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地理)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不同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特征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地区)生产总 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不同发展 水平区域的产业结构有不同的特征,如下表所示:
区域发展阶段
据区域主导产业差异推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技巧区域主导产业农业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我国四大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相对较低以传统工业为主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产值低以传统工业为主城镇城镇化水平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高城市分布密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我国四大地区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的差异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地区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多洪涝灾害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中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及重工业发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机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西部地区有70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三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39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第39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程标准]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知识体系导学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读“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导产业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区产业结构:(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
(2)影响因素:受、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多因素的影响。
(3)作用: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2.产业结构的升级(1)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升级过程:(2)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由以低附加值的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产业为主。
二、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1.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1)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产业。
(2)工业结构:轻纺工业→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2.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1)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上海接近,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早在明代中叶就已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
(2)20世纪50年代开始,轻重工业协调发展;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以、、机械设备、纺织四大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的工业基地。
(4)今后的发展方向:逐步建设成为、、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思考】列举在带动区域发展过程中上海比武汉更突出的优势条件。
提升关键能力——能力突破掌握解题技法关键能力一地区产业结构及其变化典题精研[典例1][上海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为7 361亿元,2004年为13 394亿元。
经济地理学第7章
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4.雁行形态说 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 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 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 像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 态说”。
第一只雁——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 的进口的浪潮。 第二只雁——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 发的国内生产浪潮。 第三只雁——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 出口浪潮。
(三)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要素:进行生产活动必须使用的各种物质 资料和劳动力,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自
然与人文资源等。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就是根据产业对自然资
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
度划分产业类型。这样划分出的产业有资源密 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
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 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一) 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
概念——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 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 类型——工业点,商业网点,服务网 点,城市等。 重要性——点是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 场所,是区域经济的重心所在。
比较生产率系数: 比较生产率系数= x/X
y/Y
式中:x——某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X——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 y——全国该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Y——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比较输出率系数:
比较输出率系数=
m/M n/N
式中:m——某产业产品的输出量; M——区域该产业产品的生产量; n——全国该产业产品的区际交换量; N——全国该产业产品的生产量。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3-2.1《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请你根据深圳的产业升级过程,归纳产业升级有哪些主 要表现?
以轻纺工业为主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以低附加值的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以高附加值的 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1课时
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1课时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 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高 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
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方面占有重 要地位,成为我国极具城市经济竞 争力的城市之一。深圳的产业结构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哪些原因影 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
资源禀赋
劳动力优势丧失
政策优势
政策优势丧失
渔村
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劳动力优势
资金优势形成
技术优势形成
比较优势的变化 政策的引导
产业升级的重要原因
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技术创新
1980年以前
渔村
劳动密集型产业
2018年
技术密集型产业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
9.3
44.0
46.7
2019
7.1
39.0
53.9
读1952-2019年中国三大 产业比重数据,分析中国产 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第三产业转移
读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主导 产业变化比例图,分析珠三角地区 产业结构升级的特点,其影响因素 有哪些?
