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完整版)新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一•锐角三角函数 1.正切:定义:在Rt △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 ,① 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② 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③ tanA 不表示"tan ”乘以"A ”;④ 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是锐角的正切;⑤ 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ZA 越大;Z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2. 正弦:定义:在Rt △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 AA的对边................................... """■ 斜边3. 余弦:定义:在Rt △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A A的邻边 .............................. ■■■■■斜边之变化三•三角函数的计算1.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 仰角2.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 俯角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 < sin a< 1, 0< cos a< 1。
4. 坡度: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i tan Al5. 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 OB OC 的方位角分别为 45 °、135 °、225 °。
6. 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三角函数的计算
C.68°
D.以上结论都不对
3.用计算器验证,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D ) A.sin18°24′+sin35°26′=sin45° B.sin65°54′-sin35°54′=sin30° C.2sin15°30′=sin31° D.sin72°18′-sin12°18′=sin47°42′
4.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A ) A.tan75°﹥tan48°﹥tan15° B. tan75°﹤tan48°﹤tan15° C. cos75°﹥cos48°﹥cos15° D. sin75°﹤sin48°<sin15°
帮助小明求出旗杆AB的高度吗?
A
解:由已知得DC EB 20m,
Q tan ADC tan 42 AC , DC
AC DC tan 42,
D 42°
C
AB AC CB 20 tan 42 1.6. 1.6m
E
20m B
这里的tan42°是多少呢?
5.sin70°,cos70°,tan70°的大小关系是( D) A.tan70°<cos70°<sin70° B.cos70°<tan70°<sin70° C.sin70°<cos70°<tan70° D.cos70°<sin70°<tan70°
解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知sin70°<1, cos70°<1,tan70°>1.又cos70°=sin20°,锐 角的正弦值随着角的增大而增大,∴sin70°> sin20°=cos70°.故选D.
tan∠BDE=DBEE,∴BE=DE·tan39°.
∵CD=AE, ∴CD=AB-DE·tan39°=610-610×tan39°≈116(米). 答:大楼的高度 CD 约为 116 米.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套电子教案(可直接打印使用)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新打造精心汇编)全套电子教案[可直接打印使用]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各单元重点:教学方法和措施:目录第一章01《锐角三角函数》(一) (01)02《锐角三角函数》(一) (04)03《300,450,600角的三角函数值》 (07)04《三角函数的计算》 (11)05《解直角三角形》 (14)06《三角函数的应用》 (17)07《利用三角函数测高》(一) (20)08《利用三角函数测高》(二) (23)《利用三角函数测高》活动报告 (25)09《回顾与思考》(一) (26)10《回顾与思考》(二) (29)第二章11《二次函数》 (32)12《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 (34)13《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 (36)14《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 (38)15《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四) (41)16《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一) (44)17《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二) (46)18《二次函数的应用》(一) (48)19《二次函数的应用》(二) (51)20《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 (54)2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二 (57)22《回顾与思考》(一) (60)23《回顾与思考》(二) (63)第三章24《圆》 (66)25《圆的对称性》 (68)26《垂径定理》 (70)27《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一) (72)28《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二) (74)29《确定圆的条件》 (76)30《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 (78)3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二) (80)32《切线长定理》 (82)33《圆内接正多边形》 (84)34《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87)35《回顾与思考》(一) (89)36《回顾与思考》(二) (91)与不险,只不过这是在直观感受上判断的。
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从理论上来进一步研究这陡与不陡的问题------《锐角三角函数》(一)(书写课题)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0min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比较两个斜靠在墙上的梯子哪个放置的更陡吗?你会有哪些办法呢?请各组同学用2分钟时间相互交流探讨一下。
(完整版)新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一.锐角三角函数1.正切: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 A=∠A的对边;∠A的邻边①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②tan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③tanA不表示“tan”乘以“A”;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是锐角的正切;⑤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越大;∠A越大,梯子越陡,tanA的值越大。
2.正弦:..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 A=∠A的对边;斜边3.余弦: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 A=∠A的邻边;斜边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的三角函数当锐角A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之也随之变化。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αcosαtanα30º1245º60º3233222213212Bi=h:lhC A图13l图2三.三角函数的计算1.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2.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3.规律: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2)0≤sinα≤1,0≤cosα≤1。
4.坡度: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 (或坡比)。
用字母i表示,即.............i=h=tan A l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1.1.2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一章第一节锐角三角函数第二课时正弦余弦
课堂小结 1.结论: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和cosA有关: sinA越大,梯子越陡;cosA越小,梯子越陡. 2.在∠A+∠B=90°时,cosA=sinB 另外:cosA=sin(90°-A) sinA=cos(90°-A) 3、tanA>0 0<sinA<1 1>cosA>0
知识技能
习题1.2
α 9 β
1. 如图,分别求∠α,∠β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36 5
┐
x
数学理解 2.如何用正弦、余弦、正切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 tanA越大,梯子越陡; sinA越大,梯子越陡;cosA越小,梯子越陡.
联系拓广 3.在Rt△ABC中,∠C=90°,sinA和 cosB有什么关系? ∠C=90°时,cosA=sinB
C
BC sin A AC BC AC sin A 200 0.6 120.
A 请你求出cosA,tanA,sinC,cosC和 tanC的值.
