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军民融合成果转化项目
军民融合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和成果
军民融合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和成果
军民融合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和成果体现了军民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以下是一些军民融合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和成果的例子:
1. 人工智能(AI):在军民融合中,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领域如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等。
这些技术在军事领域中,例如无人机、无人地面车辆、智能制导系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在民用领域中提高了生活质量和促进了经济发展。
2. 医疗保健:军队在医疗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包括创伤救治、远程医疗等。
这些技术在民用医疗领域中得到应用,如手术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等,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网络和信息安全:军队在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和技术实力。
军民融合在这方面的应用包括网络攻防能力升级、密码学研究、安全监测等,有效保护了国家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4. 新能源和环境保护:军队在新能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投入较大,例如太阳能、风能等。
军民融合在这方面的成果包括新能源装备的开发和应用(如太阳能充电设备)以及环保技术的应用(如污水处理技术)。
5. 航空航天技术:军民融合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涉及到飞行器研发、航空航天材料和航天器制造等。
这些技术不仅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也为民用航空和航天工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
总体而言,军民融合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和成果丰富多样,涉及到人工智能、医疗保健、网络安全、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为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并在军民两个领域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着力军民科技成果相互转化实现军民融合发展
着力军民科技成果相互转化实现军民融合发展作者:田广民,赵永庆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8年第10期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院)成立于1965 年,是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国家级重点科研单位。
1999 年作为国家首批转制的242家科研院所之一转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
2000 年划归陕西省管理。
转制至今特别是近十年以来,西北院坚决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不断深化科研院所体制与机制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大型科技集团”的全链条发展模式道路,以年均30% 的增速实现了快速发展。
2017 年末,全院综合收入105 亿元,较转制时增长了60 倍,连续五年位居全国有色行业院所首位,多项指标进入全国转制院所前十位。
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科技创新工程奖”“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工业协作配套先进单位”“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引智示范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荣誉。
西北院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用结合”“军民融合”“循环可持续发展”等集成创新的显著特点。
一、推进科技成果军转民、民参军,实现军民融合双向互动发展多年来,西北院承担了大批军工协作配套项目,为破解成果转化瓶颈,开拓产业发展新途径,西北院着力研究协作配套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探索出一条科技成果军民相互转化、融合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良好效果。
例如,钛/ 钢爆炸复合材料最早是为我国某工程配套的关键材料。
它的研制成功曾对改善和提高部队着装条件做出了贡献。
西北院根据其单质材料无法可比的独特性能,向民用领域辐射和推广,极大的拓展了其产品种类和应用范围。
在工艺技术上,由单一的爆炸复合发展到爆炸复合制坯、轧制加工成材的联合工艺技术和直接轧制复合技术;在品种规格上,开发出十几个系列、50 多个品种、上百种规格的产品系列;在应用范围上,不仅为国防提供多项专用产品,而且在民用领域和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
军民融合产业化相关的项目
军民融合产业化相关的项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化,正呈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前景。
当前,军民融合产业化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战略。
这意味着政府和企业需要在各个方面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为此,本文将针对军民融合产业化相关的项目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创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国防与军工领域军工与国防领域一直是重要的科技创新领域,具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和稳定需求。
在未来,通过开展军工与民用工业的深度融合,可以加速我国低端制造业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高自主创新型产业。
其项目形式具有综合性、时间性、创新性和领先性等特点,具体包括人工智能中的技术、先进材料、观测技术、生命科学、军用摄像机、军用控制设备等。
二、通信与信息技术通信和信息技术是与军工及军民融合密切相关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军用设备相关的通信和信息技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军用场合无限制访问的高速率、高保证质量、便携式的无线数据网通常都要求能够完成灵活、可编程、动态调整的无线通讯系统等。
此外,为了满足军方的相关活动,军用个人通信设备,如交换机、切换器、收音机等设备也一直在不断发展。
三、航空与航天领域航空、航天领域一直是军民融合的热点领域,与之相关的项目种类繁多,覆盖广泛。
特别是在目前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很多先进技术都无法得到警用领域的应用,如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新的领域都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的。
此外,与之相关的项目还包括UAV、虚拟现实技术、降噪技术等。
四、绿色安全领域绿色安全领域是一个新兴领域,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作为先进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安全保障体系,其节点可以涉及军用场合,并通过系统的融合,提供军民双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保障。
