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异同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比较研究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比较研究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洋务运动发生时间几乎同时,但两国的运动结果却截然不同。
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由弱小走向强大;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无法摆脱被殖民的境遇。
不论结果如何,两国改革措施的对比,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明治维新成功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和得到启示。
一、改革前社会背景的差异当时的日本与中国都处于封建社会,社会阶级都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级。
日本在唐朝时学习中国的制度,但有两样没有学习,一样是科举制度,一样是宦官制度。
因此,日本的四个阶级无法相互转换,而中国的可以。
在日本,武士阶级即为士,享有众多特权,并且世袭罔替,子孙后代都能成为武士。
武士又分有多个等级,且中、下级武士无法升为上级武士。
并且由于中、下级武士俸禄较低,使他们处于被上级武士剥削的境遇。
中国的四个阶级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工、农、商三个阶级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士,并且士的身份地位是不可能世袭罔替的。
因此,科举制把任何对统治阶级不满的力量都转化成了拥护统治阶级的力量。
而且,中国的士是可以逐步升迁的,即从无利益者变成既得利益者。
当时日本是领主土地所有,土地不能买卖,所以地主也是受压迫的。
而中国的地主是土地所有者,是既得利益者。
因此,当时日本统治阶级的地位并不是稳定的,是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
随时都有可能被中、下级武士和地主推翻的危险。
反观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统治阶级地位依然稳固。
被推翻的危险相比日本小得多。
二、行政改革措施的差异对比两场运动在方式和内容上有其相似的地方。
第一,它们都是先由国家出资,从国外引进大机器生产,投入资金最大的工业都是与军事有密切关系的企业。
第二,为适应近代化的需要,它们都开始了新式文化教育的创办。
但是,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异。
第一个差异是洋务运动虽然在生产力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却不变革封建制度,企图搞中体西用。
而日本则是在制度变革基础上建立地主资产阶级的新政权,由新政权推行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保证近代化的顺利进行。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分别是中日两国近代化的开端,但差别很大,1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学习西方制度,明治维新技术制度一块学,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是两国最大的不同,2目标不同,明治维新主张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洋务派主张利用洋务运动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3领导阶级不同,明治维新是中下级武士和资产阶级化的新型地主,商人领导的,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官僚地主领导的4结果不同,明治维新是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国家强盛,洋务运动最终失败5性质不同,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结局殊异原因之探微453 次点击2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装甲近卫军于 2006-6-8 19:55:43 发布在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在十九世纪中叶之后,在西方列强优势力量的冲击下,中国与日本做了各项努力,两国所从事近代化其国家实施的诸项措施,实际上是一项极具历史意义的大竞赛,基本地影响和决定了近代很长时期内两国不同的命运。
日本在此竞赛中一度获致胜利的事实,对中国而言,尤具悲剧的性质。
笔者认为,无论从历史的角度或现实政治的角度而言,中、日两国都是命定的竞争者,我们全国上下对此应慎重持之。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就近代时期内决定两国近代化成败的某些关键性因素,予以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其意义实在是多方面的。
对于中日近代期间自强运动一者失败一者成功的事实,究竟什么因素决定性地影响了两者历史的发展?什么因素附属性地影响了两者历史的发展?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两国的地理特征日本是个岛国,实为导致其能有效应付西方挑衅的基本因素。
日本的国土狭隘,完全由一群岛屿组成,岛与岛之间交通便利,消息传递容易。
对西方所给予的刺激至为敏感。
中国则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自然条件相差甚巨,除沿海沿江部分地区外,其他地方交通向极困难,所以,即使列强发动侵略战争乃至攻陷京城,各省的内陆仍然至为安全,绝少激动起普遍的同仇敌忾的意念。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清末新政 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变法不同之处(一)历史背景不同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统治危机出现,半殖民地逐步加深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内部部分成员为解决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列强坚船利炮入侵)而引起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则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惨败,新的强大的民族危机迫在眼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激起了新的民族觉醒,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两方文化碰撞中形成了要救国只有维新变法,要维新只有学习外国的新思维;(二)改革指导思想不同洋务运动的日的与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两学为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标。
戊戌维新变法是在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结合起来,开民权、设议会、废科举,也就是在一定范围改造“中体”。
如果说前者是新瓶装旧酒的话,后者则是旧瓶装新酒。
(三)性质不同洋务运动是在封建制度下,在封建思想指导下,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而戊戌维新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突破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局限,主张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四)侧重点不同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侧重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对封建儒学统治予以坚守,属于器用层面的改革。
