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一剪梅》

合集下载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本词写作背景,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品读本词。

2、诵读本词,通过分析意象来感受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并把握本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3、感受李清照的词中描写的愁;扩写诗句,提升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1、诵读 2、分析意象、把握情感。

学习难点:体悟“愁”。

教学方法:吟诵,讨论、讲析结合,问题探究法。

【熟悉作者,知人论世】1、词人生平: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优裕的环境,父亲藏书丰富,为李清照打下良好的文学基础,少女时代便才华过人。

18岁与太学生赵明诚成婚,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搜集金石古籍,整理成《金石录》。

1127年,靖康之乱,金兵南侵,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生活孤苦,后改嫁张汝州,但遇人不淑,李清照后因举报张的恶行而被连累入狱,晚景凄凉,郁郁而终。

2、作品风格: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3、写作背景:新婚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求学,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诵读诗歌,品味音韵美】1、读准字音2、划分节奏,注意轻重音和语气停顿3、读出情感【品读意象,感受愁情】1、请找出最能体现这首词情感的句子,即“词眼”。

词眼:2、找出这首词用了哪些典型意象。

3、请挑选你最有感觉的一两个意象,品析一下它们怎样呈现感情的?你还知道哪些运用了这些意象的诗句吗?例:玉簟——“玉簟秋”,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枕席生凉,凉不仅是肌肤触觉,还是丈夫不在身边,人去席冷的孤独之感。

《一剪梅》导学案六篇

《一剪梅》导学案六篇

《一剪梅》导学案六篇篇1:《一剪梅》导学案《一剪梅》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2.利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升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不错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李清照生平简历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

【教学难点】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并能利用这种方法来初步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吟诵,讨论、讲析结合,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导入新课】“愁”,中国古代文人吟咏出脍炙人口的诗句;“愁”,中国文学史留下熠熠生辉的篇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李白的诗句;“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是杜甫的诗句。

豪放的苏轼吟过:“新月与愁烟,满江红。

”婉约的秦观也唱过:“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很多愁。

”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好像对“愁”更有兴趣,她以女性固有的丰富感情,以词人特有的才气,留下不少言愁之作,抒发情愁、家愁、国愁,如《点绛唇》《一剪梅》《念奴娇》《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等。

【了解作者,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闻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XX)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闻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学”(以意逆志——解读文辞,揣摩情意)【品读诗词,疏通词意】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玉簟秋罗裳谁寄锦书来2.解释下列词语玉簟:锦书:【诵读课文,感受诗情】先听范读,再齐读。

《一剪梅》学生导学案

《一剪梅》学生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李清照生平;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初步鉴赏诗歌。

【目标导学】1、熟悉作者,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李易安人生之五不幸——国家飘摇、丈夫病逝、再婚不幸、金石遗失、晚年无子。

李清照被誉为“一代词宗”。

李清照的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易安体”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厚,是宋代婉约派的典范。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她的作品主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这是一首闺情词。

李清照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

”(引自元人伊世珍《嫏环记》)2、关于词牌“一剪梅”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词谱》以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一首与吴文英“远目伤心楼上山”一首为正体,周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吴词各四平韵,又列别体五种。

此调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 3篇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 3篇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1教学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2、尝试写作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难点:1、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2、从不同角度理解词作,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课时:1、经典阐释法;2、教学内容共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作者介绍→词体介绍→字词释音、释义→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再之后学生集体读、整体感受感知→听邓丽君《一剪梅》歌乐,引入情景→疏通、鉴赏→板书小结,陈清线索→特殊句式、语言特色、手法分析→鉴赏短评→课堂小结→音乐感知收束→布置作业。

(结合考点,强调分析重点)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与整体感知融于一体则可):(语文课代表上课前到我办公室拿东西)……同学们: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

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么究竟正为少妇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样的惆怅下了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2、作者介绍:学其诗,就得知其人!(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李清照,大家并不陌生,(生于1084-卒于1155年以后,具体年月史料缺乏,难以确考),她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由于当时豪放词派大家辛弃疾字幼安,也是济南人,人们共称他们为“济南二安”。

