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荪: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药物治疗及有效性判断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急危症诊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急危症诊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一、相关诊断
(1)血管抑制型主要临床表现是,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致使晕厥发生。
(2)心脏抑制式型心率突然减慢,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
(3)混合型发作时突然晕厥,血压下降,心率变慢。
二、初步处理
通常可使用β受体阻滞药,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及减轻心脏机械感受器受刺激的程度,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另外,对于本病患者,尤其是心脏抑制型晕厥患者,可考虑起搏器治疗。
由于心脏抑制型具有心率在短期内急剧下降的特点,选用具有频率下降感应特点的起搏器,对预防晕厥效果最好。
三、转诊标准
①诊断不明。
②患者晕厥、心率变慢、血压下降。
③无起搏心脏的器械和条件。
④反复发作。
血管迷走性晕厥吃什么药
血管迷走性晕厥吃什么药文章目录*一、血管迷走性晕厥吃什么药*二、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典籍偏方*三、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知识血管迷走性晕厥吃什么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建议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可能疾病1、低血糖症,可能伴随焦虑、单纯性晕厥、易饿等症状,应去血液科或内分泌科就诊。
2、小儿癫痫,可能伴随四肢抽搐、反复高热、惊厥等症状,应去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
易混淆症状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过敏性炎症、毛细血管搏动相关检查1、直立倾斜试验,直立倾斜试验用于检查静脉血管是否正常的辅助检查方法。
2、脑脊液葡萄糖和血清葡萄糖比值,脑脊液葡萄糖和血清葡萄糖比值检查对于出现高热、呕吐、嗜睡、昏迷、惊厥的人意义重大。
3、迷走神经检查,p迷走神经损伤可收起循环、消化和呼吸系统功能失调,迷走神经检查可以防患于未然,有利于及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典籍偏方暂无相关典籍偏方。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知识预防注意适当休息,掌握动静结合,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饮食宜1、宜吃高热量的食物;2、宜吃流质食物;3、宜吃高维生素的食物。
忌1、禁忌热性食物;2、禁忌刺激性食物。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以宣传教育为主,鼓励病人增加水钠摄入,尽量避免触发因素,出现前驱症状时,立即平躺,屈伸手臂和小腿,避免外伤。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胡大一秦绪光晕厥(syncope)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身体失控,既而又自行恢复的一组临床表现。
典型的晕厥发作时间短暂,意识丧失时间很少超过20-30秒。
部分晕厥发作之前出现头晕、耳、出汗、视力模糊、面色苍白、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此期称为前驱期。
发作之后出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称之为恢复期。
因此,晕厥的整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分钟或更长。
晕厥通常不会产生逆行性遗忘,且定向力和正确行为常迅速恢复。
晕厥应与癫痫发作、睡眠碍、意外事故、精神病等真正的引起意识丧失的疾病相鉴别。
目前晕厥的评价和治疗还没有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诊断方法主要来自于一些相对独立、规模较小的研究,甚至只是专业协作组的综述或专家、学会的推荐,如美国心脏病学学会于1996年发表的关于倾斜试验的指南。
同样,对于一些可引起晕厥的疾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案也是基于一些非对照、回顾性试验的结论。
对于几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如获得性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或与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相关的晕厥,这些治疗方法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对于神经介导性晕厥等疾病的疗效则不肯定,急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指导治疗。
本文就晕厥的分类、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一、晕厥病因的分类将晕厥病因按临床发病频率的高低排列如下:1.神经介导性晕厥综合征<1> 血管迷走性晕厥<2> 颈动脉窦性晕厥<3> 咳嗽性晕厥及其相关的疾病<4> 胃肠道、盆腔、排尿相关性晕厥2.直立体位、自主神经异常及药物诱导的晕厥<1> 特发性体位性晕厥<2> Shy-Drager综合征(又称多系统萎缩)<3>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4> 药物诱导的体位性晕厥3.原发性心律失常<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慢-快综合征)<2> 房室传导系统疾病<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4> 心脏植入仪器(起搏器、ICD)功能异常4.器质性心血管和心肺疾病<1> 心脏瓣膜病(如主动脉狭窄)<2> 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缺血<3> 梗阻性心肌病<4>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5> 心包病变和心包填塞<6> 肺栓塞<7> 肺动脉高压<8> 法乐氏四联症5.脑血管、精神病及神经病性晕厥<1> 血管盗血综合征<2> 癫痫发作<3> 惊吓<4> 歇斯底里6.类似晕厥的各种情况<1> 过度换气<2> 低血糖<3> 低血容量(如阿狄森氏病、嗜丁细胞瘤)<4> 低氧血症应该注意的是多数病人晕厥的原因并非一种。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突然站立或
