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间艺术

合集下载

南阳的民间艺术

南阳的民间艺术

南阳的明间艺术介绍我的家乡是在河南南阳。

南阳是诸葛亮的故乡,这里出产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烙画,以及民族英雄岳飞手书的《出师表》碑刻。

它们是南阳人引以为自豪的特产和文化遗产,所以将它们称为“南阳三大宝”。

南阳三大宝即:南阳烙画、独山玉、<<出师表>>。

在这里,我主要介绍一下我们南阳的三个明间艺术:南阳烙画、独山玉和方城县的石猴。

一、南阳烙画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 被誉为“南阳三大宝”之一。

它是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的铁扦代笔,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丝娟、宣纸等材料上作画,巧妙自然一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烙画王”的传说西汉末年,南阳城里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远近闻名的烙能手。

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人物、花鸟、山水,走兽等栩栩如生,跃然其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人称“李烙花”为人忠厚,心地善良,老两口以烙花为营生在城里开了个门面。

此外,方圆百十里若有集镇起会,他总要带些烙花品去凑热闹。

有一天,“李烙花”在紫山边的一棵大树下小憩,(紫山今距南阳城西北约三十里)忽然有一慌不择路的男孩气喘吁吁地朝他跑来,“噗通”一声跪在他面前,说有坏人追杀。

求他相助,这小孩不是别人,正是年仅十二岁的刘秀,被王莽追杀。

“李烙花”急中生智, 把刘秀扮作逃饭的哑巴,引到一块隐蔽的大石板面前,让他睡在上面, 躲过了莽兵的追杀。

临分手时,“李烙画”看他可怜,送给他一只精美的烙画葫芦作为盘缠,并嘱咐他一路多加小心。

刘秀和“李烙花”分手后,风餐露宿,历经了千辛万苦。

后来,刘秀起兵南阳,于公元二十五年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号称光武帝。

此时身为帝王的刘秀并没有忘记昔日“李烙花“的救命之恩,差遣心腹携带葫芦暗中查访,找到“李烙花“后,即宣进京赐银千两,加封“烙花王”。

并把南阳烙画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

从此,南阳烙花便蓬勃发展,名扬四海。

河南非遗文化

河南非遗文化

河南非遗文化1、豫剧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

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显示出特有的中原艺术魅力,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欢迎,以豫剧表演家崔兰田、张宝英为代表的崔派艺术在豫剧界独树一帜,享誉海内外。

2、少林功夫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

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体系3、汴绣汴绣也称“宋绣”,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因产生于北宋的都城汴京开封而得名,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品之一,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也是河南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早在宋代就已驰名全国,是刺绣艺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4、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而名为“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因其颜色清新,不含有任何的杂质,再加上外形匀整,富育光泽以及独特的清香味,喝入口中后清爽甘醋让人回味无穷,其汤色嫩黄绿明亮有光泽,香味清香扑鼻,而称为“绿茶之王”。

5、罗山皮影戏罗山皮影戏是河南省罗山县传统戏剧,是一种古老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民间艺术,系由古代中原影戏逐渐演变形成,其唱腔音乐蕴涵有江淮地区民间音乐的元素,演唱时真假声转换自如,呈现出高亢明亮、委婉动听的艺术风格。

其唱词诙谐幽默,体现出江淮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

河南人的工艺品

河南人的工艺品

河南人的工艺品
河南是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工艺品制作传统。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河南工艺品:
1. 郑州彩陶:郑州彩陶是河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瑰宝,其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它采用黄河流域特有的红土为原料,手工制作而成。

郑州彩陶在造型、装饰和烧制工艺上都有独特之处,被誉为中原神韵的代表。

2. 洛阳刻纸:洛阳刻纸是河南洛阳地区的传统工艺品,以其精美细致的刻划和不可复制的艺术价值而闻名。

洛阳刻纸采用特制的纸张为材料,通过刀法、篆刻、烧制等技法制作而成。

其图案多为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形象逼真,色彩艳丽。

3. 河南剪纸:河南剪纸源于大清嘉庆年间,融合了民间艺术和美术创作的元素。

河南剪纸的特点是造型简练、线条流畅,寓意丰富。

常见的剪纸形式包括花鸟、人物、文字等,图案多变且富有创意。

4. 安阳铁艺:安阳铁艺是河南安阳地区的特色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

安阳铁艺以其优美的曲线、细腻的纹饰和高质量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常见的安阳铁艺制品包括门扇、香炉、花架等,制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这只是河南工艺品中的一小部分,河南拥有众多的传统工艺品,每种工艺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

这些工艺品不仅展示了河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传统文化

河南传统文化

5
总结
总结
河南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既有 独特的艺术形式,如龙舞表演、 豫剧等,又有美味的美食小吃, 如烩面、胡辣汤等
同时,传统手工艺如泥塑、刺 绣等也在不断发展和传承
这些传统文化习俗和美食已经 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代代相传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 的精神生活,也展现了河南地 区的文化魅力
文化习俗
文化习俗
剪纸艺术
剪纸是河南地区广泛流传的传统艺术之一。剪纸题材多样,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剪 纸艺术家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将生活场景、民间传说等生动地展现出来。剪纸作品既 具有装饰性,又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3
美食
美食
烩面
烩面是河南地区的特色面食,以 面条劲道、汤汁鲜美而著名。烩 面的面条选用优质面粉制作,经 过揉、抻、捏等工序,口感筋道 滑嫩。汤汁则以羊肉、海带、豆 腐等为主要原料,营养丰富,味 道鲜美
河南传统文化
目录
-
01 引言 02 文化习俗 03 美食 04 传统手工艺 05 总结
1
引言
引言
我的家乡位于中国河南省,是 一个拥有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
省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里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其中许多文化习俗和美食在当 地流传了千百年,成为了人们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河 南的传统文化
美食
美食
4
传统手工艺
传统手工艺
泥塑
泥塑是河南地区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之一,以粘土为原料,经过手工捏制而成。泥塑作品形 象生动,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许多泥塑艺人在当地传承着这门技 艺,将其发扬光大
传统手工艺
刺绣

