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金分割数学论文
黄金分割的论文

黄金分割的论文引言黄金分割是一种常见而又神秘的比例,也称为黄金比例、黄金分割比、黄金点等。
在数学、自然界甚至艺术中都能看到黄金分割的身影。
本文将从数学和艺术的角度来探讨黄金分割的原理和应用。
数学中的黄金分割黄金分割在数学中的定义是一个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a+b) / a = a / b = 1.618。
其中,a和b分别代表整个长度和较小的一段长度。
这种比例被认为是美学上最令人愉悦和舒适的比例,也是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的基本比例。
黄金分割在数学领域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和应用。
比如,连续斐波那契数列中的两个相邻数的比例会趋近于黄金分割。
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列,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
例如:1, 1, 2, 3, 5, 8, 13, 21, 34… 它的特点是无限接近于黄金分割比例。
自然界中的黄金分割自然界中也存在许多黄金分割的例子。
比如,花朵的花瓣排列、树叶的排列、海盐的结晶形状等。
这些都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事物,它们之所以被认为是美丽和对称的,部分原因就在于黄金分割的存在。
艺术中的黄金分割黄金分割在艺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绘画、摄影和设计领域。
艺术家们常常使用黄金分割来构图,以此营造出和谐、平衡的视觉效果。
在绘画中,黄金分割可以用来确定画框的比例或主题物体的位置。
艺术家可以将画面分为两部分,比例大约是1:0.618,然后在黄金分割点将主题物体放置,这样可以增强画面的吸引力和美感。
在摄影中,黄金分割线也被广泛应用。
摄影师可以将画面水平或垂直地分为三个部分,然后在黄金分割点放置主体。
这样做可以让照片更加吸引人,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
在设计中,黄金分割可以用来确定布局的比例,使设计更加美观和平衡。
许多设计软件都提供了黄金分割线的工具,设计师可以轻松地应用黄金分割来布局各种元素。
结论黄金分割作为一种美学原则,广泛应用于数学、自然界和艺术领域。
它不仅具有科学的原理和理论,还能帮助我们创造出更美丽、和谐的作品。
黄金分割论文

黄金分割及应用李新英摘要:黄金分割比在未发现之前,在客观世界中就存在的,只是当人们揭示了这一奥秘之后,才对它有了明确的认识。
当人们根据这个法则再来观察自然界时,就惊奇的发现原来在自然界的许多优美的事物中的能看到它,如植物的叶片、花朵,雪花,五角星……许多动物、昆虫的身体结构中,特别是人体中更是有着丰富的黄金比的关系。
当人们认识了这一自然法则之后,就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
此后,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就随处可见了,如建处门窗、橱柜、书桌;我们常接触的书本、报纸、杂志;现代的电影银幕。
电视屏幕,以及许多家用器物都是近似这个数比关系构成的。
它特别表现艺术中,在美术史上曾经把它作为经典法则来应用,许多艺术家自觉地被黄金分割的魅力所诱惑,从而使数学与艺术创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创造了不少不朽的名著。
关键词:黄金分割;艺术创作;斐波那契数列1.引言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因而关于形体的结构比例也是多种多样的。
人们最常见的一种和谐比例关系,就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黄金分割”,又称“黄金段”或“黄金律”。
黄金分割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是5^/2-1/2或二分之根号五减一,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
0.618被公认为最具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
上述比例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我们以0.618来近似,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1/0.618=1.618[1](1-0.618)/0.618=0.618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
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其无穷魅力再许多伟大的作品中都有体现。
数学小论文:黄金分割线

数学小论文:黄金分割线为什么说黄金分割线最完美,想必很多人都有疑问。
整理了数学小论文:黄金分割线,欢迎阅读。
数学小论文:黄金分割线伟大的数学王国由0-9、点、线、面组成。
你可别小瞧这些成员,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奇妙无比,丰富多彩。
例如这不起眼的点,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快捷。
这个功劳非黄金分割点莫属了。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其中一段与该线段的比等于另一条线段与第一条线段的比,比值近似0.618,这就是黄金分割点。
从古希腊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把黄金分割点应用于造型艺术,可以使作品给人以最美的感觉。
因此,黄金分割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一、画图的应用1、画长方形是我们小学生最平常的事,也是最熟悉不过的。
