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机使用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新生儿病房各类仪器操作规范

新生儿病房各类仪器操作规范

新生儿病房各类仪器操作规范一、呼吸机操作规范:1.关于呼吸机的准备与操作:-首先,将呼吸机连接到电源,并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工作。

-然后,连接呼吸机到新生儿的气管插管或面罩,并确保连接部位密封良好。

-设置适当的呼吸模式和参数,如潮气量、吸呼比、吸气时间等,根据医嘱设置相应的呼吸频率和PEEP水平。

2.关于呼吸机的监测和调整:-定期检查呼吸机的气道压力、呼气阻力和氧浓度,确保其处于合适的范围内。

-监测和调整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以确保其正常呼吸和体征稳定。

3.关于呼吸机的维护与质控:-定期清洁和消毒呼吸机及其相关附件,并更换使用过的管路和滤芯。

-检查呼吸机的报警系统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呼吸机的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是否准确。

二、监护仪操作规范:1.关于监护仪的准备与操作:-将监护仪连接到电源,并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工作。

-连接监护仪到新生儿的心电图传感器、氧饱和度传感器和血压传感器等设备,确保连接部位固定良好。

2.关于监护仪的监测和调整:-监测新生儿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根据医嘱设置监护仪的报警限值,如果超出限制范围,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关于监护仪的维护与质控:-定期校准监护仪的各项传感器,确保其精确可靠。

-定期清洁和消毒监护仪及其相关附件,并更换使用过的传感器和电极。

三、输液泵操作规范:1.关于输液泵的准备与操作:-检查输液泵的电源是否正常工作,并设置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将输液设备连接到新生儿的静脉通路,确保连接部位固定良好。

2.关于输液泵的监测和调整:-监测输液的流速和总量,确保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准确性。

-定期检查输液泵的报警系统是否正常工作,以及输液管路是否畅通。

3.关于输液泵的维护与质控:-定期清洁和消毒输液泵及其相关附件,并更换使用过的输液管路和注射器。

-检查输液泵的压力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以及输液泵的报警系统是否准确。

以上是新生儿病房常见仪器操作规范的一些要点,操作人员在使用这些仪器时应仔细阅读并遵守相关操作手册和标准操作规范,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呼吸机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

呼吸机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

呼吸机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呼吸机是一种生命支持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由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大部分都身患重病或呼吸衰竭,因此呼吸机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呼吸机操作流程、呼吸机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呼吸机维护等几个方面,对呼吸机的使用进行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一、呼吸机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①检查呼吸机的工作状态,确保呼吸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连接正确的管路。

检查呼吸机连接的管路、面罩、氧气管等是否松动或堵塞。

②清洁呼吸机,包括清洁呼吸机外壳、吸氧、呼氧管路等设备。

③准备好呼吸机设备所需的供气、电源等设备,使其保持充足的供氧和电源,不会因为断电等事故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正确连接管路①首先将正常呼吸机的供氧管路连接到呼吸机的出气口上,并检查管路连接是否紧固。

连接后启动呼吸机,并等待呼吸机从待机状态转换为工作状态。

②将面罩、鼻导管、气管插管等插入患者鼻腔、喉咙或口中,做好患者与呼吸机的连接。

连接时需注意面罩、鼻导管、气管插管等器械的选择及使用方法。

面罩、鼻导管等设备需要选择正确的型号和尺寸,且连接到患者身体部位后,不能出现气漏。

③确保氧气管路、呼氧管路连接正确,无口径不匹配、松脱等情况,并检查氧气流量是否正常。

3、设置呼吸机参数设置呼吸机参数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进行,医生或护士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①安全检查:检查呼吸机设置是否正确,警报设置是否正确,防护措施是否正确,如过滤器是否更换或清洗。

②设置控制模式:根据患者的情况设置控制模式,选用MMV、SIMV、PRVC、PCV、A/C 等控制模式。

③设置呼吸频率:呼吸机可以调节呼吸频率,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呼吸频率,并将呼吸频率设置到相应的数值上。

