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19 谏太宗十思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四《19 谏太宗十思疏》胡镇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高中语文必修四《19 谏太宗十思疏》胡镇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教学目的】一、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二、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三、归纳成语典故。

【教学设想】一、教学时首先了解写作背景,重点介绍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诤臣”的关系。

二、诵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体会本文华美流畅的语言及“居安思危”的思想。

三、背诵全文,归纳词义,落实练习。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

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步骤】导语:一个新的政权建立之初它面临的主要是什么问题?实行“仁政”,让百姓休养生息。

当这个政权巩固之后,出现了“太平盛世”,它是不是就没什么问题了呢?如果有问题,那将是哪些问题呢?让我们看看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章吧。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

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

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高中语文必修四《19 谏太宗十思疏》马垭金PPT课件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公开面试试讲

高中语文必修四《19 谏太宗十思疏》马垭金PPT课件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公开面试试讲

写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 战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7 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 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 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 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 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 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国内出现了百姓富 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

中心论点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排 源不深而望流↑ 之远,
比 根不固而求木↑ 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不治,
分析第二节文字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 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 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所有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 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艰难 困苦时德义显著,而一旦功业 建成就德性衰减,开头做得好 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 很少。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 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 谦虚来加强自我约束;害 怕会骄傲自满,就要想到 要像江河一样甘居百川的 下游,能够容纳一切;
分析第一节文字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 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 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 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 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 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
总结:从历史教训入手,进 一步说明君王厚积德义的 重要性。
分析第三节文字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 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见 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知足来自 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 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高中语文必修四《19 谏太宗十思疏》欧阳冰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高中语文必修四《19 谏太宗十思疏》欧阳冰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19谏太宗十思疏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一思考题:1、第一段开头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比喻论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用原文回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3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4、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是就哪几个方面而言的?第三段提出了“知足”“知止”“谦冲而自牧”“江海而下百川”“三驱以为度”“慎始而敬终”“虚心以纳下”“正身以黜恶”“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等“十思”。

从五个方面来谈“十思”,可概括为“五戒”:“知足”“知止”戒骄奢,“念高危”“惧满溢”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戒纵欲,“虑壅蔽”“惧馋邪”戒轻信人言,“恩所加”“罚所及”戒赏罚不公。

5、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小组讨论后,学生总结归纳本位的古今时代意义。

二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臣闻.求木之长者(听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明白)B.善始者实.繁(确实)春华秋实.(果实)C.振.之以威怒(震慑)振.臂一呼(挥舞)D.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水流)流.水不腐(流动)B项“春华秋实”中的“实”应是动词,结果实。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C)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解析:A项中“根本”古义为树木的根;今义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B项中“纵情”古义为放纵情感;今义为尽情。

C项中“骨肉”古今都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D项中“聪明”古义是两个词,灵敏,明亮。

今义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2023最新-《谏太宗十思疏》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谏太宗十思疏》教案【优秀3篇】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优秀3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为家人们收集的《谏太宗十思疏》教案【优秀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篇一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

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

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

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①固:培土加固。

根本:树的根②德义:德政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胜:不堪⑤景命:大命⑥殷忧:大忧⑦行路:路人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

⑩宜:应当。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

谦冲:谦虚。

自牧:自立调养。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三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三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本课话题——道德一、从课本中积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要想治理好国家,要讲“德义”;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

二、从生活中积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就能折射出一个人的道德底线。

我们或许没有机会像最美妈妈吴菊萍一样,伸手接下坠楼的孩子,成为道德模范;也没有机会像孟佩杰侍奉养母十几年如一日,成为90后的典范。

但我们可以给老幼病残让座,可以给邻居老人将重物搬下楼,可以多花一点钱购买正版书……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道德上的大事。

因为,在道德上从无小事。

三、从名言中积累1.重莫如国,栋莫如德。

——《国语》2.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3.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

——托马斯·曼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5.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雪莱一、作者简介敢于直谏的大臣——魏征魏征(580-643),初唐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

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魏征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著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

二、背景回放一文惊醒梦中君这篇奏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

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

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

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19 谏太宗十思疏》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19 谏太宗十思疏》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19 谏太宗十思疏》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1.领会突出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语言形象,说理有力的特点2.掌握“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并积累“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

3. 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掌握作者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他们逐渐摆脱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应用理论来指导抽象思维活动,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出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

