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教育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南充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南充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125fd3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4e.png)
乡村振兴背景下南充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摘要:全面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使乡村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
本文先对南充市的教育发展展开了详细说明,从侧面反映现在国家的教育情况,然后从南充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助力南充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南充城乡教育一体化;南充乡村教育一、引言近年来,国家对于解决城乡教育的差距越来越重视,颁布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政策使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进步。
而南充市虽然是一个西部地方性城市,但也在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
本文将结合中国教育现状和南充市教育发展的情况,分析南充市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的一些对策。
一、南充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现状(一)乡村办学规模逐渐减小,办学积极性不强近年来,随着南充市农村经济物质水平的提高,乡村也已开始重视教育,乡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因而很多家长都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出乡村,将他们送到自己经济范围也能承受的城区,这就直接导致乡镇学校中的学生大幅度流失、学校的规模一减再减,甚至导致个别乡镇学校没有学生,而城区学校的学生却又容不下。
据调查显示:整个南充市义务教育阶段乡镇学校数量大约是城区的两倍,但是学生数量却大致相同,这就出现了部分乡镇学校招不到人、而城区学校因办学条件所限,容纳不下所报学生的现象。
由于乡镇、乡村义务阶段学生减少,办学的需求也不像城区那么迫切,导致乡镇、乡村的办学积极性自然不强,学校的规模减小。
(二)师资配置不足,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数据显示,近几年南充市小学和普通中学的专任教师人数变动较大,出现了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循环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乡村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还不足,学校的教学设备换代没跟上,政府的支持力度也不够。
因而很多年轻教师因为乡村环境差、工资低,不得不将乡村学校当作跳板,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有了一定能力和阅历就跳槽到城区学校里,导致乡村学校优秀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职业教育研究——以淮阴区职业教育为例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职业教育研究——以淮阴区职业教育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146f2e3f8c75fbfc77db26d.png)
2 2 3 3 0 0 )
党 的 十八 大 将 推 动城 乡一 体 化 建 设作 为重 点 进 行 强 调 . 指 出城 乡 一 体 化建 设 的 难 点 在 于“ 乡” , 农 村 职 业教 育 的 发 展 水 平 与城 乡一体 化 的进 程是 相互 促 进 、 相 互渗 透 的双赢 关 系 。目前 我 国 已总体 进 入 以工 促农 、 以城带 乡 的发 展 时期 : 进 入 传 统农 业 向 中 国特 色现 代化 农业 过 渡 的关 键 时期 ; 进 入破 除 城 乡二 元 结构 , 实现 城 乡一体 化发 展格 局 的重 要时 期 。在这 至关 重 要 的时刻 . 如 何 才能 合 理 、 有 效 地 推动 城 乡一 体 化进 程 , 实 现构 建 和谐 社 会 的 目标 呢 ? 立 足长 远 , 除了需 要 国家在 政策 与财力 上 的大力 支持 外 . 还 应积 极推 动 农村 职业 教育 的 发展 , 实 现农 民素 质的 提高 。 在 此 笔者 以淮 阴 区职业 教育 为例 , 对 农村 职业 教 育 的发展 进行 探讨 。 1 . 城 乡 一 体 化 进 程 中 农 村职 业教 育 的重 要 性 职业教 育是城 乡一体 化进程 的先行 条件 。 2 0 0 5 年, 我 国召开职 业 教育大 会 . 会上 决议通 过 了《 国务 院关于 大力发 展职业 教育 的决 定》 , 提出 了“ 把发展 职业教育作 为经济社 会发展 的重要基 础和 教育 工作 的 战略重 点” 。2 0 1 O 年 我 国又制定并 推 出了《 教育 规划 纲要 》 , 明确指 出了“ 加快 发展 面向农 村的职 业教育 ” 。可 见在城 乡一体 化 进程不 断加剧 的今 天 , 促进农 村职业 教育 的发展 , 是从根 本上 解决 “ 三农 ” 问题 和实现 城 乡统筹 规划 的有 效方法 . 对树立 科学发 展观 、 建 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 促进 淮阴区整体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
城乡教育一体化:范围、实质与研究路径
![城乡教育一体化:范围、实质与研究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e5037f0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f.png)
城乡教育一体化:范围、实质与研究路径杨卫安;邬志辉【摘要】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需要加强对城乡教育一体化内涵的研究.城乡教育一体化内涵需要从“城乡”、“教育”、“一体化”3个方面加以考察.城乡的边界决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范围,城乡的相对性决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层次性,管理与投入主体则决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单位.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质,教育与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市场的地位在其次.一体化研究的不同范式及其相互关系决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的可能路径,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的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博弈论范式与制度主义范式等范式之间应该是整合性的.【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年(卷),期】2013(012)004【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边界;制度变迁;研究范式【作者】杨卫安;邬志辉【作者单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52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面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所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
进行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逻辑前提是理解城乡教育一体化,但是,人们对于什么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并未达成一致。
从构词方式上看,城乡教育一体化由“城乡”、“教育”、“一体化”3 个关键词组成,理解城乡教育一体化首先要从这3 个词入手来考察。
城乡的边界决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范围,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质,一体化研究的不同范式及其相互关系决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的可能路径。
一、城乡的边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范围城市、城镇、农村、乡村等概念,都是表述我国社会区域的基本概念。
本文中的所谓城乡指城市和乡村。
但是,我国对城市和乡村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有很大分歧,在使用这对概念时也较为混乱,其结果是影响了人们对城市、乡村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研究。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2b5ec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0.png)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指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一种教育资源共享、优质教育均衡普及的体制机制。