④设置氧气浓度:呼吸机可以通过控制氧气浓度来给予患者适当的氧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来设置氧气浓度。

⑤设置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吸气时间由吸气流量、气道压力等因素决定,一般为 0.6 秒至 1.2 秒;呼气时间一般为吸气时间的两倍以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新生儿呼吸机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呼吸机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呼吸机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新生儿呼吸机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1.确保呼吸机处于关闭状态。

2.给予新生儿正确的氧气流量。

3.将呼吸机连接到新生儿气管插管。

4.调整合适的潮气量和呼吸频率。

5.确保呼吸机的气囊密封良好。

6.监测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

7.定期检查呼吸机的管路和气囊是否通畅。

8.控制呼吸机的峰压和平台压力。

9.注意调整呼吸机的PEEP水平。

10.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保证新生儿呼吸的稳定性。

11.注意避免气道漏气和压力伤害。

12.在操作呼吸机时要温柔小心,避免拉扯气管插管。

13.经常检查新生儿的气道分泌物情况。

14.应用呼吸机时需要持续监测新生儿的体温。

15.保证呼吸机的供氧系统正常工作。

16.注意及时更换呼吸机的气囊和管路。

17.处理完毕后,清洁和消毒呼吸机的相关部件。

18. When operating the neonatal ventilator, ensure that the ventilator is in the closed state.19. Administer the correct oxygen flow rate to the newborn.20. Connect the ventilator to the newborn's endotracheal tube.21. Adjust the appropriate tidal volume and respiratory rate.22. Ensure that the ventilator's gas bag is well sealed.23. Monitor the newborn's respiratory status and oxygen saturation.24. Regularly check the ventilator's tubing and gas bag for blockages.25. Control the peak and plateau pressure of the ventilator.26. Be attentive to adjusting the PEEP level of the ventilator.27. Timely adjust the ventilator parameters to ensure the newborn's stable breathing.28. Be wary of avoiding airway leaks and pressure injuries.29. When operating the ventilator, handle with care and avoid pulling on the endotracheal tube.30. Frequently check the newborn's airway secretions.31.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the newborn's temperature is necessary when using the ventilator.32. Ensure that the oxygen supply system of theventilator is functioning properly.33. Be attentive to timely replacement of theventilator's gas bag and tubing.34. After use, clean and disinfect the relevant parts of the ventilator.。

呼吸机使用法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呼吸机使用法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每项 1分
筒,减压表);测试肺;湿化器内加入无菌蒸馏水。
核对、解 携用物到病人床旁→核对→解释(目的、过程、配
6

合),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每项 3分
连接呼吸机电源→气源(氧气或压缩空气)→开机。 6
每项 2分
连接、佩 戴
根据病情需要预置通气方式及参数→连接“测试 8
肺”→检查呼吸机运转情况→放妥。 将呼吸机与病人气道紧密相连(面罩法、气管插管 法、气管切开法)→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病人,
脱机时间,锻炼病人的自主呼吸。
每项 5分
撤离呼吸机→严密观察,避免使用镇静剂→呼吸机
应急准备
6
和急救用品暂留床边备用。
每项 2分
整理、记 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整理床单位、用物→洗手
8