资源稟赋 技术条件 分工深化
产业结构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5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讲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B.开发历史短
C.人口众多
D.农业占比大
4.提高丙类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可行性措施是( D )
A.扩大资源开发
B.减少农业投入
C.强化传统工业
D.推动三次产业融合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需综合考虑 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因此丙区 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的原因是农业占比大,第二、第三产业占比 小,D正确。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丙类区域第二、第三产业占比 小,为提高丙类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应推动三次产业的融合,D正 确;扩大资源开发和强化传统工业较为片面,没考虑到第三产业的发展 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A、C错;减少农业投入不利于农业发展,B 错。
图三 某市2007年和2010年三大产业构成图(饼状图)
图四 四地三次产业比重构成图(三角坐标图)
在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时,一般要把握三点,即三“要”和三 “看”:
一要结合图例,看三次产业比重的构成(如图一); 二要对比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看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如图二); 三要抓主导产业,看其内部的变化。 无论是哪一类示意图,在某年份、某地区(市)三次产业各占比重之 和一定为100%。若比较不同年份,某个产业比重上升了,另两个产业 比重之和肯定下降。而且上升的比例等于下降的比例。
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获得国家肯定
归纳导学 1.地区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2.促使产业升级的原因
原因
具体表现
比较优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而新的比较
的变化 优势逐渐凸显,其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升级
政策的 国家或地区政府政策的引导,往往能促使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
1.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是生产的地域布局体系(吴传钧, 1985)。
经济地理学的中心研究内容是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联系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吴传钧等,1997)。
2.区域:在经济地理学中,指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
3.区域产业结构: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4.主导产业: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5.关联产业: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6.基础性产业:指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7.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结合,也研究区域为整体的农业经济活动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侧重于农业区位选择和农业土地利用,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地域综合体)、形成与发展、区域农业经济结构和区域农业经济活动分区(功能分区)等。
8.霍夫曼比例: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9.区域空间结构: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10.区域创新网络:集聚在某个区域内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的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的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促进创新发生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
11.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生产、流通以及消费活动,其中生产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因此成为讨论经济活动区位最重要的环节。
12.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学发展和区域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关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
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区域。
人文地理第六章 经济地理学
2、生产率上升率不均等增长
某产品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品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某产 品的劳动力相对比重
工业比农业,重工业比轻工业,组装加工工业比 原材料工业在生产率上升率上有较大的优势。这 是三次产业转换、工业结构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 化的一个重要的根据。 影响因素:不同产业之间技术进步的速度差异是 最重要的。
47.4%
47.2% 48.0% 48.3% 48.4% 49.7%
32.4%
32.7% 34.0% 34.7% 35.7% 35.5%
57.4%
47.6% 47.8% 47.3% 44.4% 43.6%
25.9%
22.2% 22.0% 20.8% 22.6% 22.2%
16.7%
30.2% 30.2% 32.0% 33.0% 34.2%
“产品循环说”美国的弗农提出。立足于发达国家。
所谓“产品循环”表现为以下若干过程: ①新产品问世、扩大市场直至国内市场饱和。 ②这一产品将出口到国外,开拓国外市场。 ③随着国外市场的形成,便有资本和技术的出口,资本和技 术与当地廉价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结合,在输入国发展了这种 产品。 ④国外生产能力的形成,又会使这种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 到本国市场。这就使开发了该种产品的输出国不得不放弃这 种产品的生产而去开发其他产品。 ⑤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 -产品进口-开发更新的产品-……,按照这种顺序不断循 环上升,这就是所谓的“产品循环”。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2 1978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图1 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演化过程示意图
(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2)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4.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②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
技术革命
新兴产业
促进产业升级
带动相应地区产业升级
例:深圳、上海的转型发展
原因:总体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 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科技水 平高,产业结构转型更加成功,中西部与 东北地区还在转型过程中。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1.内涵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
区域经
= 济发展
的实质
产业结构不断 升级的过程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2. 表现
4.作用 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案例:产业结构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非州的加纳
亚洲的新加坡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一、地区产业结构
正确理解地区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小结
地 不同
资源禀赋
区 类型
技术条件
影响 产 反 产业 因素 业 映 之间
