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心理气氛
如何培养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如何培养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心理气氛又称心理氛围,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等教育氛围。
课堂气氛作为课堂学习发生的背景,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与个性实现的中介因素。
课堂是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人才的中转站。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氛围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的体验、学习注意力有很大差异,研究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意义。
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特征1.内隐性与外显性内隐性是指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不外露性。
莫里森得认为,课堂气氛的情感基调是研究课堂气氛的最重要维度,情绪体验的特性使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外露性,师生通过各自对教学情境的定义,采取相应的反应以适应情境,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又总会有其明显的外在表现,即具有外显性,师生在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影响下,必然有与之相应表现,如学生在紧张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中,往往出现身体绷直等表现;在散漫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中,则经常东张西望、打瞌睡等。
内隐性和外显性并存,决定了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认识要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既要仔细观察其外存表现,更要对隐藏于其中的心理内容进行研究。
不同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会有各自不同的外在表现。
同样的外在表现,也可能代表着截然相反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2.稳定性与易变性稳定性是指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作为一种占优势的群体情绪言状态,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持久固定性。
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于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又具有易变性。
师生双方的情绪状态、教学内容、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等,都会导致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变化。
一般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人格、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方向。
正因为如此,当某一班级更换教师后,其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也会有所改变。
浅谈语文课堂中心理气氛的创设
浅谈语文课堂中心理气氛的创设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活动中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
1、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尊重和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与想法,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
我们常常发现,教师让每个学生在一堂课上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需要展开小组讨论式学习,这样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和主动参与欲望可以得到最大满足。
譬如,讲授小学语文第三册内容,可以把识字、画出生字词、标自然段及重点段中有几句话等任务下放到小组内完成。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他们互相帮助,认真纠错,既有个体的发现,又有集体的探索,更有不同观点的争论。
通过讨论,学生发现用“我们一起……”这样补充句子,可以在句尾用叹号、句号、问号三种不同的标点符号,补充出三种不同语气和内容的句子。
可见,课堂讨论是创设良好心理气氛的理想方式,值得深入研究。
2、物质环境的优化心理环境的创设也需要与物质环境的优化组合起来,才能发挥课堂心理气氛创设的整体效益。
合理设计和编排课堂座位,充分利用座位的变化适应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变化,对整个教学环境的创设意义重大。
圆形排列法、会议式排列法、小组式排列法、U形排列法均为座位排列方式的不同变式,较之秧田式座位排列有着明显不同的优势,值得尝试。
我们常常根据教学需要,变学生单行单坐的座位形式为小组式排列,便于师生、生生之间多角度交流,课堂气氛宽松,学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教学成效明显。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新探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新探一、引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而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
教学气氛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情感体验都有重要影响。
如何调控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成为当下教育教学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求得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心理气氛调控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作用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和心理状态。
良好的教学气氛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情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而不良的教学气氛则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产生消极情绪,降低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所以,调控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统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方法以往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教师通过自身语言、表情、声音等方式营造积极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保持专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强调了教师的一方面作用,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且学生被动接受程度可能导致教学活动缺少活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方法需要更新和改进。
四、新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方法1.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领域的现代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堂上投放精彩的教学视频、图片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通过电子教育平台,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
2. 运用情感教育理念情感教育理念是当今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参与,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新探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新探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的学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特征。
调节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教师重要的工作之一。
如何正确调节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一门学问,本文将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调控进行新探。
1、紧张的情绪气氛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考题或讲解难点的环节,这时学生会比较紧张,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思维固化,思路不清晰,甚至手足无措。
2、轻松愉悦的气氛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可以缓解紧张气氛,使得学生愉悦舒畅,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团结合作的气氛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小组合作或课堂展示等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互相鼓励和帮助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认知提升。
1、注重掌握节奏节奏不对会影响心理气氛,过度紧张与过度轻松都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因此,教师应通过科学的教学规划,把握好教学进度和难易度,可以有效地调控课堂气氛。
2、注意情感的管理人类是情感动物,学习也是有情感参与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注重情感的管理,及时干预过度紧张或过度轻松的情绪气氛,调节学生情感状态。
