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医疗器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这一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器械的转让流程,确保其合规性、质量和安全性,并保障患者的权益。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器械转让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医疗器械涉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在转让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

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医疗器械转让中存在的乱象和隐患,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首先,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要求转让方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和许可证件。

在医疗器械市场中,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漏洞进行非法转让行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制度规定转让方必须依法获得转让医疗器械的资格,并持有相应的许可证件。

只有合法的转让方才能保证转让的医疗器械符合安全和质量要求。

其次,制度要求医疗器械转让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估。

转让方在转让医疗器械时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查。

这样可以确保转让的医疗器械的质量和效果,并减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另外,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要求转让方和受让方签署书面合同。

合同应明确双方权责,包括医疗器械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价格等重要信息。

合同的签署可以有效规范医疗器械转让的过程,减少潜在纠纷的发生,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此外,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要求转让方必须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医疗器械的操作和维护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因此转让方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确保受让方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医疗器械,防止因误操作导致的意外发生。

最后,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对转让医疗器械的质量进行严格监管。

制度规定转让方应确保转让的医疗器械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并进行质量追溯。

如果出现医疗器械质量问题,转让方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召回或更换。

总之,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规范医疗器械市场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制度的规范和监管,可以有效减少医疗器械转让中的违法行为和安全风险,促进医疗器械的规范化和提升医疗质量水平。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
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
附件1:医疗器械转让备案表格
附件2:医疗器械转让合同范本
附件3:医疗器械转让申请流程图
附件4:医疗器械转让审批流程图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1.医疗器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医疗器械是指用于诊断、预防、监测、治疗或者缓解疾病的器具、设备、器械、试剂、材料或者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物品。

2.转让:在本文档中,转让指医疗器械的出售、赠与、租赁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为。

3.备案: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医疗器械转让应当向相关部门备案。

4.合同:医疗器械转让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转让事项。

5.审批:在某些情况下,医疗器械转让需要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批程序。

审批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进行。

6.流程图:本文档中提供的流程图仅作为操作参考,具体操作流程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1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1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1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疗器械转让行为,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医疗器械转让行为。

三、机构职责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器械的转让程序、责任和义务,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确保医疗器械转让的安全和合法。

2. 医疗机构应配备专职的医疗器械转让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医疗器械的转让事务。

3.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清点和检查,确保医疗器械转让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医疗机构应保障医疗器械转让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并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医疗器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5.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转让档案,记录医疗器械转让的相关信息,包括转让方、受让方、转让日期、转让目的等。

四、转让程序1. 医疗机构内部医疗器械转让程序如下:(1) 申请转让:医疗机构需要转让医疗器械时,由转让方向医疗器械转让管理人员提出转让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

(2) 审核批准:医疗器械转让管理人员收到转让申请后,对申请进行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批准或拒绝转让申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通知转让方。

(3) 转让手续:一旦转让申请获得批准,转让方和受让方需在转让管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转让手续,包括签订转让协议、交付医疗器械等。

(4) 监督检查:转让管理人员对转让手续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医疗器械转让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5) 记录备案:医疗机构将医疗器械转让的相关信息记录在医疗器械转让档案中,并归档保存。

2. 医疗机构与外部机构或个人之间的医疗器械转让程序如下:(1) 合作协议:医疗机构与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医疗器械转让时,首先需要签订合作协议,并明确转让方和受让方的权益和义务。

(2) 批准申请:医疗机构将转让协议提交给医疗器械转让管理人员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进行后续的转让手续。

(3) 转让手续:转让方和受让方需在医疗机构的监督下进行转让手续,包括签订转让协议、交付医疗器械等。

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一、目的与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器械的转让与捐赠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合法、规范使用,并依法保障患者的权益。

适用范围为本机构内的所有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活动。

二、定义1、医疗器械:按照国家医疗器械管理法规定的定义,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监测或缓解疾病的器械、装置、器具、设备、材料或其他类似品。

2、转让:指由一方所有的医疗器械转让给另一方所有的行为,包括出售和赠予两种方式。

3、捐赠:指将医疗器械无偿赠予他人或组织的行为。

三、转让管理1、转让程序1.1 转让方向医疗器械管理部门提出转让申请。

1.2 医疗器械管理部门组织对医疗器械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1.3 转让方根据评估报告决定是否进行转让,并签订转让合同。

