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课例1
颐和园典型课例
《颐和园》典型课例一、教学课题《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 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 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 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 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 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 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
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二、教材分析《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全文层次清楚, 首尾呼应, 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 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 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 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 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 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 结尾与开头呼应, 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5个生字, 学会其中的13个。
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1.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2.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 受到美的熏陶, 并能有所感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际, 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 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利用多媒体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 扩大学生知识面。
典型课例:应用数字化的智慧课堂——小学古诗《春晓》教学案例
应用数字化的智慧课堂——小学古诗《春晓》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背诵并理解古诗《春晓》的内容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春晓》的内容和意境。
2. 教学难点:通过数字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春晓》的全文、注释、译文、图片等)。
2. 智慧课堂平台(如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等)。
3. 学生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情境。
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提问: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
2. 学习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春晓》的全文,带领学生朗读。
通过智慧课堂平台的互动功能,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自主学习古诗的注释和译文。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背景知识和作者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利用智慧课堂平台的投票功能,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并说明原因。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3. 巩固练习利用智慧课堂平台的在线测试功能,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古诗《春晓》的练习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答疑。
4. 拓展延伸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如《绝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的春天题材的古诗,并与同学分享交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数字化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1. 优势:数字化手段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智慧课堂平台的互动功能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道德与法治教学典型课例
道德与法治教学典型课例1.课题:尊重隐私权的重要性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尊重他人隐私权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习惯。
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首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隐私权吗?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自己的隐私被泄露或侵犯的情况?(2)知识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隐私权的概念和内涵,并讲解隐私权的重要性及不同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真实案例,如网络隐私泄露、家庭成员间的隐私侵犯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4)讨论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总结出尊重隐私权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
(5)思考活动:教师发放小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下3条关于尊重隐私权的行为准则,并在班级内匿名展示。
随后,教师评选出最佳的准则和体现尊重隐私权的学生,以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6)结合实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现实中常见的情境,如是否可以随意查看他人手机、是否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他人的照片等,引导学生从尊重隐私权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判断。
(7)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课的重要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并强调学生应将尊重隐私权的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中。
2.课题:守法与违法的区别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掌握守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遵守法律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通过观看一段视频,展示违法行为的后果和社会影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守法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违法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和社会影响。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真实案例,如偷窃、欺诈等违法行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违法行为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引导学生对守法与违法的区别进行思考和讨论。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违法行为和遵守法律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守法行为的积极性和对违法行为的反思。
典型课例参考模板
典型课例参考模板教学案例模板1观察时光:每次午睡时光观察记录:第一次与丙小朋友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十分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
