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一 倍数与因数《公因数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一 倍数与因数《公因数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一倍数与因数《公因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倍数与因数的概念,理解倍数、因数、公倍数和公因数之间的关系;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预习内容1.读课本第九章;2.完成课本第九章练习册习题一、二、三;3.预习下一课内容。

三、重点难点1. 倍数与因数•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是指能够被这个数整除的数,例如:2 的倍数有 4、6、8 等;•因数:一个数的因数是指能够整除这个数的数,例如:8 的因数有 1、2、4、8;•公倍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公共的倍数,例如:6 和 8 的公倍数有 24和 48;•公因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公共的因数,例如:8 和 12 的公因数有 1、2、4。

2. 求公因数的方法•因数分解法:将两个数分别分解成质数的积,然后将它们公共的质因数连乘起来即可;•画圆法:将两个数的因数都画在一个圆内,重合的部分即为公因数。

四、练习题1.求以下数的约数和倍数:•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以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4 和 36:___________________;•16 和 20: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个考试,张三被分到了第 4 号考场,下面是该考场其它同学人数的信息:考场号人数112216318420524请问:张三在哪些考场上与其它同学人数的乘积是 40 的倍数?五、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倍数、因数、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概念,以及求公因数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问题,利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下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希望大家认真预习,做好准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导学案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课计划一、教材剖析经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批的整数知识(包含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方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波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向来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经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获取一些相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想。

二、教课目的: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观点,知道相关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差别。

2、使学生经过自主研究,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色。

3、能依据 2、5、3 的倍数的特色判断哪些数是2、5、3 的倍数,能依据质数和合数的特色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4、逐渐培育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课重难点:1、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观点,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差别,2、 5、3 的倍数的特色。

2、自主研究,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色。

能依据质数和合数的特色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3、能依据 2、5、3 的倍数的特色判断哪些数是2、5、3 的倍数。

四、教课举措:1.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观点比许多,而且有些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密切,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必定的困难,教师在教课时应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教课讲堂知识的同时,要要点培育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抽象思想能力。

2.增强对观点间相互关系的梳理,指引学生从实质上理解观点,防止死记硬背。

3.指引学生多进行研究性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五、区分共 61、因数和倍数⋯⋯⋯⋯⋯⋯⋯⋯⋯⋯⋯⋯⋯⋯⋯⋯⋯⋯⋯⋯⋯⋯⋯22、2 3 5 的倍数的特色⋯⋯⋯⋯⋯⋯⋯⋯⋯⋯⋯⋯⋯⋯⋯⋯⋯23、数和因数⋯⋯⋯⋯⋯⋯⋯⋯⋯⋯⋯⋯⋯⋯⋯⋯⋯⋯⋯⋯⋯⋯⋯2第 1 课时因数和倍数 1学内容因数和倍数 P5 例 1 二 1-3写人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和它之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的认识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如何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答案。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因数和倍数。

让学生初步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数,找出这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各组汇报结果,互相交流,总结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和掌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拓展(10分钟)1.让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因数和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每桌准备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操作发现理解概念1、师:你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这是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桌合作拼一拼,想一想: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吗?”2、学生分组操作。

3、组织交流。

一共有几种拼法?板书课题:倍数和因数。

二、因数与倍数的关系1、结合4×3﹦12说明: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2、谁能试着说一遍?太棒了,还有想说的吗?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和12×1=12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5号和10号上来互相说一说。

3、能说3是因数吗?为什么?小结: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就像他是他的同桌一样。

3、因数的特点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找到了乘积是12的3个算式,那我们就可以说12的因数有:1、几个?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补充说明: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2、像刚才这样拿出1号答题纸找出30的所有因数(拿出有代表性的2份)展示:A:怎么样?漏了?漏了谁?导致遗漏的原因是什么?若要不遗漏怎么找?有序(板书)从谁开始叫有序?一对一对再找2,找到谁为止?接近重复。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第 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1、例2及练习二第1、2(1)、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教材第5页例1。