200 120 ┌ 160
B
做一做 例2:如图:在Rt△ABC中,∠C=900,AC=10, 求:AB,sinB. 解:在Rt△ABC中,∠C=900,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第一节 锐角三角函数
第二课时 正弦和余弦
A
1
B
2
回顾与思考 1.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 B 作tanA,即 tanA= A的对边
A的邻边
2.tan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 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3.tanA﹥0,无单位. 4.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A的对边
∠A的邻边
九年级下册数学伴你学北师大版电子版
九年级下册数学伴你学北师大版电子版初中数学全册导学案精选[精品]初中数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学案[word 98页][精品]青岛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154页][精品]青岛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154页]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精品]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含答案][131页[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精心整理word.[精品]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精心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导读单[精品]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精品]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精品]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精心整理.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198页]湘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精品]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精品]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复习学案[精品]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198页][精品]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精心整理,超值收藏].[精品]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心整理word].[精品]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精品]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word194页精心.[精品]中考数学初三总复习数学全部导学案[学生版89页][精品]人教版初三数学中考第一轮总复习学案(98页推荐)[精品]九年级数学中考二轮复习学案[96页][精品]初三数学中考训练复习学案(重点学生训练学案132.[精品]初三数学中考数学复习全册学案[强烈推荐][浙教版]2011年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导读单——————————————————————————————————————————————初中数学全册说课教案精选[精品]初一七年级数学说课稿全集[WORD_287页][精品]初二八年级数学说课稿全集[WORD_251页][精品]初三九年级数学说课教案全集[共251页]初中数学全册教案精选[精品]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共123页]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精品]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全册教案[精品]华师大版初一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品]新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全套教案[精品]人教版2011-2012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精品]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全套]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新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精品]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精品]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品]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书教案[共246页][精品]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精品]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12页][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套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数学教案(13份)[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上下全册][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全套[上下两册]2011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九年级(上册)数学精讲精品全册辅导[北师大版][精品]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初中数学教学参考基础知识及经典题型【精品】苏科版七年级下数学复习资料[精品]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大全及经典题型综合讲解【精品】黄冈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117页完整版]【精品】黄冈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101页-)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精选[20份58页][精品]浙江版初中数学总复习专题总汇及答案[共十六专题)。
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pdf
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pdf
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是一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教材,主要面向高中学生,内容涵盖高中数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函数、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该教材以系统的知识结构,精辟的讲解,丰富的例题,精美的图表,清晰的解题思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该教材以系统的知识结构,精辟的讲解,丰富的例题,精美的图表,清晰的解题思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该教材涵盖了高中数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函数、代数、
几何、概率统计等,每一章都有详细的讲解,并配有大量的例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
此外,该教材还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电子课本,以PDF格式提供,可以让学生在线阅读,
也可以下载到本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电子课本中涵盖了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包括课文、例题、解题思路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
总之,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数学教材,它以系统的知识结构,精辟的讲解,丰富的例题,精美的图表,清晰的解题思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二章2.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含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二章2.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含答案)一、选择题1.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y=x2-8x-9化为y=a(x-h)2+k的形式为()A.y=(x-4)2+7B.y=(x-4)2-25C.y=(x+4)2+7D.y=(x+4)2-252.抛物线y=-3x2+6x+2的对称轴是()A.直线x=2B.直线x=-2C.直线x=1D.直线x=-13.关于二次函数y=2x2+4x-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1)B.图象的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C.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D.y的最小值为-34.如果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全部在x轴的下方,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0,b<0B.a>0,b<0C.a<0,c>0D.a<0,c<05.若点(-1,y1),(1,y2),(4,y3)都在抛物线y=-x2+4x+m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A.y1<y2<y3B.y3<y2<y1C.y3<y1<y2D.y1<y3<y26.已知抛物线y=-x2+bx+4经过(-2,n)和(4,n)两点,则n的值为()A.-2 B.-4 C.2 D.47.一次函数y=ax+b和反比例函数y=c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大致为()图1图2二、填空题8.当二次函数y=x2+4x+9取最小值时,x的值为________.9.某市政府大楼前广场上有一喷水池,水从地面喷出,喷出水的路径是一条抛物线.若以水平地面为x轴,建立如图3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在空中划出的曲线是抛物线y=-x2+4x的一部分,则水喷出的最大高度是________米.图310.2019·贺州如图4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是直线x=1,且经过点(3,0),有下列说法:①abc<0;②a-b+c<0;③3a+c=0;④当-1<x<3时,y>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图4三、解答题11.已知二次函数y=-2x2+4x+6.(1)求出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及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并在如图5所示的网格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大致图象.(2)利用函数图象回答:①当x在什么范围内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在什么范围内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②当x在什么范围内时,y>0?