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径探析
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在政策、产业、生活等方面逐渐趋同,实现城乡人口和资源的有机迁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产业结构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之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城乡产业的有机衔接。
目前,农业仍然是农村的主要经济支柱,而城市则以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导。
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可以在农村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同时,加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产业协调,鼓励城市企业在农村设立加工基地和生产基地,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二、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之二是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
目前,城市在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较为丰富,而农村则存在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建农村道路、学校和医院等,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可以鼓励城市人才到农村任教、任医,提高农村的医疗和教育水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三、土地利用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之三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乡土地的共享。
当前,城市拥挤和农村富余的土地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化进程,将农村闲置土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同时,可以鼓励农村发展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吸引城市人口到农村居住和投资,活跃农村经济。
四、交通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之四是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城乡间的交通便利性。
目前,由于交通条件落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不畅。
为此,可以加大对农村交通建设的投入,建设乡村公交系统、改善农村道路等,提高农村的交通条件。
同时,建设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快速通道,缩短城乡间的距离,促进城市与农村的交流与合作。
五、社会保障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之五是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和路径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和路径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相互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推进城市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
通过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城市和乡村经济的互补发展,实现城市与乡村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互联互通。
2. 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乡居民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
3. 推进城乡土地制度改革。
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土地市场,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有序流转,释放土地潜力,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4. 促进城乡人口流动。
通过放宽户籍制度限制,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同时为农村留守人口提供更好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实现城乡人口的均衡流动。
总之,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以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 1 -。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引言:城乡融合发展是当今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还存在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一、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发展离不开优质的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而农村地区在这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供水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城乡之间的公共设施均等化。
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当前,农村经济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导,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应该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三、加强城乡人才交流与培养城乡人才交流与培养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前,农村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政府应该创造条件,加强城乡人才交流,鼓励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帮助农民提升技能,培养农村创业创新的人才。
四、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是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短板。
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质量也存在较大差距。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五、促进城乡社会保障的均衡发展城乡社会保障的不均衡发展是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难题之一。
城市居民享受着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享有相对平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六、促进城乡文化的交流与共享城乡文化的交流与共享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
当前,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文化差距较大,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城乡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鼓励文艺团体到农村演出,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要加强城市与农村文化资源的共享,确保城乡文化的平等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挑战
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挑战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谋生,同时城市也面临着压力。
因此城乡融合发展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镇化加速、农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是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
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其路径与挑战值得深入研究。
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城乡融合发展应该实现资源、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共享,加强经济、社会的融合,旨在打破城乡二元对立、推进公平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城镇化规模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
扩大城镇化规模是提高城镇化率、实现城乡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城镇化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城乡人口的流动,实现了人口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加强农村经济调整,促进农村发展另一方面,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科技创新、新型农民等为主要发展方向,扶持特色农业、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同时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三、推进城乡干群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要求之一。
应该鼓励城乡干群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字画、音乐、传统工艺等方面文化的交流。
同时,应该重视城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城乡融合发展的挑战城乡融合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解决资源的平衡。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资源压力也越来越大。
应该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促进城乡之间资源的互相补充。
同时,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完善的城市设施,满足城乡人民的需求。
另一个挑战是城市与农村的不平等发展。
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慢也成为了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
应该注重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的现代化,积极发展新农村,扩大城乡经济联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发展的公平与稳定。
结语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产业融合、文化融合、资源融合,共同实现城乡平衡发展。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的发展空间有限,而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城乡差距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衡。
为了逐步解决这一问题,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被提出并成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
本文将研究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