河南民间艺术ppt课件

河南民间艺术ppt课件
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讲究用色,以矿物、植物 作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颜料,磨出的颜料色彩十分纯 净,以之印制的年画明快鲜艳,久不褪色,构图饱满 匀称,线条简练粗犷,造型古朴夸张,艺术风格独特 。
10
河南剪纸
在河南禹洲的范坡乡,一位当地的民间剪纸艺术家,握了半辈子锄 头的徐光豫怎么也没想到跟剪刀结了缘。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他 手中叠叠剪剪,就变成一张张精美的剪纸作品,而他唯一的工具竟是 这把天天挂在墙上粗大的剪刀。就是这把剪刀到了徐光豫手中,却能 剪出令人惊叹、细致、复杂的团花剪纸作品。 团花剪纸作品一般 为圆形,所剪景物形像都以团花的圆心对称布局,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用团花作装饰,会产生祥和、富足、团圆的喜庆气氛。在团花作品中 的图案隐含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徐光豫的团花剪纸中大都根据当地 流传的俗语创作而成。
4
“泥泥狗”中奇禽怪兽的造型,已超越自然中 的现实形体,艺人凭直观感觉进行创造。那些具 有再现“女性生殖崇拜”的纹饰符号,随艺人本 能的直觉感受,施绘在虚幻、神秘的怪异形体上 ,释放出一种原始图腾艺术的魅力,使古老的泥 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
淮阳“泥泥狗”造型古拙、怪诞,色彩 艳丽,以黑色垫底,周身施以五彩纹饰。品 种约有数百种,多为奇禽异兽,或人、兽同 体,诸如“人面猴”、“人面兽”、“猴头 燕”、“九头鸟”、“人头狗”、“双头狗 ”、“多头怪”等等。其中,“人面猴”的 形象被视为“人祖猴”,其造型肃穆、神圣 ,绝无一般玩具中动物猴的顽皮神态。
8
朱仙镇木版年画之所以与天津的 杨柳青、江苏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 四川的绵竹并称为全国著名年画,是由 它独特的风格决定的。朱仙镇年画构图 饱满,线条粗扩简炼,造型古朴夸张, 色彩新鲜艳丽。人物头大身子小,既有 喜剧效果又觉得匀称舒适。有些地方的 年画人物脸部多打红脸蛋来妆饰,而朱 仙镇的年画不打红脸蛋,看起来很自然 和谐。在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人们多 把老虎做成或画成黄老虎或红老虎,而 朱仙镇的年画是黑老虎。这种不拘泥于 传统的创作手法、受到了中外美术界的 重视和赞誉。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篇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篇

河南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音乐类)唢呐艺术民间音乐河南省沁阳市沁阳唢呐属木制双簧管乐器,它的特点为音量大,音质明亮、粗犷,演奏方便,善于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及大喜大悲的情绪。

沁阳唢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逐步增添了闷子、手搦(大咪)、卡腔(小咪)、管子、口哨等附属乐器,大大丰富了唢呐的表现能力及演奏内容。

沁阳唢呐分高、中、低音三类,吹奏技艺十分丰富,在本地区凡遇到婚丧嫁娶、寺庙开光、开业庆典、生日祝寿等活动都要请唢呐班吹奏,以增添热闹的气氛。

传说明代宗室朱载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眼管子”,为我国民族管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说他曾在九峰寺创建“金鼓会”,每逢农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唢呐班都要在这里聚会。

明末清初时有“同乐会”、“贾家班”,清至民国时有“麻金班”、“毛旦班”、“银河班”等唢呐演奏组织,在当地影响很大。

沁阳一带有“大花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结婚”,“闺姑女、门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轿”的俗语,正反映了这些唢呐班的影响。

依照地域和技艺风格,沁阳境内的唢呐整体上可分为四大家两大派。

以沁河为界,分为沁北派和沁南派;沁北派以张家、贺家、马家为代表,沁南派以贾家为代表。

其繁盛之况,即此可见一斑。

在四大家的影响下,沁阳境内的唢呐班社和艺人队伍规模不断增大,数量十分可观。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沁阳的唢呐班已发展到三十多家,从事唢呐演奏的人员达四百多人,呈现出乡乡有唢呐、村村有乐声的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沁阳唢呐演奏的曲目达三百多首。

在现当代民俗、艺术生活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一些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曲目,如《故乡颂》、《九峰情话》、《沁阳春》。

1997年12月,沁阳市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荣誉称号,后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板头曲民间音乐河南省南阳市板头曲为中州古曲,用筝、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是中华民族音乐遗产中的经典。

因主要在河南曲子正式演唱之前,用独奏、合奏等形式演奏的前奏乐曲,故亦称“板头曲”或“河南曲子板头曲”。

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原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以下是部分项目介绍:
- 太极拳:综合指数最高的非遗项目之一。

- 豫剧:河南的代表性剧种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 泥塑:用泥巴塑造成各种形象,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 打铁花:一种民间烟火表演,通常在夜晚进行,场面壮观。

- 剪纸: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各种图案,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 皮影戏:通过灯光和皮影的配合,表演各种剧目,深受民众喜爱。

- 汝瓷烧制技艺:制作汝瓷的传统技艺,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 唐三彩烧制技艺:制作唐三彩的传统技艺,色彩鲜艳,造型精美。

