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心理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心理气氛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宝清县职业技术学校刘显峰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的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的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或多或少也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但长期以来教育改革并没有使职高的语文教学有过根本的改变,教学模式和普通高中也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在职校的学生中,有大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大多只是冲着学习一技之长才走进职校的大门,对数学、语文、英语这些基础课根本提不起劲,有的学生甚至称“英语”为“鸟语”既然听不懂,索性也就不听了。语文虽然还好一些,但有些学生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了。课堂上只有一些故事性的东西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气氛,才能引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才能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新形势下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

一、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我们要给学生一种

环境和“土壤”让兴趣的种子得以萌发,而这种环境和土壤就是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感的体验,生命的交流。课堂上始终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如在讲授《项链》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文章,要求画出“玛蒂乐德”的命运曲线,并说明为什么这么画。这个问题引起广泛兴趣,在课堂教学上,学生争先恐后到黑板上来画,并积极提出不同见解,相互修改,画出的曲线不仅符合教学要求,而且有许多的讲解让人惊喜。

二、公正评价合理期望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的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度的高期望,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中职校的许多学生在初中时成绩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课堂上有些学生思维涣散,目光呆滞,无所事事,制造混乱;有些学

生担胆小,教师多年的“棍棒”使他们积成了一种“思维的惰性”。这时教师要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即以渊博的学识,民主的理念,丰富的情感,形象的语言,思辨的哲理,灵动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以惊奇,赞叹的语言刺激他们“萎缩的神经细胞”和形成的惰性;要激励学生大胆地说,不要怕讲错了,要敢于“破胆儿”。常听有教师这样讲:“学生不配合,学生基础太差。”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虽具有能动的本能,并不等于他就有能动的行为表现。教师就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期望值。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据说有个人看了毕加索的抽象画后非常不解,于是就去向毕加索,“你画的是什么东西,我怎么看不懂?”毕加索就问他“听过鸟叫吗?”回答“听过。”“好听吗?”“好听啊!”“懂吗?”不懂。”毕加索的这个富有幽默感的提问启发了我们:“对于这些学生你不能要求他们一下子就能够对某一个问题说得清清楚楚,弄得明明白白,只要他们还有丁点儿的感觉,就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因此,教师必须先给自己定位,给他们定位,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评价和激励。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达成一种内在的和谐,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三、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

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

只有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才能保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才能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

首先,教学方法要多变。要因教材,因学生,因时间,因地点而灵活多变。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练习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要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来调整教师的语速、语气等情感状态和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有效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等。在学习《智取生辰纲》一课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学生在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声中产生探索兴趣,通过精彩的画面,联想到梁山英雄如何“智取生辰纲“,了解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头脑中想象双方的矛盾冲突,兴趣盎然,思维灵活,不仅一节课完成了教学重点,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伸,激发了求知欲。

有人曾预言:谁掌握了21世纪的创新教育,谁就会赢得21世纪竞争的主动权,这是很有道理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过去我们向土地要财富,现在是向大脑要财富,大脑怎样产生财富?这主要是源于人的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树立人人具有创新能力的观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人人是创新之人。”作为教师理应善待每位学生。作为中职校的语文教师更应该追随时代的脚步,

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全面营造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总处于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更要增长智慧,培养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建性的一线操作能手,为我国的工业建设事业输送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