图512.已知抛物线y=x(x-2)+2.(1)用配方法把这个抛物线的表达式化成y=a(x-h)2+k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顶点坐标;(2)将抛物线y=x(x-2)+2上下平移,使顶点移到x轴上,求新抛物线的表达式.13.抛物线y=ax2+bx+c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y=a(x-3)2-1,且平移后的抛物线经过点A(2,1).(1)求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设原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B,顶点为P,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M,求△BPM的面积.附加题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的二次项系数为1,则此二次函数可表示为y=x2+px+q,我们称[p,q]为此函数的特征数,如函数y=x2+2x+3的特征数是[2,3].(1)若一个函数的特征数为[-2,1],求此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2)探究下列问题:①若一个函数的特征数为[4,-1],将此函数的图象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求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的特征数;②若一个函数的特征数为[2,3],则此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才能使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的特征数为[3,4]?参考答案1.[答案] B 2.[答案] C 3.[答案] D4.[解析] D ∵二次函数y =ax 2+bx +c的图象全部在x 轴的下方,∴a <0,4ac -b 24a<0,∴a <0,c <0.故选D.5.[解析] D ∵y =-x 2+4x +m =-(x -2)2+4+m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2.∵a =-1<0,∴抛物线开口向下,且当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1)=3,2-1=1,4-2=2,∴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y 1<y 3<y 2.故选D.6.[解析] B 由抛物线y =-x 2+bx +4经过(-2,n )和(4,n )两点,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1, ∴-b2×(-1)=1,∴b =2,∴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x 2+2x +4. 将(-2,n )代入y =-x 2+2x +4,可得n =-4. 故选B. 7.[答案] C 8.[答案] -2[解析] ∵y =x 2+4x +9=(x +2)2+5,∴当x =-2时,二次函数取得最小值. 9.[答案] 4[解析] ∵水在空中划出的曲线是抛物线y =-x 2+4x 的一部分,∴水喷出的最大高度就是水在空中划出的抛物线y =-x 2+4x 的顶点坐标的纵坐标.∵y =-x 2+4x =-(x -2)2+4,∴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4),∴水喷出的最大高度为4米.10.[答案] ①③④[解析] 根据图象可得a <0,c >0. ∵对称轴为直线x =-b2a =1,∴b =-2a , ∴b >0,∴abc <0,故①正确.把x =-1代入函数关系式y =ax 2+bx +c 中,得y =a -b +c .由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 =1,且过点(3,0),可得当x =-1时,y =0, ∴a -b +c =0,故②错误. ∵b =-2a , ∴a -(-2a )+c =0, 即3a +c =0,故③正确. 由图象可以直接看出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11.解:(1)∵a =-2,b =4,c =6, ∴-b 2a =-42×()-2=1,4ac -b 24a =4×()-2×6-164×(-2)=8, ∴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8),对称轴为直线x =1. 当y =0时,-2x 2+4x +6=0, 解得x 1=3,x 2=-1; 当x =0时,y =6,∴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3,0),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6).画图略. (2)①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1<x <3时,y >0.12.解:(1)y =x (x -2)+2=x 2-2x +2=(x -1)2+1,则它的顶点坐标为(1,1).(2)由(1)知抛物线y =x (x -2)+2的顶点坐标为(1,1),将抛物线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0),在x 轴上,此时新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x -1)2. 13.解:(1)把(2,1)代入y =a (x -3)2-1, 得1=a (2-3)2-1,整理,得1=a -1,解得a =2.故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 =2(x -3)2-1.(2)由(1)知,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 =2(x -3)2-1,则M (3,0). ∵抛物线y =ax 2+bx +c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y =2(x -3)2-1, ∴平移前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 =2(x -1)2-1,∴P (1,-1). 令x =0,得y =1,故B (0,1), ∴BM =10,BP =PM = 5.∵BM 2=BP 2+PM 2,∴△BPM 为直角三角形,且∠BPM =90°, ∴S △BPM =12BP ·PM =12×5×5=52.附加题解:(1)由题意,得y =x 2-2x +1=(x -1)2,∴特征数为[-2,1]的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0).(2)①特征数为[4,-1]的函数的表达式为y =x 2+4x -1,即y =(x +2)2-5.∵函数图象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2-1)2-5+1,即y =x 2+2x -3,∴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的特征数为[2,-3].②∵特征数为[2,3]的函数的表达式为y =x 2+2x +3,即y =(x +1)2+2, 特征数为[3,4]的函数的表达式为y =x 2+3x +4,即y =(x +32)2+74,∴所求平移过程为:先向左平移1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4个单位长度(平移方法不唯一).。
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七年级数学上册目录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展开与折叠§3.截一个几何体§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二章有理数和其运算§1.有理数§2.数轴§3.绝对值§4.有理数的加法§5.有理数的减法§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有理数的乘法§8.有理数的除法§9.有理数的乘方§10.科学记数法§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三章整式和其加减§1.字母表示数§2.代数式§3.整式§4.整式的加减§5.探索规律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综合与实践探询神奇的幻方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1.线段、射线、直线§2.比较线段的长短§3.角§4.角的比较§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我变高了§4.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5.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能追上小明吗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数据的收集§2.普查和抽样调查§3.数据的表示§4.统计图的选择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七年级数学下册目录第一章整式的乘除§1.同底数幂的乘法§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3.同底数幂的除法§4.整式的乘法§5.平方差公式§6.完全平方公式§7.整式的除法回顾与思考复习题1 / 5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3、平行线的特征§4、用尺规作角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三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2、图形的全等§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用尺规作三角形§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五章轴对称§1.轴对称现象§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六章频率与概率§1. 感受可能性§2. 频率的稳定性§3. 摸到红球的概率§4. 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回顾与思考复习题八年级数学上册目录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3.蚂蚁怎样走最近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二章实数§1.数不够用了§2.平方根§3.立方根§4.公园有多宽§5.用计算器开方§6.实数§7.二次根式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三章位置与坐标§1.确定位置§2.平面直角坐标系§3.坐标与轴对称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四章一次函数§1.函数§2.一次函数§3.一次函数的图象§4.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谁的包裹多2 / 5§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鸡兔同笼§4.增收节支§5.里程碑上的数§6.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7.三元一次方程组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六章数据的分析§1.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3.从统计图估计数据的代表§4.数据的波动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七章证明(一)§1.你能肯定吗§2.定义与命题§3.直线平行的判定§4.平行线的性质§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综合与实践1.计算器功能探索2.一次函数的应用八年级数学下册目录第一章证明(二)§1.等腰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角平分线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关系§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综合与实践: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图形的平移§2.图形的旋转§3.中心对称§4.