→记录停机时间及病人反应。
每项 2分
呼吸机 做好呼吸机保养及管路规范处理。
4
4
1.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病人。
4
4
需向导管气囊内注入 5~10ml 空气,以密闭气道→ 15
观察病人反应及呼吸机运行情况→正确设置各项
每项 2分
每项 5分
参数和报警参数。
遵医嘱查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病情不断调整呼吸机 人工通气
各项参数,观察并记录呼吸机通气模式、参数,病 10 期间
人反映、效果及时间。
每项 5分
病人情况稳定,准备停机前先适当减少呼吸机通气 停机准备 量;根据病情,改呼吸机模式为 SIMV 或逐渐延长 10
2. 熟悉呼吸机的性能,操作熟练,动作迅速、准
综合评价 确,参数设置正确,抢救效果好,病人无创伤及其 8
8
它并发症。
3. 用物齐备,处理规范。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使用标准流程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使用标准流程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使用标准流程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它可以通过非侵入性手段为新生儿提供呼吸支持,避免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适用范围与对象
•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主要适用于胎龄在32周以上、出生体重在 1000克以上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使 用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设备使用 安全有效。
新生儿因素
新生儿呼吸道发育不完善
新生儿呼吸道较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易发生呼吸道梗阻。在使用无 创呼吸机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 参数。
新生儿肺顺应性较差
新生儿的肺顺应性较低,肺泡通气量不足,容易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在使用无创 呼吸机时,应控制通气压力,避免过度通气,同时监测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 呼吸机参数。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使用标准流程 》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使用标准流程概述 •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使用前准备 •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 •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使用后的处理与维护 •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使用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使用标准流程的推广与应用价

01
操作人员因素
操作人员技能不足
无创呼吸机的使用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操作人员应经过专 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如操作人员技能不足 ,应及时进行培训和学习。
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操作人员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时需要认真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呼 吸机参数。如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容易出现疏忽,导致不良后果。因此, 应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培养和教育。

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规范

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规范

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1、改善通气。

2、改善换气。

3、改善呼吸功能。

二、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及体重。

2、评估患者人工气道状况。

3、评估患者合作程度,对清醒患者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三、物品准备呼吸机、已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罐、无菌蒸馏水、模拟肺、听诊器、呼吸气囊。

四、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2、洗手,戴口罩。

3、正确连接呼吸机各管道,湿化罐内备无菌蒸馏水至相应标识处。

4、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

再次洗手。

5、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6、接通电源和氧源,开压缩机开关、面板开关及湿化罐开关。

设置湿化罐温度 32-36℃。

7、呼吸机自检后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通气模式;A/C(VCV、PCV)、SIMV、PSV 等。

8、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设定相应的参数(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时间、触发灵敏度、氧浓度等)。

9、根据医嘱设定报警参数(分钟通气量、气道压力、呼气潮气量、窒息时间等)。

10、模拟肺试机后,连接患者。

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观察患者两侧胸壁运动,通气、换气功能改善情况及呼吸机工作情况,根据病情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

11、及时、准确、有效处理呼吸机报警。

12、洗手,取口罩。

1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4、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和呼吸机各参数。

15、操作速度;完成时间限 10 分钟以内。

五、操作要点1、对清醒患者告知操作目的,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

2、指导患者通过手势或纸笔表达自己的需要。

六、注意事项1、连续使用状态下呼吸机管道、湿化器等按消毒标准要求定期更换。

2、严禁向呼吸机湿化罐内加入生理盐水,以免产生结晶。

3、使积水杯处于呼吸机管道最低处,及时倾倒积水杯内的冷凝水,严禁将管道内的冷凝水倒入患者气道内和湿化罐内。

4、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予100%氧气吸入 2 分钟。

5、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床边备呼吸气囊。

呼吸机操作规范

呼吸机操作规范

呼吸机操作规范目的:描述呼吸机的标准操作规程及一般维护。

范围:适用于呼吸机的操作。

规程:一、适应症(一)严重通气不良。

(二)严重换气障碍。

(三)神经肌肉麻痹。

(四)心脏手术后。

(五)颅内压增高。

(六)新生儿破伤风使用大剂量镇静剂需呼吸支持时(七)窒息、心肺复苏。

(八)任何原因的呼吸停止或将要停止。

二、禁忌征没有绝对禁忌征。

肺大泡、气胸、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肌梗塞等疾病应用时应减少通气压力而增加频率。

