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复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性的复苏

浙师大附中庞威松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的启蒙”以及“与上帝的直接对话”三目内容的叙述,阐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性的复苏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能力:知道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以及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以及课件,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从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理,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文主义的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人文主义的内涵)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对比以下两幅画,两幅作品表现的内容相同,但构图及人物处理则有很大差异。你认为哪一幅更好?为什么?

图1是中世纪的绘画作品,图2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

前者是冰冷的圣经故事的图解,后者是有血有肉的人间亲情的表现。一个是对神性的赞美,一个是对人性的讴歌。

新课讲授:

问题探究: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义萌芽,发生文艺复兴

神光笼罩下的中世纪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二、人性的复苏

1.意大利文艺复兴前三杰

(1)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

但丁与《神曲》,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带有喜剧的因素。《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反对中世纪教会长期以来宣扬的禁欲主义。他喜欢游览,尤其喜欢登高远眺,领略自然风光他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他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3)薄伽丘和《十日谈》:

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机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次逆流。此时,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它以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感受名著:

故事一: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

思考:(1)材料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

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

(2)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的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

故事二:故事二:描写了一个以“圣洁”铸成的女修道院院长的可笑形象:一天晚上,修道院中捉到一个犯了奸情的修女,交院长处理。院长在匆忙之中,拿起男教士的短裤当作自己的头巾戴在头上,来到大厅,当着全员修女声色俱厉的审问该修女,要对她进行严惩。不料这个修女不但不怕,只用一句话就打掉了她的威风,使其当众出丑:“请你先把头巾扎好,再跟我说话吧!”

○故事二抨击什么?歌颂什么?

○抨击教会教士的腐败、虚伪;歌颂男欢女爱是人的天性。

3.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美术三杰:米开朗琪罗,达· 芬奇,拉斐尔。

(1)达· 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意大利米开朗琪罗广场大卫塑像

(3)“画圣”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4.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大文豪,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代表作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剧情再现:“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想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

薄伽丘和莎士比亚对人性的理解比较

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而薄伽丘集中于人的本能方面

这说明了文艺复兴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人文主义的内涵?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肯定人、注重人性,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小结: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它打击了宗教神学,促进了人的解放,复兴了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是一场广泛、深远的社会改革,是文艺复兴在教会内部的发展,是人文主义的延续。其弘扬的人文精神至今仍放射着不朽的光辉!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宗教改革,商业革命,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