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练习:7秋 声 赋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练习:8六一居士传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全相同的一项是()A.滁.州雏.形刍.议踟蹰.B.颍.水新颖.影.音应.届C.轩.裳宣.纸喧.闹煊.赫D.轶.事造诣.安逸.肄.业解析:选B。
A.都读“chú”;B.“应”读(yīnɡ),其余读“yǐnɡ”;C.都读“xuān”;D.都读“yì”。
2.下列字形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愉悦恻然置之度外B.逻缉荣禄无限感概C.逃避宦海自食其言D.悠闲迂缓同心共济解析:选B。
缉—辑,概—慨。
3.和“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六一,何谓也B.此吾之所以志也C.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D.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解析:选C。
定语后置。
A.宾语前置句;B.判断句;D.状语后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B.累于此者既佚矣C.使吾形不病而已悴D.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解析:选D。
A.使动用法,使……劳累;B.名词作动词,生病;C.形容词作动词,拖累。
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既老而.衰且病太山在前而.不见B.不然.。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C.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D.此吾之所以..志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选B。
“这样”。
A.表并列/表转折;C.表并列/将近;D.……的原因/用来……的。
6.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译文:六一居士刚刚迁居滁州时,曾自称醉翁。
B.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吾其何择哉!译文:为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
我将选择哪方面呢!C.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
译文: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
D.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译文: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解析:选A。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测评4(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阶段综合测评(四)(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B.于反复不宜卤莽C.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D.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解析】C项,“宥”同“侑”。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叙:记叙,记录B.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也微:衰微C.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相:辅助D.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致:得到【解析】A项,叙:排列次序。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宗室则无教训..选举之实B.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C.外以捍夷狄,内以平中国..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解析】A项,教训:古义指教育训诫,动词;今义指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名词。
B项,出身:古义是投入、献身;今义是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属于某阶层,也指这一情况所决定的身份。
C项,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相对于四周的少数民族国家“夷狄”来说;今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D项,会晤:会面,会见。
古今义同。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战者必然之势也。
B.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C.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
D.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解析】A项,判断句。
用助词“者”用在主语后表停顿,语气词“也”用在谓语后表判断。
B项,倒装句。
疑问代词“安”作“在”的宾语,前置。
C项,倒装句。
介宾短语“以相坐之法”作“随”的状语,后置。
D项,倒装句。
“在官者”“司盗者”分别作“庶人”“役民”的定语,后置;“以行阵之节”“以击刺之术”分别作“教”“授”的状语,后置。
【答案】 A5.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官职名称的一项是( )A.答司马谏议书B.上枢密韩太尉书C.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D.司马迁,曾任太史令,故称其为太史公【解析】A项,司马光时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练习:14武昌九曲亭记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迁.于齐安迁:迁居B.子瞻每至其下,辄睥晲..终日睥睨:斜着眼看C.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效:显示,呈现D.乘渔舟乱流..而南乱流:横渡江水解析:选A。
迁:左迁(贬职)之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A.扫叶席.草B.子瞻杖策.载酒C.闻子瞻至,幅巾..迎笑D.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解析:选B。
A.席: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席。
C.幅巾:名词用作动词,裹着幅巾。
D.庐:名词用作动词,居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适意为悦”的心境的一组是()A.①陂陁蔓延,涧谷深密②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B.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②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C.①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②扫叶席草,酌酒相劳D.①风云变化,林麓向背②穷山之深,力极而息解析:选B。
B项,①说的是寺院的名字。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
B.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游泳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
C.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表达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高兴的心情。
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景,展现了子瞻“游于物外、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