3、提供自由和合理的选择学生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尝试创新性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快速提升认知水平。
4、积极引导学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活动,把课堂变成一个学生互动、合作的温馨集体。
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形成互助互贡、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控心理气氛,合理处理好教学进度和难度,注意情感管理,提供自由和合理的选择,积极引导学生互动,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习变成一种愉悦体验,让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出戏剧性的能量。
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有哪些特征表现浅谈课堂心理气氛对体育教学中的影响
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有哪些特征表现浅谈课堂心理气氛对体育教学中的影响“课堂心理气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正确地认识和控制这一因素有利于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心理气氛心理气氛是指群体在共同活动中表现出的具有潜移默化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这种情绪状态就是课堂心理气氛。
一般所说的课堂上学生情绪饱满、空气活跃或沉闷、冷清等均属于课堂心理气氛之列。
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体现在:师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力稳定而集中,聚精会神;情感状态积极、愉快、热情洋溢,师生感情融洽;学生积极克服困难,自觉调节自己,能够积极开动脑筋,迸发出创造性;教师的语言生动、有趣、逻辑性强,学生模仿动作与理解迅速而准确,按照教师安排的练习步骤认真进行练习就一定能掌握所学动作内容。
消级的课堂心理气氛则与上述情形相反。
二、课堂心理气氛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影响作用课堂心理气氛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软环境。
课堂心理气氛对师生具有激励或抑制作用。
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处于积极的学习氛围之中,因而能经常、有效地感染、感召和鞭策学生和睦团结、勤奋进取;同时,也激励和鞭策教师认真负责、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和职业道德的修养。
作为中学体育教师,要加强心理学学习,提高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洞察能力,提高对课堂气氛的调解控制能力,提高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加强性格方面的修养,培养对学生的耐心和自我控制能力,要讲究心理问题的方法,以便建立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
如果课堂心理气氛不健康,课堂上将会出现学生不想学、不想练,教师没有兴趣的现象,或者由于教师过于严厉导致学生有问题不敢发问,或者由于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差而导致学生厌倦同教师进行交流,使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等情况。
三、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一)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学是直接、经常、大量作用于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活动,学生的感受、体验也就最多,并做出某种反应。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一、引言课堂教学中心理气氛的营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下面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探讨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营造策略。
二、教师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影响1.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主导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习动力。
教师应该具备亲和力、耐心和鼓励学生的精神,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营造安全与自信感学生需要在安全与自信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怕犯错误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自信心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3.给予关注和鼓励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主动回应学生的提问、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和价值。
4.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舒适的教学设施、有序规范的教学秩序等方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影响1.形成学习目标和动力学生在课堂中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充足的学习动力,这需要他们对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定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引导、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学生在课堂中需要获得充足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包括教材、参考书、电子资料等。
教师可以积极提供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3.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合作精神学生在课堂中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合作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班级活动的开展等方式,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心理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所说:“一门教育学科,除了教师之外必须包括儿童的心理学。
”事实上,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既能影响学习者的情感与意志,又能促进学习者的认知与创造力。
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呢?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并提出一些营造策略,以期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所谓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语言、行为等交流方式所建立的心理环境,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气氛它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情感气氛好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需求,使他们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肯定。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感到安全和舒适,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2、意志气氛它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意志交流。
意志气氛好的课堂上,学生会感到有动力和勇气去完成任务,教师则能够引导学生树立“付出有回报”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3、认知气氛它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认知交流。
认知气氛好的课堂上,教师会倾听学生的疑问和观点,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创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教师还能通过调整课程、教学方式等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营造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策略1、倾听和理解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具备倾听和理解学生的能力,这是构建情感气氛的前提。
在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批判性语言和负面情绪,尊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从而提升情感气氛。
2、建立信任教师要争取成为学生的信任对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可以通过一些小小的关注,如在学生课间休息时和他们进行简单的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鼓励他们发表个人意见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关心他们的,并且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建立信任。
3、鼓励和关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虑,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鼓励和关注,以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也可以激起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新探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新探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是指教室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交流、沟通以及学生自身情感体验的整体氛围。