1.4 转让方负责向接收方提供转让所需的文件和资料。

1.5 转让完成后,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对医疗器械进行备案登记。

2、转让合同2.1 转让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责,包括医疗器械的具体描述、转让价格或赠予条件、转让日期等。

2.2 转让合同需由双方签字并加盖公章,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保存一份。

四、捐赠管理1、捐赠程序1.1 捐赠方向医疗器械管理部门提出捐赠申请,并出具捐赠意向书。

1.2 医疗器械管理部门组织对医疗器械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1.3 捐赠方根据评估报告决定是否进行捐赠。

1.4 捐赠方签订捐赠合同,并向医疗器械管理部门提供所需的文件和资料。

1.5 捐赠完成后,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对医疗器械进行备案登记。

2、捐赠合同2.1 捐赠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责,包括医疗器械的具体描述、赠予条件、捐赠日期等。

2.2 捐赠合同需由双方签字并加盖公章,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保存一份。

五、附件1、医疗器械转让申请表2、医疗器械捐赠申请表3、医疗器械评估报告表4、转让合同范本5、捐赠合同范本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器械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医疗器械管理法规定的法律。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转让行为,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部,以及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器械转让活动。

第三条医疗器械转让是指将一方医疗机构拥有的医疗器械转移到另一方医疗机构持有并继续使用的行为。

第四条医疗器械转让涉及本管理制度所规定的医疗器械分类,包括Ⅰ类、Ⅱ类和Ⅲ类,以及其他特殊类别的医疗器械。

第五条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应遵循“适用、适度、适宜”的原则,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第二章医疗器械转让的程序和要求第六条医疗器械转让应经医疗机构的医疗负责人同意,并按照所在地区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备案。

第七条医疗器械转让时,应对医疗器械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无损坏、漏电、失效等安全隐患,并填写相应的检查记录。

第八条医疗器械转让应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转让的医疗器械的型号、数量、转让方和受让方的责任等内容,并附上相关证明文件。

第九条医疗器械转让后,受让方应对医疗器械进行入库登记,并建立医疗器械台帐,确保医疗器械的追溯能力和有效管理。

第十条受让方在使用医疗器械前,应进行设备验收,验证其技术指标和性能是否与原协议一致,并记录在案。

第十一条医疗器械转让后,受让方应依法责任对转让的医疗器械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转。

第三章医疗器械转让的限制和禁止第十二条医疗器械转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医疗器械的等级分类转让应与受让方医疗机构的资质相匹配;(二)医疗器械的转让不得违反医疗器械的相关法律法规;(三)医疗器械的转让不得影响原有医疗机构的诊疗需要和医疗服务能力。

第十三条以下医疗器械转让行为受到限制或禁止:(一)Ⅲ类及以上医疗器械禁止转让;(二)Ⅱ类医疗器械限制转让,需经相关卫生主管部门批准;(三)其他特殊类别的医疗器械限制或禁止转让,需经相关卫生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章监管和处罚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转让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人负责医疗器械的转让管理工作。

6.医疗器械转让及捐赠标准制度

6.医疗器械转让及捐赠标准制度

转让与捐献管理(一)医疗器材捐献、转让行为不规范。

受检查的医疗机构中,所有医院均接受过医疗器材捐献,部分医院还转让过医疗器材。

一种捐献转让方式是医疗机构依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安排,接受由卫生部指定的医疗器材捐献单位的捐献,有的医疗器材在接收时就没法投入正常使用;另一种方式是医疗机构之间因为产品的更新换代,将其单位使用过的医疗器材捐献或转让给基层医院。

捐献和转让时没有进行质量判定,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法律责任难以界定。

同时,依据有关规定,无偿捐献的视为合法,但终究是无偿捐献仍是有偿转让,有偿转让能否定定为非法经营,相同难以判断。

(二)部分入口医疗器材未标明注册证号,无中文表记及中文说明书。

调研发现,部分医院购入的入口医疗器材显然违犯《医疗器材监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17条规定。

如,某县级医院2003年采买的“经颅多普勒血流诊疗仪”(TCD)、“血液透析仪”、某市级医院2004年采买的“数字图像办理系统”、2005年采买的“呼吸机”、螺旋CT等入口医疗器材,均未标明注册证号及中文表记。