城乡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使城乡教育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互济,打破城乡教育不平衡的局面,促进城乡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一体化不仅关乎教育公平,更是关乎国家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1.2 城乡教育不平衡的现状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学校拥有更先进的教学设备、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而农村学校则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条件差的情况。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不断拉大。
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也表现在教师队伍建设上。
城市学校吸引了大量优秀教师,而农村学校则往往面临教师流动性大、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这使得农村教育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支持,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城乡学校管理和运行机制的不平衡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学校通常有更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运行机制,而农村学校则面临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等挑战。
这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城乡教育不平衡的现状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在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不断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机制,才能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全国教育整体水平。
1.3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性城乡教育一体化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均衡发展。
目前,城市学校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往往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城乡教育不平衡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城乡教育一体化,可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城乡教育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加速,人才培养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城乡教育一体化可以促进全国范围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小结(3篇)
![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小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0509b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6.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城乡教育一体化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各地纷纷开展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
本学期,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旨在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标1. 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了解,形成教育共识。
2. 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养,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3. 探索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新模式,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三、活动内容1. 城乡教师同课异构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同课异构”为主题,城乡教师共同选择同一课题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展示和课后反思。
通过同课异构,城乡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 城乡教师专题讲座邀请城乡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讲座内容涵盖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方面,旨在拓宽城乡教师的教育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 城乡教师互动研讨组织城乡教师开展互动研讨,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畅所欲言,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 城乡教师跟岗学习组织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跟岗学习,亲身感受城市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
跟岗学习有助于农村教师拓宽视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活动成果1. 城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城乡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农村教师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城市教师也了解到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为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2. 城乡教育差距得到缩小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 教育改革取得新进展本次教研活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活动反思1. 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需要加强组织领导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方法的创新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方法的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1a8ae3462e3f5727a5e962c2.png)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方法的创新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视。
而在农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如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愉快地成长,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探讨了在此背景下的农村基础教育方法的创新,再次强调了愉快教学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基础教育愉快教学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形势和新局面,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这是城乡社会发展中高瞻远瞩的正确思路。
过去,因为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当时的国际形势所迫,我们在发展道路上选择了一条暂时牺牲“三农”保城市、工业的路径。
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把目光再次聚焦三农——这次不是为了“牺牲”,而是要“反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各种资源的协调与整合,而其中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是根本,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虽然没有发展农村教育的专门章节,有专门涉及农村教育的条款,并把发展农村教育写进了“发展任务”里同时。
在第四部份“保障措施”中提出,凡是涉及农村教育的内容都强调要重点加强或重点发展。
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普九”以后,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和软硬件有了显著改善,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在农村教育中,农村学生、农村教师和学校,被称为教育“三农”问题。
