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统计学教案(1)

统计学教案(1)
之间的相关,因果关系,运用相关,回归分析两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相同的是这三章 内容中反映的指标都是特定时间的指标值,但是我们知道,作为反映经济活动的各项指 标随着各方面的约束,在时间推移条件下,是回发生变化的。例如,某县2014年GDP
为亿兀,2015年为亿兀,亿兀,亿兀均是指标值,但是时间不同,指标值发生了变化:
蔬菜:()=牛肉()=
鲜蛋:()=水产品 ()=
全部商品价格变动使该市居民增加支出的金额为艺piqi-艺poqi
==(万兀)
(4) 每一种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对居民支出金额增加数为;P0(Q1-Q0)
蔬菜()=牛肉17()=
鲜蛋9()=水产品 ()=
全部商品销售量变动使得该市居民增加支出金额为艺PoQ-艺PoQ
难点:利用指数进行因素分析
新课引入:
指标用来反映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是统计工作的一个必然目标,是进行统计分析 的基础。那么:在第四章,我们学习了根据总体资料,编制总量指标,平均指标及变异 指标,相对指标等。在第五章,我们掌握了根据样本资料,在允许误差的概率保证程度 下,对总体指标进仃估计分析。在第八早,我们学习了对冋一个总体下,单位不冋标志
4.指数的种类(简答题,填空题,单选题)
(1)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冋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2)按其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冋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3)按照采用的基期不冋,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按其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 数。
二、指数的编制
解:(1)蔬菜的价格指数K=P1/P0==%
牛肉的价格指数K=P1/P0==%
鲜蛋的价格指数K=P1/P0==%
水产品的价格指数K=P1/P0==%

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

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

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1. 引言本文分享了一些统计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学案例,旨在提供给教师们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学知识,并在研究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思想道德品质。

2. 案例一:数据分析与社会问题2.1 教学目标通过教授统计学专业课程,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2 案例描述教师在课堂上选择了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实际问题,如分析某地区的贫困率与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到结论推断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3 教学效果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意识到统计学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重要性。

学生们获得了一种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参与意识。

3. 案例二:伦理道德与数据分析3.1 教学目标通过教授统计学专业课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并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数据和信息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2 案例描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如隐私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保护他人的隐私权,并遵守伦理道德的原则。

3.3 教学效果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学生们对数据分析的伦理道德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遵守相关规范和原则。

他们意识到数据分析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4. 结论通过分享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统计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研究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以思政教育为特色的统计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注:本文案例仅为教学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设计。

《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统计》數學教案設計
《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学会使用频率分布表、直方图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 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班级的成绩等,引出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新课:
1. 统计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的定义、目的和作用。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讲解如何收集数据,如何整理数据,并进行实例演示。

3. 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讲解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步骤,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分析数据。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收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然后制作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最后进行数据分析。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家庭每月的水电费支出,然后制作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统计学教学案例(精选)

统计学教学案例(精选)
方差分析
用于研究不同组别间均值差异的显著性,判断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是 否显著。
回归分析
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方程预测因变量的取值。
应用实例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施肥方案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利用回归分析预测未来产量趋势。
04 非参数统计案例
非参数检验方法简介
非参数检验的定义与特点
先验概率
根据以往经验和分析得到的概率。
似然函数
表示在给定参数下,观测数据出现的概率。
后验概率
在得到新的观测数据后,对先验概率进行更新得到的概率。
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与评估
贝叶斯网络
一种概率图模型,用于表示变 量间的依赖关系。
网络结构学习
通过数据学习贝叶斯网络的结 构,即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参数学习
在已知网络结构的情况下,通 过数据学习变量的条件概率分 布。
提高统计软件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应熟练掌握至少一种统计软 件(如SPSS、R、Python等),提高数据处理 和分析效率。
统计学发展趋势探讨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 断发展,统计学将更加注重与这 些技术的融合,提高数据处理和 分析的智能化水平。
跨领域应用拓展
统计学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 用,如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社 会科学等,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有 力支持。
频数分布表
通过分组整理数据,展示 各组数据的频数,直观反 映数据的分布情况。
直方图与条形图
利用图形展示数据的分布 情况,便于观察数据的分 布规律。
概率密度函数
描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 布情况,反映数据在不同 取值范围内的概率大小。
数据集中趋势度量