就拿每一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睡不着的孩子。
针对这种状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
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先还丙小朋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之后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丙小朋掐我!原先又是丙小朋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观察分析:丙小朋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光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光睡不着。
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构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
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
对此,在教育丙小朋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忙她睡眠。
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
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
等过了一段时光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光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的渠道。
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构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教学案例模板2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通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教育教学典型10个案例
教育教学典型10个案例上传: 廖晓林更新时间:2011-9-24 阅读:406教育教学典型10个案例江西临川一中廖晓林撰写1.短腿是这样伸长的——尖子生的培养札记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理”。
——题记2007年6月23日,高考分数查询开通后,人们第一时间传开了一个喜讯:临川一中高三(2)班的应届生吴振华同学以702分(语文121分、数学137分、英语138分、理科综合286分,加分20分)的高分位居全市理科排名第一、全省第二,录取清华是毫无问题的。
对于自己这份高考成绩,吴振华表示相对高一入学时有着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英语、语文发挥得不错。
作为他的班主任,我更明白,老师们三年辛勤的汗水终于浇开了这朵璀璨的“状元花”。
我深知,吴振华是个很有前途的学生。
他基础较好,悟性也高,但学习上文理不均衡,对理科兴趣很浓,特别是对物理有着很高的天赋,而文科成绩却相对比较薄弱,刚升高中时语文和英语只有90来分,出现了“限制因素”。
对此,我个人集合全体任课老师的智慧,为吴振华精心研制了一个“伸长短腿”的教辅计划:一、因材施教,发挥其特长,继续培养他对物理的天然兴趣,让他参加物理竞赛培训,由物理学科骨干教师付建国担任主教练,悉心辅导,使他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争取清华、北大的保送指标;二、精心做好他的思想工作,激发他对英语、语文等文科的学习兴趣,根据他的学习情况精心定制短期、中期、长期计划和实施方案,使他能够全面发展。
由此,真正意义地做到了“培优”、“扶弱”、“治拐”。
我先是让吴振华担任物理课代表,使他保持对物理的浓厚兴趣,彰显个性;到了高二,又将他升为班上的学习委员,突出能力,同时兼顾各个学科的学习。
与此同时,班上还为他专门订阅了英语、语文等文科方面的报刊资料,如《杂文报》、《满分作文》、《高考作文向导》、《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等以开拓他的视野,为他全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典型课例
幼儿园典型课例一、主题选择本次课例的主题为“春天的色彩”。
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春天是大自然的开始,万物复苏,也是孩子们感受新生的季节。
这个主题可以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大自然,认识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让孩子们认识春天的色彩和特点,了解植物和动物在春天的生活状态。
2.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描述春天的景象和感受。
3.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次课例将采用互动游戏、实物展示、讲故事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向孩子们展示各种春天的色彩和景象,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来了解春天的特点。
同时,我们还会让孩子们参与到互动游戏中,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春天的色彩和特点。
四、教具与环境创设为了更好地呈现春天的景象,我们将在教室内布置一些春天的装饰,例如花环、气球等。
同时,我们还会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春天的视频和图片,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春天的特点。
五、师生互动与教学策略在本次课例中,我们将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我们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六、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还会鼓励孩子们相互评价和反馈,让他们在互动中互相学习和成长。
七、教案与反思在课前,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教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
在课后,我们将对本次课例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教训。
八、教学效果评估在本次课例结束后,我们将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我们将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来评估教学效果。
如果教学效果良好,我们将总结经验并继续发扬;如果教学效果不佳,我们将找出问题并积极改进。
九、课程资源整合为了更好地整合课程资源,我们将积极与其他教师、家长和社会机构合作,共同开发适合孩子们的课程资源。
初中语文典型课例
初中语文典型课例篇一: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案例背景: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效率高低取决于对话过程中的有效程度。
而当下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存在的问题令人堪忧。
一、虚假对话教师有一系列预设问题和预设答案,学生揣摩教师意图,给教师以想要的答案,学生是教师思想和教参答案的代言人。
二、精英对话在这种对话中主角是少数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学生而多数学生只是看客,课堂中的对话只是几个精英学生在表演着思维的艺术体操,其他学生则冷眼旁观。
综观以上现象,试问:何谓有效对话?如何做到有效对话?以下案例来源于本人执教的《唐雎不辱使命》,在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课堂对话的有效性,从而使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案例描述:《唐雎不辱使命》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学习,大多数学生觉得繁琐无味,理不清的字词,释不完的句意。
一开始我也想因循掌握字词、疏通文意、品析人物的模式进行教学,然而在讲到唐雎以“布衣之怒”应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慷慨陈词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与秦王同归于尽时,一个声音打破了平静的课堂??生1:老师,我觉得唐雎不会真的去死,他不过是吓唬吓唬秦王罢了!(一下子全班炸开了锅,很多学生在喊:“随时可能会死”,一生干脆站了起来??)生2:反对!唐雎说完话后就“挺剑而起”了,表明他已经想要和秦王拼个鱼死网破了。
师:唐雎到底只是吓唬秦王还是真的想和秦王同归于尽呢,我们首先看看,他怕死吗?生3:唐雎不怕死,文章第一小节已经说到“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已经不高兴了,此次出使秦国本身就带有一定危险性。
生4:唐雎不但不怕死,似乎还有点故意激怒的味道呢,因为他说“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口气很强硬,让秦王“怫然怒”。
师:秦王好惹吗?他是怎样一个人?生5:骄傲自大,蛮横无礼的一个人。
