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章节复习:价值观汇总

合集下载

初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复习资料小结

初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复习资料小结

初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复习资料小结——价值观一、认识价值观(一)含义X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重要性的观念,是依据客体对于主体的重要性,对客体进行价值评判和选择的一种标准。

(二)界定Y11.从价值观的主体角度考虑:(1)它是一种个体现象(2)也是一种社会现象(3)还是一种文化现象;2.从价值观的表现形式看:它是外显的也是内隐的;3.从价值观的功能看:价值观对行为具有解释、预测和导向的作用;4.从价值观的层次上看:它具有超越情景的特点;5.价值观要比态度更抽象更概括。

二、价值观的分类(一)奥尔波特的六分类1.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在《人的类型》一书中,把价值观区分为理论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审美的、宗教的六种。

2.奥尔波特和弗农根据斯普兰格的六分类编制了“价值观研究量表”:(1)经济型的人:具有务实的特点,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2)理论型的人:具有智慧、兴趣,以发现真理为主要追求;(3)审美型的人:追求世界的形式和谐,以美的原则如对称、均衡和谐等评价事物;(4)社会型的人:追求权力、影响和声望;(5)宗教的人:认为统一的价值高于一切,信神或追求天人合一等;(6)政治型的人:重视权力、地位和影响力。

(2007年单选)(二)罗奇克工具性与终极性价值观1.终极性价值观:是指欲达到的最终存在状态或目标,如和平的世界、舒适的生活等。

2.工具性价值观:是指为达到上述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或手段,如对责任的自我控制等。

(三)莫里斯的生活方式理论莫里斯认为价值一词包含三种基本含义:1.实际价值:指对不同事物所表现的差别喜好的倾向,即对不同事物所表现的选择行为的实际方向;2.想象价值:指局限于能够预见后果的选择行为,是个体认为应该采取的行为选择;3.客体价值:强调价值对象本身的属性,指根据事物的客观条件来决定什么是值得选取的,并非当事人是否事实上选取该事物(实际价值)或想象中认为该选取事物(想象价值)。

(四)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三、工作价值观(一)含义工作价值观也称职业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于工作意义的认识,包括工作倾向性、工作需求以及职业道德取向等等。

2024年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高频考点

2024年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高频考点

2024年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高频考点团体凝聚力(一)作用1. 有可能会促进绩效;2. 高凝聚力即是高绩效的原因也是其结果。

(二)影响因素相处时间:长时间容易培养高团体凝聚力加入团队的难度:加入团队难度越大,可能性越小,成员的凝聚力越大团队规模:团队规模越大,团队凝聚力往往越小团体的同质性:团体的同质性越高,凝聚力往往越高外在威胁:当面对外在威胁时,团体成员更容易团结过去成功的经验:过去成功的经验唤起成员的荣誉感,从而增强团队向心力团体的社会影响(一)社会促进指人们在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更好的现象。

(二)社会懈怠指个体在组织中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产生原因1.努力与贡献得不到回报2.个人努力与团队绩效没有明确关系,责任分散。

减少社会懈怠的途径1.使个体的贡献可以界定和衡量2.使成员感到自己的工作对团体很重要3.控制团体的规模价值观的分类美国奥尔波特的六分类(1)经济型:务实的特点,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2)理论型:具有智慧、兴趣,以发现真理为主要追求(3)社会型:追求权力、影响和声望(4)政治型:重视权力、地位和影响力(5)审美型:追求世界的形式和谐,以美的原则如对称、均衡、和谐等评价事物(6)宗教型:认为统一的价值高于一切,信神或追求天人合一罗奇克的工具性与终极性价值观理论(1)终极性价值观:欲达到的终极目标或存在状态,如和平的世界、舒适的生活等(2)工具性价值观:为达到上述目标所采取的行为或手段,如对责任的自我控制等莫里斯的生活方式理论莫理斯认为“价值”包括三种含义:(1)实际价值:指对不同事物表现的差别喜好的倾向,即对不同事物所表现的选择行为的实际方向(2)想象价值:指局限于能预见后果的选择行为,是个体认为应该采取的行为选择(3)客体价值:强调价值对象本身的属性,即根据事物的客观条件来决定什么是值得选取的,并非当事人是否事实上选取该事物(实际价值)或想象中认为该选取该事物(想象价值)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1)个人主义:是从团体、组织或其它集体主义中的情感独立(2)集体主义:重视成员资格,对组织有情感依赖,强调忠于集体价值观态度的概念与成分态度是社会心理学中定义最多的概念。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前速记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前速记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前速记知识点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组织与运用人力资源,以达成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

它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与使用、薪酬与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福利与待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是在适当的时间、适量的人力资源来满足组织的需求。

2.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供给分析、差距分析和制定计划。

3.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包括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使用1.人力资源开发是指通过教育、培训、开发等手段提高员工技能和能力。

