动生产率、资源回采率、安全生产水平远好于小煤窑。
土法生产的小煤窑回采率一般只能达到30%左右,而大型机械化矿井的回采率在80%以上,节约资源的效果十分明显。
4结束语
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迫切需要推行煤电一体化,这是市场制和能源产业特点的需要。
“煤电之争”使电煤资源的供给得不到保障,各火力发电厂时刻面临“粮荒”的威胁,时刻会遭遇缺煤停机的威胁。
煤炭是中国电力发展的基础能源,电力发展是煤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以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煤电一体化发展”,应该是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
虽然从经济、技术、环境上,煤电一体化都具有巨大的优势,但是我国电力体制仍然制约这煤电产业一体化
之路。
参考文献:
[1]耿志军.胜能公司煤电一体化战略研究初探.经济与管理,2008,(2).
[2]王家诚.一体化战略.西部论丛。
2004,(1).
[3]王秉军.煤电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的有效模式.中国经贸导刊, 2009,(6).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