师:那面对秦王,唐雎退缩了吗?生5:没有,而是非常冷静沉着,和秦王正面交锋。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课例一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实录郑美玲一、激趣导入( 上课前板书课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师: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就文学巨著《悲惨世界》能否发表的问题给一位编辑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简洁至极,只有一个问号,编辑给雨果回了一封信说可以发表,也简洁至极,你猜一猜回的是什么?生( 纷纷) :感叹号。
师:对,是感叹号。
看来雨果写信是很讲究简洁的,今天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另一封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好,让我们走进文本,与名篇交流。
( 多媒体展示“与名篇交流”环节。
)二、与名篇交流1.整体感知师:既然雨果写信是很讲究简洁的,那么我们也将雨果的这封信化长为短。
( 多媒体展示:速读课文, 把握主旨。
长信短说: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书信主要内容。
) 师:请速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书信主要内容。
师:准备好速读了吗?生( 齐) :准备好了。
师:3—2—1开始。
读完的同学可以坐直身体向老师示意。
( 学生速读。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现在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这封书信到底写了什么内容?请你也替雨果给巴特勒写封信,只是这封信要简洁一点。
谁先来试一试?师:好,你来试一试。
生1:我觉得从前三段来看,雨果用大量的优美语句去赞美了圆明园的美丽,第4段笔锋一转,开始说侵略者的无耻。
如果我给巴特勒上尉回信的话我会说:“先生,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圆明园,而现在它却被一群强盗给烧毁了,这就是我对这事件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师:哦,赞美了圆明园。
( 板书“赞美了圆明园”) 还有,你说人家把它烧毁了,你还说这是赞誉,怎么听着这话这么别扭啊?那你觉得这是在生1:讽刺侵略者。
师:好,这个同学用了“先生”,并且说“这是我对这事件的全部赞誉”,这是讽刺了侵略者。
( 板书“讽刺侵略者”。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以上两项内容就是这封书信的主要内容。
师:那么,圆明园美成什么样?侵略者到底干了些什么?请看大屏幕。
典型课例教学——《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生活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体会分数意义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教具:课件、铅笔、学习卡。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能说出几个分数吗? 生:21、43····师:对,这些都是分数。
你能说出一个分数,并说出每个部分表示什么吗? 生:21。
“1”代表这个分数的分子,中间这条短线代表分数线,“2”代表这个分数的分母。
师:你能来前面给大家展示一下吗?2. 快速抢答,旧知再认。
多媒体课件逐题出示(图1~3), 组织学生 抢答 :图中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些分数来表示?引导学生结合图形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分数的再认识(一))二、探索新知。
1. 认识“整体”与“部分”。
(1)画一画, 圈一圈。
师:43可以表示什么?请你在下面三幅图中画一画、 圈一圈, 表示出43,并和同伴交流 。
依次展示学生的作业, 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 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
师:想一想,三幅图的数量不同,为什么圈起来或涂色部分都可以用43表示? 独立思考后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不管是一个图形还是多个图形或多组图形, 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板书:一个整体)2.教师追问:虽然整体 “1” 不同, 但是这三幅图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观察交流)生1:①都把整体“1” 平均分成4份。
生2:②圈起来或涂色部分是其中的3份。
师小结:整体 “1” 不同 ,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相同, 因此圈起来或涂色部分都可以用同一个分数表示。
道德与法治教学典型课例
道德与法治教学典型课例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观念的重要环节,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系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培养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本文将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一份关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典型课例,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教学实践。
一、课程名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法规》,此门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法规,并指导他们运用核心价值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确法律的约束与保障。
1. 课程目标:a. 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b. 引导学生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并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c. 培养学生依法办事、守法经商的法治观念和法治实践能力。
2. 课程内容: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与基本要求。
b. 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基本原则。
c. 案例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典型法治案例。
3. 教学方法:a. 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法规的内涵和重要性。
b. 讨论与互动: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交流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c. 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审判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和法律规范的重要性。
4. 课堂实践:a. 学生分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法律知识宣传周、参观法院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法治观念。
b.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设计海报、宣传册等,积极传播正能量。
c. 鼓励学生参与法治竞赛、知识竞赛等,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评价机制:a. 书面考核:包括期中期末考试、作业成绩等。
b. 实践表现:通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表现、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c.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积极性、表达能力、思维深度等。
典型课例与教学设计幼儿园
典型课例与教学设计幼儿园1. 引言幼儿园教学是培养幼儿发展的关键阶段。
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典型的课例和教学设计,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2. 典型课例2.1 单元主题:动物世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动物,培养幼儿的动物认知、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 导入:幼儿园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动物图片,提问幼儿关于动物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观察与比较:在幼儿园附近的公园或动物园进行实地观察,让幼儿亲身接触不同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特征和行为,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 小组讨论: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并讨论各自观察到的动物,并互相交流对于动物的认识和感受。
