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
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新课标九年级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三个尊重”的含义。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
○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提高演绎推理思维、抽象思维、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各民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他们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课前准备】1、了解、安排和落实课前5分钟的新闻播报的准备情况。
(学生准备,属于常规教学的计划) 2、要求学生收集参加各民族的服饰、代表节日;收集香港、澳门回归的图片;西藏和台湾问题的等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情景创设(导入)以知识竞赛的模式,展示学生提供的照片和老师自己收集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或认识我国作为多民族中国的国情。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图片,创设课堂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
结论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2)“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秋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第3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第三课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
能力目标:培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型的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三个尊重”的含义;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认同我国的民族政策。
难点:某某回归的紧迫性和面临的问题。
自主学习生成问题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1.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1.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
3.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某某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1.阅读教材第41页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邮票中展示的服饰分别属于哪个民族?答: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族。
(2)除了上述民族以外,我国还有哪些民族?答:汉族、壮族、苗族、回族、满族、白族、布依族、水族等民族。
(3)选一个你所熟悉的民族,介绍它的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
答:傣族,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2.在56个民族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为什么把它们叫做少数民族呢?答: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一、背景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被建立,由秦始皇来统治。
在秦始皇治下,中国的统一、国土的完整和边疆的稳定都有了飞跃的发展。
同时,秦始皇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内建设和文化统一,甚至颁布了一系列教令规范各个方面的生产、生活和社会行为。
其中,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二、多民族的背景在秦朝建立之前,中国大约分为七十多个部落和诸侯国,各个地方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都不同。
随着战争的不断爆发,各个部落在不断地融合和消亡。
在秦始皇统一后,他的治国理念也要求民族之间的文化统一和身份认同,同时要求建立起一个有序、高效的政治体系。
三、秦始皇开展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育1. 书同文在秦始皇的时代,实行了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把不同地方的文字和度量衡合并起来。
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在各个地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和隔阂,降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冲突。
另外,也便于在全国范围内交流和交易。
2. 教化天下秦始皇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为大幅提高国家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文化素质。
因此,他大规模地实施教育制度,开展“教化天下”的政策,为不同民族提供相应的课程并制定了严格的教育标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政策逐渐发挥了显著的效果,秦始皇能够将国家的统治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3. 华夏文化秦朝时期以华夏文化为主导,以中原文化为核心。
华夏文化一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发展阶段,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基础。
它是由各个民族合并和融合而成的,涉及许多不同的文化元素和种族。
华夏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深层次文化和历史进程,并对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秦始皇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育的意义尽管秦始皇的教育政策在现代看来算是有所欠缺,但它确实起到了重要的统一和加强国家文化认同的作用。
秦始皇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育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开展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典型案例,不仅给后世以启示,而且也对于现代中国的多民族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教案标题: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教育教学目标:1. 了解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统一发展的重要性。
2. 探讨如何在教育中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和谐发展。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包容性思维。
教学重点:1. 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
2. 统一教育的重要性。
3. 教育中的跨文化交流和包容性思维。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教育中平衡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统一发展。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包容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
2. 激发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特色,引导他们认识不同民族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3. 知识传递:介绍多民族国家统一教育的重要性,讲解如何在教育中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和谐发展。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多民族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如何平衡文化差异和统一发展。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教育中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和谐发展,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的成果,强调包容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表现。
2. 学生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3. 学生个人总结反思。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2. 鼓励学生参与多民族国家的文化活动,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资源:1. 多民族国家文化图片或视频。
2. 多民族国家教育政策和实践案例资料。
3. 跨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方案。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统一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包容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和谐发展。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1. 引言在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的国家中,如何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教育系统,以促进民族和谐、促进国家发展,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以确保各个民族受到平等的待遇,同时又能体现各民族的特色和文化。
2. 背景2.1 多民族国家的现状多民族国家通常面临着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语言差异等问题。
这些差异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国家分裂的风险。
2.2 教育对于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教育是促进多民族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不同民族的青少年可以加深了解和尊重,培养对其他民族的包容性和友好性,同时也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各民族的人才。
3. 设计原则为了确保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的成功实施,以下是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3.1 平等性原则教育资源和权益应该平等地分配给各个民族。
不论民族背景如何,每个学生应该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3.2 全面性原则教育内容要全面涵盖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
各个民族的特色和传统都应该被尊重和传承。
3.3 可持续性原则教育系统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变化的需求。
教育政策和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确保其长期有效性。
4. 实施步骤4.1 制定教育政策首先,多民族国家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教育政策,明确各个民族的权益和需求。
政策要确保平等待遇,同时又要尊重各个民族的特色和传统。
4.2 教育资源平等配置在实施教育政策时,要确保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