经检查,这些产品均经依法批准入口,花销了大批人力物力检查,却无从对此违规行为进行办理。

《医疗器材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示管理规定》明确了对此问题可采纳的举措是“记入生产公司看管档案”,且不说“生产公司看管档案”在实质中的看管价值怎样,对外国公司的“生产公司看管档案”实在缺少操作性。

(三)医疗机构使用植入器材的行为不规范。

检查发现,医院除少量钢板、钢钉等小型植入器材由设施科早先采买、备用外,其余植入器材均无库存。

当临床需要时,由手术科室直接向生产(经营)公司定购,直接植入病员体内,术后,手术科室将有关资料交设施科存档。

整个过程无严格的购进、查收、保存、使用等程序规范,责任不落实,有关记录不全,病员与器材间无对应关系,以致没法追踪。

这类不规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一旦出现质量事故,没法追究责任,没法采纳挽救举措。

(四)部分医疗器材未规定使用限期。

医疗器械转让和捐增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和捐增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和捐增管理制度
为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购进质量,保证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特制定了医疗器械转让和捐增管理制度。

一、医疗器械的转让和捐增应由采购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二、严格遵循“按需转让、择优捐增、质量第一”的原则。

三、转让和捐增医疗器械时应制定计划,并由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参与,签订书面合同并明确质量条款。

如果合同未以书面形式确立,则应提前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并明确有效期。

四、医疗设备的转让和捐增应包含检测、维修和保养条款。

五、转让和捐增的医疗器械必须具备产品注册号、产品包装和标志,并符合相关规定。

工商、购销合同及进口医疗器械合同上应注明质量条款及标准。

六、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小组审核时应查明供方公章的以下证件和材料,并建立档案:《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及附件、《营业执照》、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和销售人员身份证明。

七、转让和捐增的医疗器械产品应开具合法票据,并按规定建立转让和捐增记录,确保票、帐、货相符。

票据和记录应按规定妥善保管。

八、在医疗器械转让和捐增过程中,不得有以下行为:从不能提供合法来源的使用人手上转入医疗器械、转入标识不清的器械、转让和捐增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1. 引言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的转让行为,保障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和合法性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该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部医疗器械转让的各个环节,包括转让申请、审批、备案、过程监控等。

2. 转让申请流程2.1 提交申请医疗机构内部需要转让医疗器械的,应向相关部门提交转让申请。

申请应包括以下内容:转让的医疗器械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基本信息;转让的原因和目的;转让的时间安排;转让的接收方信息。

2.2 审批流程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收到转让申请后,应按照规定的审批流程,对申请进行审批。

审批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申请初审:对转让申请的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初步审查;医疗器械评估:由专业人员对转让的医疗器械进行评估,包括安全性、质量等方面;审批决策:根据评估结果,做出是否批准转让的决策;通知申请人:将审批结果通知给转让申请人。

2.3 备案和过程监控医疗机构在进行医疗器械转让后,应将相关信息备案,并进行过程监控。

备案内容应包括:转让的基本信息;批准转让的决策依据;转让过程的监控措施和结果。

过程监控应包括对转让过程的全程跟踪和监测,确保转让过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监控记录,以备查证。

3. 转让风险控制医疗机构在进行医疗器械转让时,应加强转让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包括以下方面:3.1 转让方和接收方的资质核查医疗机构在转让医疗器械前,应对转让方和接收方进行资质核查。

转让方应具备相应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接收方应具备使用和管理相关医疗器械的资质。

3.2 转让合同的签订医疗机构在转让医疗器械时,应与接收方签订转让合同。

合同应明确转让的医疗器械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基本信息,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

3.3 转让过程的监控医疗机构应对转让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包括转让的物流运输、仓储、验收等环节。

转让方和接收方应分别保留相应的文件和记录,以备查证。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一、总则二、医疗器械转让流程1.医疗机构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医疗器械转让,并提交相关文件和材料。

2.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申请材料,对医疗器械进行检验、检测。

3.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检验结果,决定是否批准医疗器械转让。

4.医疗机构与接收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器械转让协议,明确转让的器械名称、数量、质量要求等。