- 活动扩展:在幼儿园的角色扮演区域,设置动物世界的角色扮演场景,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的认知和理解。
2.2 单元主题:亲子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文字理解能力。
教学活动:- 家长参与:邀请幼儿的家长来幼儿园,和幼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活动。
家长可以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和幼儿共同阅读并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
- 绘本展览:在幼儿园的展示区域,设置绘本展览,让幼儿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进行阅读。
- 绘本分享会:幼儿园教师组织绘本分享会,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主动分享自己喜欢的绘本,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的制定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操作,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幼儿的学习行动。
3.2 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幼儿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
例如,在动物世界的课例中,教师可以采用观察、比较、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图片、实地观察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材料。
3.3 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典型课例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
本案例以小学语文《草原》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情感、方法与价值观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案例概述《草原》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老舍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本课教学旨在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草原风光的壮美,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尊敬草原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正确断句。
(3)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描绘的草原风光。
(2)学生讨论:课文中有哪些描写草原风光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4)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风光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草原风光。
4. 情感升华,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草原人民是如何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的?(2)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向草原人民学习?(3)教师总结: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草原风光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
布置作业:以“草原风光”为主题,写一篇日记或作文。
典型课例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
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
(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二、初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2.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再读课文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寻找答案。
2.画出自然段,想想每个段落讲了什么内容?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四、了解圆明园的布局与景观1.齐读2、3、4自然段,小组合作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汇报。
3.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勿忘国耻,激发情感1.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了,早被那些强盗一把火给烧了。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2.速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些侵略者都做了那些天理难容的事,用书上的词简要的概括出来。
3.面对强盗,皇帝只顾自己逃离,把这偌大的园林留在烈火中痛苦地呻吟。
请看资料。
(播放相关视频)4.你认为这把火烧了什么?把你观看后的感受说出来。
5.小结。
6.齐读第1自然段。
理解“不可估量”的意思,并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7.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学到这里老是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谈创造性思维》优秀课例一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3.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学习重点:1.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指出本文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1.快速寻找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2.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怎样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3.易错点、易混点:学生对论点把握不准确4.拓展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读、思、写相结合,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一、情景导入1.大家还记得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他的老搭档范伟的一部小品《卖车》吗?其中有这么一段: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
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
”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
”赵本山:“错。
媳妇答。
”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
”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
”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
”大家边看边想:范伟答错了吗?(生(齐声):没答错。
)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生1:因为他们两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生2:因为他们思维的方式也不一样。
生3:因为范伟的思路太狭窄,想法也太老套了。
)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2.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一道题目:1+1=?(板书)学生发言交流,并分析说明同学们的答案可谓精彩纷呈!那么,从这个小练习中,你们有何启发?讨论明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个,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课例1:二氧化碳的性质复习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复习一、复习背景分析1.复习内容及中考要求二氧化碳的性质包括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重点包括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溶于水,化学性质包括不可燃、不助燃、可以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
