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弦乐器的音高与弦的长度、粗细、松紧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音高的产生原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声音产生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音高概念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音高与弦的长度、粗细、松紧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弦乐器的音高与弦的长度、粗细、松紧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音高与弦的长度、粗细、松紧之间的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弦的长度、粗细、松紧对音高的影响。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讲解法: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音高的产生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弦乐器、尺子、松紧带、细线。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音高变化,激发学生对音高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弦乐器,让学生观察弦乐器的外观,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音高是如何产生的吗?”引导学生思考音高的产生原理。

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用尺子、松紧带、细线等工具,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弦乐器,并观察音高与弦的长度、粗细、松紧之间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对音高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弦乐器,还有哪些乐器可以发出不同的音高?”让学生了解其他乐器的音高产生原理。

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声音》是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感知声音的存在,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声音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声音并不陌生,但对其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条件。

2.声音的传播过程。

3.声音的接收与辨别。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鼓、锣、尺子、气球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3.作业素材:关于声音的案例分析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存在,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相关知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实验内容包括:a.鼓、锣等乐器的声音产生。

b.尺子在不同长度下的声音变化。

c.气球爆炸时的声音。

4.巩固(10分钟)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规律。

5.拓展(10分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让学生了解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7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弦乐器的音高与弦的长度、粗细、松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弦乐器音高的探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弦乐器的音高与弦的长度、粗细、松紧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弦乐器的音高与弦的长度、粗细、松紧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弦乐器的音高与弦的长度、粗细、松紧之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观察和体验弦乐器的音高与弦的长度、粗细、松紧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弦乐器、尺子、铅笔、细绳、松紧带等。

2.教学课件:弦乐器音高与弦的长度、粗细、松紧之间关系的图片和视频。

3.教学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弦乐器演奏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弦乐器的音高是如何产生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种弦乐器,如吉他、小提琴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然后,教师通过PPT呈现弦乐器音高与弦的长度、粗细、松紧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弦乐器的音高与这些因素的联系。

不同的声音-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不同的声音-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不同的声音-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声音;2.体验不同的声音;3.认识不同的声音来源;4.培养学生感知、分辨、区分声音的能力;5.培养学生聆听、赏析、欣赏美好的声音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声音;2.分辨不同的声音;3.认识不同的声音来源。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感知、分辨、区分声音的能力;2.培养学生聆听、赏析、欣赏美好的声音的能力。

教学准备:1.具有特点的发音器材,如铃铛、鸟叫声、汽笛声等;2.当地环境的声音采集器材,如高声道路上的汽车喇叭声、窗外的树叶声、鸟儿的啁啾声等;3.教案讲义。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声音阵图,并标注声音源、振动体和声波的概念。

2.教师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声音,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3.请学生分组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回答。

2. 正片(25分钟)1.教师脱机出现自己准备的声音,如铃铛、鸟叫声、汽笛声等。

2.学生感知声音,分辨声音的源头,并归纳声音。

3.学生判断声音是响亮、柔和还是沉闷并反馈给老师。

4.教师播放环境中的声音,如高声道路上的汽车喇叭声、窗外的树叶声、鸟儿的啁啾声等。

5.学生聆听、赏析、欣赏声音,并分享交流感受。

3. 总结(5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2.突出强调学习的重点、难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教师给出一些声音的故事或者音乐来结束本节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声音的魅力,认识什么是声音,知道声音来源的多样性,和体会在生活中感知、分辨、欣赏声音的重要性。

本节课设计富有情感,彰显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同时,教师也在设计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准备,确保课堂的丰富性和重点突出性。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案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7课。

通过第6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将物体振动的快慢和它发出声音的高低之间建立了联系。

弦乐器是通过弦的长短、粗细的变化,改变振动快慢,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它是帮助学生认识声音高低的最好物体。

本课学生将使用不同的弦乐器,让它们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探索弦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秘密。

【学生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发现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密切联系:振动得慢,发出的声音低;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高。

弦乐器如何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呢?学生会观察到有些乐器(如吉他、小提琴等)的弦粗细是不同的,那么可以推测这些乐器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可能跟弦的粗细有关。

但是,像二胡这样的乐器弦的粗细是一样的,学生通过观察这些乐器在演奏时演奏者手指位置的变化,猜测出演奏者通过手指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出声音弦的长度,从而改变弦发出声音的高低。

像吉他、小提琴等乐器,演奏者在演奏时手指位置也不断变化,学生可能会推测到弦的粗细和长短变化都会使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物体长短、粗细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

