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音乐史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精品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精品PPT课件

(二)民国初期
——以学堂乐歌为主的新音乐启蒙的继续
历史线索。
学堂改为学校。音乐列为中小学和师范 学校必修课。
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主张,对新音 乐和艺术教育活动的促进作用。
乐歌书刊大量印行。新音乐活动蓬勃开 展。出现了许多新式音乐社团。
(三)20年代新音乐的初步发展
历史线索。 1919北京大学创立音乐研究会。 赵元任的歌曲创作。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 刘天华的二胡音乐。 萧友梅、赵元任等人的欧洲乐器音乐创作。 20年代工农兵歌曲创作。 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设立。 王光祈的音乐理论研究。
育。学校音乐教育成为近代中国音乐史的重要 内容,它影响到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
声乐歌曲
一、群众歌曲 二、独唱歌曲 三、合唱歌曲 四、电影、戏剧歌曲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的最早演奏乐器只是琵琶,后来,又被移植为古筝曲。但现在能 听到的,大都是民乐合奏的,乐器如下: 琵琶,古筝,中阮,萧,花盆鼓,二胡,中胡,大提琴,木鱼,碰铃,笙... (根据版本不同,使用乐器会有所变化) 关于民族乐团: 弦乐组: 板胡、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革胡、民族大提琴、低音提琴。 管乐组: 笛子,笙,唢呐,管子。 弹拨乐组: 扬琴、箜篌、古筝、柳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 打击乐组: 民族定音鼓、花盆鼓、小堂鼓、大锣、小锣,云锣、响板...
时。《律吕正义续编》的印行。 2、太平天国采用基督教音乐从事反清活
动。 3、清廷新式军队的军乐队。 4、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 式等方面与传统歌曲的不同。
歌词文、白语言形式兼采,旋律写作主 要是“旧曲填词”,主要以外国歌曲音 乐作为乐歌旋律,也有少量自创曲调者。 乐歌内容主要反应的国人救亡图存及资 产阶级革命思想要求。乐歌的对象主要 是学生。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PPT课件
源自30-40年代抗日歌咏活动
历史线索。 “九一八”事变后,影响中国最大的历史
事件就是抗日,在音乐方面,是围绕抗 日宣传的歌咏活动。 影响深远。 多种风格、形式的杰作迭出。
二、不同政权区域的音乐文化
这是民国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又一特点。 国统区的音乐文化。 共产党政权领导的区域音乐文化。
独唱歌曲
独唱歌曲是代表近代歌曲创作艺术水平 的主要部类
代表人物:萧友梅、赵元任、黄自
萧友梅
萧友梅简介:
(1884—1940)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及钢琴,并加入“同盟
会”。1912年赴德学习音乐,并以《中国古代乐器孝》一文获得
博士学位。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和杰出的音乐教育家
。《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是他的代表
作品特点:
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
《叫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也是微云》
黄自
黄自简介: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
人,字今吾。黄自是我国著名的近现代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在中国音乐发 展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专业音乐教 育及音乐创作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他母 亲在黄自幼年时的经常教他唱山歌、背唐诗宋 词。 代表作品: 《旗正飘飘》、《抗敌歌》
三、社会音乐结构的变化
新音乐勃兴,传统音乐地位下降。 从历史看,这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又一次
转折。 这一转折的原因?
传统音乐
近代传统音乐职业化。大量发源于农村的传统 音乐流入城市,并且在城市立足、发展;各种 民间职业、半职业团体的增多、扩大、表演艺 术水平的提高;已有传统音乐的成熟和传统音 乐的新发展;适应传统艺术的市镇接受者—— 市民的需要改革艺术。传统音乐朝着艺术化, 特别是娱乐性、趣味性、通俗性等方面发展; 吸收新文化成分;传统音乐在职业化的过程中 ,为了经济利益与适应市民之需,也受到不少 坏的影响。如广东音乐的一度爵士化。

中国近代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代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代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1、学堂乐歌:是1898年—1919年约20年间,中国新式学校音乐课中所教唱的歌曲。

它引进外来曲调,填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构成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之通俗、典雅的新型歌曲。

