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复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工程复习要点:

发酵分类:按产物分:微生物菌体发酵,代谢产物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

按菌种营养分:好氧、厌氧和兼性厌氧按发酵方式分:批式、连续和半连续

按含水量分:液态、固态发酵

2、发酵的一般过程:保藏菌种实验室培养种子扩大培养菌种发酵发酵下游处理

3、发酵种子的质量判断标准:形态、气味、生化特性

4、微生物育种方法:自然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5、常用的理化诱变育种方法:紫外线(使碱基颠换、缺失、移码和

GC→AT转换)、快中子、亚硝基胍(GC→AT转换),亚硝酸(双向转译,AT→GC)

6、菌种的常用保藏方法:斜面保藏,砂土管,石蜡油、冷冻干燥、超低温保藏;

7、发酵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无机盐、微量因子、水

8、培养基的分类及优化:

1)分类:形态:固态、半固态和液态; 纯度:合成和天然培养基;

用途:保藏、种子和发酵培养基;

2)培养基的优化:单因素优化,多因素优化,优化方法

培养基设计与优化过程步骤:1、根据以前的经验以及在培养基成分确定时必须考虑一些问题,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组分.2、通过单因子优化实验确定为最适宜的各个培养基组分及其最适浓度;3、最后通过多因子实验,进一步优化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及其最适深度。常用的实验方法:正交实验设计 、响应面分析、遗传算法设计

3)灭菌技术的种类:温度(干热、湿热)、射线、化学法和过滤法等

9、发酵周期和生长周期:廷滞期、对数期、(衰减期)、稳定期、衰亡期

10、发酵的主要参数及其控制:温度、pH、DO、泡沫;

温度:非耦联生长的控温特性

发酵前期采用稍高温度,让菌种快速生长;中期温度稍低,廷缓衰老,使产物大量合成;后期产物合成能力下降,提高温度,刺激产物合成到放罐。温度选择还要根据培养条件综合考虑,灵活选择。通气条件差时可适当降低温度,使菌呼吸速率降低些,溶氧浓度也可髙些。培养基稀薄时,温度也该低些。因为温度高营养利用快,会使菌过早自溶。

PH对发酵的影响:pH影响酶的活性;pH值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改变,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物的排泄,因此影响新陈代谢的进行;pH值影响培养基某些成分和中间代谢物的解离,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pH影响代谢方向。

调控PH的方法:1、配制合适的培养基,调节培养基初始PH至合适的范围,并使其有很好的缓冲能力;2、培养过程中加入非营养基质酸碱调节刘,如CaCO3等防止PH过度下降;3、培养过程加入基质性酸碱调节剂,如氨水;4、加生理酸性或碱性盐基质,通过代谢调节PH;5、将PH控制与代谢调节结合起来,通过补料来控制

11、影响发酵过程中溶氧传质系数的因素:发酵罐型式及结构、搅拌器及分布器型式、通气

12、发酵泡沫:产生机理:(1)通气搅拌的强烈程度,通气大、搅拌强烈可使泡沫增多(2)培养基配比与原料组成,培养基营养丰富,黏度大,产生泡沫多而持久(3)菌种、种子质量和接种量,菌种质量好,生长速度快,可溶性氮源较快被利用,泡沫产生几率也就少(4)灭菌质量,培养基灭菌质量不好,糖氮被破坏,抑制微生物生长,使种子菌丝自溶

消泡方式:消泡剂消泡、机械消泡

消泡剂种类:(1)天然油脂(豆油、菜油、鱼油)(2)聚醚类消泡剂(甘油三羟基聚醚)(3)高碳醇(苯乙醇油酸酯)(4)硅酮类(聚二甲基硅氧烷)

13、发酵空气过滤的原理和一般流程:两级冷却除水、加热过滤除菌系统;

