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要点解读(2020完整版)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要点解读(2020完整版)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要点解读(2020完整版)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提前。

以往,我们可能更多的关注老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管理,而事实上由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预期寿命更长,他们心血管疾病的终生风险更高,加强中青年人群血压的控制和管理,更能有效减轻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负担。

因此在2019年10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专家组发布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管理的专家共识》,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中青年高血压防治的专家共识,也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部针对中青年血压管理的共识性文件。

2009-2010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发现中青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显著低于≥60岁的老年人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青年患者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我国的队列研究发现,65%的血压为130-139/80-89mmHg的35-59岁的受试者,在之后的15年随访中血压会>140/90mmHg,且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01倍[1]。

中青年高血压特点是外周阻力增高,而多数患者动脉弹性未见明显异常。

交感神经系统(SNS)的活性增加也是中青年高血压的重要机制。

早期血压升高常伴有心率升高(SNS活化的生物标志)。

一项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研究发现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2],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对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患者中。

根据中青年高血压的这些病理生理学特征,β受体阻滞剂对SNS的抑制作用,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对RAS的抑制作用,可能更适合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

中青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1.无典型症状,且多数为轻度高血压;2.舒张压升高较为常见;3.超重/肥胖及合并代谢异常的患者比例高;4.家庭血压监测比例低;5.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为常见,且可以逆转的危险因素,也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高血压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高血压患病人群不断增长,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中青年高血压多呈“隐匿性”,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或偶然测量时发现。

部分患者忙于工作,疏于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无症状就无需治疗。

即便是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由于过度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也往往难于长期坚持。

导致在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下。

1 流行病学来自国外和中国的研究表明,从高血压前期(血压120~139/80~89mmHg)到高血压,心血管病风险逐渐增加,尤其是中青年人群。

我国中青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率”)均亟待改善。

2 病理生理特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外周阻力增加,但大动脉弹性多无明显异常。

交感神经系统(SNS)激活是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对于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3 临床特征(1)症状不典型:除部分因头晕、头痛或其他症状就诊发现高血压外,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2)轻度高血压居多:(3)以舒张压升高为主:(4)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比例高:(5)家庭自测血压比例低:(6)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4 诊断与评估尽管中青年高血压多为原发性,但在确立诊断前仍需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血压的正确测量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是启动治疗的重要依据。

4.1 血压测量准确的血压测量是诊断中青年高血压的前提和基础。

4.2 总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为轻度(1级)高血压。

相对于老年人群,高血压病程短、在发病初期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HMOD)轻、并发症少,心血管病风险多处于低、中危水平。

然而近年来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伴发肥胖、糖脂代谢紊乱的比例逐渐增加,中青年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风险有所上升。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150/90 mmHg。
血糖控制目标值
空腹血糖
4.4 mmol/L ~7.0 mmol/L
非空腹血糖
<10.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 mmol/L
——01. ——02. ——03.
血脂控制目标值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低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非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1 mmol/L,TG<1.7 mmol/L。
药物治疗
3)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可选择的降脂药物大体可分为2大类,包括:
➢ 主要降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 抑制剂及其他降脂药(胆酸螯合剂、普罗布考)。
➢ 主要降TG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 多项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因此,为了降脂达标,临 床上应首选他汀类药物。一般推荐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可降低LDL-C水平25%~50%),并根据个体的降脂疗效和耐 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LDL-C不能达标,建议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LDL-C仍不达标,应加用PCSK9抑制 剂。 对血清TG水平增高(≥1.7 mmol/L)的患者,首先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TG≥2.3 mmol/L者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 用贝特类或高纯度ω-3脂肪酸。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TG≥5.7 mmol/L),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应首先考虑使用 主要降低TG的药物。
肾有益的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 ➢ 经足量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不能达标的患者,可开始口服药和注射降糖药(GLP-1RA或胰岛素)的联合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为常见,且可以逆转的危险因素,也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高血压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高血压患病人群不断增长,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中青年高血压多呈“隐匿性”,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或偶然测量时发现。

部分患者忙于工作,疏于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无症状就无需治疗。

即便是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由于过度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也往往难于长期坚持。

