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答谢中书书》赏析

合集下载

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及文言文背诵方法

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及文言文背诵方法

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及文言文背诵方法作品梗概《答谢中书书》:本文是陶弘景回复谢征的一封回信。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绘山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正是如此。

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陶弘景(456一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主题概述本文以清新典雅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萎靡。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参与,这里有“欣赏” “领悟”的意思;今义:和。

(二)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四)重要虚词1.实是欲界之仙都(助词,的)2.未复有能与其者(代词,这种)四、鉴赏品读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五色交辉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答谢中书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答谢中书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答谢中书书体裁:文言文题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名字:陶弘景年代:南北朝描述: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翻译: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原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原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原文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原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也是作者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谢中书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

谢徵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赏析二:思想内容《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徵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表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艺术特点赏析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艺术特点赏析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艺术特点赏析
主要分析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的艺术特点,并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陶弘景(711-782),字清芬,号晨昏,宋代著名诗人,“乐府翰林”成员,与苏辙、劉長卿、徐祖谦并称为“七子”。

《答谢中书书》是他的代表作。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充满了浓郁的宋代艺术气息,大胆创新,把诗歌的性格深刻地表现出来,被誉为宋代诗歌之最。

首先,《答谢中书书》中的押韵,形式千变万化,改变了成年以来四言古诗的传统,创造出陶弘景独有的押韵风格。

其次,诗歌艺术的结构非常精巧,有着七言多句式、九言十六句式、十一言十九句式、十三言四十一句式等多种形式,陶弘景在这些古典诗歌形式中表现出新的句式,使古典诗歌的特点更加鲜明。

再次,陶弘景极其善于运用抒情,诗词中表达出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宫廷到田园,从官场到商贾,从人物到山水景观,都能找到他的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这些内容都贯穿着浓浓的抒情,反映了弘景以及宋代当时的生活状况。

此外,诗歌中弘景所运用的装饰手法也是非常精妙,例如他采用“象征”、“想象”、“比喻”、“传神”等手法,让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

总之,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在宋代诗歌中独树一帜,充满了浓浓的抒情艺术气息,作为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我们有必要去深入领略它的美,了解它的价值。

古诗文全解全练课件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古诗文全解全练课件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语文
首页
末页
语文
首页
末页
全文综合分析
语言凝练生动、优美流畅是这篇散文的主要特 写作特 色。文章以四言为主,节奏疏宕谐婉,极富韵味,读来琅
色 琅上口,颇有韵致,对“山川之美”的描绘生动优美,令人 神往。
写作意 这封书信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 图 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 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语文
首页
末页
语文
首页
末页
·
实 此皆良实( 诚实的人 )
·
名副其实( 实际 )
·
语文
首页
末页
3.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五色.交辉(颜色)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领悟) C.晓雾将歇.(消散) D.古来共.谈(总共) 【解析】(共同)
语文
首页
末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猿鸟乱.鸣/行拂乱.其所为 B.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 C.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复.投之
首页
末页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简答(填空)题
【教材原题】
(1)文章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作者虽仅用几十字,却含四时,兼晨昏,给人以不同的审美
感受。尤以动静变化与搭配最具匠心:一是山水的动与静,高
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
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
水净的景物特征。
D.“猿鸟乱鸣”和“沉鳞竞跃”都是动景的描写,传达出生命的

《答谢中书书》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答谢中书书》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答谢中书书》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浑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

后隐居茅山(又叫“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著有《陶隐居集》。

《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就是因为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将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交相辉映。

2.晓:早晨。

3.歇:消散。

4.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5.四时:四季。

6.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竞相。

7.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8.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9.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10.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11.相与:共同、一起。

12.中庭:院里。

13.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14.藻.(zǎo)、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

15.寝.(qǐn)重点虚词1.盖:无实在意义,可译为“原来是”。

(盖.竹柏影也)2.耳:罢了。

(如吾两人者耳.)3.者:代词,……的人。

(念无与为乐者)4.于:介词,在。

(相与步于中庭)5.何:表疑问,哪。

(何夜无月?)6.也:表肯定的语气。

(盖竹柏影也)古今异义1.时古义:季节。

(四时.具备)今义:时间。

2.歇古义:消散。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答谢中书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作者简介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题解《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创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

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古诗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赏析

古诗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赏析

古诗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赏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出自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其含义如下: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Org/b/28htm。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高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赏析

高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赏析

高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赏析陶弘景一度出仕南齐,但不交外物,心如明镜,特爱松风,闻响欣然,顾惜光景,老而弥笃。

