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第一课聚聚散散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聚聚散散(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聚聚散散(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理解聚聚散散的概念,掌握聚聚散散的表现方法,并能够运用聚聚散散的原理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1. 聚聚散散的概念:介绍聚聚散散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聚聚散散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分布状态。
2. 聚聚散散的表现方法:讲解聚聚散散的表现方法,如大小、颜色、形状等,让学生掌握聚聚散散的表现技巧。
3. 聚聚散散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聚聚散散的原理进行创作,如绘画、手工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聚聚散散的概念,掌握聚聚散散的表现方法,能够运用聚聚散散的原理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聚聚散散的原理进行创作,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图片等。
2. 学具: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聚聚散散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聚聚散散的含义、表现方法以及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聚聚散散的原理。
3. 示范:通过示范作品,展示聚聚散散的表现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聚聚散散的魅力。
4. 实践:让学生运用聚聚散散的原理进行创作,如绘画、手工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1. 聚聚散散2. 内容:聚聚散散的概念、表现方法、应用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聚聚散散的原理进行创作,如绘画、手工等。
2.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聚聚散散现象,并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聚聚散散的概念、表现方法以及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部分学生对于聚聚散散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等。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聚聚散散教案

3.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板书设计中,个部分都突出一个重点,通过关键词和图表的形式,让学生快速把握关键信息。例如,在图形组合的基本概念部分,突出“图形”、“组合”、“规律”等关键词;在实践活动部分,突出“观察”、“实践”、“创新”等关键词。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图形组合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搭配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发现其美感。
2.掌握基本的图形组合方法和色彩搭配技巧。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价学生对于图形组合和色彩搭配知识的掌握程度。测试题目应涵盖本节课的主要概念和应用,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的自我提升和进步意识。
3.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将学会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将生活中的物品创新性地组合成一幅画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将动手创作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将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图形组合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聚聚散散》 优秀课件1人教版

• 注意问题:
注意聚散的变化,使用颜色的同学要注意颜色 的运用,颜色的喷洒方法,水分的把握,制作过 程中出现问题询问老师。
总结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构图中聚散的关系。 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一些图片,扩大学视 野,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审美能力。 通过自己的尝试,明白聚与散的不同的艺术效 果,同时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如果感兴趣, 可以用多种方法和材料,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
名言摘抄 ●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易卜生 ●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托尔斯泰 ●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达· 芬奇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雨果 ●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 浪费了时间。 ──罗曼.罗兰 ●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 托尔斯泰 ●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 ──高尔基 ●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爱迪生 ●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爱迪生 ●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歌德 ● 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 ──牛顿 ● 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 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 ──门捷列夫 ●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 ●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高尔基 ●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左拉 ● 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罗曼· 罗兰 ●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 生命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裴多菲 ● 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卓别林 ●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人教版美术四下《聚聚散散》课件

• 课程导入 • 聚聚散散的创作技巧 • 聚聚散散的创作实践 •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 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导入
什么是聚聚散散
01
聚聚散散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通过将形态、色彩、线条等元素 聚集或分散,形成独特的视觉效 果。
02
在绘画、设计、摄影等领域中, 聚聚散散手法常被用于表现空间 感、层次感和动态感。
02
聚聚散散的创作技巧
色彩的运用
色彩搭配
在创作《聚聚散散》时,应注重 色彩的搭配,利用不同的色彩对 比和调和来表现画面中的聚和散
。
色彩情感
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 如暖色可以传达热烈、活泼的感觉 ,而冷色则给人平静、冷静的印象 。
色彩层次
通过色彩的深浅、明暗变化来表现 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从而更好 地表现出聚聚散散的效果。
聚聚散散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广告设计中,聚聚散散手法可以突 出产品特点,吸引消费者注意力。
在服装设计中,聚聚散散手法可以通 过色彩、图案的搭配,营造出时尚、 个性的风格。
聚聚散散的艺术价值
聚聚散散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引发观众的视觉享 受和情感共鸣。
通过深入探究聚聚散散的运用,可以拓展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推动艺术 的发展和创新。
国际交流
增加学生与国际同龄人的交 流机会,了解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艺术观念和风格,提升 国际视野。
THANKS
感谢观看
画面主次
通过调整元素的大小、位 置和明暗等来突出画面的 主次关系,使画面更加有 重点和层次。
画面深度
通过透视和景深的表现来 增加画面的深度感,使画 面更加立体和生动。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 聚聚散散》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聚聚散散》人教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美术课的第一节课,课题为“聚聚散散”,是一节描绘人物的绘画课。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通过学习课文,认识人物构图的基本要素,并了解到如何用简洁的线条描绘人物的形象和特征。
二、教学目标1.理解人物构图的基本要素,包括线条、形状、比例和结构。
2.学会使用简洁的线条描绘人物的形象和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绘画中。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1. 教学内容1.了解人物构图的基本要素。
2.学习如何用简洁的线条描绘人物的形象和特征。
3.创作人物形象的绘画作品。
2. 教学重点1.理解人物构图的基本要素。
2.学会使用简洁的线条描绘人物的形象和特征。
四、教学步骤与方法1.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展示一些描绘人物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人物构图的基本要素。
第二步:学习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教材上的课文,并重点讲解人物构图的基本要素,包括线条、形状、比例和结构。
第三步:示范教师进行简单的人物线条示范,并让学生模仿跟着画。
第四步: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指定的绘画纸上自由绘制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第五步: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示范、实践和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人物构图的基本要素,能够使用简洁的线条描绘人物的形象和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绘画创作。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点评学生的表现,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后作业1.巩固所学知识;2.在家中自由绘制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并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进行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扣主题,以线条描绘人物为主要创作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人教版美术四下第1课《聚聚散散》课件3