导致在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下。

1 流行病学来自国外和中国的研究表明,从高血压前期(血压120~139/80~89mmHg)到高血压,心血管病风险逐渐增加,尤其是中青年人群。

我国中青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率”)均亟待改善。

2 病理生理特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外周阻力增加,但大动脉弹性多无明显异常。

交感神经系统(SNS)激活是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对于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3 临床特征(1)症状不典型:除部分因头晕、头痛或其他症状就诊发现高血压外,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2)轻度高血压居多:(3)以舒张压升高为主:(4)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比例高:(5)家庭自测血压比例低:(6)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4 诊断与评估尽管中青年高血压多为原发性,但在确立诊断前仍需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血压的正确测量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是启动治疗的重要依据。

4.1 血压测量准确的血压测量是诊断中青年高血压的前提和基础。

4.2 总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为轻度(1级)高血压。

相对于老年人群,高血压病程短、在发病初期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HMOD)轻、并发症少,心血管病风险多处于低、中危水平。

然而近年来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伴发肥胖、糖脂代谢紊乱的比例逐渐增加,中青年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风险有所上升。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在中国,高血压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最近的数据,每五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由于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高血压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的重要性及其包含的关键建议。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当血压值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时,就会引发高血压。

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等多种严重疾病。

因此,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是中国高血压联盟发布的权威文件,旨在为中青年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这份共识包括了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在共识中,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的关键建议。

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共识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共识推荐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综合方案,即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共识强调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等降压药物的应用。

同时,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共识特别推荐早期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以预防靶器官损害。

除了药物治疗,共识还强调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行为疗法,如饮食控制、运动、减轻压力等。

共识建议,应将非药物治疗作为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以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高血压的护理,共识强调了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

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共识提倡开展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我国心血管和高血压领域专家联合编写了这部《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该共识对高血压精准化诊疗的定义、精准化诊断、精准化治疗及精准化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介绍了实施高血压精准化治疗新技术及研究进展。

精准医疗模式是指整合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与疾病本质,系统优化人类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的原理和实践,以高效、安全、经济的健康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健康医疗服务范式。

1、高血压精准化诊断1.1血压的精准测量准确测量血压是高血压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基石,不精准的设备和测量方法会对后续的治疗和评估产生重大的影响。

血压的测量包括中心动脉血压和外周动脉血压测量,而外周动脉血压测量方法又分为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测量。

诊室外血压测量包括动态血压测量(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和家庭血压测量(home bloodpressure measurement,HBPM)。

目前诊室血压(office blood pressure,OBP)仍是高血压指南中诊断高血压、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无人值守的诊室血压测量(unattended 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接近家庭血压,已经在收缩压干预试验(systolic blood pressureinterventiontrial,SPRINT)中得到应用。

1.2继发性高血压诊断继发性高血压是具有明确病因的高血压,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继发性高血压可被治愈或明显缓解。

因此对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鉴别是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的重要内容。

继发性高血压筛查对象: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是高血压精准化筛查的第一步,如询问患者病程,特殊嗜好及睡眠状况等。

难治性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

难治性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

难治性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一、引言难治性高血压,也称为顽固性高血压,是一种在常规降压治疗下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状态。

尽管采取了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患者血压仍持续升高,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中国专家们经过深入研讨,形成了本共识。

二、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1、定义: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在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三种降压药物治疗后,持续高血压且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

2、诊断: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应满足以下条件:(1)确诊为高血压;(2)采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三种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仍持续升高。

三、难治性高血压的评估1、评估内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需接受全面评估,包括生活习惯、饮食、心理状态、肾功能、血管情况等。

2、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估。

四、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1、药物治疗: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选择至少三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

2、非药物治疗:可采用中医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进行辅助治疗。

同时,心理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3、特殊情况的处理:对于妊娠期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以保证母婴安全;对于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注重个体化治疗,避免过度降压导致重要脏器的灌注不足。

五、专家建议1、建立完善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信息,以便长期跟踪和管理。

2、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降压药物,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

3、重视非药物治疗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鼓励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辅助治疗。

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4、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血压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5、定期进行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2019 专家共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