当前该领域的一些应用项目包括智能化垃圾分类、环境监测、应急搜救等。
五、医疗保健领域医疗保健领域也是与军民融合密切相关的产业之一。
寓军于民、深挖技术转化,军民融合、把握时代良机——访北京航天
在刚刚闭幕的2019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2019年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北京航天拓扑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家致力于军民融合和信息系统集成的高科技公司,一直以来深耕智慧工厂、智慧能源、智能监测运维等领域,在业内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本刊近日就拓扑公司探索出的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径,采访了拓扑公司总经理金小辉。
编者按一、起源与发展北京航天拓扑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拓扑公司”)隶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致力于军民融合和信息系统集成的高科技公司。
1986年,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开始承担北京煤气公司的微机监控系统等民品项目;2001年5月15日,研究所对相关民品项目进行了改制和重组,投资成立了“北京航天拓扑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拓扑公司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了12000余平方米的科研生产基地。
2007年,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民用产业调整改革中,拓扑公司改由火箭院下属北京航天万源科技有限公司控股。
2010年,拓扑公司注册资金变更为5878万元。
2018年,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及国家军民融合大战略的背景下,拓扑公司将业务聚焦在军民融合、智慧工厂、智慧能源、智能监测运维等四大板块。
20多年来,拓扑公司一直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及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凭借先进的技术、精良的队伍、优质的服务,得到了行业用户的普遍认可,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前列,荣获多个国家级、省部级技术奖项。
在卷烟行业,拓扑公司常年与各省中烟公司合作,拥有济南、北京、广州、深圳、武汉、合肥、杭州等地的20多家中烟大厂客户。
在燃气行业,拓扑公司常年与中石油、昆仑能源、华润燃气、港华燃气等大型燃气集团合作,拥有江苏、山西、湖北、河南等省级天然气公司客户,以及北京、南京、宁波、厦门、郑州、大连等20多个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的重要客户。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引领作用 加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中国军转民 17特落实国家战略 加强改革实践全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副总经理 袁洁航天科技集团在确保圆满完成我国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及全部战略导弹和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着力发展卫星应用、电子信息产品、节能环保装备、特种装备、先进材料及应用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大力开拓以卫星及地面运营服务、国际宇航商业服务、航天金融投资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为主的航天服务业,是我国境内唯一的广播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产品提供商。
集团公司在型号研制过程中,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技术,并围绕其积极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卫星及应用领域,形成了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卫星广播通信等优势产品和服务;在石油石化行业,依托火箭发动机和火工品技术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形成了高速泵、安全阀、航天煤气化工程、增雨防雹火箭、石油火工品等拳头产品;在节能环保领域,基于空气流体理论,形成了气动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产品和工程服务,不但推动了军品技术的二次开发和应用,而且带动了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引领作用加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副总经理 魏毅寅多年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 为企业使命,始终秉承“大防务、大安全” 的发展理念,凭借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深入实施“装备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航天防务产业民用产业同步升级” 的战略举措,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特别是近年来,航天科工深刻认识到工业企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将军民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将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为推进军民融合的关键突破点。
提出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在自身现有专业、人才、设备设施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军民融合产业三年行动方案__范文模板以及概述
军民融合产业三年行动方案范文模板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军民融合产业是指将军事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民用产业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防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军民融合产业在我国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促进更加深入的军民融合,提升我国军工技术水平,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制定了《军民融合产业三年行动方案》。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军民融合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包括其背景、概述、重要性以及具体的目标设定、行动计划和措施以及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
同时,还会对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最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并给出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正文、军民融合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实施过程与展望、结论。