长时间站立后,出现头晕、眩晕、恶心、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甚至发生晕厥。
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首先,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治
疗策略。
这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乙酰心苷、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激动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的功能,提高心脏的收缩力
和心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此外,对于一些伴随症状如焦虑、
抑郁等,也可以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在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对改善血管迷走性晕厥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从而减轻症状。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
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饮食方面,应该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良
好的饮食习惯。
总的来说,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性
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通
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自身的健康,积极
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起搏治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起搏治疗晕厥是“一过性全脑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其发病特点为迅速发生、持续短暂和可自发性完全恢复”。
晕厥的原因多种多样,临床上神经介导性(反射性)晕厥最常见。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神经介导性晕厥中的一种常见类型。
据统计,在院外发生晕厥事件中VVS的发生率达40%。
因此对VVS的处理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发病机制VVS患者心脏神经反射存在一定的功能障碍,当其由平卧位改为直立位时,过多的静脉血淤积于下肢,回心血量较正常人明显减少。
因压力反射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室强烈收缩,造成空排效应,激活心室后下区的机械感受器,激动传至脑干,“矛盾性”地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减低、迷走神经活性增强,导致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或)心率减慢,心排出量减少,大脑骤然缺血而发生晕厥,这就是经典的贝-雅反射(Bezold-Jarisch reflex)。
目前认为贝-雅反射是大多数患者发生VVS的主要机制,这种反射径路所介导的VVS称之为“周围型”。
国外学者应用微电极探测人腓侧神经,发现倾斜试验诱导VVS发作前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而VVS发生后其活性突然减低。
这种现象支持“周围型”VVS的发病机制。
另外其它与体位无关的刺激,如见到血、疼痛、强烈的情感刺激等也可诱发VVS。
有研究发现,直接用电刺激大脑的边缘系统和扣带回前部也能诱发血管迷走反应,患者先出现心动过速,继而出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最后发生晕厥。
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在VVS 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刺激信号可能从皮层下丘脑中枢下传至延髓的心血管中枢,引起晕厥发生。
二、临床表现血管迷走性晕厥多发生于10~30岁,国内外文献报道发病高峰年龄在12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
闷热环境、过度疲劳、精神刺激、体质虚弱及各种慢性疾病等均可诱发本病。
通常表现持久站立或坐位起立时突然发生晕厥,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觉与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受到刺激或情绪激动时,会出现血压突然下降,导致头晕、眩晕甚至昏厥的症状。
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管理等方面,以达到控制症状、预防复发的目的。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收缩剂、心血管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
血管收缩剂可以有效提高血压,缓解晕厥症状;心血管药物则可以调节心脏功能,提高心脏的代偿能力;而抗病毒药物则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症状。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频率,避免药物过量或滥用。
其次,非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手段。
包括针灸、按摩、气功、瑜伽等中医养生方式,都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减少晕厥发作的次数。
此外,一些物理疗法如理疗、按摩、针灸等也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
最后,生活方式管理也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环节。
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脏的代偿能力,减少晕厥的发作。