简单的图案设计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四章分解因式§1.分解因式§2.提公因式法§3.运用公式法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五章分式§1.认识分式§2.分式的乘除法§3.分式的加减法§4.分式方程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六章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 / 5§3.三角形的中位线§4.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综合与实践:平面图形的镶嵌九年级数学上册目录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2.配方法§3.公式法§4.因式分解法§5.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三章相似图形§1.成比例线段§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3.相似多边形§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5.黄金分割§6.测量旗杆的高度§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8.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四章投影与视图§1.投影§2.视图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五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六章对概率的进一步研究§1.游戏公平吗§2.投针实验§3.生日相同的概率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综合与实践:1.猜想、证明与拓广2.制作视力表九年级数学下册目录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4.有触礁的危险吗§5.测量物体的高度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二章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4.最大面积是多少4 / 5§5.何时获得最大利润§6.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三章圆§1.圆§2.圆的对称性§3.垂径定理§4.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5.确定圆的条件§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7.切线长定理§8.圆内接正多边形§9.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四章统计与概率§1.视力的变化§2.生活中的概率§3.统计与概率的应用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综合与实践1.设计遮阳蓬2.你对促销知多少5 / 5。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教学设计(附答案).zip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教学设计(附答案).zip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教学设计涵盖了本册的所有内容,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
本教学设计将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每个章节都包含详细的讲解、例题解析和练习题。
教学设计中还穿插了一些拓展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大部分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仍不够深入,解题方法单一,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九年级数学下册的全部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解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概念,如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概率统计等。
2.针对重难点,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例题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概念,阐述问题的解题思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
2.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3.资料:与教材相关的案例、习题和拓展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概念,阐述问题的解题思路。
在此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针对所学知识点,给出一些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
初中数学各章节目录(北师大新版)
初中数学各章节目录(北师大新版)初中数学各章节目录(北师大新版)七年级(上)第1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2 展开与折叠1.3 截一个几何体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大的形状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 有理数2.2 数轴2.3 绝对值2.4 有理数的加法2.5 有理数的减法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7 有理数的乘法2.8 有理数的除法2.9 有理数的乘方2.10 科学技数法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第3章整式及其加减3.1 字母表示数3.2 代数式3.3 整式3.4 整式的加减3.5 探索与表达规律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4.1 线段、射线、直线4.2 比较线段的长短4.3 角4.4 角的比较4.5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5.3 应用--水箱变高了5.4 应用--打折销售5.5 应用--“希望工程”义演5.6 应用--追赶小明第6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 数据的收集6.2 普查与抽样调查6.3 数据的表示6.4 统计图的选择七年级(下)第1章整式的乘除1.1 同底数幂的乘法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3 同底数幂的除法1.4 整式的乘法1.5 平方差公式1.6 完全平方公式1.7 整式的除法第2章相交线与平行线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3 平行线的性质2.4 用尺规作角第3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3.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3.3 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4章三角形4.1 认识三角形4.2 图形的全等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4 用尺规作三角形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第5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1 轴对称现象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5.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5.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第6章概率初步6.1 感受可能性6.2 频率的稳定性6.3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八年级(上)第1章勾股定理1.1 探索勾股定理1.2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1.3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2章实数2.1 认识无理数2.2 平方根2.3 立方根2.4 估算(不讲)2.5 用计算器开方(不讲)2.6 实数2.7 二次根式第3章位置与坐标3.1 确定位置3.2 平面直角坐标系3.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第4章一次函数4.1 函数4.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4.3 一次函数的图像4.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5章二元一次方程组5.1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5.2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5.3 应用--鸡兔同笼5.4 应用--增收节支5.5 应用--里程碑上的数5.6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5.7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5.8 三元一次方程组第6章数据的分析6.1 平均数6.2 中位数与众数6.3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6.4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7章平行线的证明7.1 为什么要证明7.2 定义与命题7.3 平行线的判定7.4 平行线的性质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八年级(下)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1.1 等腰三角形1.2 直角三角形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4 角平分线第2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1 不等关系2.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3 不等式的解2.4 一元一次不等式2.5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2.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3.1 图形的平移3.2 图形的旋转3.3 中心对称3.4 简单的图案设计第4章因式分解4.1 因式分解4.2 提公因式法4.3 公式法第5章分式与分式方程5.1 认识分式5.2 分式的乘除法5.3 分式的加减法5.4 分式方程第6章平行四边形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6.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6.3 三角形的中位线6.4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九年级(上)第1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2.2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3 公式法2.4 因式分解法2.5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3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3.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3.2 用频率估计概率第4章图形的相似4.1 成比例线段4.2 平行线分段成比例4.3 相似多边形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4.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4.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4.8 图形的位似第5章投影与视图5.1 投影5.2 视图第6章反比例函数6.1 反比例函数6.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九年级(下)第1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1 锐角三角函数1.2 30、45、60度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计算1.4 解直角三角形1.5 三角函数的应用1.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第2章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2.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3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4 二次函数的应用2.5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3章圆3.1 圆3.2 圆的对称性3.3 垂径定理3.4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3.5 确定圆的条件3.6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7 切线长定理3.8 圆内接正多边形3.9 弧长与扇形面积。