2.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包括内部开发和外部开发。

3.人力资源使用是指将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工作潜力。

三、薪酬与绩效管理1.薪酬管理是指对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给予管理和控制。

2.绩效管理是指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提高和管理,以激励员工工作的动力。

3.薪酬与绩效管理的方法包括个人薪酬制度和团队薪酬制度。

四、员工关系管理1.员工关系管理是指通过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员工关系,促进员工与组织的和谐与发展。

2.员工关系管理包括员工参与管理、员工沟通与沟通渠道的建立、员工投诉处理、员工离职与解雇等方面的内容。

五、员工福利与待遇管理1.员工福利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待遇和利益。

2.员工福利包括基本福利和附加福利两部分。

3.员工福利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

六、劳动法律法规1.劳动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对劳动关系进行规范和保护的法律法规。

2.劳动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七、员工培训与发展1.员工培训与发展是指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和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2.员工培训与发展包括新员工培训、在职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

八、人力资源信息系统1.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来管理和运营人力资源的系统。

2.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薪酬管理系统等。

《初级人力》辅导:价值观复习资料(二)

《初级人力》辅导:价值观复习资料(二)

二、工作价值观
(一)含义
工作价值观也称职业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于工作意义的认识,包括工作倾向性、工作需求以及职业道德取向等等。

(二)美国心理学家萨普尔的工作价值观的类型X3
分为三大群组,15个类别:
1.内在价值:指的是与工作本身有关的一些因素,包括利他主义、独立性、审美、创造性、智慧激发、成就感和管理权力7个类别;
2.外在工作价值:指的是与工作本身无关的一些因素,包括工作环境、与上司关系、与同事关系和变化性4个类别;
3.外在报酬:包括生活方式、声望、经济报酬和安全感4个类别。

在此基础上他开发了相应的工作价值观问卷,在学术研究以及组织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迅达教育2011年经济师考试网络辅导热招中
迅达教育2011年经济师考试保过辅导简章
2011年全国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初年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知识

初年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知识

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第一节人格及其理论一、人格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掌握)(一)人格的概念:心理学所说的人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组织行为学中人格:是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的重要因素。

(二)人格的影响因素(掌握)1、遗传(1)个体的人格是由其基因决定的(2)遗传奠定了人格赖以生成的物质基础(3)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的影响,但人格在短期内是稳固的。

2、环境(1)许多环境因素对人格起着塑造作用。

(2)环境因素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等。

3、情境(1)人格是相对稳定的。

(了解)(2)理解:它不是以刻板不变的方式保持唯一的形态,而是指在不同情境中随条件改变而采取不同的态度与行为反应方式,从而维系人格的本质特征。

(三)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熟悉)1、人格是一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他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对个体的反映特点和体验特点进行调控。

2、人格是稳定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其贯穿一生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3、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

二、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对人格的看法(掌握)(一)弗罗伊德理论1.人格的差异在于人们对待基本驱力方式的不同;2.人格的两个不同部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战争由“自我”来协调。

(二)人本主义1.它是从个人意识经验与成长潜能整合角度理解人格:其核心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

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和霍尼认为:个体先天或者后天的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会驱动个体一直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和变化。

3.马斯洛:将自我实现置于需要层次结构的顶点。

三、人格特质理论(掌握)(一)人格特质理论起源1、特质理论是最为重要的人格理论,最早的特质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四根说”。

四根说”发展成为“四体液说”,该理论把人分为四类:多血质(快乐型)、粘液质(淡漠型)、抑郁质(不快乐型)和胆汁质(易怒型)。

2019年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点:价值观

2019年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点:价值观

2019年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点:价值观
一、价值观:
1.主体:个体现象、社会现象、文化现象;
2.表现形式:外显的、内隐的;
3.功能:解释、预测、导向;
4.层次:具有超越情景的特点;
5.价值观比态度更抽象更概括
奥尔波特:根据斯普兰格《人的类型》把价值观分为六种,编制“价值观研究量表”
罗奇克(美):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
莫里斯(美):认为价值包含三种基本含义:实际价值、想象价值、客体价值,13种生活方式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荷兰,霍夫斯塔德):用来衡量和文化相关
的价值观
二、工作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工作倾向性、工作需求、职业道
德取向
萨普尔(美):工作价值观分为3大群组(内在、外在工作价值、
外在报酬),15个类别
三、中国人的价值取向:费孝通、杨中芳
1.以“己”为中心的价值观:社会关系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
范围是私人联系构成的网络。

2.以社会、关系、情境为中心的价值观:中国人的自己是能够扩展的,不但包括个体自身,还能够推及家庭、亲戚、朋友,甚至家族和宗教。

/杨国枢(自我取向、社会取向)
四、自我价值定向理论(金盛华):自我价值是个体的意义定义体系,对于个体在情境中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自我价值定向。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取决于自我价值定位、自我价值支持。