解析:选A。
是苏轼自己不觉得到齐安很久了。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模块测评(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视角下的“大”能量彭榕网络谣言是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的事务、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解释。
也有学者认为,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由此可见,网络谣言是基于网民通过网络对某一事件表达立场、观点,并传递事件本身的信息(非全面也非客观),网络谣言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也并非完全与事实真相相悖,只是未经证实的一种舆论形态。
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证,也不排除个别人通过微博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言论,以达到制造舆论焦点的目的。
绝大部分微博博主都来自社会底层,与传播新闻媒体、主流门户网站的从业人员不同,他们很少带有预设立场和功利性,但也缺少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微博博主发布信息更多是率性而为,其优势与不足都是显而易见的。
绝大多数微博博主身上的“民粹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且往往以弱者面孔出现。
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屌丝”声讨“X二代”、官员腐败等能得到诸多网民的回应与关注,但往往很少有人去确认这些信息本身真实与否。
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
基于信任人际群体的传播特征。
微博传播信息基本遵循博主发布信息,粉丝接收信息,并进行下一轮次传播这一规律,微博传播信息一般情况下是基于信任的人际群体。
而信息在信任的人际群体里传播时一般会呈现出传播者不过多考虑信息的真伪而直接进行下一轮次传播的现象。
这种基于信任群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插上了翅膀。
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
网络谣言一旦产生,就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呈“爆炸式”的扩散,大量的网民和普通民众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接触到谣言信息。
此时,有的民众会出于不同目的或相信或半信半疑,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民众的实际行动又反过来印证着谣言,从而引发谣言在更大范围的传播。
(完整版)语文选修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三单元第7课《秋声赋》练习.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悚.然(shǒnɡ)淅.沥(xī)萧飒.(sà) 铮.铮(cōnɡzhēnɡ)B.号.令(hào) 惨.淡(cǎn)慄.冽(lì) 烟霏.云敛(fěi)C.针砭.(biān) 绿缛.(rù)黟.然(yī ) 呼号.愤发(háo)D.戕.贼(qiānɡ) 砰湃.(bài )渥.然(wò) 佳木葱茏.(lónɡ)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子方.夜读书方:正在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中:内心C.但.闻人马之行声但:但是D.其色惨淡,烟霏.云敛霏:弥漫3.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秋,刑官也(判断句)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状语后置句)C.草拂之而色变(被动句)D.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宾语前置句)4.下列各项中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星月皎洁,明河在天”一句中的“明河”就是指“银河”。
B.“夫秋,刑官也”一句中的“刑官”就是执掌刑狱的官。
《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
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
C.“商声主西方之音”,我国古代乐理将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与四时和方位相配,其中商属秋,为南方。
D.“星星”指“点点白发”,语出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悚然而.听之吾尝终日而.思矣B.惟物之.灵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C.童子莫.对以为莫.己若D.念谁为.之戕贼谁为.大王为此计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初”“忽”写出声音的变化,后又连设三喻,以风雨声、波涛声、人马声状摹秋声,生动形象。
B.第二段从色、容、气、意四方面写“秋之为状”,既清爽可爱,又冷峭可畏。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练习:18兴贤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迩.小人,是谗谀者自远矣迩:亲近B.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轶:散失C.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践:踏上,走上D.至于李唐,不可遍举.举:列举解析:选B。
“轶”是“超越”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B.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C.况今太宁,岂曰无之D.则守职者辨治矣解析:选A。
“涂”通“途”,道路。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B.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C.古虽.扰攘之际D.犹有贤能..若是之众解析:选A。
“这以后。
”4.下列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A.此二者必然之势B.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C.有贤而用,国之福也D.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解析:选D。
D项为省略句,应为“昏乱之世虽有之(国)亦不兴”。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
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
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
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
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
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
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
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过:过错B.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C.以其境过.清过:过于D.不责人以细过.过:过错解析:选A。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讲义:7秋 声 赋 Word版含答案
7秋声赋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这首诗的可贵,在于推翻悲秋的主题,一新天下人耳目,气势雄浑,意境壮丽,熔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懂得“秋士见阴则悲”,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
