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游记译文

合集下载

清代“苗图”中的贵州民族乐器与乐舞民俗探析

清代“苗图”中的贵州民族乐器与乐舞民俗探析

清代“苗图”中的贵州民族乐器与乐舞民俗探析作者:罗佳来源:《民族学刊》2023年第07期[摘要]20世纪80年代音乐图像学的引介和在国内音乐学界的推进,拓展了对民族音乐史及音乐文化的研究视角。

不少研究由此以中国古金石器物、汉画像砖、绘画、碑刻等所涉音乐图像为对象,探索或复原了某些中华民族传统乐器、乐舞的演变历史。

“苗图”或“百苗图”是清代出现的以贵州各民族风俗民情为主要内容的绘本,其生动、写实的图像备受学界的高度关注。

绘本中有不少为乐器、乐舞民俗的情景性画面,是音乐图像学难得的研究资料。

基于此,本文以新近出版的《京都大学藏苗图五种》为案例,尝试对“苗图”所涉清代贵州地区各民族乐器和乐舞民俗进行探析。

研究样本显示,“苗图”以图绘及文字并说的方式,呈现了清代贵州地区民族乐器、乐舞在节日庆典、日常社交、丧葬祭祀等代表性民俗场景中的使用状态,留存了生动的“声音景观”,为民族音乐史研究提供了“可视性声音文化维度及其意义”,也为建构贵州乃至西南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变迁史,探讨各民族音乐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具象而直观的重要历史文献。

[关键词]清代苗图;民族乐器;音乐民俗;研究中图分类号:C9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23)07-0112-09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苗族史诗唱诵音乐的调查研究”(18YJA76004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罗佳(1979-),女,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

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音乐图像学,尽管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陆续传入国内[1][2],但音乐图像学所具有的独特性为音乐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视性声音文化维度及其意义”,也提供了更为广泛、丰富的音乐历史文化的聆想场域[3],因而为音乐学界所重视。

有学者指出,我国知识界很早就注意对音乐图谱资料的汇集,特别是宋代以来的“金石学”等,对汉画像砖、绘画及各类金属古器物、碑刻等所涉音乐图谱的汇编刊刻,为后世留下了深厚的音乐图像学资料。

文化毕业论文百年来我国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与研究上

文化毕业论文百年来我国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与研究上

百年来我国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与研究(上)马可波罗(1254—1324)是中世纪大旅行家。

他1275年(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从意大利到达中国,遍游中国各地,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初离华。

他的《游记》,不仅详细记录了元代中国的事件、物产风俗,对西方世界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因而在西方,关于《游记》的版本、译文和研究论著层出不穷。

在我国,映堂居士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在《中西闻见录》第21号上发表《元代西人入中国述》短文,是第一篇介绍马可波罗的文章。

此后120余年来,我国已有《游记》汉文译本六种,蒙文译本二种,介绍及研究性专册、论文百余种。

虽然比起国外研究此书的成就还有一些差距,但也有我们的特色,为这门学科的研究添砖加瓦,作出了一定贡献。

一、关于汉蒙文译本六种汉文译本是:1.魏易:《元代客卿马哥博罗游记》,1913年北京正蒙印书局出版。

2.张星烺:《马哥孛罗游记》,1929年北美印刷局印刷,燕京大学发行。

此前,张星烺曾将英人亨利·玉尔英译本附注及法人亨利·考狄修订补注本《游记》导言部分译出,以《马哥孛罗游记导言》书名于1924年由北京地学会发行。

至1929年,始将所译《游记》正文第1卷30章与《导言》合并印出。

3.李季:《马可波罗游记》,1936年4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发行。

4.冯承钧:《马可波罗行记》,1936年1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47年2月第三版,建国后中华书局曾于1954年重印。

全书分上、中、下三册。

5.张星烺:《马哥孛罗游记》,1937年7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6.陈开俊等合译:《马可波罗游记》,1981年11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从1913年到1981年68年间,出了6种译本,数量可谓不少。

至于各译本质量,已有人撰文论及〔1〕,无需赘述。

笔者的印象是,就译者所据版本而论,张星烺先生前后所译《马哥孛罗游记》较好。

因为前者是英、法两国对马可波罗书深有研究的学者的英译本,其中附有丰富而有学术价值的注释,对理解马可波罗书的记载极有帮助,可惜所译正文仅30章,仅及全书七分之一;后一译本是根据一种较新的《游记》版本,即称为《Z写本》的拉丁文写本,由意大利的拜内戴拖教授译为意大利文,又经人译为英文,张先生即据英译本译出。