二、理论逻辑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要以全面发展为基础。
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农村的发展。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要以全面发展为理论基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只有实现全面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2.均衡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要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传统的城乡发展模式下,城市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农村,造成了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要强调均衡发展,通过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使城乡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3.互动共生:城乡融合发展要实现城乡互动共生。
传统的城乡发展模式下,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隔离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互动机制,促进资源的共享、优势的互补,让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三、实现路径为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城乡发展差距问题的关注,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引导城乡融合发展。
比如,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提高农村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城市和农村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现代化,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创业等。
2.推进新型城镇化。
传统的城镇化是以城市为中心,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新时代的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将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推进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要注重提升农村的产业发展能力、基础设施水平和生活条件,吸引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促进城乡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路径选择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路径选择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下面从政策层面、资源调配层面和产业结构调整层面三个方面来探讨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政策层面,一方面需要制定出更为全面、具体的乡村振兴政策,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另一方面要树立城镇化只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手段的理念,引导城镇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乡村振兴,确保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性。
还需要加强政策的跨部门、跨领域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城镇与农村的融合。
在资源调配层面,需要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升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要加强城乡间的资源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以鼓励城镇居民到农村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也可以通过引导城镇居民到农村居住,提高农村的消费水平,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的进步。
在产业结构调整层面,需要实施一系列的产业结构优化政策。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动传统农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的现代化。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城镇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需要在政策层面、资源调配层面和产业结构调整层面进行全面考虑。
政策层面要制定出全面、具体的乡村振兴政策,引导城镇化更加注重乡村振兴。
资源调配层面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强城乡间的资源流动。
产业结构调整层面要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政策,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
通过这样的路径选择,我们可以促进乡村振兴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凸显,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积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不断推动城乡差距的缩小。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并提出实现路径。
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城乡发展关注群众的需求。
城乡居民的需求差异较大,城乡融合发展应侧重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强调城乡互补。
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措施,实现城乡经济的互补性,推动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是加强城乡规划统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要通过整体规划,解决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促进城乡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四是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机制。
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有力保障。
实现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政府主导,建立统一的城乡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科学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二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
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四是加强农村金融支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农村发展提供金融保障,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难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是改善农村社会事业治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城乡融合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城乡融合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对策。
一、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明显,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出来。
城乡融合发展成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城市化速度过快,导致资源环境压力过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城市资源过度集中,农村资源空心化。
再次是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不够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
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为了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首先,要优化城乡规划,实现城市和农村的有机结合。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和乡村的布局,促进资源的共享利用,实现城乡互补发展。
其次,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发展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村经济。
再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督。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加强对城乡融合发展进展的监督和评估。
通过以上对策和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互利共赢,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促进城乡融合,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的协同发展。
希望在未来的实践中,能够更加深入地探讨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路径选择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路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课题。
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是一体两翼,相辅相成的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是要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产业的升级,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使乡村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城镇化是要推动城市规模和功能提升,加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与流动、土地利用规划、农民居住环境改善等方面来探讨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路径的选择。
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关乎着整个乡村振兴进程的成败。
在新时代,农业产业需要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经营。
要加强农产品的品牌打造和营销渠道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让农民通过劳动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
在城镇化过程中,农业产业也需与城市的现代产业相融合,实现产业链的对接和互补,形成乡城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也将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动力。
二、人才培养与流动在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培养和流动是至关重要的。
