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_危害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a、护士配液添加药物时抽吸药液的注射器反复使 规范护理操作,杜绝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微粒污染引起的输液反应及其它危害。
传统的抽药方式,将安瓿倒置,安瓿断口处的微粒混入药液中,造成污染。
(3)药物配伍因素 6、规范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用,因内筒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细菌、微生 临床护理人员在配制输液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 物、尘埃及操作人员带入的微粒污染 3、合理选择溶媒及用量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1、药物因素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um,少数可达50—300um。
(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有人对输液配伍微粒累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配伍药液越多,微粒越多,微粒增加越明显,药物配伍不当造成微粒倍增,因此,临 床上因联合用药就可能出现微粒的累加及倍增,使混合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超标,出现热源反应。
(1) 药物生产工艺 穿刺操作时污染的针头也可将微粒带入人体血液。
使用过程中因碰撞或保存不当,使用前不行严格检查也会造成微粒的污染。 规范护理操作,杜绝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微粒污染引起的输液反应及其它危害。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药物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水、空气、原料的污 a、药液与容器的接触、撞击、化学反应等可脱落大量的微粒
(1)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 、缺血,甚至坏死。
(2)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 塞和静脉炎
(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 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第二节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可编辑ppt
பைடு நூலகம்
6
临床准备及操作时产生微粒污染
❖切割安琣的方式和步骤不当:每支 安琣可产生一万个微粒,一经进入 人体无法消除.
可编辑ppt
7
❖抽入注射器的空气对药液产生污染,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会与药液中的 钙盐产生碳酸钙结晶形成微粒
可编辑ppt
8
❖胶塞的橡胶微粒脱落:污染率高达 56%-73%,胶塞穿刺三次后与穿刺 前比较,药液中2um的微粒增加5-7 倍,5-10um的微粒增加20-27倍;
入液体中。
可编辑ppt
25
❖ 建立药物配制中心 ❖ 减少药物配制过程的微粒污染
可编辑ppt
26
静脉输液过滤系统的应用
❖ 普通终端过滤输液器: 可滤过最小微粒直径20um,滤过率约 80%.
可编辑ppt
27
❖ 精密终端过滤输液器: 可滤过最小微粒直径3um,滤过率约 95%。
可编辑ppt
28
❖ 独立终端过滤器:独立包装,可与无终端过 滤装置的普通输液器连接使用,也可直接与 注射器相连,用于静脉推注时微粒滤过首选。
❖ 小针剂比输液剂中的含量高15倍 ❖ 加入粉针剂比注射液针剂的微粒多5倍,而
且50um以上的微粒显著增加 ❖ 添加药物的品种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添
加药物的顺序不同,产生的微粒数不同
可编辑ppt
14
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对药液的影响
❖ 时间:放置时间越长,产生的微粒也多 ❖ 存储条件的变化:温度、湿度、避光
❖ 聚氯乙稀塑料袋每袋(500ml)约含有150 万个微粒;
❖ 带胶塞的玻璃瓶含有10-40万个微粒;
可编辑ppt
12
添加药物产生的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来源,及其危害,制定预防措施。

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

结果输液微粒形成的来源包括配制前的原料,容器及输液用具,配制中的橡胶塞,玻璃安瓿微粒,环境空气,以及人为因素可能产生微粒。

了解其危害,做好预防措施。

结论减少临床输液微粒的产生应从各个环节开始,必须加强对各方面的严格监控和管理。

标签:静脉微粒污染;来源;危害;预防措施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静脉输入的药液中存在直径为1~15 μm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大的直径可达50~300 μm,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过程。

本文现就输液配制前,配制中微粒的来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做以下叙述。

1配制前微粒来源为原材料,容器及输液用具1.1原料如果水溶性的或大分子的颗粒杂质存在于输液的原材料中,则成品会出现小白点、乳光、发混等现象。

活性炭杂质的含量多,对药液的澄明度和稳定性都有影响。

1.2容器及输液用具1.2.1PVC输液袋PVC输液袋的成分主要为聚氯乙烯和某些增塑剂,聚氯乙烯的耐热性和透明性均较差,因此很容易出现白块和小白点,在强烈振荡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轻度乳光,增加输液微粒。