“学堂乐歌”本应称“乐歌”,因它产生在学堂,故都称“学堂乐歌”。

虽其后冲出学堂走向社会,但称谓仍未改变。

2、江南丝竹:流行于江浙一带,是以丝弦和竹管乐器相结合的演奏形式,与明清时的“十番锣鼓”有着紧密联系。

“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有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等。

在农村多演奏大套乐曲,常加多面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练朴实;在城市以文人演奏居多,演奏手法即兴、协调讲究韵味,旋律多加花,故风格优雅华丽。

现在泛指的“江南丝竹”即属此类。

3、广东音乐: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由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发展成独立演奏的器乐曲。

早期乐曲音符较疏、节奏也少变化。

后经过演奏家们的改编创作,使旋律流畅、轻快,出现多种装饰音型,富有较强的娱乐性。

曲调来源除粤曲外,还吸收古代词曲及其他乐曲。

前期伴奏乐器以二弦为主,后期以高胡为主。

4、秧歌剧:是在旧秧歌中的“小场子戏”基础上,综合吸收当地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等音乐与表演形式而创作。

秧歌剧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西洋乐器。

5、毛主席诗词歌曲:是50、60年代前后艺术歌曲的典型代表作品,他是1958年毛泽东诗词公开发表后,作曲家们纷纷为其谱曲而产生的。

毛泽东诗词容量大、内涵深,作曲家们以极其认真严肃的态度,以真挚热烈的情感,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所以这些歌曲品位较高。

因创作的时间集中,数量多,且又多数歌曲较有影响,它同“文革”时期创作的同类歌曲已初步形成一个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问答题:一、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答:1、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

2、传播西方音乐,对新音乐的形式、普及、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民族器乐(二)
民族器乐活动历来在民间是有市场的,群众 基础很好。其活动主要集中在宗教活动、民 间民俗活动中。也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原 因,民国时期政府并不重视这样的音乐及其 活动,这些音乐家地位及其低下,自生自灭, 无人问及。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丝竹音乐。这个乐种在江 南发展势头最好。
代表人物:华彦钧
30-40年代抗日歌咏活动
历史线索。 “九一八”事变后,影响中国最大的历
史事件就是抗日,在音乐方面,是围绕 抗日宣传的歌咏活动。 影响深远。 多种风格、形式的杰作迭出。
二、不同政权区域的音乐文化
这是民国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又一特点。 国统区的音乐文化。 共产党政权领导的区域音乐文化。
作品特点:
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
《叫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也是微云》
黄自
黄自简介: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
人,字今吾。黄自是我国著名的近现代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在中国音乐发展 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专业音乐教育 及音乐创作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他母亲 在黄自幼年时的经常教他唱山歌、背唐诗宋词。 代表作品: 《旗正飘飘》、《抗敌歌》
1.创作特征与艺术成就
(1)模仿古琴泛音技巧 (2)模拟自然声响 (3)运用小提琴功法 2.对民族器乐的改进和发展 (1)对二胡教学争取地位 (2)改变教学体系 (3)编写《南胡练习曲》47首 (4)对二胡的改制,如弓法、音质等。 (5)改进记谱法。
音乐教育家,四川(今重庆)铜梁人。幼时受其兄影 响爱好音乐。1926年入成都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钢 琴、小提琴和作曲并学唱昆曲。1929年转入上海私立 中华艺术大学。先后在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师范 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音乐 学院任教。 作品特点: 抒情易唱、旋律优美 代表作品: 《飘零的落花》、《中华儿女》、《长城谣》等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这个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①传统音乐随社会变化而有相应调整,以求自身保存,主导地位下降。

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新文化的出现,产生了新音乐,不断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③社会政治变化,对音乐影响深刻,有过各种政权下不同政治色彩的音乐文化同时共存,呈现了复杂、多元的特点。

清末以来随西方音乐传入逐步建立的不同此前传统音乐的近代新音乐,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由1898年康梁上书开办新式学堂,至1919年“五四”前。

新音乐文化获得坚实基础,出现一批普通音乐的教育家。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二十年代末。

发展迅速,新型音乐教育机构建立,为专业音乐发展奠定基础,出现一批专业音乐家。

③三十年代,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演出,全国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贯穿这个时期。

大多是声乐作品,器乐较少。

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出现《黄河大合唱》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④四十年代,中国处于沦陷区、国统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三种政权并存局面,音乐文化发展呈现不同色彩。