2024年春学期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
(2023——2024学年度)
周次
时间
教 学 内 容
周课时数
备注
1
2.26——3.01
开学第一课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 锐角三角函数
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5
2
3.04——3.08
3 三角函数的计算
4 解直角三角形
5
3
3.11——3.15
5 三角函数的应用
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5
4
3.18——3.22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5
5
3.25——3.29
第二章 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5
6
4.01——4.03
4 二次函数的应用
5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3
清明节
4.04——4.06
7
4.08——4.12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5
8
4.15——4.19
5
13
5.20——5.24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5
14
5.27——5.31
综合与实践:视力的变化
综合与实践:哪种方式更合算
综合与实践:设计遮阳篷
5
15
6.03——6.07
总复习
5
16
6.11——6.14
总复习
4
端午节
6.08——6.10
17
6.17——6.21
总复习
5
18
6.24——6.28
总复习
5
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47页 0108页 0147页 0170页 0205页 0223页 0233页 0272页 0316页 0347页 0384页 0429页 0475页 0531页 0573页 0615页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4 解直角三角形 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复习题 1 二次函数 3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5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复习题 1圆 *3 垂径定理 5 确定圆的条件 *7 切线长定理 9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复习题 视力的变化 哪种方式更合算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1 锐角三角函数
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 值
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3 三角函数的计算
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4 解直角三角形
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5 三角函数的应用
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部电子版教案及反思
九(5、6)数学教学计划
学
九年级(1、4)的学生总体来看,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对优生来说,
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
生 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
情 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及反思
出示学
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定 明确本节
习目标 出 示 自 学 指 导
议课补 充内容
自 学 检
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
课的任务
一、复习
1.如图,∠BOC 是
角, ∠BAC 是
角。若∠BOC=80°,∠BAC=
。
2.如图,点 A,B,C 都 在⊙O 上,若∠
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由学生自己总结其性质定理,充分
发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九年级数学自学导读: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1)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圆周角的有关性质的过程
2、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并能运用相关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圆周角及圆周角定理
难点: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一、操作与思考
课后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作业 活页
板书设计
圆的对称性复习
教
圆的相关内容是上学期最后学习得知识,今天是本
后
学期的第一堂课,所有对圆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回顾,既
反
使学生对所学圆的知识有所回顾,也为下节课学习新课
思
程做好准备工作,一举两得。
第 2 课时
2 月 27 日 星期三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全册详细教案(含答案)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 正切1.理解正切的定义,运用正切值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2.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阅读教材P2~4,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在Rt △ABC 中,如果锐角A 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A =∠A 的对边∠A 的邻边.2.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3.坡面的竖直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 (二)自学反馈1.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5,那么tanA 等于(C) A.513 B.1213 C.512 D.1252.如图,有一个山坡在水平方向上前进100 m ,在竖直方向上就升高60 m ,那么山坡的坡度i =tan α=35.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解:甲梯中,tan α=5132-52=512.乙梯中,tan β=68=34. 因为tan β>tan α,所以乙梯更陡.求正切值一定要在直角三角形中进行,并且一定要分清锐角的对边与邻边.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下面四个梯子最陡的是(B)2.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 、B 、O 为格点,则tan ∠AOB =(A) A.12 B.23 C.105 D.533.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a =24,c =25,则tanA =247、tanB =724.4.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 走了300 m 后到达山顶的点B ,已知点B 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70 m ,求山的坡度0.24.(结果精确到0.01)活动3 课堂小结 1.正切的定义.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 的关系(∠A 和tanA 之间的关系).3.数形结合的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意识.第2课时 锐角三角函数1.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意义,能根据边长求出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准确分清三种函数值的求法.(重点)2.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当锐角度数一定,则其对边、邻边、斜边三边比值也一定.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阅读教材P5~6,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即sinA =a c .∠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即cosA =bc.2.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叫做∠A 的三角函数.3.si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cosA 的值越小,梯子越陡.锐角三角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的前提下.(二)自学反馈1.如图,在△ABC 中,∠C =90°,AB =13,BC =5,则sinA 的值是(A) A.513 B.1213 C.512 D.1352.如图,在Rt △ABC 中,∠C =90°,AB =6,cosB =23,则BC 的长为(A)A.4B.2 5C.181313D.1213133.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则sinB =45,cosB =35,tanB =43.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在Rt △ABC 中,∠B =90°,AC =200,sinA =0.6,求BC 的长.解:在Rt △ABC 中, ∵sinA =BC AC ,即BC200=0.6,∴BC =200×0.6=120.例2 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0,cosA =1213,求AB 的长及sinB.解:在Rt △ABC 中, ∵cosA =ACAB ,即10AB =1213,∴AB =656. ∴sinB =AC AB =cosA =1213.这里需要注意cosA =sinB.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某厂房屋顶呈人字架形(等腰三角形),已知AC =8,DB =43,CD ⊥AB 于点D ,求sinB 的值.