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卫生常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与卫生常识
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生理变化的规律,符合运动卫生的要求,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防止运动损伤与疾病的发生。

一、体育锻炼的卫生
(一) 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为了了解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功效,了解运动中身体健康和机能的变化状况,检查锻炼的方法是否正确,运动量是否适合等,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从而进一步修定体育锻炼计划和改进锻炼方法。

(二) 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指在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其目的在于使身体各器官系统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

准备活动的作用:①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②扩大肌肉、肌腱和关节的活动范围;③克服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加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活动能力,使机体各方面的功能达到适应锻炼或训练的需要,预防或减少肌肉、关节和韧带的损伤。

准备活动的负荷安排:准备活动量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锻炼项目,内容,强度以及季节,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达到和微微出汗,身体各大肌肉,韧带和关节都得到了适量的活动,感到灵活,舒适即可。

(三) 运动后要做整理活动
运动结束时,应做些使身体放松的练习,这样可以使人体更好地从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过渡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整理活动是促进体力恢复的一种有效措施。

因为运动对身体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并不会随着运动的停止而同时消失。

如呼吸和血液循环等机能变化,在运动停止后,还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它们需要有一个恢复的过程。

同时,通过整理活动,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使肌肉中血
液流畅,有利于偿还氧债,排出二氧化碳和清除代谢产物,以减轻肌肉的酸痛和消除疲劳。

【乳酸】在激烈运动过程中的堆积,确实会形成肌肉pH值的下降,造成肌肉酵素活性的降低,进而形成肌肉活动的疲劳现象(急性肌肉酸痛),但是,运动后1至3天的迟发性肌肉酸痛(简称DOMS)现象,根本就与乳酸的形成没有显著关联。

二、运动饮食卫生
体育锻炼时,身体要消耗大量能量,致使身体内的营养迅速减少,因此需要及时补充食物。

但是,饭前、饭后绝不可以剧烈运动。

(一)饭前剧烈运动对身体的危害
饭前,身体处于空腹状态,血液中糖的含量降低,能量不足,加上体育运动时,人体内又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在饭前进行剧烈运动,就容易发生低血糖,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甚至使人休克。

(二) 饭后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有些人常常在放下饭碗后去打球或从事一些剧烈的运动,这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原因:因为饭后胃肠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毛细血管开放,大量血液流入消化器官。

此时若进行剧烈的运动,大量的血液就要从胃肠流入骨骼肌,使消化机能减弱。

危害:①长此以往,轻则引起消化不良,重则消化道慢性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同时,②饭后胃内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食物,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食物的重力和运动的颠簸作用,会牵拉肠系膜,容易引起腹痛。

因此应当避免饭后进行剧烈的运动。

思考:为什么饭后要休息一会再干活?
人在饭后往往感到疲劳,本能地想坐下来歇歇气,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机体一种保护性抑制作用。

因为在吃饭和饭后一段时间内,大部分血液都集中到肠胃去参加消化工作,脑部供血相对减少,大脑的功能暂时处于抑制状态,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三)运动后吃过冷食物对身体的危害
运动前后的饮食一定要符合卫生要求,才能有利于提高体育运动成
绩,增加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在剧烈运动后不要吃过冷的食物。

剧烈运动后立即吃大量冷饮,会刺激胃、肠,使它们产生剧烈收缩,引起腹痛、腹泻。

咽部也会因强冷的刺激而引起喉痛、音哑。

我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进食、饮水都必须严格遵守卫生要求,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四)体育锻炼与合理的进餐时间
因为在运动时体内相对地将血液集中于肌肉的皮肤的血管,消化系统的供血量相对减少,致使消化腺分泌减少,消化道的蠕动减弱。

如果食物停留在胃内时就进行剧烈的运动,可因胃肠道的充盈和横膈膜上顶,使呼吸受到影响。

运动时食物在胃内震荡,会使人感到恶心,腹痛,致使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中断运动。