你们可知道在无条件的情况下怎么把长方形画的更美,给人一种更舒适的感觉?那就是长方形的宽与长的比值接近0.618,这样画出的图形更美。
2、学过绘图的人可能知道如果给你一张纸,把这张纸画满,不一定会好看,但要是就画一点,留许多空白也不会太好看。
但有一些画就让人感觉很美、很清爽。
那是因为它应用了黄金分割点,才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二、人体的应用1、在人体的结构上,黄金分割的应用更为广泛,举个最为熟悉的例子。
人们常称的帅哥、美女,就是他们的脸宽与脸长的比、腿长与身长的比值都约是0.618,这样的身材堪称最美。
2、人的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膝盖是人腿的黄金分割点……三、建筑物的应用古今中外,许多建造师都偏爱0.618,他们的杰作另世人仰慕。
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还有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四、生活上的应用1、大家平时可能注意到电工在检查一根不导电的电线时,他总是选择这根电线的黄金分割点来检查,因为这样可以最快速的找到损坏处。
2、我们家里大多数门窗的宽和长的比也是0.618,还有箱子、书本等都应用了黄金分割点,让这些物品看上去更舒心。
大千世界,美轮美奂,到处都蕴藏着黄金分割点。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用知识和智慧创造出更多的美!。
生活中黄金分割率应用论文

生活中黄金分割率应用论文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数学包罗万象,一个数学理论可以推动科技发展,也可以无形地存在于生活中。
尤其数学中的黄金分割理论,让美术具有美感,让建筑宏伟壮观,甚至是人也有美与丑的分别。
人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欧多克索斯曾提出:能否将一条线段分成不相等的两部分,使较短线段与较长线段的比等于校长线段与原线的比?这就是黄金分割问题,这个相等的比就是≈0.618,后来天文学家开普勒把这种分割线段的方法称为神圣分割,并指出,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和黄金分割是“几何中的双宝,前者好比黄金,后者堪称珠玉”。
19世纪以后,大部份人公认黄金分割说法。
历经两千多个春秋,它已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在人体上的验证据研究:如果人体均符合人的头顶至脐与脐至脚底之比、臀宽与躯干长度之比、下肢长度与上肢长度之比、下肢长度与全身长之比都是 0.618,且眼位于发际至颊底的上、中三分之一交界处,鼻下点位于发际至颊底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就会显得相貌端庄,体貌匀称$模特的身体之所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就是这个原因$由于一般人身长与躯干之比大约只有0.58,因而芭蕾舞演员在翩翩起舞时要不时的踮起脚尖。
同样的道理女孩子喜欢穿高跟鞋,也是为了让自己的体型更加匀称、完美。
2、在建筑上的应用古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殿,大理石柱廊高恰好占整个神殿高度的0.618;古埃及的胡夫大金字塔,其高与底部正方形边长之比为0.618;埃菲尔铁塔在比例上也适合黄金分割法;加拿大的多伦多电视塔,嵌在塔中上部的扁圆的空中楼阁,恰好位于塔身全长的0.618 处;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在它尖峭的屋顶正中,一个高达106米的尖塔,直刺天穹,好像要把人们连同这教堂一起送上天国。
教堂正厅顶部有一口重达13吨的大钟,敲击时〗钟声宏亮,全城可闻。
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服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
黄金分割数学小论文

黄金分割数学小论文黄金分割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被认为是建筑和艺术中最理想的比例,同意在数学领域中也会应用到,所以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黄金分割数学小论文,请看看吧。
摘要:“黄金分割”是初中八年级的教材内容,虽然所占篇幅很少,但它在生活中的作用却非同小可。
关键词:黄金分割;0.618;勾股定理;维纳斯雕像;最后的晚宴;蓝色多瑙河“黄金分割”听起来都美,它虽然在初中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少,但它给我们的感受却美不胜收。
“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的数字比例关系,即将整体分成两部分,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是0.618。
“黄金分割”不仅是比的延续,还是促进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以及审美意识发展的延续。
数学越来越贴近于我们的生活,尤其是“黄金分割”这部分知识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金分割”在几何作图、建筑设计、美术、音乐、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着极其广泛的作用,它和古希腊著名学者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勾股定理”齐名,被誉为几何学中的两大瑰宝。
我国五星红旗中的五角星,它的各边是按“黄金分割”划分的,顶角是36度的等腰三角形被称为黄金三角形,长与宽的比是0.618叫黄金矩形,不但名称好听而且展现的图形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黄金分割”在建筑或造型中处处展示着数学的这一美感。