《马可波罗游记》名词解释(二)

《马可波罗游记》名词解释(二)

《马可波罗游记》名词解释(二)《马可波罗游记》名词解释1.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是一位13世纪著名的意大利探险家和商人,被认为是最早的欧洲旅行家之一。

•他的真实身份是威尼斯共和国的公民,在父亲和伯父的陪伴下,他开始了一次长达24年的旅程,穿越亚洲和中东,探索未知的土地并记录他的见闻。

•马可波罗的旅行经历被整理成了《马可波罗游记》,该书是中世纪最重要的旅行散文之一。

2. 《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是由马可波罗的旅行经历编写而成的一本书,被认为是中世纪旅行文学的杰作。

•该书记录了马可波罗和他的家族成员在13世纪末从威尼斯到中国的旅程,以及他们穿越亚洲和中东地区的见闻和探险经历。

•《马可波罗游记》是一本以第一人称叙事方式书写的旅行日志,内容丰富,描述了当时许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貌。

3. 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是一座位于意大利威尼托大区的城市国家,曾经是中世纪欧洲最强大的城市国家之一。

•在13世纪,威尼斯共和国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和广泛的商业联系。

•马可波罗出生并生活在威尼斯共和国时期,这也成为了他后来成为一名探险家和商人的基础。

4. 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洲,包括人口众多的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文化。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录了许多马可波罗在亚洲地区的旅行经历,涉及到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蒙古、印度、波斯等。

•亚洲也是马可波罗的旅行重点之一,他通过沿海贸易路线和内陆丝绸之路探索了这个神秘而陌生的大陆。

5.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商路,连接了欧亚大陆和中东地区的贸易网络。

•马可波罗的旅行中,丝绸之路是他在亚洲地区的主要探险路线之一,他通过陆路从中国西北部的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穿过,见证了当时的繁荣和文化交融。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东西方贸易、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上是关于《马可波罗游记》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和说明。

大学生《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大学生《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大学生《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更多大学生《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栏目。

大学生《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一】《马可波罗行纪》由马可波罗在狱中口述,由狱友写成。

《马可波罗游记》是第一次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是影响极大的著作,描述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描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

这些叙述在中古时代的地理学史,亚洲历史,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首先介绍一下马可波罗这个人吧,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人,中世纪著名的旅行家。

公元1271年随同父亲和叔父前往东方。

公元1275年抵达元朝的上都,此后旅居中国十七年,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奉命出使外地,游历中国许多地方。

马可波罗离开中国回到威尼斯后。

次年,他在威尼斯与热那亚人的海战中被俘入狱,马可波罗把他丰富的见闻,口授给同狱的作家鲁思梯谦,就此著成世界闻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文中记述了自己游历中国和沿途的见闻。

《马可波罗行记》原以为至少要看一个星期,但看了几页后,发现很有趣味,四天就看完了。

里头奇事、怪事、以讹传讹事,怪不得当初西方人不相信此书所述之事为真,因为这本书里有太多不确切的描述事物的语汇,地名也有前后不一致的情形。

丝织业发达,人们普遍穿着丝绸服装,山西,陕西等地丝织品生产丰富,黄河水运发达,带动周边地区经济,从河北涿洲--甘肃墩煌--西藏描写细腻,当时的生态环境良好,所到之处树林密布;当时马可说元朝建立了诸多澡堂,而且人们习惯洗冷水澡,只有当时来自欧洲的色目人洗热水澡,当时人们很爱干净,每天清晨洗澡,而且还用一种黑色的石头作燃料,热值高且燃烧充份,其实就是现在的煤。

元大都首领还过万圣节和白节,穿着华美的金服,上面镶满珍珠、宝石、钻石等,忽必烈一人穿着最华贵的衣服,朝拜的大臣穿下一等级的,以显身份的不同;蒙古人喜欢白色的衣服,象征吉祥,视数字九为吉数,纳贡物品必为九九八二一为福祉。

百年来我国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与研究(上)

百年来我国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与研究(上)

百年来我国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与研究(上)内容摘要:马可波罗(1254—1324)是中世纪⼤旅⾏家。