她贤惠多才,十八岁嫁于金石家赵明诚为妻,夫妇感情深厚。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北宋灭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她颠沛流离于江南,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 2篇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 2篇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6【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探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当我们偶然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二、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三、吟咏词韵: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经典版)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叙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李清照《一剪梅》教案这是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版)

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版)

《一剪梅》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李清照生平简历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

【教学难点】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初步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吟诵,讨论、讲析结合,问题探究法。

一、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二、初品词作1、诗歌鉴赏思路:找意象——品语言——析表达——评感情2、学生诵读,品味音韵美3、播放示范朗读4、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1)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什么?(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愁绪?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三、细品词作,回答以下问题(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学案(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了解《一剪梅》词牌及特点;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锻炼学生诗词鉴赏能力3、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达成本单元学习目标“知人论世”。

学习重点:全面了解李清照生平及作品特色学习难点: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锻炼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二、了解作者及其相关文学常识1、知人论世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以南渡为界,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后期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2、简介写作背景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3、《一剪梅》词牌及特点《一剪梅》是词牌名,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腊梅香》。

其词体特点是,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

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一般以书写爱恨离愁为主要内容。

本词就是以表达相思之情为题材的一首“婉约中调”。

三、朗读课文,疏通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玉簟秋罗裳谁寄锦书来2、解释下列词语玉簟:锦书:四、拓展欣赏李清照词五首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
【导学目标】
1.了解《一剪梅》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理解《一剪梅》这首词的基本内容及主题;
3.分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是《一剪梅》,大家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还知道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吗?
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课件展示)
1.《一剪梅》的作者是李清照,李清照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女词人。

她是南宋四才女之一,作品有《如梦令》、《如梦令(新韵)》、《声声慢》等。

2.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非常高,她的作品形式多样,情感细腻,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三、理解《一剪梅》的基本内容及主题(课件展示)
1.《一剪梅》是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共四段,描写了梅花的
形象和寓意。

2.词的主题是对作者自身境遇的抒发,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坚强、不屈的精神。

四、分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是冬天中的美丽,也代表了坚强和寒梅这种逆境下的顽强生命力。

2.一剪:表示将梅花剪下的动作,也暗喻了作者对生活险阻的剪除和去除。

3.寒食:传统节日,即冷餐节。

在这个节日,人们会去采集梅花,观赏梅花。

4.阳春:春天,暖和的季节,也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剪梅》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了这首词的基本内容及主题,并分析了一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剪梅》这首词以梅花的形象传达了作者的坚强和不屈精神,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后作业】
1.默写《一剪梅》的词句;
2.用自己的话简短描述一下《一剪梅》的主题。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其词作的风格特点。

2、品味《一剪梅》的语言艺术,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3、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所运用的意象,体会其蕴含的情感。

(2)分析词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把握词作的艺术特色。

2、难点(1)深入领会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尤其是相思之苦与闲愁的交织。

(2)体会词作语言的含蓄美和意境的深远。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当时她新婚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或为官,李清照独处深闺,因思念丈夫而作此词。

四、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红藕()玉簟()罗裳()兰舟()2、解释下列词语。

(1)红藕香残:(2)玉簟秋:(3)锦书:(4)雁字回时:五、文本赏析1、整体感知(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2)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侧重写什么?2、词句赏析(1)“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中的“独”字有何妙处?(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中,“花”和“水”分别象征着什么?(5)“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怎样表现相思之苦的?(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被后世广为传颂,请分析其艺术魅力。

最新《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版)资料

最新《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版)资料

《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版)教学目标:1.把握李清照作品清丽典雅、细腻婉约的艺术风格2.结合作者的生平遭遇与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思想感情3.欣赏词作的表达技巧4..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和品味作品的意境,解读重点文句,理解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作品风格的把握以及对文中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分析法比较法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多媒体设备任务分配知识链接:1.作者及写作背景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李清照婚后不久,赵明诚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2.古代写愁的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一、课文导入:说到宋词,大家会想到苏轼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英雄人物”的豪放,也会想到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