在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整篇文章的目的和内容,然后简要介绍了军民融合产业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下来,将详细阐述《军民融合产业三年行动方案》的各个方面内容和关键领域。
然后,对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最后,从总结回顾和建议展望两个方面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进行总结。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军民融合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深入探讨其背景、概述及重要性,并详细解读方案中的目标设定、行动计划和措施以及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
通过分析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为我国军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增进公众对于军民融合产业理解与认识,促进社会各界对于军民融合产业的支持和参与。
2. 正文:2.1 背景介绍:军民融合产业是指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相互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
军民融合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既能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又能促进社会经济进步。
随着我国军事力量的不断提升以及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问题浅析
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问题浅析航天领域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领域,一直是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航天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军民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加速航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可以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航天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导向、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等方面对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问题进行浅析。
一、政策导向在促进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方面,政府的政策导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包括《“十三五”国防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航天战略纲要》等,都对航天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和要求。
在政策导向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军民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为航天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和政策体系,为航天领域军民融合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
二、技术研发航天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首先需要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支持。
当前,在航天领域的技术研发中,军用和民用已经开始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航天技术在卫星导航、遥感地球观测、通信技术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航天领域的技术研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航天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技术研发仍然需要加大投入。
在技术研发方面,航天科研单位应该继续加强技术攻关,提升自主自主创新能力,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航天科研单位还应该加强技术转化和成果转化,推动航天技术在军民融合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市场应用在航天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中,市场应用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航天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也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在卫星导航、遥感地球观测、通信技术和空天科技等方面,军民融合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航天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市场发展不够成熟等。
2023年度军民融合扶持专项项目
2023年度军民融合扶持专项项目摘要:一、军民融合扶持专项项目概述二、项目申报对象及条件三、项目申报流程与时间安排四、项目扶持范围与重点领域五、项目申报注意事项六、联系方式与咨询渠道正文:2023 年度军民融合扶持专项项目旨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升军事科技民用转化能力,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同发展。
该项目由中央军民融合办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中心负责实施,面向全国各类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校等展开申报。
一、军民融合扶持专项项目概述军民融合扶持专项项目重点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军事科技前沿领域、国防建设急需等方面的项目。
通过对项目的资金扶持、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手段,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形成创新示范效应。
二、项目申报对象及条件申报对象包括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校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且具有从事军民融合产业的相关经验和技术能力。
项目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且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
三、项目申报流程与时间安排项目申报时间为2023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3 月31 日。
申报单位需在此期间内,通过中央军民融合办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中心官方网站在线提交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材料。
申报书需包括项目背景、目标与任务、技术路线与方案、预期成果与示范应用等内容。
四、项目扶持范围与重点领域项目扶持范围涵盖国防科技工业、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在军民融合领域的应用。
五、项目申报注意事项申报单位应确保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严格按照申报时间要求提交材料。