他1275年(元世祖⾄元⼗⼆年)从意⼤利到达中国,遍游中国各地,1291年(⾄元⼆⼗⼋年)初离华。

他的《游记》,不仅详细记录了元代中国的政治事件、物产风俗,对西⽅世界也产⽣过重⼤的影响,因⽽在西⽅,关于《游记》的版本、译⽂和研究论著层出不穷。

在我国,映堂居⼠于1874年(清同治⼗三年)在《中西闻见录》第21号上发表《元代西⼈⼊中国述》短⽂,是第⼀篇介绍马可波罗的⽂章。

此后120余年来,我国已有《游记》汉⽂译本六种,蒙⽂译本⼆种,介绍及研究性专册、论⽂百余种。

虽然⽐起国外研究此书的成就还有⼀些差距,但也有我们的特⾊,为这门学科的研究添砖加⽡,作出了⼀定贡献。

⼀、关于汉蒙⽂译本六种汉⽂译本是:1.魏易:《元代客卿马哥博罗游记》,1913年北京正蒙印书局出版。

2.张星烺:《马哥孛罗游记》,1929年北美印刷局印刷,燕京⼤学图书馆发⾏。

此前,张星烺曾将英⼈亨利·⽟尔英译本附注及法⼈亨利·考狄修订补注本《游记》导⾔部分译出,以《马哥孛罗游记导⾔》书名于1924年由北京地学会发⾏。

⾄1929年,始将所译《游记》正⽂第1卷30章与《导⾔》合并印出。

3.李季:《马可波罗游记》,1936年4⽉上海亚东图书馆发⾏。

4.冯承钧:《马可波罗⾏记》,1936年11⽉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47年2⽉第三版,建国后中华书局曾于1954年重印。

全书分上、中、下三册。

5.张星烺:《马哥孛罗游记》,1937年7⽉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6.陈开俊等合译:《马可波罗游记》,1981年11⽉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从1913年到1981年68年间,出了6种译本,数量可谓不少。

⾄于各译本质量,已有⼈撰⽂论及〔1〕,⽆需赘述。

笔者的印象是,就译者所据版本⽽论,张星烺先⽣前后所译《马哥孛罗游记》较好。

因为前者是英、法两国对马可波罗书深有研究的学者的英译本,其中附有丰富⽽有学术价值的注释,对理解马可波罗书的记载极有帮助,可惜所译正⽂仅30章,仅及全书七分之⼀;后⼀译本是根据⼀种较新的《游记》版本,即称为《z写本》的拉丁⽂写本,由意⼤利的拜内戴拖教授译为意⼤利⽂,⼜经⼈译为英⽂,张先⽣即据英译本译出。

广东专插本考试 “大学语文”60篇重点默写内容(个人整理)

广东专插本考试 “大学语文”60篇重点默写内容(个人整理)

广东专插本考试“大学语文” 60 篇重点默写内容(个人整理)(这些内容是我通过各年专插本试卷、样卷、冲刺题、培训资料整理出来的,除非突然改变指定教材,不然可以适应于每一年专插本考试。

红色部分为往年考过内容,所以考到的机率比较小,但不代表不会考,还是要认真复习,背诵,只要真正记住这些内容,考卷这部分很容易拿满分的。

祝各位考试成功 ! )《民贵君轻》【《孟子》】(重要篇目)1.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3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4.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大王您如果不怪罪年岁不好,这样天下的百姓都会到您这里来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

【译】百姓为尊贵,国家次之,君主为轻。

《山坡羊 . 潼关怀古》【张养浩】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书》曰:“ 满招损,谦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 与尓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翻译:交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遗愿。

2.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翻译: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吗? 3. 《书》曰:“ 满招损,谦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出处、默写、翻译)翻译:《尚书》上说:“ 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楚天千里青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秋水》【《庄子》】重点篇目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翻译】以为天下的所有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这里。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方位词作动词,向东面。

以为莫己若者。

【翻译】认为没有比上自己的。

语句出处: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兴叹) - 《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贻笑大方) - 《秋水》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多于水乎?【翻译】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刚才因河水上涨而自我夸耀一样吗?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只以为博。

马可波罗游记原文

马可波罗游记原文

马可波罗游记原文1. 前言马可波罗(1254-1324)是意大利的一位探险家和旅行家,他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该书记录了13世纪时马可波罗与父亲尼可罗和叔叔麦哲伦在中国的旅行经历和所见所闻。