综上所述,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需要综合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等多方面的手段。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且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达到控制症状、预防复发的目的。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2023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3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全文)晕厥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突然的暂时性意识丧失,彻底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可以诊断出许多晕厥原因,但对于某些原因不明的晕厥和无显著评估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更广泛的测试。
而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1syncope,VVS)是不明原因性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因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机制复杂多样,近年来相关研究较多,且诊断治疗仍不十分明确,所以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1 .发病机制1.1 贝-亚反射Jarisch等发现,当左心室的机械感受器激活,触发反射进而导致晕厥。
具体机制为当人体站立时,由于重力的关系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使得血压下降,压力感受器刺激交感神经,作用受体对心脏和血管从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而VSS患者由于回心血量的减少引起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导致心室过度过快的收缩,会兴奋心室后下壁的机械感受器,反馈调节使得交感神经活性减退,迷走神经活性增强,对心脏产生负性作用,使得血压下降,从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等晕厥先兆症状,当血压、心率下降至极点则发生晕厥。
这就是所谓的贝-亚反射,此机制也是最常用来解释WS触发的机制模式。
1.2 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颈动脉窦作用为调节血压和心律。
当人处于直立状态时,静脉回心血量的减少,导致血压的下降,压力感受器感受到此变化时,使心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增强、心输出量增多,动脉血压回升。
当压力敏感性降低则导致VVS的发生。
Iacovie11o招募了97例患有无法解释的反复性晕厥受试者,让他们仰卧位休息IOmin接受直立倾斜实验,并在20min后用硝酸甘油,连续记录心率和收缩压,有21例患者在使用硝酸甘油前晕倒,37例患者接受直立倾斜实验时并未晕倒,在使用硝酸甘油后才出现晕倒。
这37例患者发生晕厥前的压力反射敏感性值和压力反射有效性指数显著低于无晕厥患者在测试结束时观察到的压力反射敏感性值和压力反射有效性指数,而仅仅接受直立倾斜实验的患者在发生晕厥前的这两个值与其他组在相应倾斜期间观察到的值无明显差异。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突然晕厥的症状,
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那么,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首先,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异丙嗪、丙戊酸钠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减少晕厥的发作。
同时,非药物治疗方面,患者应该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有助于减少晕厥的发作。
其次,对于晕厥发作时的急救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患者出现晕厥症状时,
应该立即让患者平卧,抬高双腿,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受伤。
同时,可以给患者服用一些盐水或含糖的饮料,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
如果患者长时间不能醒来,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患者到医院进行治疗。
最后,对于一些严重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例如,对于一些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有助于控制患者的心率,减少晕厥的发作。
对于一些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或者心肌病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减少晕厥的发作。
总之,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应该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避免诱发晕厥的因素,有助于减少晕厥的发作。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减少他们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导语: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这样的症状,不过真正了解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人肯定是不多的吧,毕竟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斌不是
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这样的症状,不过真正了解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人肯定是不多的吧,毕竟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斌不是一种我们常见的症状,我们周边也很少有人会患上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这样的症状,不过由于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信息。
宣教和改善生活方式
血管迷走性晕厥常由某些因素触发,有些可能只在特定情况下发作。