而李清照,这位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出现,使宋词焕发出温馨、清丽的色彩。

读了李清照《如梦令》里的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用

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用

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用导学目的:1. 了解《一剪梅》这首宋词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掌握《一剪梅》的基本词意和语言技巧。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导学内容:【导入】1. 引入相关主题和背景:让学生了解宋词和古典文学的重要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导读】2. 介绍《一剪梅》的作者李清照:提供简要的生平背景和主要作品,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简要介绍《一剪梅》:提供词的大致内容和背景,让学生对词的主题和情感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深入理解】4. 分析词的词意:逐句解读《一剪梅》,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句的含义,注意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运用。

5. 探讨《一剪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如离别、孤独、思念等,通过词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心境。

6. 理解《一剪梅》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一剪梅》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帮助学生抓住词中的关键词和意象,从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运用技巧】7. 学习并运用写作技巧:通过模仿、改编或创作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写一首类似的古文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

【拓展思考】8. 进行相关讨论和写作:让学生思考,并描述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或者其他事物),用诗歌或词的形式表达出对它的思念或评论。

【总结】9. 总结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回顾本次导学的重点和要点,确保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掌握。

【作业布置】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进一步扩展对《一剪梅》的理解和运用。

【其他】1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提供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供学生进一步了解宋词和李清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素养。

12.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古典文学作品:推荐其他与《一剪梅》类似的古典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和阅读兴趣。

【导学反思】13. 整理导学反思:总结学生在导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为今后的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语文苏版新资料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剪梅)导学案

语文苏版新资料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剪梅)导学案

语文苏版新资料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剪梅)导学案———《一剪梅》导学案交大二附中南校区薛婉婷【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以《一剪梅》为例,是大伙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提高大伙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教学难点】逐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吟诵,讨论、讲析结合,问题探究法。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从作品的整体动身,通过对字义、词义、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即在观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熟悉作者,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闻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闻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那么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

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学习重难点】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2、难点: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作者作品】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宋朝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她天资过人,再加上优裕的环境和文学的熏陶,少女时代的她就气质高贵,外美如花,内美如竹。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李清照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词牌名的由来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整体感知】1、朗诵练习: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阕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似,节奏整齐。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听视频朗诵《一剪梅》,同时有感情的朗诵全词,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3、词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学后,李清照填词《一剪梅》送给丈夫。

古来抒写愁绪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而李清照写愁却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笔下的“愁”有何独特之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真研读作品。

一剪梅导学案完成.doc

一剪梅导学案完成.doc

《一剪梅》导学案【学习目标】1、复习相关的文学常识。

2、解读文句,品味意境,体会情感。

【学习重点】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学习诗歌通过意象、炼字来表现情感的方法。

自研:知识梳理,了解记忆。

1、李清照(1084-1155), 代著名女词人,号 _________________ o李清照幼承家学,很有才情,青年时婚姻幸福。

但靖康之乱后,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一牛分南渡前后两个时期,早期多写_________ ,清丽婉约;中年以后,则多写______ 的生活。

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提出“别是一家”的理论,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牛活气息浓郁的“________ 体”,是派的典范。

2、写作背景:李清照能写散文、骈文、诗词,并能作画、考证金石,与丈夫有同样的爱好,婚姻幸福。

婚后不久,丈夫________ 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3、注音、解词: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雁字回时:4、音韵美:一是木词的一韵到底,押_______ 韵并且都押平声韵,造成舒缓委婉的艺术效果,有哪些字押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互研及展研:整体感知,佳句鉴赏1、“红藕香残玉簟秋”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哪两个字用的好?好在哪?本句是作者在孤寂屮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3、“云屮谁寄锦书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运用了哪些意彖?结合意彖谈谈词人抒发的情感?4、“花自飘零水自流”哪个字用的好?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吗?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怎样表露出心心相印的爱情。

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历来为人称道,谈谈你的理解。

升研:比较鉴赏,学习手法:1、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主要的抒情手法?上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法:借景抒情: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李清照)一、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诗词的方法。