2019 专家共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

2019专家共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摘要背景与目的:中青年人群高血压伴随肥胖、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愈发普遍,这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尽管国内外都对老年患者的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管理给予了更多关注,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于年轻患者的高血压评估和治疗尚无共识。

我们达成了共识,旨在为中青年人群的高血压管理提供一个综合性的策略。

方法:中国心脏病学会第十届委员会高血压小组的作者和专家回顾了有关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抗高血压治疗的现有文献和证据,进行讨论并就相关建议达成了一致意见。

讨论和建议:青年和中年人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与老年人所观察到的有很大不同。

特别是,该人群中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均被显着激活。

应进行总体CVD风险评估,作为开始抗高血压治疗的决定因素。

降血压治疗首先应达到把血压降至低于140/90mm Hg的目标,如果可以忍受,大多数患者的最终血压应低于130/80mm Hg。

在高CVD风险的患者中,首选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RAS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或与钙通道阻滞剂或利尿剂联合开始降低血压的疗法,以及积极改变生活方式。

结论:应在年轻和中年高血压人群中实施积极、全面的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管理策略。

一.内容介绍高血压定义为血压(BP)≥140/90mm Hg,是心血管疾病(CVD)最常见但可逆的危险因素之一。

2010年,全球有940万人死于高血压,占总死亡人数的17.8%;由高血压引起的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为1.7亿人年,占全球DALYs总数的7.0%。

来自中国的数据显示,高血压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4.6%,占全部DALYs的12.0%,每年高血压的直接医疗费用已达366亿元人民币。

年轻人和中年(<65岁)人群的高血压大多是潜伏的或偶然发现。

从历史上和目前来看,人们更多地关注老人的血压和CVD风险管理。

难治高血压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难治高血压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4.4 药物治疗及介入微创治疗
总体原则:(1)选择合理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2)达到可耐受最人剂量并持续药物治疗(3)衰弱、高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血管病等特殊人群应个体化用药。(4)依据患者特点和意愿按照适应证考虑去肾交感神经术(renal denervation,RDN)的介人微创治疗
药物选择原则: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继发性高血压较常见的原因包括: 肾脏疾病 内分泌疾病 心血管病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应警惕心理因素导致难以控制的血压升高
表1 影响降压药效果的其他药物
CONTENTS
对RH患者血压管理的几点建议
06.
4. RH的血压管理方案
4.1 RH血压管理总体原则
4.2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天然甘草和药源性甘草
甘草片
中药
麻黄、高剂量人参等
其他
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治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抗结核药物等
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可以导致血压难以控制,对于怀疑RH的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有一些特殊症状体征或特殊实验室指标异常且有继发性高血压线索的患者、出现与高血压程度不相符的靶器官损害、有明显血压波动、急进性或恶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难治高血压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CONTENTS
对RH患者血压管理的几点建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6.
1. RH的定义
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造成心血管疾病、脑卒中以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全世界30~79岁高血压患者约为12.8亿,其中血压控制率在女性中为23%,男性中为18%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有所改善,但总体仍在较低水平(15.3%)
CONTENTS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1.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是指静息状态下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水平和存在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被分为3个阶段:正常高值、高血压阶段1和高血压阶段22. 高血压的目标血压:根据不同的患者群体和存在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目标血压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的目标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3.高血压的筛查和评估:对于高血压的筛查和评估应该包括测量血压、确定血压级别和危险因素评估。

危险因素评估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方式、肥胖、饮食、饮酒、吸烟等。

4.高血压的治疗策略:高血压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限制饮食摄入的钠盐、增加锻炼等。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通常首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5.并发症的防治: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其他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等。

针对这些并发症需要综合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6. 血脂异常的管理:高血压伴随着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较高。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除了控制血压外,还需要注意血脂的管理。

一般来说,应当控制总胆固醇<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

7.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策略:对于高血压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以确保血压的长期控制。

同时,患者还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限制饮食中的高盐和高脂食物的摄入等。

8.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管理: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其他并发症,如心脏病、脑血管病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

以上是《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的要点。

这份共识提供了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策略,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4年健康体检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课件PPT