我们要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局面,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在农村教育中重视素质教育,要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实施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
这一点在基础教育中尤为重要。
所谓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康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城乡学校联合办学模式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城乡学校联合办学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538e7f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b.png)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城乡学校联合办学模式研究摘要: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推动我国农村学校的优质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梳理出我国现行的五种城乡学校联合办学模式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与解读,结合实际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利于我国城乡学校联合办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政策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学校联合办学研究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理念成为破解城乡教育发展差距问题的有效价值追求,农村教育在教学能力以及人才培养水平上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破解城乡教育发展差距问题,有效的城乡联合办学模式在各个省市进行了试点检测并不断的得到推广。
一、我国城乡学校联合办学模式类型根据研究发现现有的城乡联合办学模式分为五种模式分别为,“捆绑式”城乡学校发展模式、“委托式”城乡学校发展模式、“集团化”城乡学校发展模式、“学区一体化”城乡学校发展模式、“教师流动式”城乡学校发展模式。
“捆绑式”城乡学校发展模式是通过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进行联合捆绑形成一加一的模式或者一加多的模式,根据城乡学校结合的程度不同分为全捆绑式、半捆绑式。
全捆绑式是指城市学校将农村学校作为自己的分校进行统一管理,实行一套班子管理。
半捆绑式是指城乡学校各自有独立的法人代表,具有独立的财务管理和核算系统,除此之外城乡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和考核。
“委托式”城乡学校发展模式是农村发展薄弱的学校向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方式,与城市优质学校或者教育中介机构签订契约委托。
委托式分为全委托以及半委托式,全委托是通过优质的学校或者教育中介机构为农村学校提供专业的领导班子以及配备所需要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
半委托式是农村学校原有的领导团队、教师并不更换只是对学校领导以及教师提供培训服务,从而提升管理以及教学理念以及能力。
“集团化”城乡学校发展模式是以行政指令为主,同时考虑城乡学校的共同意愿,将城市知名学校与农村若干所学校结合形成城乡学校共同体关系。
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乡村教育的影响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乡村教育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3840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e.png)
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乡村教育的影响研究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城乡一体化对乡村教育的影响。
第一,促进乡村教育的资源平衡。
过去,乡村教育普遍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但是,城乡一体化带来了更加平等和公平的资源配置机制。
通过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乡村地区,乡村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提高其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第二,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城乡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加大了对乡村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通过提高乡村教师的薪资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了更多优秀的教师投身乡村教育事业。
这不仅提高了乡村教师的专业素质,也为乡村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师资保障。
第三,促进乡村教育的课程改革。
城乡一体化带来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乡村学校可以借鉴城市先进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丰富和深化乡村教育的内容和质量。
同时,通过推动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乡村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能力和素养。
第四,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条件。
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得乡村学校获得了更多的改善学校设施的机会,例如建设更好的教学楼和实验室,提供更好的体育设施。
这些改善不仅提升了学习的舒适度和效果,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促进乡村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带入乡村学校,推动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在线课程资源,乡村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和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拓宽了他们的知识和视野。
第六,加强乡村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
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也为乡村教育提供了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机会。
通过与当地产业的合作,乡村学生可以接触到实际的工作机会和实践经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市场需求。
第七,推动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对接。
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得乡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之间的教育交流更加频繁。
通过组织教育交流和互访活动,乡村学生可以与城市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人际关系。
城乡教研一体化总结报告
![城乡教研一体化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23fb84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3.png)
一、前言随着我国城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
城乡教研一体化作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核心内容,旨在通过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告对城乡教研一体化工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城乡教研一体化工作背景1.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城乡教研一体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2.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城乡教研一体化势在必行。
三、城乡教研一体化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城乡教研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城乡教研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
2.搭建城乡教研平台(1)建立城乡教研协作体:以城市优质学校为龙头,带动周边农村学校共同参与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2)开展城乡教师互访交流活动: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授课,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跟岗学习,促进城乡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开展城乡教研活动(1)开展城乡教学观摩活动:组织城乡教师共同观摩优质课,学习先进教学经验。