在中考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二氧化碳的各个性质解释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能够对各种性质进行综合应用。
2.学生分析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以二氧化碳为核心的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仍感陌生。
特别是当将多个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同一道题目中综合出现的时候,就不能够清楚地分析出整个反应或是现象中所包含的每一点性质。
因此,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仍有待加深,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在总复习课中得以提升。
这也将是本节复习课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加深对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的认识2.能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3.能够利用化学反应确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产物4.能够主动建构以二氧化碳为核心的相关物质间的相互联系5.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及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重点难点及处理策略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设计相结合学会设计简单化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们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单一题目考察还是觉得比较容易的,但几种性质的综合考察就显得能力不足了,因此,本节课重点在解决学生面对综合题目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课上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表达出来四、复习教学的基本思路及教学结构图五、复习教学过程钙都能发生反应。
⑴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
B中盛放溶液。
⑵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此步实验目的课堂学案1.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1)实验室常用 和 制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收集装置为 。
验该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
聚焦量感培养丰富活动经验——《毫米的认识》教学案例(一)
D ianxingke L i 典型课例【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22页。
【教学过程】一、新旧对接,引发需要1.复习旧知。
师:我们学会了测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1米、1厘米有多长?能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教师验证)2.引入新课。
师:练习纸上有一条线,请在上面画出1厘米的长度。
师:你画得准吗?生活中常会出现像这样“比1厘米多一点、少一点”的情况。
这时就需要用到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米。
(板书课题)【思考:由于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并具一定的量感,因此本课从“动手画1厘米”入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思维冲突中引出“毫米”,完善其对长度单位的总体认识。
整个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起点,激发其学习的内在需要。
】二、自主探求,建构表象(一)体验“1毫米有多长”1.估计表象。
师:1毫米究竟有多长?请你在刚才画出的1厘米长度中画出你认为的1毫米的长度。
然后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展示作品,分享想法)生:1毫米比1厘米短。
生:1厘米里面有10小段,1小段就是1毫米。
2.建立表象。
师:大家画对了吗?去直尺上找找1毫米吧!生: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课件展示)师: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其他的1毫米吗?生:能。
(同桌活动)师:1小格长度是1毫米。
那么,7小格有多长?5小格呢?生:7小格是7个1毫米,即7毫米。
5小格就是5毫米。
3.丰富表象。
师:除了直尺上,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1毫米?小组合作,在学具袋里找一找“1毫米”。
生: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怎么验证呢?生:用尺子量。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1毫米”。
请把1分硬币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手指不动。
然后把硬币轻轻地抽出来,拇指和食指间就留下一条细缝。
这条细缝的高度大约就是1毫米。
师:继续找,还有哪些物体的厚度或长度也是1毫米呢?生:校徽厚度约是1毫米。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生:比一比。
典型课例-清晨教案设计
《清晨》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丰富和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3、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珍惜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点: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教学难点:编创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游戏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鸟儿的叫声。
2、音阶练习——G自然大调上下行。
3、发声练习。
1=C 4/453|5--32|1--||Lu(二)聆听、感受。
1、生聆听范唱《清晨》。
师:又是一个美好的早晨开始了,同学们在做什么呢?齐读《清晨》歌词2、师自弹自唱,生随音乐律动。
师:下面老师把这首歌送给大家,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有哪些变化呢?3、生根据根据歌曲情绪做出相应的律动。
(三)学唱第一、二段1、学唱《清晨》第一,二段(1)聆听一遍。
(2)学生用La轻声模唱歌曲。
(3)用琴带唱歌词。
师:听到这样的歌声,你觉得他么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愉快的,开心的)我们也带这这样的心情来唱一唱,好吗?(4)生有感情地轻声延长第一、二段。
(四)学唱第三段1、生聆听第三段。
师:看,景色多么美丽啊!我们来一起欣赏吧!2、朗读歌词。
3、复听表演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表演。
4、生演唱第四段。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生:热情、愉悦5、演唱,和第一、二段比较不同。
6、生起立,分角色表演唱。
7、把三个乐段连起来演唱。
(五)学唱第四段1、是范唱第四段。
2、练习演唱师:这一段和前面几段的旋律相似吗?我们来唱唱3、生演唱第四段。
师: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对早晨的喜爱吧!4、生有表情的演唱。
(愉悦的、幸福的)师请表情好的同学到台上范唱表演。
生互相相评议。
(六)完整表现歌曲1、生完整地演唱歌曲师:带着愉悦的心情把这首歌完整的唱一遍。
(注意三个乐段的声音对比)2、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的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1)分小组讨论用什么形式演唱这首歌曲。