诗人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是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机。
“晴空”二句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秋景图: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
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改革,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新政失败后,欧阳修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奉诏入京。
嘉祐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有很深的影响。
2.探寻背景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沉浮20多年:29岁时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夷陵;39岁时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年,又被宦官诬陷。
长期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
本文写于作者53岁时。
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忧郁愤闷之情,就是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作者写出了这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讲义:2送李愿归盘谷序 Word版含答案
2送李愿归盘谷序夜归鹿门歌①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②。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③。
岩扉松径长寂寥④,惟有幽人自来去⑤。
【注】①鹿门: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市东南三十里。
孟浩然曾长期在此隐居。
②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汉水中。
喧:喧哗声。
③开烟树:鹿门山上的树被暮色笼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显现出来。
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
④岩扉松径:岩壁当门,松林夹路。
⑤幽人:隐居者,此是诗人自己。
【赏析】这是首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
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声,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
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
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
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1.探寻背景《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贞元十七年(801),当时韩愈三十四岁。
他在做监察御史、职方员外郎、中书舍人的时候,前后三次被贬官,都是因为上疏奏陈政事,与朝廷议论不合而获罪。
韩愈与隐士李愿关系甚厚,一次离别,赠以此文,表达了自己的心志。
2.文体知识赠序,是古代一种惜别赠言的文体,内容多为对对方的推重、赞许或勉励。
3.作者轶事韩文公设水布古时候,韩江里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时而跳下江,时而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得肚痛病和风湿病。
于是他们做工时便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那里去。
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工只好照旧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后,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边实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
他想: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不闹出病来才怪呢!回衙后,韩愈便做了个决定,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综合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的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练习:16墨 池 记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而尝极.东方极:最高的层次B.亦以精力自致.者致:取得,达到C.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表彰D.后人尚.之如此尚:还解析:选B。
A项,极:游尽。
C项,章:显明,显著。
D项,尚:推崇。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有地隐然.而高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C.信然.邪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解析:选D。
然而。
A、B、C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3.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B.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C.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解析:选A。
A项应为“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4.下列句子全都与王羲之相关的一项是()①尝慕张芝临池学书②而尝极东方,出沧海③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⑥推王君之心A.①②⑤⑥B.①③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⑤解析:选D。
④为作者的观点,⑥为作者对王盛请自己作记的用心的猜测。
5.下列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王羲之仰慕张芝的书法,临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羲之学习之刻苦。
B.王羲之因仕途坎坷,故寄情山水书法。
C.后世学书法的成就不及王羲之,往往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
D.王盛题字,曾巩作记都是为了勉励求学的人。
解析:选B。
王羲之学习书法是因为钦佩张芝,并不是“因仕途坎坷”。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高二语文学科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模块试卷
高二语文学科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模块试卷文言基础及阅读(共2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20分)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每空1分,共8分)(1)于是..予有叹焉于是:(2)古之人观.于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观:(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7)何可胜.道也哉胜:(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