故对PVC输液袋的产品质量要严格把关。

1.2.2注射器、输液器不洁净普遍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同样存在潜在污染问题。

每个厂家的生产环境、生产条件和灭菌方法都不一样,有的外包装简陋,可能因装卸运输时过度挤压而引起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破损漏气,从而导致细菌热原污染,有的在生产过程中带有未塑化的离子微粒异物或是混入尘埃、纤维等杂质,导致静脉微粒污染。

2输液配制中微粒来源2.1橡胶塞橡胶塞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为天然橡胶,此外还有大量附加剂。

注射剂接触到橡胶塞后,可导致药液变混、出现异物。

随着大剂量和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药物的广泛应用,输液微粒污染的概率也随着增高。

因这些大剂量和广谱抗生素制剂多采用橡胶塞的玻璃瓶装,配液过程中,会反复穿刺橡胶塞,从而切割下橡胶皮屑。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7 6・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 危害及防治措施

【 中图分类号 】 R 4 7 2 . 9 【 摘 【 文献标识码】 7 1 — 8 0 5 4 ( 2 0 1 3 ) o 6 . 0 0 7 6 - - 0 2
要】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微粒来源、 危害和控制措施。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结合临床工作经验。 分析影响输液微粒的
微粒 污染 明显 减少 。
3 . 1 . 2 器具 因素 一次性输液器具 、 注射器在生产 过 程 中切 割 组装 带 人机 械 性微 粒 , 有 未 塑 化 的离 分 子异物 , 有材料不耐磨而脱落的颗粒。一次性输液 器终端过滤器 , 也 只能 滤 去 ≥1 0 m的微粒 , 较 小 的微 粒 反而有 所 增加翻 。 3 . 1 - 3 药物因素 本身因素 , 药液在生产过程 中受 到污染, 达不到《 中国药典》 规定 的微粒标准。即: 每 毫 升输 液 剂 中直 径 > 1 0 u m 的不 溶微 粒 不 能超 过 2 0 个, 直径 > 2 5 u 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 2 个。①配伍 不当, 输液中加入多种药物, 虽然每种药物 的不溶性 微粒均符合规定, 但混合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超标 , 由于药物间的理化特性 、 p H值不同 , 混合后发生化 学反应 , 引起晶体析出造成微粒污染嘲 。②放置时间 与储存条件 , 中草药制剂放置时间长是引起微粒增
3 . 1 静 脉 输液微 粒 的来 源 3 . 1 . 1 环 境 因素 主要 是 配 制 室 的空 气 中含 有 较 多的细菌 、 尘埃等污染物进入药液内生成微粒 。
明, 一支 5 m l 的安瓿, 用砂轮割锯后不消毒掰开, 瓶内 液体就会带有玻璃微粒 1 3 0 0 3 0 0 0 个, 如用酒 精棉 球擦试割锯后再开瓶, 微粒污染会减少 1 珂 。 实验证 实, 锯割安瓿 1 / 4周较锯割 1 周, 安瓿 内药 液被玻 璃