12÷2=6 8÷3=2......2 30÷6=5 19÷7=2 (5)9÷5=1.8 26÷8=3.25 20÷10=2 21÷21=1 63÷9=7(1)观察。

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2)分类。

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第二类 8÷3=2 (2)19÷7=2 (5)9÷5=1.8 26÷8=3.25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二、新课讲授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1)(1)教师引导。

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能够识别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3.能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因数的概念;2.倍数的概念;3.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3.学生:预习教材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讲解1.因数的概念:•因数是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数;•例如,4是8的因数,因为8 ÷ 4 = 2。

2.倍数的概念:•倍数是一个数的整数倍;•例如,12是6的倍数,因为12 = 6 × 2。

3.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是它的约数;•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是它的倍数。

3. 练习请学生完成以下练习:1.找出24的所有因数;2.找出36的所有倍数;3.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2是24的因数。

4. 拓展教师设计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因数和倍数的更多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总结通过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梳理知识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思考并总结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写一篇小结。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高,但在拓展环节可以加入更丰富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下节课将进一步拓展因数和倍数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运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请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数与倍数(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

因数与倍数(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

因数与倍数(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将探讨一个有趣的概念——因数与倍数。

这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在做衣服、装修房间时,我们都会用到这个概念。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的第一节“认识因数与倍数”。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以及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能够应用这个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比如一张纸和一把尺子。

同学们也需要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张纸,问同学们,这张纸有几个边?同学们可能会回答说四个边,那么我就会告诉他们,四个边就是这张纸的因数,而这张纸可以被剪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倍数。

2. 讲解概念:然后我会详细讲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例题来演示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比如以数字12为例,我会找出它的因数和倍数,并让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做。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找出因数和倍数。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易懂的板书,列出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和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找出数字20的因数和倍数,并记录下来。

答案:20的因数有1、2、4、5、10、20,倍数有20、40、60、80、10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比如可以让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数字,找出它们的因数和倍数,并和家长分享。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知道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12个小正方形片、每个学生的学号纸。

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倍数、因数的含义1、操作活动。

(1)明确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记录下来。

(2)整理、交流,分别板书4×3=1212×1=126×2=12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3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还得出3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

4×3=12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反过来,4和3都是12的因数。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揭示课题:倍数和因数)(1)那其它两道算式,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吗?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因数吗?指名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说12是倍数,2是因数,是否可以?为什么?小结: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2)出示:20×3=60,36÷4=9。

同桌相互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指出: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是0的自然数。

二、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从4×3=12中,知道12是3的倍数。

3的倍数还有哪些?从小到大,你能找到几个?同桌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初步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数的所有倍数。

2、学生经历探索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

在教师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倍数和因数教学难点倍数和因数的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结合“水果店”情境图,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1、谈话引入。

2、出示水果店情境图。

(1)学生活动:找一找。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我能找到几个?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提示:还有要补充的吗?(目的是让学生找出图中隐含的数字,比如0,1/2等。

(3)学生活动:分一分。

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学生单独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全班再进行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结果。

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为下面教学自然数和整数做准备。

(4)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揭示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什么样的数是整数?并让学生举出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和巩固。

二、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1、解决: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5×4=20(元)2、利用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1)说明含义。

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需进一步使学生明确,20是4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关于倍数和因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并通过一定的例证进一步说明。

(2)举例说明。

举出一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关系。

(3)练习:说一说。

第3页“说一说”先自己试说,同桌之间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1.1倍数、因数(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1.1倍数、因数(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1.1倍数、因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倍数的概念及性质2. 因数的概念及性质3. 倍数和因数的计算方法4. 倍数和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倍数和因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是小明的2倍,那么小红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初步理解倍数的概念。

2. 讲解倍数的概念及性质倍数:一个数a是另一个数b的倍数,当且仅当a能够被b整除,即a÷b的余数为0。

性质: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 讲解因数的概念及性质因数:一个数a能够被另一个数b整除,那么b就是a的因数。

性质: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 讲解倍数和因数的计算方法倍数的计算方法:已知一个数a,求它的n倍,就是a×n。