因此,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尽量避免这些触发因素,尽量停用可以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一旦发生晕厥前驱症状时,患者要立刻平躺,既可避免外伤也能防止晕厥的发生。
有研究报道:反复出现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在前驱症状时,进行手臂和腿部的屈伸运动,有助于防止晕厥发生,这可能与骨骼肌泵作用增加静脉血液回流有关。
增加液体和钠盐的摄入,也可能有助于预防晕厥发生。
Younoszai和El-Sayed等研究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每天至少摄入2L液体和120mmol的钠(约7g盐)可以升高血压,增加血容量,减少晕厥发生的频率。
也有部分临床医生,建议站立训练,类似于“脱敏”疗法。
让患者每天靠墙站立10~30min,逐渐适应这种体位性容量变化的影响。
但这种治疗方法还存在很大争议,而且长期依从性较差。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已经有很多年,可能机制是: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详述
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详述*导读:血管迷走性晕厥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女孩多于男孩,通常表现为立位或坐位起立时突然发生晕厥,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严重者可有10-20秒的先兆。
如能警觉此先兆而及时躺下,可缓解或消失。
初时心跳常加快,血压尚可维持,以后心跳减慢,血压渐下降,收缩压较舒张压下降明显,故脉压差缩小,当收缩压下降至10.7Kpa(80mmHg)时,可出现意识丧失数秒或数分钟,少数病人可伴有尿失禁,醒后可有乏力、头昏等不适,严重者醒后可有遗忘、精神恍惚、头痛等症状,持续1-2天症状消失。
发作时查体可见血压下降、心跳缓慢、瞳孔扩大等体征。
发作间期常无阳性体征。
有研究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可诱发张力性阵挛样运动(惊厥样晕厥,convulsive syncope),可被误诊为癫痫。
高温、通风不良、劳累及各种慢性疾病可诱发本病。
颈动脉窦性晕厥又叫颈动脉窦综合征是一组自发地突发性头昏、乏力、耳鸣以至晕厥的临床综合征。
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发作时的体位和头位,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常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晕厥。
是指直立位时因血压过度下降(典型者>20/10mmHg)而造成的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不是一种特殊的疾病,而是由于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压调节异常的一种表现。
过去曾经称为原发性植物神经功能衰竭(PAF),其中单纯性表现为以体位性血压改变为主,而不合并植物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如:汗液分泌障碍,瞳孔括约肌功能异常等。
急性和亚急性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较急骤的体位性低血压,但临床相对少见。
咳嗽性晕厥:于剧烈咳嗽后立即意识丧失,肌张力低下,经时短暂。
少数病人先感头晕、眼花,面色由青紫转为苍白、出汗。
患者多为中年以后的肥胖男性,常吸烟而有支气管炎及肺气肿者,儿童百日咳或哮喘也有发病。
大多数在反复咳嗽之后,偶见于单次咳嗽、呼叫、打喷嚏、打哈欠或大笑后立即晕倒。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方法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意识丧失疾病,通常由于血压骤降和心率减慢导致。
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途径。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首要选择。
首先,患者在发作前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避免过度劳累等。
此外,对于一些已知的诱发因素,如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保持站立姿势、饮酒过度等,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以减少发作的可能性。
除了非药物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收缩剂、心率调节剂和血容量扩充剂等。
血管收缩剂可以通过收缩血管,提高血压,从而减少晕厥的发作。
心率调节剂可以通过调节心率,减少心率减慢的情况,减少晕厥的发作。
血容量扩充剂可以通过扩充血容量,提高血压,减少晕厥的发作。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用药剂量,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例如,心脏起搏器和脑起搏器等植入式装置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作。
此外,一些非药物疗法,如体位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晕厥的发作。
总的来说,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方法有多种选择,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一些新的治疗手段。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晕厥的发作。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能够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治疗方法血管收缩药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另一种方法。
它们可以通过收缩血管来提高血压和血流量,从而减少晕厥发生的可能性。
常用的血管收缩药包括米多君、依普利酮等。
然而,使用血管收缩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可能引起心悸、头痛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心脏起搏器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心脏起搏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刺激心脏来维持正常的心率和心律,从而减少晕厥的发生。