2024年健康体检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课件PPT
(3)血压筛查相关基础项目推荐一般检查(身高,体重,腰围测量等);内科体检( 观察面容、皮肤等;触诊甲状腺;听诊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等有无杂音);实验室检查(空 腹血糖、血脂等);辅助检查(心电图,肾脏超声等)。
一、健康体检血压筛查
(4)血压升高者的血压评估:建议体检发现血压升高者(测量均值≥140/90 mmHg) 进一步到专科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或开展家庭血压监测,评估血压真实水平。有条件的健康管 理(体检)机构也可开展动态血压监测。
(3)心理干预推荐与处方:心理干预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以改善血压。在考 虑实施心理处方(包括认知、情绪和行为干预等)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文化背 景,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需要与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 密切合作,共同制定综合的治疗计划,为受试者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和支持,常见心理干预方 法有: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情绪管理,戒烟推荐与处方;睡眠管理 推荐与处方。
四、检后智慧化血压监测与随访管理
(4)智能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可实时记录、共享血压数据的智能血压测量设备 问世。利用经过验证的智能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检出率,从而进 行早期干预。对于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通过规律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了解日常血 压波动,提高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时提醒并督促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和 及时就诊,改善血压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四、检后智慧化血压监测与随访管理
(2)工作场所的血压监测:体检人群多为在职人员,因此,工作场所的血压监测 非常重要。“标准化自动血压测量系统”可以提高职业人群血压测量的便利性和可及 性,通过互联网通信技术,为职业人群提供线上高血压健康咨询服务,指导和帮助职 业人群管理血压。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引言高血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和血脂异常[以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常统称为〃三高",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3项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且许多患者〃三高〃并存,导致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高。

为了遏制和逆转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必须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和管理。

而与3项危险因素分别单独管理相比,实行〃三高〃共管可显著减少重复管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产生良好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三高〃共管,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的规范化管理,具体计划是到2030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均提升至≥70%,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提高,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35%.为推动〃三高〃共管的落地与实施,建议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主导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三高〃共管上下级联动体系的构建,统筹各方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循序渐进将〃三高〃共管真正落到实处。

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注于〃三高〃共管的指南或共识。

为积极推广〃三高〃共管的理念,提升临床医生的〃三高〃共管技能,我国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管理和社区医疗等领域的专家,通过广泛复习文献,结合我国临床实践,撰写了关于〃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三高〃患病率及危害一、我国人群〃三高〃的患病与控制现状二、〃三高"并存的危害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而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D1C)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异常都是代谢相关性危险因素,有明显的聚集倾向,常常会成对或三联一起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形成'两高〃并存甚至〃三高〃并存。

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培训总结报告

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培训总结报告

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培训总结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青年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逐渐增加,给个体健康和国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的认识和实践水平,我们开展了本次高血压管理共识培训,旨在加强医务人员对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的理解,促进规范高血压管理,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二、培训内容1. 高血压概况:介绍了高血压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等基础知识,使医务人员对高血压疾病有全面的认识。

2. 中青年高血压特点:分析了中青年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强调了针对该人群的特殊性以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3. 高血压并发症防治:详细介绍了高血压可能引发的心血管、脑血管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强调了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性。

4. 靶器官保护策略:针对高血压对心脏、血管、肾脏等靶器官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5. 个体化治疗方案:介绍了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中医药干预等,使医务人员更加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培训收获通过本次培训,参与医务人员对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性,提高了对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与培训的医务人员纷纷表示,将会在平时的临床实践中更加注重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积极推进团队协作,提升高血压管理水平。

四、培训反馈1. 反馈意见汇总:参与医务人员针对培训内容及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包括加强实践操作、增加病例讨论、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等。

2. 下一步改进措施:针对反馈意见,我们将在下一次培训中增加多种形式的互动环节,优化培训内容,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培训满意度。

五、总结和展望本次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升了医务人员对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的认识和实践水平。

高血压管理共识是一个持续而系统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开展类似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要点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是由中国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医疗服务评价中心等单位联合编写的一份指导意见。

下面是该专家共识的要点:一、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关系: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的联合作用更容易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综合管理目标:综合管理旨在降低患者的血压和血脂,达到理想的控制目标。