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关注和调控课堂的心理气氛。
一、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造良好心理气氛的首要前提。
教师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之间和谐相处,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促进良好的同学关系。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课堂氛围产生着重要影响。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情感导入的策略,比如讲述一些具有感染力的故事,或者组织一些以情感为核心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投入。
三、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创造良好心理气氛的关键之一。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出问题并主动回答问题,参与小组合作和讨论等。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参与。
四、创设放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下更容易投入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笑话等方式,缓解课堂的紧张氛围。
创设舒适的座位、适宜的照明等也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五、鼓励学生互相尊重和接纳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尊重和接纳差异。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尊重差异的信息,提倡多元文化和包容性,引导学生欣赏他人的特长和优点。
要注意的是,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和长期坚持,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
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创造出一个有益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堂环境。
课堂心理气氛及其类型
1. 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群体心理状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注意状态,知觉状态,思维状态,情绪,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和定势状态等。
1) 课堂心理气氛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i. 在积极的心理课堂气氛中,师生之间的感情和谐、融洽、积极而愉快,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全身心地投入,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彼此配合默契,教学效果良好;ii. 在消极的心理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情绪是压抑的、不愉快的,对老师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思维堕化,反应迟钝;iii. 在对抗的心理课堂气氛中,师生之间感情冲突、对立,教师对课堂失去了控制能力,课堂纪律混乱。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群体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包括课堂上的人际关系,彼此间的要求,共同的情感,共同劳动中所形成的一致作风,集体在精神上的、情绪上和意志上的统一。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是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实行所依赖的群体情绪状态。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笑声、掌声持续;而有时则比较拘谨刻板,仅仅老师在唱“独角戏”;有时十分协调融洽,师生配合默契;而有时又相对紧张,令人窒息……这些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左右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体验、注意力,从而对学习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
学生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等有所不同,教学效率也就必然有所不同了。
所以,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是教师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
我们该怎样去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呢?下面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浅显做法: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理解倾向,具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价值。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理解,或趋近的意识倾向。
它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能够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
所以,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学生在理解感兴趣的事物或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能够保持稳定集中的注意、实行清晰全面的感知、引起浮想联翩的想象和积极深入的思维,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研究发现,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但会给智能“锦上添花”,既发挥智能的积极作用,同时还会给智能“雪中送炭”,补充智能不足。
不难看出,学生在兴趣指引下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师所创造的课堂环境和心理气氛是至关重要的。
优秀的教学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保持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但是,教师们并不总是知道如何创造这种环境。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敏感。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简单地说,学生需要感到愉悦和安全,这样他们才能专注于学习任务。
在评价一个教学班级的课堂心理氛围时,我们需要测量师生关系、学生的自尊感、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从中来评价环境的好坏。
如果让学生感到不舒适、恐惧或紧张,那么他们就会无法专注于所学的内容上。
相反,一个欢乐、亲切的教学环境就可以让学生开心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所以,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呢?1. 建立正面的师生关系建立积极的师生情感关系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展示亲和和友善,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关心。
通过尽可能多地交流,教师可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相互帮助。
2. 强调学生的自尊感教师应当尽力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感到高兴和尊重。
他们应该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用于表达感情的机会。
这种自尊感也可以从教师赞扬学生所取得的成就上获得。
3. 鼓励合作和互助合作和互助可以帮助建立一个令人难忘的课堂氛围。
学生需要创造一个集体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互动和合作,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提供实际的回馈和奖励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可以让学生感到受到了鼓励和认可。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及时反馈学生的成绩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赞扬和奖励。
这种鼓励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自信,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5.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在一些情况下,教师可能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决策中来,例如选择课堂资料等。
通过给予学生实际的选择权,他们可以参与到课堂环境的营造中来,并形成强大的集体认同感。
如果学生感到自己有权利进行选择,并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那么他们就会更加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黄秀兰有关课堂心理气氛类型划分
黄秀兰有关课堂心理气氛类型划分黄秀兰有关课堂心理气氛类型划分:1. 引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心理气氛类型划分是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黄秀兰对课堂心理气氛的研究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 什么是课堂心理气氛类型划分?黄秀兰认为,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师生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氛围,它主要是指在一个具体时间段内,在某种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形成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情感态度等影响的总和。