他们不但对文艺性的材料感兴趣,而且对理论性的材料也感兴趣。

但对《谏太宗十思疏》这样的奏疏还是有些难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对其探究学习给以指导和引导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在封建社会,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也往往会招致祸患,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受宫刑,便是千古明证,然而也有不少人以善谏、敢谏而名垂青史。

如果说,《战国策》中记载的触龙和邹忌是委婉而讽的典型,那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便是直言敢谏的代表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致祸患,反被唐太宗视为一面明镜,并以其策治国,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学完这篇课文,你自然就会得到答案。

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徵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纳。

因此,他们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2【讲授】作者简介。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4单元 19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4单元 19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doc

19 谏太宗十思疏本课话题——治标与治本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点评:要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标要治本”。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近日,云南省2016年医药类高校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在昆明医科大学呈贡校区举行,儿科医生招聘难的问题再次引起注意。

对此,昆明医科大学称,明年有望开办儿科本科专业。

解决儿科医生少的问题,从教育入手的确是办法之一,但教育只能起到治标的效果,如要治本,还需要改善儿科医生从业状况。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儿科医师的缺口至少有20万人。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下降到10万,目前平均每1 000名儿童,只配备0.43位儿科医生。

医疗资源均等化不足,儿科医生缺少等等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而产生。

表面上看,虽然都可以通过教育体系调整、政策调整,增加供给而获得改善,但要根治这些问题,还需要整体执业环境的调整与改变,也就是说,教育治标、制度治本。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扬扬止沸,不如去薪。

——《三国演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老子 庸医治标,名医治本。

——格言 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枚乘《上书谏吴王》[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浚.(jùn) 殷.忧(yīn) 朽.索(xiǔ) 壅.蔽(yōnɡ) 黜.恶(chù) 谬.赏(miù)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诚⎩⎨⎧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名词,诚心)诚.能见可欲(连词,果真,如果)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副词,确实) (2)信⎩⎪⎨⎪⎧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信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名词,讲信用,诚实不欺)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忌不自信.(动词,相信)(3)本⎩⎨⎧必固其根本.(名词,树根)此之谓失其本.心(形容词,原先,本来)今存其本.不忍废(名词,底本) (4)安⎩⎪⎨⎪⎧思国之安.者(形容词,安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名词,安逸)安.能屈豪杰之流(疑问代词,怎么)安.步当车(形容词,缓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享受)(5)以⎩⎨⎧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拿,把)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来)则纵情以.傲物(连词,表顺承) (6)其⎩⎪⎨⎪⎧必固其.根本(代词,它的)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副词,难道)吾其.还也(副词,还是)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则思江海而下.百川(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 (2)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名词用作动词)统治 (3)貌恭而不心.服(名词用作状语)在心里 (4)人君当神器之重.(形容词作名词)重要位置 (5)居安.思危.(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的情况 (6)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人 (7)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8)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形容词作动词)达到远方 (9)能克终.者盖寡(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 (10)必固.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11)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 (12)则思知止以安.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 (1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4)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是魏徵。

这篇文章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魏徵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力目标1、掌握作者反复开异,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徵。

教学难点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2、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3、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4、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课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据说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鸽子,有一天,有大臣给他孝敬了一只非常可爱的鸽子,当他正玩得高兴的时侯,魏徵求见,急得他把鸽子左放右藏就是找不着合适的地方,无奈之下就背过双手,抓在手里,不想一翻长谈之后鸽子不幸捂死,留下他独自感伤。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投示:太宗怕、敬重魏徵。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

谏太宗十思疏-粤教版必修4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粤教版必修4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粤教版必修4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思想家韩愈的背景与作品。

2.了解谏太宗十思疏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和思辨能力。

4.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谏太宗十思疏的文字分析和意义探究。

2.韩愈的影响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理解谏太宗十思疏的深刻内涵和其对当时社会及后世的影响。

2.掌握历史文献的分析方法和思考方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音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唐代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谏太宗十思疏》进行阅读并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

然后,教师可以透过“疑、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语言和意义,找出其中的核心思想。

3. 团队讨论在学生对谏太宗十思疏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的情况下,教师可在班级中组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就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团队讨论。

这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探究谏太宗十思疏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对后世的影响。