5.医疗机构将医疗器械交付给接收方医疗机构,并办理相关手续。

三、医疗机构的责任1.医疗机构需确保转让的医疗器械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质量要求。

2.医疗机构需要提供医疗器械的相关证件和材料,包括医疗器械注册证、使用说明书等。

3.医疗机构需要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没有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4.医疗机构需要确保医疗器械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协议约定,并对医疗器械进行备案和登记。

四、接收方医疗机构的责任1.接收方医疗机构需要对接收的医疗器械进行核查和检验,确保医疗器械完好无损。

2.接收方医疗机构需要将接收的医疗器械登记备案,并按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

3.接收方医疗机构应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做好医疗器械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4.接收方医疗机构需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和异常情况。

五、监督与管理1.市级以上的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并组织和指导医疗机构的实施。

2.卫生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抽查,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3.卫生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转让行为进行监管,发现违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六、处罚措施对违反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的医疗机构,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暂停经营等。

七、附则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并适用于所有从事医疗器械转让行为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以上是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为了保障医疗器械使用的质量和安全,医疗机构和接收方医疗机构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定和要求,确保转让的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6.医疗器械转让和捐赠制度.doc

6.医疗器械转让和捐赠制度.doc

6.医疗器械转让和捐赠制度.doc范本1: 医疗器械转让和捐赠实施细则第一章:引言本实施细则旨在规范医疗器械转让和捐赠的程序,保证医疗器械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并促进医疗器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二章:转让的范围和条件2.1 转让的范围2.1.1 医疗器械创造企业之间可进行医疗器械的转让。

2.1.2 医疗机构之间可进行医疗器械的转让。

2.1.3 个人至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创造企业或者其他合法单位之间可进行医疗器械的转让。

2.2 转让的条件2.2.1 转让双方需具备相应的医疗器械经营资质和许可证件。

2.2.2 被转让的医疗器械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2.2.3 转让双方需签订医疗器械转让合同,并履行相关手续。

第三章:捐赠的范围和条件3.1 捐赠的范围3.1.1 医疗机构可向受援单位捐赠适合的医疗器械。

3.1.2 医疗器械创造企业可向医疗机构或者其他合法单位捐赠适合的医疗器械。

3.2 捐赠的条件3.2.1 捐赠双方需履行相关手续,并签订医疗器械捐赠协议。

3.2.2 被捐赠的医疗器械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四章:手续和管理4.1 转让手续4.1.1 转让双方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许可证件。

4.1.2 转让双方需在医疗器械转让备案系统进行备案登记。

4.2 捐赠手续4.2.1 捐赠双方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许可证件。

4.2.2 捐赠双方需在医疗器械捐赠备案系统进行备案登记。

4.3 管理措施4.3.1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器械转让和捐赠的监管和审核。

4.3.2 监督检查机构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进行质量检查。

第五章:法律责任和处罚5.1 转让违规行为5.1.1 转让双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医疗器械转让的,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5.1.2 转让双方故意虚报、隐瞒或者篡改医疗器械信息的,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5.2 捐赠违规行为5.2.1 捐赠双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医疗器械捐赠的,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医疗设备转让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转让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转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设备转让行为,促进医疗设备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生产经营单位、医疗设备维修单位、医疗设备转让单位等各类医疗设备主体,以及其他涉及医疗设备转让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第三条医疗设备转让应遵循市场化原则,尊重设备的自然属性和使用约定,保障医疗设备的合法权益和用户利益。

第四条医疗设备转让管理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保证信息的透明和公开,防止不正当竞争和虚假宣传,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

第五条医疗设备转让管理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相关标准和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防范和惩治违法违规行为。

第六条政府应当加强对医疗设备转让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设备转让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医疗设备转让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医疗设备转让的基本原则第七条医疗设备转让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合法合规原则。

转让医疗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未经授权不得转让。

(二)公开透明原则。

转让医疗设备应当公开信息,明示设备的性能参数、技术特点、质量状况、使用年限等相关信息。

(三)公平竞争原则。

转让医疗设备应当建立健全竞争机制,保证各方参与者在转让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机会。

(四)用户利益至上原则。

转让医疗设备应当尊重用户的意愿和需求,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五)诚信信用原则。