(每空1分,共5分)(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2)其.孰能讥之乎其:(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而:3.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7分)(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分)译:(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分)译:(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共6分)墨池记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练习:11后赤壁赋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B.曾日月之几何..几何:多少C.予乃摄衣..而上摄衣:提起下衣D.攀栖鹘之危巢..危巢:危险的鸟巢解析:选B。
A.行歌:边走边歌。
C.摄衣:提起衣襟。
D.危巢:高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俯冯夷之.幽宫燕巢于飞幕之.上B.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顾.安所得酒乎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解析:选C。
A.之:助词,的。
B.从:动词,跟从。
C.前“顾”:不过;后“顾”:反而。
D.适:正好。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羽衣..翩跹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解析:选C。
①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到。
②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西飞。
③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④羽衣:名词作动词,穿羽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归而.谋诸妇②侣鱼虾而.友麋鹿B.①凛乎.其不可留也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C.①以.待子不时之须②醉则更相枕以.卧D.①予亦悄然.而悲②使之然.也解析:选B。
A.表承接/表并列。
C.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修饰。
D.……的样子/这样。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④时夜将半,四顾寂寥⑤曾日月之几何⑥山鸣谷应,风起水涌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解析:选A。
④⑤没有写景。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秋声赋学案含答案
第7课秋声赋目标定位1.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创作及写这篇赋时的背景。
2.鉴赏骈散结合、铺陈渲染的赋体手法和对比映衬的手法。
3.品味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美的特质。
4.理解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的深沉感慨。
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幼年丧父,母亲教他读书,家境较为贫困。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从此在地方和中央做官。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改革,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
嘉祐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2.背景探寻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沉浮20多年,29岁时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夷陵;39岁时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年,又被宦官诬陷。
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长期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
本文写于作者53岁时。
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
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之情。
就是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作者写出了这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
3.文学常识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产生于汉代,盛于汉代,一直延续到唐代。
讲究文辞的优美,形式的工整,多为“四六”句,又称“四六文”,也称“骈体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悚.然而听之()②萧飒.()③淅沥..()④烟霏.云敛.() ⑤佳木葱茏..()..() ⑥砰湃⑦慄冽..() ⑧砭.人肌骨() ⑨寂寥.()⑩呼号.愤发() ⑪丰草绿缛.() ⑫戕.贼()⑬黟.然黑者() ⑭渥.然() ⑮戮.也()⑯铮.铮答案①sǒnɡ②sà③xī lì④fēi liǎn⑤cōnɡ lónɡ⑥pēnɡ pài⑦lì liè⑧biān⑨liáo⑩háo⑪rù⑫qiānɡ⑬yī⑭wò⑮lù⑯cōnɡ zhēnɡ2.通假字忽奔腾而砰湃..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澎湃”形容波涛冲击声3.一词多义①而⎩⎪⎪⎪⎨⎪⎪⎪⎧悚然而.听之 忽奔腾而.砰湃 胡为而.来哉 丰草绿缛而.争茂 草拂之而.色变 物既老而.悲伤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欲与草木而.争荣垂头而.睡②其⎩⎨⎧其.触于物也 其.色惨淡 百忧感其.心 忧其.智之所不能③也⎩⎨⎧其触于物也. 此何声也.此秋声也.④但⎩⎨⎧但.闻人马之行声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⑤之⎩⎪⎨⎪⎧汝出视之. 盖夫秋之.为状也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念谁为之.戕贼 如助余之.叹息⑥以⎩⎨⎧初淅沥以.萧飒 常以.肃杀而为心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⑦为⎩⎪⎪⎪⎨⎪⎪⎪⎧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 故其为.声也 于时为.阴 夷则为.七月之律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念谁为.之戕贼 常以肃杀而为.心 人为.动物⑧于⎩⎨⎧其触于.物也 于.时为阴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有动于.中⑨金⎩⎨⎧金.铁皆鸣 于行为金.⑩然⎩⎨⎧悚然.而听之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黟然.黑者为星星答案 ①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连词,表承接/连词,表递进,“况且”/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②代词,“它”,指秋声/代词,“它的”,指秋/代词,“人的”/代词,“自己的” ③句中助词,表停顿/疑问语气词,“呢”/句末助词,表判断 ④都是副词,“只”“不过” ⑤代词,“它”,指秋声/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代词,“人们”/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介词,“把”/介词,“用”⑦介词,“为了”/动词,“表现”/动词,“发出”/动词,“是”/动词,“是”/动词,“成为、变成”/动词,“使”/动词,“当做、作为”/动词,“是”⑧介词,“在”/介词,“在”/介词,“对于”/介词,“在”⑨名词,金属,引申为武器/五行之一⑩都是词尾,助词,表示状态,“……的样子”4.古今异义①铮铮,金铁..皆鸣古义:今义:②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古义:今义:③其色惨淡..古义:今义:④其容清明..古义:今义:⑤丰草绿缛.古义:今义:⑥其所以..摧败零落者古义:今义:⑦是.谓天地之义气..古义:今义:答案①古义:兵器。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练习:13六 国 论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荆棘.(jí)六国互丧.(sānɡ)敝帚自珍如弃草芥B.颠覆抱薪救火思厥.先祖父(jué) 暴.秦之欲无厌(bào)C.嬴政羸弱邯郸洎.牧以谗株(zì)D.革灭殆尽燕.赵之君(yàn)胜负之数.(shù)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wéi)解析:选B。