科学探究目标●能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说明理由。

●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愿意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跟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通过猜测和不断试弹,找出更多影响弦音高的因素。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吉他、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不同弦乐器演奏的视频资料,弦乐名曲欣赏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聚焦教师播放各种弦乐器演奏的视频,让学生一边欣赏乐曲,一边仔细观察演奏者是怎样演奏的。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1.能从物体能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对影响物体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进行假设,说明理由。并通过反复的观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发现物体音高变化的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影响物体发出音高变化因素表现出探究兴趣,并提出假设。
2.能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探索二:设计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1.提问:怎样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有规律的变化?
2. 学生相互讨论,反复弹拨试验,设计方案。
研讨二:实验发现
1.由粗到细,手指依次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
2.从上往下改变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端的位置,另一手拨动琴弦。
3.一手缓慢转动弦准,另一手拨动同一根琴弦。
4.拨动不同琴弦,手指按住琴弦不同位置。
提问:揭题:我们可以怎样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弦的发声规律。
二、探索一:影响弦音高不同的因素有哪些?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1.出示实验器材,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研究?
2.出示实验要求及记录单:
(1)仔细观察、思考,完成你的预测。
(2)根据推测在乐器上反复试弹,验证推测。
(3)学生相互讨论,试验,观察体会其中的现象并记录。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案
检查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 声音
总(8)课时
课题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物体长短粗细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 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就低。
科学探究目标
三、总结: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吉他这类弦乐器音高变化的影响因素,能举例说明物体长短、粗细、松紧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不同。

即琴弦越细、越短、越紧,弦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琴弦越粗、越长、越松,弦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2.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说明理由。

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假设,解决研究问题。

3.对影响物体发出音高变化的因素表现出探究兴趣,提出假设。

【学习重点】找出影响弦乐器-吉他音高变化的因素。

【学习难点】设计能让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学习流程】一、教学导入谈话:同学们,音叉、管乐器、编钟这三种乐器为什么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提问:老师有一个朋友最近在学习吉他弹唱。

他在学习时产生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吉他能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吉他是如何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激发学生兴趣。

二、教学过程第一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1:探究弦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影响因素。

学生观看吉他演奏视频,对弦音高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根据地推测。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课件播放吉他演奏视频,要求学生观看视频时仔细观察演奏过程中弦的变化,并从中发现吉他产生高低不同声音的奥秘。

第二步:互学要求吉他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弦的音高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请说出你的理由,并填写实验记录单的预测部分吧。

(师生讨论预测的合理性)第三步:展学要求设计对比实验,验证预测。

认识吉他弦的结构,制定实验方案。

(1)用左手按住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用右手拨动琴弦,此时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发出变化,仔细聆听音高的变化。

(2)琴头部分有旋转按钮,通过向内和向外旋转可以控制琴弦的松紧,再用右手拨动琴弦,仔细聆听音高的变化。

(3)同学们可以观察到琴弦从上到下逐渐变细,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仔细聆听音高的变化。

主问题1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音高的影响因素。

主问题1预设答案:结论(PPT展示):弦长,声音低;弦短,声音高。

《不同的声音》作业设计方案

《不同的声音》作业设计方案

《不同的声音》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本作业设计方案是为了配合学生学习《不同的声音》这一主题而设计的。

通过此作业,学生将有机会探索不同声音的来源、特点以及影响,从而深入理解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概念和特点2. 探索不同声音的分类和来源3. 讨论声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4.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5. 增强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三、教学内容1. 声音的定义和特点2. 不同声音的分类和来源3. 声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4. 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配合多媒体展示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3. 实验操作和观察4. 学生展示和互评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声音的定义和特点1. 教师简要介绍声音的概念和特点,并展示一些不同声音的视频和录音2. 学生讨论声音的特点,各自举例说明3.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音箱,用来放置各种发声器材,观察不同材质发声时的声音差异第二课时:不同声音的分类和来源1. 学生小组讨论不同声音的分类和来源,整理出一个分类表格2. 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声音,并记录下来3.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不同声音的来源和影响第三课时:声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1.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声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影响2.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关于声音应用的作品展示,包括声音在教育、医疗、娱乐等方面的重要性第四课时: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1.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并记录实验结果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互评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实验报告2.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3. 学生对声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七、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声音的奥秘,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留意周围的声音,并懂得珍惜这美妙的存在。