-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洛阳的传统美食,制作工艺考究,味道鲜美。

-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制作胡辣汤的传统技艺,味道麻辣鲜香,是河南的特色美食。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中原地区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梁祝传说董永传说民间音乐唢呐艺术板头曲传统戏剧大平调豫剧宛梆怀梆越调大弦戏四平调曲剧道情戏(太康道情戏)目连戏(南乐目连戏)曲艺河洛大鼓河南坠子杂技与竞技少林功夫太极拳(陈氏太极拳)民间美术朱仙镇木版年画泥塑(浚县泥咕咕)民俗太昊伏羲祭典马街书会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扩展项目传统舞蹈:有小相狮舞(巩义市)槐店文狮子(沈丘县)高抬火轿(沁阳市)传统戏剧:有越调(许昌市)柳子戏(清丰县)罗山皮影戏(罗山县);传统美术有灵宝剪纸(灵宝市)卢氏剪纸(卢氏县)辉县剪纸(辉县市)洛阳宫灯(洛阳市)汴京灯笼张(开封市)传统医药有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焦作市)平乐郭氏正骨(洛阳市)百泉药会(辉县市)禹州药会(禹州市)民俗有浚县民间社火(浚县)第二批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木兰传说(虞城县)盘古神话(桐柏县、泌阳县)邵原神话群(济源市)传统音乐:有信阳民歌(信阳市)西坪民歌(西峡县)黄河号子(省黄河河务局)超化吹歌(新密市)大铜器、开封盘鼓(西平县、郏县、开封市)大相国寺梵乐(开封市)传统舞蹈:有麒麟舞(兰考县)苏家作龙凤灯(博爱县)跑帷子(汤阴县)官会响锣(项城市)传统戏剧:有二夹弦(开封、滑县)罗卷戏(汝南县、范县)二股弦(武陟县)曲艺:有南阳三弦书(南阳市)大调曲子(南阳市)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有月山八极拳(博爱县)心意六合拳(漯河市、周口市)苌家拳(荥阳市)东北庄杂技(濮阳市)传统美术:有滑县木版年画(滑县)镇平玉雕(镇平县)汴绣(开封市)方城石猴(方城县)传统技艺:有钧瓷烧制技艺(禹州市)唐三彩烧制技艺(洛阳市)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蒸馏酒传统酿制技艺)(宝丰县)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洛阳市)民俗:关公信俗(洛阳市)新郑黄帝拜祖祭典(新郑市)打铁花(确山县)洛阳牡丹花会(洛阳市)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148项)2007.03一、民间文学(18项)1I-1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2I-2花木兰传说(虞城县)3I-3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4I-4白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5I-5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平舆县)6I-6柳毅的传说(卫辉市)7I-7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8I-8邵原创世神话群(济源市)9I-9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10I-10愚公移山传说(济源市)11I-11赵氏孤儿传说(温县)12I-12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13I-13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遂平县、内乡县、灵宝市)14I-14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15I-15葛天氏传说(长葛市)16I-16牛郎织女传说(南阳市)17I-17竹林七贤传说(修武县)18I-18帝舜传说(濮阳县)二、民间美术(15项)19Ⅱ-1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20Ⅱ-2黄河澄泥砚(郑州市惠济区、孟州市、陕县、新安县)21Ⅱ-3汴京灯笼张(开封市)22Ⅱ-4柘城李秀山泥塑(柘城县)23Ⅱ-5农民画(舞阳县、汝南县)24Ⅱ-6虢州石砚(灵宝市)25Ⅱ-7秦氏绢艺(滑县)26Ⅱ-8方城石猴(方城县)27Ⅱ-9民间剪纸(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28Ⅱ-10卢氏木版年画(卢氏县)29Ⅱ-11滑县木版年画(滑县)30Ⅱ-12洛阳宫灯(洛阳市)31Ⅱ-13泥咕咕(浚县)32Ⅱ-14东岸桃核雕花工艺(上蔡县)33Ⅱ-15重阳茱萸绛囊(上蔡县)三、民间音乐(19项)34Ⅲ-1板头曲(南阳市)35Ⅲ-2中州筝派(河南省艺术研究院)36Ⅲ-3筹音乐(许昌市)37Ⅲ-4司马懿得胜鼓(温县)38Ⅲ-5超化吹歌(新密市)39Ⅲ-6唢呐(沁阳市)40Ⅲ-7大铜器(西平县、遂平县、郏县)41Ⅲ-8开封盘鼓(开封市)42Ⅲ-9武陟盘鼓(武陟县)43Ⅲ-10官会响锣(项城市)44Ⅲ-11轧琴(舞钢市)45Ⅲ-12信阳民歌(信阳市)46Ⅲ-13郑王词曲(沁阳市)47Ⅲ-14西坪民歌(西峡县)48Ⅲ-15武德镇抬鼓(温县)49Ⅲ-16洛阳海神乐(洛阳市)50Ⅲ-17黄河号子(河南黄河河务局)51Ⅲ-18中州大鼓(新乡县)52Ⅲ-19大相国寺梵乐(开封市大相国寺)四、民间舞蹈(15项)53Ⅳ-1火龙舞(孟州市)54Ⅳ-2苏家作龙凤灯(博爱县)55Ⅳ-3高抬火轿(沁阳市)56Ⅳ-4齐天圣鼓(灵宝市)57Ⅳ-5回民秧歌(项城市)58Ⅳ-6大仵民间舞蹈(柘城县)59Ⅳ-7跑帷子(汤阴县)60Ⅳ-8花挑舞(固始县)61Ⅳ-9艾庄铜器舞(许昌县)62Ⅳ-10豫西狮舞(洛阳市大里王狮舞、巩义市小相狮舞)(洛阳市、巩义市)63Ⅳ-11麒麟舞(兰考县、睢县)64Ⅳ-12火绫子(商城杈伞舞)(商城县)65Ⅳ-13双人旱船舞(临颍县)66Ⅳ-14沈丘回族文狮舞(沈丘县)67Ⅳ-15内乡县衙春节岁时节令“打春牛”(内乡县)五、民间戏剧(22项)68Ⅴ-1豫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69Ⅴ-2曲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70Ⅴ-3越调(周口市、许昌市)71Ⅴ-4大弦戏(滑县、濮阳县)72Ⅴ-5罗卷戏(汝南县、滑县、内黄县、通许县、范县、邓州市)73Ⅴ-6目连戏(南乐县)74Ⅴ-7道情(太康县)75Ⅴ-8宛梆(内乡县)76Ⅴ-9四平调(商丘市、濮阳县)77Ⅴ-10大平调(濮阳县、滑县、延津县)78Ⅴ-11皮影戏(灵宝市、罗山县)79Ⅴ-12杠天神(新蔡县)80Ⅴ-13怀梆(沁阳市)81Ⅴ-14清丰柳子戏(清丰县)82Ⅴ-15河阳花鼓戏(孟州市)83Ⅴ-16二股弦(武陟县)84Ⅴ-17光山花鼓戏(光山县)85Ⅴ-18淮调(安阳县)86Ⅴ-19扁担戏(新蔡县)87Ⅴ-20扬高戏(三门峡市)88Ⅴ-21二夹弦(开封市、睢县、滑县、延津县)89Ⅴ-22落腔(内黄县、辉县市、长垣县、淇县)六、曲艺(8项)90Ⅵ-1河洛大鼓(洛阳市)91Ⅵ-2河南坠子(河南省艺术研究院)92Ⅵ-3王屋琴书(济源市)93Ⅵ-4灶书(固始县)94Ⅵ-5丝弦道(平舆县)95Ⅵ-6锣鼓书(三门峡市)96Ⅵ-7三弦书(南阳市)97Ⅵ-8大调曲子(南阳市)七、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10项)98Ⅶ-1心意六合拳(漯河市、淮阳县)99Ⅶ-2八极拳(博爱县)100Ⅶ-3苌家拳(荥阳市)101Ⅶ-4大营社火(陕县)102Ⅶ-5浚县民间社火(浚县)103Ⅶ-6打铁花(确山县)104Ⅶ-7马街书会(宝丰县)105Ⅶ-8东西常骂社火(灵宝市)106Ⅶ-9少林功夫(少林寺)107Ⅶ-10太极拳(温县)八、民间手工技艺(17项)108Ⅷ-1杜康酿酒工艺(伊川县、汝阳县)109Ⅷ-2钧瓷烧制技艺(禹州市)110Ⅷ-3镇平玉雕工艺(镇平县)111Ⅷ-4棠溪宝剑铸造工艺(西平县)112Ⅷ-5汝瓷烧制技艺(宝丰县、汝州市)113Ⅷ-6唐三彩(洛阳市)114Ⅷ-7汴绣工艺(开封市)115Ⅷ-8太平车制作技艺(平舆县)116Ⅷ-9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修武县)117Ⅷ-10武陟油茶制作技艺(武陟县)118Ⅷ-11宝丰酒酿造工艺(宝丰县)119Ⅷ-12茂家红酒酿制技艺(状元红)(濮阳市)120Ⅷ-13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信阳市)121Ⅷ-14北宋官瓷烧制技艺(开封市)122Ⅷ-15长垣烹饪技艺(长垣县)123Ⅷ-16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焦作市)124Ⅷ-17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禹州市)九、民间杂技(1项)125Ⅸ-1东北庄杂技(濮阳市)十、生产商贸习俗(2项)126Ⅹ-1百泉药会(辉县市)127Ⅹ-2禹州药会(禹州市)十一、消费习俗(5项)128Ⅺ-1地坑院民俗(陕县)129Ⅺ-2洛阳水席(洛阳市)130Ⅺ-3开封又一新糖醋软熘鲤鱼焙面(开封市)131Ⅺ-4开封马豫兴桶子鸡(开封市)132Ⅺ-5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开封市) 