专家共识提出的具体目标是:血压控制在每日静息和活动时<140/90 mmHg(有并发症时<130/80 mmHg),总胆固醇(TC)<5.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 mmol/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3.82 mmol/L,甘油三酯(TG)<1.7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

三、综合管理的基本原则:个体化、综合性、系统性和持续性是综合管理的基本原则。

个体化管理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综合性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进行管理;系统性管理是指将血压和血脂的监测与随访结合起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持续性管理是指长期坚持管理,不断优化治疗策略。

四、综合管理的操作方法:综合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保持适当体重等措施;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压药和降脂药的使用。

专家共识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原则,建议根据患者的风险分层选用合适的药物。

五、综合管理的评估和复查:综合管理需要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复查。

评估主要包括血压和血脂的检测,评估是否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复查主要包括定期随访,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调整和生活方式指导。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
中青年
老年
Trends in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mong Chinese adults 1991-2009.
Int J Cardio, 2012, 158(2): 326-329.
3
中青年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人群的3/4
目录
1. 流行病学 2. 病理生理特征和临床特征 3. 诊断与评估 4. 管理和随访 5. 推荐
7
RAAS过度激活是中青年高血压的特点
RAAS和交感活性升高 是青年与老年高血压患者
发病机制的重要区别
年龄、种族、肥胖对高血压发生机制的影响,以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寻找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991 May; 90(5A):3S-14S.
美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NHNES)2011~2013年间的数据显示:中青年(18~39岁)组以1级高血压为主 (>50%)
Trends in blood pressure among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United States, 2003 to 2012. Hypertension, 2015, 65: 54-61.
8
中青年合并高血压时,缓激肽水平下降25%
9
交感活性升高是中青年高血压的 另一重要病生理基础之一
中青年组高血压相比血压正常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显著升高,而≥40岁组NE则升高不明显
≤40岁
>40岁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pg/ml
高血压
血压正常 高血压
78项研究的汇总分析,将患者按照40岁分为>40和≤40岁两组,比较血浆NE水平 Plasma catecholamines an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 analytical review. Hypertension, 1983, 5(1): 86-99.

2021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新)

2021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新)
(3)血压在140~160/90~100mmHg而无ASCVD者,应进行危险评估(表3),高危者建议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中危或低危者可采取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密切随访4周,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意愿,宜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4)应在4-12周内将血压逐步降至目标水平。(5)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后,应长期维持血压达标。
2021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
主要内容
01
02
03
04
05
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现状
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加速ASCVD进程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脂管理建议
高血压患者降压联合降LDL-C治疗获益更大
高血压患者ASCVD危险分层评估
一、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现状
我国血脂异常流行特点:“三高”、“三低”
五、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脂管理建议
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130/80mmHg)是长期获益的基础。同时,对LDL-C水平超过相应ASCVD危险级别靶目标值者,均需进行降脂治疗。对ASCVD高危以上级别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同时启动降压和降脂治疗,尽早实现血压和血脂双达标,并长期维持。联合药物治疗(优选单片固定复方制剂),更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生活方式干预须贯穿患者终生。高血压患者治疗的目的不仅是降低血压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善心脑血管和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延长寿命。因此,高血压患者须定期检测血脂谱,高血压伴血脂异常者需同时进行血压和血脂的长期管理,以预防ASCVD的发生和进展。
对他汀治疗后LDL-C不达标者,可加用依折麦布。
他汀治疗LDL-C不达标者,可考虑他汀+依折麦布治疗
非药物治疗后LDL-C不能达标者,可考虑加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
预计他汀+依折麦布不能依折麦布联合治疗仍不能达标者,可考虑加用PCSK9抑制剂治疗。

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培训总结报告

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培训总结报告

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培训总结报告经过近几年的尝试和探索,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已经初步形成,并逐渐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本次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培训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以更好地管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

以下是我对本次培训活动的总结报告:一、培训内容本次培训活动主要涵盖了中青年高血压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全面,包括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指南建议,对于参与培训的医务人员来说非常有价值。

