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的概念,举例说明。

解释不等式中的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符号。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a > b,a + c > b + c(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性质2:如果a > b且c > 0,ac > bc(两边乘以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性质3:如果a > b且c < 0,ac < bc(两边乘以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性质4:如果a > b且c > d,a + c > b + d(两边加或减去不同的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第二章:不等式的运算规则2.1 加减法规则介绍不等式加减法的基本规则,举例说明。

强调在运算过程中保持不等号方向不变。

2.2 乘除法规则介绍不等式乘除法的基本规则,举例说明。

强调在运算过程中注意乘除数的正负性对不等号方向的影响。

第三章:不等式的解法3.1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简单不等式的方法,如a > b,解得x > b/a。

举例说明解简单不等式的步骤。

3.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如ax > b,解得x > b/a。

强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要注意系数的正负性对解集的影响。

第四章:不等式的应用4.1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说明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速度、距离、温度等问题。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并解决。

4.2 线性不等式组的应用介绍线性不等式组的概念,举例说明。

讲解如何解线性不等式组,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五章:不等式的进一步性质5.1 不等式的反转性质介绍不等式的反转性质,如如果a > b,b < a。

举例说明并证明不等式的反转性质。

5.2 不等式的传递性质介绍不等式的传递性质,如如果a > b且b > c,a > c。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2. 不等式的性质3. 不等式的运算4.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运用难点: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例题、练习题学生准备: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不等式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不等式的性质。

3. 示范:教师示范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运用。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性质,提高解题能力。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成绩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

十、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例题及练习题3. 相关教学视频或资料4. 数学软件或工具(如几何画板等)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2. 课堂讲解:针对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详细讲解,举例说明。

3. 互动环节:设置问答环节,让学生主动提问,教师解答。

4. 练习巩固: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初中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初中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不等式的存在。

2. 提问学生:不等式和等式有什么区别?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介绍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a. 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b. 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c. 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

3.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给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题目。

3.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用方法。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例子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不等式的存在。

接着介绍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最后,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巩固,让学生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用方法。

作业布置要合理,难度要适中,以便让学生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同向相加、反向相减、乘除性质;3. 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不等式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 不等式的定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2. 不等式的表示方法:用“<”、“>”、“≤”、“≥”表示;3. 示例:2>1,3<4。

二、不等式的同向相加性质1. 性质定义: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 示例:若a>b,则a+c>b+c(c为任意实数);3. 练习: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成立,并解释原因。

三、不等式的反向相减性质1. 性质定义: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2. 示例:若a>b,则-a<-b;3. 练习: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成立,并解释原因。

四、不等式的乘除性质1. 性质定义: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 示例:若a>b,则ac>bc(c为正数);3. 练习: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成立,并解释原因。

五、不等式的大小比较1. 性质定义:比较两个不等式的大小关系;2. 示例:若a>b 且c>d,则ac>bd;3. 练习:判断下列不等式的大小关系,并解释原因。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巩固知识点。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成立,并解释原因;2. 课后作业:选择一道与不等式基本性质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解答等情况。

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不等式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基本性质;2. 练习题:提供不同难度的不等式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1. 性质定义:解不等式,找出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2. 示例:解不等式2x-3>7,得到x>5;3. 练习:解下列不等式,并写出解集。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不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 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 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 采用例题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不等式的性质。

3.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的不等式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相关知识点,如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解集等,为学生学习不等式的性质做好铺垫。

2. 教学不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1)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不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一性质。

(3)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1)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一性质。

(3)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1)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一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a. 不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

b. 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c. 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用。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2. 例题及练习题3.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

2. 提问:不等式有什么特点?如何表示不等式?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给出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用。

2. 教师补充讲解,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解题能力。

2.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如购物时比较价格、比赛成绩排名等。

七、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一些巩固不等式性质的习题。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八、课堂互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加减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不等式的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 不等式的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相关知识点,如实数、比较大小等,为学生学习不等式打下基础。

2. 新课讲解:介绍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例题展示运用。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 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问题、排序问题等。

5. 课堂小结: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对比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与不等式的异同。

2. 介绍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如不等式的传递性、同向不等式的可加性等。

八、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2. 教学游戏:设计有关不等式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讲解不等式的难点知识点。