《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摘要:本文以《统计学》课程为例,简要阐述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思路,分享两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并对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总结,以期为统计学课程授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提供参考,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字: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一、课程基本情况《统计学》是财经类、经济类及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也是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相关专业分析经济数据、财务数据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坚持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原则,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基本统计软件,能运用描述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能运用推断统计的理论方法对软件输出结果进行简单的推断统计分析,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本课程遵循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围绕实现立德树人。

"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本课程坚持“理论够用,重在方法应用”的原则,突出统计分析方法的操作性和应用性,重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重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的讲解。

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统计调查的开展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训练。

统计学教案:贾俊平老师的教学方案

统计学教案:贾俊平老师的教学方案

统计学教案:贾俊平老师的教学方案统计学教案:贾俊平老师的教学方案引言:统计学是一门以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为基础的科学。

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广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世界的现象和问题,还可以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教授统计学的过程中,选择一位有经验和质量高的教师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贾俊平老师的统计学教学方案,并分享他的观点和理解。

正文:贾俊平老师是一位备受尊重的统计学教师,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

他的教学方案基于深度和广度的标准,并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首先,贾俊平老师采用了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统计学的主题。

他深入浅出地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基础。

在教授一门新的统计学概念之前,贾老师会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并将其与新概念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其次,贾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

他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学的应用,并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方法和技巧。

另外,贾老师注重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统计学的知识。

他会定期组织复习课和测试,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他会总结之前的知识,概括重要概念和技巧,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贾老师对统计学的观点和理解是: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原理和方法。

他认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有效教授统计学的关键。

此外,贾老师还强调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社会科学、医学和经济学等,为学生展示统计学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结论:贾俊平老师的统计学教学方案在深度和广度上均能满足教学标准要求。

他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统计学的概念和原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总结回顾和实际案例的讲解,他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学的知识。

贾老师的观点和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对统计学的推广和应用的认识。

高中高三数学《基本统计方法》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高三数学《基本统计方法》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严谨、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让他们在分析问题时,能够遵循逻辑规律,避免主观臆断。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关心国家大事,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贴近生活的情景创设策略,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问题场景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数据分析问题,如学校食堂的菜品满意度调查、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分布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同时,结合多媒体手段,展示与统计相关的图表、案例等,增强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直观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解决问题,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统计方法,还培养了数据分析能力,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互补优势,共同进步。小组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
4.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统计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形成数据分析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手段收集数据,培养他们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Excel、统计软件等,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呈现的能力。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根据所学统计量,分析一个实际问题,并撰写数据分析报告。

【统计学】统计学案例

【统计学】统计学案例

统计学案例案例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分析研究一、教学目的1、明确对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的意义及方法;2、学会根据研究的问题,正确、科学地设置对该问题进行评价的统计指标;3、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方法,认识到统计数据在统计分析中的重要性;4、在综合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所提问题的性质,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5、明确指标无量纲化的意义,掌握无量纲化的一般方法;6、掌握统计分析中权数的确定方法,明确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统计分析中应用;7、学会根据统计资料,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分析研究报告。

二、背景材料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分析研究经济全球化趋势及知识经济浪潮使包括人才在内的资源竞争更加激烈,信息共享程度更高,我国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对现代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使命。

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科学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应站在全球化高度,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创新能力,提高高等教育的竞争力,把握机遇,谋划未来,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因此,进行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保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理论1、竞争、竞争力及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涵义“竞争系个人(或集团)间的角逐;凡两方或多方力图取得并非各方均能获得的某些东西时,就会有竞争,竞争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它不仅是经济学家和生物学家研究的对象,也是教育学家常常思考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竞争力具有相对与绝对两种含义:绝对竞争力指个人、单位或国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其持续发展的能力,它很难用一个准确的计量单位来衡量。

而相对竞争力指个人、单位或国家其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相互比较中所处的位置,一般可通过比较排名来相对体现。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绝对竞争力采用的是定距尺度,而相对竞争力采用的是定序尺度。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如总体、样本、变量等。

(2)数据收集的方法,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3)数据的整理和图表展示,如频数分布表、直方图、折线图等。

2、难点(1)抽样方法的选择和抽样误差的理解。

(2)统计量的计算和应用,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城市的人口数量、商品的销售数据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这些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引出统计学的概念。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约 30 分钟)(1)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通过举例,如研究某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全校学生的身高就是总体,抽取的部分学生的身高就是样本。

(2)变量和数据变量是指研究对象的特征或属性,数据则是变量的具体取值。

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年龄等都是变量,而每个学生的具体身高值、体重值、年龄值就是数据。