但是,使用心脏起搏器也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因素,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决定。
总之,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宣教和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等。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且坚持治疗,避免晕厥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可用于治疗反复的血管迷走性晕厥。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小型电子设备,能够通过电极刺激心脏,使其保持正常的心律和心率。
一项研究发现,患有反复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在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后,晕厥的发作频率显著降低。
体位训练体位训练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改变身体的姿势,训练患者逐渐适应从床上或椅子上站立的过程,从而减少晕厥的发作。
研究表明,体位训练对于治疗体位性低血压和血管迷走性晕厥都有一定的疗效。
改变饮食惯一些研究表明,改变饮食惯也可以对反复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增加盐的摄入量可以帮助提高血压,从而减少晕厥的发作。
此外,适量饮用咖啡因含量较高的饮料也可以帮助提高血压,减少晕厥的发作。
综上所述,治疗反复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体位训练和改变饮食惯等。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
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余晶波;孙静【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0(029)003【摘要】目的:评估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8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以直立倾斜试验作为主要诊断方法,并进行门诊随访。
结果:8例患者直立倾斜试验(加强)全部为阳性,部分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及各种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平卧后症状大多能缓解,仅2例患者给予静脉推注阿托品。
结论: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主要方法。
这类患者晕厥发生时症状极为严重,但预后良好,平卧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加用迷走神经阻滞剂。
【总页数】3页(P131-132,134)【作者】余晶波;孙静【作者单位】宁波市第一医院,浙江,宁波,315010;宁波市第一医院,浙江,宁波,315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1.2【相关文献】1.经食管心房起搏对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作用的探讨 [J], 汪顺银;黄德嘉;文山2.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经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一例报道 [J], 聂慧娟;黄织春3.永久心脏起搏器治疗复发性、倾斜试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和起搏试验(SYNPACE) [J], Raviele A.;GiadaF.;Menozzi C.;姜馨4.心电图在青少年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应用价值 [J], 赵磊;吕峰峰;郑晔;颜利求;曹绪芬5.儿童青少年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心电图P波的变化及诊断价值 [J], 王双双;易秀英;纪青;王玉汶;王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参芪花粉片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观察
参芪花粉片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参芪花粉片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与单用β受体阻滞剂疗效的比较。
方法将96例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次,1 次/d,实验组加用参芪花粉片3.75g/次,2次/d。
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同时观察患者晕厥复发情况。
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85.4%,对照组有效率为70.8%(P <0.05)。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血压差值均数比较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平均心率比较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参芪花粉片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β受体阻滞剂,且有稳定血压作用,药物安全性也更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henqi pollen plates combined with beta adrenergic antagonists in treatment of vasovagal syncope. Methods 96 vasovagal syncop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hich wer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were given metoprolol succinate extended release tablets 47.5mg orally,once a day,additionally,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Shenqi pollen plates 3.75g orally,twice a day,and were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Head-up tilt testing was performed before treatment and reviewed three months later,moreover,recording the recurrence of syncope.