转让医疗设备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采取欺诈、不当竞争、贿赂行为。

第八条医疗设备转让应当依法办事,遵守《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且符合医疗设备的注册证、备案凭证、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明文件规定。

第九条医疗设备转让应当严格按照医疗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不得私自改变医疗设备的结构和功能,不得擅自拆解、维修、改造医疗设备。

第十条医疗设备转让应当谨慎选择转让对象,对申请人进行审查,确保申请人具有合法资质,能够有效使用和维护医疗设备。

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模板一:1、转让与捐赠的定义和目的1.1 定义:医疗器械转让是指将再也不使用的医疗器械转交给他人或者组织,并由其继续使用和管理。

医疗器械捐赠是指将再也不使用的医疗器械无偿转交给需要的个人或者组织。

1.2 目的:建立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医疗器械得到合理利用,促进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2、申请和审核2.1 申请程序:转让或者捐赠方填写《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2 审核程序:经审查符合条件的申请,转让或者捐赠双方需签署《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合同》,并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3、转让和捐赠手续3.1 转让手续:转让方应将医疗器械交付给受让方,并填写《医疗器械转让手续确认书》。

3.2 捐赠手续:捐赠方应将医疗器械交付给受赠方,并填写《医疗器械捐赠手续确认书》。

4、医疗器械管理制度4.1 使用管理:受让或者受赠方应按照像关法律法规和使用说明书要求,对医疗器械进行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

4.2 维修保养:受让或者受赠方应建立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良好状态。

4.3 退役处理:经过一定使用年限的医疗器械应依法进行退役处理,不得再进行转让或者捐赠。

附件: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申请表、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合同、医疗器械转让手续确认书、医疗器械捐赠手续确认书。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疗器械: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缓解疾病的设备、器具、器械、试剂、材料或者其他类似物品。

2. 转让:将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从一个人或者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者组织。

3. 捐赠:将财产、物品等无偿转交给需要的个人或者组织。

模板二:1、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的定义医疗器械转让是指将再也不使用的医疗器械转交给他人或者组织,并由其继续使用和管理的行为。

医疗器械捐赠是指将再也不使用的医疗器械无偿转交给需要的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

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一、目的及适合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器械的转让与捐赠行为,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适合于本医疗机构内涉及医疗器械的转让与捐赠活动。

二、定义1. 转让:指医疗机构将自有的医疗器械转让给其他医疗机构或者个人。

2. 捐赠:指医疗机构将自有的医疗器械无偿赠予其他医疗机构或者个人。

三、转让管理1. 转让条件1.1 转让医疗器械必须具备合法的注册证书和使用许可证。

1.2 转让医疗器械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经过检验合格且无损坏。

1.3 转让医疗器械应处于剩余使用寿命内,未过期或者临近过期。

1.4 转让医疗器械应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2. 转让程序2.1 申请人应向医疗机构提交转让申请,包括医疗器械的详细信息、转让原因及相关证明文件。

2.2 医疗机构应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医疗器械的验收和尽职调查,确保转让行为合法合规。

2.3 审核通过后,医疗机构与申请人签订医疗器械转让协议,并办理相关手续,如登记备案等。

3. 转让责任3.1 转让医疗器械的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包括使用前的检验、维护、保养等。

3.2 转让医疗器械的风险由接收方承担,接收方需对医疗器械进行检验并接收相关培训。

四、捐赠管理1. 捐赠条件1.1 捐赠医疗器械必须具备合法的注册证书和使用许可证。

1.2 捐赠医疗器械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经过检验合格且无损坏。

1.3 捐赠医疗器械应处于剩余使用寿命内,未过期或者临近过期。

1.4 捐赠医疗器械应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2. 捐赠程序2.1 捐赠人应向医疗机构提交捐赠申请,包括医疗器械的详细信息、捐赠原因及相关证明文件。

2.2 医疗机构应对捐赠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医疗器械的验收和尽职调查,确保捐赠行为合法合规。

2.3 审核通过后,医疗机构与捐赠人签订医疗器械捐赠协议,并办理相关手续,如登记备案等。

3. 捐赠责任3.1 捐赠医疗器械的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包括使用前的检验、维护、保养等。