2012年真题:
5.关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应独立于团体和组织
B.集体主义强调成员应对组织有感情依赖
C.个人主义强调在组织中应重视成员资格
D.集体主义强调成员应忠于本团体的价值观
【答案】C。

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复习资料(2)

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复习资料(2)

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复习资料(2)第二章重难点一、关于人性的四种观点1.“经济人”假设(1)“经济人”的概念“经济人”----它假设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

(2)“经济人”假设的核心内容(3)相应的管理方式---采取“任务管理”措施泰勒制就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任务管理管理”的主张就是在人的“科学管理“的理论指导下提出来的。

“经济人”理论代表代表早期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方式。

2.“社会人”假设(1)“社会人”的概念“社会人”---它假设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固然可以受到鼓舞,但不能忽视人是高级的社会动物,与周围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这一假设来自霍桑实验。

(2)核心内容:驱使人们工作的动力是社会,心理需要,而不是经济需要,人们追求的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相应的方式: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P19。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3.自我实现的人(1)概念:假设人性是善良的,只要能充分发挥人性的优点,就可以把工作搞好。

(2)核心内容:该理论认为,管理者是一个采访者,管理者的任务是研究什么工作对什么人有挑战性,最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主张下放权利,建议决策参与制度等,把个人需要同组织目标结合起来。

4.复杂人(1)概念:是一种假设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人们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化出多种多样的需要;各种需要相互结合、形成了动机和行为的多样性,掺杂着善与恶的混合的一种人性理论。

(2)主要观点: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在同一时期会有各种需要和动机;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人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个体在不同单位和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中,会产生不同的需要;由于人的需要不同,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映,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忽然个人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什么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普遍的管理方式。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8题,每题1分,共78分)1.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禁止从事的工作不包括()。

A、饮用水的生产管理供应工作B、机械零件生产加工C、托幼机构保育、教育工作D、美容整容等工作正确答案:B2.下列选项中,关于工作设计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知觉运动型工作设计方法是通过降低工作对信息加工的要求来玫善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B、生物型工作设计方法关注对机器和技术的设计,目的是降低某些特定职位对体力的需求C、激励型工作设计方法强调工作效率的最大化,使得员工在工作中的精神需求最小化D、机械型工作设计方法强调围绕工作任务的专门化、技能简单化以及重复性来进行工作设计正确答案:C3.内部员工推荐的优点不包括()。

A、有利于组织变革B、流动率相对较低C、成本低D、工作态度往往较好正确答案:A4.下列选项中,属于就业歧视的是()。

A、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能在宾馆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B、企业只招收具有本市城镇户口的劳动人员C、某公司专门制定了有关预防和制止对女性职工性骚扰的处理办法D、妇女不得从事矿山井下作业正确答案:B5.应届毕业生初人职场,常会出现处理人际关系欠佳、职业技能不熟练等方面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处理方法不包括()。

A、加强试用期考核B、帮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C、加强惩戒管理D、加强入职培训正确答案:C6.“知识、技能、能力和经验等人力资源的核心要素是可以被不断积累和更新的”这句话描述的是人力资源特性中的(。

A、能动性B、时效性C、开发性D、社会性正确答案:C7.下列选项中,关于编写工作说明书注意事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工作规范的用语应严禁种族、宗教、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歧视B、在编写职位规范时,应根据现有任职者的特征编写C、在编写工作描述时,语言应尽量具体、简明,避免使用模糊性动词D、任职资格应为履行工作职责的最低要求正确答案:B8.关于莫里斯的生活方式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2024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4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4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200题)1、关于薪酬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经济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和保险等B.非经济薪酬包括工作特征和工作环境C.带薪休假属于直接经济报酬D.晋升机会属于间接经济报酬【答案】 B2、适用对象是企业中较高层次的管理者,属于当前一种较先进的高级管理意识与能力训练的方法是()。

A.案例研讨法B.视听法C.角色扮演法D.管理游戏法【答案】 D3、培训协议的核心内容应不包括()。

A.服务期限B.用人单位就服务期限内对劳动者提供培训、其他额外福利待遇C.劳动者违约责任D.培训费用【答案】 D4、()是指福利管理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福利成本开支方面的权衡与取舍,确定福利的总成本及占总薪酬成本的比重。

A.法定福利B.福利计划C.福利预算D.福利成本【答案】 C5、关于工作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作研究是通过系统的方法确定工作职责及其所需的知识技能的过程B.工作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企业内部的相对价值C.工作研究的内容应包括工作设立的目的、工作职责、工作环境、任职要求等D.工作研究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排除工作中不合理和不经济的因素,寻求更经济和更容易操作的工作方法【答案】 D6、个体的意义定义体系是()。

A.个人价值B.个人信念C.个人追求D.自我价值【答案】 D7、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纺织集团,员工有四五千人,公司管理模式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近来公司出现员工生产率下降、员工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等现象。