各个民族地区的学校应该具有相同的教学资源和条件,以保证学生们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4.3 多元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多元化,包含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和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各个民族的特色和传统,以便学生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
4.4 互相交流学习为了促进民族融合和交流,可以组织各个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和文化展示,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课人:金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理解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1、在获得有关我国民族国情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通过学习,采用合作、发现、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方针的意义教学流程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渲染气氛。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民族知识知多少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2、请你最少说出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3、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总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56个民族就像56朵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大花园,共同感受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课堂情境、教学设置㈠、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活动一:交流分享针对学生我国各民族状况的了解以及各个民族的分布情况,提出问题为什么把汉族以外的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这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里,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96%,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9056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4%提问:我国有这么多民族,是怎样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呢?引导学生通过读教材找出答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了相应的自治机关,由少数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即民族区域自治。
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吗?学生回答后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我国这么多民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呢?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又是什么呢?㈡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体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主讲人:刘冰(周口师范学院)(1)教材分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框内容,主要讲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祖国统一方面的重大成就。
本框内容共分三个部分,即“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本框从这一主题出发,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这两个内容统一起来讲。
这个内容无论是在本课还是整个单元,都有着重要地位。
(2)学情分析: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懂得国家的稳定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协作;理解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和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本框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培养维护祖国统一情感的重要内容。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三个尊重”的含义;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台湾与大陆统一是必然趋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逐步掌握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来分析有关政治现象的思维方法;理解、活化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教学难点:学生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解(5)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6)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乐曲《嘎达梅林》,歌曲《格桑啦》[教师]这两首曲子分别属于哪一个民族?你了解这两个民族的风俗吗?这两个民族各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你知道是谁吗?你还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风俗吗?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结果回答,说出《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乐曲,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英雄;《格桑啦》是藏族的歌曲,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世代景仰的英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能够把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我国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他们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页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引出本课内容。
学生聆听歌曲。
思考:这首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出示自学提纲: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有哪些少数民族自治区?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中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怎么做?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其含义呢?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是什么?青少年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应怎么做?2、学生自己结合老师出示的自学提纲内容,带者问题阅读教材P41-45的内容,并用铅笔把自己的见解在教材上批下来。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3、老师在观察中帮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约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利用划分的学习小组,针对老师所出示的自学问题,让同学们在所在学习小组合作竞争,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能力。
4、老师在学生讲解对问题认识的同时,对理解不太准确的问题,做重点讲解。
约用10分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阐明本组对问题的见解,正确的老师作以肯定就可以了,不如意的地方有其他小组来补充和完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001年版的《经济与政治基础》一书中的第十章第一节第一框的知识内容。
大家知道,民族是组成一个国家的基础,民族问题又同宗教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又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
因而本课有关民族的基本知识和我国民族状况的一些问题,成为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前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的涵义及其特征,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中华民族的组成,各民族在历史上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明白伟大统一的祖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2、能力目标:在本堂课教学中,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自学的能力。
3、觉悟目标:培养学生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而自豪的感情,从而树立其振兴中华的决心和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思想觉悟。
(三)教学重点、易错点1、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民族的涵义以及它的四个特征,只有掌握了民族的基本涵义和特征后,才能准确地区分民族与非民族的界限。
2、由于民族与种族、氏族、国家这些概念间有相似点,又有质的区别,所以这几个概念容易搞混淆,成为学生学习的易错点。
二、说学法我现在执教的是二财(6)班,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好胜心切,希望能够表现自我。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书本,然后同学间经过相互讨论后,采取竞答的方式,由学生主动积极地回答前面设置的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
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通过相互间的讨论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三、说教法本节课以启发式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情境导入,设置问题,学生阅读,互相讨论,课堂竞答,教师讲授分析,比较举例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2课时)课标要求: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以活动探究为主,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并归纳、提炼出主题。
学情分析:中学生对我们国家的民族情况和台湾问题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
本课将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认识社会现象,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最终要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在日常行动中自觉做到“三个尊重”;从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深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坚信台湾一定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如何做到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2、难点: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的内容和可行性。