(2)开展城乡课题研究:鼓励城乡学校共同申报课题,共同开展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师资培训(1)开展城乡教师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为城乡教师开展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建立城乡教师培训基地:在农村学校设立教师培训基地,为农村教师提供培训机会。
5.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城乡教研一体化工作评价体系,对参与城乡教研活动的学校、教师进行评价,激励各方积极参与。
四、城乡教研一体化工作成效1.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通过城乡教研一体化,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
2.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城乡教师互访交流活动,使农村教师有机会学习城市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71c4dc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8.png)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加速,城乡教育一体化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指在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和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城乡教育发展协调一体化的理念和实践。
在这一背景下,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1.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探索首先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教育资源日益丰富,而农村教育资源的短缺成为了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
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协作等途径推动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2. 教育体制改革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探索还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城乡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打破城乡教育差异化的体制机制,消除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不平等,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改革探索。
3. 师资队伍建设城乡教育一体化还需要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质。
通过政策支持、培训指导等途径,引导优质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解决农村教育师资短缺难题,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践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践中,各地教育部门可以实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即城市教育资源与农村教育资源相互倾斜。
这一机制可以通过资源整合、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例如由城市学校定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到农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同时农村学生也可以到城市学校进行短期的教学实践,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课程融合创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践还可以通过课程融合创新,满足城乡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可开展研究项目,对城市与农村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推动城乡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这样一来,可以满足城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城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教育研究
![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教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24905323186bceb18e8bb74.png)
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教育研究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教育研究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教育的公平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测量尺度。
不过在我国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农村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都和城市有着巨大的差别,其中农村教育的缺失更重。
农村教育质量、农村学生重点大学录取率等问题都一直是社会注重的热点问题。
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打破我国现有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更是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缺乏等问题提出了有效途径。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财政支持的增加,我国已全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居民受教育水平逐渐提升,不过在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落后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并不容乐观。
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财政支持、教学质量等问题一直伴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1.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简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效的促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与城市教育设施的先进和完善相比,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还存有着众多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的校舍过于陈旧;绝大多数农村学校地区的教学设施还不健全;农村地区学校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准还比较低;乐器、计算机等教学设施还比较缺乏。
在一些农村学校,学校的基础设施只能维持学校基本教学。
教学设施陈旧、体育设施老化、校舍安全无法保障等问题成为影响部分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
2.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普遍较低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差别逐渐拉大,与此同时,城乡的教师工资和待遇也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一面是城市老师的高工资高待遇以及现代的生活,一面是乡村老师低工资低待遇以及贫困的生活。
工资待遇的差别使得更多的高水平老师走向城市学校,留在乡村学校的非正式民办老师占据了乡村老师相当一部分的比例。
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总结
![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b30c7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5.png)
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总结一、活动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教育资源差异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促进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我单位组织了一次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教师对城乡教育差异的认识,分享城乡教学经验,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与优化,促进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活动内容1. 理论讲座:邀请了专家学者,为参会教师讲授了关于城乡教育差异的理论知识,包括城乡教育现状、城乡教育差异原因和目前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等内容。