3、数据收集(约 30 分钟)(1)普查普查是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调查。

讲解普查的优点(准确性高)和缺点(成本高、费时费力),并举例,如全国人口普查。

(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

介绍抽样调查的优点(节省成本、高效)和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抽样方法的应用场景。

4、数据整理与描述(约 40 分钟)(1)数据分组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讲解分组的原则和方法。

(2)频数分布表根据分组情况,制作频数分布表,展示数据在各个组中的分布情况。

统计学 思政教学案例

统计学 思政教学案例

统计学思政教学案例思政教学案例: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社会问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完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社会治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

如何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案例教学设计:针对上述社会问题,培养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1. 社会治安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收集相关数据,使用各种统计方法来研究城市、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对犯罪率的影响。

通过分析结果,提出控制犯罪的策略和措施。

2. 环境污染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环境监测数据和调查问卷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使用统计方法来研究不同地区、工业企业、人口密度等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通过分析结果,提出保护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3. 资源短缺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资源的分配情况,建立合理分配模型,对未来的资源分配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测,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通过这些案例的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能够使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1. 引入:通过社会问题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强调统计学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3. 统计方法的应用:以社会治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问题为例,分别介绍解决问题的统计方法。

4. 案例分析讨论: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

5. 思考和总结:授课结束时,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思考。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学生自主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

评价方式: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某个社会问题,并通过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

《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3. 价值观目标:通过统计学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数据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统计学的应用场景、作用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教学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和网络资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知识。

五、教学组织与实施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统计学的学习。

2. 知识点讲解:分别讲解统计学的各个知识点,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和建议,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 总结归纳: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将统计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形成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对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考试,对学生的统计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3.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七、思政元素融入方式与效果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据观念:在讲解统计学概念和方法时,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数据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数据素养。

《统计学》教案完整版doc(2024)

《统计学》教案完整版doc(2024)

移动平均法
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的移动平均 值来消除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的影响,从而揭示时间序列的长
期趋势。
指数平滑法
根据时间序列的近期数据对未来 进行预测,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 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使得近期 的数据对预测结果具有更大的影
响。
线性回归法
通过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 线性关系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 求解模型参数,从而实现对时间
软件安装与启动
介绍SPSS软件的安装步骤和启动方法,以及软件界面的基本组成。
2024/1/26
数据文件建立与管理
讲解如何在SPSS中建立数据文件,输入和编辑数据,以及数据文件的保存和管理。
33
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在SPSS中实现
描述性统计
介绍如何使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 计分析,包括频数分布、集中趋 势、离散程度等指标的计算和解
拒绝原假设的决策。
19
05 回归分析预测技 术探讨
2024/1/26
20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01
02
03
04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定 义与假设
最小二乘法原理及其在 一元线性回归中的应用
回归系数的估计与解释
模型的检验与评估:拟 合优度、显著性检验等
2024/1/26
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01
02
03
0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定义与假 设
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
利用样本数据计算出检验统计量的值。
作出决策
将计算得到的检验统计量的值与拒绝域进行比较,作出 是否拒绝原假设的决策。
17
方差分析应用
2024/1/26
方差分析的概念
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不同因素对总体均值是否有显著 影响的统计方法。

统计学教学案例课程实践(3篇)

统计学教学案例课程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统计学教学案例课程应运而生。

本文以某高校统计学教学案例课程为例,探讨统计学教学案例课程的实践过程。

二、课程背景某高校统计学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了统计学教学案例课程。

该课程旨在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1. 案例选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涵盖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经济、金融、医疗、教育等。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案例背景、数据来源、分析方法等。

3. 案例实践:指导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4. 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课程实践过程1. 案例导入教师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某企业销售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讲解案例背景、数据来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等。

学生通过自学和课堂讨论,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案例实践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如计算销售数据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案例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案例总结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统计》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统计》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统计》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能够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4. 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推断和判断。

教学重点: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3.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2. 数据的分析和推断。

一、引入(10分钟)1. 通过举例说明统计学的重要性,如: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的消费习惯、了解某些疾病的发病率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基本概念(30分钟)1. 介绍统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数据、样本、总体、频数、频率、平均值等。

3.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频数、频率和平均值,并解释其意义。

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0分钟)1. 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

2. 讲解如何进行样本和总体的选择,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 引导学生进行一项数据收集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饮食习惯或娱乐方式,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整理数据。

四、数据的分析和表达(40分钟)1. 介绍统计学中的图表和图形,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制作和解读各种图表和图形,分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张统计图表,并对图表进行解读和分析。

