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附答案
《一剪梅》学案
李清照《一剪梅》学案学习目标:1、复习李清照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诗词,提高诵读能力。
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情感,提高鉴赏能力;学习难点:寓情于景的、含蓄的写作风格。
方法指导:诵读时注重音读、情读、意读,达到美读的效果学习内容:一、知识梳理,了解记忆1、李清照(1084-1155),代著名女词人,号。
李清照幼承家学,很有才情,青年时婚姻幸福。
但靖康之乱后,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余生孤苦,郁郁而终,这一时期的词人被称为词人。
一生分南渡前后两个时期,早期多写,清丽婉约;中年以后,则多写的生活。
词?词词体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提出“ ”的理论,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 体”,文集为。
2、写作背景:李清照能写散文、骈文、诗词,并能作画、考证金石,与丈夫有同样的爱好,婚姻幸福。
婚后不久,丈夫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3、注音、解词:红藕:玉簟:( )罗裳:(cháng) 兰舟:锦书:雁字回时:4、音韵美:一是本词的一韵到底,押韵并且都押平声韵,造成舒缓委婉的艺术效果,有哪些字押韵二是擅用修辞,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二、整体感知,佳句鉴赏1、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主要的抒情手法?上片:写下片:写感情:手法:借景抒情:意象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佳句鉴赏(鉴赏提示:①句子翻译;②意象分析,意境概括;③情感把握;④哪个词用的好,为什么?;⑤修辞手法(比喻、双关:客观外物主观情感),写作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虚实、想象);⑥其他诗词对比分析等等。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实际发生的吗?用了什么手法?本句可以看成一个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什么?体会本句优美意境(4)“花自飘零水自流”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吗?有什么作用?(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怎样表露出心心相印的爱情。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 3篇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1教学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2、尝试写作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难点:1、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2、从不同角度理解词作,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课时:1、经典阐释法;2、教学内容共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作者介绍→词体介绍→字词释音、释义→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再之后学生集体读、整体感受感知→听邓丽君《一剪梅》歌乐,引入情景→疏通、鉴赏→板书小结,陈清线索→特殊句式、语言特色、手法分析→鉴赏短评→课堂小结→音乐感知收束→布置作业。
(结合考点,强调分析重点)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与整体感知融于一体则可):(语文课代表上课前到我办公室拿东西)……同学们: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
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么究竟正为少妇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样的惆怅下了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2、作者介绍:学其诗,就得知其人!(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李清照,大家并不陌生,(生于1084-卒于1155年以后,具体年月史料缺乏,难以确考),她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由于当时豪放词派大家辛弃疾字幼安,也是济南人,人们共称他们为“济南二安”。
她贤惠多才,十八岁嫁于金石家赵明诚为妻,夫妇感情深厚。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北宋灭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她颠沛流离于江南,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1-8《一剪梅》学案(新)
《一剪梅》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受词的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及婉约词的风格。
2.过程和方法:通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即了解词人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把握词的主旨。
3.情感与态度: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理解古代女子独居闺中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二、导读1、了解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2、解题: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词上下阕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
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
此调因李清照这首词而又名“玉簟秋”。
3、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
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此则所云,显非事实。
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
《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一剪梅》导学案及阅读练习
《一剪梅》导学案及阅读练习《一剪梅》导学案及阅读练习引言:《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一剪梅》导学案及阅读练习,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剪梅》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预习案】李清照(1084-1155),( )代著名女词人,号( ),今山东 ( )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 )的学生,其夫( )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 ),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 )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 )”。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 )”。
【探究案】(1)、“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2)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训练案】比较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与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的两个地名,均用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
②客袍:旅途穿的衣服。
(1) 这两首词都写了“愁”,但其含义有所不同,试作具体说明。
《一剪梅》教案及课后巩固
《一剪梅》教案及课后巩固《一剪梅》教案及课后巩固《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体会李清照词中思想感情2、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3、背诵李清照的主要诗作二、教学设想1、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一个作家的诗词,总结出诗人的艺术风格2、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3、要让学生快速背诵,尤其要在课堂上完成背诵要求,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三、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
淡淡的忧伤二、背诵这首词三、赏析这首词1、让学生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情2、引导学生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先借意象:秋季,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云中锦书,飘零的花,自流的水,最后直接抒情:无计可消除四、扩展阅读1.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如梦令两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补充阅读: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2下一页《一剪梅》教案及课后巩固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总结词风真挚细腻,深婉动人,语言清新典雅,浅易自然。
多写个人遭遇,心灵深处的`“愁”,而这些愁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的。
3.总结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只恐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又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一剪梅》学案含答案
一剪梅【素养目标】语言建构:积累词中重要的词语、典型的意象等基础知识。
审美鉴赏: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思维发展: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文化传承:背诵整首词【知识储备】1.《一剪梅》词牌及特点《一剪梅》是词牌名,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腊梅香》。
其词体特点是,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
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一般以书写爱恨离愁为主要内容。
本词就是以表达相思之情为题材的一首“婉约中调”。
2创作背景: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3.朗读课文,疏通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玉簟.秋罗裳.(2)解释下列词语玉簟:锦书:自:【整体感知】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试在词中找出“词眼”。
【文本赏析】1.选取自己喜欢的词句赏析。
2.整理赏析中提到的意象和手法。