同时,需对项目涉及的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等法律事项进行合规审查。
六、联系方式与咨询渠道如有项目申报相关问题,可通过中央军民融合办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中心官方网站查询相关资料,或联系项目负责人进行咨询。
联系方式:XXX-XXXXXXX,************。
关于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认识
关于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认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国家的战略部署,也是属于军工企业范畴的航天科技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
对于一些长期处于“发展窘迫”状态的企业而言,更是解决长远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
国防科技工业本质上属于具有较强高新技术开发能力的制造业。
所谓制造业,也就是习惯上所称的第二产业。
制造业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行业区别,无论是军品制造,还是民品制造,都无法违背。
对于军品制造而言,除了需要满足一般制造业应该服从的普遍规律之外,还有其若干特殊的属性。
这些特殊属性由其服务的对象决定。
军品制造业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因此,军品制造业除了要服从一般制造业普遍应该服从的规则之外,还必须服从一些特别的规则。
一般规则与特殊规则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普遍规则是基础性的、起主导作用的规则,特殊规则用于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如果我们本末倒置,过分强调特殊规则而忽视普遍规则,甚至用特殊规则替代普遍规则,就会出现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军民融合式发展也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据统计,美国大约80%的航空航天企业、70%以上的原子能企业、60%的船舶企业、40%的电子企业、34%的机电设备企业、30%的机械制造企业和10%的钢铁与石油企业从事军品生产。
以军品生产为主的企业,民品占企业总产值的比例,20世纪50年代为10%~20%,80年代后占50%~80%;全部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50%的人员从事与军事有关的研究,全部职工中,有20%的人员从事军品生产。
在俄罗斯和欧洲也大致如此。
正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落脚点是市场经济一样,“有军工背景的高科技制造业”的落脚点就是制造业。
简单地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是军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科学发展目标的唯一选择。
军民融合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军民融合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军民融合是指将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相结合,通过互利合作和资源共享,促进军民双方的相互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举措。
以下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的一些重要内容:历程: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中国,军民融合的思想和实践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
军队参与民用工程建设,如修建公路、铁路等,为军民双方带来了经济效益和技术交流。
2.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在这一时期提出了“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军队积极参与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科技和人力资源支持。
同样,民用技术和创新也为国防军工提供了支持和动力。
3. 21世纪以来:中国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建立了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和相应的政策机制,推动军队和民用产业的深度合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科技创新能力。
现状:1. 产业融合:军民融合在军工、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民用高新技术和创新成果逐渐应用于军事领域,同时军工技术也在民用领域发挥作用,推动了军民产业的协同发展。
2. 科技创新:军民融合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
民用领域的创新成果为军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而军事领域的科研成果则有助于民众生活和产业发展。
3. 人才培养:军民融合也加强了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
军队与民用企业、高校等合作,共享资源和人才,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4. 军民协同发展: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军民协同发展,推进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创新。
军民融合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国家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军民融合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转化难、人才供给不足、信息安全等问题。
然而,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的不断推进,军民融合将继续发展并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发展和军事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军民融合案例
军民融合案例
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民用领域的融合发展,是以军事资源和技术为支撑,以民
用领域需求为导向,实现军民资源的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推动军民经济融合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军民融合案例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
以下将介绍一些成功的军民融合案例。
首先,军民融合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例,中国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多家民营企业合作,共同研发了一系列高端航天产品,并成功应用于民用领域,如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等。
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军民融合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工企业转型民品市场,成为
军民融合的重要一环。
例如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发的军用高精度雷达技术,成功应用于气象预警系统中,提高了气象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民众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另外,军民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军队高校与民用高