该公司人事部门通过调查发现了四个导致员工出现懈怠的原因:(1)最近出现了一系列劳资冲突现象,公司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很好,但总是被误传,公司高层领导很少和工人进行交流,使得大多数人不满意。

(2)员工处于有漫天飞舞的棉絮、轰隆隆的机械声、气味刺鼻的染色剂的环境中,害怕得职业病,心情烦躁。

(3)最近新修改的请假制度规定,将病假视为事假处理。

最新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点整理

最新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第一节人格及其理论一、人格得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有三个:遗传(间接,物质基础)、环境与情境。

精神分析:关注行为产生得内在根源以及这些内在驱动力之间得冲突。

本我与超我之间一场无休止得战争,由自我来调节。

人本主义:从个人意识经验、成长潜能整合得角度理解人格,其核心就是强调自我实现得驱动力。

二、人格特质理论(三个):两个重要假设(人格特质在时间与空间上就是相对稳定得)1、奥尔波特: 枢纽特质(基本特质,渗透强,少数人有)、核心特质(建筑构件,510个)、次要特质(不明显、不受人注目、一致性与一般性较低)各种特质不就是零散得,而就是有组织得。

“统我”不就是与生俱来,就是逐渐发展起来得2.卡特尔得特质理论:16种特质(16PF),对职业咨询、心理健康有很大帮助。

3.艾森克得特质理论:外倾与神经质两个维度(特质并非独立,有相关性,分出维度更准确)■“大五”人格理论(每个维度都就是两级得):外公与情创(西方,认为有跨文化得一致性)■“大七”人格理论(王登峰、崔红):外行人情善智处(中国,认为有文化特异性)哈恩特(美):决定一个人可以成为卓越领导得特质少得可怜伯恩斯(美):改变型领导者豪斯(美):把改变型领导者称为有魅力得领导者巴斯(美):有魅力领导者得四个特征: 魅力、激发动机、智力激发、个人化得考虑(个人智力激发魅力)第二节智力与能力斯皮尔曼(英):一般智力因素(G因素)与特殊智力因素(S因素),任何工作需要共同作用瑟斯顿(美):把智力分解为各种原始能力,词得理解等7种吉尔福特(美):智力三维度:智力操作得方式、内容、产品,构成智力得立体三维结构模型加德纳(美):逻辑数学等八种智力,智力不就是一元得而就是多元得■能力与知识与技能得区别1、知识就是概括化得经验系统;2、技能就是概括化得行为模式;3、能力就是概括化得心理特征。

4、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定型,但知识与技能却可以不断积累。

领导者得胜任特征:麦克里兰提出,成就与行为、服务意识、管理才能、认知能力、个人效能。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60题)1、“它是一个组织的动力源泉,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加具体的努力方向,同时也能成为组织绩效衡量的基础。

”这句话描述的是组织的()A.战略B.目标C.价值观D.愿景【答案】 B2、企业通过雇主品牌建设吸引人才的做法反映了()因素对企业招聘活动的影响。

A.国家的法律法规B.竞争对手C.企业自身形象D.外部劳动力市场【答案】 C3、成人力资源部拿出一个解决方案人力资源部分析了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完善企业的决策机制,改变以往一个人说了算的局面,由董事会对重大问题集体决策。

该方案得到张总的支持,并在企业中实施。

但方案实施的初期并不顺利,董事会成员还是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反对意鬼,依然是张总个人的意见左右了大家的意见。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人力资源部建议企业董事会采用具名团体技术进行决策。

半年过去了,企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A.具名团体技术是以口头形式完成的B.团体成员在决策前应尽量不进行沟迪C.具名团体技术不限制时间D.团体成员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灵感【答案】 B4、2015年,某航空公司准备在其商用零售部门安装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计算机系统。

这个新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将对其零部件部门的700名雇员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在使用这个新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方面,例如该部门的办公室会成为无纸办公室状态等,而且更多的雇员将会在计算机终端上工作,因而需要对雇员进行广泛的再培训。

A.职前培训B.在职培训C.职外培训D.补充学能培训【答案】 C5、(2017年真题)在实际工作中,组织很少对培训与开发进行投资收益评估,这是因为对其进行评估()。

A.困难且成本高B.没有意义C.得不偿失D.方法不成熟【答案】 A6、一个团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不包括()A.有两个或以上成员的成员B.成员间互相影响C.成员间互相依赖D.成员具有相似的价值观【答案】 D7、关于团队奖励的说法,错误的是()。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复习资料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复习资料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复习资料第一章组织激励1.需要:因缺乏或期待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

2.动机: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愿。

分为内源性动机(内在动机,意愿来自有价值的工作本身)和外源性动机(外在动机,看重工作带来的报偿)。

3.激励: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1)从激励内容的角度:物质激励、精神激励(2)从激励作用的角度:正向激励、负向激励(3)从激励对象的角度:他人激励、自我激励4.需要层次理论:人均有五种需要,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前三个层级为基本需要,主要靠外部因素;后两个层级为高级需要,主要靠内在因素。