A.六国互丧.(sànɡ)。
C.洎.牧以谗诛(jì)。
D.燕.赵之君(yān)。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盖.失强援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的尊长的敬称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C.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确定,断定终继五国迁灭..迁灭:灭亡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解析:选B。
B.厌,通“餍”,满足。
3.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以有尺寸..之地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⑤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⑥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⑧起视四境..A.③⑥⑧B.②③⑥C.①⑤⑦D.④⑤⑧解析:选A。
①事实上。
②祖辈和父辈。
④到了……地步。
⑤智慧和力量。
⑦旧事,前例。
4.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为秦人积威之所劫A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B .洎牧以谗诛C .其势弱于秦D .苟以天下之大解析:选B 。
例句与B 项都为被动句。
A.判断句。
C.状语后置句。
D.定语后置句。
5.填充下列横线上空缺的名言名句。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6~9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练习:17答司马谏议书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谏议(jiàn) 蒙.教(mén ɡ) 游处.(chù) 怨谤.(bàn ɡ) B .强聒.(ɡuō) 卤莽..(lǔ mǎnɡ) 辟.邪说(pì) 胥.怨(xū) C .膏.泽(ɡǎo ) 自媚.(mèi) 会晤.(wù) 体恤.(xù) D .壬.人(rén) 汹.汹然(xiōnɡ) 盘庚.(yú) 重.念(chón ɡ) 解析:选B 。
A.处读“chǔ”;C.膏读“ɡāo ”;D.庚读“ɡēn 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略.上报 略:简略 B .故今具.道所以 具:具备 C .不恤.国事 恤:忧虑 D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特:只是解析:选B 。
具:详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故.略上报②故.今具道所以 B.⎩⎪⎨⎪⎧①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②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C.⎩⎪⎨⎪⎧①所操之.术②而修之.于朝廷 D.⎩⎪⎨⎪⎧①同俗自媚于.众为善②而修之于.朝廷 解析:选A 。
A.所以,连词。
B.①以为,动词;②因为,介词。
C.①的,助词;②它(法度),代词。
D.①向,对,介词;②在,介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B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C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D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 解析:选A 。
古义:官职;今义:医生。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5~8题。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练习:7秋声赋实战演练(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悚.然(shǒnɡ)淅.沥(xī)萧飒.(sà) 铮.铮(cōnɡzhēnɡ)B.号.令(hào) 惨.淡(cǎn)慄.冽(lì) 烟霏.云敛(fěi)C.针砭.(biān) 绿缛.(rù)黟.然(yī) 呼号.愤发(háo)D.戕.贼(qiānɡ) 砰湃.(bài)渥.然(wò) 佳木葱茏.(lónɡ)解析:选C。
A.悚(sǒnɡ);B.霏(fēi);D.湃(pài)。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子方.夜读书方:正在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中:内心C.但.闻人马之行声但:但是D.其色惨淡,烟霏.云敛霏:弥漫解析:选C。
但:只。
3.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秋,刑官也(判断句)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状语后置句)C.草拂之而色变(被动句)D.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宾语前置句)解析:选D。
定语后置句。
4.下列各项中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星月皎洁,明河在天”一句中的“明河”就是指“银河”。
B.“夫秋,刑官也”一句中的“刑官”就是执掌刑狱的官。
《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
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
C.“商声主西方之音”,我国古代乐理将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与四时和方位相配,其中商属秋,为南方。
D.“星星”指“点点白发”,语出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解析:选C。
应为“为西方”。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悚然而.听之吾尝终日而.思矣B.是谓天气之.义气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C.童子莫.对以为莫.己若者D.念谁为.之戕贼谁为.大王为此计解析:选C。
不能/没有谁。
A.都是连词,表修饰;B.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D.介词,给、替。
语文选修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三单元第7课《秋声赋》练习.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悚.然(shǒnɡ)淅.沥(xī)铮.铮(cōnɡzhēnɡ)萧飒B.号.令(hào) 惨.淡(cǎn)慄.冽(lì) 烟霏.云敛(fěi)C.针砭.(biān) 绿缛.(rù)黟.然(yī ) 呼号.愤发(háo)D.戕.贼(qiānɡ) 砰湃.(bài )渥.然(wò) 佳木葱茏.(lónɡ)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子方.夜读书方:正在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中:内心C.但.闻人马之行声但:但是D.其色惨淡,烟霏.云敛霏:弥漫3.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秋,刑官也(判断句)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状语后置句)C.草拂之而色变(被动句)D.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宾语前置句)4.下列各项中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星月皎洁,明河在天”一句中的“明河”就是指“银河”。