而戊戌维新运动侧重于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从其最大效果来看,它更是一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运动,属制度层面的改革。
(五)过程与结果不同洋务运动由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实权派推动,首先是采用西方练兵和大量购置西式武器,同时大力仿照西方设厂制造小组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于分组比较合理,所以合作学习进展得比较顺利,同学们积极参加小组的学习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相同之处(一)历史背景相似二者改革的发生历史背景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了整个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富强所逼迫产生出来的。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对比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对比众所周知,同是在外遭受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侵略在内起义运动风起云涌的两个国家,中国和日本都采取了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
改革同是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明治维新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以失败告终,即便是三十年后看似更开明的戊戌变法,仍然不能使中国摆脱内忧外患的窘境。
原因何在?首先从日本明治维新谈起。
明治政府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当时身为旧势力的幕府已是众矢之的,尽管资产阶级不成熟,但是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成了倒幕运动的主力军,为改革扫清了障碍。
新政府成立之后,很快颁发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
更重要的是,日本人面对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力促团结(民族主义),结合成一股影响力远胜于传统守旧派的强大势力,也确立排除改革障碍的决心;加上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进行各方面学习(相对于洋务运动)的彻底性,并改变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最终使日本得以快速崛起。
同时,由于日本是个蕞尔小国,西方列强并不太重视,加上当时世界处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因此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还是较为有利的。
反观中国。
洋务运动是开明的官僚开展的一场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但是即使最开明的官僚林则徐也认为中国“独火器乃不能及”,中国千年延续的政治制度仍是最完美不可更改的。
而且清廷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极力避免触及政治改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势力还根深蒂固,落后的土壤中怎么能孕育出文明的果实呢?所以洋务运动虽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更没能改变中国领土被一步步蚕食的处境。
再看戊戌变法。
它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一场救亡图存革命。
开明的维新派认识到中国的制度不如西方,甚至不如日本,因此要改良清朝的政治制度,但仅仅是小修小补,本质上仍然拥护封建王朝。
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物联网731班朱冰 13073124【摘要】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两个处于内忧外患的国家在19世纪60年代初为救亡图存而展开的改良运动。
但两次运动却产生了迥然不同的结果:日本的国力、经济力全面上升,实现了经济现代化。
成功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经济却未能起飞,仍停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处于挨打的状态。
【关键字】洋务运动明治维新不同改革【正文】引言: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是历史上两个国家重要的改革运动,虽然结果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己国家社会的进步,拥有着在历史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1*时间相同中国的洋务运动是从1861年至1894年。
而明治维新大致认为从1868年10月23日宣布改元明治开始(通常把1867年大政奉还、王政复古等一些政治变动包含在内),其结束时间则也有1872年(废藩置县)、1877年(西南战争结束)、1885年(实施内阁制)、1889年(确立立宪制)等多种主张。
但整体上来说,两者都开始于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结束于19世纪末,时间段大致一样。
2*背景相同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两个处于内忧外患的国家在19世纪60年代初为救亡图存而展开的改良运动。
在改革以前,两国的文化传统相同,都属于东方文化,社会状况也基本相似,属于封建专制国家;经济基础相同,都是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民族命运相同,同遭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3*改革内容大致相同两者都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思想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改良,虽然具体措施大有不同,但改革内容的方向是大致一样的。
例如:经济上,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军事上,在近代化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新式的军队,武装才是巩固政权最有力的手段。
因此,中日都模仿西方,建立新式军队,建立军事企业。
如1862年,清廷下令学习西洋武操,更换新式武器,同年,曾国藩在安庆设军械所,李鸿章在上海设置炮所等等;日本则改革封建军制,建立了近代化军队,对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教育,实行征兵制,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比较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并迅速发展,其侵略性的本质决定了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
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远在世界东方的仍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和日本无疑成了侵略的最好对象。
于是,船炮的轰隆声惊醒了沉睡中的亚洲姊妹,两国统治者为了挽救社会危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分别进行了一场以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为主体内容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运动,并对其国家今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就来分析其中几个方面的异同点,并尝试从中找出两者迥异结局的部分原因。
