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必备: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新)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新)

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符号:指的是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

社区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转移。

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再社会化是指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式要求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家庭: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

科层制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之上,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等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社会变迁是指个人与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文化冲突是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

合作就是指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努的政府组织。

社会控制(广义)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社会风险:是社会难以承受的损失或影响。

具体来说社会风险是指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和社会冲突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精选多篇]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精选多篇]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精选多篇]第一篇: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

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

这种管理方式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对于成员,家长有绝对的权力,而不管对错,成员的顺从只因为对方是家长。

正因为如此,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理方式才称为家长制,应该说明的是,家长制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1、孔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2、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人。

3、韦伯提出的理解社会学:声韦伯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

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解释。

4、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5、本土化:就是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

6、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第二章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2、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群体:是把个人和社会紧紧地联系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谁先谁后的整体,但又是存在矛盾需要不断调整的一个整体。

4、社会批评: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5、社会研究:是寻求有关社会中各种问题的答案的一种科学研究类型。

6、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7、问卷调查:是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自填式问卷:一般是指采用分发、邮寄或电子邮件等方式送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按要求自行填答,然后由访问员收回或通过邮局和电子信箱寄回来的问卷。

9、访问式问卷:是指由经过培训的访问员依据问卷所列的问题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询问逐一向被调查者发问,然后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进行填写的问卷。

10、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学概论的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的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的名词解释社会学概论的名词解释1.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3.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6.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7.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8.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

这种管理方式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对于成员,家长有绝对的权力,而不管对错,成员的顺从只因为对方是家长。

正因为如此,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理方式才称为家长制,应该说明的是,家长制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9.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大全(按章节排序)完全免费【精选】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大全(按章节排序)完全免费【精选】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大全(按章节排序)完全免费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人的行动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试图对人类自身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

2.社会静学研究社会和部分(团体和制度)的建构方式、部分的功能,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

3.社会动学研究世界上各种社会模式如何产生及如何改变。

第一章文化1.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2.文化结构指许多文化特质的一种聚合,它通常是一某种特质为中心,在其功能上与其它的特质发生连带关系或构成一系列活动。

3.文化特质指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者最小的单位。

4.文化结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5.文化模式相关文化结丛的总称。

6.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7.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8.反文化指与主文化在价值上、规范上相对立的文化。

9.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

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它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不能评价和比较。

“好的文化就是适合当地环境的文化。

”1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它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1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

12.边际文化指文化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13.文化规范即社会规范,规范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动准则。

14.习俗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时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

15.宗教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16.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17.法规是社会管理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调整社会和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社会学概论的一些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的一些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的一些名词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社会学相关的名词,如社会阶层、社会化、社交网络等等,这些名词围绕着我们的社会存在与互动展开,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

本文将对社会学概论中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等议题。

以下将介绍一些社会学中常见的概念。

1. 社会阶层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中以财富、权力和地位作为依据,将人群分为不同层次的现象。

在社会阶层中,人们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所处的群体和获得资源的程度。

这种区分可以基于经济、教育、职业等多种因素。

2.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逐渐习得和适应社会角色、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

它是通过教育、家庭、媒体等社会机构的作用,使个体逐渐融入社会并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 社交网络社交网络是个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的网络结构,它由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联系组成。

社交网络既可以是实体的,如朋友圈、家族网络等,也可以是虚拟的,如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关系网。

社交网络对于信息传播、资源分享和社会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4.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定。

它可以分为规范性社会规范和权威性社会规范。

规范性社会规范是社会共识形成的行为规范,如礼貌、道德等;权威性社会规范则是由特定的权威机构制定的规范,如法律、政策等。

5.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组织和价值观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社会变迁可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改变,以及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革。

社会变迁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6. 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互动和联系的过程,包括面对面的交流、共享经验和情感等。

社会交往不仅仅包括正式的沟通,也包括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如眼神交流、肢体动作等。

7.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社会学概论的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的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的名词解释社会学被视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它提供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和解释。

社会学家通过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试图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运作机制。

本文将对社会学概论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便读者对这个学科有更深入的认识。

1. 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共同创造和传承的特定价值观念、信仰、习惯和行为模式。

它是社会学中一个关键概念,因为它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文化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指物质产品、技术和制度,如衣物、建筑和法律。

而非物质文化则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和语言等。

文化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展。

2.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参与社会和接受社会规范,进而逐渐适应并内化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社会化发生在个体与家庭、学校、朋友和媒体等各种社会机构的互动中。

社会化的目的是使个体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适应与胜任。

这一过程强调了文化对个体的影响,并强调了社会和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3.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在一个社会系统中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