2. 背景13世纪时,世界是一个多元化而又纷繁复杂的地方。

欧洲与亚洲之间通行的主要航线是丝绸之路,而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就是中国。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是威尼斯的商人,他们远赴中国贸易并获得了成功。

于是,马可波罗决定跟随他们的脚步,亲自到中国一游。

3. 游记内容《马可波罗游记》是一本极为详细的旅行日记,涵盖了马可波罗在中国的各个城市以及途中所遇到的各种风土人情。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内容摘要:3.1 长城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详细描绘了中国的长城。

他写道:“这座巨大而壮丽的长城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绵延在山脉间。

它是中国的象征,也是对外的防御工事。

”他还详细描述了长城的建造方式、历史背景和对当地人的意义。

3.2 北京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北京城和紫禁城有着详细的描述。

他写道:“北京是一座富饶而繁华的城市,街市热闹非凡,商贾云集。

紫禁城则是皇帝的居所,是中国皇室的象征。

”他还描述了紫禁城的建筑和园林景观,以及他与当地人的交流和观察。

3.3 苏州和杭州游记中还包括了马可波罗对中国南方城市苏州和杭州的描述。

他赞美了苏州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写道:“苏州是一座水乡,宛如人间仙境。

这里的建筑精美,园林秀丽,给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感觉。

”他对杭州也给予了赞美:“杭州的西湖是一处天然美景,湖光山色令人陶醉。

”马可波罗对中国南方城市的赞美,为西方人士揭示了中国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3.4 丝绸之路从中国返回威尼斯的途中,马可波罗经过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他描述了沿途的沙漠、绿洲和商队,以及他们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他写道:“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它的存在促进了东西方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马可波罗的描述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13世纪时中亚和西亚的风貌。

“也里可温教”定名之探讨

“也里可温教”定名之探讨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也里可温教”定名之探讨靖伟(永定河文化博物馆,北京 102300)摘 要:元代,蒙古统治者官方称亚述教会为“也里可温教”(包括汉文和蒙古文),“也里可温”和“迭屑”。

但是由于蒙元时期,天主教和亚美尼亚教会来华传教,如元代的天主教孟高维诺主教在元大都传教;《马克波罗游记》和《鄂多立克纪行》中提到的泉州和扬州等地的亚美尼亚教会的教堂,此亦说明元代天主教实有一小部分信众群体。

关键词:元代也里可温教;也里可温;元代亚述教会唐代亚述教会传入中华,其汉译名称为景教,唐元两代之间,亚述教会虽然在新疆西域、辽金境内和蒙古地区传播,但由于其信仰群体主要为少数民族,因而,此时期亚述教会没有可以对应的汉译名称。

处于同时代的叙利亚文和拉丁文文献一般记载其名称为“东方教会”“聂斯托利派”或“聂斯托利教徒”,而亚述教会自己称呼为“东方教会”。

元代,蒙古统治者官方称亚述教会为“也里可温教”(包括汉文和蒙古文),“也里可温”和“迭屑”。

但是由于蒙元时期,天主教和亚美尼亚教会来华传教,如元代的天主教孟高维诺主教在元大都传教;《马克波罗游记》和《鄂多立克纪行》中提到的泉州和扬州等地的亚美尼亚教会的教堂,此亦说明元代天主教实有一小部分信众群体。

继而,出现一个问题,即由于罗马教会(天主教)、亚述教会和亚美尼亚教会,他们都属于基督宗教,那么,元代统治者和当时之士如何定义和称呼他们呢?是笼统称之为“也里可温教”或“也里可温”?还是对其各自区别对待,称呼不同?这里也即引出笔者想要撰文的主旨:元代亚述教会的华化名称为何?此问题在学界内部还是相当混肴,且相当一部分人士,简单地认为“也里可温”指元代所有的基督教派,史实即真如此吗?由此可见,对于亚述教会的华化名称的定义和正名十分必要。

因此,笔者希望通过目前现存的文献和文物,探索其中关于元代亚述教会有关华化名称的线索,以找到答案,本文即为此而做[1]。

马可波罗游记原文

马可波罗游记原文

马可波罗游记原文引言马可波罗(1254年-1324年)是一位意大利探险家和旅行家,他在13世纪的世界各地旅行,尤其是在亚洲。

他的旅行经历被记录在《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这是一本详细描述了他对亚洲国家和文化的观察和经历的著作。