一元二次方程根典型课例.doc1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寿县迎河中学龙如山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②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数,两根之差。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猜想能力,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探索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是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重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内容的升华和提高,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是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为基础推导而来的.通过这部分内容学习,会使同学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因为在利用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的时候,要考虑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即方程必须要有根,所以在处理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时就会多一些思考的问题的空间和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在认识事物时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规律。
2、教材重点、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与应用难点:正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观察——猜想——归纳”的过程,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2、通过“探究”活动,使师生之间充分交流,配合默契,紧后师生达成共识,3、教学时正确使多媒体讲课件,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二)新课讲解 1、创设情境(投影) 方程 两个根的值 x 1+x 2 x 1x 2 2x 2+x-3=0 x 2+6x+5=0 3x 2-10x+8=0 4x 2+4x-3=0请同学们观察下表,并正确填写表中空白2、由上表猜想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两根x 1,x 2与系数a,b,c 之间的关系(猜想——小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展示多媒体课件)3、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根ax 2+bx+c=0(a ≠0)根与系数关系 两名同学上黑板板书,其余同学在下面推导 最后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演示推导过程x 1=a ac b b 242-+- , x 2=aac b b 242---x 1+x 2= a ac b b 242-+-+ aacb b 242---=a b 22-=a b -x 1x 2=a ac b b 242-+-·a ac b b 242---=244a ab =a c结论:①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如果有根,且两根为x 1,x 2则x 1+x 2=ab-, 请同学思考在此过程中,是不是需要某个条件的保证? (b 2-4ac ≥0)x 1x 2=ac称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此称为韦达定理,(注意韦达定理条件b 2-4ac ≥0)②当a=1时ax 2+bx+c=0可化为x 2+px+q=0的形式若x 2+px+q=0的两根为x 1,x 2这时韦达定理是:x 1+x 2=-p ,x 1x 2=q4、(投影)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各是多少?(请同学回答,捡验是否真正理解韦达定理)①x 2-2x+1=0, ②x 2-8x+7=0, ③2x 2-9x+5=0,④4x 2-8x+1=0, ⑤2x 2-1=0, ⑥3x 2-2x=05、应用迁移,提升能力例1、已知关于x 的方程2x 2+kx-4=0一个根为-4,求它的另一根及k 值 分析 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这里a=2, b=k, c=-4解:设方程另一根为x 1, 那么-4x 1=24-=-2,x 1=21又21+(-4)=-2k k=7答:方程另一根为21,k 值为7 讨论交流:本题还有其它解法吗?例2、不解方程,求方程2x 2+x-2=0两个根的①平方和;②倒数和解:讨论,让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写出正确解题过程解:设方程2x 2+x-2=0两根分别为x 1,x 2 那么x 1+x 2=-21, x 1x 2=-1 ① x 12+x 22=(x 1+x 2)2-2x 1x 2= (-21)2-2×(-1)= 41 +2=49②2112111212121=--=+=+x x x x x x(三)课堂演练,巩固成果课本P 36:练习3、4(找两位同学板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外作业课本P 36,习题18.4第 1、2、3题 教学反思教学时先请同学们解以前所熟悉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观察、猜想、归纳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于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再利用求根公式对上述结果进行证明,这样学生接受起来较自然,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教学设计的学习过程,以师生探索、交流为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课例1典型课例《忆江南》廉毅教学设计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对小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古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领悟和欣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词作品中情感与美的熏陶。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采用逐字逐词逐句的呆板方法进行教学,把一篇篇名篇佳作弄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没有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品的无穷魅力。
《忆江南》堂课的教学,我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采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领悟赏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来感悟作品的魅力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看注释等方式理解词的意思。
2、通过领会作品中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课堂答问,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词中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感悟作品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所创设的情景。
教学重点:感悟作品的美。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实录:【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板书忆江南)【简介词的基本知识】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它和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的“预习提示”。
(学生看书并思考)生回答问题:(略)师归纳: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
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维情感。
词有不同的“词牌”,如“忆江南”、“西江月”、“渔歌子”、“浣溪纱”等。
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了解作者及作品】师: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学过他的什么诗?你能向大家对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吗?生一:这首词的作者是白居易,我们学过他的诗有《赋得古草原离别》。
生二:白居易是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唐代三大诗人。
师介绍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风平易,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