㈠背景的相似与相异⑴内部环境--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加深鸦片战争后,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轰碎了大清朝天朝上国的美梦,地主阶级开明派逐渐认识到,中国正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变局’①,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统治措施已经不足以应对新的困境,必须改变传统,学习西方文明,才能抵御外侮强敌。
如果说中国被迫开发放是源于与英国的鸦片战争的话,日本则是由于1853年的黑船事件。
在这此事件中,美国人佩里率舰队进入日本,强迫日本于第二年和美国签订了《日本亲善条约》,开放下田和函馆两个港口,供美舰补给用。
西方列强看到了强权的威力,英、俄、法、荷等国家纷纷派出将领,率领舰队来到日本,以军事为威协,强迫与日本签订和美国相类似的条约,日本奉行了200多年的锁国政策,亦是从此被打破。
并且在这个时期,两国的经济基础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不仅无力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再生产,甚至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
封建统治也已开始走向没落,统治阶级的腐化及外来侵略使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愈加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受到西方改革潮流影响和农民起义冲击的中、日两国统治阶级内部都发生了分化。
⑵外部环境的差异首先,在侵略者的眼中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较日本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因此中国受到了列强的瓜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四分五裂,主权丧失,这给洋务运动及后来的一系列图强救国运动带来了巨大阻力。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异同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异同2013级临床13班17号朱子豪统治阶层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然经济为基础,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这种君主集权专制政体的结构特点表现为君主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绝对的权力和最高的权威,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是君主的办事机构,一切政务的最高决定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体系的发展速度也远远大于同时期的中国。
倒幕力量下级武士,商人,西南诸蕃力量和皇室也远远高于反清力量。
日本在幕府时代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并无实权,幕府末期,掌握实权的幕府统治者又不得人心,在对内对外的政策上引起了国内人民的不满,出现了统治危机。
这使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得以发动并成功。
无实权的天皇和下层资产阶级可以联合以夺取实权,下层的资产者可以利用天皇的名义去反对幕府统治者,这些条件在中国是没有的。
[董以山:《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山东大学学报,1995.1〕]所以这样说,明治维新是一场革命,一场政治秩序的更迭,而洋务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统治为中心的改良运动。
民族构成中国在被满清少数民族统治后,使得其政府本色不可避免地具有少数民族天生的、本色的民族狭隘意识,不可能像汉民族那样充满自信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汉族具有天生的“家国天下”意识。
这种局限性导致满清王朝首先是考虑满洲人的小集团利益,其次才是全国利益,甚至可以不保中华——正所谓“保大清不保中国”,故而满人往往是“防汉”在“制夷”之前。
其结果就是造成近代史上,满清一再延误中国起飞的良机。
记得当年李鸿章访问德国时曾经拜访俾斯麦,请教如何使中国强大。
俾斯麦直言不讳地说:“学习德国模式当然好,但是不适合中国,因为德国是单一制民族国家,所以上下同心,利益高度一致,而中国是满清执政,如果效仿德国的模式,其结果很有可能是中国的江山将从满洲人手里失去……,相比而言我对日本到是很看好,这个国家与德国一样,都是单一民族国家,而且民族狂热,尚武好斗,有远大的民族抱负。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比较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比较
1.相同点:都主张像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2.不同点:①中国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只学西方先进的科学
技术,而不学先进的思想和政治经济制度;②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③日本不但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引进西方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④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3.不同的原因:①经济:中日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中国洋务运动时,民族
工业虽然已产生,但力量薄弱,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19世纪的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日本社会的深刻变化;②政治:两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不同。
中国封建专制势力强大,在洋务运动中,顽固派掌握实权,并始终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为目标;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强大,并最终推翻幕府统治,掌握国家实权。
新政群为摆脱外来压迫,积极发展资本主义,为建立近代化国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目录摘要:。
关键词:。
二.变革内容(1)中国(2)日本三.变革结果(1)中国(2)日本四.产生差异的原因正文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日两国都处于国内人民起义不断和外部列强侵略加剧的情况,可谓内忧外患,前途凶险。
在困境中,中日两国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近代史学家把中国的这次改革运动叫做“洋务运动”,而日本的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
无论是时代背景、基础国情,还是改革目的、改革措施,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同样是“救亡图存”,最终的结局却截然不同。
日本的国力、经济力全面上升,实现了经济现代化。
成功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经济却未能起飞,仍停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处于挨打的状态。
正如左宗棠所说,明治维新是“操舟跨骏”,而洋务运动则是“结筏骑驴”。
