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除术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除术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04T11:50:45.1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8期作者:雷霞[导读] 探讨粘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黑龙江省庆安县中医医院 152400 摘要:目的:探讨粘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例经腹手术治疗患者给予经腹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短,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

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效果较好,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明显优于开腹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开腹手术;疗效

子宫肌瘤是临床妇科最为常见良性肿瘤,黏膜下肌瘤占10%~15%。宫腔镜检查是一种用于宫腔及宫颈管疾病检查和治疗的内镜技术。宫腔镜可直接窥视宫腔形态,可见突出在宫腔内的肌瘤,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方案[1]。现对我院收治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行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满意,与经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20例经腹手术治疗患者给予经腹手术治疗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0.5±2.5)岁,单发20例,多发7例,伴子宫内膜息肉3例。对照组患者22~67岁,平均年龄(42.7±2.5)岁;单发19例,多发9例,伴子宫内膜息肉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于瘤体75%以上部分突出于宫腔内的较小粘膜下肌瘤(<2.5 cm),经宫腔镜切除较为简单,初学者宜从小型有蒂粘膜下肌瘤开始,熟练后才可进行较大的无蒂粘膜下肌瘤或肌壁间型向腔内生长的多发性肌瘤。宫腔镜单极电切割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充盈膀胱,在腹部B超监护下,探清子宫腔方向和深度,扩子宫颈达9 mm,将宫腔镜顺宫腔方向插入到子宫颈内口稍下方,在15~25 kPa(110~180 mmHg)范围的压力下注入膨宫液,待外鞘套排水孔流出的液体清亮后,即边注液边检视,在直视下将镜体朝子宫腔内推进,子宫充分扩展后即可进行全面观察。首先确定宫内肌瘤部位、大小、位置及蒂部宽度;继后在直视下应用电刀型切割套圈,将突出于宫腔内的肌瘤部分一片片切割到蒂部或达周围正常子宫内膜水平,游离于宫腔内的组织碎片用刮匙轻轻刮出;或切割肌瘤呈碎块后以卵圆钳钳夹扭转取出。对于埋入肌壁间部分的残存肌瘤,可经注射宫缩剂后等待1~2分钟,这时因包膜已破和宫壁肌肉收缩而将肌壁间部分肌瘤核挤入宫腔,以便于切割完全。若由于肌瘤过大、大部分嵌入肌壁间者,往往一次切除不完全,不必勉强继续手术(后述),待后随访。注意肌瘤切割创面的对侧内膜尽量使其保持完好,以减少术后宫腔粘连。对于有蒂肌瘤,可先行电凝蒂部后予以切割、碎块、扭断等方式取出。生长于宫底部肌瘤,可用135。的电切割套圈操作;若应用宫腔镜双极汽化电手术或激光刀烧灼较为方便且安全。对照组采用经腹手术治疗,连续膜硬外麻醉,给予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子宫次全切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资料采用标准差±平均值(±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20例,出血量(40.12±8.35)ml,手术时间(30.25±12.25)min,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7.35±3.30)h,住院时间(4.92±1.30)d。对照组20例,出血量(95.33±35.75)ml,手术时间(85.15±9.55)min,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7.85±4.52)h,住院时间(8.52±2.68)d。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外形正常或近于正常大小,隐匿的粘膜下肌瘤往往易在妇科检查时疏漏。阴道或腹部B超均能有助于诊断和定位,同时宫腔内灌注液体或超声显影剂显示效果较为清晰,尤其对肌瘤向宫腔内突出程度的评估。诊断性宫腔镜检查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明确诊断,并可对肌瘤的大小、部位、数目以及各个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的程度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宫腔镜检查宜于月经净后子宫内膜增生早期进行,此时内膜组织薄,不易出血,粘液分泌少,因而子宫腔内病变易于显露,不致漏诊[2]。诊断性宫腔镜一般用较纤细的宫腔镜,二氧化碳或5%葡萄糖液膨宫,按需稍扩或不扩张宫颈管,插入镜体后仔细、顺序地检视子宫侧壁、输卵管开口、宫底、另侧壁,最后检视子宫前后壁、宫颈内口和宫颈管。欲作子宫肌瘤保守性手术者,原则上均应在可疑病灶或相关内膜取活组织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综合临床、宫腔镜和B 超检查结果、病人的意愿以及医生经验、设备条件选择拟定处理治疗方案。

宫腔镜单极电切割术是由泌尿科切割镜演进发展而成。切割镜体外径为4 mm,视角以0°或15°为宜,且与内、外鞘套匹配。内鞘套顶端置有耐高温的陶瓷护环,经其灌注膨宫液入宫腔,再通过外鞘套间隙流出,构成宫腔内液体连续灌洗的回流机制。按病人意愿和耐受力以及手术类型和性质而定,包括是否作腹腔镜监导等,酌情选用宫颈旁阻滞麻醉、氯胺酮或异丙酚静脉麻醉、骶管麻醉,甚至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吸入性全身麻醉等,对于诊断性宫腔镜或小肌瘤的摘除且病人能承受者也可不用任何麻醉[3]。

原则上应给予腹部超声抑或腹腔镜监导,可同时评估盆腔状况和进行操作。术时腹部实时超声(B超)的监导效果满意,简便无创伤,且可通过膀胱和宫腔双重透声窗清晰显示肌瘤大小、部位,特别是嵌入肌壁层的程度,以便辅助引导手术的部位和深度,确保手术准确、顺利和完全,故B超似有逐渐取代腹腔镜作为监导大部分宫腔镜电切割手术的趋势[4]。总之,术前与病人及其家属交代清楚,使患者理解配合治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效果较好,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不失为一项可供选择且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措施。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