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复习 1概念
基因的分离定律复习(第1课时)

个 体 类
探究二: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
基因型 基因 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分离
纯合子
杂合子
谢谢!
请练习!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杂交,在F1中表现出 来的亲本性状叫显性性状;杂种第一代没有表现 出来的亲本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表现 出来的现象。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D D D D D Dd d d
d
d d (配子)
发生的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相关概念总结: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全体相互交配的过程。
交 配 类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主要 用于植物)如豌豆的自花授粉。 测交:让杂种第一代(F1)与隐性个体相交。 正交和反交:两植株杂交的两种情况 若甲(♀)×乙(♂)为正交 则甲(♂)×乙(♀)为反交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田一中
潜心研究8年,在1866年发 表论文,揭示了遗传学的分离 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 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
他的理论是: “超越时代的非凡设想”
探究一:为什么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易成功?
1.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
2.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3.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子二代 F2:________ 母本 ♀:________
一对相对性状(茎的高矮)的杂交实验
787
277
一对相对性状(茎的高矮)的杂交实验 思考:
1.自然状态下豌豆可以杂交 吗?怎样进行杂交?
2.什么是显性性状?什么叫性 状分离?
3.种子F1结在哪个植株上? 4. 豌豆是一年一熟,获得F2 的植株是在第几年? 5.F2中高茎:矮茎接近3:1 是偶然的吗?
分离定律

× c
1
:
紫花Cc
白 花 cc
c
白 花
1
白花cc
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 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独立传递给后代
思考1:性状分离的实质是什么? 等位基因的分离
思考2:基因在什么过程中分离? 配子的形成过程中
思考3:分离的基因随什么传递给后代? 不同的配子
白花
单因子杂交实验(发现事实、提出问题)
P紫
×
白
花
花
紫
F1 花
×
F紫 2花 705 3
白 花
:
224
1
(发现事实、提出问题)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P5:
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 是反交,F1只表现为显性性状;F1自交,F2出现性 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显性):1(隐性)。
3:1
1:2:1
1:2:1
&关于基因、性状的概念及关系
控制
基因
性状
控制
显性基因
显性性状
等位基因
控制
隐性基因
隐性性状
基因型 +环境 表现型
相对性状
等位基因分离
导致
性状分离
(五)有关基因分离规律的解题
1、判断显隐性状
例: 红花×白花
全是红花 AA×aa
Aa
1)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 子代显现的性状为显性,未显现的为隐性
C、RR : Rr : rr=1 : 2 : 1 D、Rr : rr=1 : 1
2、杂合体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16株高 茎,第17株还是高茎的可能性是( C )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名词解释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名词解释基因的分离定律,也被称为孟德尔遗传定律,是指描述遗传因子在传递给后代时是如何分离和重新组合的规律。
这一定律不仅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详细解释。
1. 遗传基因的概念遗传基因是指控制个体某一特性表现的基本单位。
基因由DNA分子组成,它们位于染色体上特定的位置。
每个基因有一对等位基因,分别代表着同一个特征的不同表型。
2. 第一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孟德尔的第一定律规定,每个个体在产生生殖细胞时,等位基因会分离并随机组合,保持性状的分离和独立性传递。
这意味着个体的性状并不是通过一个混合的方式传递给后代,而是以一种离散的方式。
3. 随机分离和重新组合随机分离和重新组合是基因分离定律的核心概念。
在个体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机分离,然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基因组合。
这样的过程使得后代个体的基因构成与父母个体有所差异,产生了遗传的多样性。
4.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个体染色体上存在的基因组合,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对应的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但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会在表现型中发挥作用,一部分基因可能具有显性特征,另一部分基因可能具有隐性特征。
5. 基因的分离与连锁基因的分离定律也为基因连锁提供了解释。
基因连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因为物理上的联系而遗传到后代中。
然而,基因连锁可以通过重组事件进行打破,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通过交叉互换而重新组合。
6. 基因的自由组合和独立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和独立分离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关键特点之一。
它说明了不同基因对于性状的影响之间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
基因在产生性细胞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重新组合,因此每个特征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7. 裂变和交叉互换裂变和交叉互换是基因分离定律中的重要过程。
裂变是指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会分离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部分,其中的基因也相应地进行分离。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优秀)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优秀)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
在减数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两次。
减数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
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性;在减数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分离定律考点三(2021高三一轮复习)

第13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点一 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
[最新考纲] 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三.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定
1.表现型为隐性的个体是 隐性纯合子
;
2.表现型为显性的个体是 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 ,
①测交法
1种 →则显性个体是纯合 子
显性个体× 隐性纯合子→子代性状 1:1 →则显性个体是杂合 子
妹,他们生了一个正常的小孩,这个孩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D )
A.4/9 B.5/9 C.14/27
D.1/2
一.复等位基因
1.概念:指 同源染色体
同一位置上控制某类性状的基因有2种以上。
遗传时遵循基因 分离 定律。
2.举例:人类ABO血型的决定方式如下:
IAIA、IAi―→A型血;IBIB、IBi―→B型血;
二.致死基因的类型总结
致死类型
异常情况
基因型说明
合子致死 配子致死
(Aa×Aa) 显性纯合致死
1AA(致死) 2Aa、1aa
(Aa×Aa) 隐性纯合致死
1AA、2Aa、aa(致死)
(XAXa×XaY) Xa精子致死
只出现雄性个体
(Aa×Aa) 隐性花粉存活率1/2
2AA 3Aa 1aa
性状分离比 2∶1 3∶0 1∶1 5∶1
A 考向1 结合遗传学相关概念,考查生命观念
...