那么两次运动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下面从多方面对比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产生差异原因。
一·时代背景(1)政治与经济在改革前,中日两国都是封建专制的国家。
中国属于集权官僚型的政体,权利集中于皇帝一人,官僚机构庞大,民间难以形成类似明治维新中的各种社会势力,政权的社会基础难以扩大。
中国为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而日本属于传统体制属于封建世袭领主制,在幕藩体制下,日本是一个松散的有多个藩地组成的国家,藩主有很大的自治权,可以说是地方自治;但是这些藩地有很强的天皇中心观念,在“尊王”的口号下,各阶层很自然得都拥戴天皇,使天皇在实际上取得了统治权。
在日本明治维新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
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
它的出现,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
(2)社会矛盾自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的衰败开始加速,政治黑暗,国库空虚,财政连年赤字,贵族、官僚、地主利用封建特权,大肆占领土地。
满清皇室和王族,以及有军功的贵族、大臣占有大片土地,而占总人口80%以上的农民则只有很少的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贫富差距极为严重。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同与不同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相同与不同点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远东。
1840—1842年、1856—1860年两次鸦片战争,1853年美国伯利率舰队驶向日本,中日闭关锁国的大门相继被打开。
两国同时面临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应对危局两国也几乎是在同时搞起了两场自强运动------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
三十年后,也即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在洋务运动中组建起来的在当时号称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被迫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之后日本挤身于资本主义列强行列,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保持独立的国家。
而中国殖民灾祸进一步加重,险些遭受被列强瓜分的命运。
中日这两个曾站在近代化同一起跑线上的国家,何以三十年后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本文试图从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中探寻其中的原由。
一、两国背景之比较:中国向以天朝大国自据,蔑视一切外来事物。
自古以来的边患均来自生活于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
这些游牧民族由于在文化上落后于汉民族,它们入侵中原的结果,总是在不同程度上接受汉文化,甚至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
而日本则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先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当19世纪在同样的面临来自西方的高于我们传统农业文明的工业文明的冲击时,两国的反映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统治者仍然极其厌恶和蔑视西方的一切,在1842----1856年两次战争之间的十几年中,面对西方扩张主义的挑战几乎没有做什么。
只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次战败的刺激下,才出现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以达到自强之目的。
然而即使是洋务派也仍然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因而向西方学习也就只能局限于先进的军事技术方面。
喊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
日本面对西方侵略做出的反映则要比中国快的多,他们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
董以山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由于二者是发生在大体相同的国际背景之下和大体相同的时间里,更由于二者在某些口号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因此人们往往愿意将二者进行比较。
一、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是日、中两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运动
另外,日本在幕府时代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并无实权,幕府末期掌握实权的幕府统治者又不得人心,在对内对外政策上引起了国内人民的不满,出现了统治危机,这使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得以发动并且胜利。无实权的天皇和下层的资产者可以联合以夺取实权,下层的资产者又可以利用天皇的名义去反对幕府统治者,这些条件在中国是没有的。
日本在1603年建立了德川幕府制度,结束了日本长期的战乱状态,国内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局面,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
在农村,出现了商人阶层,他们用自己的资金或借助于城市中的大批发商的贷款,把农产品收购起来转卖给上一层的商人或城市中的大批发商,从中获得商业利润。在棉织业中也出现了“换棉”和“租机”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手工业中出现了作业分工的集中的工场手工业,1867年私营的雇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已有400多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社会中已出现了资产阶级,他们在经济上有一定势力。在幕府末年,大商业和高利贷也有较大发展,城市中已经出现了一批叫做“株仲间”的商业垄断组织。有些商人已凭借手中的经济势力参与政治。据记载仅日本大阪市富商和高利贷借给封建主大名的债款就高达六千万两黄金,每年利息就相当于大米三百万担。有此富商和高利贷者已不仅能凭借经济势力挟制大名,而且还直接参与藩政。当时已出现的资产阶级虽然经济上有了这种势力,但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被视为下等阶级。另外,日本社会还有一个中国社会所没有的武士阶级,他们是封建统治者固定的亲兵,不事生产,只能依靠禄米生活。幕府统治末期,由于财政困难,幕府和各藩经常削减和停发下级武士的禄米,使一大批下级武士和家属生活异常困苦。这迫使不少武士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法规的束缚,抛弃武士身份去从事商业和手工业,转为教师和医生等。有的甚至直接把武士身份转让给大商人,自己做商人家中的养子,直接同高利贷和商人资产阶级结合起来。这些资产阶级化了的武士的出现和他们改革社会的政治要求使弱小的资产阶级有了同盟者,而且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中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水平和组织能力方面又高于资产阶级,有些就成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和明治维新运动的领导力量。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异同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异同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异同相同点:1.背景相同。