B.“夫秋,刑官也”一句中的“刑官”就是执掌刑狱的官。
《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
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
C.“商声主西方之音”,我国古代乐理将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与四时和方位相配,其中商属秋,为南方。
D.“星星”指“点点白发”,语出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悚然而.听之吾尝终日而.思矣B.惟物之.灵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C.童子莫.对以为莫.己若D.念谁为.之戕贼谁为.大王为此计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初”“忽”写出声音的变化,后又连设三喻,以风雨声、波涛声、人马声状摹秋声,生动形象。
B.第二段从色、容、气、意四方面写“秋之为状”,既清爽可爱,又冷峭可畏。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练习:2送李愿归盘谷序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旗旄.(máo)遁藏..(dùn cánɡ)轻裾.(jū) 才畯.满前(jùn)B.便.体(biàn) 黜陟..(chù zhì)刑辟.(bì) 濯.清泉(zhuó)C.嗫.嚅(niè) 趑趄..(zījū)黛.绿(dài) 含辛茹.苦(rú)D.侥.幸(jiǎo) 徜徉..(chánɡ yánɡ)鲜.少(xiǎn) 膏车秣.马(mò)解析:选B。
便.体(piá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谷也,宅.幽而势阻宅:位于B.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畯:通“俊”,才智出众C.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濯:洗D.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便:方便解析:选D。
便:安适,舒适。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B.①濯清泉以.自洁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①伺候于.公卿之门②能谤讥于.市朝D.①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解析:选D。
A项,都是用在主谓之间;B项,都是表目的,来;C项,都是介词,在;D项,语气词;代词。
4.以下各项全都属于李愿隐居盘谷的原因的一组是()①宅幽而势阻②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③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④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⑤触刑辟而诛戮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答案:C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介绍盘谷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又以其名字的由来吸引“我”的朋友李愿居住在这里,而完成了文章第一段的叙述。
B.本文的主体段落作者以李愿之口描绘了三类人:一是声势显赫、穷奢极欲的达官贵人;二是投机钻营、趋炎附势的人;三是怀才不遇、归隐山林的人。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练习:4种树郭橐驼传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迁徙.(xǐ)病偻.(lǔ)病且怠.(dài) 害其长.(chánɡ) B.鸡豚.(tún) 抑耗.(hào)织而缕.(lǚ) 勖.尔植(xù)C.窥伺.(sì) 橐.驼(tuó)实以蕃.(fán) 寿且孳.(zī) D.硕.茂(shuò) 飧饔.(yōnɡ)其莳.也(shì) 早缫.而绪(sāo)解析:选A。
病偻.(lǚ)。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类.(像)橐驼者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繁殖)也B.名.(起名)我固当驼业.(以……为业)种树C.其土欲故.(旧)摇其本.(本来)以观其疏密D.其培.(培土)欲平根拳.(拳曲,伸展不开)而土易解析:选C。
本:树干。
3.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乡人号之“驼”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其.乡曰丰乐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他植者则不然.有穴窈然.D.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敛赀财以.送其行解析:选D。
表目的连词,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其筑.欲密B.非有能硕茂..之也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D.早实.以蕃解析:选B。
A.筑:名词用作动词,捣土。
B.使动用法,使……硕大茂盛。
C.名词用作动词,用指甲掐。
D.实:名词用作动词,结果。
5.对下列句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即“为观游及卖果之长安豪富人”,定语后置)B.故不我若也(即“故不若我也”,否定句宾语前置)C.则思知足以自戒(即为“知足以戒自”)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即“于南亩之农夫多”,介词结构后置)解析:选A。
“凡为观游之长安豪富人及卖果者。
”6.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舍其名,(郭橐驼)亦自谓“橐驼”云B.皆争迎取养(郭橐驼)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郭橐驼)也D.有问之,(人)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练习:5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实战演练(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荐笏.(hù)炽.热(chì)好.言论(hào) 仆道不笃.(dǔ)B.怃.然(wǔ) 嗔.怪(chēn)呶.呶者(náo) 邑犬群吠.(fèi)C.佞.誉(nìnɡ) 砧.板(zhān)咈.吾耳(fú) 吠噬.狂走(shì)D.诬谀.(yú) 毗.邻(pí)恢.恢然(huī) 炳炳烺.烺(lǎnɡ)解析:选C。
砧.板(zhēn)。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独:孤独B.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度:揣度,推想C.则固僵仆烦愦.愦:糊涂,昏乱D.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却:退后解析:选A。
独:惟独。
3.与下列两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①群怪.聚骂②指目.牵引A.①素善.留侯张良②非能水.也B.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②天下云.集响应C.①辱书云欲相.师②却.匈奴七百余里D.①不耻.相师②履.至尊而制六合解析:选A。
例句中的①怪:形容词用作动词,责怪。
②目: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
A项中的①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友好。
②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故选A。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B.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本之《书》以.求其质C.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D.辱书云欲相.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解析:选A。
连词,都表修饰。
B.前“以”,介词“因”;后“以”,介词,“来”。
C.前“虽”,副词,“尽管”;后“虽”,副词,“即使”。