体 现
分工深化
结 的比 构 例关
(3)分工深化
40年的发展,深圳形成了 独特的、发达的、高度细 分化的、极复杂的网络化 分工体系,构成产业链协 同分工效应。带来进一步 的产业扩张和创新,使产 业升级成为可能。
分工深化
一、地区产业结构
3.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4)其他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与结构、经济体制、国际贸易
一、地区产业结构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 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 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 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 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国 极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区域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地理特征
区域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地理特征地理特征对于区域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资源分布、气候条件、交通网络等都会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交通网络三个方面探讨区域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地理特征。
一、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差异造成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例如,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海洋资源,因此渔业和海洋产业在这些地区发展较为突出;而内陆地区则以农业和矿产资源为主导。
资源禀赋的差异也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
此外,资源禀赋还与区域间的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密切相关。
资源禀赋的差异可以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
例如,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与炼油、化工等产业密切合作,形成完整的石油产业链,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
二、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于农业、旅游等特定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气候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区适宜发展的产业类型。
例如,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宜发展农业,而气候寒冷的地区则适宜发展畜牧业。
气候条件也会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例如,气候宜人的地区可以发展休闲度假村、温泉旅游等,而气候恶劣的地区则可以发展冰雪旅游等特色项目。
气候条件还会对能源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光照充足的地区适宜发展太阳能发电,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则适宜发展风电。
因此,气候条件对于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发达的交通网络可以促进资源的流动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例如,交通便利的地区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形成经济聚集效应。
交通网络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互补发展。
此外,交通网络的发展也与区域间的经济差距有关。
发达地区的交通网络相对完善,可以更好地连接各个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地理)
2、资金密集型产业
3、劳动密集型产业
4、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
(一)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消费因素
2.资源因素
3.技术因素
4.基础与传统
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1. 能否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2.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6.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二农轻重划分和五大部门的划分方法三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为了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联合国于为了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联合国于19711971年年颁布了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英文简称英文简称isicisic19891989年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年进行了第三次修改isicrev3isicrev3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门类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门类sectionsection大类大类divisiondivision中类中类groupgroup小类小类classclass四类
扇面4:基础较好但地位处于下降的较好或一般部门;
第二节 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
一、主导产业概述
(一)主导产业的概念及特征 主导产业是指本身成长性很高、并具有很高的创新 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 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 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的产业。 在产业的生命周期中,主导产业处于成长期;处于 成熟期的是支柱产业;处于初创期的是先导产业。
二、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1、筱原二基准
收入弹性基准是指将收入弹性高的产业作为优先发展 产业。这类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可以为其提供成长 的空间。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1.概况 上海位于长江与东部沿海的交汇处,是我国 最大 的城市 和最大的港口,近现代以来其产业结构经历了由第二产业为 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其中工业经历了从轻纺 工业— 综合性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升级过程。每 一次升级都伴随政策的调整和比较优势的变化。
2.阶段 (1)工业化初期,以 轻纺工业 为支柱产业,成为我国 经济 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2)20世纪50年代开始, 轻重工业 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了 以冶金、化工、机械设备、纺织四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成为我国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 (3)20世纪90年代以后, 高新技术产业 和 金融服务业 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以 电子信息 工业领衔、现代生物 医药和新材料为主导的工业新体系。与此同时,上海金融服 务业等相关产业得到发展。
三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重难归纳
上海产业结构升级
时间 产业发展特点 比较优势
产业结构
利用接近原料产 工业化 以轻纺工业为 费市场,以及对外联系便利 中心和最 初期 支柱产业 的条件,发展了棉纺、毛纺、大的轻工
针织、染织等纺织工业和 业基地 面粉、卷烟等轻工业
时间 产业发展特点 比较优势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目标素养
1.结合资料,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地区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2.结合资料,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3.结合资料,分析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知识概览