输液微粒的来源及危害

输液微粒的来源及危害

热原的致热量因菌种而异,如革兰阴性杆菌致热能力最强;由于注射途
径不同,引起发热的程度也有所差异。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 选择良好的制剂和输液用品 ❖ 改善配药环境 ❖ 查对制度,注意配伍禁忌和现配现用 ❖ 改进安瓿的切割和消毒 ❖ 正确的抽吸药液 ❖ 穿刺方法和注射针的选择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 生产药厂要改革车间的环境卫生条件,安装空 气净化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悬浮尘粒及细菌污 染,选用优良器材和合理的生产装备,采用先进 工艺,先进技术,提高检验技术,确保药液质量。
量减少工作人员来往走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 未设配液中心的基层医院,在配液前一定要对 治疗室进行空气及地面、桌面的消毒。
❖ 有条件的医院最好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 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等,使治疗室 空气质量达到Ⅲ类环境的要求,有效地滤除空 气中的尘埃并吸附或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使 细菌总数≤500cfu/ m2 。
❖ 有人实验证实,锯割安瓿1/4周较锯割1周,安瓿内药液被玻 璃微粒污染为少,故又提倡仅割锯1/4,并用酒精或稀释碘酊 擦拭后掰开为宜。安瓿不宜倒置,针尖
❖ 药液的正确抽吸方法可有 效地减少微粒。抽药操作 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 “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 抽吸方法。
相互作用而产生。
药液中微粒的污染途径分为:
❖ (1)生产过程中的微粒污染:生产厂家。 ❖ (2)临床准备、操作时产生微粒污染;
a.切割安瓿会产生大量的细小的玻璃屑。 b.穿刺橡胶胶塞会造成橡胶微粒脱落。 c.输液、配液时的环境会对药液产生污染。 ❖ (3)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入微粒污染 (4)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对药液的影响 (5)添加药物产生微粒污染,实验表明: a.添加药物品种和数量越多,产生微粒就 越多。 b.产生微粒的数量与添加药物的次序有关。 c.添加药物是临床产生微粒最主要的原因。

静脉输液话“微粒”

静脉输液话“微粒”

静脉输液话“微粒”“微粒”是静脉注射液中难以消除的“副产品”,其危害不言而喻。

由于静脉注射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受到各种污染,在操作中带入微粒也是不可避免。

除了药物本身,穿刺橡皮塞的碎屑脱落是微粒的主要来源。

因为高压灭菌时,瓶内空气膨胀使橡胶塞表面产生裂纹,加药时反复穿刺橡胶塞导致橡胶塞撕裂产生了微粒。

除此之外,不合格的输液器具、操作人员手部卫生、药物配置场所内的空气微粒都会造成药物微粒污染。

即便是在非常洁净的超净工作台进行药物配制,由于不同药物之间配伍,PH变化等均可能形成新的微粒,而中药注射液配伍形成微粒更多。

微粒随着静脉输液被带入人体血管,绕开了人体的防御和滤过机制,又难以被免疫系统清除,造成在人体内的长期存留。

大部分微粒沉积在肺和脑,对损伤的血管内壁产生刺激,使其不光滑,引起血小板粘着,形成血栓和静脉炎。

较大的微粒堵塞细小的血管,形成“肉芽肿”,从而引起局部供血不足,严重时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此外,微粒还会作为致热原导致患者发烧。

虽然我们认识到微粒的潜在危害是多方面的,但也没有必要对输液治疗产生恐慌,以至于在该采取静脉注射的时候疑虑重重。

因为人体的毛细循环是有非常丰富的侧枝的,正常情况下,多数毛细血管处于关闭状态,只在组织需要大量氧供时大量开放。

即使一支毛细血管被小直径的微粒阻塞,由于侧枝的存在,也不致造成组织缺血缺氧。

除非是直径较大的微粒。

某些小口径的毛细血管(直径4微米左右)仅容红细胞变形后通过,小于20 微米的微粒与白细胞“体型”大致相当,除非引起严重的肉芽肿等炎症反应,否则一般不会造成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虽然微粒是静脉输液危害的罪魁祸首,但我们更应该持有正确的态度看待这些药物微粒。

一方面,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严格掌握输液治疗的适应证,能经非输液途径给药的,尽量避免采取输液。

即只要能达到治疗目的,无创伤的医疗技术是首选;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药物生产工艺和输液技术日益改进,药物质量的不断提升,严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已经越来越低了。