2. 经验分享:安排了城市和农村学校的教师代表,分别就自己学校在城乡教育一体化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分享。
城市学校的教师重点介绍了如何帮助农村学生适应城市学习环境,农村学校的教师则分享了如何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提高教学质量。
3. 教育资源共享:通过组织交流讨论和合作研究等环节,鼓励各参会学校之间进行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
同时,还积极寻求与外部教育资源机构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支持农村学校的发展。
4. 教研活动: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组织了一系列教研活动,包括研讨会、观摩课等。
教师们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资源,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城乡一体化教育。
四、活动效果通过这次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们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教师交流、观摩,不仅了解到了不同地区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也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2. 拓宽了农村学生的教育资源:通过与城市学校教师的合作共享,农村学校得到了更多的教育资源支持,提高了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
3. 推动了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城乡教育差异的认识更加清晰,也为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五、活动不足与改进1. 活动时间安排紧凑:由于活动时间紧凑,导致有些教师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为后续活动改进提供了指导。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教发展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教发展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d18b229ccbff121dd3683ce.png)
[ 摘 要] 党的十八 大特别强调推动城 乡发展一体化 。城 乡一体化 难点在 “ 乡” 。农村职教的发展与城 乡 一体化 的进程 存在 着相互制 约、 相互渗透 、 相互促进的 双向关 系。农村职教是践行农 业科技 创新的载体 , 是加 快城 乡一体化进程 的助推器 。科 学构建农村职教
二、 城 乡 一 体 化 进 程 中 的农 村 职 教 应 以构 建 大 区域 城 乡 一 体 化 为 制高点 加快缩 小城 乡差距 , 建立城乡一体化 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 在 财政 拨款 、 学 校建设 、 教师配置等方面 向农村倾斜 。率先在县 ( 区) 域 内实现 城乡均衡发展 , 逐步在更大范 围内推进 。 经过近 二十年的发展 , 我国农村职教 已具相 当大 的规模 , 基本适应
限的人力 、 财力和物力教育资源整体使 用效 益的提高 , 更不利于提高职 业学校 自身整体 的竞争 力 。所 以, 农 村职业教育 必须适应形 势发展 的 需要 , 突破行政 区域界 限 , 突破城乡分割 、 自成体系的格局 , 突破各县 以 及城 乡教育资源 的保护壁 垒, 淡 化隶 属关系 , 构建以大市( 省辖市 ) 为基 础 的大 区域职业教育体 系 , 实行县际职教 、 城乡职教一体化 。通过大 区 域 内职业教育 的协 调与联 合 , 实行区域内各校的合理分工 , 减少学校 布 点过多 、 专业重 复设 置所造成 的浪费 ; 同时通 过地 区间 、 城乡间 的协 调 与联 合 , 实行分 工互 补 , 各展其 长 , 做到“ 搞活存 量 , 扩大增量 ” , 优化 资 源配置 , 促 进区域教育资源的有序流动 , 促进办学整体效益 的提高 以及 农村职业教育办 学水平 的提高。各地各级 政府应树立 大区域 、 大 职教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存在的困境与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存在的困境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1b6ad1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16.png)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存在的困境与对策在中国的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城乡之间的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首要面临的困境。
由于城市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学校,导致城市学校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以及教学资源优于农村学校。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无法与城市相媲美。
针对这一困境,首先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村学校的师资配置,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并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同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流动教师制度,将城市的优秀教师派驻到农村地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二、教育教学方法滞后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城市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教学方法滞后、传统教学模式迂腐等问题。
这导致了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差。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多种途径。
首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技术、互动式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趣味性。
此外,建立城乡教育教学交流平台,促进城市和农村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让农村学校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
三、学生素质差异显著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村学生的素质与城市学生存在明显差异。
城市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和环境的优势,通常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素质相对较高。
而农村学生由于受制于家庭背景和地理环境,往往存在差距。
要解决学生素质差异的问题,可以采取综合措施。
一方面,加强农村地区学生的学习辅导,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建立寄宿制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师资力量支持。
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农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社会实践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教育联盟教研模式研究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教育联盟教研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1db5fa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f.png)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教育联盟教研模式研究摘要:为了加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使其与均衡教育发展定位相匹配,各地教育部门进行了多次尝试和探索,教研方式也趋于多样化。
其中,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尝试实施区域联盟教研,以小学为例开展了区域联盟教研,在引领教研、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城乡教育一体化;联盟教研;小学一、网状结点联动,整体和谐推进区域联盟教研是以区域内城乡学校联合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教研共同体。
几年来,区域内小学各学科坚持以区域联盟教研为抓手,探索区域教研的新路径和新方法,转变教研方式,变教研员自上而下的单一教研为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教研;改进教研内容,提升教师教研实效,有力助推了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步伐。
