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曙光剖析
上海初中历史考点整理

第1课中华文明的曙光1、北京人我国是目前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重要原始人化石有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约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等。
其中北京人遗址在世界上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是最丰富、最系统的,对于研究原始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人体质进化上的这些特征,印证了恩格斯有关劳动在从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论断。
北京人打制石器,考古学家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作“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天然火。
2、炎帝和黄帝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只能用口述的方法将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传递给后人,人们称这一时期为“传说时代”。
炎帝和皇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祖先。
传说虽然与历史事实不尽相同,但也并非完全是想象和虚构的,它保留着许多真实的历史信息,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史学方法)第2课原始农耕的形成1、南稻北粟中国的农耕文化历史非常悠久,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南方和北方形成了不同的农耕文明特色,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是长江、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人使用的是经过磨制的石器和骨器,考古学家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作“新石器时代”。
河姆渡人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
由于北方气候干燥,半坡人种粟、黍,多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2、大禹治水抗洪排涝、兴修水利就成为早期农耕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禹治水成功,保障了人民安全,有利于农业发展。
尧、舜、禹是禅让制。
第3课国家的诞生与发展1、夏商周的兴替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夏朝已经有了领土疆域、军队、刑法,还有了统治中心——都城。
(国家特征)商部落的首领汤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打败了桀,建立商朝。
(商汤灭夏)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后人也因此将商朝称为殷。
盘庚迁殷后,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盘庚迁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商纣王,商朝灭亡。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曙光》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夏、商、西周三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设计具有讨论性的问题。
2.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教学过程:
2.教学方法: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导。
3.教学过程:
(1)练习题设计: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涵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学生答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点评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强调易错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4.教学资源:
(1)教材:以课本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视频、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中华文明曙光时期的代表性图片,如夏、商、西周时期的文物、遗址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尊重和热爱,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2.通过学习中华文明曙光时期的历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八年级历史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曙光

小论坛:人们为什么把炎帝和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虚拟考古
挖掘到的化石: 头盖骨、牙齿、肢骨等 化石 任务: 1、观察第4页的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请你描述北 京人的头部特征。 2、北京人的上肢比头部进化快,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名称 1.发现地点 2.距今年代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 山山洞 70万——20万年
山顶洞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 部洞穴 约18000年
没有一只猿手 能够制作哪怕是 最粗笨的石刀。
———恩格斯
人与动物最根本区别 ——制作工具
虚拟考古
挖掘到的化石: 火烧后的灰烬堆积,包 括木炭、灰烬、烧过的 土石块、骨头等 任务: 1、据此可以推断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天然火,火的 使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2、除了火以外,人类还可以利用什么自然力?
传掘主 要负责人: 杨钟健 (左) 裴文中 (右)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目前世界上 发现原始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中 华 文 明 的 曙 光
体质特征:面如猿,肢如人 ——劳动创造人类 北京人 生活方式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采集狩猎 使用天然火 人文初祖:炎帝黄帝,华夏祖先
唐墓中出土的 伏羲女娲图
传说时代
炎帝 传说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领。 又号神农氏。
传说时代
黄帝 传说中上古姬姓部 落首领。 号轩辕氏。
黄帝战蚩尤
传说中黄帝的贡献
文字 养蚕缫丝
舟车
天文、历法
中医中药
建筑宫室
各抒己见:应该怎么看待这些神话传说?
黄帝陵
黄帝崩,葬桥山。
——《史记》
炎黄二帝像(郑州)
公祭黄帝陵
复原像
大猩猩的脑容量约为500毫升 北京人的脑容量约为1059毫升 现代人的脑容量已经达到1450毫升
1、文明的曙光

1、文明的曙光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我们共同的祖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3、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教学难点:对文明古国的认识,对炎帝和黄帝的传说、神话故事的理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入法。
教学准备:1、首先掌握学生对“炎黄子孙”这一称呼的了解程度。
2、学生搜集神话传说故事,教师准备一些有关炎帝和黄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这些河流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这些河流所在的区域就是什么?2、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从未间断过,作为文明古国的一员,让我们去寻找它的源头——中华民族的祖先。
1、学生交流所了解的知识。
2、齐读课题。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讨论,探究交流。
1、请同学们阅读和欣赏教材第二页文字及插图,想一想: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有哪些特点?2、同学们一定听过“炎黄子孙”这个名称,谁来解释一下?3、小结: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领袖,被称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4、请同学们阅读第三页文字,读完后谈谈你的感想?看你知道了什么?5、请同学们读第三页,重点理解:他们既记录了历史,又表达了人类的理想和愿望。
6、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页,了解有关伶伦和仓颉的文字的资料。
7、学生翻开书本2至5页,自主阅读。
8、学生自由发言,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9、学生汇报,互相评价,补充资料,并讲述自己准备的神话故事。
引导学生一起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谈出自己的活动感受,在互相交流探讨中对祖先的了解层层深入。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曙光