五、统计学方法的应用(40分钟)1. 介绍统计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如: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某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等。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项实际问题,并得出结论。

六、归纳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 预告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统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3.了解常见的统计方法及其应用4.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统计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三、教学难点1.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统计分析软件的运用四、教学内容1. 统计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统计学的含义和作用•统计学中的变量和参数•统计学中的概率和分布•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2. 统计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样本和总体•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频数和频率•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3. 统计学的常见方法和应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4. 统计学软件的使用•Excel•SPSS•R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

讲授统计学的概念、原理、术语和方法,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2.实例法。

通过实例演示统计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3.讨论法。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4.实践活动。

让学生实践统计学的方法,并通过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活动,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统计学》2.统计分析软件:Excel, SPSS, R七、课堂练习•根据一组样本数据,求出样本的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应用假设检验的方法,检验两组样本数据是否有显著差异•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绘制直方图、散点图和线性回归图•使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检验不同组别的平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八、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在Excel或SPSS中模拟一组样本数据,并使用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实际问题,应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4.将分析结果和思路整理成文档并提交九、教学评价1.考试。

通过考试测试学生对统计学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2.作业。

评估学生对统计学方法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3.研究报告。

九年级数学上册《统计的简单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数学上册《统计的简单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3.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合作任务,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欲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 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实施以下反思与评价策略:
1.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4.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策略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互补,促进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2. 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确保每个成员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1.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统计问题,如学校运动会成绩统计、班级学生身高体重分布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实物等,展示统计案例,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对统计学的兴趣;
3. 创设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现场调查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统计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学校运动会成绩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组数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数据描述问题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的简单应用》。
4.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统计学素养。

《企业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企业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企业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企业统计学》全面介绍了现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是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核心课程,在培养企业统计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课程遵循OBE理念,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制定课程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能够以批判性的思维发现、辨析、质疑、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统计领域的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能够构建起经济统计学专业思维体系,坚定学习经济统计学专业和从事经济统计工作的信心,同时通过深刻认识企业统计工作,感受中国力量、中国制造、中国精神、中国故事,感受作为新一代青年统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数据的统计和应用问题不仅引起了微观企业的关注,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学术界研究领域的前沿话题。

因此,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在企业从事统计实践工作,也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深造。

二、教学目标(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通过贯穿“统计质量”的理念和目标,帮助学生强化对企业生产过程质量统计背后的价值理解和认同(思政目标),使学生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过程控制统计指标(教学目标)。

2.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应用,使学生理解生产过程的质量统计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实现本讲课的教学目标,将充满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进而体现本讲课程的思政目标。

(二)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结合近年来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案例,对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统计指标进行讲解和分析,突出指标体系中对过程质量控制的指标讲解,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和具体的企业产品质量案例更好的理解企业质量过程控制对企业改革、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导作用,从而强化学生对企业质量统计的价值理解和认同。

2.通过中国企业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卓越进步和世界贡献,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中国立场,认清和勇挑时代担当,并在此过程中引入中国企业的作用和贡献,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将爱国主义情怀倾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以中国统计人的职业担当为己任,坚固自己的学习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十二方差分析案例
1.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是否会使完成课程的时间差异缩小
一种空军电子学引导性教程利用一种个人化教学系统,每位学生观看讲座录像带,然后给以程式化的教材。

每位学生独立地钻研教材直至其完成训练并通过考试。

我们关心的问题是每位学生完成其训练计划的这一部分的不同速度。

有些学生能够相对较快地完成程式化教材,而另一些学生花在教材上的时间较长并且需要另外的时间来完成课程。

在整个集体共同进行其他方面的训练之前,进行得较快的学生要等待较慢的学生完成引导性教程。

一种建议的替代系统涉及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这种方法中,所有的学生观看相同的讲座录像带,然后每位学生被指派到一个计算机终端以接受进一步训练。

在教程自我训练部分的整个过程中,由计算机指导学生独立工作。

为对建议的和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一个由122名学生组成的班级被随机地指派采用这两种方法之一。