1.(2020·焦作市模拟)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 传因子彼此分离
解析:若对分离现象的假设是正确的,F1产生配子 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分离比接近1∶1,可见 “演绎”过程是测交的设想。
答案:B
2.(2016·邯郸模拟)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 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 出的贡献,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下列有关孟 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两种自交类型的解题技巧
(1)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杂合子比例为(1/2)n,纯 合子比例为1-(1/2)n,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 比例=[1-(1/2)n]×1/2 。
(2)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自交n 代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2n-1)/(2n+1), 杂合子比例为2/(2n+1) 。
答案:A
4.下列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的分离
解析:基因型对表现型起决定作用,基因型相同, 表现型一般也相同,环境条件同时影响表现型,A 项正确。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 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B项正确。杂合子自交, 后代中有纯合子出现,C项错误。性状分离是由于 基因的分离,D项正确。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 (针对完全显性)。原因如下:
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 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 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角度一 “假说-演绎法”中“假说”与“演绎”的判 断
【2020高考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复习)

二、分离定律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⑦__________→⑧
__________,实验验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1.实验过程及现象
正推
3.亲代基因型、表现型
子代基因型、表现型
逆推
子代分离比
显性∶隐性= 3∶1
显性∶隐性= 1∶1
双亲类型 都是杂合子
测交类型
只有显性性状 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只有隐性性状 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
结合方式
Bb×Bb
Bb×bb
BB×BB或 BB×Bb或
BB×bb bb×bb
五、不同杂交方式的应用
相交 类型 杂交
(2)鉴定方法
比较
实 测交 验 鉴 定
自交
纯合子
纯合子×隐性类型 ↓
测交后代只有一种类型 (表现型一致) 纯合子
杂合子
杂合子×隐性类型 ↓
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杂合子
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花粉鉴定 方法
花粉的基因型只有一种
花粉的基因型至少两种
单倍体育 种法
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
子代至少有两种表现型
四、一对相对性状的推理与判断的解题规律 1.显、隐性性状的鉴定方法 (1)具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不论正交、反交,若子代
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所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亲本 高茎豌豆 × 矮茎豌豆
子代
高茎豌豆
结论: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
(2)具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了不同性状,则子 代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分离定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杂交实验包括:人工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首先选择了相对性状明显和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进行杂交,其次运用了科学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5)分离定律在杂交育种方面的应用是:选育出显性性状的个体后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以获得纯合子;选育隐性性状的个体时无需连续自交即可获得所需的纯合子。
拓展:①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表现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亲本杂交出现3:1时,比例高者为显性性状。
②一个生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以从亲本自交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来判断,出现分离则为杂合子。
二、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内容(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拓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若测交实验出现1:1,则证明符合分离定律;如出现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验证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通过杂合子自交,如符合9:3:3:1及其变式比,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不符合9:3:3: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熟练记住杂交组合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并能熟练应用。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备知识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一、细胞器之间分工(1)双层膜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 ——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基因型 红细胞上的 抗原
显隐性关系
I AI A,I Ai
A
IA对i为完全显性
I BI B,I Bi
B
I B对 i为完全显性
I AI B
AB
IA与IB为共显性
ii
无
隐性
如果纯合子(IAIA)A型血的人与纯合 子(IBIB)B型血的人结婚只能出生杂合子 (IAIB)AB型血的子女;