第1课中华文明的曙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内容,知道与之有关的一些历史时间概念;通过学习“北京人遗址”,了解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理解在原始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知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能运用教科书的相关文字、图片、历史地图等资料进行简单地整理、分析解释;知道考古资料和口传资料等都是记录历史的重要手段。
3.认识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文明发展历程,作为“炎黄子孙”,应该认真了解、认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京人”。
难点:现代人是如何知道远古人(如“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的?说明:
1.通过对旧石器时代最重要、最典型的考古遗址“北京人”的学习,可以了解原始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情况,故为本课重点。
2.以考古资料等史料再现历史,借此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学史观念,对初学历史的学生有难度,故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

利簋
拓片
铭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 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 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 作檀公宝尊彝。
◎武王伐纣形势图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 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牧誓》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3.西周
(2)政治:①分封制
◎西周分封示意图
·
——
一
国 ,( 姬周 姓公 独) 《居兼 荀五制 子十天 三下 儒人, 效。立 篇七 》十
3.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7000-5000年
仰韶文化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大汶口文化
碳 化 稻
骨耜
河姆渡文化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3.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5000年
良渚古城遗址地图
玉琮
良渚文化
玉 龙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黑 陶 ︵ 蛋 壳 陶 ︶
【课堂探究】以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例,父系氏族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公羊传》(隐公元年)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3.西周 (2)政治: 【拓展探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的关系
分封制 血缘纽带(里) 宗法制
权利的 分配
政治制度方面 的表现
权利的 继承
维护的
维护的
工具 礼乐制 工具
◎礼乐制度示意图(举例)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龟甲兽骨——甲骨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 妇好鸮尊
兽型觥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使《史记·殷本纪》成为信使,而《史记·殷本纪》在 帝王、世次、称号上的一些错误,也因此而得到纠正。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曙光0821讲稿

我对教材的理解及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曙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国目前发现的重要原始人类 遗址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2.了解“北京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 状态等基本知识,进而知道原始人类生产、 生活的基本情况; 3.了解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 族的“人文初祖”; 4.知道文字资料、考古资料和口传资 料都是记录历史的重要手段;
6.它们分别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工具?
果皮刀 锤或斧 钻或尖刀
7.在北京人遗址的洞穴中,发现了紫荆 木炭,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头、骨头等。 这说明了什么? 请你想象一下,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1)大自然雷电生火; (2)偶然摩擦生火; (3)森林草木自燃生火;
(4)露天煤的自燃起火;……
8.请你说说:北京人使用火,对人类进 步有什么重要影响?
元 谋 猿 人 化 石 遗 址 远 景 图
牙 齿 化 石
打 制 石 器
假如你是考古学家,依据这些考古资料,能得出什么结论? 1.元谋人已使用石器工具;2.已会使用火。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 北京人遗址,从20世纪20年代 开始考古挖掘,至今已发现珍 贵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6个, 牙齿157枚,以及其他遗骨化 石,共属40多个个体;还有石 器、石制品十万件以上,大量 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 是世界上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 最丰富、最系统的古人类遗址。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 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是1929年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 中发现的。
图1 图2 图3
参考书目
1、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
第1课中华文明的曙光