一、地区产业结构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 比例 关系。 2.影响因素 资源禀赋、 技术 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 3.意义 产业结构体现 经济 发展水平。
(1)结合三次产业的构成,判断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 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较高,发达国家或 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较高。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是对一个地区内不同行业的分布情况和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的分析,可以了解该地区的经济特点、特色产业以及发展优势。
下面是一篇关于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的1200字以上的文章。
一、区域产业结构概述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其中一地区内各类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关系。
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反映了该地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
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和协调发展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导产业的确定和重要性主导产业是指其中一地区所具有的,对该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突出作用和基础性影响的产业。
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中起到了牵引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作用,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确定主导产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导产业应具备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和优势产业发展的资源和条件,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条件等;其次,主导产业应具备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增加值能力,在区域内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再次,主导产业应与该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其他产业有较好的产业链衔接和协调发展关系。
主导产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导产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增值网络;其次,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具备较高的创新和科技含量,对地区经济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起到关键作用;再次,主导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拉动效应,能够带动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最后,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参与能力,能够推动地区经济的开放和国际合作。
三、区域主导产业的类型和特点不同地区的主导产业类型和特点因地区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资源型主导产业:该类主导产业以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核心,如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此类主导产业在地区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增长。
第7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
15
库兹涅茨、钱纳里等的产值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相关模型
西蒙· 库兹涅茨模式(1971年) 钱纳里、艾金通和西姆斯模式 (1970年)
产值比重 (%) 产值比重 (%) 人 均 人 均 GDP GDP 第一产 第三产 (美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 美 元 ) 第二产业 业 业 70 150 45.8 36.1 21.0 28.4 33.2 35.5 100 300 46.3 30.4 13.5 23.1 40.1
库兹涅茨、钱纳里等的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相关模型 西 蒙 · 库 兹 涅 图 模 式 钱纳里、艾金通和西姆斯模式(1970 (1971年) 年) 人 均 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 人 均 三次产业的就业的结构( %) GDP GDP 第一产 第二产 第三产 (美元) 第三产业 ( 美 元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业 业 业 70 150 300 500 80.3 63.7 46.0 31.4 9.2 17.0 26.9 36.2 10.5 19.3 27.1 32.4 100 300 600 1000 68.1 49.9 34.8 28.6 9.6 20.5 27.6 30.7 22.3 29.6 37.6 40.7
区 域 规 划
☞农、轻、重
☞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
服务业
5
(2)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
分
1)三次产业的划分
区 域 规 划
2)五次产业划分的探讨
6
(3)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产业的功能分类)划分
区 域 规 划
☞主导产业
☞辅助产业(关联产业) ☞基础性产业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首先,区域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分析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差异化密切相关。
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保持各个产业的平衡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化可以降低产业风险,提高区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同时,主导产业的选择也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特色和竞争优势。
其次,区域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分析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对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地区,通过分析主导产业的存在和机会,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计划,实现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例如,当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受到冲击或市场饱和时,可以通过分析其他潜力产业并进行引导,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同时,对于一些传统产业地区,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地区经济的竞争力。
区域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分析可以在政府制定政策时提供决策依据。
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需要了解地区的产业结构情况和主导产业发展趋势,以确定合适的政策举措。
例如,对于一个农业地区,可以制定政策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而对于一个工业区域,可以制定政策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因此,对区域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分析可以为政府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进一步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中国的广东省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区域,其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分析对其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广东省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业和家电制造业。