它包括各种关系,如社会阶层、社会组织、机构和规范等。

社会结构的研究关注不同的社会角色和其在社会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社会结构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机会,通过社会结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社会中的不平等和权力分配。

4. 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相互联系、互动和交流的过程。

这种交往可以是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的,也可以是通过媒体和网络的间接交流。

社会交往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通过交往,个体可以建立和维持各种关系,如家庭、友谊和合作关系等。

社会交往的形式和内容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有所不同,因此对社会交往的研究可以揭示文化和社会变化的差异。

5.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根本性改变。

它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社会变迁可由各种因素引起,如技术革新、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等。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二、填空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自考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一门社会科学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试的统一过程。

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它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社会化的生物因素:是指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

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行为社会化:是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

社会现代化:是现时代社会变迁的新形势,是有计划地社会变迁。

它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全面性发展过程。

理想类型:韦伯为了避免德国人文学派和历史学派的个体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工具—理性类型。

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社会学的实验方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移动。

社会问题:指因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而影响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社会网络:是经过各种媒介、通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网。

问卷调查:是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2、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3、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符号:符号就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等都是符号,它是一种意愿标志。

7、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8、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它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9、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之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10、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它是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的次级群体,又称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

11、组织管理: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活动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赖于组织自身的管理。

全国高等教育成人自考00034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汇总

全国高等教育成人自考00034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1,社会静力学:主要研究社会协调的问题,即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秩序的,社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在与考察社会运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社会机构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2,社会动力学:综合研究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即社会进步。

3,社会事实:存在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

4,社会团结:以吸引为特征地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

5,集体意识:同一社会成员平均所共有的信仰和感觉的总和,构成一个独立体系。

6,机械团结:建立在个人之见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7,有机团结: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

8,失范: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

9,社会行动:行动者采取行动的目的在于影响另一个人或者更多的人的互动与共同行动。

10,芝加哥学派: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为主而形成的社会学流派。

11,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1适应,即系统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获取足够的资源,并保持与外界的平衡,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经济子系统承担。

2达鹄,系统必须确定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寻求实现特定的目标。

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政治子系统承担。

3整合,系统必须通过社会控制保持内部成员的互相协调一致,使得系统保持为一个整体,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社会共同体子系统承担。

4维模,系统必须通过动机规范确保行动的连续性以及管理行动中出现的各种紧张问题。

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表现为道德宗教教育等的文化子系统来承担。

12,法兰克福学派: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的一批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构成的学术群体。

13,费孝通“五脏六腑”:五脏,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和出版物。

六腑,是说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6门基础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城乡社会学(社区概论)、文化人类学、国外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txt10有了执著,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圆的鲜花。

1、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2、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关系不是指个人间的关系,而是指两种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形式。

3、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4、社会行动,社会过程: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宏观视野关注的是社会过程,微观上则是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并不只是在社会形态的意义上才表现出来的,在中观甚至微观层面上也可以表现出来。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6、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

7、文化冲突:两种文化接触是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方面发生相互反对的情况。

社会学概论_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_名词解释

1、“失范”在协调运行的社会中,社会对个人倾向施加限制,使每个人都可以隐约地感受到实现个人志向的极大限制。

这样,所有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社会得以稳定有序。

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

涂尔干将此称为“失范”。

2、理想类型:韦伯为了避免德国人文学派和历史学派的个体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

它是韦伯永以进行历史的和社会学的比较研究的根据,也是他比较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3、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4、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5、社会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6、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况的一种分析方法。

7、社会: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8、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9、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10、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11、结合关系:即人们在感情和行为诸方面相互结合,以达到共同目标的关系。

对立关系是人们的相互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立或相互否定的一种社会关系。

12、文化: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13、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

14、习俗也称民俗,是指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15、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3.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3.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社会与文化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人口:是指特定区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4.人口数量:是对人口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2、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3、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符号:符号就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等都是符号,它是一种意愿标志。

7、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8、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它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9、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之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10、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它是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的次级群体,又称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期末重点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期末重点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1.社会学:一门对社会进行综合性整体性研究的学科,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与影响:一是为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3.文化:相对于自然现象的,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活动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成果。

4.文化的功能-增进群体认同,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整合,教育与教化。

5.文化堕距-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进而造成社会问题。

6.人-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语言,通过生产活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而获得物质资料,并进行文化和精神的创造的高级生物。