一般在餐后3~4h左右,胃已基本排空。

因此,饭后应休息2.5h,再进行激烈运动比较适宜。

饮食与运动时间也不宜间隔太长,餐后4~5 h,可出现饥饿感或血糖下降,从而影响人体的运动能力,并增加对蛋白质的消耗。

有些学生不吃早餐而参加上午的体育课,这对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害的。

空腹时间过长会出现神经肌肉振颤增强,血糖降低,同现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心慌等现象。

经常这样,还会引起肠胃病的发生。

运动结束后不宜立即进餐,这是因为消化系统的功能此时还处于相对抵制状态。

【因此,应当在运动后休息30min以上再进食。

大运动量训练后应当休息45min以上。

由于运动后会产生饥饿感,用餐时应注意不要狼吞虎咽,更不能暴饮暴食。


思考:水在身体里的作用?
三、运动饮水卫生
水在身体里的作用:
①它能帮助吸收和消化食物,并且通过血液循环将营养送至全身。

②同时水通过呼气、出汗和排出大、小便把废物带出体外。

③水还能帮助人体散热、保温,维持正常体温。

④水又是皮肤、肌肉、关节的润滑剂,使身体保持运动机能。

(一)饮水习惯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体育锻炼时,身体会大量消耗水分,因此需要适时的补充水分。

我们需要避免一些不良饮水习惯给身体健康带来的麻烦。

运动前:不宜大量饮水。

运动前大量喝水会冲淡血液中盐和钙的含量,可能引起肌肉抽搐。

运动中:也不能大量喝水。

运动中大量喝水会增加胃的负担,冲淡胃内的消化液和血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并且使人感到上腹部闷胀,影响呼吸。

运动过后:也不能立即大量饮水。

运动过后立即大量喝水,一部分水经胃肠吸收后进入血液中,使循环血量增加,又会给心脏加重负担。

(二)怎样科学饮水
剧烈运动后,常使人感到格外口渴,这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呼吸加强,水分蒸发加快,唾液分泌减少变稠,致使口腔、咽喉、食道上的粘膜比较干燥,因而产生口渴的感觉。

这时候只要漱漱口,使这一部分粘膜湿润一下,那么口渴的感觉就会减轻,等到身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可采取少量多次的饮水来补充水分。

参加体育锻炼时,由于出汗多,需要补充水份,不然会引起机体缺水,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活动,导致全身无力,口唇发干,精神不振和疲劳现象。

但剧烈运动或运动后,均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如果在运动中大量饮水,会使胃部膨胀,妨碍隔肌的活动,影响呼吸,不利于运动。

同时,大量饮水会使血液量增加,增加心脏、肾脏的负担,有碍健康。

运动时的饮水量应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同时,应饮接近于血浆渗透压的淡盐水或饮料,以保持体内水盐的平衡。

四、体育锻炼后的洗浴与健康
洗浴的作用:体育锻炼后洗澡不仅可以除去身体的污渍和污垢,
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洗澡还能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降低肌肉紧张,加强新陈代谢,消除疲劳,提高睡眠质量。

洗浴的水温不宜过高,时间出不宜过长。

水温以42℃±2℃为最适宜,一般时间为10~15min,最长不要超过20min。

热水浴的时间过长,一方面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后,大量血液进入毛细血管,使回心血量减少,结果是血流循环速度反而减慢;另一方面,大量毛细血管的扩张引起心输出量减少,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发生晕厥;心肌供血不足会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

这时一定要尽快平卧,并马上找医生来检查处理。

桑拿浴和蒸气浴有镇静、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从而加速人体内由于运动而产生的代谢产物的排泄过程的作用,可以帮助消除疲劳。

但是也有医生认为桑拿浴和蒸气浴所造成的高湿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

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要运动结束后立即进行桑拿浴或蒸气浴,因为这时人体需要散发掉由于运动体内产生的大量热量,高湿环境将影响这一过程,甚至导致热衰竭。

因此,运动后一定至少要休息30min以后再进行桑拿浴或蒸气浴。

运动后体内温度较高不要用冷水洗浴,冷水的刺激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体表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度增加,不利于疲劳的消除,并可能引起感冒等疾病。