乡村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而城镇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来支撑城市的现代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要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和引才机制,促进人才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
要引导和激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回到乡村创业和发展,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税收优惠、推出人才引进政策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乡村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三、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是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推动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面临新的经济形势,中国正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平衡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宏观战略,涉及制度、政策等方面,但城乡融合发展还需要涉及教育、医疗、交通等具体事务,才能真正落地。
本文将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路径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寻找合适的路径,路径的选择应该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在寻找合适的路径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把城市优势与农村发展相结合。
诸如现代农业、农村旅游等领域都是农村发展的切入点,通过这些领域大力发展可以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互补、共同发展。
二、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
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可以考虑在一个较大的地域内,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模式,通过城乡贯通、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强化乡村振兴。
新发展阶段,党中央特别提出要加快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的综合效益,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二、策略城乡融合发展还需要针对具体的事务设计出对应的策略。
下面,我们就具体事务来谈一些策略。
一、教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城乡融合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增加实践机会,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实际操作情况,同时也为企业引进了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针对农村教育,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化的学校设施,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医疗医疗是人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建设现代化的医疗设施,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医疗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在乡村地区建设社区医院,医院可以引进优秀的医生,为乡村地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交通交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城乡之间的通顺是城乡融合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交通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在城市周边建设一些交通枢纽,例如地铁、公共汽车等,为城乡交通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综上,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的选择和策略的制定应注重实际情况。
浅析新时代的城乡融合发展3篇
浅析新时代的城乡融合发展3篇一、以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出路现阶段,各地方乡村发展不平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总人数在不断降低.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区转移,导致乡村建筑出现大面积的空闲的情况,长此以往,使得整个村落呈现败落的景象,并且这样的情况愈加明显,据相关资料显示,以各地方乡村总体角度来说,每天大致有近200多乡村因房屋建筑空闲而导致败落,并且这样的情况还在继续;第二,人口结构老龄化.由于近几年来各城区都加大了基础建设的重视,使得农村的年青劳动人员都投入到了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中,大部分乡村进行农业生产的都是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些留守人员被称为386199队伍,这样的发展情况就产生出这样的一个难题,“未来农业产业如何发展”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三是农业副业化现象突出.从全国范围看,近年来,除东南沿海及中部一些区位条件好、资源优势突出的局部空间及点位的现代农业发展较快,西部广大地区更多地存在着小规模面积、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区大量土地无人无力耕种而大面积抛荒现象,农业更多地变成老人农业和外出打工人员的兼业农业;二、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难点继续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根据国务院于2014 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25号)[9],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5〕42号)等文件精神,温州于2016年正式出台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在2016年11月30日前,全市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划分以及由此派生的自理口粮户口等各种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并全面放开温州两市五县落户限制.下一步还需要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改革,加快解决依附在二元户籍制度上的城乡差别和政策限制,基本消除因农业、非农业等户口性质原因产生的待遇差距,还原户籍本来的社会管理功能[10],从而提升户籍制度改革效果.三、以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路径2011年底,温州市正式被批准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在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多个重要领域进行了试验探索,为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供了实践基础.2016年, 总书记主持深改小组会议,审定下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强调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通过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承包地退出改革、宅基地退出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等,以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动力机制,为乡村区域从城市带来动力强劲的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要素和城市资本下乡间的高效对接,通过土地要素的进一步市场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全面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和抵(质)押融资平台和交易品种,推进股权质押融资平台实质性运行,扩大信用贷款、政银保合作贷款和农房抵押贷款业务规模,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村集体股权抵押质押贷款,有效解决农村资金总体短缺、金融抑制的矛盾,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进一步扭转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基本生产要素持续大规模由乡到城单向流动趋势,促进城乡资源平等公平地自由交换.四、结语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城镇化发展的助力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必须以乡村振兴为前提条件.基于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的不充分,除上述路径外,還需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进一步整合和合理优化村庄布局.( 作者单位为黄冈市委党校)浅析新时代的城乡融合发展2摘要:若干年来河北省在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新路径
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新路径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也日益增加。
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在农业方面,应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灌溉效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交通建设,提升农村交通的便利性,方便农民外出务工和农产品流通。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石,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引导力度。
2. 推进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培育为了加快乡村振兴,需要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规模化经营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农村青年、退役军人、大学生等创业者返乡创业,引导他们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型产业。
通过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可以更好地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 推进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需要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村旅游服务技能等。
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就业稳定增长。
4. 实施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计划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可以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计划,培育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
可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农村旅游产业、农村电商产业等。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农村,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5. 推进城乡环境协调发展城乡环境协调发展是城乡融合的重要内容。