静脉输液微粒

静脉输液微粒

(2)、对瓶装药液的配置 瓶装粉剂的配置,极易产生瓶塞碎屑。空针 与瓶塞呈30-40°(斜面法),明显优于垂直 法。 (3)、同时混合多种药物。瓶口反复穿刺, 橡皮塞增多。与穿刺的次数、针头口径的大 小有关。
4、三通的使用 手术室三通的使用,常在输液器末端连接三 通,为麻醉师术中反复多次给药提供方便, 临床上使用时,常直接连接在输液器终端与 穿刺针头之间,其间无过滤装置,当从侧孔 推药时,容易将药液中的微粒直接注入病人 血管内,引起微粒污染,麻醉中用药的数量 和品种较多,且大多为安瓿制剂,增加了不 溶微粒产生的风险。
3、肉芽肿的形成,当微粒进入肺、脑、肾等 组织内时,在吞噬细胞等炎性反应细胞作用 下,造成肉芽肿,从而引起不同部位不同程 度的供血不足,甚至坏死。 一人曾用过40L输液的肺标本中有5000个肉 芽肿, 4、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此外,不溶微粒还能诱发静脉炎、过敏反应、 癌反应、血管闭塞、肺动脉高压等。
手术室三通的使用常在输液器末端连接三通为麻醉师术中反复多次给药提供方便临床上使用时常直接连接在输液器终端与穿刺针头之间其间无过滤装置当从侧孔推药时容易将药液中的微粒直接注入病人血管内引起微粒污染麻醉中用药的数量和品种较多且大多为安瓿制剂增加了不溶微粒产生的风险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护理防护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非 代谢性颗粒杂质、不溶性,其直径一般1-15um,少 数可达50-300um。)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 害的过程。 输液微粒引起的危害有: 1、引起输液反应,大量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后, 有些异物可引起抗原作用,诱发炎症反应,患者会 出现发热、寒战等输液反应,称之为热原样反应。 2、造成血管阻塞,较大的微粒可直接堵塞血管引 起局部供血障碍。
输液微粒的来源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2.2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2.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2.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变态反应。
3防止与消除微粒的措施
3.1环境 尽可能采取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或采用配液中心配制液体,以减少因空气中不溶性微粒带入液体而造成的污染。未设配液中心的医院,在配液前一定要对治疗室进行空气及地面、桌面的消毒,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控制闲杂人员等进入治疗室,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减少空气中微粒的含量,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1-15µm,少数较大的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µm。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操作及治疗手段,因此,加强对静脉输液中微粒的控制及减少其对患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被医院及患者所重视。本文将微粒产生的来源、危害及防治分析如下。
1.3.1安瓿锯割与微粒污染1只5ml安瓿,砂轮锯割后用手掰开切割口时带有玻璃微粒1300~3000个。如果用碘伏棉签擦拭后再掰开,微粒污染减少1/4[1]。
1.3.2加药时针头穿刺胶塞与微粒引入 输液过程中,液体内常会加入多种药物,特别是目前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大多为橡胶塞的玻璃瓶制剂,在溶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药中用针头反复刺橡胶塞,会导致橡胶塞微粒进入药液。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护理人员习惯直接用注射器乳头抽吸药液,这使微粒污染的几率大为增加。
2微粒污染的危害
我国1990年药典规定:每1ml输液剂中直径>10µ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µ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个。人体最小毛细血管直径为5~15µm,当微粒直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时,可引起阻塞。容易受损害的是肺、脑、肝、肾等部位。

输液微粒的预防与处理

输液微粒的预防与处理

输液微粒的预防与处理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它在液体中是不溶性的物质及未溶解的药物结晶,其直径一般为1-15um,少数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um。

输液微粒的种类及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产生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其预防和处理日益受到医、药、护人员的重视。

1. 输液微粒的种类及来源1.1橡胶微粒:由于穿刺胶塞产生;1.2 塑料微粒:产生于药物包装;1.3 玻璃微粒:源于安培的切割;1.4 结晶体微粒:来源于药物的置放与配伍;1.5 纤维素、毛絮、尘埃微粒:来源于室内环境、配药环境与输液器的自污;1.6 碳黑微粒:来源于药物的生产过程;1.7 脂肪微粒:置放乳剂乳化不完全。

2.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产生的危害2.1可导致肺功能低下及局部组织栓塞或是坏死:输液微粒的直径大多在30um以上;而生理上成人毛细血管的直径为7- 12um,婴幼儿的毛细血管直径为3- 5um,这些微粒通过血液循环经过肺组织时,沉积下来,轻则可致肺功能降低,重则可致肺组织纤维化。