第二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不同的声音》是一部描写美国南方种族歧视和种族平等问题的文学作品,作者是美国知名作家Harper Lee。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活动五:汇报展示
学生动手制作小乐器,举办自制乐器展示会。
【板书设计】
不同的声音
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你还想研究哪些和声音有关的问题?
活动四:拓展活动
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小乐器:“水琴”,“橡皮筋吉他”,“拇指钢琴”,“排箫”。
制作过程:
(1)依次在七个瓶子中从少到多装上不同量的水,用金属棒敲击瓶子,调试音高。
(2)在各个瓶子上贴上音高标志。
(3)用金属棒弹奏乐曲。
1.找一名同学出来,蒙上他的眼睛,由其他同学分别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对这位同学说一句心里话。
2.让蒙着眼睛的同学,猜一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3.在活动中教师随机请10个左右的同学,邀请时仅仅拍拍肩膀,不点名。
4.活动在教室里进行即可。
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猜出是谁的声音呢?你还发现你们的声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四)年级(科学)学科
课题
第4课 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细心感受人的嗓音具有差异;细致观察物体的不同的振动,就同一个物体而言,试着提出声音强弱与哪些条件有关系;观察一根弦的振动和音调的变化,能发现弦的变化、振动的变化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2、学生学会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知道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并能初步认识声音强弱、高低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3、学生学会耐心、细致地观察各种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教学难点
区分音调和音量。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音叉等能发出声音的物体;无盖空盒子、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一些粗细相同但是长短不同的吸管、剪刀、橡皮泥。
2.教师准备:PPT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科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弦乐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弦的振动与声音高低的关系。从课堂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弦的松紧、长度、粗细与声音高低关系的理解,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导,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弦乐器音高的调节原理:了解弦乐器通过改变弦的松紧、长度、粗细来演奏不同音高的音符。
举例:以吉他为例,讲解弦的松紧、长度、粗细对音高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难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弦的松紧、长度、粗细变化对声音高低的影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观察、记录、分析。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弦的振动与声音产生的基本概念。弦的松紧、长度、粗细会影响其振动频率,从而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这一概念在理解乐器演奏和声音产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吉他为例,讲解弦的松紧、长度、粗细对音高的影响,以及吉他演奏中如何通过这些变化演奏不同音阶。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这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会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声音的产生和弦的振动之间的关系,学习通过改变弦的松紧、长度和粗细来控制声音的高低。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和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操作和理论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发现声音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和弦的振动之间的关系,学会通过改变弦的松紧、长度和粗细来控制声音的高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声音的产生和弦的振动之间的关系,学会通过改变弦的松紧、长度和粗细来控制声音的高低。

2.难点:深入理解弦的振动与声音高低的内在联系,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吉他、尺子、铅笔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3.教学资源:与本课相关的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乐器发出的声音。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乐器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乐器发出声音是通过弦的振动产生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吉他,并讲解吉他的结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表格式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声音》课题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课时1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 3.3 声音与光的传播3~4年级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②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各个方向传播。

③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高低和强弱变化是由于振动的变化引起的;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

④知道噪音的危害和防治,学会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通过反复弹弦乐器,知道短、细、紧的物体发出声音越高,长、粗、松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归纳出弦乐高低变化的规律。

探究实践通过让弦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探究影响弦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

态度责任在观察琴弦发声高低变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乐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发现影响弦乐器音高的因素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设计能让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每组提供尤克里里、科学作业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尤克里里1.出示尤克里里,简单介绍,教师(或学生)弹奏乐曲,其它学生欣赏。

提问:你们知道尤克里里是怎样发声的么? 2.弹奏一个高音,一个低音。

提问:尤克里里的弦为什么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你知道的吗?(预设:琴弦粗细不同、按琴弦的位置不同、弦的松紧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弦的发声规律。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一课是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第7课。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本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度、粗细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弦乐器的音调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他们对声音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可能对音调与弦的松紧、长度、粗细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发现和理解这一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度、粗细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度、粗细的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音调变化的原因,并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度、粗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弦乐器、松紧带、尺子、剪刀、胶带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弦乐器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弦乐器的音调是由什么决定的?2.呈现(10分钟)展示几种不同的弦乐器,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度、粗细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弦的松紧、长度、粗细,观察音调的变化,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音调与弦的三个因素的关系。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度、粗细的关系,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7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弦乐器的声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以及弦的长度、松紧和粗细对声音音调的影响。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索声音的产生和音调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声音和音乐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是,对于弦乐器的声音产生和音调变化的原因,他们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形象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弦乐器的声音产生和音调变化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弦乐器的声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2.让学生了解弦的长度、松紧和粗细对声音音调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弦乐器的声音产生和音调变化的原因。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弦乐器的声音产生和音调变化的原因。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弦乐器的声音产生和音调变化的原因。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弦乐器(如吉他、小提琴等)、尺子、螺丝刀等。