这些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广东省的经济快速增长。
同时,广东省也在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通过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广东省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的分析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可以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提高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同时,区域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分析也能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对于一个地区,深入了解其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精简版
1.经济地理学:系统形成、结构、发展、优化调控2.区域:占据空间3.区域产业结构:联系、比例4.主导产业:组织、带动5.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配套、协作6.基础性产业:公共服务7.农业地理学:农业组织、形成、发展、分区8.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二次)/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三次)9.区域空间结构: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10.区域创新网络:企业、科研、市场、行业、政府创新主体11.经济活动:生产、流通、消费12.狭义的区域经济学:经济学发展和区域关系广义的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13.区位:场所,位置、布局、分布、关系14.区位因子:影响分布、经济效益15.区位条件:区位的属性或资质16.区位理论:区位论,场所选择、空间组合17.需求门槛:规模支持运营成本18.技术贸易:设备、器材、技术19.技术引进:购入先进技术20.区域学派:研究地域生产综合体或经济区,形成、功能、结构、空间、内外联系、发展、配置21.第一产业:初级产业,收集、初加工22.第二产业:二次产业,加工、精练23.第三产业:三次产业,服务24.区域经济结构:经济、技术、制度、组织的联系、数量25.增长极:集聚形成经济中心26.支配效应:增长级的支配作用27.乘数效应:增长极的作用成倍增大28.极化效应:增长级吸引要素、活动29.扩散效应:增长极输出要素、活动30.等级扩散: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按等级体系扩散31.溢出效应:增长极极化、扩散综合32.经济区:经济活动区域,关联组合的经济地域单元33.经济类型区:内部相似34.部门经济区:部门集聚35.综合经济区:相对完整36.产业机群:既竞争又合作公司、供应商、服务商、机构37.区域管制:对话、协调、合作补充市场和政府38.经济网络: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和交通网,组成点、线、面39.综合发展:部门、分工,自然、劳动力有效利用40.“劳动系数”:劳动费,吸引力41.经济效益:产出和投入比较42.生产布局:生产(工业、农业、交通)分布43.区域科学: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44.区域经济系统:经济活动有机组合45.新经济地理学派:克鲁格曼、藤田,区域经济学,一收益递增、二不完全竞争、三运输成本46.区域开发:利用资源、谋求增长、发展47.连锁效应:主导产业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旁侧关联效应48.支柱产业:总量比重高,不具备发展的优势49.潜导产业:规模较小、潜力大、前景广50.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组合51.集聚经济:技术、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源和产品互补、共享52.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降低53.外部规模经济:不同的工厂、企业集聚54.区位经济:区位经济利益、经济合理性55.地区化经济:专业化分工56.交通网通达度:难易程57.交通网连接度:数量、贝塔指数58.城市化经济:各类经济配置,综合经济利益59.地区生产专业化: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60.区域经济合作:谋求利益,要素流动、组合61.区域经济发展:总量、结构62.经济区:区内一致性和区外差异性63.经济区划:认识、分析、问题、规划、参考64.加速原理:市场微小增加、投资大幅增长65.经济地域综合体:专业化、辅助性66.区际经济联系: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67.空间相互作用: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68.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交往、依赖、关联、持续69.经济全球化:生产涉及全球70.梯度理论:经济、技术水平,逐步开发71.跨国公司的定义:多国公司72.区域:空间范围73.产业:部门各行业75.地域分工:专业化生产76.区位熵:专门化率77.地域生产综合体:专门化部门、辅助性部门、基础设施78.生产地域结构:形态,分布、组合、比例79.经济吸引范围:经济腹地80.经济影响区域:投资区位选择、市场分配、产品流通、技术转让、产业扩散81.经济圈:生产布局形式,内在联系产业配置圈82.经济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品联系生产综合体83.区域经济结构: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84.经济区划系统:分级85.经济结构:要素方式、比例86.部门经济区:部门对象87.经济中心:影响经济发展的城市或镇88.主导产业:组织、带动89.关联产业: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和侧向联系产业90.部门经济地理学: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91.基础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92.资源密集型产业:农业、采矿业93.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资料,钢铁工业、化学工业94.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食品95.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成本大,高新技术产业96.夕阳产业:市场增长缓慢、停止或者下降,产业增长率低于各产业的平均水平并呈下降趋势97.朝阳产业:市场增长快,产业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平均水平并呈上升趋势98.需求收入弹性:103.扩散机制:集聚不经济、新发展、政府作用104.空间近邻效应:位置关系影响,距离衰减原理105.技术:能力106.技术创新:突破,新资源,新工艺,新方法,新思想107.区域创新网络:企业、科研、中介、行业、政府、个人108.区域经济增长:总量,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110.乘数原理:若干倍于投资115.经济特区:更开放、灵活的特殊政策116.国土规划: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117.资源地理学: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119.环境资源:空气、陆地、水、能量和生命系统120.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要素121.社会经济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122.人力资源:可供利用的人口123.自然资源经济评价:因地制宜124.信息资源:产生效益125.工业地理学:工业生产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129.据点式开发:发展极理论131.外延扩大再生产:追加投资和增加劳动力132.内涵扩大再生产:技术进步,革新工艺、改进设备、采用新材料、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133.工业生长极:生物物理学概念,集聚现象134.经济: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135.自然经济:生产为了本身需要138.商品经济:生产为了交换产品141.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的总和142.生产资料: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145.社会分工: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150.经济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与人的关系151.经济体系:生产关系,或经济分类构成156.基本建设:固定资产162.单一经济:生产和出口一、二种原料或农产品,亚、非、拉163.国民经济管理: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政治和现代管理技术164.