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设计巧妙,挺拔秀丽,印度的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古埃及的金字塔横卧在埃及基沙台地上,姿态雄浑而优雅,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美丽的维纳斯雕像美妙绝伦,为世人所赞美,还有古希腊的巴特农庄神庙……这些举世瞩目的建筑中都蕴藏着神奇的“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的美感在美术、音乐等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比如:许多名画的主题就落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世界名画《最后的晚宴》中犹大的位置就处在“黄金分割”点上。
中外不少著名乐章,像《十面埋伏》《命运》《蓝色多瑙河》等的高潮都落在全曲的0.618处。
黄金分割论文

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点是世界上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它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点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约为1∶0.618,也可以说长段为全段的0.618,如图1所示。
“1”X1X2“0.618”图1 黄金分割比例示意图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以0.618来近似,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1÷0.618≈1.618(1-0.618)÷0.618≈0.618 等等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34、55、89、144…)中,相邻两个菲波那契数的比值是随序号的增加而逐渐趋于黄金分割比的。
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黄金分割存在于大自然中,呈现于不少动物和植物外观。
当今世界上很多建筑物或艺术品均普遍应用黄金分割,呈现其功能性与美观性。
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等,其设计中都用到了黄金分割比,所以让我们看起来觉得特别的美。
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只体现在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
通过黄金分割比还发现黄金矩形,即黄金矩形的长宽之比为黄金分割比,也就是说矩形的短边为长边0.618倍。
我们平时用到的课本和作业本都是采用的黄金矩形,让书和作业本看起来是那样的协调和舒服。
这是由于黄金分割比和黄金矩形能够给画面带来美感,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符合黄金矩形;《蒙娜丽莎》中蒙娜丽莎的脸也符合黄金矩形;《最后的晚餐》同样也应用了该比例布局。
有趣的是,黄金分割比在自然界和人们生活中到处可见:人们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人的膝盖是肚脐到脚跟是黄金分割点。
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应用论文

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应用论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在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就应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原则,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猜测、合作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常常听说有“黄金分割”这个词,“黄金分割”当然不是指的怎样分割黄金,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就是说分割的比例像黄金一样珍贵。
那么这个比例是多少呢?是0.618。
人们把这个比例的分割点,叫做黄金分割点,把0.618叫做黄金数。
并且人们认为如果符合这一比例的话,就会显得更美、更好看、更协调。
在生活中,对“黄金分割”有着很多的应用。
曾经,美国科学家在对人类认识能力的研究中发现,让一个只有6个月大的婴儿看几幅不同的女性照片时,婴儿会长时间地盯住其中那幅最漂亮的女性的照片看并开心地笑,而让他看比较丑的照片时,他不仅不爱看甚至会哭泣。
当然,这所谓的“漂亮”、“丑”是以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的成年人的标准来说的,当然也是符合形式美的标准的。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刚刚出生几个月大的婴儿为什么会与成年人(受过各种教育)在对形式美的选择上是相同的?这是不是说明了的确存在某种对人类来说永恒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些最基本的标准支配人的审美活动?如果存在的话,它对似乎已经被学术界公认为无法解决(或者说是无效的问题)的美学的千年难题——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会有什么样的启发?我们试图通过对同样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一个“神秘”现象的“黄金分割”比例问题进行分析,对这个题目加以研究。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研究,我在其中得到了很多知识。
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日益深入,人类关于“黄金分割比”这一比例的了解也越来越丰富。