2.教学课件:弦乐器的图片、实验过程的动画等。

3.教学指导书:对实验步骤和教学内容的详细说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弦乐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弦乐器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弦乐器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用尺子作为弦,用手拨动尺子,观察和记录尺子振动的频率和声音的音调。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体验弦的长度、松紧和粗细对声音音调的影响。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案(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等。

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1.在观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难点: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听声音,辨声音师播放声音,生听声音、辨声音。

预设: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设计意图:选生活中的12种声音,有些是动物发出的、有些是自然界的声音、有些是人发出来的,学生听声音并辨声音,为后面描述声音做好了铺垫。

说明:如果学生听不出来声音,可以让学生多听几遍,适当说说声音的特点。

)师:其实除了这12种声音外,还有很多声音。

我们就是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先来细细地听听这12种声音。

出示课题:听听声音。

(师板书课题)二、探索:听声音,描述声音(一)给声音分类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我们先给这12种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生(预设):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是动物的声音,雷声、下雨声、溪水声是自然界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1.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上

《1.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上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弦的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基础;2. 学会调整弦的松紧和粗细,以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3. 了解音高、音强等概念,理解声音的基本属性;4. 培养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弦的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原理;2. 教学难点:掌握调整弦的松紧和粗细,以产生不同音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一把吉他或类似乐器;2. 不同长度和粗细的弦;3. 音叉或定音器;4. 实验器材(如尺子、纸杯等);5. 课堂笔记和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围坐在一起,播放一些乐器演奏的音乐,并询问学生:这些声音你们熟悉吗?2. 介绍弦乐器,包括其种类和基本构造。

3. 引出课题《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二)新课教学1. 学习高音弦乐器(如小提琴、吉他等)和低音弦乐器(如大提琴、低音提琴等),了解它们的基本构造和发声原理。

2. 讨论如何让弦乐器发出不同高低的声音,包括如何调整弦的松紧、如何调整弦的长度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调整弦的松紧和长度,尝试发出不同高低的声音。

(三)教师指导1. 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正确使用乐器和掌握基本技巧。

2. 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示范,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四)学生展示1.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和调整弦乐器的方法,并尝试演奏出不同高低的声音。

2. 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评价,选出最佳的展示者。

3. 教师对展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五)小结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不同高低的声音是通过调整弦的松紧和长度来产生的。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调整弦的松紧和长度,尝试制作出不同音高的弦乐器。

3. 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并分享自己的制作成果。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优质教学设计

了解。

尤其是知道了弦的音高变化是有规律的。

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

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人们正是掌握了这种声音高低变化的规律,才能在演奏的过程中,弹奏出声音高低变化不同的优美的乐曲。

2分钟拓

1.视频播放: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吉他演奏。

2.教师谈话:同学们,掌握了生意产生的方法和声音变化的规律,我
们自己就能制造小乐器了。

1分钟




1.教师谈话:请你先思考一下,自己打算制作一件什么小乐器,在去
准备一些相应的材料。

如果没有想法的同学,可以按照老师提供的材料准
备,保证你能制造一件满意的小乐器。

学生励志寄语:
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
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猜一猜”游戏中,细心感受声音具有差异性。

2.细致观察声音的强弱与用力的关系。

3.细致观察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有关。

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2.能够通过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用力的关系。

3.能够通过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有关。

教学难点:区分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教具准备:铁盒子、橡皮筋、鼓、铝板琴、碗、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听音辨声。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师:仔细听,猜猜他是谁?生1.:喜羊羊师:恭喜你,答对了!再听!生2:灰太狼。

师:你真棒!想不想继续?生:想!师:再来听生3:火车师:咱们班的孩子真厉害~!师:最后一个,仔细听生:汽车!师: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猜中了!你是凭什么猜出来的?生1:他们的声音有的高,有的低。

(板书:高低)生2:他们的声音有的大,有的小。

生3:他们的声音有点强,有点弱。

(板书:强弱)生4:他们的声音都很有特色。

师:他们的声音各有特色,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不同的。

(板书:不同的声音)2.模仿声音。

师: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声音是有特色的?你能模仿一下吗?生:大公鸡(喔喔喔)(多神气的大公鸡啊!)生:猫(喵喵)(评:多可爱的小花猫啊!)二、揭示概念。

1.音量。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做个“拍手”游戏。

女生先来,男生同意吗?(男生:同意!)(师:你们真有绅士风度!)看老师的示范:哒哒哒哒哒明白了吗?One two let us go!(女生拍完)男生们,有信心比她们拍得更响吗?(男生:有)好let us go!刚才男生和女生的拍手声有什么不同?生:男生拍得响,女生拍得不响。