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02
鼓励尝试与探索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材料、技法,探索“聚聚散散”构图原则的更
多可能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03
评价与反馈
对学生的作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设性的反馈,鼓励学生不断改进自己
的创作,提高艺术表现力。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互评,让他们从同伴的
作品中获得启发。
技术性
色彩运用恰到好处,星星的描 绘细腻,构图有层次感。
主题表达
主题表达明确,通过星星的聚 聚散散,展现了夜空的神秘与
美丽。
美观性
整体画面美观,给人以美的享 受。
05
总结与拓展
本课内容总结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创作,使学生掌握了“聚聚散散” 的构图原则,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力。
目的
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了解同学的 作品创意和技巧,激发创作灵感 。
作品评价标准
创意性
作品是否具有独特的创 意和构思。
技术性
作品在绘画技巧、色彩 运用、构图等方面的表
现。
主题表达
作品是否准确表达了《 聚聚散散》的主题。
美观性
作品整体是否美观、和 谐。
优秀作品赏析
作品一
《春日盛宴》
创意性
该作品以春天的花朵为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与活力,创意新颖。
聚聚散散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广告设计中,通过聚聚散散的手法 ,突出产品特点,吸引消费者注意力 。
在包装设计中,通过聚聚散散的元素 ,突出产品特点,增加产品辨识度。
在海报设计中,运用聚聚散散的元素 ,传达活动或事件的主题和氛围。
聚聚散散的艺术价值
聚聚散散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给 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的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聚聚散散》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聚散关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作品中创造聚散效果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动手实践聚散关系的构图方法。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聚散关系的基本概念。聚散关系是指在美术作品中,通过元素的组合和布局,形成视觉上的聚集或分散效果。它是构成画面美感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表达情感和主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聚散关系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和创造视觉冲击力。
3.引导学生运用对比、重复、节奏等手法,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表现出聚散的美感。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通过集体创作,感受聚散关系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5.课程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互相欣赏、交流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聚散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感知。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成果展示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使得其他同学难以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此外,我还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他们对美术课程兴趣不足。为了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教学素材,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2.创意实践:激发学生运用美术元素和手法,创作表现聚散关系的作品,培养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
3.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传达个人情感和思想,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
第1课聚聚散散教案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绘画技巧、色彩搭配以及简单的构图原则。他们对美术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运用基本的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美术创作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在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擅长观察模仿,有的喜欢创新实践,有的则倾向于深入思考。
-举例3:在舞台设计中,演员和道具的分布形成聚散关系,使舞台表演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5.请分析以下作品中的聚散关系,并说明其艺术价值。
-作品1:《向日葵》
-作品2:《海浪》
-作品3:《山水画》
答案:
-作品1:《向日葵》中,向日葵作为视觉焦点,分布在画面的不同区域,形成聚散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了向日葵的生命力和美丽,强调了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聚散关系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创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聚散关系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聚散关系在美术创作中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品3:《山水画》中,山和水作为视觉焦点,分布在画面的不同区域,形成聚散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了山水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和谐统一,强调了山水画的意境和韵味。
4.请举例说明聚散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1:在室内设计中,家具和装饰品的分布形成聚散关系,使空间布局更加和谐和有趣。
-举例2:在园林设计中,植物和景观的分布形成聚散关系,使整体景观更加美观和有层次感。
-举例1:在绘画作品中,通过不同大小、形状的物体分布,形成聚散关系,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动感。
人教版四下美术课件 第1课 聚聚散散