【限时训练】1情景默写(1)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了词人轻轻解开丝罗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2)词中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4)词中借大雁的意象表现了夫妻的感情极其深厚真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中将“愁”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感情的不可遏止,让读者领略到她的万千愁绪。
高中语文《一剪梅》学案(共3课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剪梅学习目标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3、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二、自主学习指导1、学生回顾作者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代著名女词人,号。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2、写作背景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伉俪情笃。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3、词牌名的由来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三、学习任务1、.学习上阕“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2、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请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3.上阕小结:写女诗人的独居生活。
㈡学习下阕赏析名句1.“花自飘零水自流”蕴含的意义是什么?2. 名句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四、当堂训练类文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剪梅》和《声声慢》两词中都写“愁”绪,乍一看是相同的,而细细品味,我们便可发现这“愁”的内涵是不同的,正所谓“一般愁字别样情”。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其词作的风格特点。
2、品味《一剪梅》的语言艺术,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3、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所运用的意象,体会其蕴含的情感。
(2)分析词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把握词作的艺术特色。
2、难点(1)深入领会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尤其是相思之苦与闲愁的交织。
(2)体会词作语言的含蓄美和意境的深远。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当时她新婚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或为官,李清照独处深闺,因思念丈夫而作此词。
四、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红藕()玉簟()罗裳()兰舟()2、解释下列词语。
(1)红藕香残:(2)玉簟秋:(3)锦书:(4)雁字回时:五、文本赏析1、整体感知(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2)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侧重写什么?2、词句赏析(1)“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中的“独”字有何妙处?(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中,“花”和“水”分别象征着什么?(5)“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怎样表现相思之苦的?(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被后世广为传颂,请分析其艺术魅力。
最新《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版)资料
《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版)教学目标:1.把握李清照作品清丽典雅、细腻婉约的艺术风格2.结合作者的生平遭遇与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思想感情3.欣赏词作的表达技巧4..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和品味作品的意境,解读重点文句,理解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作品风格的把握以及对文中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分析法比较法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多媒体设备任务分配知识链接:1.作者及写作背景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李清照婚后不久,赵明诚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2.古代写愁的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一、课文导入:说到宋词,大家会想到苏轼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英雄人物”的豪放,也会想到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
而李清照,这位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出现,使宋词焕发出温馨、清丽的色彩。
读了李清照《如梦令》里的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一剪梅学案完成学案
呼市第二十九中学学生主体化教学方案沉默世界的代言人——李清照(一)后人记住了西施,作为一张王牌,一张孤注一掷的王牌,西施助越王在与吴王夫差的殊死较量中笑到了最后。
但我知道那只是江南的一个传说。
后人记住了王昭君,作为一份礼物,一份以国家的名义送出的“尊贵”礼物,王昭君为大汉帝国赢得了塞北大漠数十年的暂时安宁与平静。
但我知道,昭君出塞的琵琶声里分明诉说着不尽的故国之恋。
后人记住了貂蝉,作为一粒棋子,一粒出奇制胜的棋子,貂蝉为王允赢得了那场同董卓斗争的决胜局的胜利。
但我知道那只是罗贯中笔下的传奇。
后人记住了杨贵妃,作为一份牺牲,一份极具悲剧色彩的牺牲品,杨贵妃以三丈白绫为自己的命运乐章划上了一个长长的休止符,为新即位的大唐天子将马嵬坡变成了点将台。
但我知道,美丽无罪,真爱无罪,否则,忧时愤世的白居易决不会为那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吟出一曲长长的《长恨歌》。
后人当然也记取了你李清照,不过,不是因为你的美丽,而是因为你的盖世的文学才情。
因为有了你,一个倾斜失重太久太久的世界一度才仿佛有了些许的平衡;因为有了你,一个早已习惯了沉默的世界才发现自己有这么一位才情不让须眉的代言人!(二)每一首好诗似乎都附有一个传奇故事。
白居易应试京城长安,名字就曾被大诗人顾况戏谑:“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待到顾况读到了年轻的白居易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倨傲的诗人顿时对年轻人肃然起敬:“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尔!”你李清照的《醉花阴》背后,也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传奇。
元代一位才子伊世珍记载说,你的《醉花阴》寄达你的丈夫赵明诚手中后,你的夫君一口气写了五十篇和词,与你的《醉花阴》一起交与他的朋友品评。
朋友陆德明再三赏玩,最后还是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最为佳绝。
可以想见,你的夫君当时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复杂,他应该首先是失望,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写出的五十首和词竟不敌你一首《醉花阴》。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一剪梅》《越中览古》《今别离》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 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知识积累】《一剪梅》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长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沛南下。
1129年,其夫赵明诚染病去世,临终前取笔作诗,绝笔而逝。
自此以后李清照写了大量的诗歌怀念自己的丈夫。
这些诗歌都很伤感。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怨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深哀入骨,词情凄黯。
李词工于造句,善于创意出新。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2、创作背景本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作品,是一首闺情词。
易安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
”(《越中览古》1、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年),字,号,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诗900余首,有《》3、背景介绍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37年灭吴。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2)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5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明确:词的主旨句的落实。
词人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
人在愁苦中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词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
“才……,却……”句式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五、背诵全词,比较鉴赏李清照写愁的名句,小结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比较鉴赏: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3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明确:语言特色(清丽典雅)艺术风格(深婉细腻)六、课堂训练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全恰当的一项是:( )A 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 “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 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 “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七、播放歌曲《月满西楼》,在歌手安雯的深情演绎中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李清照词所创设的优美意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越中览古》、 《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
《越中览古》导学案教学重点: 把握意象。