5.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

决定满意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决定不满意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6.ERG 理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 生存(E)、相互关系(R)、成长(G)。

“挫折—退化”,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满足时,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

7.三重需要理论(麦克利兰):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亲和需要◇成就需要高的人特点: a.选择适度的风险。

b.有较强的责任感。

c.喜欢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成就需要的高低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高成就绩效者在创造活动中更容易获得成功。

◇高成就需要者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经理,因为其只关心自己的业绩而不是影响他人。

权力的需要:有促使别人顺从自己意志的欲望。

喜欢对人发号施令,十分重视争取地位和影响力。

喜欢竞争,追求出色的业绩。

亲和需要:寻求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8.公平理论( 亚当斯):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比。

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组织内部比较和组织外部比较。

◇薪资水准、教育水平较高的员工,视野较为开阔,依据的信息比较全面,常常以他人为比较对象,进行横向对比;而薪资比较低、教育水平较低的员工则常常作自我的纵向比较。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复习资料第四章.doc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复习资料第四章.doc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复习资料第四章第四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产生背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二是人力资源管理面临量化评估的挑战。

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以投资的观点来看待人力资源。

包括外部匹配(纵向整合)与内部匹配(横向整合)。

2.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优势资源应具备的这四个条件: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3.影响组织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的因素:管理层的价值观、对待风险的态度、员工技能的性质、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可能性4.企业总体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匹配成长战略——内部成长与外部成长战略。

●内部成长战略:制定适当的规划以保证及时雇用和培训新员工,改变现有员工的晋升和发展的机会。

●外部成长战略:对不同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合并;裁员战略。

稳定战略:确定关键员工,并制定特殊人才保留战略以留住他们。

转向或紧缩战略:通过裁员消减成本。

5.裁员的挑战挑战一是必须能够裁去那些工作绩效不佳的员工从而实现对劳动力队伍的精简。

挑战二是如何提高那些在裁员之后仍然留在企业中的人员的士气。

1)可能会在不加薪的情况下被要求承担更多的工作;2)有负罪感;3)为未来担忧;4)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都会下降。

这时提高士气是最重要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6.企业经营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匹配成本领先战略:短期的、结果导向的绩效评价、拉大工资差距、员工参与差异化战略:激励创新、长远眼光,勇于承担风险、工作说明书界定得非常宽泛聚焦战略:培训和保证顾客满意是这种战略的关键因素。

7.战略性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最大区别:不直接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相对隔离的状态具体区别: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管理职责职能专家业务管理人员管理焦点员工关系与内部及外部客户的合作关系管理者角色办事员、变革的追随者和响应者办事员、变革的领导者和发起者创新缓慢、被动、零碎迅速、主动、整体时间短期短期中期、长期(根据需要)控制等级制度、政策、程序有机的、灵活的、根据成功的需要工作设计密集型的劳动部门、独立、专门化广泛的、灵活的、交叉培训,团队关键投资资本、产品人、知识经济责任成本中心投资中心8.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四角色论:战略伙伴、管理专家、员工激励者及变革推动者。

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章章

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章章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基础——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人格及其理论●智力与能力●情绪●态度与行为●价值观第一节人格及其理论一、人格的概念心理学中的人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格,是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的重要因素。

人格对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领导、工作绩效等方面都有影响。

【例题·单选题】人格赖以生成的物质基础是由()奠定的。

A.遗传B.环境C.情境D.文化『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影响因素。

遗传奠定了人格赖以生成的物质基础。

【例题·单选题】良好的同事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属于()。

A.遗传B.环境C.情境D.文化『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即个人体验等。

补充知识:人格由性格、气质、认知风格以及自我调控系统组成。

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

三、人格、情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1.人格是一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它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会对个体的反应特点和体验特点进行调控。

2.人格是稳定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时间而变化,但贯穿一生的东西保持不变。

3.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

个人的目标和行为倾向保持相对稳定,但并不是在所有情境下一成不变。

【例题·单选题】关于人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对他的人格没有什么影响B.人格是不稳定的,随时都会改变C.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影响D.精神分析从个人意识经验发展和成长潜能整合的角度理解人格『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环境塑造人格,选项A说法错误。

人格是稳定的,选项B错误。

选项D对应的是人本主义,不是精神分析。

四、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对人格的看法【例题·单选题】马斯洛将生存置于个人需要层次结构的底端,这种观点属于人格理论中的()。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知识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知识

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第一节团体的基本概念本章历年分值3分,考试题型:单、多选为主。

一、团体概述(掌握)(一)团体的概念团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人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二)团体的形成要理解团体对个人的影响,首先应该了解独立的个人为什么会组织在一起,形成团体。