三、教学方法:音乐熏陶法、视频播放法、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等。
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达到情感体验与活动相结合。
五、课前准备:提示学生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1、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特点、文化成就,重点关注“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主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目标:1. 了解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培养尊重多样性和促进民族团结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多民族国家的定义和特点介绍。
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价值观。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与导入 (5分钟)- 提问学生对多民族国家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多民族国家的特点和挑战。
步骤二:知识介绍 (15分钟)- 通过PPT、课件或演讲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多民族国家的定义和特点。
- 引导学生理解多民族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如民族文化差异、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的矛盾等。
步骤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和方法 (20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如何统一多民族国家进行辩论。
- 指导学生思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如促进国家稳定、保护民族文化等。
- 引导学生探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方法,如教育、政府政策等。
步骤四: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价值观 (15分钟)- 分组或个人阅读与讨论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的重要价值观。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和谐、互相尊重和包容等价值观的培养。
步骤五: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 (20分钟)- 提供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案例,例如中国、马来西亚等。
- 学生讨论并分析这些案例中如何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 分组或个人完成相关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理解。
步骤六:总结与展望 (5分钟)- 提问学生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
- 引导学生展望未来,如何继续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教学辅助工具:- PPT、课件或演讲等多媒体工具- 多民族国家案例资料- 分组讨论和辩论的指导表格- 课堂练习的题目和练习册评估方法:-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和答案质量- 学生对多民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概念的理解程度拓展活动:- 邀请多民族国家的相关专家或代表进行学生座谈会或讲座- 组织学生参观多民族国家的文化活动或多民族社区,亲身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清朝初期的统治措施和效果;
技能目标:能归纳清朝初期为稳定边疆做了哪些努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清朝初期的疆域概况;
教学难点:能归纳清朝能统一全国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朝的疆域概况吗?清朝为统一全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二、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师:课件出示清朝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清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清朝为稳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安定边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清朝能统一全国的原因,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清朝初期为安定边疆采取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的效果如何?清朝的疆域概况又是什么样子的?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教学设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和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2.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师创设了可以感受学生感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情境,也设计了一些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理解知识目标中的理解“一国两制”的意义,感受国家统一与青少年成长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框知识点不是很多,让学生接受也不是很困难。但是,要体现出思品课的特点,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需要下一番功夫。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基础知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正确认识和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和意义,对当代青少年了解国情,维护国家统一具有深远的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
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内在联系。
引导阅读教材材料后,提问:“四点意见”表明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历史上的台湾”,谈自己的感受。讨论“一国两制”的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反分裂国家法》颁布的意义。说出::自己能为国家的和平统一做点什么?
理清知识点,正确认识责任与义务。
教师展示历史资料:
香港回归的视频资料
澳门回归的视频资料
教师小结:总结“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
3.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板书)
教师提问:是什么时间制定的,它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教师小结: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我们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我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少年的义不容辞的责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第一课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普通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普通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即爱是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增强热爱个民族人民的情感二、教学重点:我国各民族的概况三、教学难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
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一、我国各民族的概况1、我国民族结构状况 (1)中华民族: 了解基础知识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4、各族人民对祖国都做出了贡献(2) 少数民族: (3) 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4) 我国少数民族的普通特点:(5) 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及意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随后经历了汉唐元明清各朝的巩固和发展(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战争):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3) 抗日战争时期: (4) 解放战争时期:(1)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辟的 (2)祖国的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 (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为4、阅读与思量:(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捍卫的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1)、我国各民族分布有何特点?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通过问题驱动、指导阅读法理解主要内容(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特点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4)、举例说明我国各民族人民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政治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政治《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多民族的国情,理解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尊重、关爱各民族同胞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
2.教学难点:分析我国民族政策,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聊一聊: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这些民族分布在哪些地区?2.知识讲解a.讲解我国多民族的形成原因: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民族融合等。
b.介绍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c.讲解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优惠政策等。
3.案例分析a.案例一:西藏自治区的发展历程i.分析西藏地区的发展变化,了解民族政策在西藏的实施情况。
b.案例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团结i.分析新疆地区的民族关系,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课堂讨论a.讨论题目:如何增强民族团结,共同维护国家统一?b.学生发言:从自身做起,尊重、关爱各民族同胞,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活动等。