2.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跟上课堂进度。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 掌握不等式的运算规则;3. 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 不等式的性质3的推导;2. 不等式运算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不等式知识;2. 提问: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二、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 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 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不等式的运算规则(15分钟)1. 讲解不等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2. 讲解不等式的乘除法运算规则;3. 举例说明不等式运算的运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2. 强调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六、不等式的应用举例(15分钟)1. 举例说明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配问题、比赛评分等;2. 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3.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不等式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七、不等式的综合训练(15分钟)1. 给出一些综合性的不等式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2. 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提高解题效率;3.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正确率。

2. 强调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

九、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2. 选择一些不等式的应用题目,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不等式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

不等式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

不等式根本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不等式性质教学设计 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关集中心校七年级数学组导学案专用纸主备人:胡伟审核人:使用人:第11周讨论时间: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不等式的根本性质;2、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根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重点难点重点:不等式的三个性质.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及运用.解决方法:不等式的根本性质3的导出,采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观察、归纳猜测结论、验证等环节来突破的.并在理解的根底上加强练习,以期到达学生稳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讨论、探究、讲练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或小黑板教学设计流程问题:等式有哪些性质?〔学生交流3-5分钟〕学生答复等式的性质:性质1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对已学过的等式性质内容的记忆,及表达语言的准确性;〔2〕学生对等式性质得出过程的回忆.探讨不等式的根本性质.〔学生读文8-10分钟后,研讨并解决下面问题〕如果a>b,那么,在数轴上表示a的点A位于表示b 的点B的右侧,画图表示.〔一〕做做1.请你在上面的数轴上画出表示a+3和b+3的点来,哪个点在右侧?并用不等号连接下面的式子: a+3______b+3.类似地,应有 a+c______b+c.2.如果在a>b的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你认为应该有怎样的结论? 让学生多举出几组数据,结合数轴来比拟出两组数的大小关系.〔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通过交流得出结论〕.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如果a>b,那么 a+c>b +c,a-c>b-c.就是说,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二〕探究1.根据8>3,用“>〞或“ 8×2_______3 × 2; 8×〔-2〕_______3×〔-2〕.8× _______3×; 8×〔-〕_______3×〔-〕.8×0.01______3×0.01; 8×〔-0.01〕_______3×〔-0.01〕.2.对于8>3,在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吗?3.对于8>3,在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吗?4.你有什么发现?再举几例,验证你的结论.通过多组数据,观察、思考、一起探究两组数的大小关系.学生在填空的根底上分组探索不等式的性质.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观察指导学生的探究方法,并倾听学生的讨论.此次活动是本节课的核心活动,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可能会直接把等式的性质加以修改,推广得到不等式的性质,而忽略了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同一个负数时的不同结论,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题目,并继续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比照,体会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不等式的根本性质2: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不等式的根本性质3:如果a>b,并且c 〔三〕例题例根据不等式的根本性质,把以下不等式化成x>a或x2;〔2〕2x20.学生独立完成,举手答复以下问题.教师填写答案,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进一步稳固不等式的性质.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说出填空根据的是不等式的哪一条性质;〔2〕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的掌握情况.解:〔1〕 x-l>2,x-l+l>2+1〔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 x>3.〔2〕2x 2x-x 〔不等式的根本性质2〕, x20 〔不等式的根本性质3〕, xa或x 〔四〕教后检测1.如果a〞或“a或x8x+1;〔3〕 x>-4;〔4〕-10x 〔五〕当堂训练1.在以下各题横线上填入不等号,使不等式成立.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不等式根本性质.〔1〕假设a-3<9,那么 a ______12;〔2〕假设-a<10,那么a______ -10;答:〔1〕a<12,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1.〔2〕a>-10,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3. 2.a<0,那么〔1〕a+2 ______2;〔2〕a-1 ______ -1;〔3〕3a______ 0;〔4〕a-1______0;〔5〕|a|______0.答:〔1〕a+2<2,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1.〔2〕a-1<-1,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1.〔3〕3a<0,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2.〔4〕因为a<0,两边同加上-1,由不等式根本性质1,得a-1<-1.又,-1<0,所以 a-1<0.〔5〕因为a<0,所以a≠0,所以|a|>0.〔此题除了进一步运用不等式的三条根本性质外,还涉及了一些旧的根底知识.如a<0表示a是负数;a>0表示a是正数;|a| 是非负数等.〕 3.判断以下各题的推导是否正确?为什么?〔投影〕〔请学生口答〕〔1〕因为7.5>5.7,所以-7.5<-5.7;〔2〕因为a+8>4,所以a>-4;〔3〕因为4a>4b,所以a>b;〔4〕因为-1>-2,所以-a-1>-a-2;〔5〕因为3>2,所以3a>2a.答:〔1〕正确,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3.〔2〕正确,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1.