十二、岁时节令(1项)133Ⅻ-6“重阳节”民俗(上蔡县)十三、民间信仰(10项)134XⅢ-1伏羲太昊陵祭典(淮阳县)135XⅢ-2浚县正月古庙会(浚县)136XⅢ-3老子生日祭典(鹿邑县)137XⅢ-4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郑市)138XⅢ-5洛阳关林朝圣大典(洛阳市)139XⅢ-6嫘祖祭典(西平县)140XⅢ-7火神祭祀(商丘市睢阳区)141XⅢ-8中岳古庙会(登封市)142XⅢ-9医圣张仲景祭祀(南阳市)143XⅢ-10卫辉比干祭典(卫辉市)十四、民间知识(5项)144XIV-1八卦符号文化(河南省社会科学院)145XIV-2洛阳牡丹栽培技艺(洛阳市)146XIV-3周易文化(安阳市)147XIV-4洛阳正骨(洛阳市)148XIV-5针灸铜人(开封市) 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29项)2009.06一、民间文学(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Ⅰ-19先蚕氏嫘祖的传说(荥阳市)2Ⅰ-20许由的传说(登封市)3Ⅰ-21潘安的传说(中牟县)4Ⅰ-22河图洛书传说(孟津县、洛宁县、巩义市)5Ⅰ-23洛神的传说(洛阳市、巩义市)6Ⅰ-24姜太公的传说(卫辉市)7Ⅰ-25韩湘子传说(孟州市)8Ⅰ-26丁兰刻木传说(修武县)9Ⅰ-27清丰孝道故事(清丰县)10Ⅰ-28王祥卧冰传说(遂平县)11Ⅰ-29杞人忧天传说(杞县)12Ⅰ-30夸父神话(灵宝市)二、传统美术(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3Ⅱ-20猴加官(郑州市管城区)14Ⅱ-21香包(郑州市二七区)15Ⅱ-22面塑(洛阳市)16Ⅱ-23刘井薛氏石刻(偃师市)17Ⅱ-24苏奇灯笼画(安阳县)18Ⅱ-25内黄李新张木板年画(内黄县)19Ⅱ-26清丰彩灯(清丰县)20Ⅱ-27聂氏麦杆画(清丰县)21Ⅱ-28顺店刺绣(禹州市)22Ⅱ-29沈丘顾家馍(沈丘县)23Ⅱ-30淮阳泥泥狗(淮阳县)24Ⅱ-31黄河古陶(浚县)三、传统音乐(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25Ⅲ-20小咚鼓艺术(新乡市凤泉区)26Ⅲ-21啸乐(口哨音乐)(新乡市)27Ⅲ-22杨韩村乡唱秧歌(清丰县)28Ⅲ-23桐柏山歌(桐柏县)29Ⅲ-24淅川锣鼓曲(淅川县)30Ⅲ-25锣鼓十八番(潢川县)31Ⅲ-26沙河船工号子(漯河市)32Ⅲ-27丹江号子(淅川县)四、传统舞蹈(2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33Ⅳ-16卧拐秧歌(兰考县)34Ⅳ-17九连灯(新安县)35Ⅳ-18曹屯排鼓(洛阳市)36Ⅳ-19鱼灯花社舞(舞钢市)37Ⅳ-20吕村战鼓舞(安阳县)38Ⅳ-21金龟舞(鹤壁市)39Ⅳ-22马皮舞(获嘉县)40Ⅳ-23独脚舞[独腿高跷](获嘉县)[民间社火独脚舞](登封市)41Ⅳ-24踢棒槌(获嘉县)42Ⅳ-25小冀背桩(新乡县)43Ⅳ-26小宋佛高跷(新乡县)44Ⅳ-27虎舞(温县)45Ⅳ-28哼小车(武陟县)46Ⅳ-29莲花灯舞(荷花灯舞)(长葛市)47Ⅳ-30双狮舞(漯河市郾城区)48Ⅳ-31王家热锣鼓(灵宝市)49Ⅳ-32云彩灯(南召县)50Ⅳ-33庆丰花鼓舞(商丘市梁园区)51Ⅳ-34扑蝶舞(沈丘县)52Ⅳ-35项城肘阁(项城市)53Ⅳ-36西平鱼灯(西平县)54Ⅳ-37龙舞[南乐西街龙舞](南乐县)[狮龙斗蛛舞](清丰县)[五彩纸龙](清丰县)[铁花火龙](清丰县)55Ⅳ-38九莲灯(镇平县)五、传统戏剧(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56Ⅴ-23木偶戏(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歌舞剧院木偶剧团、灵宝市、汝阳县、宝丰县、内黄县、周口市)57Ⅴ-24大辫戏(武陟县)58Ⅴ-25南乐五腔调(南乐县)59Ⅴ-26枣梆(范县、台前县)60Ⅴ-27汉剧(唐河县)61Ⅴ-28花鼓戏(虞城县)62Ⅴ-29商城花篮戏(商城县)六、曲艺(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3Ⅵ-9大鼓书(鼓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信阳市平桥区、柘城县、鲁山县、内乡县、唐河县)64Ⅵ-10永城大铙(永城市)65Ⅵ-11豫东琴书(民权县、柘城县)七、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66Ⅶ-11石锁(开封市)67Ⅶ-12黄派查拳(开封市)68Ⅶ-13通背拳(通臂拳)(偃师市、焦作市解放区、焦作市中站区) 69Ⅶ-14梅花拳(内黄县、清丰县)70Ⅶ-15小尚炮捶(炮拳)(焦作市中站区)71Ⅶ-16猴艺(新野县)72Ⅶ-17圣门莲花拳(商水县)73Ⅶ-18六道大方地棋(周口市川汇区、沈丘县)74Ⅶ-19两仪拳(沈丘县)75Ⅶ-20余家杂技(项城市)八、传统技艺(3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76Ⅷ-18柿树栽培及柿饼制作技艺(荥阳市)77Ⅷ-19麻纸制作技艺(手工造纸)(新密市)78Ⅷ-20葛记焖饼制作技艺(郑州市)79Ⅷ-21义兴牌匾制作技艺(开封市)80Ⅷ-22秋油腐乳制作技艺(兰考县)81Ⅷ-23洧川豆腐制作技艺(尉氏县)82Ⅷ-24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艺(开封县)83Ⅷ-25制鼓技艺(洛阳市、孟州市)84Ⅷ-26小街锅贴制作技艺(洛阳市)85Ⅷ-27银条种植栽培及烹饪技艺(偃师市)86Ⅷ-28万古文盛馆羊肉卤制作技艺(滑县)87Ⅷ-29郑家老粉坊粉皮制作技艺(安阳市)88Ⅷ-30柏山缸制作技艺(博爱县)89Ⅷ-31清化竹器制作技艺(博爱县)90Ⅷ-32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修武县、焦作市山阳区)91Ⅷ-33清化传统竹扇制作技艺(博爱县)92Ⅷ-34上庄姜种植与加工(博爱县)93Ⅷ-35黑陶制作技艺(沁阳市)94Ⅷ-36怀府闹汤驴肉制作技艺(沁阳市)95Ⅷ-37王五辈壮馍制作工艺(濮阳县)96Ⅷ-38鄢陵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鄢陵县)97Ⅷ-39董村木杆称制作技艺(长葛市)98Ⅷ-40长葛绒制作技艺(长葛市)99Ⅷ-41传统棚口扎制技艺(渑池县)100Ⅷ-42月夭韭汤(夏邑县)101Ⅷ-43宋河酒传统酿制技艺(鹿邑县)102Ⅷ-44张弓酒传统酿制技艺(宁陵县)103Ⅷ-45毛笔制作技艺[汝阳刘毛笔](项城市)[杨集毛笔](上蔡县)104Ⅷ-46芝麻种植及传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驻马店市驿城区、西平县) 105Ⅷ-47地坑院营造技艺(陕县)106Ⅷ-48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西华县)107Ⅷ-49邓城叶氏猪蹄制作技艺(商水县)108Ⅷ-50道口烧鸡制作技艺(滑县)九、传统医药(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09Ⅸ-1刘陈铺齐氏骨科(兰考县)110Ⅸ-2象庄秦氏妇科(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秦震妇科研究所及秦彩霞中医妇科诊所、孟津县)111Ⅸ-3传统膏药[黄氏膏药、黄塔膏药](滑县)112Ⅸ-4柳位同裕堂陈氏传统骨病疗法(柳位陈钞骨科)(卫辉市) 113Ⅸ-5黑虎丸(长垣县)114Ⅸ-6合水张氏正骨(西平县)十、民俗(1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15Ⅹ-3新密溱洧婚俗(新密市)116Ⅹ-4摸摸会(登封市)117Ⅹ-5中原古荥汉族丧葬习俗(郑州市惠济区)118Ⅹ-6道口正月古庙会(滑县)119Ⅹ-7伦掌孟村九曲黄河灯展会(安阳县)120Ⅹ-8高王庙会(内黄县)121Ⅹ-9二仙庙会(沁阳市)122Ⅹ-10张曹庙会(清丰县)123Ⅹ-11杜寨书会(许昌县)124Ⅹ-12升旗打酒火(西平县)125Ⅹ-13黄龙日盘八卦历(济源市)126Ⅹ-14青龙宫庙会及祈雨习俗(武陟县)127Ⅹ-15六月送羊(辉县市)128Ⅹ-16灵山庙会(宜阳市)129Ⅹ-17新郑大枣习俗与牙刂枣技艺(新郑市)。