解:∵△ABC 是等腰三角形,∴BC =AC =8. ∵CD ⊥AB ,∴∠CDB =90°,∴CD =BC 2-BD 2=82-(43)2=4, ∴sinB =CD BC =48=12.2.如图,在△ABC 中,CD ⊥AB ,垂足为D.若AB =12,CD =6,tanA =32,求sinB +cosB的值.解:在Rt △ACD 中,∵CD =6,tanA =32,∴AD =4,∴BD =AB -AD =8.在Rt △BCD 中,BC =82+62=10,∴sinB =CD BC =35,cosB =BD BC =45,∴sinB +cosB =75.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重点)阅读教材P8~9,完成预习内容. 自学反馈完成下面的表格:sin α cos α tan α 30°12323345° 22 22 1 60°32123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计算:(1)sin30°+cos45°;(2)sin 260°+cos 260°-tan45°. 解:(1)原式=12+22=1+22.(2)原式=34+14-1=0.sin 230°表示(sin30°)2,即sin30°·sin30°,这类计算只需将三角函数值代入即可.例2 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 ,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 m)解:根据题意可知,∠AOD =12∠AOB =30°,AO =2.5 m.∴OD =OAcos30°=2.5×32=2.165(m). ∴CD =2.5-2.165≈0.34(m).∴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差约为0.34 m. 活动2 跟踪训练 1.计算:(1)2sin30°+3tan30°+tan45°;(2)cos 245°+tan60°cos30°.解:(1)原式=2+ 3. (2)原式=2. 2.如图,某同学用一个有60°的直角三角板估测学校旗杆AB 的高度,他将60°角的直角边水平放在1.5 m 高的支架CD 上,三角板的斜边与旗杆的顶点在同一直线上,他又量得D ,B 的距离为5 m ,则旗杆AB 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精确到1 m ,3取1.73)解:由已知可得四边形CDBE 是矩形,∴CE =DB =5 m ,BE =CD =1.5 m. 在Rt △ACE 中,∵tan ∠ACE =AECE,∴AE =CE ·tan ∠ACE =5·tan60°=53,∴AB =53+1.5=8.65+1.5=10.15≈10 (m), 即旗杆AB 的高度大约是10 m. 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1.3 三角函数的计算1.能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2.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能用计算器求相应的锐角.阅读教材P12~14,完成预习内容. 自学反馈1.已知tan α=0.324 9,则α约为(B)A.17°B.18°C.19°D.20°2.已知tan β=22.3,则β=87°25′56″.(精确到1″)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 到达点B 时,它走过了200 m.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6°,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 m)解:在Rt △ABC 中,∠ACB =90°,∴BC =ABsin α=200×sin16°≈55.13(m).例2 为了方便行人推自行车过某天桥,市政府在10 m 高的天桥两端修建了40 m 长的斜到.这条斜道的倾斜角是多少?解:在Rt △ABC 中,sinA =BC AC =1040=14.∴∠A ≈14°28′.答:这条斜道的坡角α是14°28′.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直接用正弦函数描述∠CBA 的关系式,再用计算器求出它的度数.活动2 跟踪训练1.用计算器计算:(结果精确到0.000 1) (1)sin36°; (2)cos30.7°;(3)tan20°30′; (4)sin25°+2cos61°-tan71°. 解:(1)0.587 8;(2)0.859 9;(3)0.373 9;(4)-1.512 0.2.在Rt △ABC 中,若∠C =90°,BC =20,AC =12.5,求两个锐角的度数(精确到1°). 解:∵∠C =90°,BC =20,AC =12.5, ∴tanB =AC BC =12.520=0.625,用计算器计算,得∠B ≈32°,∴∠A =90°-32°=58°. 活动3 课堂小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锐角的度数.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一般化意识,认识特殊和一般都是事物属性的一个方面.3.求锐角的三角函数时,不同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不同的,大体分两种情况:先按三角函数键,故数字键;或先输入数字后,再按三角函数键,因此使用计算器时一定先要弄清输入顺序.1.4 解直角三角形1.了解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2.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根据,能由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重点)阅读教材P16~17,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边与角之间的关系:sinA =a c ,cosA =b c ,tanA =a b ,sinB =b c ,cosB =a c ,tanB =ba .3.在Rt △ABC 中,∠C =90°,已知∠A 与斜边c ,用关系式∠B =90°-∠A ,求出∠B ,用关系式sinA =ac求出a.(二)自学反馈1.在Rt △ABC 中,∠C =90°,sinA =35,则BC ∶AC =(A)A.3∶4B.4∶3C.3∶5D.4∶52.如图所示,先锋村准备在坡角为α的山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米,那么这两树在坡面上的距离AB 为(B)A.5cos αB.5cos αC.5sin αD.5sin α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在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 =15,b =5,求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解:在Rt △ABC 中,a 2+b 2=c 2,a =15,b =5,∴c =a 2+b 2=(15)2+(5)2=2 5.在Rt △ABC 中,sinB =b c =525=12.∴∠B =30°.∴∠A =60°.例2 在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 =30,∠B =25°,求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边长精确到1).解:在Rt △ABC 中,∠C =90°,∠B =25°,∴∠A =65°.∵sinB =b c ,b =30,∴c =bsinB≈71.∵tanB =b a ,b =30,∴a =b tanB =30tan25°≈64.活动2 跟踪训练1.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1)在Rt △ABC 中,∠C =90°,c =43,∠A =60°. 解:∵∠A =60°,∴∠B =90°-∠A =30°.∵sinA =a c ,∴a =c ·sinA =43·sin60°=43×32=6,∴b =c 2-a 2=(43)2-62=2 3. (2)在Rt △ABC 中,∠C =90°,a =6,b =2 3.解:∵∠C =90°,a =6,b =23, ∴c =a 2+b 2=62+(23)2=4 3. ∵tanA =a b =623=3,∴∠A =60°,∴∠B =90°-∠A =90°-60°=30°.2.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AB =8,∠ABD =30°,∠CAD =45°,求BC 的长.解:∵AD ⊥BC 于点D , ∴∠ADB =∠ADC =90°.在Rt △ABD 中,∵AB =8,∠ABD =30°, ∴AD =12AB =4,BD =3AD =4 3.在Rt △ADC 中,∵∠CAD =45°,∠ADC =90°, ∴DC =AD =4,∴BC =BD +DC =43+4. 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1.5 三角函数的应用 第1课时 方位角问题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航行问题.阅读教材P19有关方位角问题,完成预习内容. 自学反馈1.如图,我们说点A 在O 的北偏东30°方向上,点B 在点O 的南偏西45°方向上,或者点B 在点O 的西南方向.2.如图,小雅家(图中点O 处)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经测得有一水塔(图中点A 处)在距她家北偏东60°方向的500米处,那么水塔所在的位置到公路的距离AB 是250米.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如图,海中一小岛A ,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 岛南偏西55°的B 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 处,之后,货轮继续向东航行,你认为货轮向东航行的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解:如图,过点A 作AD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 在Rt △ABD 中,∵tan ∠BAD =BDAD,∴BD =AD ·tan55°.在Rt △ACD 中,∵tan ∠CAD =CDAD ,∴CD =AD ·tan25°. ∵BD =BC +CD ,∴AD ·tan55°=20+AD ·tan25°. ∴AD =20tan55°-tan25°≈20.79>10.∴轮船继续向东行驶,不会遇到触礁危险.应先求出点A 距BC 的最近距离,若大于10则无危险,若小于或等于10则有危险.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45°方向上的B 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 处与灯塔P 的距离为(A)A.402海里B.403海里C.80海里D.406海里2.如图所示,A 、B 两城市相距100 km.现计划在这两座城市间修筑一条高速公路(即线段AB).经测量,森林保护中心P 在A 城市的北偏东30°和B 城市的北偏西45°的方向上,已知森林保护区的范围在以P 点为圆心,50 km 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请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为什么?(参考数据:3≈1.732,2≈1.414)解: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不会穿越保护区.理由如下:过点P 作PC ⊥AB ,C 是垂足. 则∠APC =30°,∠BPC =45°,AC =PC ·tan30°,BC =PC ·tan45°. ∵AC +BC =AB ,∴PC ·tan30°+PC ·tan45°=100, 即33PC +PC =100,(33+1)PC =100, ∴PC =33+3×100=50×(3-1.732)≈63.40>50.∴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不会穿越保护区.解这类题目时,首先弄清楚方位角的含义;其次是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第2课时仰角、俯角问题1.理解仰角、俯角等概念,并会把类似于测量建筑物高度的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2.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其他非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阅读教材P19想一想,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1.仰角、俯角: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2.