当微粒通过比其直径小的毛细血管时,轻则致血管堵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水肿;若长时间不通,或微粒在血管内进一步聚集,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1]。

2.2可导致静脉炎,尤以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明显:当输液微粒进入人体后,随血夜循环引起血管内壁刺激损伤,使血管内壁变得不光滑,引起血小板黏着聚集,导致静脉炎。

严重者在体表可见一条沿静脉输液血管分布的红色线痕,伴有较剧烈的疼痛。

2.3 可引起药物过敏反应:药剂中含有药物结晶微粒、聚合物、降解物及其它异物可以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最常见的为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等。

2.4 产生输液反应:药品从厂家生产到通过静脉输入体内,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慎均可导致不溶性微粒的增加,或将未灭活的致病菌带入人体内,刺激脑下垂体的发热中枢,而可生输液反应。

2.5 其他严重者可导致肉芽肿,引起肿瘤样反应或是引起肿瘤。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课件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课件

输液微粒的检测方 法
操作步骤:将输液液体置于透 明容器中,用肉眼仔细观察, 记录微粒的数量和大小
定义:通过肉眼观察输液微 粒的方法
优点:简单易行,无需特殊 设备
缺点:主观性强,容易漏检, 对微粒数量和大小判断标准不
统一
原理:利用显微镜观察输液微粒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情况 步骤:将输液液体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优点:直观、简单易行 缺点:主观性强,容易漏检
定期检查:对输液器具 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 无菌、无微粒,避免使 用过期或破损的器具。
清洗消毒:对输液器 具进行严格的清洗和 消毒,确保其清洁无 菌,减少微粒的产生。
规范操作:医护人员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 遵守规范,避免操作 不当导致微粒污染。
正确配置药液,避免微粒污 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输液前检查药液有无沉淀、 变质等情况
输液微粒的定义
输液微粒的危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输液微粒的来源:溶液本身、输液 器具、输液操作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药品质量、提 高输液器具质量、规范输液操作
橡胶微粒:橡胶管和针头在输液过程中产生的微粒 空气微粒:输液过程中空气进入输液溶液产生的微粒 玻璃屑微粒:输液瓶和橡胶塞在切割和穿刺过程中产生的玻璃屑 纤维微粒:输液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药物和添加剂产生的纤维微粒 塑料微粒:输液袋、输液管等塑料制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微粒
输液过程中保持药液温度适 宜,避免产生气泡
严格控制输液操作过程,确保无菌操作。 定期对输液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对输液微粒的监测和记录。 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输液安全培训,提高对输液微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 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输液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普及安全知识:向患者普及输液安全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20160413科室讲稿)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20160413科室讲稿)
• 配伍不当会导致药物产生结晶 • PH值的改变,形成不溶性微粒
肠外营养液的微粒预防
• 脂肪乳油滴粒径控制在0.4到1μm, 接近人体液中乳糜微粒的大小 油滴的粒径超过5μm,容易造成肺部栓塞
控制阳离子的最高浓度
防止磷酸氢钙(CaHPO4)结晶的产生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 • •

严格无菌操作 正确切割安瓿 正确穿刺瓶塞 正确抽吸药液
• 八、肺栓塞。当血液经循环到达肺部后,肺的毛细血 管床起滤网作用,使一部分微粒留下来黏附在血管壁 上,易形成肺栓塞、肉芽肿。
内容
输液微粒的种类和来源
输液微粒的临床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的预防
输液微粒污染的预防
药液生产 环节的控制
药液配制 过程中的控制
注射剂的生产.配置和使用的各 个环节都应采取控制微粒污染的 措施。