如果两个杂合子(IAIB)AB型血的人 结婚则会导致1(IAIA):2(IAIB):1 (IBIB)的比率,这样,3:1的比值就被1: 2:1的比值所代替,这是两个等位基因共 显性的结果。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的两个基因。
基
如Cc 、Rr 、Aa 。
因 类
非等位基因:控制不同 对相对性状 的两个基因。
如A与B 、c与d 与A 等。
基因型: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如 CC 。
AA Cc
基因分离定律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 生物的性状遗传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3、细胞核 遗传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基础上的等位基因分离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
在杂合体内,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在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时,等位基因随着 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 两个配子中,独立 地随着配子遗传给 后代。
孟德尔遗传定律
JLSSY BYH
孟德尔
遗传学的奠基人
奥地利人, 天主神父。 主要工作: 1856-1864经过8年 的杂交试验, 1865年发表了 《植物杂交试验》 的论文。
科学选择实验材料——豌豆
?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 般都是纯种
? 具有稳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和区分 ? 豌豆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原理:
精巢
卵巢
雄配子 (精子)
雌配子 (卵子)
模拟生殖过程中,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基本概念
符号:
亲本:P 父本: 母本:♀
子代:F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杂交:× 自交:
基本概念
性状类 基因类 DD Dd dd 个体类 交配类 × ×
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 F1 显 性
状
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类 隐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 F1 未
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 杂种的自交后代 F2 中显现不同性状的
现象
补充:显性的相对性
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
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
⑤柱头 ⑥花柱 雌蕊⑧
⑦子房
①花冠 ②花药
雄④蕊 ③花丝
⑨花萼
⑩花托
花柄
单性花
雄花
两性花
雌 花
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
两性花的花粉,落
柱头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
花柱
上的过程叫做 自花传 雌蕊
粉。
子房
花药 雄蕊 花丝
豌豆花在未开放时 就已经完成了授粉, 称作 闭花授粉 ,避 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两性花: 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 单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异花传粉: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d
d
测交后代: Dd
dd
高茎
矮茎
1:1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后代中高茎30株,矮 做
茎34 株,比例接近1:
1
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 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B
b
12
Dd 34
同源染色体: 1和2,3和4
非同源染色体: 1 和3 ,2 和4 1和4 ,2和3
等位基因: B 和b,C和c,D和d
相同基因: A和A
非等位基因: A 和B,A 和b,C和D,C和d等 A 和D,A 和d,B 和D,B和C等
共显性
F1表现型 显性性状
介于两个亲 本间的性状
两个亲本性 状同时表现
F2 表
种 类
①显性②隐性
①亲本1②中间 ①亲本1②共显 ③亲本2 ③亲本2
现 型
比 例
3:1
1:2:1
1:2:1
共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同时表 现出双亲性状的现象.如:AB血型
血型
A B AB O
人类ABO系统血型表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假说 ——演绎”分析
科学实验发现事实 ?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根据现象提出问题
严谨推理大胆想像提出假说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演绎推理
根据假说,猜想 Dd × dd 的结果
实验验证
做 证实 明?验 上对,述得推分到理离的D现d合象×理解性dd释的的结验果证,
反复实验揭示规律 ? 分离定律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P:
DD × dd
配子:
F1:
D
d
Dd
× Dd
配子:
D
d
D
d
F2: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 2 :1
遗传 图谱
将F 1与矮茎杂交,预期后代中高茎与矮 茎比例为1 :1
猜
测交:
Dd × dd
配子: D
人工异花传粉过程
去雄 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 雄蕊
套袋隔离
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 粉干扰
人工授粉
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 株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 蕊柱头上
套袋隔离 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 是人工传粉所得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 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 子房里面 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形成种皮, 子房壁发育 成保护种子的种皮,由果皮和种子共同构成果实。
P
×
(杂交)
亲代不管是正交还是反 交,实验结果均一样。
F1
×(自交)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F2
性状分离
787
277
3 :1
?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统计
用其他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这可见绝 非偶然,而是有规律的。
? 对实验现象的思考
1、为什么子一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 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不高不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