医疗器械转让和捐赠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和捐赠制度

THANKS 感谢观看
完善医疗器械捐赠和转让制度的建议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以“合作”方式采购医疗器械的监管 · 基层医疗机构以“合作”方式采购医疗器械,由于院方没有支付现款,往往忽略对合作方的 医疗器械经销资格及器械质量的审查 · 部分不法经销人员正是抓住了医院器械管理的漏洞,大肆从事无证经营、制假售假等违法活 动,应以法律、法规或规章等形式对此予以规范和约束
6.医疗器械转让和捐赠制度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医疗器械捐赠和转让制度的分析 • 完善医疗器械捐赠和转让制度的建议
01
引言
引言
• 本文介绍了医疗器械捐赠和转让制度的重要性 • 该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02
医疗器械捐赠和转让制度的分析
医疗器械捐赠和转让制度的分析
医疗器械捐赠和转让制度的分析
制度不足 · 缺乏专门性法规条例,如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示管理规定 · 监管部门对植入器械的管理力度不够,如未将植入器械列为重点监管
03
完善医疗器械捐赠和转让制度的建议
完善医疗器械捐赠和转让制度的建议
健全医疗器械相关法律 ·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用于规范医疗器械捐赠转让等行为的专门性法规条例
完善医疗器械捐赠和转让制度的建议
强化植入器械管理 ·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将此类器械列为重点监管 ·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专门的植入器械管理办法,规范植入器械市场秩序 · 医疗机构与植入器械生产、经营方应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明确规定患者因植入器械质量缺陷 致使其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的赔偿权利和索赔途径、方式
完善医疗器械捐赠和转让制度的建议
进一步营造医疗器械依法监管氛围 · 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使用医疗器械的各项管理制度 · 要求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使用、销毁等环节严格把关 · 应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保证医疗器械监管方面法律法规的全 面贯彻执行,从而确保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

医疗器械转让捐赠管理制度范本

医疗器械转让捐赠管理制度范本

医疗器械转让捐赠管理制度范本1:医疗器械转让捐赠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器械转让捐赠活动,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当使用和管理,并保障转让捐赠的安全性与效益。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与医疗器械转让捐赠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三:定义1. 医疗器械:指用于医疗预防、诊断、治疗、护理或其他人体生理过程的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类似物品。

2. 转让:指将医疗器械所有权或使用权从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行为。

3. 捐赠:指将医疗器械无偿转让给受赠方的行为。

四:捐赠程序和要求1. 捐赠方提交捐赠申请,包括医疗器械的种类、数量、质量等信息。

2. 受赠方审核捐赠申请,确认医疗器械的实际需求。

3. 捐赠方和受赠方签订捐赠协议,明确医疗器械的转让条件和责任义务。

4. 受赠方完成接收手续,包括验收、登记、存放等。

5. 受赠方定期向捐赠方提供医疗器械使用情况的汇报。

6. 捐赠方和受赠方对医疗器械的维修、报废、调拨等问题进行协商和处理。

五:医疗器械管理和安全措施1. 受赠方应建立医疗器械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设备清单、使用记录等。

2. 受赠方应定期进行医疗器械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受赠方应定期组织医疗器械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使用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六:附件1. 医疗器械捐赠申请表2. 医疗器械捐赠协议书3. 医疗器械档案管理制度4. 医疗器械安全检查记录表附录:1.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定的医疗器械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求和程序的法规。

2)医疗器械捐赠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医疗器械捐赠的管理办法。

----------------------------------------------------------2:医疗器械转让捐赠管理制度范本一:前言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的转让捐赠行为,保障医疗器械的合法使用和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医疗器械转让捐赠的单位和个人。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的制度规定.doc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的制度规定.doc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医疗器械转让分为转入和转出转入为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医院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把好医疗器械购进质量关,确保依法购进并保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器械转入应当由采购部门实行统一管理。

二、严格坚持“按需转入,择优采购,质量第一”的原则。

在采购时应选择合格供货方,对供货方的法定资格,履约能力,质量信誉等应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货方档案。

三、转入医疗器械应制定计划,并有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人员参加,应签订书面转让合同。