因数的计算方法:已知一个数a,求它的因数,就是从1到a进行遍历,找出能够整除a的数。

5. 倍数和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数既是12的倍数,又是1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哪些数?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了解倍数和因数在数学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2. 请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下节课分享。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根据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初步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 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难点认识倍数和因数,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考大家一个脑筋急转弯: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你知道最少有几个人?举例说一说。

(课件出示:爷爷、爸爸、小明三个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倍数与因数也有类似这样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倍数与因数二、出示学习目标,理解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根据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初步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 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三、组织活动,探索新知呈现情境图。

(一)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

1.师:这是运动会上五一班和五二班同学排出的两种队形,从图中你可以看出他们是怎么安排队形的?算一算两个班各有多少人。

(1)怎么列式?(2)指名汇报。

(3)教师板书算式。

(4)五一班共35个同学还可以怎么安排队形?怎么列式?五二班的36个同学呢?2.你们知道这些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要探索这些数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自学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1)请打开课本31页,自学课本第二部分“认一认”。

(2)说一说:7×5=35,各个数之间的倍数与因数关系。

同时教师板书。

(3)完成练习卡的基础部分。

(课件出示练习卡内容)(4)独立完成练习卡基础部分,集体订正。

(二)活动二:想一想,说一说。

(课件出示)1.什么是因数和倍数?你想要什么?(乘法算式)25×3=75 20×5=1002.如果a×b=c(a、 b 、c均为非零自然数),说一说a、 b 、c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以及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难点: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的掌握,以及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和例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练习题。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计算器、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如小明的生日聚会,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邀请了一些朋友,而这些朋友的人数是2的倍数,那么小明至少要邀请几个朋友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例子,如数字12。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例 1 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例 2 教学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例 3 教学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教材在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时,去掉了可有可无的实际情景,直接给出除法算式,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看、去思考,而不再是时时处处都依靠生活阅历来帮助理解。

依据概念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也是让学生独立探究,然后抽象、概括出一般的结论。

〔二〕核心力量在生疏倍数和因数以及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加强探究力量和对觉察的规律进展归纳概括的力量。

〔三〕学习目标1.结合对整数除法算式的分类,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正确推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求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在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探究力量,对觉察的规律进展归纳概括的力量。

〔四〕学习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五〕学习难点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口算12÷28÷330÷619÷79÷526÷820÷1021÷2163÷9〔2〕请依据计算的结果把上面的算式分分类。

〔二〕课堂设计1.谈话引入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师:对,我是你们的教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在整数除法中,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2.问题探究(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①理解分类标准出示课前口算题目。

师:你们是怎样分类?预设 1:〔分类标准:有余数和没有余数〕①12÷2=6 9÷5=1.8 26÷8=3.25 20÷10=221÷21=1 63÷9=7 30÷6=5②8÷3=2......219÷7=2 (5)预设 2:〔分类标准: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①12÷2=6 20÷10=2 21÷21=1 63÷9=7 30÷6=5②9÷5=1.8 26÷8=3.25 8÷3=2......219÷7=2 (5)学生汇报后,比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引导分析预设 2 的分类,为什么商是小数没有余数、商是整数有余数这两种归为一类?9÷5=1.8 也可以写成9÷5=1……4。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归纳因数和倍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但对抽象的概念如因数和倍数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例题,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概念。

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较大,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发现、归纳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3.教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衣服的尺码、鞋子的尺码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因数和倍数来解释。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因数和倍数》。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发现例题中的规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认识因数与倍数,预习反馈1、反馈主题图,根据主题图的不同情况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2、观察并回答。

(1)这三组乘法、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2)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之间还有另一种说法,你想知道吗?(3)这样的三个数,我们也可以怎样说?(2和6是12的因数),请大家也像这样把其余的两组数也说一说。

请看教材12页,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4)也就是说2和6与12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数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5)提问:能不能说12是12的因数呢?(6)小结:上面这三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3.讨论:23÷4=5……3,提问:23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谁能举一个算式例子,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4.讨论:0×3 0×10 0÷3 0÷10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5.注意:(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但不包括0。