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常作的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二)自学反馈1.如图,某飞机在空中A处探测到它的正下方地平面上目标C,此时飞机飞行高度AC =1 200 m,从飞机上看地平面指挥台B的俯角α=30°,则飞机A与指挥台B的距离为(D)A.1 200 mB.1 200 2 mC.1 200 3 mD.2 400 m2.如图,从热气球C处测得地面A、B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如果此时热气球C处的高度CD为100米,点A、D、B在同一直线上,则AB两点的距离是(D)A.200米B.2003米C.2203米D.100(3+1)米活动1 小组讨论例如图,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他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 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那么该塔有多高?(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1 m)解:∵∠DAB =30°,∠DBC =60°, ∴BD =AB =50 m.∴DC =BD ·sin60°=50×32=253≈43(m). 答:该塔高约为43 m. 活动2 跟踪训练1.我市某建筑工地,欲拆除该工地的一危房AB(如图),准备对该危房实施定向爆破.已知距危房AB 水平距离60米(BD =60米)处有一居民住宅楼,该居民住宅楼CD 高15米,在该住宅楼顶C 处测得此危房屋顶A 的仰角为30°,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实施定向爆破危房AB 时,该居民住宅楼有无危险?(在地面上以点B 为圆心,以AB 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危险区域,参考数据:2≈1.414,3≈1.732)解:没有危险,理由如下: 在△AEC 中,∵∠AEC =90°, ∴tan ∠ACE =AECE.∵∠ACE =30°,CE =BD =60, ∴AE =203≈34.64(米).又∵AB =AE +BE ,BE =CD =15, ∴AB ≈49.64(米).∵60>49.64,即BD>AB ,∴在实施定向爆破危房AB 时,该居民住宅楼没有危险.2.如图,CD 是一高为4米的平台,AB 是与CD 底部相平的一棵树,在平台顶C 点测得树顶A 点的仰角α=30°,从平台底部向树的方向水平前进3米到达点E ,在点E 处测得树顶A 点的仰角β=60°,求树高AB.(结果保留根号)解:作CF ⊥AB 于点F ,设AF =x 米, 在Rt △ACF 中,tan ∠ACF =AFCF,则CF =AF tan ∠ACF =x tan α=xtan30°=3x ,在直角△ABE 中,AB =x +BF =4+x(米),在直角△ABE 中,tan ∠AEB =AB BE ,则BE =AB tan ∠AEB =x +4tan60°=33(x +4)米.∵CF -BE =DE ,即3x -33(x +4)=3. 解得x =33+42.则AB =33+42+4=33+122(米).答:树高AB 是33+122米.活动3 课堂小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的思想.第3课时 坡度问题1.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斜坡问题.2.理解坡度i =坡面的铅直高度坡面的水平宽度=tan 坡角.阅读教材P19做一做,完成预习内容. 自学反馈1.如图所示,斜坡AB 和水平面的夹角为α.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B) A.斜坡AB 的坡角为α B.斜坡AB 的坡度为BCABC.斜坡AB 的坡度为tan αD.斜坡AB 的坡度为BCAC2.如图,一人乘雪橇沿30°的斜坡笔直滑下,滑下的距离s(米)与时间t(秒)间的关系为s =10t +2t 2,若滑到坡底的时间为4秒,则此人下降的高度为(C)A.72 mB.36 3 mC.36 mD.18 3 m活动1 小组讨论例 某商场准备改善原来楼梯的安全性能,把倾角由40°减至35°,已知原楼梯长为4 m ,调整后的楼梯会加长多少?楼梯多占多长一段地面?(结果精确到0.01 m)解:根据题意可得图形,如图所示: 在Rt △ABD 中,sin40°=AD AB =AD4,∴AD =4sin40°=4×0.64=2.56, 在Rt △ACD 中,tan35°=AD CD =2.56CD ,CD = 2.56tan35°=3.66,tan40°=AD BD =2.56BD ,BD = 2.56tan40°≈3.055 m.∴CB =CD -BD =3.66-3.055≈0.61(m). ∴楼梯多占了0.61 m 长一段地面. AC =ADsin35°≈4.46 m.∴AC -AB =4.46-4=0.46(m). ∴调整后的楼梯会加长0.46 m. 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某公园入口处原有三级台阶,每级台阶高为18 cm ,深为30 cm ,为方便残疾人士,拟将台阶改为斜坡,设台阶的起点为A ,斜坡的起始点为C ,现设计斜坡BC 的坡度i =1∶5,则AC 的长度是210cm.2.如图,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 m ,坝高23 m ,斜坡AB 的坡度i =1∶3,斜坡CD 的坡度i ′=1∶2.5,求斜坡AB 的坡角α,坝底宽AD 和斜坡AB 的长.(精确到0.1 m)解:如图,过点B 作BE ⊥AD 于点E ,过点C 作CF ⊥AD 于点F , 在Rt △ABE 和Rt △CDF 中,BE AE =13,CF FD =12.5,∴AE =3BE =3×23=69(m),FD =2.5CF =2.5×23=57.5(m). ∴AD =AE +EF +FD =69+6+57.5=132.5(m).∵斜坡的坡度i=13≈0.333 3,∴BEAE =0.333 3,即tan α=0.333 3.∴α≈18°26′. ∵BE AB =sin α,∴AB =BE sin α≈230.316 2≈72.7(m). 答:斜坡AB 的坡角α约为18°26′,坝底宽AD 为132.5 m ,斜坡AB 的长约为72.7 m.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坡度、坡角等名词的含义;其次,要将梯形予以分割,分割成特殊的四边形和直角三角形.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1.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会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测物体的高度.(重点)阅读教材P22~23,完成预习内容. 自学反馈1.测量倾斜角可用测倾器.简单的测倾器由度盘、铅锤和支杆组成.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下面是活动报告的一部分,请填写“测得数据”和“计算”两栏中未完成的部分.课题测量旗杆高测量示 意图测得 数据 测量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BD 的长 24.19 m 23.97 m 24.08 m 测倾器的高 CD =1.23 m CD =1.19 m 1.21 m 倾斜角α=31°15′α=30°45′α=31°计算,旗杆高AB(精确到0.1 m)AB =AE +BE =CEtan31°+CD=24.08×tan31°+1.21=15.7(m) 例2 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如图,小山上有一座铁塔AB ,在D 处测得点A 的仰角为∠ADC =60°,点B 的仰角为∠BDC =45°;在E 处测得A 的仰角为∠E =30°,并测得DE =90米,求小山高BC 和铁塔高AB(精确到0.1米).解:在△ADE 中,∠E =30°,∠ADC =60°, ∴∠E =∠DAE =30°. ∴AD =DE =90米.在Rt △ACD 中,∠DAC =30°,则CD =12AD =45米,AC =AD ·sin ∠ADC =AD ·sin60°=453米.在Rt △BCD 中,∠BDC =45°,则△B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C =CD =45米,∴AB =AC -BC =453-45≈32.9米.答:小山高BC 为45米,铁塔高AB 约为32.9米. 活动2 跟踪训练为了测量校园内一棵不可攀的树的高度,学校数学应用实践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 实践一:根据《自然科学》中光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如图(1)的测量方案:把镜子放在离树(AB)8.7(米)的点E 处,然后沿着直线BE 后退到点D ,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 ,再用皮尺量得DE =2.7米,观察者目高CD =1.6米,请你计算树A B 的高度(精确到0.1米)实践二:提供选用的测量工具有:①皮尺一根;②教学用三角板一副;③长为2.5米的标杆一根;④高度为1.5米的测角仪一架,请根据你所设计的测量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在你设计的方案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是①④. (2)在图(2)中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3)你需要测得示意图中哪些数据,并分别用a ,b ,c ,α,β等表示测得的数据a ·tan α+1.5.(4)写出求树高的算式:AB =AB =a ·tan α+1.5.解:实践一:∵∠CED =∠AEB ,CD ⊥DB ,AB ⊥BD , ∴△CED ∽△AEB , ∴CD AB =DE BE. ∵CD =1.6米,DE =2.7米,BE =8.7米, ∴AB =1.6×8.72.7≈5.2(m).实践二:(1)在距离树AB 的a 米的C 处,用测角仪测得仰角α,测角仪为CD.再根据仰角的定义,构造直角三角形ADE ,求得树高出测角仪的高度AE ,则树高为AE +BE.(2)如图.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第三章圆3.1 圆1.回顾圆的基本概念.2.理解并掌握与圆有关的概念:弦、直径、半圆、等圆、等弧等.(重点)3.结合实例,理解平面内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难点)阅读教材P65~66,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1.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条弧都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2.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二)自学反馈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A)①弦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②半径是弦;③直径是最长的弦;④弧是半圆,半圆是弧.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所示,图中共有2条弦.3.在平面内,⊙O的半径为5 cm,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3 cm,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P在圆内.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O的半径为2 cm,则它的弦长d的取值范围是0<d≤4_cm.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例2⊙O中若弦AB等于⊙O的半径,则△AOB的形状是等边三角形.与半径相等的弦和两半径构造等边三角形是常用数学模型.例3 已知AB=4 cm,画图说明满足下列条件的图形.(1)到点A和B的距离都等于3 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到点A和B的距离都小于3 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3)到点A的距离大于3 cm,且到点B的距离小于2 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解:(1)如图1,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3 cm为半径画⊙A与⊙B,两圆的交点C、D 为所求;图1 图2(2)如图1,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3 cm为半径画⊙A与⊙B,两圆的重叠部分为所求;(3)如图2,以点A为圆心,3 cm为半径画⊙A,以点B为圆心,2 cm为半径画⊙B,则⊙B中除去两圆的重叠部分为所求.活动2 跟踪训练1.已知⊙O的半径为4,OP=3.4,则P在⊙O的内部.2.