经济管理体制:国家组织管理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组织形式、组织机构172.经济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73.原始农业:渔猎和采集,栽种植物,喂养牲畜,石器、木器174.传统农业:第二阶段,人力和畜力,手工工具和铁器,粪肥和绿肥,自然经济为主175.现代农业:第三阶段,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化肥、农药,现代科学技术180.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农、工、商联合企业,产、供、销结合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185.农业生产基地:以生产某种农产品为主,商品的农产品,连片的农业地域单元191.复种:一年重复种植192.复种指数:种植平均次数193.轮作:同一块地上按预定的顺序,轮换种植194.倒茬:199.本土化:法律法规、政治制度、文化氛围、消费者偏206. 工业体系:工业部门有机整体208.第四产业:从三次产业中分化出来的知识密集部门软件、光学纤维、激光、遗传工程221.劳动地域分工:227.补偿贸易:以商品进行全部或部分偿付。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学习笔记第三章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习目标 1.利用资料,总结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
2.结合实例,说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
3.结合案例资料,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目标1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1.地区产业结构(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________关系。
(2)影响因素:________、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
(3)意义:产业结构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产业分类按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
按物质产品最终用途:重工业(制造生产资料);轻工业(制造生活资料)。
按生产要素集约程度: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2.产业结构的升级(1)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的发展过程,通常表现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________________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________,进而转向________。
(2)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工业内部表现为: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________为主;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________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____________产业为主。
(3)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①________的变化和________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②从全球来看,________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拓展延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产业转型就是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过程。
“转型”,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业。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如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也包括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资金密集型产业
3、劳动密集型产业
4、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
(一)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消费因素
2.资源因素
3.技术因素
4.基础与传统
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1. 能否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2.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6.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P+D
※ 份额分量N(全国平均增长效应):即区
域在全国的份额分量,其含义是在一定 时期内,该区域的职工人数与全国的职
工人数按同比例增长时,到期末该区域
增加的职工人数。
※结构偏离分量P(或产业结构效应):是指区域部 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
引起的区域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标准所产生的偏差。 它是假定区域增长速度与全国的平均速度等同,而单
扇面4:基础较好但地位处于下降的较好或一般部门;
第二节 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
一、主导产业概述
(一)主导产业的概念及特征 主导产业是指本身成长性很高、并具有很高的创新 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 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 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的产业。 在产业的生命周期中,主导产业处于成长期;处于 成熟期的是支柱产业;处于初创期的是先导产业。
我国的三次产业分类方法:
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 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 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各业。
第一层次: 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 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 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旅游、 信息咨询业等。 第三层次: 为提高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科研、广播、 电视、卫生、体育等。 第四层次: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 团体、军队、警察等。
独分析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所以,P愈大, 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愈大。
※竞争偏离分量D(或区域份额效果):是
指区域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相应部门增长速
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 反映区域部门相对竞争能力,D越大,说明
区域j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2.数学模型
设初始期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末期(经济总规模
3、基础性产业
指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基
础措施和公共服务的产业。
4、潜导产业(potential leading industry) 指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代表了
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
(六)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1、资源(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
•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经济刚进入高速增长期,既缺乏资金、 技术,又无自然资源、能源,且劳动力又过剩,重化工业迟 迟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 按照李嘉图的理论,日本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附加价值低 的轻工业。筱原三代平则认为,如果这种分工格局持续下去, 就会把日本与当时的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他结 合日本国情,提出了自己的“动态比较费用论”。 • 他认为产品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从某一时点看,那些 有潜力、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能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发展 的产业,虽然目前看来是“幼小产业”,但从长期看则符合 收入弹性大、技术进步快、劳动生产率提高快的特点,这类 产业经过10-15年的扶植,完全可以成为强劲有力的出口型产 业。