(一)划片联合教研,整体统一推进在当地教研员的组织引导下,以“地域邻近、强弱结合”为原则,将全区多所小学划分为几个片区。
片区以教研力量比较雄厚的学校为龙头,下辖较弱的乡镇学校,并推选出六名业务能力出色、责任心较强的小学骨干教师为小学中心组成员,分别担任各个片区的正副组长,创建联合教研共同体。
(二)制订详细计划,确定教研主题我们的联盟教研管理基本模式是:每学期初召开全体中心组成员会议,由教学研究室教研员提出学期整体教研计划,三个片区组长制订分区教研详细方案,开展具体活动。
每个片区教研内容主题不同,各片区围绕问题化学习、微型课课例、同课异构、中招专项等分主题展开教研。
小学教研员还对小学教师进行了专题讲座培训,如“创建智慧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长”“怎样上一节有质量的小学课”等,效果良好。
(三)严密组织流程,确保务实高效为了真正落实每一次教研活动,区教研室在召开片区正副组长会议的基础上,建立了规章制度,规范学校与学校、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教研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各片区实行“轮流坐庄”的教研形式(四)教研员分片指导,精准施策联盟教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充满着鲜活的教育生命力。
城乡教育一体化视野下的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研究
![城乡教育一体化视野下的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33d805877232f60ddcca158.png)
2 1 年 4月 2 02 0日
城 教 一 化 野 的 村 础 育 值 研 乡 育 体 视 下 农 基 教 价 取向 究
⑩河南信 阳师范学院 王 勇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衍生概念 , 是打 I 实践 的前提 , 是城 乡均衡理论建构的起点 。 也
务农 为农” 教育观点 主要 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发展主体 l 。它教 人分利不 生利 。” ‘
得 到了大 幅度 的发展 , 日 并 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 j 是针对农村 教育基础培养 目标过度 城市化 而带来 的 问题进行纠偏 , 这种教育价值取向要求农村 的学生 为 用。 尤其是其价值 取向 , 它决定着教 育的发展方 向。 l 追 农村经 济的发展服务 ,使农村基 础教育适 应农村环 问与确立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是城乡教育一体化 }
城 乡教育一体化 是把城乡教育放 置到 由城市 和农 村 l 清晰、 不 不科学 。 共 同构成的一个 大系统 中 , 以城乡一体化 的方法和系
1 村 基 础 教 育 价值 取 向 的 矛盾 . 农
统思维方式,打破城乡二元对立教育制度的束缚 , j 使 城乡教育互相融合、 相互促进, 并在体制机制 、 政策保 I
乡经济社会 一体化” 的观点 ;0 0年 , 国家 中长期教 I 离农” 21 《 “ 教育是同农村城市化 、 农业 l业化 、 民技术 [ 农
化联系在一起的 , 以升学为途径 , 立足城市 , 培养 离开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OO 2 2 )则第一次提 【 2 L一 0 0年 》
出“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此, l 和农业进入城市 主流文化 而不是 回归 乡土文化 。自 城 农村
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I 的思维作为指导 ,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教 育发 展的城乡教育资源优 势互补 , 促进城 乡教
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
![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65c738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e.png)
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提升三个方面探讨城乡一体化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首先,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教育不均衡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得城市的教育资源能够逐渐向乡村倾斜,较为发达的城市教育资源得以向农村地区延伸,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
此外,一些优秀的教育人才也有机会到乡村地区任教,从而提高了乡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带来了新的机遇,有效缩小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促进了农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了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地区一直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这给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优秀教育人才进入农村地区,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样的现象在政策的扶持下愈发明显,如农村教师特设岗位、奖励政策等。
同时,城市地区的教育专家和教育资源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农村地区,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技术和经验支持。
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机遇,为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
最后,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地区得以借鉴和引进城市地区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水平。
此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教育观念也逐渐改变,对教育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满足农村居民对教育的需求提供了条件和机会,推动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然而,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ad0d128dd36a32d7375817d.png)
人力 资源统筹 开发培训 制度 ,教 师资源 配置 的法 律制 度 , 经 费投入 的 主体责 任制度 , 教育 政绩 的考 核制 度 , 育弱 教 校特许 制度 , 村学校 教育特 区制 度 , 远教 师保 障制 度 , 农 边
将新增编制核定 到农 村 中小学 , 出台相关政策 , 引导城乡学
、
支 持 引导 型 战 略
校 师资配 置 : 每年开展 骨干教 师 “ 送教下 乡 ”特级教 师“ 、 巡 回讲 学 ”培训 机构 “ 、 培训 到校 ”农村 教师 “ 、 进城研 修 ” 活 等 动, 统筹城 乡教师 资源 ; 动城 乡教师互 动交 流机制 建设 , 推 在 “ 校牵手” 即 1 0所高职 院校 、 百 ( 0 重点 中职校以及 中小学 和 1 0所农 村薄弱 学校对 口帮扶 、 0 捆绑发 展 ) 的基础 上 , 推 进“ 千校 牵手” 作 , 工 由义务教 育阶段学 校扩 展到普 通高 中 和中等职业学校 , 推进城 乡教育 一体化发展 。
实 国家发展 战略 , 以国家战略和 国际视野 制定 相应 的政 策 ,
乡一体 、 规模效 应 、 九年一 贯制 、 危改工 程 、 安全 隐患 ) 因 等 素。 科学 、 合理 、 捷制定 区域教 育的规划 、 快 布局 、 投放 政策 , 使其产生效果 的函数值 以“ 两头小 , 中间大” 的形式 体现 , 发 挥规划 的“ 高位 、 前 、 超 引领 、 先进 、 权威 、 控制 ” 作用 。 在一体 化 的框架下 , 要规划到位 、 教育 发展 到位 , 推进 。 统筹
规划 、 局、 布 投放 要遵循 正态分 布规律 。 既要强化 地方政 府 责任 ( 努力发展 区域经济 , 加大基础教育投 入力度 )又要调 ,
教研一体化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研一体化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3a46556804d2b160b4ec093.png)
教研 一体 化 促进 城 乡教 育均 衡发展
◇ 王 盛 芬
教 育 公 平 是 社 会 公 平 的 重 要 方 面 . 建 设 和 是 谐社 会 的重 要 方 面 就 义 务教 育 阶段 而 言 . 教育 公 平最 终 要 体现 在 教 育 质量 的公 平 上 而 目前 在 城
乡学 校 之 间 . 于 师资 和 办 学 条件 等 方 面 的差 异 . 由 导 致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差 别 比较 悬 殊 提 高 农 村 教
教 研 的 一 体 化 平 台
是 实行 教研 员学 科 负责 制 和联 系校 ( ) 。 片 制
三级 教研 共 同体 即市 级教 研共 同体 、 乡教研 城 共 同体和 校本教 研共 同体 市级 教研 共 同体 由市 学 科 教研员 引领 . 科兼 职 教研 员 ( 学 从特 级 教师 、 科 学
体 备课 等校 本 研究 活动 . 进 中心 小学 和村 级小 学 促
的 均 衡 发 展
乡 教 育 资 源 “ 质 化 ” 在 促 进 城 乡 教 育 均 衡 发 展 同 .
上 取 得 了 明 显 成 效
一
三 级教 研共 同体 的建立 . 全 市学科 教 研 由一 让 人 ( 科教 研员 ) 学 引领转 变 为 由一个 团队共 同 引领 .