〔3〕正确,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2.〔4〕正确,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1.〔5〕不对,应分情况逐一讨论.当a>0时,3a>2a.〔不等式根本性质2〕当 a=0时,3a=2a.当a<0时,3a<2a.〔不等式根本性质3〕〔学生在答复此题的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应做适当引导、启发、帮助〕4.按照以下条件,写出仍能成立的不等式:〔1〕由-2<-1,两边都加-a;〔2〕由7>5,两边都乘以不为零的-a.5.用不等号填空:〔1〕当a-b<0时,a______ b;〔2〕当a<0,b<0时,ab ______0;〔3〕当a<0,b>0时,ab ______0;〔4〕当a>0,b<0时,ab ______ 0;〔5〕假设a ______ 0,b<0,那么ab>0;〔六〕教后反思第2篇:根本不等式教学设计根本不等式一、教学设计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用新课程理念打造新的教学模式.二、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知识与技能层面,①了解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概念;②要创设几何和代数两个方面的背景,从数形结合的高度让学生了解根本不等式;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证明根本不等式;④用根本不等式来证明一些简单不等式.第二层面:过程与方法,通过掌握公式的结构特点,适当运用公式的变形,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第三层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去感受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鼓励学生用数学观点进行归纳,抽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美,走进数学,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方式;②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去感受数学的运用性,体会数学的微妙,数学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设计了两个情境:一个是天平测量的问题,另一个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试验,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和理解根本不等式,让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环节:探究交流,发现规律.我在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数据去比拟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并通过小组折纸试验,通过这样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第三个环节:启发引导、形成结论.本节课的重要任务就是对根本不等式进行严格的证明,包括了比拟法,综合法和分析法,而学生对作差比拟法是比拟熟悉的,综合法和分析法的过程要加强引导,并组织学生去探究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并标准证明过程,为今后学习证明方法打下根底.第四个环节:训练小结,稳固深化.学习根本不等式最终的目的表达在它的运用上,首先在例题选择上,注重让学生充分认识和间的关系,给出一般的结论,在练习中我选择了题组形式,目的是与让学生强化对根本不等式成立条件包括等号成立的条件.第五个环节:研究拓展,提高能力.我设计了一道关于例题的变式题,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通过适当的变形将其化为例题中出现的形式,表达化归的思想,最后设计三道思考题,两道进一步稳固化归思想及应用根本不等式的条件,一道需要分类讨论,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好展示自己能力的时机,得到进一步提高.最后我通过问题式的小结,让学生自行归纳我们这节课当中学到的知识,特别是最后一问中,让学生去总结在使用根本不等式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条件.虽然我没有点出“一正二定三相等〞这样的结论,但已潜移默化为我们下一节课使用根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作了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三、本节课重点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例子理解根本不等式,并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不等式的证明过程.难点:灵活使用化归思想把问题转化为运用根本不等式,以及根本不等式成立条件中包括等号成立的条件.在这一节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根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包括它的成立条件,在这一节课中我的总体想法是通过互动,发现规律,直接猜测,指定验证,得出结论,最后灵活运用这个结论来解决问题.四、本节课亮点:1.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2.灵活运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3.实现课堂三大转变:①变教学生学会知识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②变重视结论的记忆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的体验和感悟;③变模仿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4.课堂小结采取问题式小结给学生留下满口香.导入新课探究: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教师用投影仪给出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并介绍此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通过直观情景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推进新课师同学们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如何找??【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根本不等式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2.进一步掌握用根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问题;3.审清题意,综合运用函数关系、不等式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能综合运用函数关系,不等式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是根本不等式应用举例的延伸。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有关不等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相关知识:回顾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不等式有什么性质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探究不等式的性质2.1 展示不等式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2 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并总结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讲解3.1 出示例题,讲解例题的解法,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3.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练习4.1 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讲解。

4.2 学生总结练习中的经验教训。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课后练习题。

2. 鼓励学生进行不等式性质的探究,发现更多的性质。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不等式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等。

3. 引导学生进行不等式性质的综合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巩固练习1. 出示巩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并讲解,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八、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九、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十、布置作业1. 请学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课后练习题。