四类。
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GB/T 4754)1984年首次制定,2002年进行了第 三次修订,国家标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 —2002)共有行业为20个门类,95个
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
房屋和土木 工程建筑业 建筑安装业 建筑装饰业 其他建筑业
2.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动因
⑴ 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⑵ 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
⑶ 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 ⑷ 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
三、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Shift-share Method/Analysis(缩写为SSM或
SSA 或 SS)由美国学者于 20世纪 60年代提出该
D 最差部门,指处于第7、8扇面中的部门,为既无部 门优势,又为衰退部门。
Ⅱ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 扇面1:原有基础很好,竞争力较强好部门;
扇面2:竞争力很强,原有基础较好的较好部门;
扇面3:基础差但发展快的较好或一般部门; 扇面5:基础较好但竞争力很差的较差部门; 扇面6:基础很差但发展很快的较差部门; 扇面7、8,基础差,且缺乏竞争力的最差部门。
• 因而60年代日本大力发展的产业有普通钢、船舶、家 用电器、摩托车、合成纤维等。 • 以后有待发展的产业有小汽车、石油化工、电子、大
型工业设备等,而这些都是日本的非优势部门,因而
采取了“扶持幼小产业说”(最早由的德国的李斯特 提出的,对幼小产业经过政府扶持和保护,可以成为 很好的出口产业部门,这对后起国有利)。如日本对 到1980年超过了美国,成为70-80年代的主导产业。
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
(三)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为了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联合国于1971年
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
英文简称ISIC,1989年进行了第三次修改,
ISIC/Rev.3 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门类(section)、
大类(division) 、中类(group) 、小类(class)
方法就是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全国经济发展
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区域经济发展中
存在的问题。
1. 基本原理
▲SSM认为,区域经济的增长(常用的指标是职工人 数或GNP或GDP的增长量或增长速度)可分为份额和 偏离两部分,而偏离则又包括结构性偏离和竞争性偏 离。即该指标可分解为份额分量N和偏离分量P+D, 其中P为结构偏离分量,D为竞争偏离分量。 区域实际增长量G 份额分量N 偏离分量
房屋建筑
土木工程建筑
进一步分成7位码层次的产业: 7222131“冰激凌和软饮料店”; 7222132“冷冻酸奶店”; 7222133“甜麦圈”。
(四)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 1、三次产业的划分 ※ 1935年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教授费希尔在《在安全 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 ※ 1940年英国经济统计学家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 条件》一书中,明确把产业结构划分为三大部门: 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是制造业;其它的 经济活动归入第三产业,称为“服务产业”。
为bi,t。
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
分别以bij,0,bij,t(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
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 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 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表示大区或全国初期 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②地位与作用:
▲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处于核心支配地位,主导区域产业 结构的发展方向,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不同区域或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主导产业不同。
2、关联产业(辅助产业)
①概念: 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 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② 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和侧向联系产业 前向联系产业是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 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 侧向联系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它服务 的产业。 ③ 关联产业因主导产业的不同而不同。
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内的变化率为:
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 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到:
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j 可以分解为Nij,Pij,Dij,三个分量: Gij=Nij+Pij+Dij Nij=Bij· Rij Pij=(bij,0-b'ij)· Rj ( 3- 1) (3-2) ( 3- 3)
Dij=bij,0· (rij-Rj)
Gij=bij,t-bij,0
(3—4)
( 3 - 5)
区域i总的经济增量Gi则可以写为以下形式:
i区域对于全国或所在区域的相对增长率
W,u分别为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 0≤L≤1。 Gi愈大,L>1,则区域增长快于全国或所在区域 若Pi愈大, W >1 ,这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的、 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 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 若Di较大,u > 1,则说明区域各产业部门总的增 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
1.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2.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符合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 3.产业关联度高,对相关产业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4.就业效果好,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5.能够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
(二)主导产业的意义
1.主导产业能带动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地增长。 2.主导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变。 3.主导产业一般具有当时阶段最高的技术设备, 在开发产品、开辟市场方面应走在前头 4.主导产业一般应领先增长。
3、绘制Shift-share分析图。
Ⅰ部门优势分析图
A 较好部门,指处在第1、2扇面中的部门,为具有 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
B 一般部门,指处于第3、4扇面中的部门,其中处于 第3扇面者为虽具有部门优势,但却为衰退部门,处于 扇面4为增长部门,却不具有部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