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iciency ratio of treatment group was 85.4%,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70.8%(P<0.05).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means of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less than control group(P<0.05),means of heart rate differenc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less than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iciency of Shenqi pollen plates combined with beta adrenergic antagonists is better than taking beta adrenergic antagonists alone,blood pressure can be more stable,safety can be higher.[Key words] Shenqi pollen plates;β-receptor;Receptor antagonists;Metoprolol succinate;Vasovagal syncope;Head-up tilt testing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多种诱因导致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而引起脑灌注不足,短暂的意识丧失,患者反复晕厥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针对VVS治疗方法的研究为该疾病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试验,但至今仍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1-2]。
依那普利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的初步观察
依那普利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的初步观察
曾春雨;刘光耀;何多芬
【期刊名称】《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8(20)5
【摘要】目的:观察依那普利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S)的疗效。
方法:对15例倾斜试验(TTT)阳性的VS病人先后口服安慰剂和依那普利(5mg2/d)至少1周后复查TTT。
结果:安慰剂组15例VS病人仅2例TTT试验转阴,转阴率13.3%;依那普利组15例中TTT试验均转阴性,转阴率100%。
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能是防治VS的有效药物。
【总页数】3页(P452-454)
【关键词】晕厥;血管迷走性;药物疗法;依那普利
【作者】曾春雨;刘光耀;何多芬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心血管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205
【相关文献】
1.美托洛尔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 [J], 李孟凤;石银贵
2.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观察 [J], 田军;席连英;陈东方
3.口服氨酰心安和依那普利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 [J], 林文华;任自文;丁燕生;杨俊娟;周菁;童琳
4.依那普利防治老年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及其机理探讨 [J], 曾春雨;刘光耀;王旭开
5.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观察 [J], 谢凯; 谭凤姣; 孙文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氨酰心安与东莨菪碱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观察
氨酰心安与东莨菪碱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观察王君磊;王瑞玲【期刊名称】《中原医刊》【年(卷),期】2004(31)21【摘要】目的 :比较小剂量氨酰心安、东莨菪碱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
方法 :将 48例倾斜试验阳性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与一个非治疗组 ,分别口服氨酰心安、东莨菪碱 ,两周后复查倾斜试验并随访。
结果 :氨酰心安组与东莨菪碱组的倾斜试验阴转率分别为 75 %、68 8%。
与非治疗组阴转率 18 8%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 (P <0 0 5 ,P <0 0 1) ,两组间无差异性。
平均随访( 5± 1 2 )个月 ,除因为严重副作用氨酰心安组 1例 ,东莨菪碱组 4例退出试验外 ,两组复发率分别为 2 0 %、3 3 3 %与非治疗组 62 5 %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 ,两组之间无差异性。
结论 :小剂量氨酰心安、东莨菪碱均为治疗迷走性晕厥的有效药物 ,但小剂量氨酰心安效果更好 ,副作用更少。
【总页数】2页(P45-46)【关键词】氨酰心安;东莨菪碱;治疗组;血管迷走性晕厥;倾斜试验;小剂量;阴转率;随访;副作用;疗效观察【作者】王君磊;王瑞玲【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R544.2【相关文献】1.口服氨酰心安和依那普利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 [J], 林文华;任自文;丁燕生;杨俊娟;周菁;童琳2.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及美多心安治疗效果的评价 [J], 商云逸;於德滋;历永征;左同礼3.美多心安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 [J], 陆尚彪;陈莺4.氨酰心安与东茛菪碱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观察 [J], 王君磊;王瑞玲5.永久心脏起搏器治疗复发性、倾斜试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和起搏试验(SYNPACE) [J], Raviele A.;Giada F.;Menozzi C.;姜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强荪: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药物治疗及有效性判断晕厥是一种症状,为短暂的、自限性的意识丧失,常常导致晕倒。