4. 总结反思最后,教师可提供一个整体回顾和反思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所获得的知识。

这也有助于学生打牢历史文献阅读和分析的基础。

五、教学评价在评价方面,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写作、讲解、报告、讨论等任务来评估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测试等方式来检验学生具体的历史人文素养。

六、教学资源•粤教版必修4《谏太宗十思疏》•数字资源库•相关历史文献•图书馆(电子)藏书七、课后拓展对于学习谏太宗十思疏的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1.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不同学者对谏太宗十思疏的解读和认识。

2.对韩愈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了解他的不同思想和影响。

3.通过模仿谏太宗十思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4.对唐代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和人文背景。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示例教案(精选14篇)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示例教案(精选14篇)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示例教案(精选14篇)《谏太宗十思疏》示例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

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

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

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

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①固:培土加固。

根本:树的根②德义:德政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胜:不堪⑤景命:大命⑥殷忧:大忧⑦行路:路人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

⑩宜:应当。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

谦冲:谦虚。

自牧:自立调养。

⑿简能:选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义。

3.教师答疑。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

1.订正练习二-五。

2.难句的翻译。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二、分析课文。

1.第1段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

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

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本课话题——道德一、从课本中积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要想治理好国家,要讲“德义”;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

二、从生活中积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就能折射出一个人的道德底线。

我们或许没有机会像最美妈妈吴菊萍一样,伸手接下坠楼的孩子,成为道德模范;也没有机会像孟佩杰侍奉养母十几年如一日,成为90后的典范。

但我们可以给老幼病残让座,可以给邻居老人将重物搬下楼,可以多花一点钱购买正版书……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道德上的大事。

因为,在道德上从无小事。

三、从名言中积累1.重莫如国,栋莫如德。

——《国语》2.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3.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

——托马斯·曼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5.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雪莱一、作者简介敢于直谏的大臣——魏征魏征(580-643),初唐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

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魏征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著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

二、背景回放一文惊醒梦中君这篇奏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

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

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

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教师版)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教师版)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教师版)【课题】《谏太宗十思疏》(粤教版语文必修4第19课)【课型】本文属于文言文拓展阅读课【教学目标】1.能通过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文言句式。

(理解、掌握)2.能学习文中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手法。

(理解、分析)3. 能通过学习本文,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继承并发扬勤俭朴素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1.能通过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文言句式。

(理解、掌握)2.能学习文中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手法。

(理解、分析)【教学难点】能通过学习本文,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继承并发扬勤俭朴素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预习积累】(一)字音识记求木之长.( ) 浚.( ) 壅.蔽( ) 谬.论( ) 黜.恶( )【答案】zhǎnɡ;jùn;yōnɡ;miù;chù(二)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通“”,【参考答案】1、“振”通“震”,震慑2、“无”通“毋”,不要(三)一词多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愿陛下亲之信之()信烟涛微茫信难求()低眉信手续续弹()自可断来信()【参考答案】安:形容词,安定疑问副词,怎么动词,享受信:形容词,忠诚动词,信任副词,实在随手名词,媒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危危而不持()不念于居安思危()【参考答案】形容词,高形容词,站不稳形容词,危险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安步以当车()【参考答案】动词,主持、掌握动词,对着,面对动词,当作赢粮而景从()景承天景命()【参考答案】通“影”,像影子一样形容词,大生乎吾前()乎而况明哲乎()【参考答案】介词,在此语气助词,呢必固其根本()其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其可恕乎()【参考答案】代词,指代树木代词,那些副词,怎么(四)成语积累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善始善终:垂拱而治:【参考答案】(1)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而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难。

粤教高中必修4《19 谏太宗十思疏》朱泽华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粤教高中必修4《19 谏太宗十思疏》朱泽华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19 谏太宗十思书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1.疏通文意,掌握文章严密的语言,排比,比喻,旁敲侧击的劝谏艺术; 2.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过程与方法: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诵读法,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设计:重点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和排比比喻的语言艺术,重点的实词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设计:比喻说理的语言艺术,翻译的疏通。

教学过程设计: 1,导语设计:古代大臣对君主提建议多是以劝谏的方式进行,很多君臣的关系都是在劝谏与听谏中建立深厚关系,但是优秀的君主毕竟比较少,很多劝谏最终会成为大臣的杀身催命符,但是,在古代就有这么一对知名的君臣那就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