生:男生拍得声音大,女生拍得声音小。

师:对,也就是说男生拍得声音强,女生拍得声音弱。

声音的强弱在科学中,我们称为:音量。

(板书:音量)2.音调。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生:铝板琴!师:仔细听,老师先来敲一个音,(师敲)我用同样的力度,再敲一个音,你发现了什么?(生:前一个声音尖,后一个声音粗)师:对,这里的声音尖其实就是声音高,声音粗就是声音低的意思,在科学中,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教科版科学4上《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4上《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4上1.6《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中的第6课,是在学习了第5课研究了声音的强弱的有关内容后,继续研究声音的另一个属性——音高。

敲击钢片琴和吹口琴都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并通过观察,学生们可以猜测到音高可能跟物体的长短、薄厚有关。

学生将采用改变钢尺发声部分长度的方法,让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来发现物体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揭开音高的秘密。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振动的幅度决定着声音的大小,学生研究声音时,已经开始将听到的声音与物体的振动联系起来。

在本课,学生将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去认识声音的另一个基本属性——音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描述尺子伸出桌外长度的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学生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钢尺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以及振动快慢的变化。

难点:推测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能用所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把尤克里里小组:一个钢片琴、一把口琴、一把螺丝刀、1把钢尺、1 本厚的硬皮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1分钟)[材料准备:一把尤克里里]1.在上课前,老师先考考大家的耳朵。

接下来我会弹2个音,请你听一听这2个音有什么变化?(拨弹尤克里里,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第2组。

(拨弹尤克里里,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接下来老师弹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你听听是从低到高还是从高到低变化的。

(老师用尤克里里拨弹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探究声音的音量和音调
2、自制小乐器。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细致观察物体的不同的振动,就同一个物体而言,试着提出声音强弱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3.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高低与材料的松紧、长短、粗细、大小有关。

4、体验探究不同声音的乐趣,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

尊重科学,尊重证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是爱观察、爱倾听的孩子。

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王国里,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声音的种类也是各种各样。

1、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听到了些什么?感觉怎么样?
2、请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回看视频)
3、这些声音各有什么不同?
二、研究声音的强弱,研究声音的高低
1、制造声音,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让物体发声,(橡皮筋、小军鼓、烧杯、里装不同量水、直尺)发出声音,体验不同
信息技术应用:声波模拟演示(声音的传播flash)。

2、猜想原因,设计实验,动手实验
让物体发声;体验不同。

(1)谈话: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桌上物体(橡皮筋、小军鼓、烧杯(里装不同量水)、直尺)发出声音吗?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研究声音的强弱。

(1)师:刚才看到同学们玩出了怎么多声音,老师也想来试试,同意吗?先轻轻敲鼓,问: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再用力一些,这是什么声音?这两次声音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小一些、弱一些,大一些、强一些)
研究声音的高低。

播放两段民歌,你听出他们的嗓音有什么不同了吗?(高、尖细,低、低沉、粗沉)尖细的声音是高音,低
沉的声音是低音,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不同的声音》评课
一、教学语言要干脆利落,抑扬顿挫。

有人曾经说过:“听一堂好课,就像欣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留连忘返。

”教学能有这样的效果,就必须讲究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调节语速语调,以形成跌宕起伏、张弛相间的节奏美。

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教学语言的
抑扬顿挫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及时注意到课堂环节的转换。

本节课
“认识声音强弱的不同”和“认识声音高低的不同”之间过渡语是:“声音不但有强弱的不同,还有其他方面的不同。

”其实就是让学生的注意力不再关注音量或者说不再关注声音的大小。

但是由于老师的教学语言太平淡,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以致在探究橡皮筋声音的高低时,有很多学生还会讲他们发现用力大小会影响声音的大小。

可见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对课堂的重要性!
二、过渡语要精心揣摩
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要精心揣摩。

好的过渡语既能总结上一环节的内容,又能不露痕迹的引出下一环节的内容,使各个环节之间的转换不至于太生硬、仓促。

在活动二中,学生只关注到了橡皮筋的长度与松紧能影响声音的高低,没有关注到橡皮筋的粗细也能影响到声音的高低。

这时候老师直接说:“橡皮筋声音的高低除了和橡皮筋的长短和松紧有关,还和它的粗细有关,你们相信么?这里有一粗一细两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量弹动它们,仔细听有什么差别?”这个过渡语太繁琐,其实只要出示教具,学生自然会观察到橡皮筋一粗一细,紧接着我提问“粗细会影响橡皮筋声音的高低么?”就可以了。

三、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调动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

及时的评价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言是否有价值,否则他们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时间长了还会打击他们发言的积极性。

四、转变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思维,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

教师不断的提问问题,学生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新课标要求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而不是他们的主导者。

课堂上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试着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