D.前“相”,人称代词,“我”;后“相”,人称代词,“别人”。
5.柳宗元不愿意“为师”的原因主要是()①仆道不笃,业甚浅近②人之患在好为人师③谁敢衒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④增脚气病,渐不喜闹⑤今之世,不闻有师⑥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解析: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悚.然(shǒnɡ)淅.沥(xī)萧飒.(sà) 铮.铮(cōnɡzhēnɡ)B.号.令(hào) 惨.淡(cǎn)慄.冽(lì) 烟霏.云敛(fěi)C.针砭.(biān) 绿缛.(rù)黟.然(yī) 呼号.愤发(háo)D.戕.贼(qiānɡ) 砰湃.(bài)渥.然(wò) 佳木葱茏.(lónɡ)解析:选C。
A.悚(sǒnɡ);B.霏(fēi);D.湃(pài)。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子方.夜读书方:正在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中:内心C.但.闻人马之行声但:但是D.其色惨淡,烟霏.云敛霏:弥漫解析:选C。
但:只。
3.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秋,刑官也(判断句)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状语后置句)C.草拂之而色变(被动句)D.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宾语前置句)解析:选D。
定语后置句。
4.下列各项中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星月皎洁,明河在天”一句中的“明河”就是指“银河”。
B.“夫秋,刑官也”一句中的“刑官”就是执掌刑狱的官。
《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
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
C.“商声主西方之音”,我国古代乐理将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与四时和方位相配,其中商属秋,为南方。
D.“星星”指“点点白发”,语出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解析:选C。
应为“为西方”。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悚然而.听之吾尝终日而.思矣B.是谓天气之.义气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C.童子莫.对以为莫.己若者D.念谁为.之戕贼谁为.大王为此计解析:选C。
不能/没有谁。
A.都是连词,表修饰;B.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D.介词,给、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初”“忽”写出声音的变化,后又连设三喻,以风雨声、波涛声、人马声状摹秋声,生动形象。
B.第二段从色、容、气、意四方面写“秋之为状”,既清爽可爱,又冷峭可畏。
第三段“夫秋”以下,将自然与人事联系起来,说明盛衰生死虽属常理,但毕竟令人悲伤,流露出哀怨之情。
C.第四段转而为抒情。
草木无情无欲,尚且飘零;人有“百忧”“万事”,更易衰老。
“而况”以下又进一层说,极言忧劳之有害。
D.第五段写童子难识作者滔滔宏论,而“虫声唧唧”似解其意。
结语饶有余韵。
解析:选B。
“令人悲伤,流露出哀怨之情”错。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嗟乎!草木无情,有时..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盖夫秋之为状.也状:情状B.烟霏.云敛霏:弥漫C.丰草绿缛.而争茂缛:繁密D.草木无情,有时..飘零有时:有时候解析:选D。
有时:定时,按时。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此秋声也.②故其为声也.B.①其.色惨淡②其.气慄冽C.①草拂之.而色变②乃其一气之.余烈D.①常以肃杀而为.心②夷则为.七月之律解析:选B。
代词,它的。
A.语气词,表判断/句中停顿。
C.它/的。
D.作为/是。
9.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欧阳子方夜.读书B.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C.春.生秋实D.如波涛夜.惊解析:选B。
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状语。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就是秋声啊,它是怎样发出来的?(2)秋天衰败零落的原因,是秋风的余威(造成的)啊。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丰乐亭记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②与人乐乐.B.⎩⎪⎨⎪⎧①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②能以.足音辨人 C.⎩⎪⎨⎪⎧①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②其.日牛马嘶 D.⎩⎪⎨⎪⎧①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②盖亦反其本.矣 解析:选C 。
C 项,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
A 项,①动词,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乐”;②形容词,可译为“快乐”。
B 项,①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②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法,可译为“凭借”“依据”。
D 项,①动词,据语境及下句的“道”推断,可译为“叙写”“描绘”,但如译为“根据”,亦可通;②名词,可译为“根本”,此处指王道。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丰乐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和“风俗美”的一组是( )A.⎩⎪⎨⎪⎧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而故老皆无在者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而喜与予游也 C.⎩⎪⎨⎪⎧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解析:选D 。
B 、C 两项的前句不属于“山川美”,A 项的后句不属于“风俗美”,可据此排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之处。
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
B .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
如用“耸然”“窈然”“滃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 .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 .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天下太平已久的信息,但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解析:选A 。
文中是说滁州因处江淮之间,非通衢大邑,故四方商旅宾客皆不至。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
(2)百姓一生中接触不到外面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
(3)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参考译文】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泉水,甘甜无比。
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面约百步远的近处找到了泉源。
那儿上面是丰山,高耸而突兀;下面是幽寂的山谷,幽静而深藏;两者中间有一道清冽的泉水,翻滚着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看,很喜欢这里的风景。
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