•欣赏作品
洒
贴
画
• 用拼贴的方法制作点的聚散的效果。
• 拼贴的过程中,注意点的聚散疏密变化和 色彩的变化
课后思考
思考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运用所表现 聚聚散散。
第一课 聚聚散散
看图欣赏, 感受带来美感的不同;说说有哪些不同?
观察课本上的作品关于点的聚散。
密与聚
疏与散
春(墨彩)吴冠中
吴冠中老先生的《春》坠入线之罗网,用线来绘写春天,表现春光 之易逝,人间留不住,人间欢乐长留画中看。从具象的紫藤之纠葛发展到抽象的 “情结”,纵横交错,上下遨游,线在感情世界中任性奔驰。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 聚聚散散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聚聚散散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围绕“聚聚散散”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生活中聚会和分别的场景2.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3.选择合适的画材和绘画技巧4.通过艺术创作表达情感和想法二、教学目标1.了解聚会和分别的常见场景及其一般特征;2.掌握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3.学会选择合适的画材和绘画技巧;4.培养学生通过美术创作表达情感和想法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教授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2.帮助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的画材和绘画技巧。
教学难点为:1.帮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情感和想法;2.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和表现。
四、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具:电子教案、画册、画纸、颜料、画笔等;2.老师准备:预习教案和活动方案、会员卡奖品、将来阶段学习计划等。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讨论互动法、示范讲解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2.采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学生表演、评价与奖励交替等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者的良好教育环境。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聚会和分别场景,并让学生谈谈对此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生活场景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为后续艺术创作做好思想认识准备。
2. 学习环节:教师讲解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画册中找到相关例子并分享给全班。
通过讲解和分享案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构图和色彩搭配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3. 创作环节: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画材和绘画技巧,自行创作一张“聚聚散散”主题的画作。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通过创作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展示评价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班级进行评价和奖励。
通过相互欣赏、交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美术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并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学会了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掌握了选择合适画材和绘画技巧的方法,并通过艺术创作表达了情感和想法。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聚聚散散》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聚聚散散》人教版教学内容《聚聚散散》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的第一课,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生活中的聚散现象。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聚散现象的观察与描述、聚散形态的绘画表现、以及创意实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聚散的概念,并在美术创作中运用这一概念。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的聚散现象,掌握聚散形态的基本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学生能够将聚散概念融入美术作品中。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教学难点1. 理解聚散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绘画表现中聚散形态的创意构思与技巧实现。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聚散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聚散现象,如人群的聚集与散开、鸟群的飞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2. 新授:介绍聚散概念,讲解如何在美术作品中表现聚散形态,演示绘画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随后独立创作以聚散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回顾课程内容,强调聚散形态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课程重点。
包括以下内容:- 课程《聚聚散散》- 教学重点:聚散概念的引入与应用- 绘画技巧:如何表现聚散形态- 创作指导:创意构思与实现作业设计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聚散现象,创作一幅以聚散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作品需体现学生对聚散概念的理解和绘画技巧的应用。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主要包括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创作过程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法、以及作品的创意与表现。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聚聚散散》这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聚聚散散课件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
聚散现象
பைடு நூலகம்
泡泡最开始从教室的一角聚集,慢慢的散开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形成聚散现象。
《野滕明珠》
《野藤明珠》是一幅极具东方气质的经典作品。画面纯以墨来表现春日野藤勃勃的生机和斑驳陆离的光影。错综纠缠的线与点的构成在从容中蕴涵着激情,看似混乱的图像背后是严谨的形式逻辑。
《春雪》
点的大小变化
点的疏密变化
画家是怎么表现聚散的?
有序排列
工整规律
间距不一
富有变化
生动自然
大小改变
聚散变化给你什么感觉?
拓印
滴(喷)洒颜料
拼贴
摆放
绘画
下 课 啦
四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课 聚聚散散》 人教版(共18张PPT)