仍以声乐作品为主,器乐创作明显提高。

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作里程碑式作品。

传统音乐的发展戏曲京剧等较大剧种已经定型。

一些优秀京剧艺术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原来艺术形式大胆改革,扩大了京剧的表现力。

梅兰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和革新的古装新戏《洛神》、《天女散花》;对传统剧目《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进行新的加工创造;编演爱国戏《抗金兵》。

对旦角艺术进行改革,创立融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体的“花衫”,雍容华贵、凝重流畅的唱腔,形成独特风格的“梅派”。

另外,伴奏加进二胡、月琴,一些新戏中采用新的配乐手法。

三十年代赴美、苏,赢得国际声誉。

周信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新编历史剧,编演《四进士》等。

发扬“海派”改革创新精神,强调唱腔与语言的结合,,形成质朴刚健、铿锵顿挫、富于激情的“麒派”程砚秋,编演《荒山泪》、《窦娥冤》等,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广泛学习其它剧种和西方音乐,创造委婉幽咽而又刚劲的“程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这个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①传统音乐随社会变化而有相应调整,以求自身保存,主导地位下降。

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新文化的出现,产生了新音乐,不断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③社会政治变化,对音乐影响深刻,有过各种政权下不同政治色彩的音乐文化同时共存,呈现了复杂、多元的特点。

清末以来随西方音乐传入逐步建立的不同此前传统音乐的近代新音乐,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由1898年康梁上书开办新式学堂,至1919年“五四”前。

新音乐文化获得坚实基础,出现一批普通音乐的教育家。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二十年代末。

发展迅速,新型音乐教育机构建立,为专业音乐发展奠定基础,出现一批专业音乐家。

③三十年代,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演出,全国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贯穿这个时期。

大多是声乐作品,器乐较少。

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出现《黄河大合唱》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④四十年代,中国处于沦陷区、国统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三种政权并存局面,音乐文化发展呈现不同色彩。

仍以声乐作品为主,器乐创作明显提高。

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作里程碑式作品。

传统音乐的发展戏曲京剧等较大剧种已经定型。

一些优秀京剧艺术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原来艺术形式大胆改革,扩大了京剧的表现力。

梅兰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和革新的古装新戏《洛神》、《天女散花》;对传统剧目《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进行新的加工创造;编演爱国戏《抗金兵》。

对旦角艺术进行改革,创立融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体的“花衫”,雍容华贵、凝重流畅的唱腔,形成独特风格的“梅派”。

另外,伴奏加进二胡、月琴,一些新戏中采用新的配乐手法。

三十年代赴美、苏,赢得国际声誉。

周信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新编历史剧,编演《四进士》等。

发扬“海派”改革创新精神,强调唱腔与语言的结合,,形成质朴刚健、铿锵顿挫、富于激情的“麒派”程砚秋,编演《荒山泪》、《窦娥冤》等,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广泛学习其它剧种和西方音乐,创造委婉幽咽而又刚劲的“程派”。

近代音乐史

近代音乐史

近代音乐史第一篇:近代音乐史沈心工:P404(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共创作了《黄河》、《采莲曲》、《体操—兵操》(《男儿第一志气高》)、《竹马》、《铁匠》、《小小船》、《革命军》等100余首乐歌,编辑有多部乐歌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等。

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息霜。

第一个创作多声部歌曲《春游》;第一个创办话剧社“春柳社”;中国话剧史上饰演茶花女的第一人;第一个创办音乐杂志“音乐杂志”;第一个推广五线谱;其作品还有《送别》《祖国歌》《忆儿时》《西湖》等等。

曾志忞:翻译介绍西方音乐理论:《乐理大意》《音乐全书》《和声略意》《乐典教科书》青主:P449(1893~1959)P449 音乐理论家,我国近现代研究音乐美学的第一人。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满枝》、《赤日炎炎似火烧》出版了《清歌集》、《音境》两本艺术歌曲集,发表了《乐话》、《音乐通论》等音乐论著,1929年到上海国立音专任教授。

王光祈:P454作为我国第一代音乐学家,在中国音乐史学以及比较音乐学上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第一个把西方音乐与中国音音乐做比较;第一个使用外文介绍中国音乐;其代表作:《论中国古典歌剧》《音乐在中国的意义》;写了一本《中国音乐史》著作。