二、培训形式培训形式多样,包括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模拟操作等。

通过专家的讲解和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培训内容更加生动易懂,提高了参与者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三、培训效果通过培训,参与者对中青年高血压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提高了临床处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能力。

培训活动还促进了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在医疗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坚持治疗、如何进行有效的随访和管理、如何与其他慢性病管理共识相衔接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的实施效果。

五、展望和建议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应该持续关注相关研究,更新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同时,应加强与政府、学术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推动共识的推广和应用,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

结语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培训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对提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这次培训活动能够成为今后工作的起点,我们将进一步努力,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服务做出更多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在中国,高血压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最近的数据,每五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由于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高血压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的重要性及其包含的关键建议。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当血压值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时,就会引发高血压。

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等多种严重疾病。

因此,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是中国高血压联盟发布的权威文件,旨在为中青年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这份共识包括了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在共识中,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的关键建议。

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共识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共识推荐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综合方案,即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共识强调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等降压药物的应用。

同时,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共识特别推荐早期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以预防靶器官损害。

除了药物治疗,共识还强调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行为疗法,如饮食控制、运动、减轻压力等。

共识建议,应将非药物治疗作为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以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高血压的护理,共识强调了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

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共识提倡开展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为我国中青年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
提供了科学指导。

这份共识不仅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还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疗法的重要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将专家共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管理水平和治疗效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及其引发的并发症,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
康安全。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症状包括孕妇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导致孕妇心、肝、肾等脏器受损,还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受限、早产、流产等。

因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等。

诱发因素包括年龄、体重、种族、既往病史、家族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孕妇血压升高,且收缩压≥
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蛋白尿≥++或随机尿蛋白≥0g/L。

孕妇还可能出现持续性头痛或视觉障碍等症状。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

孕妇应充分休息,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

医生应根据孕妇病情和孕周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使用药物治疗或终止妊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饮食管理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避免过多摄入钠和热量。

孕妇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
奶等,以及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控制体重和饮食,适量运动和休息,以及定期产检和监测血压等。

孕妇在孕期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疾病。

通过加强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采取合理的治疗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保障母婴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

这两种疾病都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严重危害,因此,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根据中国专家共识,为高血压患者提供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指导。

高血压血脂综合管理是指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同时对血脂水平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种综合管理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全面地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缺点是实施难度较大,需要医生与患者密切配合。

针对高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建议,首先是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和血脂异常程度。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启动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随访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药物选择方面,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胆固醇水平最常用的药物,同时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贝特类药物则可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则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并对血脂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针对高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饮食建议,应遵循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充足维生素的原则。

具体来说,要控制饮食中的油、盐、糖含量,适当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运动方面,建议进行定时定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等。

运动强度应适中,以不引起不适为宜。

在监测与调整方面,建议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根据监测结果,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及种类,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高血压血脂综合管理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措施。

通过综合管理和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因此,我们呼吁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也要注意自我管理和监测,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确保自身健康。

医生和患者都应充分认识到高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做好自我管理和监测。

只有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高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和高血压患者提供了
有力的指导。

通过综合管理和干预,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我们应充分重视并积极应用这些建议,为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持续性的压力,增加患心脏病、脑卒中和肾病等疾病的风险。

为了优化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和管理,国内外众多专家形成了一项共识,旨在为医生提供一套实用的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专家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

高血压的治疗方式:患者应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如增加运动量、减轻
体重、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非药物治疗方式控制血压。

若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的选择: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适合的抗高血压药物。

常用的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定期评估:医生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

一般建议至少每半年评估一次。

高血压患者的教育:医生应向患者提供有关高血压的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药物治疗的优化: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不断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提高降压效果和减少药物副作用。

定期随访:医生应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和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专家共识为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用的高血压患者管理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和改善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同时,也需要注意,这种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
断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实施这种管理模式时,医生需要一些关键点。

要重视患者的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控制血压的基础。

药物治疗是关键,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评估和随访也是必要的,这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专家共识对于优化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种共识,医生可以更加科学地管理和治疗高血压患者,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和预后效果。

也有助于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推动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

因此,我们呼吁广大医生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加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和管理,积极推广和应用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专家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