人类从哪里来?人类的起源有各 种美丽的传说。你能否说一个有关人 类起源的传说故事吗?
上帝造人 话说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 到第六日他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 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於是用地上的尘 土捏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 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 等亚当睡着以 后,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 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 肉,可以称他为女人。”人类就是亚当和 夏娃的后代。
2、驱赶野兽、照明、防寒,大大增 强了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
保留了猿 北京西南 的某些特 周口店 征
打制石器
保存火种 狩猎、采集 磨制石器 人工取火 骨针、项链 采集、狩猎、捕鱼
山顶 洞人
1万8千年
周口店龙 骨山山顶 洞穴
与现代人 基本相似
氏族
说说北京人的头部特点?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头部复原像
你认为火的使用给原始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 化?
1 、烧烤食物,能够吃到熟食,有利 于摄取食物营养,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1、群体居住和劳动
2、会使用 工 具
砍砸器
刮削器 尖状器
3、会使用火
烧烤食物
照明、御寒
驱 赶 野 兽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火种从哪里来?
1、森林自燃生火 2、雷电生火
3、偶然碰撞生火
4、煤的自燃
原始人类的社会和生活
黄帝大战蚩尤
传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制造指南车
仓颉造字
20-70万年前
北京周口店
北京人
山顶洞人
距今约170万年前 云南
距今1.8万年前 北京周口店
[ 北 京 人 遗 址
周口店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
因为本课主要内容从元谋人一直讲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应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研究过部分内容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减少重复内容的教学时间。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本课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研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通过表格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通过文献资料和表格掌握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和三代政治制度。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都是什么吗?生:人类。
师:那你们知道人类是怎么来的?生:人类是从猿转变而成的。
师:人类是由猿转变而来。
在由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
直立行走塑造了今天人类的体态,同时也解放了人类的双手。
而解放出来的双手可以制造出工具。
人类依靠工具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
在此基础上,人类创造出各种文化、文明以及国家。
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那我们今天来研究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新课教学: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首先我们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大致的了解。
第一点,掌控石器时代的各个代表性遗址及其分布特点,第二,重点理解新旧石器时代更替带来的史前社会变化,特别是原始聚落与原始农耕出现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中汉文明多源性与统一性并存特征。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曙光》说课稿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曙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信息•书名:《中华文明的曙光》•出版社:华师大版•适用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出版年份:请补充2. 教材内容概述《中华文明的曙光》是初中历史上册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和文明形态。
本单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古代原始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起源以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远古时期的人类社会,认识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豪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中国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和文明发展;•了解原始农业社会和母系氏族社会;•了解原始社会石器工具和陶器的制作;•了解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信仰;•了解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历史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能够运用多种历史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能够通过观察、探究等方式获取历史信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原始社会的特点和发展;•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字的认知和理解。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母系氏族社会的现象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字的发展过程。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 原始社会的特点•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原始农业和牧业的发展。
(2) 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的起源和特点;•母系氏族社会的衰落。
(3) 原始社会的工具和陶器制作•原始社会的石器工具制作;•原始社会的陶器制作。
(4) 中国古代的神话与宗教信仰•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5) 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字的产生;•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
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示例法:通过讲述具体的原始社会生活场景和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绘图法:通过绘制原始社会的生活场景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和文明状况;•问答交流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中华文明的曙光

陕西白水县仓颉庙
黄帝陵
公祭黄帝陵
• 从我国境内已知的人类看,人类的发展经历了漫 长的历史进程。那么我们的祖先是怎样一步步走 向文明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我们的 历史书,将不同时期的原始人类进行比较。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省元谋县的元 谋人,距今已有170万年的历史,而生活在距今 70-20万年的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生活变化却不是很 大,只是到了距今一万八千年左右的山顶洞人, 以及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人、距今五、六千年的 的半坡居民才从外貌及生活习性方面与现代人比 较相像。 从外貌上看: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门齿化石, 内侧门齿很粗壮,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北京人 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宽扁,嘴巴突出,头 部微微前倾,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山顶洞 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已基本相同。这之间经历了将 近100万年时间。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曙光
北京周口店 一.北京人
名称
1.发现地点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 山山洞 70万——20万年
山顶洞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 部洞穴
约18000年
2.距今年代
复原像
3.体貌特征:保留猿人特征,四肢接近现代人
进化论(达尔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劳动创造人类。
———恩格斯
4.打制石器和“旧石器时代”
5.天然火的使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 经过漫长的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 人。而现代人的今天,因为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 类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进步着,我们这一代人如果不 努力学习科学现代化技术,就会被历史列车所抛弃。
二.炎帝和黄帝
1.“传说时代“
2.炎黄子孙
炎黄二帝像(郑州)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讲解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讲解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是关于唐宋时期的内容。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深入了解
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特点,以及唐宋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唐宋时期的政治。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的时期,特别是唐朝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为完善的时期之一。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推行农田制度,建立了健全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些政治制度的建立为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其次,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也十分突出。
唐朝时期,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
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唐朝时期的唐朝时期的经济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宋朝时期,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也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此外,唐宋时期的文化也是非常繁荣的。
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科技
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唐宋时期的唐宋诗歌、唐宋绘画、唐宋科技等都为中国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学习唐宋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了解唐宋时期的历史,从中受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曙光