7.人的自然属性-作为一种生命有机体与生俱来的各种生理机能及其现象。

人的社会属性-作为构成社会的组成部分和终端,通过自己的群体生活,通过人与人的相互交往,自然继承或逐渐获得的社会品性。

8.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是人通过自己的经验可以把握的。

9.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10.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

11.社会交往:指作为主体的个人、群体、民族、国家等、运用语言、符号、意义等不同的手段或方式,在社会生活中与自然、与社会之间形成的各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12.社会互动:着重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侧重于对个人、群体、组织在行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现象、方式、规则、秩序等的研究。

13.社会化: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内容-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获得谋生的基本手段;学习社会行为规范;明确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14.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凡是具有或发挥社会化功能的群体、组织、或社会部门,都可以构成社会化的场所。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8、X理论与Y理论: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而提出。9、“X理论”的假设是:一般人天生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缺乏抱负和创造性、追求安全,
因此必须加以强制、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
10、“Y理论”的假设是:一班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
5、外群体:相对于内群体来说,那些不属于“我们”的群体是外群体,这是由非“我们”的社会成员结合而成的群体。
6、参照群体:也称参考群体,它是人们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比较的人类群体,是人们在决定其行为和态度时所参照的群体。
7、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它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社会学概论自考重点

社会学概论自考重点

社会学概论一、名词解释: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

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取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及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区组织: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社会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

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2.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3.描述性功能:指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什么事情,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它的目的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观察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
4.解释性功能: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5.预测性功能: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预测包含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6.规范性功能:确定社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7.问卷调查: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实地研究:又称田野研究,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
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
9.社会实验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10.非介入性研究方法:通过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1.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13. 社会: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14.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
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15.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6.社会结构:一般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17.人口资源:指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
18.自然资源:是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19.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20.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甚至是专指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

22.文化集从: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24.习俗:指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25.道德: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
26.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社会行为规范
27.宗教:从本质上说,宗教是人们对超人类、超自然的神的幻想、敬畏与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的头脑里的歪曲反应。

从文化上说,宗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集信仰、观念、组织、制度等于一体的复合体
28. 文化交流:指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29. 文化传播: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
30. 文化采借:指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从,融入本文化的过程
31. 文化冲突: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相互排斥的倾向和状态
32. 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33. 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
34. 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它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式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35. 社区:是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社会化各个方面
36. 社会互动: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
37. 交换: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38. 合作:指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39. 竞争: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它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普遍可见的方式
40. 冲突:是合作的冲突面,主要是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
41. 符号:指的是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的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
42. 语言:指的是人类所特有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
43. 身体语言:指的是用身体代替语言来表达意思的动作或方式
44. 个人空间:指的是围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
45. 社会网络:是经过各种媒介、通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网
46. 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47.初级群体:又称做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如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
48.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用来表示与初级群体相对应的各种群体,如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
49. 正式群体:也就是社会组织
50. 非正式群体: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无正式组织结构、无正式章程的群体,如朋友群、游伴群
51.成员群体:也就是内群体,个人属于该群体的成员,并以本群体的规范作为自己活动的准则,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彼此互相影响
52. 参照群体:是借用自然科学中的参照系一词演化而来的,有目标、标准的含义
55.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关系
56.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一定的家庭从产生到消亡的生命过程
57.利益群体:指在社会利益体系中,具有相同利益地位、有着共同利害与需求、共同的境遇与命运的群体
58. 既得利益集团:指对公共资源享有支配权的社会阶层,为了共有的特殊利益而结成的共同体
59. 组织:即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的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群体
60. 科层制: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等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61. 公共部门: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62. 私人部门:指为私人所拥有,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求得利润的各类工商企业组织,也称私有部门
63.第三部门:即不是政府某个部门或下属组织,又不追求组织拥有者私人物质利益,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
64. 社会制度: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而设立和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体系
66. 社区: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三个方面:一定的地理区域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共同生活;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它的形成基于人们共同生活中的社会互动;是集体认同的一个标志
67. 农村社区:也称乡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68. 城市社区:又称都市社区,是指以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69. 集镇社区:是一种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连接两者的桥梁,是一种由农村向城市过度的社区形式
70. 社区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71.社会不平等:广义社会不平等是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狭义是个人或群体间等级差异
72. 社会流动:是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移动
73. 偏差行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的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
74.失范: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概念,指社会行为规范处于非常模糊不清或基本失效的一种社会状态
75. 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控制,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指对偏差行为给予惩处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76.社会问题: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而影响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77.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即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体系;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结构。

阶级结构、职业结构;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即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
78.社会现代化:是现时代社会变迁的新形式,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它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设计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里、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全面性发展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