三、呼吸机的基本类型及性能(一)定容型呼吸机:吸气转换成呼气是根据预调的潮气量而切换。

(二)定压型呼吸机:吸气转换成呼气是根据预调的压力峰值而切换。

(与限压不同,限压是气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继续送气并不切换)(三)定时型呼吸机:吸气转换为呼气是通过时间参数(吸气时间)来确定。

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定时、限压、恒流式呼吸机。

这种呼吸机保留了定时型及定容型能在气道阻力增加和肺顺应性下降时仍能保证通气量的特点,又具有由于压力峰值受限制而不容易造成气压伤的优点,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吸呼比、吸气平台的大小、氧浓度大小均可调节,同时还可提供IMV(间歇指令通气)、CPAP(气道持续正压通气)等通气方式,是目前最适合婴儿、新生儿、早产儿的呼吸机。

四、准备工作(一)检查呼吸机各项工作性能是否正常,各管道间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各附件是否齐全,送气道或呼气道内活瓣是否灵敏。

(二)检查电源和地线。

(三)氧气钢瓶内或中心供氧压力是否足够(氧气压力>10kg/cm2)。

(四)湿化器是否清洁。

四、操作方法(一)呼吸机与人体的连接:1.面罩:适用于神志清楚合作者,短期或间断应用,一般为1至2小时。

2.气管插管:用于半昏迷、昏迷的重症者,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如经鼻、低压力套囊插管可延长保留时间。

3.气管切开:用于长期作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

(二)呼吸机工作参数的调节:四大参数:潮气量、压力、流量、时间(含呼吸频率、吸呼比)。

呼吸机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技巧

呼吸机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技巧
呼吸机故障排除与处理
报警信号
首先,识别呼吸机发出的报警信号,确定故障类型。
检查管路
检查管路是否连接牢固,是否有漏气或堵塞的情况。
电源检查
检查呼吸机电源是否正常,插头是否插牢。
参数调整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例如潮气量、频率等。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预防
严格消毒
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设定参数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呼吸需求,设定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时间等参数。
3
监测患者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4
定期清洁
定期清洁呼吸机,包括机体、管路和配件,防止细菌滋生。
呼吸机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
确认患者身份
核对患者姓名、病历号、床号,确保操作对象正确。
2
检查呼吸机
使用呼吸机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后遗症,例如气道敏感、肌肉无力等,但大多数患者能够逐渐恢复。
呼吸机使用的临床指南和标准
1
操作规范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连接、参数设置、监测等步骤正确。
2
患者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基础疾病等。
3
参数选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通气模式、潮气量、呼吸频率等参数。
患者主观感受
询问患者的呼吸舒适度、体力、活动能力等主观感受,评估呼吸机是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发症发生率
监测患者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是否发生肺部感染、气道损伤等并发症,评估呼吸机的安全性。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1
管路脱落
连接呼吸机的管路脱落会导致患者无法获得有效通气,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

呼吸机操作使用规范(标准版)

呼吸机操作使用规范(标准版)

呼吸机操作使用规范呼吸机是一种供应氧气的、能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的装置。

机械通气是利用呼吸机的机械装置产生气流和提供不同的氧浓度来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减少呼吸机使用的目的:①替代自主呼吸。

②改善通气,维持适当的通气量,使肺泡通气量能满足机体需要,纠正通气不足。

③改善换气,高浓度给氧、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可以提高氧分压,改善气体弥散功能,减少肺内分流,改善氧合。

④降低呼吸肌做功,减低氧耗量。

⑤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

⑥肺内的雾化吸入治疗。

⑦预防性的机械通气,用于败血症、休克、严重创伤、开胸术后的呼吸衰竭预防性治疗。

呼吸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急救复苏、危重症监护以及麻醉领域成为抢救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

急诊科护士必须掌握呼吸机的相关知识并能熟练运用于临床。

【基本结构与功能】1. 供气部分是呼吸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气源:①中心管道供氧。