萧友梅:P319(1884~1940)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

我国近代最早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之一,被称为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之父。

创作有《五四纪念爱国歌》《卿云歌》《问》《南飞之雁语》等,编写有《和声学》、《普通乐学》等教材,对我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突出成就。

把依曲填词的创作水平提升到专业创作的水平;具有典型的德国古典音乐风格。

《问》易韦斋作词,萧友梅谱曲的一首学校歌曲,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忧郁和感慨之情。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中国近代音乐史一、学堂乐歌1、定义:学堂乐歌是清代明初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内容:(1)反映人民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爱国思想的;(《何日醒》《黄河》《中国男儿》)(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新政的胜利的歌曲;(《革命军》《光复纪念》《演说》)(3)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军国民教育”的军歌;(《出征》)(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勉女权》《缠足苦》《女子体操》)(5)宣传新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旧习俗的;(《地球》《运动会》《跳舞》)(6)少儿乐歌,向儿童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的;(《勉学》、《赛船》、《春游》、《送别》)(7)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歌曲。

(《尊孔》《忠君》《五伦》)3、形式:齐唱曲(“单音歌曲”)、合唱曲(“复音歌曲”),这两类大多是根据现成格调填以新词而编成。

4、曲调的来源:(1)歌调多取材于日本歌曲;(《中国男儿》、《何日醒》、《革命军》)(2)选自欧美的歌曲填词;(《送别》、《跳舞会》、《勉学》、《拉纤行》)(3)选自我国民间曲调;(沈心工《采茶歌》、《勉女权》、《缠足苦》等作品。

)(4)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华航琛《上课》、《美哉中华》、《黄河》、《春游》、《采莲曲》等数首。

)(4)同一个曲调被填以不同歌词;(5)同一个词被填以不同的曲调。

5、代表人物: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最有贡献和影响的是沈心工,李叔同等音乐家。

此外,像曾志忞,李华萱等人也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启蒙音乐家。

6、学堂乐歌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1)辛亥革命以前将近10年;(2)辛亥革命以后将近10年(3)五四运动以后至抗日战争爆发以前7、历史意义: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兴起对我国“新音乐”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对社会改革发挥了一定的宣传教育工作,而且对于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中国近代音乐史回眸中国近代音乐史一中国近代音乐的传播与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自清代末叶的鸦片战争,在历经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

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如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洪秀全起义》,抗议沙俄入侵的《迫迁歌》,“五四”时期痛斥军阀出卖祖国镇压百姓的城市小调《坚持到底》,《苦百姓》等,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如《天心顺》,《绣金匾》等。

戏曲音乐中京剧的形成影响及于全国,出现了程长庚、谭鑫培以及后来的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一代名优。

各种地方小戏、评剧、越剧、楚剧等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民族器乐则以民间出现各种器乐演奏的社团为特点,如“天韵社”,“大同乐会”等等。

这反映出民族器乐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活动基础。

这种民族音乐民间活动的特点造就出许多卓越的民间艺人,此外,各种琴谱、琵琶谱的编定、出版也多了起来。

再次,西洋音乐传入中国时,当时一些要求效法欧美,富国强兵的维新派知识分子倡导了这一运动,如梁启超、沈心工、李书同等。

学堂乐歌作为学生音乐教材,以宣传爱国反帝,拥护共和,以及学习欧美科学文明为内容,如《中国男儿》,《体操-兵操》等,这些乐歌又不仅流传于学校,而且广泛影响到社会各界。

这些乐歌多借用外来曲调填词,也有少数根据本国曲调填词,还有少数创作曲调。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开始兴起了传播西洋音乐,改进国乐的音乐活动,并建立了一些音乐社团,如“北大音乐研究社”、“中华美育社”、“国乐改进社”。