黄金分割的历史:人们认为,黄金分割作图与正五边形、正十边形和五角星形的作图有关——特别是由五角星形作图的需要引起的。
生活中的黄金分割总结(共5则范文)

生活中的黄金分割总结(共5则范文)第一篇:生活中的黄金分割总结(共)篇一:“生活中的黄金分割”结题报告论文高二年研究性学习数学课题结题论文一、标题“生活中的黄金分割”结题报告论文二、署名杨晶三、内容提要和关键词[摘要] 黄金分割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
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应用时一般取0.618,就像圆周率在应用时取3.14一样。
[关键词] 黄金分割 0.618 和谐美应用四、前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历史悠久的可说是黄金比例了。
它可追溯到古代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它之所以显得那么和谐,是因为这个建筑符合黄金比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摄影、医学、生物界、建筑甚至人体,处处都有黄金分割。
普通书的长宽比是黄金分割;有些植物的花瓣及主干上枝条的生长,也隐藏着黄金分割;一些名画、雕塑、摄影作品的主题,大多在画面的0.168?处。
艺术家们认为弦乐器的琴马放在琴弦的0.168?处,能使琴声更加柔和甜美。
由此可见黄金比例的历史和作用。
五、主要研究内容、方法:1、内容:生活中的黄金分割2、方法:1)去图书关查找资料,翻阅图书或相关的书籍2)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3)询问老师;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探讨3、研究涉及的知识基础、所需资源:六、研究结果1、艺术中的黄金数“0.618,这个比值因具有美学价值而被古希腊美学家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因为凡符合黄金分割律的形体总是最美的形体。
家运用它创造了不少不朽的著名。
黄金分割对摄影画面构图可以说有着自然联系。
例如照相机的片窗比例:135相机就是24x36即2:3的比例,这是很典型的。
2、饮食、生活作息中的黄金数:“黄金分割”的比值为0.618,它不仅是美学造型方面常用的一个比值,也是一个饮食参数。
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多年来稳居世界首位,合理的膳食是一个主要因素。
医学专家分析后还发现,饭吃六七成饱的人几乎不生胃病。
还有喝5杯水。
人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61.8%,不计出汗,每天失去和需要补充的水达2500毫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黄金分割数学论文
学生姓名:***班级:初一四班
一.简述黄金分割
1.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1∶0.618或1.618∶1,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
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
上述比例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2.关于黄金分割比例的起源大多认为来自毕达哥拉斯,据说在古希腊,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走在街上,在经过铁匠铺前他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驻足倾听。
他发现铁匠打铁节奏很有规律,这个声音的比例被毕达哥拉斯用数理的方式表达出来,被应用在很多领域,后来很多人专门研究过,开普勒称其为“神圣分割”,也有人称其为“金法”。
在金字塔建成1000年后才出现毕达哥拉斯定律,可见这很早就存在,只是不知道这个谜底。
3.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
其比值是(√5-1):2,取其小数点后三位的近似值是0.618。
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柔和,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我们以0.618来近似,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1÷0.618≈1.618 (1-0.618)÷0.618≈0.618 或根号5减1的差除以二。
如图所示,黄金分割图形
二.黄金分割与生活
1.黄金分割与人体
人体肚脐的位置到脚底的长度与人体身高的比值符合黄金比例
例如一个人身高为136cm,从肚脐到脚底有84cm,肚脐以上52cm,则52:84=0.619……,同时84:136=0.618……,符合黄金分割比例。
2.黄金分割与建筑物
从4600年前修建的埃及金字塔,到2400年前修建的巴特农神殿,到埃菲尔铁塔、东方明珠、联合国大厦,在许多著名的建筑中,人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巧合,那就是,它们都运用了黄金分割。
3.黄金分割与乐器
斯特拉迪瓦里在制造他那有名的小提琴时,运用了黄金分割来确定f形洞的确切位置;二胡要获得最佳音色,其千斤须放在琴弦长度的0.618处。
三.黄金分割与数学
1.黄金分割与图形
①黄金分割三角形
正五边形对角线连满后出现的所有三角形,都是黄金分割三角形。
黄金分割三角形有一个特殊性,所有的三角形都可以用四个与其本身全等的三角形来生成与其本身相似的三角形,但黄金分割三角形是唯一一种可以用5个而不是4个与
其本身全等的三角形来生成与其本身相似的三角形的三角形。
由于五角星的顶角是36度,这样也可以得出黄金分割的数值为2sin18°(即2*sin(π/10))。
将一个正五边形的所有对角线连接起来,所产生的五角星里面的所有三角形都是黄金分割三角形。
正五边形内的黄金分割三角形
②黄金矩形
若矩形的宽与长的比等于(√5-1)/2≈0.618,那么这个矩形称为黄金矩形。
③尺规作图
⒈设已知线段为AB,过点B作BD⊥AB,且BD=AB/2;