②氧气筒装置供氧。

(2)产生吸气压力方式:①压缩气体,即常规说的气动机械呼吸机。

其通气以压缩气体为动力来源,控制系统也靠压缩气体启动,由高压压缩气体产生的压力,经机械呼吸机减压阀、高阻力活瓣或射程原理得到调节,提供适当的的通气驱动压及操纵驱动压。

②电力,即电动机械呼吸机。

通气以电力为动力来源,控制系统也靠电力启动,此类呼吸机也需压缩空气,但不作为动力来源,只是调节吸入气体的氧浓度。

电动机械呼吸机可通过带动活塞往复运动产生机械通气,或由电泵产生压缩气体,再由压缩气体通过风箱产生通气。

③压缩气体和电力的结合,即目前所用的定容呼吸机。

此类呼吸机在压缩气体和电力时提供动力的情况下运作。

纯氧和压缩空气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提供一定氧浓度的吸入气体,并提供产生机械通气的动力,通气的控制、调节、各种监测、报警系统动力来自电力,又称为气动一电控制呼吸机。

2. 控制部分是呼吸机的关键组成部分。

由各种传感器感知患者呼吸力学的变化,经微机分析处理发出指令自动调节各参数。

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

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

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
引言概述:
无创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正确的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

正文内容:
1. 确定适应症
1.1 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无创呼吸机
1.2 确定无创呼吸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选择适当的呼吸机和面罩
2.1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机类型
2.2 根据患者的面部形态选择合适的面罩尺寸
2.3 确保呼吸机和面罩的质量和适配性
3. 正确的呼吸机设置
3.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3.2 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压力支持水平
3.3 调整呼吸机的吸气和呼气时间,以及氧气浓度
4. 监测和调整治疗效果
4.1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和氧饱和度
4.2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和治疗方案
4.3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呼吸机设置
5. 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5.1 保持呼吸机和面罩的清洁和消毒
5.2 定期检查呼吸机和面罩的功能和性能
5.3 培训医护人员正确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操作技巧
总结:
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的基础。

通过正确确定适应症、选择适当的呼吸机和面罩、正确设置呼吸机参数、监测和调整治疗效果以及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呼吸机的检测和使用流程 (2)

呼吸机的检测和使用流程 (2)

呼吸机的检测和使用流程检测呼吸机的正常工作状态在使用呼吸机之前,我们需要确保呼吸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和受益于呼吸机。

以下是检测呼吸机正常工作状态的步骤:1.检查电源线和电源插头是否完好无损,并确保插头正确插入呼吸机的电源插座。

2.打开呼吸机的电源开关,并确保显示屏正常亮起。

3.检查呼吸机的供氧管路是否连接牢固,并确保氧气浓度可调节且正常。

4.检查呼吸机的管路是否畅通,并确保呼吸机可正常吸气和呼气。

5.确保呼吸机的报警系统正常工作,包括气道压力报警、氧气浓度报警等功能。

6.检查呼吸机的参数设定是否准确,如吸气流量、呼气压力等。

呼吸机的使用流程正确使用呼吸机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是使用呼吸机的流程:1.安全设备准备:将呼吸机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并确保呼吸机周围没有任何阻碍物。

确保呼吸机连接的氧气罐充足,并确保氧气浓度正常。

2.患者准备:将呼吸机连接到患者的气道,可以是通过面罩或插管等方式。

确保患者舒适并正确佩戴呼吸机。

3.呼吸机设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呼吸机的吸气流量、呼气压力等参数。

确保呼吸机的参数符合患者的治疗需求。

4.呼吸机启动:打开呼吸机的电源开关,并确认呼吸机已经启动。

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行,并观察呼吸机的显示屏。

5.监测呼吸机参数:注意观察呼吸机的显示屏,确保患者的吸气流量、呼气压力等参数处于正常范围内。

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或联系医生。

6.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呼吸机的管路、面罩等部件是否需要更换。

同时,定期清洁和消毒呼吸机,确保呼吸机的卫生和安全。

7.持续监测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期间,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和生命体征指标,如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8.呼吸机的关闭:在使用呼吸机结束后,先关闭呼吸机的电源开关,再将呼吸机从患者的气道上拆下来。