我 们 特 别 重 视 加 强 教 研 员 、 职 教 研 员 、 务 干 部 兼 业 和 骨 干 教 师 这 四 支 队伍 的 建 设 . 级 带 动 全 市 教 师 逐 发 展 . 现 教 研 队 伍 专 业 化 发 展 的 一 体 化 。 我 们 的 实 主 要 做 法 如 下
一
的团 队意 识 与 团 队精 神 团 队精 神 的 最 高境 界 就
2024年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总结(2篇)
![2024年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76bb1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e.png)
2024年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总结____年的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总结一、活动背景分析城乡一体化是新时代下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发展目标之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校在____年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内容安排本次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和总结交流阶段。
具体安排如下:1. 前期准备阶段在活动开始前,组织者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明确活动目标、确定活动主题、策划活动流程、制定活动计划等。
同时,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活动,报名参加专题研讨、论文征集等环节。
2. 活动实施阶段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专题研讨、教学观摩、实践交流等环节。
(1)专题研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需求,选择了若干与城乡一体化教育相关的热点课题,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等进行专题讲座和授课,深入探讨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
(2)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到不同地区的学校进行教学观摩活动,以了解和学习其他学校在城乡一体化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观摩交流,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学灵感。
(3)实践交流:组织教师开展实践探索活动,鼓励他们以课题研究、教学改革等形式,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和地域实际,深入开展城乡一体化教育实践。
并通过集体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分享与交流实践心得和成果。
3. 总结交流阶段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总结交流,将活动的收获和体会进行分享。
同时,筛选优秀教学案例和论文,向外部发布,促进学校城乡一体化教育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三、活动成效评价本次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取得了以下成效:1.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和实践交流等环节,教师们对城乡一体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2. 教学方法创新:活动中,教师们学习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教育研究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教育的公平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测量尺度。
不过在我国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农村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都和城市有着巨大的差别,其中农村教育的缺失更重。
农村教育质量、农村学生重点大学录取率等问题都一直是社会注重的热点问题。
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打破我国现有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更是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缺乏等问题提出了有效途径。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财政支持的增加,我国已全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居民受教育水平逐渐提升,不过在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落后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并不容乐观。
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财政支持、教学质量等问题一直伴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1.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简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效的促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与城市教育设施的先进和完善相比,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还存有着众多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的校舍过于陈旧;绝大多数农村学校地区的教学设施还不健全;农村地区学校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准还比较低;乐器、计算机等教学设施还比较缺乏。
在一些农村学校,学校的基础设施只能维持学校基本教学。
教学设施陈旧、体育设施老化、校舍安全无法保障等问题成为影响部分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
2.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普遍较低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差别逐渐拉大,与此同时,城乡的教师工资和待遇也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一面是城市老师的高工资高待遇以及现代的生活,一面是乡村老师低工资低待遇以及贫困的生活。
工资待遇的差别使得更多的高水平老师走向城市学校,留在乡村学校的非正式民办老师占据了乡村老师相当一部分的比例。
而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老师因为工资待遇比较低,生活和家庭的压力使得他们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中,农村师资水平可想而知。
财政对城乡学校区别性对待,使得乡村学校受到的财政支持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农村地区学校的财政支持除了维持学校日常运行和维护外,很难有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农村教师去进修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得城乡师资力量差别逐渐拉大,即使农村有个别老师水平突出,也会想办法去城市学校教学。
特别是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后,虽然提升了农村适龄学生入学率,但也使得农村学校的资金更加缺乏,这都会使得农村学校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3.农村生源分布与学校分布矛盾明显因为城市中居民区较为集中,生源分布也比较集中。
但与城市生源分布不同的是,因为农村地区各个村庄的分布比较分散,居民点也十分分散,所以,生源分布也显得相当分散。
但出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考虑,政府会减少学校的数量,使得农村地区平均几个村甚至十个村才能有一所学校。
这样才能保证这个学校学生的数量,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比较分散的教学资源集中起来使用,以减少农村地区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在这样的生源分布与学校布局的情况下,农村生源分布与学校分布之间的矛盾很明显。
虽然这样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集中使用了教学资源,但是却间接增加了农村学生的上学成本,同时因为学校离一些居民点比较远,也使得学生的安全问题变得比较突出。
在财政支持一定的情况下,学校分布的集中化和学生生源分布的广泛性变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除非增加财政资金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否则这个矛盾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二、农村教育困境原因分析农村教育设施落后、教学质量较低、生源分布与学校分布的矛盾等诸多农村教育事业问题的形成,既有历史上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