2. 鼓励学生进行不等式性质的探究,发现更多的性质。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对不等式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概念:介绍不等式的定义,理解不等式表示的意义。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a. 不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

b. 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c. 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3. 应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何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解决复杂的不等式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性质。

2. 利用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不等式的实际意义。

2. 新课讲解: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性质的规律。

3. 实例分析:利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不等式性质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不等式概念和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成功的教学方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收集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学习的意见和建议。

3. 教学调整:根据教学评估和反思,对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 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不等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2. 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性质1:通过举例让学生发现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性质2:通过举例让学生发现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 性质3:通过举例让学生发现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 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不等式。

4. 课堂小结: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强调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举例,检验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不等式应用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讨论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配问题、比赛评分等。

2. 介绍不等式的进一步概念,如不等式组、不等式的解集等。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2. 案例材料:提供实际问题,供学生分析运用不等式解决。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1.1 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的概念,举例说明。

解释不等式中的“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符号的含义。

1.2 不等式的表示方法介绍不等式的标准形式和斜线形式。

演示如何书写不等式,并强调箭头和斜线的区别。

1.3 不等式的解集解释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演示如何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包括用数轴表示解集的方法。

第二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1 不等式的传递性质介绍不等式的传递性质,即如果a < b且b < c,则a < c。

通过示例解释传递性质的应用。

2.2 不等式的同向加减性质介绍不等式的同向加减性质,即如果a < b,则a + c < b + c(c为正数)和a c > b c(c为负数)。

通过示例解释同向加减性质的应用。

2.3 不等式的反向乘除性质介绍不等式的反向乘除性质,即如果a < b,且c为正数,则ac < bc和a/c > b/c (c不为零)。

通过示例解释反向乘除性质的应用。

第三章:不等式的解法3.1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简单不等式的方法,如直接解不等式、同向加减、反向乘除等。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解简单不等式。

3.2 复合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复合不等式的方法,如先解不等式组、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质等。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解复合不等式。

3.3 不等式的应用介绍不等式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求解最值等。

通过示例演示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章:不等式的性质练习4.1 简单不等式的性质练习提供一些简单不等式,让学生练习解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强调解题中的关键步骤和常见错误。

4.2 复合不等式的性质练习提供一些复合不等式,让学生练习解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强调解题中的关键步骤和常见错误。

第五章:不等式的综合应用5.1 不等式的综合应用问题提供一些不等式的综合应用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不等式的定义与表示方法介绍不等式的概念,理解“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基本不等关系。

学习使用“>”、“<”、“≥”、“≤”等符号表示不等式。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不等式的传递性质、反射性质和封闭性质。

掌握不等式的同向相加、反向相减、同向乘除等基本变换方法。

第二章:不等式的解法2.1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3x 7 > 2。

掌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等。

2.2 不等式的组解法学习解不等式组,例如:{3x 7 > 2, 2x + 5 ≤15}。

掌握解不等式组的步骤,包括画数轴、找出解集、合并解集等。

第三章:不等式的应用3.1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求解学习使用不等式求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掌握利用不等式转化为等式求解极值的方法。

3.2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并求解。

举例说明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等。

第四章:不等式的证明4.1 直接证明学习使用直接证明法证明不等式,例如:证明a+b ≥2√(ab)。

4.2 综合证明学习使用综合证明法证明不等式,例如:证明a²+ b²≥2ab。

4.3 反证法学习使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例如:证明不等式a+b ≤2√(ab) 是错误的。

第五章:不等式的进一步性质5.1 不等式的恒等变形学习使用恒等变形法,如替换、移项、合并同类项等,保持不等式的恒等成立。

5.2 不等式的比例性质学习不等式的比例性质,例如:若a > b,且c > d,则ac > bd。

5.3 不等式的均值不等式学习使用均值不等式,如算术平均数不等式、几何平均数不等式等,求解不等式问题。

第六章:不等式的应用举例6.1 线性规划问题学习如何将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对不等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性质2、性质3)。

3. 不等式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表示方法、基本性质及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存在。

2. 新课讲解:讲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阐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 例题解析: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掌握。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不等式的应用。

6.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步教学提供调整依据。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考察其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参与度,评价其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不等式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2.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3. 实例素材:收集与不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第3-4课时: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第5-6课时:通过例题解析和练习,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高中高一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高一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在课堂尾声,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不等式性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些性质的特点和作用。
2.强调不等式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3.提醒学生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小组合作题: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教材第chapter页的习题6,此题需要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5.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问题?”并将思考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字迹清晰,表述准确。
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但学习积极性、主动探究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表达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更多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讲授新知识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分析和求解。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 学会解简单的不等式问题;3. 能够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1.1 不等式的定义1.2 不等式的表示方法1.3 不等式的性质第二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1 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2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3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第三章:解简单的不等式3.1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2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3.3 解不等式组。