晕厥的发生机制是短暂脑缺血,发生较快,随即自动完全恢复。
有些晕厥有先兆症状,但更多的是意识丧失突然发生,无先兆症状。
通常随着晕厥的恢复,行为和定向力也立即恢复。
据Framingham研究显示,入选男性2336人、女性2873人,随访26年后,男性发生率为3%,女性发生率为3.5%,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率为6%。
晕厥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
美国每年新发晕厥50万例,有17万例反复发作晕厥,其中7万例反复发作且原因不明;3%的急诊患者是因为晕厥就诊,占整个住院患者的1%~6%。
器质性心脏病是晕厥患者猝死和总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显示心源性晕厥的1年病死率为18%~33%,非心源性晕厥为0%~12%,不明原因的晕厥为6%。
此外,晕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73%的晕厥患者感到焦虑、抑郁,71%的晕厥患者必须做出日常生活改变,60%的晕厥患者不能驾驶,27%的晕厥患者不得不改变工作。
按晕厥的病因,晕厥可分为5大类: 1. 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2. 直立性晕厥;3. 原发于心律失常的晕厥;4. 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肺疾病;5. 脑血管性晕厥。
一、血管迷走性晕厥诊疗现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属于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
它以反射性血管舒张和(或)心动过缓间断发作为主要特征,以短暂并可知自行恢复的大脑供血不足和意识丧失为主要表现。
它的长期预后一般较好,但晕厥频繁发作则可造成患者极大的心理困扰和身体机能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还经常引起跌倒相关的创伤。
对于VVS诊断,初步评估要明确是否是晕厥造成的意识丧失;是否存在心脏病;病史中有无重要的有助于诊断的临床特征。
对于有下列临床特征要怀疑VVS:无心脏疾病;晕厥病史;不愉快的视觉、听觉、气味刺激或疼痛之后;长时间站立、或处于拥挤、闷热环境中;伴有恶心,呕吐;在进餐过程中或进餐后;发生于头部旋转,颈动脉窦压迫(如肿瘤、剃须,衣领过紧);劳力后等。
此外,还需进行心脏检查和神经介导相关检查。
在心脏检查中,超声心动图、持续心电图监测、负荷试验、电生理检查和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的意义最大。
在神经介导相关检查中,倾斜试验、颈动脉窦按摩和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的意义最大。
对于VVS来说,直立倾斜试验更为重要。
倾斜试验有助于诊断神经介导性晕厥,但是其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标准和重复性存在很大问题,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检查方法有密切关系。
敏感性26%~80%,特异性约90%。
倾斜试验阴性的患者如果没有心肌缺血或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神经介导的晕厥的可能性很大。
倾斜试验推荐方法: 1. 倾斜试验前无输液者卧位至少5分钟,有输液者至少20分钟;2. 倾斜角度60~70°;3. 被动倾斜时间20~45分钟;4. 如果基础倾斜试验结果为阴性时,静脉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或舌下应用硝酸甘油作为激发药物。
药物试验时间为15~20分钟;5. 异丙肾上腺素的剂量1~3 μg/min,使平均心率增加20%~25%,用药时不必将患者放回仰卧位;6. 直立位舌下硝酸甘油喷雾剂固定剂量为400 μg;7. 试验终点为诱发晕厥或完成试验过程包括药物诱发,出现晕厥发作为试验阳性。
倾斜试验出现迷走反射症状至意识丧失一般需要3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当收缩压低于90 mm Hg 会出现先兆晕厥,低于60 mm Hg出现晕厥。
所有倾斜试验诱发的晕厥均有前驱症状,一般前驱症状出现1分钟后发生晕厥。
在前驱症状阶段血压显著下降,血压下降前常有心率降低,而开始阶段心率降低常不明显。
根据倾斜试验反应,将VVS分为3型,即混合型、心脏抑制型、血管减压型。
1型(混合型):晕厥时心率减慢但心室率不低于40 bpm或低于40 bpm的时间短于10秒伴有或不伴有时间短于3秒的心脏停搏,心率减慢之前出现血压下降。
2A 型:心脏抑制但无心脏停搏,心率减慢,心室率低于40 bpm,时间超过10秒,但无超过3秒的心脏停搏,心率减慢之前出现血压下降。
2B型:伴有心脏停搏的心脏抑制,心脏停搏超过3秒,血压下降在心率减慢之前出现或与之同时出现。
3型(血管减压型):晕厥高峰时心率减慢不超过10%。
VVS患者的治疗目标是预防症状复发和相关的损伤及改善生活质量。
对一般患者采取包括健康教育等确保发作时安全的基础治疗即可,单次发作的晕厥和高危作业时未发生过晕厥的患者不必治疗,而对高危患者或频繁发作的患者则需要进一步治疗,进行治疗之前评估心脏抑制和血管抑制在晕厥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这直接决定治疗方案。
其治疗的原则如下: 1. 评价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危险性和预后。
2. 尽量避免诱发因素,降低潜在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以及避免引起情境晕厥的诱因。
3. 调整或停用降压药。
4. 起搏治疗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
5. 直立性晕厥可以通过补充盐增加血容量、运动训练或头部抬高倾斜睡眠(>100°)改善症状。
6.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患者可以进行倾斜训练。
7.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患者应进行等长运动锻炼等物理疗法。
8. 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发作频率>5次/年或严重创伤或事故、年龄>40岁,应植入起搏器。