各地纷纷叫停门诊输液
近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 药包装协会、中国药师协会等六个组织共同编制的首 部《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范专家共识》 在北京定稿。据悉,该共识将于5月份发布。
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是指在输液的生产、储存及 使用过程中经各种途径污染输液产品的微小杂质。 其粒径在1-50 μm之间。是一种不溶于水,肉眼看 不见的 存在于输液中的 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输液微粒污染: 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 粒带入人体的过程。
但对于人体也存在较大的危害的 2~10μ m的微粒却尚未做出限量 规定。
药液配制过程中的控制
严格执行无菌 技术操作规程
合理用药, 注意配伍
药液配制过 程中的控制
•建立药物配置 •中心,减少药物 •配置过程的污染。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注射方法.在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发现,大量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会经静脉输注机体,引起肺、脑、肝、肾等器官的损害,乃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如何在防止不溶性输液颗粒进入机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成为近年来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静脉输液、输液微粒、危害、预防措施1.输液微粒的概念输液微粒是指直径约为1~15um,少数较大的不溶性微粒直径可达50~300um[1]。

我国2000年版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液体中直径大于10um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0个,直径大于25um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个[2]。

输液微粒主要包括玻璃屑、纤维、晶体、碳化物、药物结晶、细菌孢子等[3]。

2.输液微粒的来源2.1药液的生产制作由于药物液体加工生产和保存不严格,加入其他异物或不溶性微粒,如水、空气、原材料的污染等。

2.1环境与空气目前大部分医院临床上配药和加药在普通治疗室中进行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毛絮、纤维、烟雾、细菌等空气悬浮微粒会在抽吸药液过程中混入药液。

据大量实验证明,普通天然环境与净化环境相比,不溶性颗粒平均增加22.6倍[4]。

因此,病房和治疗室的空气洁净程度不容小觑。

空气环境的污染是输液微粒污染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污染。

2.3切割安瓿用砂轮切割安瓿会产生玻璃碎屑。

玻璃碎屑污染水平与砂轮切割后是否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再掰开抽取有关。

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切割后未再次消毒直接掰开或直接用器械敲开,是切割安瓿中产生玻璃碎屑最多最严重的方法[5]。

2.4加药时反复穿刺橡胶塞静脉输液时常需加多种药品,反复穿刺橡胶塞就会有许多的碎屑颗粒甚至是肉眼可见的颗粒产生.橡胶塞不干净,碎屑在药液中停留时间越长,药液污染越严重。

2.5输液器及注射器输液器、注射器的生产环境不洁净.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大多无滤过装置,不能过滤微粒,因此不可避免的使微粒经一次性输液器进入机体,造成器官的损害。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实习)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实习)
6
输液微粒的种类
• 橡胶微粒 • 加药时穿刺橡胶塞切下的橡皮塞屑。有研究表明,一次性输液器塑料
穿刺针穿输液胶塞后,可使输液中微粒增加1.6倍~27.6倍,并可使药液 中出现可见性胶屑。临床加药时常用20 mL注射器的针头是16号或18号 的,这类较大的针头在穿刺胶塞过程中,很容易切割下大量的橡胶颗粒 ,而且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加,产生微粒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5
输液微粒的种类
• 尘埃微粒 • 非常常见,空气中的烟尘、粉尘可能随着药品的生产、运
输、储藏和使用过程而进入药液,形成微粒并随着输液而进 入病人体内,引发不良后果。
• 玻璃屑 • 较为常见,切割安瓿的方式和步骤不当会产生大量细小的
玻璃屑。安瓿开启的一瞬间,由于安瓿内外压力的不均衡, 瓶内负压使气流倒吸,会将用砂轮锯掉的玻璃屑吸入安瓿内 ,污染药液。
35
第一法(光阻法)
• 结果判定 • (1)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 0m 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 • 除另有规定外,每lm l中含10Mm 及10Mm 以上的微粒数 • 不得过2 5 粒,含25^111及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 • 3粒。 • (2 )标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静脉注射 • 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除另有 • 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lO jum及1 0 p m 以上的微 • 粒数不得过6000粒,含25Hm 及25^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 • 600 粒。
22
输液微粒的危害
23
造成局部组织栓塞或坏死
成人毛细血管的内径一般平均是6 μm~8 μm,婴幼 儿的毛细血管内径仅3 μm~5 μm。当药液中的微粒 直径超过毛细血管的内径时,就可以堵塞毛细血管 ,引起局部组织供血不足,进而组织缺氧。人的心 、肝、肾、肺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网,这些器官是输 液微粒常见的沉积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