校合作开展军民融合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式,促进了双方在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为军民融合发展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在军民融合案例中,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是三个重要方面。
通过军
民资源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还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的不断深化,相信会有更多的成功案例涌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新时代背景下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新时代背景下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樊大乙【摘要】军民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是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途径。
本文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困境,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出路。
旨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关键词】新时代|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军民融合不仅是一种战略选择,更是发展与安全相统一的必然路径。
其不仅能助力军队建设,更能优化经济运行,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激发创新驱动的内生活力。
在航天领域,这种融合所蕴藏的巨大潜力与挑战并存,探寻其困境与出路,既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满足日益增长的太空探索和应用的实际要求。
一、新时代背景下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困境分析军民融合发展是我国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但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面临着以下困境:其一,策略指导和法规制度尚不健全。
军民融合的核心是在民用和军用需求之间建立一个无缝的对接,这要求在战略、策略和法规制度层面有明确的指导。
但目前在航天领域,尽管军民融合的思想已被广泛接受,但具体实施方面的法规指导和策略布局尚显欠缺,特别是在一些技术细节和产业链整合上。
此外,与传统的军事产业和民用产业相比,航天领域的特殊性更强,涉及到的技术门槛高,安全要求严格,因此,相应的策略和法规制度需更为细致和具体。
其二,军民融合的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航天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交流,而军民之间的信息壁垒往往成为融合发展的阻碍。
当前,尽管已有一些平台和机制促进军民信息的交流,但在数据格式、标准化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军方和民方在技术研发阶段所使用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这导致在军民合作项目中需要额外的转换和整合工作,增加了项目成本和周期。
其三,军民融合的资金投入与资源配置机制亟待调整。
军民融合工程项目管理方案
军民融合工程项目管理方案一、绪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军民融合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
军民融合工程是指军事科技成果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也包括民用科技成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
军民融合工程项目管理是保障军民融合工程项目按时按质完成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军民融合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案。
二、项目概述军民融合工程项目是指军民融合相关的技术开发、产业化、标准制定等实施过程。
军民融合工程项目可以包括多个领域、多个阶段和多个参与主体。
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
项目的实施阶段可包括技术研发、产业化推广、标准制定等。
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军队、企业、科研院所等。
为了保障军民融合工程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需要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明确项目目标,合理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责任,建立有效的项目执行机制。
三、项目管理目标1. 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通过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提高项目执行效率,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2. 保障项目质量建立质量控制机制,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3. 明确项目目标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和个人。
4. 降低项目风险分析项目风险,制定风险管理方案,降低项目风险。
5. 提高项目成本控制水平建立成本控制机制,提高项目成本控制水平。
四、项目管理组织1. 项目立项单位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立项,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2. 项目管理机构设立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项目实施。
项目管理机构包括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管理办公室等。
3. 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管理团队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包括项目经理、技术专家、市场专家、财务专家等。
4. 项目执行单位项目执行单位包括军队、企业、科研院所等,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确定相应的执行单位。
五、项目管理流程1. 项目规划阶段确定项目目标、任务和项目管理机构,编制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分工,制定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项目的资金支持。
立足军民融合发展广东省航天航空产业思路探索
立足军民融合发展广东省航天航空产业思路探索近年来,军民融合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作为经济活跃的南方省份,广东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航天航空产业作为军民融合的关键领域之一,在广东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广东省航天航空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思路和建议,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一、广东省航天航空产业现状广东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航天航空产业也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潜力。