教学难点 : 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一、导入“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当李白南游吴越想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他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越中览古》。
二、作者信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
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
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
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
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三、教师范读,学生背诵四、诗歌讲解1、一般的绝句,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叙事,三、四句为一组,或议论或抒情,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是一、二句为一层,三、四句为一层,本诗在结构上与以前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2、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3、可是这样的镜头现在都没有了,“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4、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知识链接.关于怀古咏史诗(一)什么是怀古咏史诗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3 《一剪梅》导学案(含答案)
13一剪梅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
(2)掌握、理解诗词意境,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
2、预习要点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
3、达标练习(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翔.(xiáng)鸟获骋.(chěng) 鹧.(shú)鸪B.红藕.(yǒu) 玉簟.(diàn) 罗裳.(cháng)C.锦.(jǐn)书须臾.(yú) 绸缪.(móu)D.柁.(duò) 杳.(yǎo)悠悠吹襟.(jǐn)(2)“词”这种新诗体产生和盛行于哪个朝代?选出正确的一项( )A.汉代、唐代B.南北朝、宋代C.唐代、宋代D.宋代、元代(3)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词的上片主要描述词人的独居生活。
下片是词人抒发内心感受,直抒相思之苦。
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夫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
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也使《一剪梅》成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2、问题展示(1)了解作者。
(2)了解《一剪梅》词牌。
(3)《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9《一剪梅》学案设计(含答案)
《一剪梅》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受词的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及婉约词的风格。
2.过程和方法:通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即了解词人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把握词的主旨。
3.情感与态度: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理解古代女子独居闺中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二、导读1、了解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2、解题: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词上下阕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
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
此调因李清照这首词而又名“玉簟秋”。
3、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
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此则所云,显非事实。
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
《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用
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用导学目的:1. 了解《一剪梅》这首宋词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掌握《一剪梅》的基本词意和语言技巧。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导学内容:【导入】1. 引入相关主题和背景:让学生了解宋词和古典文学的重要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导读】2. 介绍《一剪梅》的作者李清照:提供简要的生平背景和主要作品,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简要介绍《一剪梅》:提供词的大致内容和背景,让学生对词的主题和情感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深入理解】4. 分析词的词意:逐句解读《一剪梅》,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句的含义,注意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运用。
5. 探讨《一剪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如离别、孤独、思念等,通过词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心境。
6. 理解《一剪梅》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一剪梅》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帮助学生抓住词中的关键词和意象,从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运用技巧】7. 学习并运用写作技巧:通过模仿、改编或创作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写一首类似的古文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
【拓展思考】8. 进行相关讨论和写作:让学生思考,并描述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或者其他事物),用诗歌或词的形式表达出对它的思念或评论。
【总结】9. 总结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回顾本次导学的重点和要点,确保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掌握。
【作业布置】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进一步扩展对《一剪梅》的理解和运用。
【其他】1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提供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供学生进一步了解宋词和李清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素养。
12.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古典文学作品:推荐其他与《一剪梅》类似的古典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和阅读兴趣。
【导学反思】13. 整理导学反思:总结学生在导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为今后的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学习重难点】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2、难点: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作者作品】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宋朝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她天资过人,再加上优裕的环境和文学的熏陶,少女时代的她就气质高贵,外美如花,内美如竹。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李清照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词牌名的由来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整体感知】1、朗诵练习: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阕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似,节奏整齐。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听视频朗诵《一剪梅》,同时有感情的朗诵全词,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3、词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学后,李清照填词《一剪梅》送给丈夫。
古来抒写愁绪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而李清照写愁却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笔下的“愁”有何独特之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真研读作品。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李清照)一、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诗词的方法。
2.掌握化无形为有形写愁的方法。
3.体味李清照在词中流露出的寂寞相思之情。
二、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婉约派代表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了文学基础。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她的词以她南渡前后,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她的生活安定优裕,其词多反映闺中生活,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风格清新明丽,如《醉花阴》、《一剪梅》、(《如梦令》二首)等。
后期,她遭遇家国巨变,又逢丈夫去世,其词多反映战乱中痛苦的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风格凄凉低沉,如《声声慢》等。
李清照是罕见的才女,她工诗,能文,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擅长词。
她的词风别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其主要艺术特点是善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同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倜傥有丈夫气,婉约而不绮靡,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