河南有什么著名的工艺

河南有什么著名的工艺

河南有什么著名的工艺河南是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工艺品,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著名的工艺。

首先是豫剧,豫剧是河南流行的一种地方戏曲,被誉为“百戏之母”,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豫剧以水乡花鼓戏为基础,融合了河南本土音乐和各地剧种的特点。

豫剧在表演技巧、唱腔和音乐伴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魅力,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次是彩塑,彩塑是河南省的传统工艺制作之一。

彩塑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塑造形象,涂饰彩色,表达多种情感和文化内涵。

制作彩塑的材料主要有泥土、草木灰等,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先用手捏成基本形状,然后再进行细致的修饰和彩绘。

河南的彩塑以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和鲜艳的色彩享誉全国。

另外,河南还有许多传统的纺织工艺,如剪纸、刺绣和织锦等。

剪纸是一种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的传统手工艺,河南剪纸以其精致的图案和丰富的寓意广受欢迎。

刺绣是一种以针线在织物上绣制图案的手工艺,河南的刺绣技艺精湛而独特,以细腻的线条和华丽的色彩著称。

织锦是一种将金丝、银丝和彩线等编织成图案的工艺,河南的织锦制作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传统的制陶工艺。

开封的汴窑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名窑,汴窑制作的陶器品种繁多,有赤陶、白陶、青瓷等。

汴窑瓷器以其细腻的质地和雅致的造型而著称,被誉为“国之瑰宝”。

洛阳的古陶瓷制作也非常有名,洛阳瓷器的特点是造型古朴、色彩丰富、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

此外,在河南还有许多传统的木雕工艺和雕塑工艺。

木雕是将木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工艺,河南的木雕工艺技艺独特,以其精细的雕刻和逼真的形象而著称。

在河南的许多寺庙和宫殿中,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雕雕塑作品,展示了河南木雕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河南是一个拥有丰富工艺传统的省份。

这些工艺品无论是在技艺还是在艺术价值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展示了河南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和文化底蕴。

这些工艺品不仅是区域性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河南民俗非遗文化艺术表演

河南民俗非遗文化艺术表演

打铁花是中国民间习俗、民间艺术中富有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既与民众的祈福愿望、祈福习俗,又与道教艺术的世俗化密切相关,同时还融入了豫南地区的民间信仰、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生活内容,文化内涵丰富,很有特色。