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谏文。

2,解题设计: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

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

魏征连上四疏。

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kǎiqiè,切实)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

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

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

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

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

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高中语文必修四《19 谏太宗十思疏》赖君健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高中语文必修四《19 谏太宗十思疏》赖君健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及特殊句式。

2.了解“十思”的具体内容3.理解作品进谏思维结构4.品味文章语言特色教学重点理解作品进谏思维结构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以“鹞死怀中”的故事引入,提出太宗非常重视魏征的谏言,并说明“疏”、“奏议”等文学常识。

二、文意及结构理解1、诵读第一段,点明重点积累词句,明晰结构提问:①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什么观点?②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2、诵读第二段,点名重点积累词句,明晰结构提问:①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②作者如何判断人民的力量?3、诵读第三段,了解并概括“十思”的内容完成“十思”内容概括4、总结全文作者进谏思维结构三、品味作者谏文语言特色提问:从文章的语言上,你觉得魏征的进谏有何高妙之处?根据学生的回答诵读相应语句,分析其效果,对比诵读。

总结:作者进谏用的都是“下愚”“明哲”“臣闻”等词语,而非“臣以为”等强势语。

可见魏征在进谏时,有着清醒的层级头脑。

他虽然知道太宗为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明君,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他并没有因被赏识而得意忘形,仍然保持谨言慎行。

文中语言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极富语言艺术魅力。

四、总结并结合生活提问:你觉得生活中遇到需要向长辈、上级进言、进文的时候,怎样会更有效?《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及特殊句式。

2.了解“十思”的具体内容3.理解作品进谏思维结构4.品味文章语言特色教学重点理解作品进谏思维结构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以“鹞死怀中”的故事引入,提出太宗非常重视魏征的谏言,并说明“疏”、“奏议”等文学常识。

二、文意及结构理解1、诵读第一段,点明重点积累词句,明晰结构提问:①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什么观点?②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2、诵读第二段,点名重点积累词句,明晰结构提问:①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②作者如何判断人民的力量?3、诵读第三段,了解并概括“十思”的内容完成“十思”内容概括4、总结全文作者进谏思维结构三、品味作者谏文语言特色提问:从文章的语言上,你觉得魏征的进谏有何高妙之处?根据学生的回答诵读相应语句,分析其效果,对比诵读。

高中语文必修四《19 谏太宗十思疏》马胜成PPT课件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公开面试试讲

高中语文必修四《19 谏太宗十思疏》马胜成PPT课件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公开面试试讲

PPT课件
今天读《谏太宗十思疏》有何实际意义?
有利于养成居安思危、勤俭节药的良好的 个人品质。国家社会管理者,从中吸取营养, 保持清廉、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利国利民 的政策,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从而达到国泰 民安。普通百姓,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求学者, 学其要义,养成戒骄戒躁,宽容豁达的品格, 提高自我修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
PPT课件
魏征
PPT课件 【朗读课文并正音】
求木之长( zhǎn)g 浚( jùn)
殷(yīn )忧
壅(yōng)蔽
黜(chù)恶
谬(miù)赏
PPT课理件 解重要实词
浚其泉源 (浚,疏通)
承天景命(景,大)
董之以严刑(董,监督,管理) 克终者盖寡(克,能够)
将有作(作,兴造。指兴造宫室一类事情) 思谦冲以自
PPT课件
PT课件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 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 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 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 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 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 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 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喻→ ↓
第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对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比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比 →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PPT课件
【简析】
1 概括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 第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精品」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

「精品」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

◆19 谏太宗十思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古代大臣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时政时常会遭致杀身灭门之祸。

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

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200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

当置之几案,奉为座右铭”。

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到底论述了哪些问题,让唐太宗对魏征如此器重?学会倾听有人说“鲜花最美,因为它鲜艳”,有人说“雨露最美,因为它滋润”,有人说“太阳最美,因为它温暖”,而我说“倾听最美,因为它染艳了心灵,滋润了身躯,温暖了世界”。

生活中学会倾听,必将受益无穷。

在讲台上,在人流中,在小巷的深处,在高楼的阳台上,在奔驰的列车上,在温馨的小家里,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倾听。