而课堂心理气氛类型划分,则是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学习目标,将课堂心理气氛分为不同类型,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黄秀兰将课堂心理气氛类型划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中性型。
3. 积极型课堂心理气氛积极型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积极,学生对学习有较高的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4. 消极型课堂心理气氛消极型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消极,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较低,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表现出较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5. 中性型课堂心理气氛中性型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对中性,学生对学习的要求一般,教学目标比较模糊,学生表现出一般水平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观点中,积极型课堂心理气氛是最为理想的一种氛围类型。
因为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和动力都会得到有效地调动和激发。
而消极型和中性型的课堂气氛则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造成一定的阻碍,对于教学实践来说是一种不利因素。
7. 结语通过对黄秀兰有关课堂心理气氛类型划分的深入探讨,我们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课堂气氛类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课堂心理气氛类型划分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黄秀兰的研究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从而有效地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共5篇)
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共5篇)第一篇: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内容摘要:本文用从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必要性和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两大方面来研究课堂心理气氛。
从学会倾听和适度降低课堂中个体间竞争两个方面说明宽松的环境是维护学生心理安全的基石。
从尊重学生人格,拒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微笑是法宝、用公正平等的态度对等学生、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四点来证实正确的教师观是维护学生心理安全的关键。
关键字:课堂心理安全气氛导言:在现在许多课堂里,学生因紧张而不能集中注意力于当前的学习内容,害怕被轻视、笑话或怀疑自身能力而产生影响学习的焦虑情绪,避免与教师的目光接触,既期待又害怕、板演、发言说话时语音变调,表达混乱,不敢承担应有的学习活动和责任,害怕竞争者超越自己而产生一些自私情绪和行为,有的学生甚至已经达到了患上“课堂恐惧症”的程度,这说明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安全感。
一提到安全感,教师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而对学生的心理是否安全很少关注,甚至没有这样的概念。
然而,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不焦虑,不恐惧,不孤独,不自卑,这样的课堂才能称得上是充满安全感的课堂。
教师应该营造出一个可以充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给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
文献综述: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必要性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或精神状态,及其与之有关的学习态度、人际关系等,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
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教学的情景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产生了满足、愉快、羡慕、互谅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一、引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一种心理环境。
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入手,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策略。
二、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重要性1. 促进学生参与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2. 提高学习兴趣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更感兴趣。
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动力。
3. 增强学习记忆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记忆效果。
在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将所学知识转化为长期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趣味性的教学资源,以及提供必要的反馈和奖励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三、影响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因素1.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情感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情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心理氛围。
如果教师对学生保持积极、尊重和包容的态度,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那么课堂上就会出现积极、友好的气氛。
2.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也是影响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重要因素。
如果学生对学习持有积极态度,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那么课堂氛围就会更加活跃和积极。
3. 课堂组织和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方式也会对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产生影响。
例如,灵活使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气氛的积极性。
四、营造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策略1. 营造尊重与信任的氛围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
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积极性。
黄秀兰有关课堂心理气氛类型划分
黄秀兰有关课堂心理气氛类型划分课堂心理气氛是指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往状态和心理状态。
黄秀兰在她的研究中提出了几种常见的课堂心理气氛类型划分,分别是爱护型、疏离型、竞赛型、合作型和欢快型。
首先是爱护型课堂心理气氛。
在爱护型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感,展示出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
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积极的师生关系,体现了互信、互助和理解。
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更加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其次是疏离型课堂心理气氛。
在疏离型的课堂氛围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距离感,学生往往感到教师对他们不够关心和重视。
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动机和积极性较低,参与度也会降低。
这可能是由于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和情感交流造成的。
第三种是竞赛型课堂心理气氛。
在竞赛型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和排名,通过评比等形式来激励学生。
教师通常会制定一些评价标准和竞赛规则,学生会因此而产生一定的压力。
这种氛围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同时也可能增加学生的焦虑感和压力。
第四种是合作型课堂心理气氛。
在合作型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师会设置一些团队活动和合作任务,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和融洽,他们积极参与到团队中,共同努力达到共同目标。
最后是欢快型课堂心理气氛。
在欢快型的课堂氛围中,教师能够创造出活泼、充满趣味和欢乐的学习环境。
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到愉悦和放松,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总之,黄秀兰在她的研究中提出了五种课堂心理气氛类型划分,分别是爱护型、疏离型、竞赛型、合作型和欢快型。
每种类型的课堂氛围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适当的课堂氛围类型,以营造一个积极、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课堂心理氛围是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的状态。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指课堂教学的情景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产生了满足、愉快、羡慕、互谅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作用。