据广东省科技厅统计数据,2019年广东省共有航空航天企业153家,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
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规模较大,涵盖了飞机、发动机、行业装备、卫星、导弹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
此外,广东省还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与航空航天相关的研究,如广州航空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
这些学校和机构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实力。
尽管广东省航天航空产业规模较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广东与江苏、北京、上海相比,在航空航天产业覆盖面和产业链完整性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广东省的航空航天产业主要集中在飞机维修、零部件制造、系统集成等领域,对于更高端的技术研发和先进制造技术尚需加强。
其次,政策支持不足。
在国家层面上,近年来国家对于航天航空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大,但在地方政府层面上,对于航空航天产业的支持相对较少,在政策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上还有待提高。
此外,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也需要加强,推动航空航天产业的跨地区和跨行业联动发展。
三、发展军民融合的思路和建议在推动广东省航天航空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军民融合可以为其提供新的机遇和路径。
首先,从政策层面上鼓励军民融合。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军民融合,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响应,在政策制定和落地上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进入军工领域。
其次,加强军民融合的研发和技术转化。
军民融合是航天航空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可以带动技术和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航空航天科技的军民融合与应用
航空航天科技的军民融合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航空航天科技在军民两方面的融合与应用不断加深。
军民融合是指将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相结合,整合资源,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航空航天领域是军民融合的重点之一,它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不仅带来了军事实力的提升,还在民用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军用航空航天技术对军事实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军用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得军队在情报侦察、导航定位和通信等方面拥有了更强大的能力。
例如,军用卫星系统可以为军队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提高了战争的指挥效率;高性能军机和导弹系统能够进行远程打击和防空作战,增强了军事实力。
此外,军用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其次,航空航天科技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也有着广泛的前景。
民用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航空旅行成为现代人出行的重要方式,人们可以快速、便捷地到达世界各地。
民用航空航天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遥感测绘等领域,为人们提供了准确的天气预报和精确的地理信息。
此外,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也大大提升了人们的通信和导航体验,使得生活更加便利。
军民融合的发展还推动了航空航天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军事需求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军方的投入不仅扩大了科研领域,也加速了科研成果向民用领域的转化。
航空航天科技的创新又反过来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军队战斗力的提升。
然而,航空航天科技的军民融合与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航空航天技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军事技术的泄露可能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军民融合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的保密,确保技术的安全性。
其次,由于军事技术的高成本和复杂性,航空航天科技在民用领域的应用还面临一定的难度和限制。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平衡军事和民用需求,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浅谈航天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策略
04
CATALOGUE
航天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策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航天军工企业的应用
01
02
03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核心 技术的自主掌握能力,培 育自主知识产权。
强化创新激励机制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投入创 新活动,提高创新成果的 转化率。
推进产学研合作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 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 ,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
市场开拓困难
体制机制障碍
由于航天军工企业长期承担国家项目,对 民用市场了解不足,市场开拓能力有待提 高。
航天军工企业受传统体制机制影响,存在 管理体制不灵活、市场响应速度慢等问题 ,制约军民融合发展。
02
CATALOGUE
航天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政策分析
国家层面政策分析
政策导向
国家层面政策强调航天军工企业 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 加强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融
拓展民品市场
航天军工企业应积极拓展民品市 场,开发适用于民用的技术和产 品。通过与民品产业的融合,提
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技术转移
航天军工企业在技术方面具有独特 优势,应将相关技术转移至民品产 业,推动民品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 品创新。
实现资源共享
航天军工企业和民品产业在资源方 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资源共 享,双方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实现互利共赢。
03
CATALOGUE
航天军工企业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产业协同发展基本模式
01