五、患感冒时能否参加体育锻炼
 感冒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患的疾病之一,从发病原因上可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两类。

成年人多发病毒性感冒,其特点是早期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清鼻涕,2~3天后变稠,伴有咽痛、发烧、头痛等,一般5~7天可以痊愈。

而细菌性感冒以
扁桃体发炎、咽部粘膜明显红肿或有脓性分泌物为特征其发烧、头痛、无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比病毒性感冒严重。

细菌性感冒白细胞计数一般可达10 000~15 000个/mm3(正常为4 000~8 000个/ mm3)。

人体患感冒时,机体的机能水平会有所下降,运动员也不例外。

因此,患了感冒不要认为是头疼脑热的一点小事出不了大总是,而继续进行正常的锻炼,特别是病毒性感冒,由于它的症状较轻,全身反应较小,而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有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对骨骼肌有直接作用,可以影响运动能力,使肌肉力量明显下降,并影响肌肉利用能量的过程。

另外,急性病毒感染时进行大强度运动有发生心肌炎、心包炎,同时也是猝死等严重合并症的潜在危险。

对感冒要积极进行治疗,并调整负荷量及强度。

对病毒性感冒主要是对症治疗。

在锻炼安排上,如果仅有感冒症状,但是不伴有明显不舒服时,可在症状消失几天后参加正常锻炼;如伴有明显的无力、肌肉疼痛和淋巴结肿大时,应在病愈后再进行正常锻炼。

六、运动环境卫生
运动环境是指人们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外界条件,如空气、水、场地和运动建筑、设备等。

运动环境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部分,因此它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体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体内物质代谢增强,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受环境的影响就会更大。

因此,要获得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锻炼效果,就必须注意运动环境的卫生。

1、体育活动时应注意空气的卫生状况
由于进行体育活动时,体内代谢加强,肺通气量增加,普通成年人吸入的空气约9L/min,而在剧烈运动时,吸入的空气可达100L/min,增加了十余倍。

若空气中含有有害成分,运动时吸入体内的有害物质就比
平时多的多,对身体的危害更大。

因此,应当选择空气清新没有空气污染的地方进行锻炼。

若在有废气排出的工厂附近,则应在工厂的上风侧进行运动;在城市中心,是应在有废气排出的工厂附近,则应在工厂的上风侧进行运动;在城市中心,则应避开上午和下午交通最繁忙的时间,因为此时汽车排出的废气最多,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最高。

交通干道两旁20m内的空气都会受到较重的污染,不应在这些地方运动。

在人数较多,通风换气不充分的体育馆或密闭的室内进行体育锻炼,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可使人头晕、运动能力下降,产生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此外,空气中的水气形成雾,雾中多含有尖埃、细菌和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所以不应在雾中进行体育活动。

2、气温、气湿的变化与体育锻炼
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气温对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新陈代谢有很大影响,当气温低时,体内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相反,当气温高时,人体内散热增加,产热减少。

人体通过这本温调节机能,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

因此,在气温50℃以下的环境中逗留一定时间,不会引起体温的重大变化,人体甚至可以耐受120℃高温达10min。

但是,人体生理调节机能也是有限的。

当人体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不管外界气温如何,体内产热量都会大幅度增加,一般人安静时每分钟消耗热量约,而在剧烈运动时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千卡,比平时增加100倍以上。

体内产生这样多的热量,在高温环境下是较难向外散发的,会蓄积在体内而使体温升高。

如果不懂得体育卫生常识,不懂得运动负荷的调解,一旦中枢神经的温度升高,就可能引起一系列的机能失调,甚至死亡。

同时由于机体以大量出汗来增加蒸发散热(每蒸发1g汗可散热约0.58㎏),体内大量水分和无机盐的丢失,可引起脱水和热痉挛等病症。

气温过低对人体同样会造成损害。

低温可使肌肉僵硬,粘滞性提高。

因而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气温过低还会造成机体的局部冻伤或全身体温降低。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最低体温耐受限度为35℃。

当大脑
温度下降时,可发生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另外,寒冷的刺激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分泌增加,心跳加强,血流加快,血压上升,外周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多。