本文将以马可波罗游记原文为标题,介绍其中的主要内容和亮点。

内容概述《马可波罗游记》是马可波罗在他的亚洲旅行期间所写的书信,向欧洲提供了关于亚洲的详细描述。

他的旅行开始于1271年,当时他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

他的旅行历时24年,期间他游历了中国、南亚、中东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

马可波罗通过观察和与当地人的交流,记录了他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情况的观察和分析。

主要亮点描述中国的文化和社会《马可波罗游记》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是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描述。

马可波罗对中国的宫殿、城市、农田、水利工程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繁荣和发达程度。

他还介绍了中国的商业和贸易活动,并对当时的中国政府和社会结构进行了批评和分析。

记录东南亚的丰富资源马可波罗的旅行也包括对东南亚国家的探索。

他对东南亚各国的自然资源、农业、港口和对外贸易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他提到了东南亚的金矿、红木、香料和其他珍贵商品,揭示了当时这些国家的财富和贸易活动。

描绘中东的政治和文化马可波罗还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和文化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他对埃及、伊朗、伊拉克等国家的城市、宫殿、宗教建筑和人民生活进行了观察和描述。

特别是,他对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的起源和传播提供了详细的说明。

讲述他在蒙古国王宫的经历《马可波罗游记》中还包括了马可波罗在蒙古国王宫的经历,这也是他的旅行中的重要部分。

他描绘了大蒙古国王庭的盛况和壮丽,以及他在那里度过的时光。

这部分内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读者了解到当时的蒙古国王宫的生活和文化。

结论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记录了他对亚洲国家和文化的观察和经历。

他的描述和分析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亚洲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状况。

游记两篇原文译文

游记两篇原文译文

活水源记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

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

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

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

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

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鱼责)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

其草多水松、菖蒲。

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

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

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

至是,悉出。

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

”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游栖霞紫云洞记栖霞凡五洞,而紫云最胜。

余以光绪己亥四月,同陈吉士及其二子一弟,泛舟至岳坟下,道山径至栖霞禅院止焉。

出拜宋辅文侯墓,遂至紫云洞。

洞居僧寮右偏,因石势为楼,周以缭垣,约以危栏。

据栏下瞩,洞然而深。

石级濡滑,盘散乃可下。

自下仰观,洞壁穹窿斜上,直合石楼。

石根下插,幽窈莫竟。

投以小石,琅然作声,如坠深穴。

数武以外,微光激射,石隙出漏天小圆明如镜焉。

蝙蝠掠人而过。

不十步,辄中岩滴。

东向有小门,绝黑。

偻而始入,壁苔阴滑,若被重锦。

渐行渐豁,斗见天光。

洞中廓若深堂,宽半亩许,壁势自地拔起,斜出十余丈。

石角北向,壁纹丝丝像云缕。

有泉穴南壁下,蓄黛积绿,濧然无声。

岩顶杂树,附根石窍。

微风徐振,掩苒摇飏,爽悦心目。

怪石骈列,或升或偃,或倾或跂,或锐或博,奇诡万态,俯仰百状。

《马可波罗游记》名词解释(一)

《马可波罗游记》名词解释(一)

《马可波罗游记》名词解释(一)《马可波罗游记》名词解释马可波罗(Marco Polo)马可·波罗(1254年-1324年)是一位意大利探险家、商人和旅行家,他以他的旅行体验而闻名于世。

他在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参观了整个亚洲,并将他的经历记录在《马可波罗游记》中。

这本书给了许多人对中世纪东方世界的第一手资料,并对欧洲人对东方的想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可波罗游记》(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马可波罗游记》是由马可·波罗在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初所写的一本书,记录了他在亚洲的旅行经历和对各个国家的描述。

这本书对于研究中世纪亚洲历史、地理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它是对当时大部分欧洲人来说他们唯一可获得的亚洲信息,对其自身和欧洲对东方的贸易和政治影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东方(The East)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东方”是指亚洲大陆的方位。

对于欧洲人来说,亚洲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充满想象力的地方,因此《马可波罗游记》成为了他们了解东方世界的窗口。

马可·波罗游历的国家包括中国、蒙古、印度、波斯等。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丝绸之路是指连接中国与地中海地区的一系列陆上和海上贸易网络。

在马可·波罗的旅行中,他经历了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丝绸之路不仅是物质贸易的通道,也是文化和思想交流的桥梁。