打铁花民俗起源于春秋,虽屡有中断,因技艺依附于道教,实施依附于铁匠行业的开炉及民间年节及喜庆日等活动,故传承不绝、绵延于今。

打铁花”是河南省目前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素有“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华第一铁花”的美誉,2008年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到年根,中原地带就能看到“打铁花”的表演对于“打铁花”的流程,一,先要在宽阔的场地上搭起一丈余高的四角大棚,花棚顶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使其不易燃烧,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

“花棚”顶部正中竖起一丈余高的杆子,称为“老杆”,“老杆”顶上绑上鞭炮、烟花等,称为“设彩”。

二,花棚旁边立一座熔化铁汁用的熔炉,用大风匣鼓风,把事先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汁待用,打铁花用的铁水需要达到1600℃~1700℃,即看到铁水迸出金花才行。

三,复杂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在打铁花时还需把熔好的铁汁注入事先准备好的圆形坑槽,打花者一手拿着盛有铁汁的“花棒”,一手拿着未盛铁汁的“花棒”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盛有铁汁的上棒,使棒中铁汁冲向花棚,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铁汁遇到棚顶的柳枝而迸散开,又点燃棚上的鞭炮、烟花等。

现如今,“打铁花”目的一是为了展示本行业的气派,取悦于群众,扩大影响,等于做一次广告;二是讨个吉利,根据“花”与“发”的谐音,利用“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来寄托对事业发达兴旺的愿望。

打铁花”是中国汉族民间习俗、民间艺术中富有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鲜红滚烫的铁汁和绚丽无比的铁花,预示着新的一年,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兴旺,越过越红火,预示每个人前途光辉灿烂地面,冲向高空,散落人间,转瞬即逝,灿烂夺目。

打铁花表演形式:飞火流星表演:铁水腾空云火滚动流星飞火犹如仙人笔走蛟龙凤舞九天表演:金光幻化徐徐屏开,像神鸟舞动,似有凤来仪火树金花打树花表演:炽热的铁水被击打在铁树上,瞬间绽开万朵金花,形成梦幻般火树金花不夜天的画面徒手风雷表演:没有防护徒手直接击打1800°炽热的铁水,令观者心惊胆颤。

河南省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表演

河南省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表演

河南省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表演河南省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表演是河南省独特的文化特色之一。

这些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满了浓厚的地方风情与民俗习俗,让人们在新年里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乡愁。

一、舞龙舞狮春节期间,在河南的各个城镇和农村,舞龙舞狮表演是一个极为常见的节庆活动。

舞龙舞狮通过表演者动作的协调,以及锣鼓声和鞭炮声的响亮,给人以喜庆热闹之感。

舞龙舞狮表演不仅能吸引大量观众,也成为了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让年轻一代了解并参与到传统民俗中来。

二、秧歌舞河南省的秧歌舞起源于古代的耕作习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

春节期间,各地举办的秧歌表演非常火热,节奏快、动作矫健,舞者身穿色彩鲜艳的传统服装,手拿红绸,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

秧歌舞表演不仅能锻炼身体,也能传承民间的劳动乐趣和农耕文化。

三、花灯表演河南省的花灯表演在春节期间也十分受欢迎。

花灯是用红纸、竹篾等材料制作而成,形状各异,常见的有舞狮、龙灯、花灯等。

在夜晚,璀璨的花灯装点着大街小巷,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喜庆氛围。

同时,也会在表演中融入一些故事情节,通过灯光和音乐的配合,让观众沉浸在寓意深远的艺术创作中。

四、杂技表演河南省的春节期间还有各种各样的杂技表演。

这些表演形式包括绣球、飞鸟、翻瓶等等。

杂技表演常常需要表演者练习多年,需要他们具备超强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敏捷反应能力。

这些表演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展示了河南省人民勤劳智慧和对艺术的热爱。

综上所述,河南省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表演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民俗特色。

这些表演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喜庆,也起到了传承和弘扬河南传统文化的作用。

通过参与和观赏这些表演,人们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乡愁,增添了春节的独特魅力。

河南省的传统民俗表演无疑是春节期间不可错过的精彩节目。

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

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

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人们表达喜庆心情和展示民间艺术的机会。

河南省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之一,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

在春节期间,河南省各地举行的民间艺术表演活动成为了人们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欢聚的场所。

一、舞蹈艺术表演在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中,舞蹈艺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其中,《河南花鼓舞》是河南省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这种舞蹈以鼓点和舞姿的独特表达方式,展示了河南人民豪爽、热情的性格特点。

舞者身穿传统的彩色戏服,手持花鼓节奏响起时,整个舞台瞬间充满活力与喜庆的气息。

二、曲艺演出除了舞蹈艺术表演之外,曲艺也是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

曲艺包括相声、评书、快书等多个表演形式。

其中,相声被视为中国曲艺的精髓之一,具有幽默、机智的表演风格。

在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中,观众可以欣赏到当地相声名家带来的精彩演出。

这些相声演员巧妙地运用河南方言与幽默的台词,使观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深思。

三、杂技表演杂技表演是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的另一亮点。

河南省作为杂技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杂技历史和积淀深厚的传统。

在春节期间,观众可以欣赏到各种高难度的杂技表演,如柔术、顶碗、细丝之舞等。

这些表演以其卓越的技巧和惊险的节目设计,为观众带来无限惊喜和欢乐。

四、戏剧演出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中,戏剧演出占据重要地位。

河南省的豫剧、河南梆子等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和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观众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唱念做打表演,深入感受到传统戏曲的魅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五、民俗展示除了各种艺术表演外,河南省春节民间艺术表演还包括丰富多样的民俗展示。

这些展示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如制作剪纸、年画、麦秆画等手工艺品;传统民间乐器的演奏,如锣鼓、二胡、古筝等;以及传统民俗游戏的展示,如踩高跷、舞龙舞狮等。

这些民俗展示不仅丰富了春节民间艺术表演的内容,还保护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批全)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批全)
17
龙舞[铁花火龙]
清丰县
18
传统戏剧
V-25
南乐五腔调
南乐县
19
V-26
枣梆
范县
20
台前县
21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
VII-14
梅花拳
清丰县
22
传统技艺
VIII-37
王五辈壮馍制作工艺
濮阳县
23
民俗
X-10
张曹庙会
清丰县
第一批扩展(1项)
24
传统戏剧
V-5
罗卷戏
南乐县
第三批(7项)
25
传统舞蹈
IV-46
24
传统美术
II-32
传统糖塑[吹糖人]
开封市
25
II-34
滕派蝶画
开封市鼓楼区
26
II-40
许氏屋兽与砖雕
兰考县
27
曲艺
VI-13
渔鼓道情
通许县
28
VI-14
画锅
开封市
29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VII-23
子路八卦掌(白拳)
开封县
30
VII-24
回族七式拳
开封市顺河区
31
传统技艺
VIII-56
装裱修复技艺
马街书会
宝丰县
5
传统技艺
VIII-5
汝瓷烧制技艺
宝丰县
6
汝州市
7
VIII-11
宝丰酒酿造工艺
宝丰县
第二批(3项)
8
传统舞蹈
IV-19
鱼灯花社舞
舞钢市
9
传统戏剧
V-23
木偶戏
宝丰县