2.掌握化无形为有形写愁的方法。

3.体味李清照在词中流露出的寂寞相思之情。

二、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婉约派代表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了文学基础。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她的词以她南渡前后,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她的生活安定优裕,其词多反映闺中生活,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风格清新明丽,如《醉花阴》、《一剪梅》、(《如梦令》二首)等。

后期,她遭遇家国巨变,又逢丈夫去世,其词多反映战乱中痛苦的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风格凄凉低沉,如《声声慢》等。

李清照是罕见的才女,她工诗,能文,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擅长词。

她的词风别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其主要艺术特点是善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同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倜傥有丈夫气,婉约而不绮靡,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

(二)写作背景《一剪梅》: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李清照结婚后不久,她的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

词人不忍离别,作《一剪梅》送给他,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三)文题解读《一剪梅》:词牌名。

此调因周邦彦词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双调六十字,平韵。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比较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与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
展示内容
1、列举古诗词中你所喜欢写愁的名句,并简要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2、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
要求:
1、体裁不限,可韵文可散文,也可填词作诗。
2、要写得具体可感。
名句赏析:
你的愁情: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
一.基础题
1、对《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秋”字领起:“红藕香残”,荷花谢了,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枕卧的席子感到了秋凉,这是室内之秋。在这秋的氛围中,“独上兰舟”,更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D.这首词结尾三句,“眉头”与“心头”相对,“愁”由外露到潜入内心深处,看似消除了,实则更为深重了;“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有多么急剧。
2、默写这首词。
二、发展题
阅读李清照的《清平乐》回答问题。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3、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散译本词。
展示单元二:研读文本品读本词
建议设想、学法指导:
1、发挥联想和想象,找出词中的意象分析词的意境。
2、结合李清照的生平事迹,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品读本词。
展示内容
1、词人选择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随堂笔记】
李清照:
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散译本词。
寒风四袭而来,但是我知道你内心的冰寒,比起现在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看着你抒写的一首首愁的谈论,我又知道,你那心灵深处的伤痕是有多深,可是如此悲观,忧郁的你,创造的却是日后人们赞美的绝句,而这些你内心的真实写照,让我在冥冥之中,领悟你对丈夫的爱恋与悲痛的思念。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 3篇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 3篇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1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

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教学对象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学生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意象意境,背诵全词。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2、难点: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媒体设计学生接触的古典诗词其实并不少,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对古诗词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绪,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鉴赏往往只停留在浅表层次。

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问题能起到相当重要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整个过程。

课堂的第一阶段,显示李清照的画像,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比较亲切的印象,接下来显示李清照的有关材料,进一步加强认识。

第二阶段,播放朗诵《一剪梅》,同时显示作品内容,以渲染气氛,在朗诵中要求学生思考有关问题。

第三阶段,显示作品,学生合作探究,品析词句。

第四阶段,强化诗词的背诵。

第五阶段,播放《月满西楼》,在唯美的画面与歌声中结束课程。

多媒体的运用将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使教学内容明确具体,又营造了一种诗歌鉴赏所必需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费玉清的一曲宛转悠扬的《一剪梅》将我们陶醉在其中,其实真正陶醉我们的是其中传递的情感,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尤其是悲怀愁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学案编写:审核:学习目标:1、复习李清照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诗词,提高诵读能力。

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情感,提高鉴赏能力;一、自学指导闺怨诗【专题解说】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或宫中女子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意象】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常用手法】(一)细腻的心理描写。

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

借自然景物比喻、衬托女子的遭遇,或男性诗人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

【思想感情】⒈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⒉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⒍诗人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二、知识链接1、知人论世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后期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2、写作背景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三、自主学习1、解词:红藕:玉簟: 罗裳: 兰舟:锦书:雁字:2、整体感知: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主要的抒情手法?上片:下片:感情:手法:四、研习课文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4、“花自飘零水自流”有什么深刻含义?5、怎样理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五、比较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闺思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4分)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六、拓展阅读:怀想易安紫云烟月圆的时候,总会想起你。