有了这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高水平。
”实践也证明: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综合、分析、推理等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师生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来促进优良个性的形成,使孩子健康地发展。
那么,教师该如何来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呢?下面我谈几点做法。
一、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作为教育者,在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之前,必须先拥有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它是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也是调节、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甚至于把教师的好恶都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
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师德的修养、知识的提高、教学技术的锤炼,要以自己对教师事业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自身的表率作用。
凡是要学生相信的,我自己都坚信不疑;凡是要学生做的,我自己都身体力行。
总之,以信念、道德、审美等来规范教师的言行,使之和谐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到这点,教师才能在学生中确立真正的威信,才能以良好人格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了课堂心理气氛对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性。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那么,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呢?一、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课堂心理气氛营造中的关键一环。
师生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时可以有以下策略: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都是存在的,对待每个学生是要有耐心,要主动、心平气和地向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效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尽量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和要求。
2.平等对话、善于沟通。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视学生为与自己平等的存在,并以平等、互相理解、互动沟通、认真表达和听取对方看法的态度,对习惯性问难的学生多耐心说服、强化他们对知识的重视。
3.公正评价。
评价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评价要真实、公正、客观、批评到位、鼓励到位。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中的每个学生都感到尊重和关心。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的是话题或问题,只有话题或问题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兴趣有关,学生才会产生兴趣,自然而然地参与学习。
1.设计真实的情境。
真实的情境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知识、情境的一种方法,通过生动而真实的图像、声音、情境等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例如,教育氛围早期的文学类课堂教学就非常善于利用真实的情境和环境,直接带领学生融入到学习当中。
2.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兴趣非常有效。
例如,游戏性学习、情境式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
三、鼓励自我表达,开放式课堂氛围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氛围可以创造出更加积极、自信的学生,通过激励学生放开心扉,坦诚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课堂心理气氛在政治课堂中的作用
OCCUPATION2011 10178课堂心理气氛在政治课堂中的作用文/滕书芳课堂心理气氛,是指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构成的一种课堂心理氛围,是师生课堂教学情感的综合体现。
课堂心理气氛一般分为积极性、消极性、紧张性三种基本类型。
其中,积极性的课堂心理气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一、增强师生间的心理相容,是创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基础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心理相容,指的是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
要增强师生间的心理相容,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热爱学生教师要凭借感情的催化力量,把自己的意图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求,并以忘我精神去指导学生,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礼记》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
当教师表现出对学生真心诚意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时,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就不仅会看作是对自己真诚的帮助和爱护,而且能激起其感激之情,对教师产生敬佩和信任,从而收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
2.教学民主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要始终把学生视作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积极倡导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就要从精神上给予鼓励。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为人师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教育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用过硬的业务能力,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熟练的技能、正确的教法,使学生由信任、尊重老师转而对老师所教的课“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
二、精彩的开头是创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前提一堂课的开始阶段,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关系到整节课的和谐与成功,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局的作用。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新探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新探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模式不断更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已经成为主流,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课堂心理气氛的调控变得异常重要,它直接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将对于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实用建议,以期给予教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一、什么是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情境,它主要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认知、行为等各个方面构成。
正确的课堂心理气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而不正确的心理气氛则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进程。
1、促进学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够鼓励学生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增进师生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调控课堂心理气氛来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打破师生的隔阂,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和互动。
3、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正确的课堂心理气氛能够让学生感到轻松、舒适,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其心理健康。
1、布置课前任务,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任务,引导学生对于课堂内容进行预习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大力探究,增强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互动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