而专业音乐教育最初就是在这些音乐社团的基础上建立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肖友梅又在上海创建国立音乐院,这是正规专业音乐教育的开始。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音乐与民族认同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近现代音乐在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传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音乐与民族认同的关系体现在音乐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上 中国近现代音乐在社会文化变迁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色
音乐与时代变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音乐传入中国,开始与本土音乐融合 20世纪30年代:中国音乐开始走向世界,如《黄河大合唱》等作品 20世纪50年代:中国音乐受到苏联音乐的影响,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作品 20世纪80年代:中国音乐开始多元化发展,如摇滚、流行等音乐形式开始流行
未来展望与趋势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 跨界融合: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如舞蹈、戏剧、电影等跨界融合,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数字化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未来音乐发展的趋势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音乐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文化
谭盾:黄河》
音乐贡献与影响
聂耳:创作 了《义勇军 进行曲》等 经典歌曲, 被誉为“人 民音乐家”
冼星海:创 作了《黄河 大合唱》等 经典歌曲, 被誉为“人 民音乐家”
贺绿汀:创 作了《牧童 短笛》等经 典歌曲,被 誉为“人民 音乐家”
谭盾:创作 了《卧虎藏 龙》等经典 电影配乐, 被誉为“电 影音乐大师”
音乐创作特点
融合中西音乐元素,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注重民族音乐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创新音乐形式,推动音乐发展 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精神
代表作品赏析
聂耳:《义勇 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黄 河大合唱》,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这个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①传统音乐随社会变化而有相应调整,以求自身保存,主导地位下降。

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新文化的出现,产生了新音乐,不断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③社会政治变化,对音乐影响深刻,有过各种政权下不同政治色彩的音乐文化同时共存,呈现了复杂、多元的特点。

清末以来随西方音乐传入逐步建立的不同此前传统音乐的近代新音乐,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由 1898 年康梁上书开办新式学堂,至1919年“五四”前。

新音乐文化获得坚实基础,出现一批普通音乐的教育家。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二十年代末。

发展迅速,新型音乐教育机构建立,为专业音乐发展奠定基础,出现一批专业音乐家。

③三十年代,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演出,全国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贯穿这个时期。

大多是声乐作品,器乐较少。

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出现《黄河大合唱》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④四十年代,中国处于沦陷区、国统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三种政权并存局面,音乐文化发展呈现不同色彩。

仍以声乐作品为主,器乐创作明显提高。

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作里程碑式作品。

传统音乐的发展戏曲京剧等较大剧种已经定型。

一些优秀京剧艺术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原来艺术形式大胆改革,扩大了京剧的表现力。

梅兰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和革新的古装新戏《洛神》、《天女散花》;对传统剧目《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进行新的加工创造;编演爱国戏《抗金兵》。

对旦角艺术进行改革,创立融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体的“花衫”,雍容华贵、凝重流畅的唱腔,形成独特风格的“梅派”。

另外,伴奏加进二胡、月琴,一些新戏中采用新的配乐手法。

三十年代赴美、苏,赢得国际声誉。

周信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新编历史剧,编演《四进士》等。

发扬“海派”改革创新精神,强调唱腔与语言的结合,,形成质朴刚健、铿锵顿挫、富于激情的“麒派”程砚秋,编演《荒山泪》、《窦娥冤》等,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广泛学习其它剧种和西方音乐,创造委婉幽咽而又刚劲的“程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音乐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1927年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规模较大、制度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_国立音乐学院_,1929年后更名为_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_。

2.学堂乐歌《黄河》是着名音乐教育家_沈心工_根据诗人_杨渡_的名篇自己作曲的作品。

3.《春江花月夜》上世纪30年代由“_大同乐会_(组织)”的柳尧章等人根据琵琶曲《_夕阳箫鼓_》改编而成的着名民乐合奏曲。

4._国乐改进社_是1927年刘天华等人在北京成立了一个以收集、整理、研究和创作民族音乐的社团组织,当时还编辑出版了刊物《_音乐杂志_》。

5.三十年代青主编写了两本美学性的音乐论着,是《_音乐通话_》和《_乐话_》。

6.在赵元任的作品中,要求恋爱自由、要求个性解放是他创作的重要题材,其中以艺术歌曲《_教我如何不想他__》和合唱曲《_海韵__》在当时影响较大。

7.歌剧《白毛女》中主要人物的主导主题是根据民歌的音调创作的。

如喜儿的主题吸取了河北民歌《_小白菜_》的音调;杨白劳的主题吸取了山西民歌《_捡麦根_》的音调。

8.20年代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有《_麻雀与小孩_》和《_葡萄仙子_》。

9.1934年着名美籍俄裔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在上海的国立音专举办了“征求有中国风味钢琴曲”作品比赛,其中_贺绿汀_的钢琴曲《_牧童短笛_》获得了头奖。