怎一个美字了得——《答谢中书书》

怎一个美字了得——《答谢中书书》

怎一个美字了得——《答谢中书书》一、文本解读《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集江南之美于一文,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不看标题,你很难相信这是一封书信。

文中除了写景,还是写景。

写信人究竟想表达什么呢,难道只是告诉对方这里的风景很好。

应该不止于此,文章结尾“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意思是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写信人对谢中书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写信人陶弘景是齐梁时期道教上清派创始人,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始终没有在朝中任职。

谢中书是什么人呢?朝廷官员。

言外之意,如此美丽的景,你忙于俗事俗物,也没有欣赏到,所以停下脚步,不要错过如此美好的景。

本文之初衷应该含有劝对方享受自然奇景,做个林泉高士。

本文入选于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篇教读课文。

应该怎么教文言文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化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也有类似表达,“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具体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

”而单元导读告诉我们,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具体到本文,教学重点要着力于诵读,理解文言字词语句,理解作者的情思。

对于这样一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的散文,如何让八年级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涵呢?第一、诵读。

笔者认为,还是从诵读切入。

通过声音,理解文本。

朱熹说,诵读的要义是“得他滋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复习之11课《短文两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复习之11课《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复习※《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①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③四时:四季。

④歇:消散。

⑤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⑥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⑦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⑧康乐:指南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⑨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补充注释】(1)答:回复。

(2)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山川:山河。

(4)之:的。

(5)共谈:共同谈赏的。

(6)青林:青葱的树林。

(7)翠竹:翠绿的竹子。

(8)俱:都。

(9)乱:此起彼伏。

(10)沉鳞竞跃: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

(12)复:又。

(13)奇:指山水之奇异。

【译文】山川景色的秀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见溪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子,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实在是人间天堂。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象了。

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题12《答谢中书书》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题12《答谢中书书》复习课件
晓雾 将 歇, 猿 鸟 乱 鸣;夕 日 欲 颓, 沉 鳞 竞 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 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 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二、课文内容解析——疏通文意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 再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风景了。
12.答谢中书书
目录





基础 知识
课文内 容解析
文言知 识积累
总结 归纳
中考 链接

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间 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 遍游名山大川。陶弘景一生纵情山水,修身养性, 留下许多经典作品,有《华阳陶隐居集》等。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 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共奇者。
五、中考链接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 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色彩配合之美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相衬
四时俱备。
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情感美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意思是景物描写中必 然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本文景物描写显露出作者怎样 的情感呢?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

实用答谢中书书翻译全文(汇总16篇)

实用答谢中书书翻译全文(汇总16篇)

实用答谢中书书翻译全文(汇总1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实用答谢中书书翻译全文(汇总16篇)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总结的思路,让我们有更多的创作灵感。

【古诗文阅读】《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
阅读
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8?20题。

(10分)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l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
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①四时俱备四时:
② 黎明的雾气将消散:
③夕日欲颓颓:
④ 奇怪的是:
19、把下面的文字翻泽成现代汉语。

(2分)①五色交辉译文:
② 缩放下沉和跳跃平移:
20、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
两种观点,写作
,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

我们的兴趣将在山川上
流露于笔端。

答复:
18.①四季。

②休息。

这里指散尽。

③坠落。

④参与,这里指欣赏。

(4分,一词1分)19.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②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分,一句1分)20.①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

②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4分,一空1分)。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答谢中书书》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答谢中书书》

2.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两位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什么不同。
语段对比拓
展二
3.通读甲、乙两文,体会两文语言风格的不同。
拓展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语段对比拓 展一
语段对比拓 展二
阅读对比探究 1.甲文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阅读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川之美”体 现在哪里。(可用原文语句作答) 【答案】 甲文:“清流见底”“沉鳞竞跃”。乙文:“烟水苍茫”“悉成明霞, 演漾不定”“惊涛骇浪,朝夕喷激”。 2.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两位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什么不同。 【答案】 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而甲文除了表达作者酷 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之外,还表达了他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 心意。 3.通读甲、乙两文,体会两文语言风格的不同。 【答案】 甲文多用四字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间用长句,参差错落,于整齐 中有变化。乙文多用散句,节奏舒缓,不求统一,给人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语段对比拓 展二
拓展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语段对比拓 展一
阅读对比探究 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衬托 的表现手法,分别用“猿鸟乱鸣”和“吠声如豹” 表现所处之地环境 幽静、静谧(意思对即可) 的特点。 2.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案】 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 中同游,委婉地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意思对即可)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五色交辉
交辉: 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
四时: 四季
3.晓雾将歇
歇: 消散
4.夕日欲颓
颓: 坠落
5.沉鳞竞跃
沉鳞: 指水中潜游的鱼
6.实是欲界之仙都