已知点P在⊙O的外部,OP=5,那么⊙O的半径r满足0<r<5.3.如图,图中有1条直径,2条非直径的弦,圆中以A为一个端点的优弧有4条,劣弧有4条.这类数弧问题,为防多数或少数,通常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来数.4.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 cm、AD=4 cm.(1)以点A为圆心,4 cm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A的位置关系怎样?(2)若以A点为圆心作⊙A,使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1)点B在⊙A内,点C在⊙A外,点D在⊙A上;(2)3<r<5.(2)问中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是指哪个点在圆内?至少有一点在圆外是指哪个点在圆外?活动3 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2.学会了哪些解圆的有关问题的技巧?3.2 圆的对称性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及其中心对称性.2.通过学习圆的旋转性,理解圆的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重难点)阅读教材P70~71,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2.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3.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弦,两条弧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二)自学反馈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2.在⊙O 中,AB 、CD 是两条弦.(1)如果AB =CD ,那么AB ︵=CD ︵,∠AOB =∠COD ; (2)如果AB ︵=CD ︵,那么AB =CD ,∠AOB =∠COD ; (3)如果∠AOB =∠COD ,那么AB =CD ,AB ︵=CD ︵.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如图,AB 、DE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的一点,且AD ︵=CE ︵.BE 与C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解:BE =CE.理由是:∵∠AOD =∠BOE ,∴AD ︵=BE ︵. 又∵AD ︵=CE ︵, ∴BE ︵=CE ︵. ∴BE =CE.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在⊙O 中,AB ︵=AC ︵,∠ACB =75°,则∠BAC =30°.2.如图,在⊙O 中,AB ︵=AC ︵,∠ACB =60°,求证:∠AOB =∠BOC =∠AOC.证明:∵AB ︵=AC ︵,∴AB =AC.又∵∠ACB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 =AC =BC.∴∠AOB =∠BOC =∠AOC.3.如图,已知在⊙O 中,BC 是直径,AB ︵=DC ︵,∠AOD =80°,求∠AOB 的度数.解:∵AB ︵=DC ︵, ∴∠AOB =∠DOC. ∵∠AOD =80°,∴∠AOB =∠DOC =12(180°-80°)=50°.活动3 课堂小结圆心角、弧、弦是圆中证弧等、弦等、弦心距等、圆心角等的常用方法.*3.3 垂径定理1.通过圆的轴对称性质的学习,理解垂径定理及其推论.(重点).2.能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计算和证明实际问题.(难点)阅读教材P74~75,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即一条直线如果满足:①AB 经过圆心O 且与圆交于A 、B 两点;②AB ⊥CD 交CD 于E ;那么可以推出:③CE =DE ;④CB ︵=DB ︵;⑤CA ︵=DA ︵.2.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二)自学反馈1.如图,弦AB ⊥直径CD 于E ,相等的线段有:AE =EB ,CO =DO ;相等的弧有:AD ︵=DB ︵,AC ︵=BC ︵,CAD ︵=CBD ︵.2.在⊙O 中,直径为10 cm ,圆心O 到AB 的距离OC 为3 cm ,则弦AB 的长为8_cm.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CD ︵,点O 是CD ︵所在圆的圆心),其中CD =600 m ,E 为CD ︵上一点,且OE ⊥CD ,垂足为F ,EF =90 m ,求这段弯路的半径.解:连接OC.设弯路的半径为R m ,则OF =(R -90)m. ∵OE ⊥CD ,∴CF =12CD =12×600=300(m).在Rt △OC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C 2=CF 2+OF 2,即 R 2=3002+(R -90)2. 解得R =545.所以,这段弯路的半径为545 m.常用辅助线:连接半径,由半径、半弦、弦心距构造直角三角形.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在⊙O 中,弦AB =4 cm ,点O 到AB 的距离OC 的长是2 3 cm ,则⊙O 的半径是4_cm.2.CD 是⊙O 的直径,AB 是弦,且AB ⊥CD ,垂足是E ,如果CE =2、AB =8,那么ED =8,⊙O 的半径r =5.3.已知:如图,线段AB 与⊙O 交于C 、D 两点,且OA =OB.求证:AC =BD.证明:作OE ⊥AB 于E.则CE =DE. ∵OA =OB ,OE ⊥AB , ∴AE =BE.∴AE -CE =BE -DE , 即AC =BD.过圆心作垂径是圆中常用辅助线.活动3 课堂小结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进行有关的计算.3.4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第1课时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1.理解圆周角的定义,会区分圆周角和圆心角.(重点)2.理解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理解记忆推论1,能在证明或计算中熟练地应用它们处理相关问题.(难点)阅读教材P78~80,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顶点在圆上,它的两边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2.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3.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二)自学反馈1.如图所示,已知圆心角∠BOC =100°,点A 为优弧BC ︵上一点,则∠BAC =50°.2.如图所示,点A 、B 、C 在圆周上,∠A =65°,则∠D =65°.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所示,点A 、B 、C 在⊙O 上,连接OA 、OB ,若∠ABO =25°,则∠C =65°.例2 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AC 是弦,若∠ACO =32°,则∠COB =64°.(1)求圆周角通常先求同弧所对的圆心角.(2)求圆心角可先求对应的圆周角.(3)连接OC ,构造圆心角的同时构造等腰三角形.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锐角△ABC 的顶点A ,B ,C 均在⊙O 上,∠OAC =20°,则∠B =70°.2.OA 、OB 、OC 都是⊙O 的半径,∠AOB =2∠BOC.求证:∠ACB =2∠BAC.证明:∵∠AOB 是劣弧AB ︵所对的圆心角,∠ACB 是劣弧AB ︵所对的圆周角, ∴∠AOB =2∠ACB. 同理∠BOC =2∠BAC. ∵∠AOB =2∠BOC. ∴∠ACB =2∠BAC.求圆周角一定先看它是哪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再看所对的圆心角.活动3 课堂小结圆周角的定义、定理及推论.第2课时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2、31.进一步探索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特征,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重点)2.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难点)阅读教材P81(问题解决)~83(议一议),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2.四个顶点都在圆上的四边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四边形,这个圆叫做四边形的外接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二)自学反馈1.如图,在⊙O 的内接四边形ABCD 中,若∠BAD =110°,则∠BCD 等于(C) A.110° B.90° C.70° D.20°2.如图,AB 是⊙O 的直径,∠A =35°,则∠B 的度数是55°.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BD 是⊙O 的直径,∠CBD =30°,则∠A 的度数为(C) A.30° B.45° C.60° D.75°例2 如图,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CBE 是它的外角,若∠D =120°,则∠CBE 的度数是120°.例3 如图所示,已知△ABC 的顶点在⊙O 上,AD 是△ABC 的高,AE 是⊙O 的直径,求证:∠BAE =∠CAD.证明:连接BE ,∵AE 是⊙O 的直径, ∴∠ABE =90°, ∴∠BAE +∠E =90°. ∵AD 是△ABC 的高, ∴∠ADC =90°, ∴∠CAD +∠C =90°. ∵AB ︵=AB ︵,∴∠E =∠C.∵∠BAE +∠E =90°,∠CAD +∠C =90°, ∴∠BAE =∠CAD.涉及直径时,通常是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来构造直角三角形,并借助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O的直径AB=4,点C在⊙O上,∠ABC=30°,则AC的长是(D)A.1B. 2C. 3D.22.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O上的一点,若BC=6,AB=10,OD⊥BC于点D,则OD的长为4.3.如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BCD=110°,则∠BOD=140度.4.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在⊙O上,∠AOD=130°,BC∥OD交⊙O于C,求∠A 的度数.解:∵∠AOD=130°,∴∠BOD=50°.∵BC∥OD,∴∠B=∠BOD=50°.∵AB是⊙O的直径,∴∠ACB=90°.∴∠A=90°-∠B=40°.活动3 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强调: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②圆内接四边形定义及性质;③在圆周角定理运用中,遇到直径,常构造直角三角形.。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目录(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目录(北师大版)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 锐角三角函数
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3 三角函数的计算
4 解直角三角形
5 三角函数的应用
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4 二次函数的应用
5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圆
1 圆
2 圆的对称性
*3 垂径定理
4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5 确定圆的条件
6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7 切线长定理
8 圆内接正多边形
9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