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注意减少在低温下活动,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进行一般体育活动时的适宜气温为15℃左右,进行马拉松跑等大负荷运动时的适宜气温为10℃左右。

气湿是指空气的含水量,即空气的湿度。

通常所指的空气湿度是指空气的相对湿度,它是空气绝对湿度(1m3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重量)与最大湿度(1 m3空气中可含有的最大水蒸气重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相对湿度直接影响水分的蒸发,相对湿度越大,水分越难蒸发。

在气温适中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影响不大,而在高温或低温时,较大的相对湿度对人体十分不利。

高温时它阻碍人体蒸发散热,使人有闷热感,低温时它又增加体热散失,因而会加重高温或低温对人体的影响。

此外,过高的气湿还会形成雾,造成空气的污染。

但是,过低的气湿对人体也是不利的,它使人体皮肤、粘膜干燥,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呼吸彼此之间。

在气温过低的条件下剧烈运动,会加剧体内水分的蒸发,感到口干舌燥,呼吸道疼痛。

在一般情况下,适宜的气温为40%~60%,在气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较低为好,当气温高于25℃时,相对湿度为30%为宜。

从事体育锻炼时的相对湿度以20%~30%为宜。

3、太阳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太阳辐射到地球的射线可分为光线、紫外线和红外线三个部分。

光线是许多生物存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对人类尤为重要。

光线通过视觉器官改变机体全身紧张状态及觉醒状态,对体内物质代谢、心率、体温等生理过程有很大影响。

紫外线的生物作用极其明显,故又称为生物射线。

它的主要作用有:
(1)促进体内抗体的生成和提高血液的杀菌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2)紫外线可使细菌体内的蛋白质产生光化分解作用而死亡,有
很强的灭菌作用。

(3)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中的7-部氢胆固醇转变成为维生素D,是人体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而维生素D具有防治佝偻病,促进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的作用。

(4)使皮肤中的黑色素原转变成黑色素,使皮肤变黑。

黑色皮肤能吸收太阳射线,防止其对深层组织的伤害。

但是,过量照射紫外线对机体也会产生很大伤害。

紫外线可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使表皮细胞破坏,释放出组织胺类物质,增进血管通透性,使皮肤发红和水肿,出现红斑;过量紫外线照射还可以引起光照性皮炎、光照性眼炎、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精神异常等症状。

此外,过度紫外线照射还会诱发皮肤癌。

红外线对机体的生物作用主要是热效应,故称为热射线。

红外线的穿透力较强,可通过皮肤达到深层组织,使该部位温度上升、血管扩张、循环改善,代谢加强。

在医疗上红外线有消炎、镇痛、改善局部营养作用,常用以治疗运动损伤,神经痛和某些皮肤病。

但是,过强的红外线照射对机体有害,它可使局部组织温度过高,甚至发生烧伤。

当头部受强烈日光照射时,其中的红外线可使脑组织的温度上升,而引起全身机能失调。

因此,室外运动时,要避免强烈日光过度照射,防止紫外线和红外线对人的损害。

眼科专家为眼睛接受的紫外线绝大多数来自反射光。

在此,从事滑雪、滑水等项目的运动就更应加强保护,因为冰雪和水对紫外线有很大的反射作用,从反射率上看,草地约为1%,砂、混凝土和沥青为10%,冰雪可达80%左右。

在强烈的阳光下活动,特别是在高原地区,应戴遮阳帽和太阳镜,减少太阳射线对头部和眼睛的直接照射,同时在不影响体温调节的情况下,尽力减少皮肤被阳光直接照射的面积,或抹一些防晒霜以保护皮肤。

七、运动场地和器材卫生
(一) 运动场地的卫生要求
运动场地应合理栽种各种树木,这样可以改善体育场地的空气环
境。

室外篮,排,网球场,以土质为宜,场地需结实平坦,不应有浮土,足球场最好是草皮场,要求保持平整,地面上不应有石子,杂物和垃圾。

田径场地的跑道应平整,结实而富有弹性,没有浮土,保持一定的湿度。

在跳远坑里,应垫上干净的沙子,使用前应将沙子掘松,用耙子理平。

投掷标枪、铁饼,铅球的区域,地面要平整,铁饼投掷区应三面围上铁丝网。

体育馆应有完善的通风和照明设备。

如果没有机械通风设备,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体育馆内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