明确质量条款。

转让合同如果不是以书面形式确立的,双方应提前签订注明各自质量现任的质量保证协议书。

协议书应明确有效期。

医疗设备的转入应当有检测、维修和保养条款。

四、转入的医疗器械必须有产品注册号、产品包装和标志应符合有关规定。

工商、购销合同及进口医疗器械合同上注明质量条款及标准。

五、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小组审核时应查明以下加盖供方公章的证件、材料,并建立档案: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2、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及附件;3、《营业执照》;4、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委托授权书应明确授权范围;5、销售人员身份证明;六、转入医疗器械产品应开据合法票据,并按规定建立转入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

票据和记录应按规定妥善保管。

七、转入医疗器械时不得有下列行为:1、从不能提供合法来源的使用人手上转入医疗器械;2、转入标识不清的器械;3、转入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八、应及时了解医疗器械的库存结构情况,合理制定业务购进计划,在保证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避免医疗器械因积压过期失效或滞销造成的损失。

转出我院闲置的医疗器械需转出时,需确认转入方有合法资质,并将全套资料移交转入方,我院需做好转出记录。

制度精品文档。

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内医疗器械的转让与捐赠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器械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医疗器械转让与捐赠管理工作。

二:定义和缩写词解释1. 医疗器械指符合国家药监局认定的医疗器械定义和分类的各类产品。

2. 转让指医疗机构将闲置或无用的医疗器械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3. 捐赠指医疗机构将闲置或无用的医疗器械无偿提供给需要的单位或个人。

4. 医疗机构指在第三级以上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转让管理程序1. 转让申请医疗机构在转让医疗器械前,应填写转让申请表,包括医疗器械名称、型号、数量、使用年限、转让原因等信息,并加盖医疗机构公章。

2. 转让审批医疗机构负责人或授权人对转让申请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依据规定进行合同签订并出具确权证明。

3. 转让合同医疗机构与受让单位签订转让合同,明确转让的医疗器械名称、型号、数量、使用年限、责任承担等条款,并加盖印章。

4. 确权证明转让合同生效后,医疗机构出具确权证明,注明转让的医疗器械的详细信息。

四:捐赠管理程序1. 捐赠申请医疗机构在进行医疗器械捐赠前,应填写捐赠申请表,包括医疗器械名称、型号、数量、使用年限、捐赠理由等信息,并加盖医疗机构公章。

2. 捐赠审批医疗机构负责人或授权人对捐赠申请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依据规定进行捐赠协议签订。

3. 捐赠协议医疗机构与受赠单位签订捐赠协议,明确捐赠的医疗器械名称、型号、数量、使用年限、责任承担等条款,并加盖印章。

4. 捐赠凭证捐赠协议生效后,医疗机构出具捐赠凭证,注明捐赠的医疗器械的详细信息。

五:其他管理要求1. 管理记录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器械的转让和捐赠过程进行书面记录,包括转让申请、审批单、合同、证明等文件。

2. 维修及报废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维修保养,并及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或损坏无法维修的医疗器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转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转让分为转入和转出
转入
为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医院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把好医疗器械购进质量关,确保依法购进并保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器械转入应当由采购部门实行统一管理。

二、严格坚持“按需转入,择优采购,质量第一”的原则。

在采购时应选择合格供货方,对供货方的法定资格,履约能力,质量信誉等应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货方档案。

三、转入医疗器械应制定计划,并有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人员参加,应签订书面转让合同。

明确质量条款。

转让合同如果不是以书面形式确立的,双方应提前签订注明各自质量现任的质量保证协议书。

协议书应明确有效期。

医疗设备的转入应当有检测、维修和保养条款。

四、转入的医疗器械必须有产品注册号、产品包装和标志应符合有关规定。

工商、购销合同及进口医疗器械合同上注明质量条款及标准。

五、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小组审核时应查明以下加盖供方公章的证件、材料,并建立档案:
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2、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及附件;
3、《营业执照》;
4、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委托授权书应明确授权范围;
5、销售人员身份证明;
六、转入医疗器械产品应开据合法票据,并按规定建立转入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

票据和记录应按规定妥善保管。

七、转入医疗器械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1、从不能提供合法来源的使用人手上转入医疗器械;
2、转入标识不清的器械;
3、转入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
八、应及时了解医疗器械的库存结构情况,合理制定业务购进计划,在保证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避免医疗器械因积压过期失效或滞销造成的损失。

转出
我院闲置的医疗器械需转出时,需确认转入方有合法资质,并将全套资料移交转入方,我院需做好转出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