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的路径研究
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的路径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同时加剧了城乡差距,制约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
为了实现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需要研究一些可行的路径。
本文将从政策、技术、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政策路径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政策制定和落实。
政策要点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各项福利。
政策也需要提升农民权益,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公平竞争权利。
此外,政策也要关注农村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问题,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
政策的制定不能脱离实际,需要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保状况进行周密的研究分析,确保政策真正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发展。
二、技术路径技术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和农村的距离得到了极大的缩短。
比如,在教育领域,通过网络教育,城市的高质量教育资源可以向农村输送,有助于弥补农村教育资源差距。
在医疗领域,通过远程诊疗和健康管理技术,城市的先进医疗设备和科技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农业领域,通过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设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教育路径教育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最基本、最广泛的社会公共服务,不仅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更可以塑造公民素质和价值观。
教育是改变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实现城乡教育的融合和同步发展,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支持农村学校建设和师资培训,制定有利于农村教师就业的政策等。
此外,要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互通,建立城乡教育服务联盟,推动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交流互动。
通过教育,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结语: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具有长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新时代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新时代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
而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路径1城乡融合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义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城市与乡村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城市与乡村应该是互促互进、共生共荣的关系,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乡之间开始出现失衡,主要表现为城市逐渐走向繁华,而农村开始走向衰落。
党中央深刻把握和准确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乡村演变发展态势,提出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就是要让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过去,城乡统筹发展强调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要统筹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而现在的城乡融合发展更加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双向融合互动。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能畅通城市和乡村之间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有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均衡发展。
21世纪以来,我国在推动城乡发展和改善城乡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要素流动不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根本消除”。
因此,大量的农村土地、人才和资金不断流向城市,导致乡村发展缺乏要素支撑。
要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就要坚决破除导致城乡要素单向流动的体制机制,建立促进城乡各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
2新时代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2.1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助推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农民不仅仅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润,更可以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力量。
实施现代化城乡规划的新型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实施现代化城乡规划的新型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讨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现代化城乡规划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举措。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实施现代化城乡规划的新型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经济发展是现代化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城市发展不可持续,乡村振兴困难重重。
因此,实施现代化城乡规划需要优化城乡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城市要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乡村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通过调动城乡各自的发展潜力,实现城乡经济全面发展。
社会建设是实施现代化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加剧,城市的人口老龄化、就业压力和资源环境紧张,乡村的人口外流、基础设施滞后以及医疗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实施现代化城乡规划需要注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
城市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基本民生需求;乡村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通过城乡社会资源的统筹配置,实现城乡社会的全面发展。
文化传承是实施现代化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城市和乡村的文化交流受到了限制,文化资源利用不均等问题逐渐凸显。
因此,实施现代化城乡规划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城乡文化共同繁荣。
城市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设施;乡村要挖掘乡土文化,打造文化名村。
通过城乡文化资源的交流融合,实现城乡文化的共同发展。
环境保护是实施现代化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和乡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的污染、垃圾处理和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乡村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因此,实施现代化城乡规划需要注重环境保护,促进城乡生态共同建设。
城市要加强环境治理,推进城市绿色发展;乡村要实施农村环保工程,促进农村生态建设。
通过城乡环境的协同保护,实现城乡生态的共同发展。
民族伟大复兴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民族伟大复兴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显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不断扩大,人们对于城乡融合发展道路的探索迫在眉睫。
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命题之一。
本文将就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现状与问题以及路径探索进行探讨。
一、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以下重要性:1. 实现社会公平: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居民差距的重要途径,通过促进资源配置的均衡和公平,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加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公共服务,提高社会公平性。
2. 实现可持续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构建生态文明,能够提高农村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 促进经济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内生动力,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与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4. 强化文化传承:城乡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城乡文化相互交流和文化传承,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认同感,实现民族文化的繁荣兴盛。
二、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1. 产业转移不均:由于城市对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行业的聚集,农村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实现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
2. 基础设施不平衡: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3. 公共服务不均衡: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均,城市居民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而农村居民则面临服务不足的问题。
4. 人才流失与农民工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吸引力不足,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导致农民工问题与“留守儿童”问题突出。