《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丝绸之路的描述使得欧洲人开始对亚洲贸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汗(The Great Khan)“大汗”是指蒙古帝国的统治者,也称为可汗。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蒙古帝国时期,因为马可·波罗曾担任元朝元帅忽必烈大帝的使节。

蒙古帝国是13世纪最庞大的帝国之一,涵盖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领土。

汗国(Khanate)汗国是蒙古帝国分裂后形成的多个独立政权。

《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了不少汗国,如金国(Jin Dynasty,现今中国东北部)、元朝(元代,现今中国)、高丽(Goryeo,现今朝鲜半岛)等。

对马可·波罗质疑:透过书籍看真相,他并未到过南中国

对马可·波罗质疑:透过书籍看真相,他并未到过南中国

对马可·波罗质疑:透过书籍看真相,他并未到过南中国说起马可波罗——一位来自意大利的旅行家。

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

因为我们从小就在各种名人故事当中接触到了太多有关于马可波罗事迹的文艺作品。

对于他跌宕起伏的经历可以说是敬佩不已。

但是最近有一些大名鼎鼎专家学者,一齐对于马可波罗的事迹表示强烈的质疑,并且言之凿凿地说,马可波罗就是一个大骗子,他不但没有在忽必烈旗下任职过,他的叫甚至没有踏入中国的土地一部。

而那本《马可波罗游记》是马可波罗根据街头巷尾编造的流言蜚语写作而成,里面前后矛盾,不切实际的记载是多如恒河沙数的。

可以这么说,马可波罗是历史的大骗局之一。

得知这样的消息,你是不是也同样感觉不可能?感觉受到了深深的欺骗?这样的言论一经发表,瞬间就引起了学术界的轩然大波。

很多马克波罗的崇拜者对这一言论十分反感,纷纷在网络发表言论,说这些专家学者是哗众取宠,为了吸引芸芸大众的眼球不择手段,强烈要求专家学者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道歉。

而秉持这一结论的专家学者也不甘示弱。

他们坚持称,他们的质疑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真凭实据的。

人民群众已经被子虚乌有的马可波罗游记诈骗了数百年之久,如今是应该剥开层层浓雾,让真相重返人间了。

正反两方对于此事唇枪舌战,争论不休长达数年之久,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火药味十足了。

但却依旧没有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准确的结论。

那么真理到底在哪一方呢?是马可波罗,还是专家学者?笔者和大家一样,都对此很有兴趣。

于是,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咨询了许多专业人士,对于马可波罗事迹真伪一事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经过系统的思考,笔者认同专家学者的建议,马可波罗游历中国的故事,很有可能是子虚乌有的虚构。

主要基于以下的三点原因:一、马可.波罗描写的中国并不符合实际马可. 波罗如果真的如他所言,在忽必烈身边担任官员的话,那么他对于中国的了解应该是比较深刻的,但是纵观《马可波罗游记》里面有大量的描写,并不符合当时的中国状况,笔者在此列举其中最为明显的三点:1、路线问题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记载的地理位置,和现实大不相同。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当品味完⼀本著作后,⼤家⼼中⼀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篇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是⼩编收集整理的《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1 马可波罗是意⼤利威尼斯⼈。

它是13世纪最著名的旅⾏家,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他的⽗亲和叔叔经过长途跋涉穿越了欧洲和中亚。

在1275年马可波罗来到了元朝,他被元朝的富丽堂皇⽽惊艳到,便决定留在元朝。

皇上见马可波罗是其他地⽅的⼈,便给他封了⼀个⼤官⼉,并做⾃⼰的翻译。

马可波罗因此⽴下了不少功劳哦,也获得了许多的钱。

于是,他便跟皇帝说,皇上我想回家,皇帝便说要不然你在这再留⼏年吧啊?马可波罗⽆奈便只能留到这⼉。

于是,他到了期限别跟皇帝说皇帝我必须要回去了,皇帝便送她回⾃⼰的家乡,回家乡的时后便碰见⾃⼰家乡叛变。

⾃⼰被当成汉奸被抓了起来,进了监狱,他就跟他的狱友说,我告诉你啊,我去了元朝,他们太富有也太厉害了,他的狱友听了他的故事便答应为她整理⼀本《马可波罗游记》,这就整理出来了《马可波罗游记》的故事。

