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 利”。
讨论:本段(第二段)摆出了什 么论据?有何作用?
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论证 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 “天时不如地利” ,强调了“地利 重要性。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 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ù):指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委,古义:放弃。去,古义:离开 。
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阅读第三节思考问题:
讨论 1, 本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城高池深、兵利革坚、米粟充足但弃城 而逃。论证中心论点的后半部分内容: “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 性。
2,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 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
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 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 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 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 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 寡助之至:之,到。至,极点。 •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 畔,通“叛”,背叛。 之:他,代词。 • 天下顺之:归顺,服从。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反 对的寡助之君
讨论
1、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 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人心齐,泰山移 众人拾柴火焰高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顺之 畔之
对比论证
1.古今异义。 七里之郭 池非不深也 亲戚畔之
委而去之
• 2.通假字。 •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 3.虚词。 •之 •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项羽的巨鹿之战 韩信的背水一战 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 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 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 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 于孔子,被尊为“亚圣”, 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的思想:性本善 施仁政 行王道 民贵君轻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注音和节奏
fú guō sù guă qī
pàn
•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域: 限制。 以:凭,靠。 本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
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 固国:巩固国防。 • 威:震摄。 • 兵革之利:武力的强大。
Baidu Nhomakorabea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 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夫郭
粟寡戚

封疆 jiāng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阅读第一节思考问题:
解释字词
天时 时令、气候、政治形势等条件。 地利 有利的地理形势。 人和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讨论问题
这两句谈的是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看法?
[谈的是战争中的攻守问题,阐述“人和” 是克敌制胜,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这两句揭示本篇的中心论点。]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 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 不如地利也。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 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 是:古义:这
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
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
的4、支下持文和作拥者护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总结全文,
5、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深化论点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中需要“人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