第1课中华文明的曙光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北京人”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了解“北京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状况等基本知识,理解原始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所起的决定作用,能运用教材中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对历史知识作客观的了解、整理和归纳。
2了解传说中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理解历史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联,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正确方法,了解口传资料也是记录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点:“北京人”的生产、生活基本情况。
难点:理解在原始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创造人”的论断。
教学安排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的历史,大约在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
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可以追溯到大约170万年前,这就是我国历史的开端。
关于人类的起源。
人是从哪里来的?很早以前,人们就对这个问题发生兴趣,古时人们凭借想像,创造了各种人类起源的传说,但大多是从神那里寻求答案,于是产生种种神话传说,如女娲抟土造人,西方则有上帝造人之说。
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初步揭开了人类起源的奥秘,他告诉我们: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
以后的科学家进一步指出: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现在世界各地大量出土的古人类遗址和化石,证明了这一正确论断。
我国是目前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图1分布特点怎么样?分布范围广,遍布全国;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
考古发现的重要的原始人遗址有哪些?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约20~70万年前的北京人,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
其中,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中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在世界上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是最丰富最系统的,头盖骨、面骨、牙齿、肢骨等化石,对研究原始人类进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京人1北京人遗址概貌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50公里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的一个洞穴里。
1921年先后发掘出2颗人牙。
1927年开始大规模系统发掘,1929年挖到一个完整的头盖骨,震动了世界。
至今,在遗址里先后发现北京人化石有40多个个体,石片、石块、石器10多万片,均有人工打击痕迹,动物化石有近百种。
研学进课堂,探寻中华早期文明起源——以《良渚古城遗址寻根之旅》一课为例

研学进课堂,探寻中华早期文明起源——以《良渚古城遗址寻根之旅》一课为例作者:张婷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20年第8期傅彩云名师工作室组稿之四张婷海宁市长安镇初级中学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研学旅行已成为中小学生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但学校要组织大规模的研学旅行,要充分考虑到师生的安全、研学的时间安排等问题。
这些问题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让研学旅行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模拟研学旅行,收获研学体会。
如何将研学旅行带入课堂,在课堂中将“学”与“行”紧密结合起来?笔者结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八单元《中华文明的曙光》一课,依托周边的研学资源——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设计了《何谓文明——良渚古城遗址寻根之旅》一课,通过在课堂上呈现良渚古城遗址的相关音像资料,让学生在模拟研学中探寻中华早期文明的起源的地域特征以及文明起源的表现。
一、命题论证:在思考中开启研学之旅上课开始,教师先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新闻作为导入,简单介绍下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殊地位,让学生感叹良渚古城遗址的杰出。
并对良渚古城遗址产生好奇,为什么它能够申遗成功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怎么样的地位呢?接下来,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进行一场模拟的研学旅行,我们要去良渚古城博物院和古城遗址公园研学旅行。
当然,本次研学旅行是带有任务的。
同时,教师给出一题命题:良渚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这里运用命题论证的形式,一来,体现了学科的一个融合性。
命题论证一般运用于数学学科,把这个元素加入到社会学科,学生有新鲜感和探索感;再者,运用命题求证的方法,指向性明确,学生知道这一节课我们主要的研学任务是用实证的方式来求证良渚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起源。
如何将研学的要素带入这个环节呢?教师呈现了一块遗址公园里的石碑,石碑上写着——良渚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这让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研学旅行感。
以此方式开始本次模拟研学旅行,最大程度还原了实地场景,给学生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开启研学之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猩猩的脑容量约为500毫升 北京人的脑容量约为1059毫升 现代人的脑容量已经达到1450毫升
劳动创造人类。
虚拟考古
掘到的化石:粗糙的 打制的大量石器; 虎、猴、骆驼、龟、 水牛等动物化石
任务: 1、请你看书上第4页的石器图片,辨别砍砸器、刮
削器、尖状器。 2、北京人可能通过什么方式获取食物?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曙光
北京人遗 址挖掘主 要负责人: 杨钟健 (左) 裴文中 (右)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目前世界上 发现原始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体质特征:面如猿,肢如人
中
——劳动创造人类
华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文 明
北京人 生活方式 采集狩猎
的
使用天然火
曙
光 人文初祖:炎帝黄帝,华夏祖先
没有一只猿手 能够制作哪怕是 最粗笨的石刀。 ———恩格斯
人与动物最根本区别 ——制作工具
虚拟考古
挖掘到的化石: 火烧后的灰烬堆积,包
括木炭、灰烬、烧过的火的
使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2、除了火以外,人类还可以利用什么自然力?
传说时代
虚拟考古
挖掘到的化石: 头盖骨、牙齿、肢骨等
化石
任务: 1、观察第4页的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请你描述北
京人的头部特征。 2、北京人的上肢比头部进化快,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名称 1.发现地点 2.距今年代 复原像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 山山洞 70万——20万年
山顶洞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 部洞穴
唐墓中出土的 伏羲女娲图
传说时代
炎帝 传说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领。 又号神农氏。
传说时代
黄帝 传说中上古姬姓部 落首领。 号轩辕氏。
黄帝战蚩尤
传说中黄帝的贡献
文字 养蚕缫丝 中医中药
舟车
天文、历法
建筑宫室
各抒己见:应该怎么看待这些神话传说?
黄帝陵
黄帝崩,葬桥山。 ——《史记》
炎黄二帝像(郑州)
公祭黄帝陵
小论坛:人们为什么把炎帝和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