三、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采取以下路径探索:1. 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升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当下日益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在城乡间实现资源配置、产业发展、环境协调、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差距等方面实现的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本文探讨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一、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新时期面临的一大挑战和任务,实现城乡一体化,不仅需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紧密结合,还需要解决城乡间的差异性问题。
在具体实践中,城乡融合发展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1. 城乡发展不平衡目前城区经济发达、资源丰富,而农村地区则多为贫困、资源匮乏的地区。
城乡收入、教育、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的差距,导致一些农民外出打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渠道。
2. 城乡土地制度不合理目前中国的土地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区土地流转不畅,无法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最佳效益。
同时,农民土地产权变现难,无法发挥土地的潜在价值。
3. 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城市基础设施与农村基础设施不对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不足。
二、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之路。
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1. 推进城乡土地制度改革在城乡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应该实行土地流转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社会化流转,减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提升农民家庭收入,实现城乡间的资源共享。
2. 加速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应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各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够覆盖农村地区。
同时,还需要加强城市与农村的交通、通讯等方面的联系,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3. 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机制城乡间的公共服务存在差距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阻碍。
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与路径研究
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与路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在我国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
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与路径研究。
一、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和意义城乡融合是指城市和乡村在区域发展中实现互相借鉴、协调发展,并最终形成一个融合的整体。
城乡融合发展是以城市经济带动乡村经济,以农村资源和劳动力实现城市产业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发展解决了城市人口膨胀、土地资源占用、环境破坏等问题,促进了城市和农村的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
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重点1.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之一。
2.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现代农业建立在高科技、智能化、绿色化基础上,能够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等目标。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和融合,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4.促进城乡交流城乡交流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立城乡协同发展的新机制,积极开展城乡交流和合作,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员流动、信息交流和社会合作,有利于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1. 建设多主体参与的城乡融合发展合作机制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城乡融合发展合作机制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政府、市场、社会、企业、农民等各方参与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 按照不同发展特点,提出岗位合理规划策略城乡融合发展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城市和乡村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岗位需要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城乡融合。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路径与实践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路径与实践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融合发展旨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
在新时代下,城乡融合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探索更加科学的路径和方法。
一、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乡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
在城乡差距较大的区域,应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将城乡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纳入政府规划和投资的范畴,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城市相适应。
同时,应通过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整合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手段,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普及率,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需求。
二、鼓励农村经济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中,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探索更加科学的路径和方法。
为了鼓励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展农业产业化。
政府需要在农业科技方面加强投资,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法,加强可持续性管理,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政府应当鼓励农村地区发展多样化经济,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休闲、生态餐饮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社会保障。
政府需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充分发挥保险、教育、医疗和住房等领域的作用,在发展农村经济和保障农村人民生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题目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困境,需要政府在这方面加以改革。
政府需要制定土地政策,确保所有农民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同时,应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当加速农村土地经营权制度改革,创新有效的土地所有权和流转机制,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五、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径探析
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径探析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曾写道:“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
”新时期积极探析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实现城市和乡村之间高层次的融合协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古代,中国社会是整体性的乡村形态,城市和乡村并不存在本质意义上的分野。
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城市逐渐形成并从乡村中分离出来,迅速发展壮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宏伟目标,限制我国农村人口的盲目流动,1958年我国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不仅严格限制了我国人口的自由流动,还将我国居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导致我国的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有了截然不同的身份待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分割和相互封闭的二元结构逐步被打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加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状态,使我国在新时期迈入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高度。
城乡融合发展强调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城乡在各具特色的基础上,实现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使乡村和城市实现高层次的融合协调发展。
新时期实现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实现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实际上就是利用城市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优秀人才、管理方式和灵便的信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带动我国乡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我国农村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却相差很大,这就决定了对农业技术的要求也是多样的。