两者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的。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亚洲地区。
经过1840、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和1853年美国军舰闯入日本浦贺港事件后,中日两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相继被打开,两国都面临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
2.目的相同。
两者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
3.内容相同。
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这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不可阻挡。
4.方式相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5.结果方面的部分相同,都是对本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都有利于本国的近代化发展历程。
不同点:1.领导力量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的力量主要是洋务派,他们多为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
2.具体措施不同。
(1)政治方面:中国洋务运动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
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武士阶级的特权、并颁布宪法,建立新的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
(2)经济方面: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
官办企业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
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日本的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3)文教方面: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店铺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洋务运动
领导力量
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领导力量 变革措施
变革措施
清政府中的洋务派, 下级武士,原属于统 其势力主要不在中央, 治阶级的组成部分, 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 明治维新 而幕藩体制下其任命 洋务运动 总督和巡抚方面 官吏遵循世袭门阀原 则,严格选择 清政府中的洋务派, 下级武士,原属于统 政治上则毫无建树 政治:改革落后制度, 其势力主要不在中央, 建立新的体制 经济上,近代军事民 治阶级的组成部分, 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 用等企业实行衙门式 而幕藩体制下其任命 经济:日本大力进行 总督和巡抚方面 管理,贪污腐败严重 官吏遵循世袭门阀原 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则,严格选择 经济 政治上则毫无建树 政治:改革落后制度, 经济上,近代军事民 建立新的体制 用等企业实行衙门式 经济:日本大力进行 管理,贪污腐败严重 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 (1)废藩置县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2)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3、军事改革 (1)内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2)评价: ①积极作用——废除了武士对军事的垄断,建立了资产阶级常备军。②局限 性——“皇军”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宣扬武士道精神,并且有侵略扩张之 意,所以军队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工具。 4、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1)内容:①提倡新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封建文化)② 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明治维新 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 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 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本主义建设人才;建立 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 全民义务教育制 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 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 本主义建设人才;建立 全民义务教育制 日本废除了旧时的封建 征兵制,建立了一支富 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 忠天皇的新式军队,积 日本废除了旧时的封建 极准备对为侵略扩张 征兵制,建立了一支富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异同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异同费正清说,了解日本在迅速西方化方面取得成功的真正秘密的历史学家,也掌握着远东近代史的线索。
近代历史上中国与日本在同一历史时期下曾经面临相同的困境,分别发生了一场社会变革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笔者浅谈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异同。
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1853年黑船事件,美国人佩里率舰队撞开了闭关自守的日本大门。
同样的境遇,中日两国政府都意识到了自身的落后,都有了改革进取之心,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在宗亲王“奕为代表的洋务运动大臣带领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史上第一次改革,日本开始了以天皇为代表的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政治经济改革,开始走上富强之路。
综观中日两国发展历程,两者改革异同显而易见。
相同的历史背景开展自救的变革。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开始。
中央政府,上至皇族皇亲,下至地方士绅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为了求自身的生存,中央代表人物,李鸿章,曾国藩,等大臣意识到中国要发展工业军事乃至教育,开展了洋务运动。
在鸦片战争的同时,日本慑于中国的失败,不得不向列强妥协,开放了一些港口,允许列强在此补充煤炭和水,随后,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兵进入日本,强迫日本签订了《日本亲善条约》,开放了港口,引来列强的效仿,自此,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也被打破。