2. 连结AD;
⒊以D为圆心,DB为半径作弧,交AD于E;
⒋以A为圆心,AE为半径作弧,交AB于C,则点C就是AB的黄金分割点。
事实上,在一个黄金矩形中,以一个顶点为圆心,矩形的较短边为半径作一个四分之一圆,交较长边与一点,过这个点,作一条直线垂直于较长边,这时,生成的新矩形(不是那个正方形)仍然是一个黄金矩形,这个操作可以无限重复,产生无数个黄金矩形。
2,。
黄金分割与斐波那契数列
让我们首先从一个数列开始,它的前面两个数是:1、1,后面的每个数都是它前面的两个数之和。
例如:1、1、2、3、5、8、13、21、34、55、89、144…..这个数列的名字叫做“斐波那契数列”,这些数被称为“斐波那契数”。
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有什么关系呢?经研究发现,相邻两个菲波那契数的比值是随序号的增加而逐渐趋于黄金分割比的。
即f(n)/f(n+1)-→0.618…。
由于斐波那契数都是整数,两个整数相除之商是有理数,所以只是逐渐逼近黄金分割比这个无理数。
但是当我们继续计算出后面更大的斐波那契数时,就会发现相邻两数之比确实是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的。
1/1=1 2/3=0.66…… 3/5=0.6 5/8=0.625
8/13=0.615 13/21=0.619…… 21/34=0.617…… 34/35=0.618……
四.黄金分割与数学家
由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割。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
他认为所谓黄金分割,指的是把长为L的线段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全部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于该部分之比。
而计算黄金分割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第二位起相邻两数之比,即2/3,3/5,5/8,8/13,13/21,...的近似值。
黄金分割在文艺复兴前后,经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受到了欧洲人的欢迎,他们称之为"金法",17世纪欧洲的一位数学家,甚至称它为"各种算法中最可宝贵的算法"。
这种算法在印度称之为"三率法"或"三数法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比例方法。
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最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
中世纪后,黄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数家帕乔利将中末比为神圣比例,并专门为此著书立说。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神圣分割。
其实有关"黄金分割",中国也有记载。
虽然没有古希腊的早,但它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独立创造的,后来传入了印度。
经考证。
欧洲的比例算法是源于中国而经过印度由阿拉伯传入欧洲的,而不是直接从古希腊传入的。
到19世纪黄金分割这一名称才逐渐通行。
黄金分割数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人类对它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
最著名的例子是优选学中的黄金分割法或0.618法,是由美国数学家基弗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70年代由华罗庚提倡在中国推广。
五.优选法
数字0.618…更为数学家所关注,它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如:十等分、五等分圆周;求18度、36度角的正弦、余弦值等),而且还使优选法成为可能。
优选法是一种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
如在炼钢时需要加入某种化学元素来增加钢材的强度,假设已知在每吨钢中需加某化学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间,为了求得最恰当的加入量,需要在1000克与2000克这个区间中进行试验。
通常是取区间的中点(即1500克)作试验。
然后将试验结果分别与1000克和2000克时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从中选取强度较高的两点作为新的区间,再取新区间的中点做试验,再比较端点,依次下去,直到取得最理想的结果。
这种实验法称为对分法。
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最快的实验方法,如果将实验点取在区间的0.618处,那么实验的次数将大大减少。
这种取区间的0.618处作为试验点的方法就是一维的优选法,也称0.618
法。
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因素的问题,用“0.618法”做16次试验就可以完成“对分法”做2500次试验所达到的效果。
因此大画家达·芬奇把0.618…称为黄金数。
优选法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数学方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为普及它作出重要贡献。
优选法中有一种0.618法应用了黄金分割法。
例如,在一种试验中,温度的变化范围是0℃~10℃,我们要寻找在哪个温度时实验效果最佳。
为此,可以先找出温度变化范围的黄金分割点,考察10×0.618=6.18(℃)时的试验效果,再考察10×(1-0.618)=3.82(℃)时的试验效果,比较两者,选优去劣。
然后在缩小的变化范围内继续这样寻找,直至选出最佳温度。
参考资料:《数学真好玩》《数学维生素》黄金分割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