馆内应设有更衣室,温水淋浴和厕所。

(二) 运动器材卫生要求
1、田径运动
投掷用的各种器材,表面要光滑,无破裂处,不要使用湿滑的器材;器材的重量和大小,要符合锻练者的年龄和性别特点。

2、体操运动
体操用的各种器材,如单杠,双杠,跳箱等,表面要光滑,安装要牢固,落地处应放置体操垫。

在上器材前,手掌可以抹些镁粉,目的是为了加大摩擦力,以防脱手而引起事故。

上课教师前要检查器械的安全性,排除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及时维修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械设施。

3、 球类运动
使用的球应符合规定的标准。

练习或比赛时,应充分利用保护装置,如护腕,护肘,护腿,护膝,护踝等,这样可以减少运动损伤。

八、运动衣着卫生要求
服装能保护人体免受外界各种环境的不良影响。

服装的保温性,透气性,吸湿性,溶水性和其它特性,均具有重要的卫生作用。

因此,要勤洗勤换运动衣裤,尤其是内衣裤,以免汗污染机体健康。

鞋子的尺寸应以合适为原则。

鞋号太大,运动不便,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鞋号太小,掠夺足部血管,会影响足的正常功能和发育。

从卫生的观点来看,运动鞋应当轻便,富有弹性,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不
要穿硬地鞋锻练。

另外,穿的袜子应当透气良好,吸汗性强,而且干净,柔软,富有弹性。

九、女子月经期的体育卫生
身体健康、月经正常的人,月经期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做徒手操、活动性游戏、打乒乓球等,可以提高和调整神经系统的活动,改善人体的功能和情绪对身体是有益的。

参加体育活动可交替收缩和放松腹肌和盆底肌以起到按摩子宫的作用,有利于经血的排出。

一些月经病的患者就可以采用体育疗法。

所以只要不是严重的痛经、经血量过多或有严重的妇科疾病,就不必过于限制其参加体育活动。

经期参加体育锻炼,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减轻运动负荷,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对月经初潮的少女,由于她们的月经周期不稳定,负荷更不宜大,要循序渐进,要逐步养成经期锻炼的习惯。

(2)运动时,要避免做剧烈的、大强度的或振动大的跑跳动作(如长跑、疾跑、跳高或跳远),也不要做腹压过大的动作和力量性练习,以免引起经期流血过多或子宫位置改变。

(3)月经期不宜游泳,在月经期,具有自洁作用的宫颈管中的粘液栓被排出,子宫内膜血管破裂开口,内膜脱落,形成一个剥离的创面,子宫口稍稍张开,阴道内酸度降低,在此种情况下下水弃,会增加感染的机会,病菌可能侵入内生殖器官,引起炎症。

此外,月经期下肢和腹部受凉也不利于经血的排出。

(4)月经期间应避免寒冷的刺激,特别是下腹部不要受凉。

如果进行冷水锻炼也应暂时停止。

(5)如果出现月经紊乱(月经过多、过少或经期不准)或痛经(经期下腹部疼痛),月经期间应停止体育活动。

女运动员在月经期间,如果月经正常,无特殊反应,可以参加训练。

但在开始时应减上运动负荷,促进身体适应,然后逐渐增加运动负荷,并应加强医务监督。

至于月经期间能否参加体育比赛的问题,对于以健身为目的的人来说,没有必要在月经期间参加比赛;对于训练水平差的运动员,特别是月经初潮的少女,月经期间不宜参加比赛。

因为比赛时运动强度很大,精神紧张,神经系统往往不能适应,容易引起内分泌腺的机能失调,导致月经紊乱、痛经或闭经(月经停止达两个月以上)。

平时有经期参加训练习惯的、训练水平较高的女运动员,月经中以参加比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