古诗文答谢中书书赏析

古诗文答谢中书书赏析

古诗文《答谢中书书》赏析古诗文《答谢中书书》赏析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文及注释【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3.山川之美之:的。

4.共:都5.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6 .四时:四季。

7 .将:将要。

8 .歇:消散。

9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11.乱:此起彼伏。

12.实:确实,的确。

13.是:这(是)。

14.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5 .康乐: 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6.自:从。

17.未:没有。

18.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19.奇:指奇山异水。

20.山川:山河21.古诗文精选古诗文《答谢中书书》赏析美:美景22.俱:都23.青林:青葱的林木24.翠竹:翠绿的竹林25.竞跃:竞相跳跃26.者:……的人了。

答谢中书书文盲知识【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古诗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古诗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古诗文言文原文:《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衍生注释:“略无阙处”:“略无”,毫无。

“阙”,通“缺”,缺口,空隙。

“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襄陵”:水漫上山陵。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

“凄异”,凄惨悲凉。

二、赏析:这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色。

开篇通过对山的描写,展现其连绵不绝、高大雄伟的气势。

写水时,夏水湍急,春冬之水清幽,秋季水枯气寒、猿声凄清。

作者写景,层次分明,动静结合,语言简练,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文末的渔歌更增添了凄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三峡地区的独特魅力。

三、作者介绍: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他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地理学家,其著作《水经注》是一部具有很高价值的地理学著作。

四、运用片段:在一次旅行中,我来到了一个类似三峡的地方。

这里山峰耸立,水流湍急。

我不禁想起了《三峡》中的“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眼前的景象不正应了那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吗?那奔腾的水流,让我仿佛看到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景象,心中满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原文:《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陶宏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运用借代手法的古诗词

运用借代手法的古诗词

运用借代手法的古诗词借代是古代诗人写诗是运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在我们学过的古中有哪一些运用了借代手法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用借代手法的古诗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运用借代手法的古诗词(一)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 赏析统观全文,语言精练。

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

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

“夕日欲颓”,势在必然。

“沉鳞竞跃”,变化突然。

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运用借代手法的古诗词(二)满井游记明代: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答谢中书书》赏析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文及注释【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3.山川之美之:的。

4.共:都5.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6.四时:四季。

7.将:将要。

8.歇:消散。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11.乱:此起彼伏。

12.实:确实,的确。

13.是:这(是)。

14.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5.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6.自:从。

17.未:没有。

18.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9.奇:指奇山异水。

20.山川:山河21.美:美景22.俱:都23.青林:青葱的林木24.翠竹:翠绿的竹林25.竞跃:竞相跳跃26.者:……的人了。

答谢中书书文言知识【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答谢中书书鉴赏【赏析】《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情感】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

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

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及作者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赏评】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

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

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图。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叠翠、清雾朦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脱俗;雾,似斜披的轻纱,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这是一天最美的开始。

山,阳光相拥,雾,紧紧依偎。

漫步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

山是质朴的、独特的,水是自然的、灵动的。

多么清净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

落日余辉铺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到远远的岸边。

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

语言简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文章开始,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赞美青山绿水的,特别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丽、清秀绝尘,是如此的典雅、飘逸。

接着描写了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最后,作者发出慨叹:从谢灵运后,又有谁能欣赏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还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悄然流露出来。

整篇文章,六十八言,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有比喻、夸张、拟人,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说不完无限情趣、道不完生机盎然。

这在魏晋六朝“诗尚玄理,文工骈体”的文风中,可谓一枝独秀。

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

答谢中书书创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做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

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

本文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优美的意境。

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再现它,激起读者审美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本文作者从如下几方面濡墨染彩、熔裁营构,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

山水相伴相映,则神采焕然,情味盎然。

这里是“高峰入云”。

峰,其形峻峭;入云,高入天际。

山下是“清流见底”。

水流迤逦,清明澄澈。

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

这里“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还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

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则更为绚丽动人。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

前面写了四时俱备的常景,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

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

傍晚,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原来潜游水底的鱼飞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意趣。

作者观察极细,笔致极纤,把握了事物特征,描摹山水情态,使人目随笔转,情偕意迁,晨景热烈欢跃,暮象清静幽寂,给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

客观景物不会单调划一,散文写法也切忌呆板凝滞。

作者很注意动与静的变幻与配搭。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

缜密的结构。

本文虽属小品,可是作者仍精心结撰,全文分三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