对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1、团体活动和团体目标对于我们具有吸引力。

2、加入团体可以满足我们的人际需要。

3、个人对于自己的归类也会影响团体的形成。

(三)团体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团体划分为不同类型。

为了保证团体目标的实现,任何一个团体都必须有制约其成员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和行为标准,这种每个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就是团体规范。

(二)团体规范的分类在组织管理中,规范通常被分为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

正式规范是存在于正式组织中的规范,它往往是用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并且由上级或团体中的其他成员监督执行。

从规范的存在范围来看,非正式规范的存在范围要更广,因为它不但存在于非正式团体,也存在于正式团体中。

而正式规范只能够存在于正式团体中。

(三)团体规范的作用团体规范对于团体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团体规范有助于维持团体的一致性。

2、团体规范可以为成员提供认知标准与行为准则。

3、团体规范也具有惰性作用。

三、团体压力(掌握)(一)团体压力团体压力指团体、团体规范会对每一个成员产生约束力,使其与团体保持一致,服从团体利益,效劳于团体。

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很多,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相处的时间:这是社交的时间效应。

(2)加入团体的难度:加入团体的难度越大、可能性越小,其中成员的凝聚力越大。

(3)团体规模:团体规模越大,凝聚力往往可能会越小。

(4)团体的同质性:人们通常更容易与和自己相似的人交流,而且对和自己相似的人的评价更为积极。

(5)外在威胁:在通常的情况下,当团体面临外来威胁时,团体成员更容易团结在一起为团体的目标而努力,因为团体的兴衰关系到每个成员的利益。

2022年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

2022年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第一章重难点一、什么是人力资源?三种代表性观点成年人口观:认为人力资源就是具有劳动能力旳人口,也就是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旳所有人口。

在岗人口观:认为人力资源是目前正在从事社会劳动旳所有人员。

人员素质观:把人力看作是人员素质综合发挥旳作用力。

认为人力资源是指人旳劳动能力与潜力。

我们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旳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旳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

二、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旳区别1.两者所关注旳焦点不一样:人力资本关注旳是收益问题,人力资源关注旳是价值问题。

2.两者概念旳范围不一样: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指旳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中。

3.两者旳性质不一样:人力资源反应旳是存量问题,而人力资本反应旳是存量与流量问题。

4.两者研究旳角度不一样:人力资源将人力作为财富旳源泉,人力资本是将人力作为投资对螅魑聘坏囊徊糠帧?三、人力资源旳特点1.活动性。

人力资源存在于一种个活生生旳人体中,它将随个体生活旳消失而消失。

2.可控性。

人力资源旳生成是可控旳。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给1000个小朋友,他可以把他们培养为乞丐,也可以把他们培养为天才,可见,人力资源旳形成不是自然而然旳过程,而是需要人民有组织、有计划地去培养。

3.时效性。

一种人旳生命周期是有限旳,人力使用旳有效期限大概在16岁--60岁,最佳期为30--50岁,假如这段时期得不到合理运用,人力资源就会伴随时间旳流失而减少甚至丧失作用。

4.能动性。

人力资源旳开发与运用,是通过拥有者自身旳活动来完毕旳,具有积极性。

此外,人力资源开发得好,就能发明出比它自身价值多旳效益。

5.变化性与不稳定性。

人力资源会因个人环境旳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还表目前不一样旳时间上。

如某人在甲单位是人才,在乙单位就不是人才了。

某人在50年代是劳模,在90年代就不一定是劳模了。

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基础辅导-价值观、态度

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基础辅导-价值观、态度

⼀、考试要求根据⼤纲规定,考⽣在本部分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为:价值观、态度与⼯作满意度本部分考试旨在使考⽣掌握价值观的概念,掌握态度、⼯作满意度的概念和理论,熟悉⼯作满意度对⼯作的影响,熟悉⼯作满意度调查的意义和⽅法。

⼆、主要考点(⼀)价值观1、价值观的概念2、价值观的属性3、价值观的分类4、⼯作价值观的类型(⼆)态度1、态度的概念2、态度的稳定性(了解)3、态度的种类4、态度和⾏为的关系(了解)5、⼯作投⼊度和组织忠诚度的概念6、认知失调理论7、消除认知失调的途径(了解)8、⾃我觉知理论的观点(三)⼯作满意度1、⼯作满意度的概念、特点2、⼯作满意度的决定因素3、⼯作满意度的三种理论(因素模型、差异模型、均衡⽔平理论)的观点4、⼯作满意度的三种理论在实际管理中的运⽤(了解)5、满意度与⼯作绩效、离职率、缺勤与迟到、偷窃⾏为、暴⼒⾏为、组织公民⾏为等之间的关系6、组织公民⾏为的概念和表现7、员⼯对⼯作不满的四种表达⽅式(了解)8、⼯作满意度调查的意义和步骤三、内容讲解(⼀) 价值观同学们应当重点掌握: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的属性、价值观的分类和⼯作价值观的类型。

(1)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套关于事物、⾏为的优劣、好坏、可取与不可取的最基本的信念或判断。