1868年倒幕运动后,明治天皇开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从此日本走上了明治维新之路。
中国和日本都是在列强压迫下打开大门,同样都意识到了奋发图强,同样意识到向西方学习,相同的历史背景引发的变革。
二.改革的性质本质上是相同的。
中国的洋务运动是封建政权中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的政权,而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是自上而下的天皇为了加强自己中央集权的一场维护统治的改革,二者都保留了原来的君主制,作为统治阶级,二者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同为自救运动。
虽然阶级不同,但作为自救运动的主体,二者都是在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权。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比较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比较明治维新(改⾰革主要内容):废藩置县(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建⽴立中央集权政权),颁布宪法;废除武⼠士制,施⾏行行征兵制;学习⻄西⽅方,兴办⼯工业企业;效仿⻄西⽅方建⽴立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一、改⾰革背景(相同)1.1提纲·(明治)19世纪60年年代末;(洋务)19世纪60年年代末⾄至90年年代·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影响,向⻄西⽅方学习·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欧美侵略略者⼊入侵·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危险1.2详情·(时间)·⾯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许多亚洲国家,受到了了巨⼤大的冲击,并出现了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因此⼀一些国家开始向⻄西⽅方学习、改⾰革,为了了⾛走上独⽴立富强道路路。
·(明治)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行的船只。
(洋务)康熙帝⾏行行海海禁政策,为了了防⽌止台湾明郑和防⽌止汉⼈人勾结外国势⼒力力反清。
(原因)保护传统⽂文化:保障本地经济发展,免受外来⼒力力量量的影响:保障国防安全。
!德川幕府:⼜又称江户幕府,1603年年由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日本江户(今东京)所建。
⾄至1867年年德川庆喜被迫宣布将政权归还给天皇为⽌止,历时265年年。
是⽇日本历史上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治组织(武家指武⼠士系统的家族、⼈人物)。
!1853年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马休·佩⾥里里率军抵达⽇日本,逼迫幕府签订⼀一系列列不不平等条约,最终引发倒幕运动。
1868年年德川幕府彻底垮台。
·(明治)举例例:⿊黑船事件;1853年年,美国海海军准将⻢马休·佩⾥里里率军抵达⽇日本,把美国总统⽶米勒勒德·菲尔莫尔写给⽇日本天皇的信交给了了德川幕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行贸易易。
简析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两个封建国家在类似的历史命运下做出的相同选择, 但却获得了大相径庭的改革后果: 一个仍然是老大衰弱, 一个却从此走上中兴之途, 成为亚洲唯一独立自主的近代资本主义大国。
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改革, 明治维新却是一次非常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下面,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次改革的异同点。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前,中国和日本文化传统相同,都属于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的东方文化,社会、政治制度基本相似,都是封建专制国家,封闭的社会. 经济基础相同,同是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封建经济, 民族命运也极相似,同遭西方殖民势力侵略。
1、中国历代统治者,特别是自汉以后都独尊儒学,用儒家思想统一全国。
日本早在中国隋唐时代,就曾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留学生把唐朝的行政制度、典籍文献、文学、艺术、医药、法律以及建筑、服饰、度量衡等传入日本。
日本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非常深。
2、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到清代,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而占总人口80 % 以上的农民则只有很少的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
广大贫雇农租种土地, 一般要交极高的地租,此外,还要担负各种摇役。
这种封建关系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农民无力改进生产技术和进行扩大再生产。
贵族、地主阶级获取了农民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并不用于生产,而是用于穷奢极欲的腐化生活,这就使社会生产力长期不能迅速发展。
这个时期,在日本正是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将军是日本最高统治者,又是全国最大的封建领主。
农民遭受严重剥削,生活极端贫困,农村人口日益减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3、在洋务运动之前, 中国贵族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 自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便走上了衰败的道路,政治日益黑暗,国库空虚,财政拮据,贵族、官僚、地主利用他们的封建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农民大众的生活更加恶化. 十九世纪初年爆发的农民起义,遍及河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历时九年。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对比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对比小组成员:12级工商管理实验班张晓蕊 3201202009612级工商管理实验班桂睿 3201202010112级工商管理实验班郭以琳 3201202013212级工商管理实验班张琳晞 32012020104一、洋务运动(一)背景分析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
从李鸿章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事实的必然。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可以从如下的方面来考虑。
(二)失败原因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以李鸿章为代表的革新人士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有其局限性,这就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同时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其本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在此基本失败。