那个淡淡眉痕起轻愁的嫣然女子,让我爱慕不已。

那个才华横溢惊醒古今文坛的才女,让我总也放不下暗恋的情感。

我暗恋你的柔情百转,暗恋你的满腹才华,暗恋你在历史变故中的大义情结。

脑海中,总有一轮素月,总有一叶孤舟,衬着一个孤零零的倩影,随着历史的长河漂流。

你是从那个惊起一滩鸥鹭的小舟上走来的嫣然女子吗?你就是那个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出生在官宦人家快乐的小女子吗?你是那个饱览父亲所有藏书,让历史文化风韵浇灌得自己外美如花,内秀如竹的女子吗?让后人总不能忘记的是,你应和张文潜的那首“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而写下了:“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这首诗,让那些诗意浓郁的才子们终于知道了,一个初长成的李家才女,竟然也会笔走龙蛇惊响一片雷声。

你也曾拥有一个让世人羡慕的爱情。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门当户对。

你们的相爱,为后人缔造一对爱情的神话,一份爱的甜美。

总喜欢想起,那个倚门回首的易安,不曾看透这红肥绿瘦的凋零。

相聚时,买来一枝春欲放,翘首回眸,只喜欢花香四溢,轻嗅那彤霞晓露痕。

一声笑,一生情。

云鬓斜簪,问郎君比比看,花颜何能比奴面?这情境,怎一个乐字了得?总会想起初秋的那枝黄花,一份爱情的甜蜜,一份彻骨地爱恋,一份痴痴地思念,在西风中摇曳不止。

你手把一盏残酒,和着一声声雁鸣,独自品味那满溪岸的落花。

此时,总想起你正经历着颠沛流离之苦,你正满怀惆怅,不知几何能休?你眉头山峰聚,聚起一片片的黄花,飘香了清秋,一声叹息,更瘦遍了汀洲。

你焉何晚来独登西楼?是否为了将一杯淡酒,品出的郁郁清香,去抵挡那晚风急疾?却只见,那一场梧桐落雨,播散了你的一腔幽怨,飞溅起世间的点点离愁。

此时,你是否感觉到,那薄雾浓云已经凉透你的衣袖,空气中只有金兽香炉中的紫烟飘溢。

此时,西楼已经月满,那才下眉头的相思苦,又聚心头缠绕,环绕在心中不变的只是这凄凄惨惨更戚戚!离散多久已经忘却,这年年岁岁春色依旧,一枝红杏闹不起两地相思。

片片落叶悄悄报知秋的萧瑟无味。

只能听枕上三更雨声,那点滴霖霪,愁损了你飘零的心。

听着那悠悠箫声,弹着那铮铮琴曲,只是不明白,飘絮般的身世,为何却浇不灭心中的一份真情。

这心地,怎一个愁字解得?最欣赏,你这个娇弱的小女子,在那场历史变故中,流亡之中,面对国家的残破,面对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心潮起伏,吟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个柔弱的小女子,一个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忡忡的封建女子,在深深的历史苦海中,虽然像一叶孤舟也曾无助地飘摇,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来的豪气,让后人无不敬佩!每每想到此时,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总让我望月长叹:易安,当之无愧的才女!当之无愧的女中豪杰!《一剪梅》参考答案整体感知上片:写词人独居生活;下片:抒词人相思之愁感情:孤独寂寞,对丈夫的思念。

手法:借景抒情:意象有红藕、玉簟、兰舟、锦书、雁、月、西楼、花、水;直抒胸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研习课文1、“红藕香残”,不仅表明秋来荷花凋谢,还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不仅表明暑退秋凉,还含有“人去席冷”“内心凄凉”之意。

“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

“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2、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乘舟,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3、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暗指赵明诚。

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却无,所以有“谁寄”之叹。

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足以表明她思夫之情深,孤寂之愁重。

4、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

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

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

5、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

他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

6、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

“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比较阅读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1分),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2.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1分)。

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