商丘的传统手工艺有哪些

商丘的传统手工艺有哪些

商丘的传统手工艺有哪些商丘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古老城市,拥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

以下是商丘的一些传统手工艺:一、豫绣:商丘是豫绣的发源地之一,豫绣是指河南省境内的刺绣工艺。

商丘的豫绣历史悠久,技艺独特。

豫绣以其细腻、精致的刺绣技艺而著称,其特点是绣针透明,线路顺畅,色彩鲜艳,丝绸光泽明亮。

商丘的绣品以千里江山图、人物题材和花鸟鱼虫图案为主,造型栩栩如生,根据国画进行绣制。

二、木版年画:商丘的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艺术,被誉为“中国年画的发祥地”。

商丘的木版年画以勾线为主,线条流畅,构图丰富,色彩鲜艳,极富民间特色。

其中最有名的是“孔雀开屏”、“开元寿字”和“捧心花”等,这些年画都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

三、刘坡泥塑:刘坡泥塑是商丘市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刘坡泥塑的主要原料是黄泥,通过揉搓、塑造、雕刻等工艺制作而成。

刘坡泥塑的形象生动逼真,多以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为题材,其特点是写实性强、造型独特、工艺精细。

刘坡泥塑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被誉为“中国民间雕塑的明珠”。

四、扎染:商丘的扎染技艺源远流长,是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扎染是一种将传统的织染工艺与现代的印花手法相结合的独特工艺。

扎染通过手工制作织物,并在织物上用蜡线或者板型进行防染,然后将织物浸泡在染料中,使染料渗透到没有防染的部分,形成独特的花纹。

商丘的扎染制作精致细腻,图案丰富多样,色彩鲜艳夺目,被誉为“中国手工艺中瑰丽的艺术”。

五、陶瓷:商丘的陶瓷工艺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格。

商丘的陶瓷制品以白瓷为主,色泽洁白细腻,质地坚硬,透光性好。

商丘的陶瓷制品多以花鸟、人物为主题,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其中最有名的陶瓷制品有商丘窑和牛骨瓷等。

总的来说,商丘的传统手工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髓。

这些传统手工艺在商丘的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商丘市宝贵的文化遗产。

信阳的工艺品介绍

信阳的工艺品介绍

信阳的工艺品介绍
信阳位于河南省南部,素有“中国工艺品之乡”的美誉,拥有丰富的工艺品资源和传统工艺技艺。

以下是信阳的几种代表性工艺品介绍:
1.信阳杂技:信阳杂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杂技演员通过双人高台、单人顶碗、手推大块山、扇子尖峰等技能,展示出出色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技艺。

2.信阳剪纸:信阳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悠久历史。

信阳剪纸以其精细的裁剪工艺和丰富的题材而闻名,常用来装饰窗户、贴在红纸上送给亲朋好友,具有辟邪、吉祥等寓意。

3.信阳陶瓷:信阳陶瓷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技艺,历史悠久。

信阳陶瓷以鲜艳的彩釉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产品包括花瓶、酒壶、盆景等。

信阳的彩陶艺术曾获得国际陶艺比赛金奖,享有盛誉。

4.信阳纸扇:信阳纸扇是中国十大名扇之一,有着600多年的历史。

它以手工制作而闻名,扇面可以绘制各种精美的图案,常见的有山水、花鸟、人物等。

信阳纸扇轻巧、便于携带,是夏季降温的好伴侣。

5.信阳剪刻:信阳剪刻是信阳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历史悠久。

信阳剪刻以其细腻的刻法和纹样的独特性而著名,常见的有花鸟、人物、民俗等题材。

信阳剪刻
用于装饰雕刻、家居装饰等,是一种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工艺品。

以上是信阳的一些代表性工艺品介绍,这些工艺品代表了信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工艺技艺。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批全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批全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郑州市(44项)
开封市(36项)
洛阳市(48项)
平顶山市(22项)
安阳市(33项)
鹤壁市(15项)
濮阳市(40项)
新乡市(33项)
焦作市(59项)
三门峡市(29项)
许昌市(25项)
漯河市(7项)
南阳市(37项)
商丘市(28项)
信阳市(18项)
周口市(35项)
驻马店市(33项)
济源市(10项)
省直(16项)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遗名录河南入选项目名单:
1、老子传说(灵宝市)
2、河图洛书传说(洛阳市)
3、杞人忧天传说(杞县)
4、耍老虎(焦作)
5、登封窑烧制技艺(登封市)
6、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焦作)
7、古筝艺术(中原筝派、河南省)
8、遂平大铜器(遂平县)
9、光山花鼓戏(光山县)
10、邓州罗卷戏(邓州市)
11、和氏太极拳(温县)
12、麦杆剪贴(清丰县)
13、淮阳泥泥狥(淮阳县)
14、棠溪宝剑锻制技艺(西平县)
15、信阳毛尖制作技艺(信阳市)
16、买氏中医外治法(周口川汇区)
17、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疔法(新蔡县)
18、浚县庙会(浚县)。

河南汝州的民俗

河南汝州的民俗

河南汝州的民俗
河南汝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以下是其中几种代表性的民俗:
1、周口店年画:周口店年画是汝州地区的一种特色民间艺术,以周口店猿人文化为主要题材,制作精美、寓意深刻。

传统制作方法以炭笔画出线稿,再用水墨、彩色绘制,最后用刀刻出各种形态,形成层次感和质感。

2、汝州灯笼:汝州灯笼是汝州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主要以纸、竹、铁丝、彩绸等材料制作而成,造型多样、寓意深刻,同时也是春节期间必备的节庆用品之一。

3、汝州锣鼓:汝州锣鼓是汝州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通常在婚礼、喜庆等场合演奏。