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患者顺利转入自主呼吸状态。

9.记录和汇报: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及时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呼吸机参数的调整情况。

呼吸科操作规范(最全)

呼吸科操作规范(最全)

呼吸科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诊疗操作规则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

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

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

精神紧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

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内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

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

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

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
(2)注意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有无漏气,管路连接处有无脱落。
(3)观察神志、脉搏、呼吸、血压。
(4)定期进行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
4
5
5
4
科室姓名
职称考核时间得分
7、再次查对无误后,去掉模拟肺,连接病人
8、评估患者双肺呼吸音,观察呼吸及缺氧改善情况
4
6
4
6
18
6
4
6
操作后
记录:使用开始时间、呼吸模式、各种参数
6
熟悉程度
动作轻巧,准确
2
理论
1目的:(1)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
(2)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
2.注意事项:
(1)向清醒患者或家属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解除恐惧,保持室内卫生清洁
(2)告知呼吸机报警出现的原因,避免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紧张与不安
3.患者指导:
(1)清醒患者,教会病人呼吸与呼吸机保持同步,安静休息,避免出现人机对抗。
(2)教带呼吸机的重要性,避免出现意外拔管,或脱机。
(3)向患者做好解释,呼吸机出现报警时,不要惊慌,我们会及时处理。
4.病情及呼吸机运行的观察:
(1)观察通气量是否合适,胸部是否随机械呼吸而起伏,两侧胸廓运动是否对称,双肺是否能闻及对称呼吸音。
3
3
操作
1、加湿器罐加蒸僮水或注射用水至水位线
2、接电源、接气源。
3、正确安装呼吸机管道回路,前端接头接模拟肺。
4、打开湿化器开关,调节湿化温度(32—38°C)或至绿区。
5、开机自检,调节呼吸机参数,带模拟肺试机。呼吸频率:10-16次/分,潮气量10T5m1∕kg(通常600VOOm1),氧浓度40-60%6、检查呼吸机运转情况及管道是否漏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呼吸机使用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1、改善通气。

2、改善换气。

3、减少呼吸功耗。

二、评估要点
1、患儿的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及体重。

2、评估患儿人工气道状况。

3、评估患儿合作程度,是否烦躁不安。

三、物品准备
呼吸机、已消毒好的呼吸机和管道及湿化罐、无菌蒸馏水、模拟肺、简易呼吸气囊、听诊器、记录单等。

四、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2、洗手,戴口罩。

3、正确连接呼吸机各管道,湿化罐内备无菌蒸馏水至相应标识处。

4、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儿。

再次洗手。

5、携用物至患儿床旁,再次核对。

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

6、接通电源和氧源,开压缩机开关、面板开关及湿化罐开关。

调节湿化罐模式。

7、呼吸机自检后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通气模式:CPAP、SIPPV、IMV、SIMV。

8、根据患儿病情遵医嘱设定相应的参数(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时间、氧浓度、PEEP等)。

9、模拟肺试机后,连接患儿。

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观察患儿两侧胸壁运动,通气、换气功能改善情况及呼吸机工作情况。

10、根据病情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

11、及时、准确、有效处理呼吸机报警。

12、洗手,取口罩。

13、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和呼吸机模式及参数。

14、记录患儿生命体征和呼吸机模式及参数。

五、注意事项
1、连续使用呼吸机状态下呼吸机管道、湿化瓶等按消毒标准要求定期更换。

2、严禁向呼吸机湿化瓶内加入生理盐水,以免产生结晶。

3、使集水杯处于呼吸机管道最低处,及时倾倒集水杯内的冷凝水,严禁将管道内的冷凝水倒入气道内和湿化罐内。

4、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予100%氧气吸入2分钟。

5、使用呼吸机的患儿床边备呼吸气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