垂直整合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航天军工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垂直整合
,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汇聚军民融合多方资源 共商航天产业先行先试——记首届中国航天
] 文/ 代振莹
1 0月 1 4 日 ,首 届 中国 航 天 军 民
4 合产 业化高 峰论坛 在北京 钓鱼 台国
馆 隆 重 举行 。
由航天 大 国迈 向航 天强 国 ,航天 产业
进 入 快 速 发 展朗 。
国宾馆 芳华苑 的门外秋 意正浓 ,
议 大 厅 气 氛 活跃 。
而在 此前 1个月 ,习近平总书 记
业 化发展巨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 。 在中 国航天科 工 四院副院 长张 镝
看 来 ,我 国 现 在 属 于 航 天 大 国 但 还 不 是 航天 强 国的原 因之一 就 在于资 金结
构 。“ 中国一定要把商业航天做起来 ,
希 望 能 有 更 多 资 本 进 入 航 天 领 域 ,也
对航天 人而言 ,这既是 必须落实
谋篇布局
落地有 声
好 的 重 大 任 务 ,也 是 必 须 把 握 好 的 发
展机 遇 。
时 间 倒 回 盛 夏 7月 , 由 中 国 宇 航
经过 6 0余 年 的 不 懈 努 力 和 持 续 发展 ,中国航天 事业 走过 光辉历 程 , 取 得 了 举 世 瞩 目 的 成 就 。 中 国 已建 立
会牵 头发 起的 “ 中国宇 航学会 航天
业 化 工 作 委 员 会 ”正 在 紧 锣 密 鼓 地
2 l SPACE E XPL OR ATI ON I No 3 2 9
业 航 天 占比 高 达 7 6 %, 市 场 规 模 巨大 。
一
组 组 数 据 呈 现 出 了 我 国 航 天 产
转变 。
中高 会 副 理 事 长 何 孝 瑛 女 士 认 为, “ 要想 把航 天 产业和 航天 军 民融 合 推 向前进 需要 两个翅 膀 ,一 个 是科
2023年度军民融合扶持专项项目
2023年度军民融合扶持专项项目一、介绍2023年度军民融合扶持专项项目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为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该项目旨在支持和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单位开展军民融合相关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全面提高国防科技发展水平,增强国家安全和国防科技实力。
二、项目内容1. 支持方向2023年度军民融合扶持专项项目的支持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军民融合领域的先进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相关项目,旨在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满足军队建设和国防需求。
2. 资金支持该项目将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用于支持项目研发、技术转化、产业化推广等环节,有效解决军民融合项目在资金方面的瓶颈问题,推动项目落地和产业化。
3. 政策扶持除资金支持外,项目还将得到政策扶持,涉及减税降费、简化审批流程、提供创业孵化服务等多方面支持,为项目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 具体实施具体实施过程中,项目将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审核评审,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效益和推动军民融合项目的发展。
三、项目意义1. 推动军民融合2023年度军民融合扶持专项项目将有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促进军民融合领域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军民资源有机融合,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军民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2. 提升国家安全通过扶持军民融合项目,提升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为国家安全和国防科技实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3. 促进经济发展军民融合项目的落地将有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个人观点在我看来,2023年度军民融合扶持专项项目对于推动我国军民融合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军民融合是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和国防科技实力的重要保障。
通过扶持军民融合项目,可以有效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寻宝”航天科工军民融合成果
“寻宝”航天科工军民融合成果
科宣;王磊
【期刊名称】《太空探索》
【年(卷),期】2015(0)9
【摘要】7月10日一大早,一辆中巴车驶入航天信息园,车上满载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十余家媒体记者。
作为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采访活动第一站,中国航天科工所属单位航天信息给媒体采访团带来了满满的惊喜。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科宣;王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军民融合战略报告(摘要)
2.中国航天科工携航天云网等多项成果亮相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
3.从航天科工看军民融合式发展
4.航天科工二院军民融合产品亮相国际消防安全展览
5.航天科工军民融合创投基金成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技术领域项目名称备注
1人工智能1、Mesh+PMP宽带无线通信系统;
专网通信、应急通信、
智能城市、安全监控、
定位网络、温湿度监
控、智能家居、智能交
通等
2、CA建设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金融领域、税务业务
3、电子发票应用系统及服务平
台;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
和软件业
4、电子签章平台成果转化;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互联网金融、网上银
行、电子医疗、电信、
保险、P2P平台、电子
发票、移动办公等领域
5、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现代农业灌溉
6、智能控制器;低压配电领域
7、新一代虹膜识别身份认证系
统;
安保科技、个人身份认
证
8、智慧管网关键技术;市政管网
2先进装备制造1、镀铜钢接地产品的四维高速连
续电镀生产产业化;
电磁安防
2、大容量半挂飞机加油车;
军用及民用机场飞机
加油,飞机公司产品测
试保障等
3、高强度高韧性焊丝产业化;
主要应用于机械、冶
金、汽车制造、能源、
造船、化工、航空航天、
建筑、桥梁、交通与运
输、军工等制造行业
4、液压折叠宿营车;汽车制造
5、一种基于DSP的挠性陀螺数字
再平衡装置;
惯性技术
6、一种印制板焊接定位工装机械加工领域、电器件
加工技术领域
3其他重点产业领域1、基于数字化设计和制作技术的
大型金属艺术工程;
大型金属艺术工程
2、CA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金融领域、税务业务3、电子签章平台成果转化;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互联网金融、网上银
行、电子医疗、电信、
保险、P2P平台、电子
发票、移动办公等领域
4、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现代农业灌溉
5、智能控制器;低压配电领域
6、投弹式高层建筑干粉消防车安保与应急救援领域
7、集群定位指挥系统;特种安保救援
8、通用运载器数据记录仪;无人机、车辆多源动态
信息采录及控制
4精细化工1、在钛合金零件上制备高纯度耐
腐蚀铝涂层的方法;
航空航天、船舶、高铁、
五金等领域
2、紧固件耐腐蚀纳米复合镀层技
术;
高端紧固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