(2)价值观的属性1、可接受性含义:是指什么样的⾏为或事物在⼈们⼼⽬中是可接受的2、重要性含义:对某种⾏为或事物在⼈们⼼⽬中的重要程度。

3.个体性含义:同⼀事物、⾏为对不同的⼈,其可接受性和重要性不同。

4.稳定性5.可变性例题:下列关于价值观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 价值观是⼀套关于事物、⾏为的优劣、好坏、可取与不可取的最基本的信念或判断。

B.价值观有可接受性和重要性两个属性C.价值观的可接受性是指个体对某种⾏为或事物看重的程度D.价值观具有个体性,同⼀个事物对不同的⼈,其可接受性和重要性答案:C(3)价值观的分类1、奥尔波特等⼈的分类: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2、罗克奇的分类:⽬的性价值观、⼯具性价值观例题(多选):下列属于奥尔波特等⼈的价值观分类的内容有()。

初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完整版(必背)

初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完整版(必背)

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考情分析】在近三年考试中,本章内容以单选题、多选题形式出现,有连续三年出现的考点,但大多数考点较为分散。

主要考点:1.人格的基本理论;2.智力的维度;3.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情绪状态;4.态度形成的理论、说服与态度的改变;5.价值观、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情况单选多选合计2012 5题5分2题4分7题9分2011 5题5分2题4分7题9分2010 5题5分1题2分6题7分【知识总览】【课程精讲】第一节人格及其理论学习要点:1.人格概念与影响因素;2.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3.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格的观点;4.人格特质理论以及人格特质在组织管理中的价值——胜任特征。

一、人格的概念心理学中的人格:是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格,是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的重要因素。

人格对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领导、工作绩效等方面都有影响。

三大因素涵义遗传人格由基因决定,因此相对稳定。

遗传奠定人格形成的物质基础,并不直接决定人格。

环境环境塑造人格,如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个人体验等。

情境人格相对稳定,但随着情境因素改变而采取不同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不同情境下的人格表现可能差异很大。

三、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的关系1.人格是一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它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会对个体的反应特点和体验特点进行调控。

2.人格是稳定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时间而变化,但贯穿一生的东西保持不变。

3.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

个人的目标和行为倾向保持相对稳定,但并不是在所有情境下一成不变。

2010年真题:1.关于人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对他的人格没有什么影响B.人格是不稳定的,随时都会改变C.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影响D.精神分析从个人意识经验发展和成长潜能整合的角度理解人格[答疑编号5852101101]【答案】 C【解析】环境塑造人格,选项A说法错误。

2024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题库与答案

2024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题库与答案

2024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下列各项属于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制定的劳动规章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低工资规定》【答案】 D2、某家电企业打算新增加一个彩电组装工厂,希望该厂能尽快投入生产,为此需要在短期内招收大量装配工人,并需要招聘一位有同行业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一名至少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会计部经理。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这家公司立即需要一位至少具有5年工作经验的会计部经理,并且公司内部没有一个人具备这种资格。

对于这种情况合适的招聘方法是()。

A.招聘会B.职业介绍所C.人校招聘D.猎头公司【答案】 D3、“晓丽,进来啊,请坐!要不要喝点茶?我记得你喜欢浓一些的,是吧?坐下来,找我有什么事?”A.成功的正式沟通B.不成功的正式沟通C.不成功的非正式沟通D.成功的非正式沟通【答案】 C4、关于现代以人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分析方法中临界特质分析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临界特质系统包括三种分析技术是临界特质分析、工作要求与任务分析、技术能力分析B.临界特质由能力特质和态度特质构成C.临界特质分析系统的设计目的是辨别人们为了基本完成和高效完成某类工作分别至少需要具备的品质、特征D.身体特质、智力特质和学识特质属于态度特质【答案】 D5、下列不属于人力资源能动性陈述的是()。

A.人具有意识,知道活动的目的,因此可以有效地对自身活动作出选择B.人在生产活动中是支配其他资源的主导因素C.人在劳动过程中会因为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影响劳动的效果D.人力资源在活动过程中是可以被激励的【答案】 C6、作为工作分析内容之一的工作环境要素不包括()。

A.工作的自然环境B.工作的社会和心理环境C.工作的时间性D.工作的危险性【答案】 C7、下列惟一适用于各类工作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初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章节复习:价值观
2014年初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章节复习:价值观
试!
第五节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重要性的观念,是依据客体对于主体的重要性,对客体进行价值评判和选择的一种标准。

(掌握)
一、价值观的分类
(一)奥尔波特的六分类
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在《人的类型》一书中,把价值观区分为理论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审美的、宗教的六种。