他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白居易在50岁时曾先后出任过杭州、苏州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忆江南》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洛阳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自由探究,了解词的意思】师:请同学们参看课文下面的注释,认真读课文,了解词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文)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词,那么作品主要讲的是什么呢?生:这首词讲了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回忆,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进一步品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词总共有几句,有多少个字?生:这首词共有五句,二十七个字。
师: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确实写得很好,它虽然短小,却抓住了江南美景的主要特征,抒发了他对江南久久难以忘怀的情结。
通过刚才的读,大部分同学已经读懂了词的意思。
既然这首词写得好,下面再请同学们认真地品读课文,你认为这首词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读完后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将你自己的感受及交流后的体会在纸上记录下来。
(学生认真读课文,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师:请同学们停下来。
刚才同学们再一次品读了课文,并相互间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我相信大家对这首词的无穷魅力应该有了自己独到的感受。
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谈一谈你心中的感受,与大家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精妙所在。
生1:我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这两句好在哪里?生1:这两句是这首词中写景的句子,作者描写了“江花”和“江水”这两种主要景物,概括地反映了江南春天景物的特征。
师:很好。
确实,这两句是这首词中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
谁接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2: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生2:这两句话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3:我觉得这两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红通通的江花比作火焰,把江水的绿比成蓝草,比喻非常恰当,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他们从不同的修辞角度上品味了文章的妙处,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的见解。
生4: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生4:我们都生活在江南,江南的春天很美,可以赞美和歌颂景物很多很多。
而作者受篇幅的限制只选取了江花和江水,我认为景选得好。
师:哦!快讲讲你的创见。
生4:我喜欢画画,我觉得江花和江水一红一绿,能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光彩夺目的感觉。
师:你的见解真是很独特,也说得非常好。
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
生5:我觉得“忆江面”这个词牌用得好。
师:你觉得作者选用这个词牌好在哪里?生5:老师前面说了,词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
而作者白居易恰恰选了“忆江南”这个词牌,题目刚好与内容吻合,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的无限眷恋和思念。
【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师:你很会思考问题,也说得很好。
刚才前面的同学都是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来谈的,而你却能从词牌联系到词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上来。
希望其他的同学也能像你一样把思维的大门敞开,把思维的触角伸到作品的每一角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生6:我觉得文章的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写得好。
它与前面的题目“忆江南”和第一句“江南好”形成前后呼应,使作品显得很完整。
师:很好。
现在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
我希望后面同学的见解更加精彩。
生7:我觉得首句“江南好”这一句好。
这一句既回应了标题“为什么要忆江南”,又很自然地引出了后面作者对江南春天美景的回忆与描述。
师:你讲得真不错。
生8:我觉得第二句“风景旧曾谙”这一句也不错。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8:这一句说明了江南美景对作者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也是作者难以忘怀的,以致引起作者在十多年后还对它难以忘记,思念不已。
师:同学们真是说得太好了,还有没有更加精彩的见解?生9:我觉得词的末句“能不忆江南?”句式用得好。
作者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气,体现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扬与无尽的思念,而运用疑问句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与上期所学的《海上日出》的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你真不简单,不仅能体会这首词的妙处,还能联系到前面所学的知识。
生1:老师,我还是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好蓝”这两句最好。
师:哦!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快说说。
生1:我刚才又读了读这首词,虽然作者对江南美景的描述只写了春花与春水,可我一闭上眼睛,就像置身于江南的春天一般,不仅看到了红火的花、碧绿的江水,还看到了好多。
有孩子们在放飞筝,鸭子在水里欢快地游泳,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人们在田野里欢快地劳动、歌唱……。
师:很好!你对作品的理解与欣赏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同学们,我们去品味一篇文章,欣赏它的美,不能只局限于文字本身的描述。
我们应该通过文字表面的描述,想到文章以外更多的东西。
下面让我们一边听课文录音带,一边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去一起感受作者笔下的江南春。
(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配乐录音带,一边展开想象)【结束语】师: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作者描述了美丽的江南春天,抒发了他对江南难以忘怀的情结和无尽的思念。
词虽然短小,但特具情味,又能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已,确实是我国古代诗词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词,一起欣赏了它的无穷魅力,对它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
我相信作者白居易和这一首《忆江南》将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教学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我只是想改变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进行一些古诗词教学方面的尝试,没想到会收到这么好的效果。
在整个40分钟的时间内,我始终被学生的激情感染着,我不仅为与学生一起欣赏《忆江南》这名篇佳作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我更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出色表现而感到高兴。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感触颇深:1、对于语文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感爱作品的美,引导学生走进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凸现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3、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前提。
有的教师说:“我也想进行教学尝试与改革,可是我的学生素质太差,跟不上。
既费事又耽误时间,还不如按老一套进行来得稳当。
”作为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
其实,学生是很棒的,关键是看我们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喻屯镇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