原理:介质过滤除菌是使空气通过经高温灭菌的介质过滤层,将空气中的微生物等颗粒阻截在介质层中,而达到除菌的目的

流程:粗过滤→空压机升压→一级冷凝器对压缩空气降温→二级甚至多级冷凝器降温除水、除油→空气加热器降低湿度→空气储罐稳压→空气过滤器除菌→无菌空气进入发酵罐

14、好氧发酵设备的种类:机械搅拌罐、自吸式发酵罐、气升式发酵罐及其特点比较

机械搅拌罐:利用机械搅拌器的作用,使空气和醪液充分混合促使氧在醪液中溶解,以保证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发酵所需要的氧气。 

自吸式发酵罐:是一种无需其他气源供应压缩空气的发酵罐,其关键部位是带有中央吸气口的搅拌器,在搅拌过程中可以自吸入过滤空气,适合于耗氧量很低的发酵类型。设备便于自动化、连续化,降低老定强

度,减少劳动力。缺点:由于罐压较低,某些产品生产容易造成染菌

气升式发酵罐:结构简单,冷却面积小,无搅拌传动设备,料液充满系数大,无须加消泡剂,维修、操作及清洗简便,节省动力,减少染菌等缺点:不能代替好气量较小的发酵罐,对于粘度大的发酵液溶氧系数较低

15、掌握青霉素、柠檬酸、维生素C和谷氨酸的一般发酵工艺特点;

青霉素:工艺过程:冷冻管→斜面母瓶→大米孢子→ 一级种子罐→二级种子罐→发酵罐→放罐→提炼

青霉素生产菌生长发育阶段:I-IV期为菌丝生长期,产青霉素较少,菌丝浓度增加很多;

III期适于作种子;IV-V期青霉素分泌期,菌丝生长趋势减弱,大量产生青霉素;VI期菌丝自溶期。发酵工艺控制:温度控制:前期25-26 ℃,后期23 ℃;pH控制:一般为6.4-6.6,加酸加碱及加葡萄糖控制;通气:一般为1:0.8VVM;搅拌:要求发酵液中溶解氧量不低于30%。泡沫与消沫:少量多次加入消沫剂,在发酵前期不宜多用;加糖控制:根据残糖量与发酵过程中的pH来控制,也可根据排气中CO2与O2量来控制;补氮:发酵液氨氮控制在0.01-0.05%;加前体:残余苯乙酰胺浓度控制在0.05-0.08%

谷氨酸:一般采用分批发酵的方式。

适应期:尿素分解出氨使pH上升。糖不利用。2-4h。(措施:接种量和发酵条件控制使期缩短。) 2、对数生长期:糖耗快,尿素大量分解使pH上升,氨被利用pH又迅速下降。溶氧急剧下降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菌体浓度迅速增大,菌体形态为排列整齐的八字形。不产酸。12h。(措施:及时供给菌体生长必须的氮源及调节pH,在pH7.5-8.0时流加尿素;维持温度30- 32℃) 3、菌体生长停止期:谷氨酸合成。(措施:提供必须的氨及pH维持在7.2-7.4。大量通气,控制温度34-37℃。) 4、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糖耗慢,残糖低。(措施:营养物耗尽酸浓度不增加时,及时放罐)

发酵周期一般为30h。谷氨酸发酵控制:(1)生物素:生物素过量,则发酵过程菌体大量繁殖,不产或少产谷氨酸,你谢产物中乳酸和琥珀酸明显增多(2)种龄和种量的控制:一级种子控制在11-12h,二级控制在7-8h。种量为1%。过多,菌体娇嫩,不强壮,提前衰老自溶,后期产酸量不高。(3)pH:维持谷氨酸合成的最适PH为7.2~7.4(4)通风:不同种龄、种量,培养基成分,发酵阶段及发酵罐大小要求通风量不同。生产阶段通风量较小,发酵阶段通风量较大。(5) 防止噬菌体和杂菌的污染

柠檬酸:工艺流程:麦芽汁斜面→麸曲三角瓶→种子罐(根据规模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