之后,奥尔波特和弗农根据斯普兰格的六分类编制了“价值观研究量表”,并认为经济型的人具有务实的特点,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理论型的人具有智慧、兴趣,以发现真理为主要追求;审美型的人追求世界的形式和谐,以美的原则如对称、均衡和谐等评价事物;社会型的人追求权力、影响和声望;宗教型的人认为统一的价值高于一切,信神或追求天人合一等;政治型的人重视权力、地位和影响力。

(二)罗奇克的工具性与终极性价值观理论
罗奇克把个体的价值观分为两类,即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

终极性价值观是指欲达到的最终存在状态或目标,如和平的世界、舒适的生活等;工具性价值观是指为达到上述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或手段,如对责任的自我控制等。

(三)莫里斯的生活方式理论
莫里斯认为价值一词包含三种基本含义:一是指实际价值,指对不同事物所表现的差别喜好的倾向,即对不同事物所表现的选择行为的实际方向;二是想象价值,指局限于能够预见后果的选择行为,是个体认为应该采取的行为选择;三是客体价值,强调价值对象本身的属性,指根据事物的客观条件来决定什么是值得选取的,并非当事人是否事实上选取该事物(实际价值)或想象中认为该选取该事物(想象价值)。

莫里斯认为价值观是一种对理想生活方式目标的憧憬,而且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因此他将人们的价值观归纳为13种生活方式。

(四)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来衡量和文化有关的价值观。

霍夫斯塔德认为个人主义是从团体、组织或其他集体主义中的情感独立;而集体主义指在组织中重视成员资格、对组织有情感依赖、强调忠于本集体的那些价值观。

二、工作价值观
工作价值观也称职业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于工作意义的认识,包括工作倾向性、工作需求以及职业道德取向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萨普尔对于工作价值观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他将工作价值观分为三大群组,15个类别:
一是内在价值:指的是与工作本身有关的一些因素,包括利他主义、独立性、审美、创造性、智慧激发、成就感和管理权力7个类别;
二是外在工作价值:指的是与工作本身无关的一些因素,包括工作环境、与上司关系、与同事关系和变化性4个类别;
三是外在报酬:包括生活方式、声望、经济报酬和安全感4个类别。

在此基础上他开发了相应的工作价值观问卷,在学术研究以及组织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中国人的价值取向
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文化中的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被教导的一套价值,大体上说,这一套价值是共存于文化成员之中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价值观的特点有:
(一)以“己”为中心的价值观
费孝通先生于1947年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被认为是对传统中国人价值观的最深刻、最贴切、最形象的阐述。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关于中国人以己为中心的价值观,当代的一些心理学者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杨中芳认为“中国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德,它不但是个人行为的原动力,也是理想社会达成的工具”。

她认为中国人价值体系背后的主导思想不是集体主义而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与其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和谐状态是中国人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和谐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二)以社会、关系、情景为中心的价值观
中国人价值体系中的“自己”和西方价值体系中的“自己”并不完全相同,西方人的“自己”是以表达、表现及实现“个己”为主,而中国人的“自已”是以实践、克制及超越的途径,来使“自己”与“社会”结合。

四、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是我国心理学家金盛华多年来研究出的一套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社会性的动物,除了基本的生存倾向之外,一生都在试图建立解释他人和世界的体系,并解释自我存在和自身行为的理由,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意义。

自我价值就是个体的意义定义体系,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体系不仅决定着他怎样解释世界,也决定着他怎样解释自己;正因为自我价值是自我存在和自我行为理由的出发点,所以人们总是努力寻求自我价值,做肯定自我价值的事情,避免否定自我价值的事情。

自我价值对于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自我价值定向。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自我价值定位,即选择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自身的价值;另一个是自我价值支持,即客观的自我价值依托资源,如家境优越、高社会地位、高收入等。

练习一下:1、关于事物、行为的是非、优劣好坏、可取与不可取的最基本的信念或判断、在组织行为中被称作( )。

A.工作满意度
B.价值取向
C.价值观
D.观点
标准答案:C
解析:价值观定义的考查。

2、罗奇克把个体价值观分为终极性价值观和()。

A.实际价值
B.想象价值
C.事实价值
D.工具性价值观
标准答案:D
解题思路:价值观的分类考查,主要奥尔波特的六分类、罗奇克的工具性与终极性价值观理论、莫里斯的生活方式理论、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3、下列属于内源性价值观的是()。

A.工作的挑战性
B.薪酬
C.工作的地位
D.工作的环境
标准答案:A
解析:内源性价值观指与工作本身相联系的价值观。

4、在奥尔波特等人的价值观分类中,“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的价值观类型被称为( )。

A.宗教型
B.社会型
C.政治型
D.理论型
标准答案:C
解析: 价值观的分类考查,主要对奥尔波特的六分类中政治型知识点考察。

5、中国人的价值观取向( )。

A.以“己”为中心的价值观
B.以社会关系情境为中心的价值观
C.法规与宗教
D.差序格局
E.追求富贵
标准答案:AB
解题思路:此题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特点的考察。

主要有以“己”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以社会关系情境为中心的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