(二)写作背景《一剪梅》: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李清照结婚后不久,她的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
词人不忍离别,作《一剪梅》送给他,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三)文题解读《一剪梅》:词牌名。
此调因周邦彦词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双调六十字,平韵。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比较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与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李清照《一剪梅》学案含答案
一剪梅【素养目标】语言建构:积累词中重要的词语、典型的意象等基础知识。
审美鉴赏: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思维发展: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文化传承:背诵整首词【知识储备】1.《一剪梅》词牌及特点《一剪梅》是词牌名,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腊梅香》。
其词体特点是,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
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一般以书写爱恨离愁为主要内容。
本词就是以表达相思之情为题材的一首“婉约中调”。
2创作背景: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3.朗读课文,疏通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玉簟.秋罗裳.(2)解释下列词语玉簟:锦书:自:【整体感知】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试在词中找出“词眼”。
【文本赏析】1.选取自己喜欢的词句赏析。
2.整理赏析中提到的意象和手法。
【限时训练】1情景默写(1)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了词人轻轻解开丝罗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2)词中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4)词中借大雁的意象表现了夫妻的感情极其深厚真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中将“愁”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感情的不可遏止,让读者领略到她的万千愁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附答案)(2)《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附答案)(2)文章来自:《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命制人陈学峰审查人王国卿一、《一剪梅》1、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2、品读诗歌,回答问题(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课文小结本词的写作特点:1、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2、大胆歌颂自己的爱情,象蜜甜、象水清,磊落大方;3、浅俗清新,明白如话,也多用偶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二、《今别离》1、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1905)清末诗人。
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
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
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
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
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
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
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
所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2、品读赏析,回答问题1.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文章来自:《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命制人陈学峰审查人王国卿一、《一剪梅》1、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2、品读诗歌,回答问题(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课文小结本词的写作特点:1、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2、大胆歌颂自己的爱情,象蜜甜、象水清,磊落大方;3、浅俗清新,明白如话,也多用偶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二、《今别离》1、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1905)清末诗人。
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
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
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
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
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
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
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
所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2、品读赏析,回答问题1.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文章来自:《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命制人陈学峰审查人王国卿一、《一剪梅》1、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2、品读诗歌,回答问题(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课文小结本词的写作特点:1、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2、大胆歌颂自己的爱情,象蜜甜、象水清,磊落大方;3、浅俗清新,明白如话,也多用偶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二、《今别离》1、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1905)清末诗人。
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
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
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
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
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
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
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
所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2、品读赏析,回答问题1.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文章来自:三、阅读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完成填空: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上片写行程之劳。
“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写,侧写。
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路途的修远和行程的艰辛。
第三句“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
“夜深千帐灯”一句,写的是夜晚宿营于旷野的情景:深青的天幕下,漆黑的旷野上,一座座营房,灯火熠熠,映照着永夜无眠的人。
“千帐灯”是虚写,写词人这次出巡随从众多。
下片侧重游子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
“风一更”“雪一更”,突出。
叠用两个“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经久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
“聒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上片的“夜深千帐灯”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寝的原因。
着一“聒”字,突出了风雪声响之巨;且极具拟人味,仿佛这风雪也通人心似的,彻夜念叨着故园的人事,让人心潮起伏。
“聒碎乡心”,用的是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的心态。
“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钟灵毓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
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
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
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
《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答案一、《一剪梅》(1)、“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
“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2)、轻:轻手轻脚。
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
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独:——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3)、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谁——赵明诚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4)、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2、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无可奈何花落去,水流无限似侬愁(5)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6)、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联想: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