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教育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教育研究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教育的公平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一
个重要测量尺度。不过在我国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农村公共
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都和城市有着巨大的差别,其中农村教育的缺
失更重。农村教育质量、农村学生重点大学录取率等问题都一直是社
会注重的热点问题。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解决这些问题提
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打破我国现有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公共产品和公共
服务均等化的提出更是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务供给缺乏等问题提出了有效途径。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财政支持的增加,我国已全部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居民受教育水平逐渐提升,不过在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
落后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并不容乐观。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财政支持、教学质量等问题一直伴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1.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简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效的促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
与城市教育设施的先进和完善相比,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还存有着众多
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的校舍过于陈旧;绝大多数农村学
校地区的教学设施还不健全;农村地区学校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和信息
化水准还比较低;乐器、计算机等教学设施还比较缺乏。在一些农村
学校,学校的基础设施只能维持学校基本教学。教学设施陈旧、体育
设施老化、校舍安全无法保障等问题成为影响部分农村教育事业健康
发展的重要障碍。
2.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普遍较低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差别逐渐拉大,与
此同时,城乡的教师工资和待遇也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一面是城市
老师的高工资高待遇以及现代的生活,一面是乡村老师低工资低待遇
以及贫困的生活。工资待遇的差别使得更多的高水平老师走向城市学
校,留在乡村学校的非正式民办老师占据了乡村老师相当一部分的比例。而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老师因为工资待遇比较低,生活和家庭
的压力使得他们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中,农村师资水
平可想而知。财政对城乡学校区别性对待,使得乡村学校受到的财政
支持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农村地区学校的财政支持除了维持学校
日常运行和维护外,很难有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农村教师去进修以提
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得城乡师资力量差别逐渐拉大,即使农村有个
别老师水平突出,也会想办法去城市学校教学。特别是实行九年义务
教育以后,虽然提升了农村适龄学生入学率,但也使得农村学校的资
金更加缺乏,这都会使得农村学校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3.农村生源分布与学校分布矛盾明显因为城市中居民区较为集中,生
源分布也比较集中。但与城市生源分布不同的是,因为农村地区各个
村庄的分布比较分散,居民点也十分分散,所以,生源分布也显得相
当分散。但出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考虑,政府会减少学校的数量,
使得农村地区平均几个村甚至十个村才能有一所学校。这样才能保证
这个学校学生的数量,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比较分散的教学资源集中起
来使用,以减少农村地区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在这
样的生源分布与学校布局的情况下,农村生源分布与学校分布之间的
矛盾很明显。虽然这样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集中使用了教学资源,但是却间接增加了农村学生的上学成本,同时因为学校离一些居民点
比较远,也使得学生的安全问题变得比较突出。在财政支持一定的情
况下,学校分布的集中化和学生生源分布的广泛性变成了一对不可调
和的矛盾。除非增加财政资金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否则这个矛盾
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二、农村教育困境原因分析
农村教育设施落后、教学质量较低、生源分布与学校分布的矛盾等诸
多农村教育事业问题的形成,既有历史上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
在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教育事业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深
入分析农村教育困境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1.传统城乡二元体制下,相关政策影响的惯性建国初期,中央政府为了很好的实行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实行农村支援城市,城乡严格区分的城乡二元体制。在城乡二元体制机制下,更多的资源和财政被集中到城市。在教育领域,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强大的师资和丰富的资源都涌向了城市学校,促动了城市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对城市学生的全面培养。在农村地区,因为受财政上的制约和人们对教育的不重视等诸多原因,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培养均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城市。随着改革的持续推动,城乡二元体制逐渐得到改正,政府对于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开始增加,但短期的投入已经无法有效直接的去补充历史上留下的短板。再加之政策制定的惯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虽有所强化,但还不能有效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在财政和资源支持都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减少学校数量、提升学校质量、农村地区集中办学的办法,也就成为了比较可取的方案。
2.经济导向下,优秀师资向城市聚集人具有经济人的属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要趋利避害和追求理性和最优的生活工作方式的。作为老师也不例外,在日益物质化的时代里,我们很难要求教师只考虑奉献而不去考虑维持自己和家庭生存的工资福利待遇。而与城镇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很难为教师在工作上提供优越的环境,也很难对教师的生活待遇起到实质性的协助,再加之城市重点学校花重金挖掘优秀师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绝绝大多数优秀师资向城市聚集,使得城乡学校师资力量差别逐渐拉大。在优秀师资流向上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因为城乡学校条件的不同,在教师水平培训上,农村学校没有城市学校做的好。“城市偏向”的价值取向使教育资源配置政策与制度一直存有着缺位、错位现象。“所谓‘城市偏向’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上以城市为中心,集中国家各种资源优先发展城市和工业,并设想在未来以先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带动农业和农村共同发展的模式。”1在农村学校,因为学校财政的问题,教师培训的人数、时间和内容都不能和城市学校教师培训相提并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师资自身水平就与城市师资有一定差别,教学环境也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