第四,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因此,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很多新型政策在广大民众中无法实现。
清末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清末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19世纪60年代起,中日两国都开始了近代化改革的进程。
这不是偶然的,两国都是在内忧外患的状况下而走上改革道路的.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败于英国,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国门,然而不同的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强大,中国屡次改革却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反而加剧了列强的瓜分脚步。
就这迥异的结果,我们不得不深究其成因.首先,在传统政治体制方面.中日两国都是封建专制的国家。
日本的传统体制属于封建世袭领主制。
而中国侧是属于中央集权制.在30年代,日本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这么大的群从基础正是两国的最大差异.在幕藩体制下,日本是一个松散的、有多个藩地组成的国家,藩主有很大的自治权,可以说是地方自治;但是这些藩地有很强的天皇中心观念,这使得明治政府的中央集权体制相对简单得建立起来。
而在中央集权体制下,中国权利集中于皇帝一人,官僚机构庞大,民间难以形成类似明治维新中的各种社会势力,政权的社会基础难以扩大,改革的道路必将曲折。
日本政府统治阶层面临人民斗争不断。
前面提到的大规模农民暴动此起彼伏, 加上藩主的自治权大,促成了后来的强藩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是通过太平天国战争,改组了清统治集团后,进行的经济方面慢步调整的改革。
它的根本目的只是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的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并没有广大的人民基础.因此它是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原因.第二、在经济方面.日本原是封建落后国家,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起近代化国家.其中在幕府末年,无论是努府还是诸藩,都对商业持肯定态度,不但会向外引进技术,还鼓励和支持私人资本的经营.当时的清朝已经到了衰落的时期了,从刘锡鸿的观点----“农务久安”是明显反对发展工商业,其主要观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强化对农民的封建剥削,为防止封建社会瓦解而极力反对采用新的交通手段去促进商品流通,阻止工商业的发展.而商业分散,规模小,多数和农业生产、家庭农业结合在一块,成为资本主义资金积累的障碍,国家出资兴办企业垄断了经营的市场,严重地抑制商业地发展.第三、在军事方面.其实,改革前,两国的军备是相仿的.但是,为什么,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会全军覆没?日本在改革后已经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它要求不断完善海军组织体制,会根据作用能力,任务来划分舰队.而且它注重时间,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兵役制度,它完善的恤奉制度不仅保证了兵源,还能有效提高兵源的素质.日本不断地增加自身的军备,1892年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六万三千名常备兵和二十三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七万二千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异同相同点:
1.背景相同。
两者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的。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亚洲地区。
经过
1840、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和1853年美国军舰闯入日本浦贺港事件后,中日两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相继被打开,两国都面临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
2.目的相同。
两者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
3.内容相同。
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这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不可阻挡。
4.方式相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5.结果方面的部分相同,都是对本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都有利于本国的近代化发展历程。
不同点:
1.领导力量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的力量主要是洋务派,他们多为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
2.具体措施不同。
(1)政治方面:
中国洋务运动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
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武士阶级的特权、并颁布宪法,建立新的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
(2)经济方面:
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
官办企业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
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日本的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3)文教方面:
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
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改革教育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并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3.阻力不同。
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固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幕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的障碍。
4.实施条件不同。
中国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尚未形成;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获得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形成。
5.性质不同。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改革;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6.结果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耐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制度,最终成功,不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还是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