第四章:不等式的应用4.1 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4.2 解不等式得到答案;4.3 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第五章:不等式的综合练习5.1 填空题;5.2 选择题;5.3 解答题。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2.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 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每章结束后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掌握情况;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3. 期中考试:检查学生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教案;3. 练习题;4.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4课时;4. 第四章:3课时;5. 第五章:2课时。

第六章:不等式的扩展性质6.1 不等式的传递性质:如果a < b且b < c,a < c。

6.2 不等式的对称性质:如果a < b,则b > a。

6.3 不等式的多变量性质:解涉及多个变量的不等式。

第七章:不等式的图形表示7.1 直线与不等式的关系:直线y = mx + c与不等式y > mx + c的关系。

7.2 平面区域与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图形表示及解集的确定。

中职数学教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中职数学教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中等专业学校2024-2025-1教案
图2-1 (1 )所示为正方形,面积为3c m×3c m=9c m2;图2-1(2)所示为长方形,面积为4cm×2cm=8cm2.由于9−8=1>0,所以它们的面积不相等,且图2-1(1)所示正方形
的面积大于图2-1(2)所示矩形的面积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如果a -b > 0,
那么称a大于b(或b小于a).
因为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对于任意实数a,a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的点a和a,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容易观察到,当点a在点a的
右边时,aΣa;当点a在点a的左边时,a€ a;当点a与点a重合时,a= a.
因此,关于实数a,a的大小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运算来表示:
a >
b ⇔a -b > 0
a <
b ⇔a -b < 0
a =
b ⇔a -b = 0。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加减乘除同一个数(或式子)到不等式的两边,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 不等式的解集及其表示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灵活运用,解集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等式的图形解集,增强直观感受。

3.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2. 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不等式的加减乘除性质。

3. 应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教案附件:练习题:1. 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a) 2x > 3xb) 5(x 2) < 3(2x + 1)c) 4x 12 < 3(2x + 6)2. 解下列不等式:a) 3x 7 > 2b) 2(x 5) > 15c) 5x + 6 <= 4x + 20答案:1. a) 不成立,因为2x < 3x;b) 成立,因为5(x 2) = 5x 10,3(2x + 1) = 6x + 3,5x 10 < 6x + 3;c) 成立,因为4x 12 = 4(x 3),3(2x + 6) = 6x + 18,4(x 3) < 6x + 18。

2. a) x > 3;b) x > 10;c) x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

方法与过程: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家对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
时还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将不等式变形
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运用
教学方法:类推探究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不等式与等式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本节课我们将加以验证.
Ⅱ.新课讲授
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推导
(1)提问1: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
举例说明3<5
3+2<5+2 3-2<5-2
3+5<5+5 3-5<5-5
3+a<5+a 3-a<5-a
3+ a+b <5+ a+b 3-(a+b) <5-( a+b)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很好,不等式的这一条性质和等式的性质相似。

下面继续进行探究。

(2)提问2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小组互相讨论总结
2<3;
2÷51=2×5<3×5=3÷5
1;
2÷2=2×21<3×21=3÷2;
2÷(-1)=2×(-1)>3×(-1)=3÷(-1);
2÷(51-)=2×(-5)>2×(-5)=3÷(51-);
2÷(-2)=2×(21-)>3×(2
1
-)=3÷(-2);
(3)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 (乘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除以这个数的倒数)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

2.火眼金睛 (1)已知x >y,填空:
x -6__y -6;
3x__3y ;
-2x__-2y ;
2x+1__2y+1;
(2)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释π
42
l >162l 的正确性 解:∵
π41>16
1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乘以l 2得 ∴π42l >16
2
l 所以我们进一步验证了上节课的猜想,无论绳长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

3.例题讲解
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
(1)x -5>-1;
(2)-2x >3;
解:(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5,得
x >-1+5
即x >4;
(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2,得
x <-2
3; 4.小试牛刀
1.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
(1)x -1>2 (2)-x <65 (3)2
1x ≤3 Ⅲ..课时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1.本节课主要用类推的方法探索出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化简或填空.
注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应用
Ⅳ.课后作业
习题2.2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