一组61名学生使用当前程式化教材,另一组61名学生使用建议的计算机辅助方法。

每位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小时)被记录在下表:
当前训练方法完成教程的时间(小时)
76 76 77 74 76 74 74 77 72 78 73 78 75 80 79 72 69 79 72 70 70 81 76 78 72 82 72 73 71 70 77 78 73 79 82 65 77 79 73 76 81 69 75 75 77 79 76 78 76 76 73 77 84 74 74 69 79 66 70 74 72
建议的计算机辅助方法完成教程的时间(小时)
74 75 77 78 74 80 73 73 78 76 76 74 77 69 76 75 72 75 72 76 72 77 73 77 69 77 75 76 74 77 75 78 72 77 78 78 76 75 76 76 75 76 80 77 76 75 73 77 77 77 79 75 75 72 82 76 76 74 72 78 71
(1)利用适当的描述性统计,将每种方法的训练时间资料汇总。

由样本资料,你能观察到什么异同?
(2)评价两种训练方法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

讨论你的结论。

(3)计算每种训练方法的标准差与方差。

进行两种训练方法总体方差相等的假设检验,讨论你的结论。

(4)关于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有何建议?解释之。

(5)在对将来要使用的训练计划作最终决定之前,你是否建议需要其他数据或检验?
2.分试卷测试效果是否一致
让4名学生前后做3份测验卷,得到如下表的分数,运用方差分析法可以推断分析的问题是:3份测验卷测试的效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3、地理位置与患抑郁症之间是否有关系
抑郁症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抑郁症包括情感性精神病、抑郁性神经症、反应性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等;狭义的则仅指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

抑郁症在国外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精神疾病,据报告,其患病率最高竟占人群的10%左右,而且社会经济情况较好的阶层,患病率越高。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

全世界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在不断增长,而抑郁症患者中有10—15%面临自杀的危险……引起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为了了解地理位置对抑郁症是否有影响,我们做如下的案例分析:
作为对65岁以上的人长期研究的一部分,在纽约洲北部地区的Wentworth 医疗中心的社会学专家和内科医生进行了一项研究,以调查地理位置与患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选择了60个相当健康的人组成一个样本,其中20人居住在佛罗里达,20人居住在纽约,20人居住在北卡罗米纳。

对中选的人给出了测量抑郁症的一个标准化实验,搜集到表1中的资料,较高的分表示较高的抑郁症水平。

研究的第二部分考虑地理位置与患有慢性病的65岁以上的人患抑郁症之间的关系,这些慢性病诸如关节炎、高血压、心脏失调等。

这种状况的人也选出60个组成样本,同样20人居住在佛罗里达,20人居住在纽约,20人居住在北
卡罗米纳。

要求根据所给的样本数据,做出以下管理报告:
描述统计学方法概括说明两部分研究的资料,关于抑郁症的得分,你的初步观测结果是什么?
对两个数据集使用方差分析方法,陈述每种情况下被检验的假设,你的结论是什么?
用推断法说明单个处理均值的合理性。

讨论这个研究的推广和你认为有用的其他分析
本案例是通过单因素的方差分析,对各个地区的抑郁症得分均值进行假设检验。

分别检验地理位置对健康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程度,进而得出结论。

案例分析首先:数据资料中的数据,并不能直接看出地区与患抑郁症之间有联系与否。

我们可以根据所给的样本资料,得到以下信息:(一)健康的被调查者中:佛罗里达地区平均得分=5.55 纽约地区平均得分=8 北卡罗米纳地区平均得分=7.05 (二)患抑郁症的被调查者中:佛罗里达地区平均得分=13.6 纽约地区平均得分=15.25 北卡罗米纳地区平均得分=13.95 (三)我们给出不同地区所有被调查者的平均得分情况佛罗里达地区平均得分=9.575 纽约地区平均得分=11.625 北卡罗米纳地区平均得分=10.5。

根据计算出的样本均值,给出相同地区不同健康状况下平均得分的比较图示以及不同地区所有被调查者的数据均值如图所示:
由以上图示,初步观测结论如下:
从同一地区来看,患慢性病的被调查者患抑郁症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从地区差异来看,纽约地区患抑郁症的平均水平最高,北卡罗米纳次之,佛罗里达最低。

然后:为了进一步探讨地理位置与患抑郁症之间是否有显著关系,我们进行假设检验。

该案例实质是检验不同水平下总体均值是否相等。

我们把其他因素固定,只保留“地理位置”这个因素,来检验在不同地理位置,患抑郁症水平是否显著不同。

从分析结果看,由于P值0.342663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有充分的理由接受原假设,即不同地理位置下患抑郁症的测试平均水平相同,所以地理位置与抑郁症之间无显著性关系。

综上所述:人们的健康状况对其抑郁症水平有影响;不同的健康状况下,地理位置对抑郁症的影响也有不同,即地理位置对健康人群有显著性影响,而对慢性病患者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