⽆论如何,《马可波罗游记》向欧洲⼈全⾯介绍了中国⽂化,马可波罗在书中盛赞了中国经济⽂化的发达繁荣。

这激起了欧洲⼈对东⽅的好奇和探索,促进了中西交往,给世界带来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2 1253年,马可波罗出⽣于⽔上之城威尼斯,家族世代为贸易商,1260年,马克的⽗亲尼古拉和叔⽗,玛杜兄弟俩从君⼠坦丁堡来到蒙古⼤帝的⾸都上都,见忽必烈⼤王,1266年兄弟俩拿到忽必烈⼤王赠于的⼀块雕刻有⼤雕符号的⾦牌通⾏证,所以通⾏⾮常⽅便,⼜由上都出发,回威尼斯。

1271年,17岁的马可随⽗亲和叔⽗,⾃威尼斯出发,⼀块⼉来到中国。

渡过地中海,横穿欧亚⼤陆,来到中国旅⾏。

他们翻越了⽆数陡峭险峻的⼭峦,穿过了许多荒⽆⼈烟的沙漠,历尽了艰⾟。

1295年,马可?波罗带着不菲的⾦银珠宝,还有关于中国⼈的⽣活秘密,回到了⾃⼰暌违已久的故乡威尼斯。

马可波罗游记摘抄

马可波罗游记摘抄

马可波罗游记摘抄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大名鼎鼎的《马可波罗游记》摘抄。

你说马可波罗这小子,那可真是够厉害的呀!他就像个超级探险家,满世界溜达,还把看到的那些稀奇古怪、精彩绝伦的事儿都给记下来了。

你看他描述的那些地方,那繁华的城市哟,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像咱赶大集似的,热闹非凡!那华丽的建筑,高耸入云,简直比咱村里的大槐树还壮观呢!还有那各种各样的美食,什么奇奇怪怪的香料,咱听都没听过,他却能说得头头是道,真让人好奇那到底是啥滋味儿。

他笔下的那些人啊,也是形形色色的。

有富得流油的大老爷们儿,穿着金光闪闪的衣服,就差没把金子挂脸上了;也有穷苦的老百姓,为了生计奔波劳累,但脸上依然带着笑容,这生命力可真顽强啊!这不就跟咱村里的人一样嘛,有富的有穷的,但都在努力生活着。

马可波罗还描述了那些神奇的风俗习惯,有些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比如说有的地方结婚要跳火圈,哎呀妈呀,这要是不小心掉进去了,那可不得变成烤红薯啦!还有的地方葬礼特别隆重,那场面,比咱过年还热闹呢!
你想想,要是咱也能像马可波罗一样到处闯荡,那该多有意思啊!去看看那些咱从没见过的风景,尝尝那些咱从没尝过的美食,认识认识那些咱从没接触过的人。

这可比天天待在家里种地有意思多了吧!
马可波罗的游记就像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

咱虽然不能像他那样走那么远,但通过他的文字,咱也能领略到不一样的风光啊。

所以啊,朋友们,别总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啦!多去看看书,多去了解了解外面的世界。

说不定哪天咱也能有机会出去走走呢,到时候咱也能像马可波罗一样,回来给别人讲讲咱的奇遇记!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马可波罗游记》的汉译版本

《马可波罗游记》的汉译版本

作者: 邱克;王建中
出版物刊名: 海交史研究
页码: 106-112页
摘要:堪称'世界一大奇书'的《马可波罗游记》,自从比萨作家鲁思梯谦(Rusticiano)笔录成书以来,辗转传抄,不胫而走,几乎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它的译本,目前各种手抄本和译本总计已达一百余种。