倾听让我们回味一生的声音,倾听街头那个修鞋的老人阐述他对过日子精辟的看法,倾听一个重病患者坦然面对生命的表白,倾听那个屡遭磨难又屡次站起的男人的悲壮历程,倾听那个成功人士掷地有声的慷慨陈词,倾听那些用汗水智慧浸泡出的辉煌往事,倾听那些用热血顿作潮涌的感人情节。

倾听那一串串鲜活的故事,倾听那一个个真实的足音,我们就会明白:平淡的日子真的很精彩,平凡的生命真的很美丽,人生就应该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微感言: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2.尔无面从,退而后言。

——魏征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魏征4.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魏征5.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魏征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征一、作者视窗敢于“犯颜直谏”的一代良臣——魏征魏征是唐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以“犯颜直谏”而闻名千古。

他“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古流传直到今。

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从不退让,致使太宗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高中语文必修四《19 谏太宗十思疏》张海琼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高中语文必修四《19 谏太宗十思疏》张海琼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教学重点难点1.翻译难懂的语句。

2.理解十思的积极意义。

一、作者和文体简介魏征,字玄成。

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

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

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

有诗文流传于世。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

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

后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苑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

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

本文为其中一篇。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

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二、梳理重点字词三探究文本1、魏征是唐代名臣,他心中治国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答: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2、要实现“垂拱而治”,必须出现什么样的局面?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3、君王要怎样做才能出现这样的局面?答: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4、若要简而能任,择善而从,君王就必须怎样?答:要“十思”、宏“九德”。

5、十思可归纳为几戒?答:五戒:一戒贪心奢侈,二戒骄傲自满,三戒放纵懈怠,四戒壅蔽谗邪,五戒谬赏滥刑。

6、为什么君王要此十思五戒?答:因为治理百姓时,虽然“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百姓也“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人民之力,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就君王的身份而言,“承天景命”,自以为自承天命,而有恃无恐,“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 谏太宗十 思疏教案 粤教版必修4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 谏太宗十 思疏教案 粤教版必修4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2导标显示屏幕1. 学习作者直言进谏的精神,领会课文“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思想;2. 学习借鉴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3. 积累掌握安、信、求、治、以、哉、所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含义和用法;4. 背诵全文。

导学点拨窗口【探海导航】魏征这篇奏疏,虽然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

这种内容充实、形式典的文风,成为后世奏议类文章的典范。

学习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魏征的生平深入理解作者论述“居安思危”对当时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意文章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参照课文注解,理清层次结构、段落大意和论证手法,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

词语方面,除了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辨析词义:安、信、求、治、本、简、克等)和文言虚词(辨析用法:以、哉、所、则等)外,还要注意古今词语用法的对比,可以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进行辨析,如“元首”“得志”“知足”“何必”等。

一般来说,文言词语的用法有“字字落实”的倾向,词意较实;而越到后来,就越虚化、抽象。

这是一个规律,可以结合下面的跟踪试题认真体会。

本课的成语典故也较多,可参照注解中的提示,查找其出处,以加深理解,更好地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现力。

【思路结构】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而本文又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为达此目的,作者反复申述论说。

先以比喻推理出之,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深入浅出;继以历史经验证之,说明德义的有无关乎人心向背和政权安危,振聋发聩;再以具体做法结之,指明实现理想政治的正确途径,语重心长。

全文思路严谨,论证有力,令人信服。

结构如图:根本固则木长现实要求: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泉源浚则流远德义积则国安历史经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竭诚待下取之易纵情傲物守之难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理想政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十思)………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疑难指津】·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19 谏太宗十思疏》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领会突出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语言形象,说理有力的特点
2.掌握“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并积累“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

3. 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掌握作者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他们逐渐摆脱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应用理论来指导抽象思维活动,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出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

他们不但对文艺性的材料感兴趣,而且对理论性的材料也感兴趣。

但对《谏太宗十思疏》这样的奏疏还是有些难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对其探究学习给以指导和引导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在封建社会,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也往往会招致祸患,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受宫刑,便是千古明证,然而也有不少人以善谏、敢谏而名垂青史。

如果说,《战国策》中记载的触龙和邹忌是委婉而讽的典型,那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便是直言敢谏的代表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致祸患,反被唐太宗视为一面明镜,并以其策治国,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学完这篇课文,你自然就会得到答案。

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徵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纳。

因此,他们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2【讲授】作者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