5.课后作业b.收集有关我国民族政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我国多民族的基本情况?2.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课后作业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通过讲解我国多民族的形成原因、民族政策以及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
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培养了学生尊重、关爱各民族同胞的情感,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民族认同感和国家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我国多民族的形成原因:让学生通过历史故事、地理分布图等方式,更直观地理解多民族的成因。
2024年人教版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案优秀范文
2024年人教版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意义。
学生能够分析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原因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对国家发展的长远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深入理解民族融合和多元一体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如何通过历史案例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清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知识讲解:阐述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包括关键事件和人物。
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原因,如政策推动、民族交融等。
讨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史料分析:提供相关历史文献或史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史料的背景和意义,提取关键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多维度认识。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后互相批改,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思想品德说课教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思想品德说课教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教材分析本框主要讲述我国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两个方面的基本情况、重大成就和主要方针政策。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从这一逻辑出发,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基本状况,从而增强国情认识;有利于让学生懂得国家的稳定、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从而感受民族凝聚力;有利于让学生理解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和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方针政策,从而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因此,本框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方法遵循一个总原则: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物示人。
注重两个特点:注重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形成科学正确的观点。
立足两个基础:一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成长情况。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叛逆性强,对一些社会问题开始关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缺乏深刻的感受与体验。
更缺乏理论上的深刻、全面的把握。
二是立足于农村实际教育教学水平。
一些先进的教学设施农村是不具备的,应立足于教材本身的挖掘和加工。
因此,本框教学选择的教学方法主要是:(1)情境教学法;(2)讨论法;(3)讲授法。
三、教学程序本框有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我主要设计了四个大的程序步骤来实施教育教学:(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1、依托教材(P41的图片),提出问题:(1).你能说出上面的服饰属于我国哪个民族吗?(2).除此外,我国还有哪些民族?能说出一些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建筑房屋、代表人物、饮食爱好等特点吗?(交流分享)2、创设情境,升华提高: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爱我中华》,请学生谈在这首歌中的认识和感悟。
(总结我国的民族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轻松地步入课堂,在活动中体验知识,同时学会和提高收集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思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知识目标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
4.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辨证的观点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一国两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问答、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乐曲《嘎达梅林》,歌曲《格桑啦》
[教师]这两首曲子分别属于哪一个民族?你了解这两个民族的风俗吗?这两个民族各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你知道是谁吗?你还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风俗吗?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结果回答,说出《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乐曲,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英雄;《格桑啦》是藏族的歌曲,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世代景仰的英雄。
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介绍蒙古族和藏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
引出框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学生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这首歌唱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唱出了我国各民族人民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关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以后,隋、唐、宋、元、明、清,我国一直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一)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板书)
1.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板书)
[教师]少数民族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做出了贡献,谁能举一个例子?
[学生]略
[教师]少数民族人民不仅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而且在我国的独立和统一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例如:1950年,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举推翻农奴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西藏人民多次粉碎了达赖等分裂分子分裂祖国的阴谋。
由此可见,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我们应重视并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才能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的民主权利,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民族分布的特点(板书)
[教师]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南沿海地区。
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有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学生]就是在汉族人居住的地方有少数民族人居住,在少数民族人聚居的地方有汉族人,也有其他少数民族人居住。
[教师]是啊!正因为我国各民族交错杂居,所以必须努力促进各民族人民和睦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板书)
[教师]有谁能说说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根本制度。
[学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板书)
[教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也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那就可以不要国家的领导了是不对。
因为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
设立自治机关,这里的自治机关是指什么?
[学生]略
[教师]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材料:
一个翻身农奴的今天(见图片集锦)
今日苦聪人(见文本素材)
学生根据材料分组讨论:为什么要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讨论方向:什么是民族平等?如果民族不平等会有何后果?什么是民族团结?如果各民族各行其是会如何?为什么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三个方面有何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具有同等的地位;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互助与合作,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学生讨论:你的身边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如果有,你是否嘲笑过他的一些民族习惯呢?你知道回民的饮食习惯吗?你了解回民和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吗?你如何看待这些?你能说出几句少数民族的问候语吗?你如何看待它们与汉语的
区别?你知道国家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了哪些努力吗?你认为应该如何通过你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维护民族团结,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所以,我们要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板书)
新中国的统一局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
这一基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