9. β受体阻滞剂无效,相反能加重某些心脏抑制型患者的心动过缓。
对于VVS治疗,ESC2009晕厥指南建议:患者教育与物理训练是Ⅰ类适应证;起搏治疗针对部分亚组人群是Ⅱa类适应证;药物只有米多君是Ⅱb类适应证;β受体阻滞剂是Ⅲ类适应证。
二、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药物治疗在VVS的药物治疗存在许多争议,也是近年来重要的进展和将来进一步需要明确的问题。
VVS药物治疗主要针对于反复发作且发作前无任何先兆症状和/或症状严重者。
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β受体阻滞剂;α1受体激动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α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抑制剂:丙吡胺;腺苷受体抑制剂:茶碱。
下面将对其有效性进行逐一评价。
1.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被用于治疗VVS 患者主要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当回心血量减少时,心室和心房的收缩增强,使心脏机械性牵张刺激感受器过度受刺激,并由C纤维将刺激信号传入大脑,兴奋副交感神经中枢,产生反射性的外周血管舒张和(或)心跳减慢,造成短暂的血压减低和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或晕厥的反应;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减弱心室肌肉收缩,从而减低对这些机械性刺激感受器的刺激,但这样的假设并没有得到证实。
除此,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阻断防止肾上腺素引起的动脉舒张,这种效应也可能有助于减少晕厥发生。
早期β受体阻滞剂为防治VVS一线药物,但随后的随机对照试验中β受体阻滞剂无明显疗效,特别是POST I结果彻底否定了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预防VVS研究(Prevention of Syncope Trial,POST)为一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观察一年;208例VVS患者,晕厥评分>2,倾斜试验阳性;根据年龄是否大于42岁来对其随机分层;108例接受美托洛尔(25~200 mg/d)、100例安慰剂;终点:首次晕厥复发;共75例患者发生过一次晕厥;年龄及诱发倾斜试验阳性所需异丙肾上腺素剂量都不能预测美托洛尔的益处。
此外,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心律和房室结阻滞作用可加重晕厥,故ESC最新指南将其列为Ⅲ类适应证。
总之,β受体阻滞剂不被最新指南所推荐;不应作为非选择性的、频繁VVS患者的一线药物治疗,其很可能无效,证据水平良好;在>42岁患者可能有效,证据水平弱。
2. α1受体激动剂米多君是惟一被ESC指南列为治疗VVS 适应证的药物,它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均属于外周血管α1受体激动剂。
通过刺激动脉和静脉的α1肾上腺素能血管收缩的受体,α1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可改善因外周交感张力降低所致的静脉蓄血及血管抑制,从而减少低血压和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
由于米多君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所以它没有常见于其他α1激动剂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包括焦虑、易怒和失眠等。
数个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了米多君预防VVS或神经介导性晕厥有效性,主要包括Ward(1998)、Perez-Lugones(2001)、Kaufmann(2002)、Qingyou(2006)所进行四个临床实验。
其中Qingyou临床实验随访时间最长,为42个月,入选26名儿童,一年内至少有三次VVS发作,根据倾斜试验结果将受试儿童服用相应剂量的米多君(1.25~2.5 mg,bid),与传统饮食治疗组和体位训练治疗组进行比较。
米多君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复发率分别为20%和80%。
目前已证实米多君起效快,中短期治疗有效,而对是否建议偶尔发生晕厥的患者长期使用米多君尚有不同意见,但采用“pill in the pocket”的策略,在处于可诱发VVS 的情境之前使用单剂米多君预防晕厥出现的做法是合理的。
总之,被ESC指南列为Ⅱb类推荐;对于难治性的VVS 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并且通过一般治疗和物理训练不能纠正可使用,证据水平较强;米多君应用前景被最新相关临床试验所鼓舞,但需要更有力的大样本试验来证实。
3.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IRs)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IRs)是VVS治疗另一发展方向,其通过阻断突触间隙5-羟色胺重摄取,使突触后膜5-羟色胺受体密度下调,降低5-羟色胺的反应,从而减轻VVS发作时的血管扩张和心动过缓。
Di Girolamo等1996年入选68例VVS病人,使用SSIRs氟西汀,与安慰剂相双较,随访6个月,得出阳性结果,证明氟西汀有效性。
但Theodorakis等(2006)入选96名患者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氟西汀、心得安和安慰剂的疗效相同,虽然多重比较分析发现氟西汀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晕厥和晕厥先兆的发生。
因此,关于SSRIs治疗血管迷走反射晕厥的依据仍是含混晦涩的。
总之,对于频繁晕厥的患者可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其疗效有争议,证据水平中等;对于标准治疗无效的、不能耐受、有禁忌证可考虑使用SSIRs;对于合并焦虑、抑郁、疼痛的病人可能更为有效。
4. 皮质类固醇激素氟氢可的松是一种具有盐皮质激素活性的皮质类固醇,它增加肾脏重吸收钠、增加血容量;降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抗迷走神经。
有些报道显示儿童服用氟氢可的松后晕厥及先兆晕厥的次数明显减少。
但Salim等2005年发表于JACC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发现使用氟氢可的松儿童症状反而比对照组多。
总之,对于非选择性VVS病人,现有证据表明氟氢可的松并不能显著降低晕厥的发生;对于VVS 亚组人群的结果需要等待POSTⅡ结果的公布;短期使用安全性较好,若无禁忌,可对频繁有症状的患者作用氟氢可的松,疗效有争议,证据水平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