在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教育事业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深入分析农村教育困境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1.传统城乡二元体制下,相关政策影响的惯性建国初期,中央政府为了很好的实行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实行农村支援城市,城乡严格区分的城乡二元体制。
在城乡二元体制机制下,更多的资源和财政被集中到城市。
在教育领域,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强大的师资和丰富的资源都涌向了城市学校,促动了城市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对城市学生的全面培养。
在农村地区,因为受财政上的制约和人们对教育的不重视等诸多原因,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培养均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城市。
随着改革的持续推动,城乡二元体制逐渐得到改正,政府对于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开始增加,但短期的投入已经无法有效直接的去补充历史上留下的短板。
再加之政策制定的惯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虽有所强化,但还不能有效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所以,在财政和资源支持都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减少学校数量、提升学校质量、农村地区集中办学的办法,也就成为了比较可取的方案。
2.经济导向下,优秀师资向城市聚集人具有经济人的属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要趋利避害和追求理性和最优的生活工作方式的。
作为老师也不例外,在日益物质化的时代里,我们很难要求教师只考虑奉献而不去考虑维持自己和家庭生存的工资福利待遇。
而与城镇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很难为教师在工作上提供优越的环境,也很难对教师的生活待遇起到实质性的协助,再加之城市重点学校花重金挖掘优秀师资力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绝绝大多数优秀师资向城市聚集,使得城乡学校师资力量差别逐渐拉大。
在优秀师资流向上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因为城乡学校条件的不同,在教师水平培训上,农村学校没有城市学校做的好。
“城市偏向”的价值取向使教育资源配置政策与制度一直存有着缺位、错位现象。
“所谓‘城市偏向’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上以城市为中心,集中国家各种资源优先发展城市和工业,并设想在未来以先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带动农业和农村共同发展的模式。
”1在农村学校,因为学校财政的问题,教师培训的人数、时间和内容都不能和城市学校教师培训相提并论。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师资自身水平就与城市师资有一定差别,教学环境也有一定的差别,农村师资的培训还跟不上。
最终就导致了农村教学质量较差的问题。
3.农村生源分布的广泛性制约农村学校质量的提升因为我国农村地区村庄分布不具有规律性,也不集中,较为分散。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农村的生源分布就表现出分散和广泛的特点。
在这种特点的生源分布下,为了照顾到绝绝大多数的适龄儿童能够安全方便的上学,政府只能在几个比较集中的村设立一个学校。
这样农村教育就出现了“学校数量多,每个学校就读生少”的情况。
因为需要照顾到每个学校,农村地区有限的教学资源又被分给若干个学校,这样就直接防碍了教学资源的集中使用,也在一定水准上制约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政府教育部门为了在财政和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解决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问题,只能实施合并学校的策略,把比较分散的农村学校集中合并为主要的学校。
在这样的情况下,走读生的安全问题、住宿生的食宿问题都成为学校需要考虑的事情。
所以,学校分布情况与生源分布情况和学校教学质量成为农村教育事业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三、城乡一体化下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出路城乡一体化是破解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重要策略。
在城乡一体化的指导下,促动城乡共同发展,实现工农协同发展,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重要发展格局。
我国农村教育事业也必须按照成效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去发展,也只有实现教育事业的城乡一体化,才能真正的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促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1.增大农村教育事业财政支出,保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资金较为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是一项社会事业良好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教育事业财政预案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城乡一体的指导思想,城乡共同对待,特别要重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要改变以往的只重视城市教育而忽视农村教育的错误做法,使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获得充足的财政支持。
“事实和研究均表明,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与保障,它直接关系到教师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2所以,增大对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投资尤为重要。
2.以城带乡,实施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帮扶计划实施以城带乡,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帮扶计划。
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实施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一对一帮扶计划,增强城镇重点中学与农村落后学校的联系,学校间实行教学经验与方法的交流、城乡学校教师实行交流教学。
通过这个系列的举措提升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引进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促动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提升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实施大学生农村教学计划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比较完善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方案,提升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对于那些为农村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模范代表应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使得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能够维持其日常的生活工作需要,只要这样,才能使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中去。
政府应实施大学生农村教学计划,制定大学生农村教学定向培养计划。
通过增大宣传力度和提升精神和物质奖励来激励广大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去发展。
通过制定大学生农村教学定向培养计划,对于有志于去农村地区学校教学的大学生实施减免学费和其他激励措施。
4.继续推动希望工程等慈善事业发展“希望工程”实施以来,已经协助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实现了求学的梦想,也有力的推动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充分说明希望工程等慈善工程对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政府部门应该引导企业、社会和慈善个人发展教育慈善事业,特别是相关农村教育的慈善事业。
通过慈善事业的帮扶和资助,提升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水平,从而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