交流:说聚散
说说你知道或看到的生活中的聚散现象。
自选创作:
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有聚散效果 的画面。
选1中的聚散现象。
提示:形象可以简化。 注意坐姿,讲究卫生,及时整理学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
考眼力:你知道这张肖像画是怎么完成的吗?
游戏:摆聚散
要求:请两名同学到前面用磁力扣摆出点的 聚、散。
点的聚散会产生疏密对比关系,使画面更生动、和谐、有趣。
有
有虚实感
有动感
有远近感
活泼而自然
粉 色 的 音 调 康 定 斯 基
点有秩序的聚散有节奏的美感
点自然的聚散给人和谐愉悦感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第2课时聚聚散散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第2课时聚聚散散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聚聚散散”的概念,在绘画作品中创造出富有节奏和动态感的构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在美术作品中运用聚散原则的方法,提升美术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对美术作品审美价值的认识。
教学内容- 聚聚散散的概念:介绍“聚聚散散”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影响作品的视觉效果。
- 构图练习: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作品中运用聚散原则,进行创意构图。
- 实践创作: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利用聚散原则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聚聚散散”的构图原则,创作出具有美感的美术作品。
- 难点:如何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聚散原则,创造出和谐而富有变化的视觉效果。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课件、美术作品实例、教学视频等。
- 学具:画纸、彩笔、颜料、画板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运用了聚散原则的美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新授:讲解“聚聚散散”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实践指导:分步骤指导学生进行构图练习,强调聚散原则的应用。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实践,创作一幅运用聚散原则的美术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板书设计- 聚聚散散——美术的节奏与动态- 提纲:- 聚聚散散的概念- 聚散原则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学生实践创作的步骤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运用本课所学的聚散原则,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 作业要求:作品需体现聚散原则,构图和谐,富有创意。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运用聚散原则进行美术创作。
-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品,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聚散原则的应用。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聚聚散散》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聚聚散散》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聚聚散散”的概念,并能在画作中表现出来。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表现“聚聚散散”的场景。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聚聚散散”的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一概念。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聚聚散散”的场景,并讨论如何在画作中表现出来。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尝试表现“聚聚散散”的场景。
4.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聚聚散散”的概念,并能在画作中表现出来。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聚聚散散”的场景,以及如何表现这些场景。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聚聚散散”的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一概念。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聚聚散散”的场景,并讨论如何在画作中表现出来。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尝试表现“聚聚散散”的场景。
4.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聚聚散散2. 重点内容:聚聚散散的概念、如何在画作中表现聚聚散散的场景。
3. 教学过程:导入、观察与讨论、实践操作、作品展示与评价。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的周围环境,找出“聚聚散散”的场景,并尝试用画作表现出来。
2. 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聚聚散散”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表现“聚聚散散”的场景,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绘画实践中,学生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的绘画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步骤。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聚聚散散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聚聚散散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的第一课,主题为“聚聚散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物体在空间中的排列、组合和分散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观念。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在空间中的排列、组合和分散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观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 物体在空间中的排列、组合和分散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3. 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物体排列、组合和分散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物体在空间中的排列、组合和分散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教学视频和实物模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学具,进行物体排列、组合和分散的实践操作。
4.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体在空间中的排列、组合和分散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聚聚散散2. 重点内容:物体在空间中的排列、组合和分散的基本原理3. 教学步骤:导入、讲解、练习、展示、总结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利用家中的物品进行物体排列、组合和分散的实践操作,并拍照记录。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文章,字数不限。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物体在空间中的排列、组合和分散的基本原理,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造力培养,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细节关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它们往往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障碍点。
四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课《聚聚散散》|人教新课标(秋) (共22张PPT)

梵高的作品
《星月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杨树战栗着悠然 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 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 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
梵高的作品
《鸢尾花》 油画《鸢尾花》是画家梵高于1889年5月完成的,现存于洛杉 矶。同向日葵一样,梵高似乎也很喜欢画这类植物。油画中的 鸢尾花在人们看来,远远美过真实的。也许就是那种淡淡的美 丽与可爱,才会如此深深地吸引着观赏者。同时,画家梵高也 在油画中表达出清新的洋溢与活力的气氛。
义的特点。2007年,
收藏家花了1.4亿美元
买得《1948年作品第
五号》
21 15.5
100 31
叶永清 作品欣赏
万《 伤 痕 》 价 格
《 失 败 的 诗 篇 》 价 格 万
《 香 蕉 》 价 格
万 《 小 小 鸟 》 价 格 万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表现聚散
《长江万里图》。 《长江万里图》长509厘米,宽22.5厘米,其打破了油画二维平面的创
造范畴,以中国传统的手卷形式展开内容。画中,吴冠中将雪域青松、天府 梯田、巫峡女神、黄山云雾、金陵大桥、滨江灯火,乃至奔驰的火车,全部 入画,作品的叙事性和画面的形式美感得到完美结合。
2011年11月《长江万里图》以1.3亿元的高价卖出。
吴冠中大师的作品
春如线——疏密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 ? 公园里,青松抽出新芽,松针挥舞,风筝之线从树梢延伸,风是线,流水也
是线,“线,身段不同的线,风韵各异的线,都在荡漾……” 线条从春天生发, 变奏,传送,有了花的夏,红树间疏黄的秋,和树干萧索的冬,于是,在吴冠中的 画中,我们看到了如此繁多的线条:变形的、扭曲的、奇诡的。在大师的笔下“点 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 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