3、学生亲身体验,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上所学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倾听学生声音,增强参与感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建议,给予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5、尊重学生差异,引导其发展每个学生的差异是存在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心理教育,积极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作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指课堂深层次的情感气氛和认知氛围,是学生体验到的心理环境和感受。
这种学习环境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成果的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深入分析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含义,以及给出营造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策略。
一、心理气氛的含义与特点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学习环境,它由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沟通因素等因素构成。
它是学生在课堂上所体验到的心理环境和情感氛围,可以分为情感、认知和态度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积极、开放、互动的情感氛围良好的情感氛围需要建立在师生互信、双向沟通、尊重和容错的基础上,表现在师生之间应该是和谐、和睦、友好和互助的氛围。
2. 鼓励、挑战、启迪的认知氛围良好的认知氛围应该是鼓励学生思考、讨论、自主学习的气氛,它应该激发思维,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意义和价值。
3. 有意义、深思熟虑、积极的态度氛围良好的态度氛围应该是透过管理、评价和反馈等方式来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探索、实践、创造以及不断自我提升。
这样的氛围能够帮助学生自信、自主和自律,从而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
二、营造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策略1. 建立和谐、和睦、友好和互助的人际关系教师应该以留有空间给学生发挥的方式来管理班级,掌握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鼓励班上学生相互帮助和互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2.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加学习乐趣,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3.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教育教学中不能忽视了解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自由展开想象,体验课堂的乐趣与成就感。
4. 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多种选择和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议多方面的挑战以达到成长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心理气氛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宝清县职业技术学校刘显峰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的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
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的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或多或少也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但长期以来教育改革并没有使职高的语文教学有过根本的改变,教学模式和普通高中也没有什么区别。
不同的是在职校的学生中,有大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大多只是冲着学习一技之长才走进职校的大门,对数学、语文、英语这些基础课根本提不起劲,有的学生甚至称“英语”为“鸟语”既然听不懂,索性也就不听了。
语文虽然还好一些,但有些学生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了。
课堂上只有一些故事性的东西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气氛,才能引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才能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新形势下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
一、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我们要给学生一种
环境和“土壤”让兴趣的种子得以萌发,而这种环境和土壤就是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感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课堂上始终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如在讲授《项链》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文章,要求画出“玛蒂乐德”的命运曲线,并说明为什么这么画。
这个问题引起广泛兴趣,在课堂教学上,学生争先恐后到黑板上来画,并积极提出不同见解,相互修改,画出的曲线不仅符合教学要求,而且有许多的讲解让人惊喜。
二、公正评价合理期望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
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的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度的高期望,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中职校的许多学生在初中时成绩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
课堂上有些学生思维涣散,目光呆滞,无所事事,制造混乱;有些学
生担胆小,教师多年的“棍棒”使他们积成了一种“思维的惰性”。
这时教师要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即以渊博的学识,民主的理念,丰富的情感,形象的语言,思辨的哲理,灵动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以惊奇,赞叹的语言刺激他们“萎缩的神经细胞”和形成的惰性;要激励学生大胆地说,不要怕讲错了,要敢于“破胆儿”。
常听有教师这样讲:“学生不配合,学生基础太差。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虽具有能动的本能,并不等于他就有能动的行为表现。
教师就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期望值。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据说有个人看了毕加索的抽象画后非常不解,于是就去向毕加索,“你画的是什么东西,我怎么看不懂?”毕加索就问他“听过鸟叫吗?”回答“听过。
”“好听吗?”“好听啊!”“懂吗?”不懂。
”毕加索的这个富有幽默感的提问启发了我们:“对于这些学生你不能要求他们一下子就能够对某一个问题说得清清楚楚,弄得明明白白,只要他们还有丁点儿的感觉,就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
因此,教师必须先给自己定位,给他们定位,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评价和激励。
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达成一种内在的和谐,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三、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
重要条件。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
只有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才能保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才能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
首先,教学方法要多变。
要因教材,因学生,因时间,因地点而灵活多变。
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练习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要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来调整教师的语速、语气等情感状态和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有效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如幻灯、录像、多媒体等。
在学习《智取生辰纲》一课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学生在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声中产生探索兴趣,通过精彩的画面,联想到梁山英雄如何“智取生辰纲“,了解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头脑中想象双方的矛盾冲突,兴趣盎然,思维灵活,不仅一节课完成了教学重点,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伸,激发了求知欲。
有人曾预言:谁掌握了21世纪的创新教育,谁就会赢得21世纪竞争的主动权,这是很有道理的。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
过去我们向土地要财富,现在是向大脑要财富,大脑怎样产生财富?这主要是源于人的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树立人人具有创新能力的观念。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人人是创新之人。
”作为教师理应善待每位学生。
作为中职校的语文教师更应该追随时代的脚步,
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全面营造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总处于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更要增长智慧,培养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建性的一线操作能手,为我国的工业建设事业输送人才。
课堂心理气氛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刘显峰
宝清县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