其演奏形式多样,有大锣鼓、小锣鼓、大鼓等等,音乐欢快、节奏明快,寓意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以上只是汝州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的冰山一角,如果您有机会来到汝州,一定要亲身感受这里独特而魅力的文化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工艺美术
术 , 也 是 中 华 文 化 的 瑰 宝 。
绣 花 、 狮 子 舞 等 等 , 都 是 很 著 名 的 民 间 艺
不 乏 很 多 “ 绝 活 ” , 象 皮 影 、 剪 纸 、 编 织 、
不 过 “ 民 间 艺 术 ” 的 领 域 很 宽 广 , 而 且 也
“ 宫 廷 艺 术 ” 与 “ 贵 族 艺 术 ” 等 有 所 区 隔 。
皮影
• 河南皮影主要分布在豫南和豫西等地区。据文献记载,北宋东京汴梁 (今开封)就有许多街口置“小影戏棚子”。 相传,南阳桐柏皮 影始于南宋,当时金兵南犯,岳飞率军驻扎桐柏,很多皮影艺人仰慕 岳飞精忠报国,来到桐柏,带来了影戏艺术。桐柏皮影经过一千多年 的发展,形成了线条古拙粗犷,唱腔优美动人的独特风格。现保留下 来的桐柏皮影剧目有《杨家将》、《隋唐演义》、《西游记》等60多 个。 河南灵宝道情皮影可追溯到明代。由最初的“说唱道情”演 变为富有灵宝地方特色的道情皮影。道情皮影演奏极富特色,主要乐 器有四弦、玉箫、月琴、鱼鼓、简板、手板、碰钟等组成,是传说中 八仙人物所用的法器。道情皮影戏的唱腔总分为官调(喜调)和梅调 (哀调)两种。除曲笛外,所有演奏者也是演唱者,其鲜明的演唱特 点就是每唱一句或一段后,众人齐声合唱。由于腔调富于变化,各种 人物及剧情都得到了充分的演绎。
太昊陵“人祖庙会”的原始主题是祭祀人祖 伏羲和女娲,以求子孙繁衍。所以,至今仍保留 着远古初民“生殖崇拜”的遗俗。
淮阳“泥泥狗”,就伴随着宗教祭祀和古老 的民俗而诞生,并传承至今。“泥泥狗”是淮阳 泥玩具的总称。“泥泥狗”又称“陵狗”,当地 人说它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若 购买“泥泥狗”赠送亲友,可以消灾、祛病,颇 为神圣。
“泥泥狗”中奇禽怪兽的造型,已超越自然中 的现实形体,艺人凭直观感觉进行创造。那些具 有再现“女性生殖崇拜”的纹饰符号,随艺人本 能的直觉感受,施绘在虚幻、神秘的怪异形体上 ,释放出一种原始图腾艺术的魅力,使古老的泥 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
淮阳“泥泥狗”造型古拙、怪诞,色彩 艳丽,以黑色垫底,周身施以五彩纹饰。品 种约有数百种,多为奇禽异兽,或人、兽同 体,诸如“人面猴”、“人面兽”、“猴头 燕”、“九头鸟”、“人头狗”、“双头狗 ”、“多头怪”等等。其中,“人面猴”的 形象被视为“人祖猴”,其造型肃穆、神圣 ,绝无一般玩具中动物猴的顽皮神态。
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讲究用色,以矿物、植物 作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颜料,磨出的颜料色彩十分纯 净,以之印制的年画明快鲜艳,久不褪色,构图饱满 匀称,线条简练粗犷,造型古朴夸张,艺术风格独特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河南剪纸
在河南禹洲的范坡乡,一位当地的民间剪纸艺术家,握了半辈子锄 头的徐光豫怎么也没想到跟剪刀结了缘。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他 手中叠叠剪剪,就变成一张张精美的剪纸作品,而他唯一的工具竟是 这把天天挂在墙上粗大的剪刀。就是这把剪刀到了徐光豫手中,却能 剪出令人惊叹、细致、复杂的团花剪纸作品。 团花剪纸作品一般 为圆形,所剪景物形像都以团花的圆心对称布局,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用团花作装饰,会产生祥和、富足、团圆的喜庆气氛。在团花作品中 的图案隐含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徐光豫的团花剪纸中大都根据当地 流传的俗语创作而成。
淮阳“泥泥狗”,使人仿佛又回到那个
混沌初开的旷古时代,野兽出没,风雷闪电 ,人类自身的脆弱,使他们把保护自己的希 望,寄托在一些具有很大威慑力的动物身上 ,并视万物为有灵魂的载体,于是产生了对 动物精灵的“图腾”的崇拜。淮阳“泥泥狗 ”艺术的存在,实质是一种原始艺术的延续 和拓展。作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极 为典型、罕见的民间艺术,它真实地记录了 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并折射出民间艺术与 原始艺术之间同构互渗的血缘关系。淮阳“ 泥泥狗”,不仅是研究“人类学”、“民俗 学”的活性史料,同时,其特具的人类本源 精神、活跃的直觉创造性和生机勃勃的现代 感,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无疑也是一种 有益的滋养
,宋都东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 的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涌向京城。 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 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 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之活字印刷术 的发明,将我国雕版印刷业推向繁荣 。自此,年画也由笔画转向刻版印刷
朱仙镇木版年画之所以与天津的
杨柳青、江苏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 四川的绵竹并称为全国著名年画,是由 它独特的风格决定的。朱仙镇年画构图 饱满,线条粗扩简炼,造型古朴夸张, 色彩新鲜艳丽。人物头大身子小,既有 喜剧效果又觉得匀称舒适。有些地方的 年画人物脸部多打红脸蛋来妆饰,而朱 仙镇的年画不打红脸蛋,看起来很自然 和谐。在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人们多 把老虎做成或画成黄老虎或红老虎,而 朱仙镇的年画是黑老虎。这种不拘泥于 传统的创作手法、受到了中外美术界的 重视和赞誉。
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 ,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炮制工序,用 纸讲究,色彩艳丽,庄重深厚,题材和内容大多取 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年画乡土气息浓郁,民间情趣强烈,具有独特的地 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是民间工艺美术中 的一支奇葩。
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祗画,如 灶君神、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朱仙镇木版 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 两位武将为主。
冠 以 “ 民 间 ” 字 样 , 显 然 是 要 与 所 谓 的

民 间 艺 术 ” , 是 艺 术 领 域 中 的 一 项 分 类 ,
河南淮阳的“泥泥狗”
今河南周口市的淮阳县,古称陈州,是中
国历史传说中伏羲氏建都之地。淮阳城北有“太 昊陵”,俗称“人祖庙”。
“太昊陵”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为“人 祖庙会”,当地人又称“二月会”。这期间,每 天有炎黄子孙十万人云集淮阳,在伏羲陵和女娲 观前朝祖进香,祈盼国运昌盛,民富国强。
朱仙镇木板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天津
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 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年 画作为中国独有的一朵艺术奇 葩,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精 华。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 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 且极具观赏价值。
朱仙镇木版年画距今已有800多 年的历史,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 于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 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开封朱仙镇木 版年画最早兴起于北宋,它的产生和 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的飞跃和科学 技术的高度发达分不开。 北宋初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