由于原本的所有卷册都出自手抄,各版本之间往往互不相同,歧异百出。

特别是人名、地名讹舛脱漏,道里方向也与现代舆图常不相符,从而使研究《马可波罗游记》成为一种专门的课题。

因此,不仅必须了解中世纪东方各国历史地理。

马可波罗游记译文

马可波罗游记译文

《马可波罗游记》译文
参考译文:
离开吴州,途中三日,所经城镇村庄,庄园宅邸,无不宜人居住,繁华富庶。

行程将止,抵达临安城,雄伟壮丽,意即“皇城”。

沿街商铺,数不胜数。

城内有十个主要广场,或称集市。

广场各边,长均半英里。

前方主街,四十步宽,笔直贯穿全城两端。

集市之上,各种猎物,种类丰富:雄獐牡鹿,休耕之鹿,家兔野兔,松鸡野鸡,鹧鸪鹌鹑,阉鸡家禽,鸭鹅成群,难以尽数。

市场之中,一年四季,草药水果,琳琅满目。

尤其硕大香梨,个个重达十磅,果肉雪白如膏,果香扑鼻。

当然还有,应季桃子,或白或黄,味美香甜。

十五英里外大海之上,渔夫日日捕鱼,顺流而上,天天满载而归。

湖里鱼虾,丰沛富足,源源不断供养渔民。

主街两旁,深宅大院,皆有私家园林。

各艺工匠,比邻而居,经营店铺。

城内居民,纸币交易。

男男女女,肤色白皙,俊朗俏丽。

只因此地盛产丝绸,多数居民身着绫罗绸缎。

同一街坊,不论男女,人际友好,邻里和谐,亲如一家。

家庭礼法中,夫妻之间,不猜不疑,相敬如宾。

如有丈夫出言不逊,定会声名狼藉。

外来客商,人们以礼相待,邀其还家,热情款待,出谋划策,促成生意。

出城东南,二十五英里之外,便入大海。

邻近此地,有一小镇,名为澉埔,乃天然良港,天竺商船,满载货物,往来频繁。

马可·波罗游记的故事(精编版)

马可·波罗游记的故事(精编版)

马可·波罗游记的故事马可波罗,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

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1295年马可波罗一家回到意大利。

回意大利后,马可波罗在一次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故事,其狱友鲁斯蒂谦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今天就来分享一下马可波罗游记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马可波罗游记的故事马可波罗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

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小时候,他的父亲和叔叔到东方经商,来到元大都(今天的北京)并朝见过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大汗,还带回了大汗给罗马教皇的信。

他们回家后,小马可波罗天天缠着他们讲东方旅行的故事。

这些故事引起了小马可波罗的浓厚兴趣,使他下定决心要跟父亲和叔叔到中国去。

1271年,马可波罗17岁时,父亲和叔叔拿着教皇的复信和礼品,带领马可波罗与十几位旅伴一起向东方进发了。

他们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就可以乘船直驶中国了。

然而,这时却发生了意外事件。

当他们在一个镇上掏钱买东西时,被强盗盯上了,这伙强盗乘他们晚上睡觉时抓住了他们,并把他们分别关押起来。

半夜里,马可波罗和父亲逃了出来。

当他们找来救兵时,强盗早已离开,除了叔叔之外,别的旅伴也不知去向了。

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来到霍尔术兹,一直等了两个月,也没遇上去中国的船只,只好改走陆路。

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是让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却步的路。

他们从霍尔木兹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饥渴的困扰,躲开了强盗、猛兽的侵袭,终于来到了中国新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可波罗游记》译文
参考译文:
离开吴州,途中三日,所经城镇村庄,庄园宅邸,无不宜人居住,繁华富庶。

行程将止,抵达临安城,雄伟壮丽,意即“皇城”。

沿街商铺,数不胜数。

城内有十个主要广场,或称集市。

广场各边,长均半英里。

前方主街,四十步宽,笔直贯穿全城两端。

集市之上,各种猎物,种类丰富:雄獐牡鹿,休耕之鹿,家兔野兔,松鸡野鸡,鹧鸪鹌鹑,阉鸡家禽,鸭鹅成群,难以尽数。

市场之中,一年四季,草药水果,琳琅满目。

尤其硕大香梨,个个重达十磅,果肉雪白如膏,果香扑鼻。

当然还有,应季桃子,或白或黄,味美香甜。

十五英里外大海之上,渔夫日日捕鱼,顺流而上,天天满载而归。

湖里鱼虾,丰沛富足,源源不断供养渔民。

主街两旁,深宅大院,皆有私家园林。

各艺工匠,比邻而居,经营店铺。

城内居民,纸币交易。

男男女女,肤色白皙,俊朗俏丽。

只因此地盛产丝绸,多数居民身着绫罗绸缎。

同一街坊,不论男女,人际友好,邻里和谐,亲如一家。

家庭礼法中,夫妻之间,不猜不疑,相敬如宾。

如有丈夫出言不逊,定会声名狼藉。

外来客商,人们以礼相待,邀其还家,热情款待,出谋划策,促成生意。

出城东南,二十五英里之外,便入大海。

邻近此地,有一小镇,名为澉埔,乃天然良港,天竺商船,满载货物,往来频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