首先,针对种植条件较好的广大平原地区,应加强相关的科技研发,提高农业在灌溉、播种、收割等方面的大型机械自动化,建立相应的农业生产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引导当地农业发展为机械化家庭大农场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径探析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曾写道:“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
”新时期积极探析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实现城市和乡村之间高层次的融合协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古代,中国社会是整体性的乡村形态,城市和乡村并不存在本质意义上的分野。
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城市逐渐形成并从乡村中分离出来,迅速发展壮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宏伟目标,限制我国农村人口的盲目流动,1958年我国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不仅严格限制了我国人口的自由流动,还将我国居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导致我国的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有了截然不同的身份待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分割和相互封闭的二元结构逐步被打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加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状态,使我国在新时期迈入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高度。
城乡融合发展强调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城乡在各具特色的基础上,实现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使乡村和城市实现高层次的融合协调发展。
新时期实现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实现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实际上就是利用城市比较先进的科
学技术、优秀人才、管理方式和灵便的信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带动我国乡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
我国农村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却相差很大,这就决定了对农业技术的要求也是多样的。
首先,针对种植条件较好的广大平原地区,应加强相关的科技研发,提高农业在灌溉、播种、收割等方面的大型机械自动化,建立相应的农业生产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引导当地农业发展为机械化家庭大农场模式。
其次,对于种植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及农业技术指导,建立农业生态检测系统,提高农业抵御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最后,在一些受地形限制只能采取小规模种植,或适宜种植果蔬、药材及进行养殖业的地区,应提高其农业经济效益,研发相应的微型、精细农业科技,增加我国农民的收入。
(二)推行农业技术下乡,培养我国农民现代化意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关系的不断推进和移动互联网的
发展与普及,生活在土地上的新一代农民亦不再局限于自己固有的生存和生活领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改变过去那种封闭自守的状态,开始在城乡之间流动,且于潜移默化中适应社会的新变化,在逐渐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后,开始效仿和学习城市里的新奇事物,并逐步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观念。
在这一现实状态下,积极倡导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技术指导员下乡,会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农民的培养及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农业技术指导员的任选方面,可优先考虑对农业及农民有一定了解的全日制大中专农业院校的毕业生。
在当前城市就业形势严峻的条件下,可通过相关政策引导他们发挥专业所长去往广阔的农村就业,根据他们所学专业使其担任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指导员,为我国农业发展添入新活力。
(三)创建农村新型产业链,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现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但大多数地区只是强调减免税务或是给予财政补贴这种纯粹的“输血”模式,而没有过多地关注农村的内生发展力,进一步激活农村发展的潜力与要素获取的能力。
对于满足大面积种植条件的地区,在其家庭农场达到一定规模后,可建立相应的农场公司或农村合作社,使农作物就地生产为价值更高的农产品。
并提倡农民以土地入股(或
是以参加生产付出的劳动力为股),加入到农场公司或农村合作社中,积极地把农作物的生产和加工及后期的销售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新型农业产业链,实现农村的自产自销。
而对于无法满足建立农场公司的地区,可根据自己的地区特色,将田园资源与现代技术进行恰当的结合,开展各种风格的农家乐,形成特色旅游休闲产业链。
充分发挥农村的内生发展力,形成我国农村经济自身的特色,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二、加强政策引导、制度创新,保障城乡居民权利趋同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城乡关系的每一次变动,都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且国家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
新时期要实现我国城乡的融合发展,更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和制度的创新。
(一)加强国家相关政策引导,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地位
改革开放后,国家虽在城乡的二元体制关系上有所突破,但农村居民的地位与城市居民相比并未得到很大的改善,在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思想深处,仍有自身地位低于城市居民的等级观念,这种观念导致他们在利益被侵犯的时候大多选择隐忍和退让,从而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不利于我国农村的发展。
因此,新时期应逐步加强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户籍,并在相关政策上加以引导,逐渐改变农村居民对自身户籍固有的等级思想观念,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地位。
(二)加强国家政策的宣传,给予农村相关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关社会保障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必备条件,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状态都是?r 村补给城市。
新时期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在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与改革中,适当地向农村倾斜。
教育方面,可引导城市教师自愿向农村学校义务流动,使城市教师在五年内必须有一年下乡教学的经历,并为农村儿童建立相应的田园书屋,满足其课余时间有地方可去、有书可读的需求;医疗方面,应根据医院的地区覆盖范围划分农村居民两年一体检的范围,给予医院和农村居民相应的体检补贴;就业方面,在实现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或农场公司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就地就业,提高长期离土离乡中青年的回归率,从而改善当前我国农村空心化和城市过度拥挤的现状。
基础设施方面,应尽力满足农村居民在文、体、娱方面的需求,建立农园文化馆,配备相关的农、林、牧、渔等方面的有声影像和书籍等,提高一些基础健身器材和中老年活动场所的利用率。
总之,要从细微之处入手,关注新农民的真实需求,建立真正的社会主
义新农村。
(三)完善国家相关政策,满足城乡居民双向流动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新时期应完善我国户籍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使农村居民可以追求城市生活的繁华,同时也赋予城市居民享受桃花源式田园生活的权利,一定程度上满足城乡居民的双向流动。
在选择居住地点方面,应保障城乡居民有相同的选择迁移权利。
对于市民迁移农村方面,可在实现户籍制度全面改革的基础上,对农民的宅基地进行合法保护与改革,使其拥有和城市住房一样的租赁、转让、买卖等合法权利,使农村的空闲住房得到有效利用,也为向往田园慢生活的市民提供了迁移居住资源。
而对于由农村迁移城市安家的居民来说,在打破户籍限制的基础上,可自愿与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签订相关的放弃农村土地使用权限的协议,在得到国家给予的相应土地补贴的同时,亦可根据这份土地协议得到国家在购房方面给予的政策倾斜和补贴,提高其在大城市立足的成功率。
三、科学规划城乡布局,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古代的中国社会在空间上呈现的是整体性的乡村形态,城市和乡村也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分野。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现代性特征的城市开始形成,逐渐与乡村脱离,使城市和乡村成为两个对立的生存空间。
继而造成我国城市过度拥挤和乡村空心化严重、资源利用不合
理状态的出现。
(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城乡融合发展并不是意味着乡村要转变为城市,实现城市化。
而是指基于城市和乡村这两种社区形态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形成和发展,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强调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城乡各具特色。
“城市就是城市、农村就是农村”,但二者在整体上呈现出的是一种高层次的融合协调发展。
在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农村仍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农村已经成为现代化的农村,农业是现代化的农业,农民为现代化的农民(农业科技人员或农艺师)。
城市仍会是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在就业机会和个人发展前途上仍占有优势,但新的城市可由农田、果园围绕,从城内出发,到达城郊就可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大片的原野。
(二)优势互补,完美结合
城乡之间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维持我国城乡融合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在制定城乡空间发展规划时,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思想,要遵循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增进城乡居民福祉的原则,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空间进行统一规划。
新型的城乡空间一体化,首先,要在空间上把农村良好的居住?l件与城市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其次,在城乡之
间要配以方便快捷的交通,如近乎全覆盖的地铁或城际铁路的发展;最后要充分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完善相应的农村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站等。
使白天在城市工作,晚上在恬淡的农村休息的生活状态逐步成为现实,充分把城市的工作优势和农村的居住优势完美结合,改善城市空间住房紧张、农村住房闲置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