(2)这节课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名称的“因数”,两者不能搞混淆。

二、巩固新知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得因数,谁是谁得倍数?16和2 4和24 72和8 20和52.下面得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导学案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4、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5、3的倍数的特征。

2、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

四、教学措施:1.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并且有些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3.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五、课时划分共6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2、2 3 5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3、质数和因数……………………………………………………………2课时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学习内容因数和倍数P5例1 练习二1-3 编写人学习目标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一)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2.难点:质数和奇数的区别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1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能较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

如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

在整数乘法中还有另外一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二、认识因数与倍数(出示12页的图1)观察上面的图,你看到了什么用算式怎样表示师:像这样,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问:因为2×6=12,所以12是倍数,2和6是因数,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师:在描述因数或倍数时,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

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也就是说: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出示12页的图2)从图上你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根据算式,你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吗想一想,还有哪些数是12的因数(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独立自交流,然后汇报。

)可以说12是12的因数吗为什么(12×1=12,1和12都是12的因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1课时《倍数与因数》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1课时《倍数与因数》导学案设计

5.质疑:在 3.5×6=21 中,3.5 是 21 的因数 吗?21 是 3.5 的倍数 吗?为什么?
20 和 5 是 100 的因数; 100 是 20 和 5 的倍数。 5.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汇
报并说明理由。
三、合作探 究,明确找 一个数的倍 数的方法。
1.下面哪些数是 7 的倍 数? 7 14 17 25 77 2.引导学生叙述找一个数 的倍数的方法。(可以利 用乘法找,也可以利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1.计算并说出算式中各部
分的名称。
1.算出得数,说出算式中
一、创设情 境,引入新 课。(6 分
钟)
4×6= 7×8= 2.列式计算。 (1)一个乘数是 9,另一 个乘数是 4,积是多少? (2)被除数是 72,除数是
各部分的名称。 2.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交流结果。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
设计说明 与因数,同时使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是相互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
学就在我们身边。
2.设计应用环节,巩固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本身就具有实践性和运用性,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在掌握基本的知识后,引导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本课所学的知
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从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课堂总 结,拓展延 1.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伸。(4 分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Biblioteka 钟) 教师批注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如果 a×b=c(a,b,c 均是不为 0 的自然数),
则 a 和 b 是 c 的因数,c 是 a 和 b 的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前实验小学陈道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本单元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的因数、倍数、质数和合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也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在教学例2、例3时分别介绍了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接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引导学生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为后面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学习约分、通分作铺垫;最后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数学抽象能力。

1.因数和倍数
(1)因数和倍数(1)(1课时)
(2)因数和倍数(2)(1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
(1)2、5的倍数的特征(1课时)
(2)3的倍数的特征(1课时)
(3)练习课(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1课时)
3.质数和合数
(1)质数和合数(1课时)
(2)奇偶性(1课时)
(3)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本单元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本单元教学时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同时,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1.因数和倍数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
课题因数和倍数(1)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涉及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范畴,相当抽象。

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通过除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中,主要利用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整数之间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在课前谈话中,通过把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迁移到数学中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因数和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习目标1.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知道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3.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学习难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学前准

教具备:PPT课件
课时安

1课时
教学环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5)引导学生讨论除尽与整除的区别和联系。

2.引导学生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以及有什么发现。

一定是整数,没有余数。

整除:被除数和除数(不
为0)都是整数,商是整数,
没有余数。

例如,12÷2=6,
我们就说12能被2整除。

2.根据上面所学内容,自
主思考后全班汇报。

数。

(3)1的因数是()。

答案:(1)6 4 24 24
4 6 (2)因倍倍因
(3)1
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
做”。

2.数学游戏。

同桌两人为一组,一名同
学说乘法算式,另一名同学说
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
数。

1.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2.同桌互玩数学游戏。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
总结,拓展延伸。

(4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汇报这节课的学习所得。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迁移到数学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而引入新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然后结合除法算式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小组内完成对因数与倍数的认识,从而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师点评和总结: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

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