10.《新编“九一八”小调》是_吕骥_为抗战时期的活报剧《_》而创作的插曲。

11.在评剧发展的初期,农民剧作家_成兆才_曾为评剧编写了近百个剧目,如当时在北方群众中轰动一时的《_杨三姐告状_》。

年代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有《_葡萄仙子_》和《_麻雀与小孩_》,儿童歌舞表演曲有《_可怜的秋香_》。

13.在黄自的创作中,合唱和艺术歌曲的创作是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和成就的,如《_长恨歌_》、《_春思曲_》和《_思乡_》等。

14.聂耳在电影《风云儿女》中创作了两首着名的电影插曲《_铁蹄下的歌女_》和《_义勇军进行曲_》。

15.民间艺人华彦钧在二胡、琵琶的演奏上都有相当高的造诣,他为我们留下了二胡曲《__二泉映月__》和琵琶曲《__昭君出塞___》等六首独奏曲。

年刘天华等人在北京成立了一个以收集、整理、研究和创作民族音乐的社团组织叫“_国乐改进社_”,当时还编辑出版了刊物《_音乐杂志_》。

17.歌曲《渔光曲》的曲作者是_任光_,《大刀进行曲》的曲作者是_麦新_。

18.三十年代青主编写了两本美学性的音乐论着,是《__音乐通话__》和《_乐话__》。

年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规模较大、制度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_国立音乐学院_,1929年后改名为_国立音乐专科学校_。

20.《新诗歌集》是赵元任在1928年完成的第一本歌集,其中刊载了当时他的许多艺术歌曲,如广为流传的《_教我如何不想他_》和合唱曲《_海韵_》。

21.《黄河大合唱》是着名作曲家冼星海于_1939_年在_延安_(地区)创作的。

22.小提琴曲《思乡曲》是_马思聪_创作的_《_内蒙组曲_》之中的第二乐章。

23.江文也的主要作品有《_台湾舞曲_》和《_北京素描_》。

24.贺绿汀的着名钢琴曲《_牧童短笛_》是创作于_1934_年的。

25.李叔同是我国学堂乐歌时期的代表人物,作有《送别》、春游等乐歌作品。

26.《梅娘曲》是作曲家田汉于1935年为话剧《回春之曲》而写的一首插曲,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感情。

27.萧友梅是我国近代时期重要的代表音乐家,作有大提琴曲《秋思》和歌曲问等作品。

28.《良宵》是国乐大师刘天华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

29.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发表了着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抗战及后来中国文艺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30.歌曲《夜半歌声》是人民音乐家田汉于30年代为电影《夜半歌声》创作的一首插曲,当时曾广为传唱。

31.周璇是我国年代非常活跃的一位歌星、影星,其成名曲为电影《马路天使》插曲和《四季歌》。

32.《二泉映月》是民间音乐家华彦钧于建国前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

33.贺绿汀早年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期间曾师从作曲家,作有《游击队歌》、《嘉陵江上》和垦春泥等歌曲。

34.《抗敌歌》和两首合唱作品,堪称黄自抗战歌曲的姊妹篇,其还作有艺术歌曲《花非花》、等作品。

35.刘天华不仅是一位家,也是一位家和音乐思想家。

36.《长城谣》是作曲家创作的一首抗战题材的艺术歌曲,其还作有等艺术歌曲。

37.黎锦晖于1922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这也是我国第部歌剧。

三、名词解释:
1.王光祈
2.《西藏音诗》
3.《抗敌歌》
5.《音乐教育》
6.曾志忞
7. 《送别》
8.《良宵》
9.《音乐小杂志》
10.山歌社11.《兄妹开荒》12.学堂乐歌:13.聂耳:14.《黄河大合唱》:15.黄自:16.《可怜的秋香》:17.国乐改进社:论述题:简述刘天华国乐改进思想及其实践活动试析歌剧《白毛女》的艺术特色请概述黄自的历史贡献。

请列举近现代音乐史上五部合唱作品,并给予历史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