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猫(经典)
第17课《猫》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 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 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 生哲理。
了解作者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 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直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 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 针,刺我良心的针!
家人对前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猫非常喜欢,因为它 们能给家人带来快乐。
第三只猫不能给家人带来快乐,可有可无,对于这
只猫的处置,“我”是随意武断的。直到发现冤枉它
第二只猫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浑身黄色
性情:
有趣 活泼、 不怕生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 树,捉老鼠。“它在 ….
有 时 . .扑过去捉,有
时……跃到墙上。”
人性之思 合作探究:前两只小猫可爱,活泼,请找出文中 描写我们与他们关系的句子,你从中读到什么?
在家中的地位
第一只猫
受 到喜爱。“.…微笑着消 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 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 福建长乐人。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爱国主 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翻译家、文 学史家。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 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 动的积极倡导者。
主要作品:《欧行日记》《海燕》。
字音字形
逗
dòu 缕
倚 lǚ yǐ
妄 wàng
消耗 xiāo hào
的。
人性之思
合作探究:请找出文中描写我们与第三只猫关 系的句子,你从中读到什么?
第17课《猫》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1)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 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到底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让作者如 此的难过?
聚焦17-—29段来一探究竟
填写表格。根据表格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猫 的一生。
来历 外观
第一只猫
从隔壁要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 着泥土的白雪球似 的”
性情
家中地位 结局
“我”的情 感呈现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作者笔下的三只小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完 善表格并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 1.先自己去文中找相关语句进行摘录或概括相关内容。 2.小组讨论,订正答案,做好记录。 3.汇报要求:4号主持,3号讲猫1的故事,2号讲猫2的
以单元范文《猫》为例,写作结构支架建构示例:
活动策略: 1.先自主完成表格,再小组交流讨论,组长做 好梳理,准备投屏展示。 2.投屏展示,全班交流,完善写作支架建构。 3.教师明确。
精心拟题显立意, 开门见山摆观点, 反复扣题扣文眼,
, 抑扬对比显中心, 前后呼应突中心, 篇末点题突观点。
牛刀小试,欣赏佳作
妄下断语: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 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 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内心偏见:
它瘦,不好看,好像天生忧郁。养胖了以后,毛又被烧 掉了好几块,“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 懒惰的伏着”
第17课《猫》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
晌(shǎnɡ)午 瞰(kàn)望 愤懑(mèn) 墙垣(yuán)
【解析】B项中,“虐”应读nüè。
课堂检测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凝望 惩戒 无与纶比 若有若无 B.恍惚 叮嘱 畏罪潜逃 提心吊胆 C.悲楚 安祥 恼羞成怒 妄下断语 D.辩护 衔着 怒不可扼 怒气冲天
【解析】A项“纶”应为“伦”; C项“祥”应为“详”; D项“扼”应为“遏”。
课堂小结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 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 事实真相;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 要同情弱小者。
课后作业
1.小练笔:
请帮助作者向第三只猫进行误解表白,字数 150左右;
2.课外阅读:
《猫》是郑振铎《家庭的故事》首篇,这个集 子里描绘了中国旧式家庭在其行将就灭之际的形形 色色的生活。课后请找到相关篇目,用本课所学方 法尝试对这些文章的主旨进行解读。
精读细研
案件转折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案件的真凶: 黑猫 案件的性质: 冤案
案件结果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 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合作探究
2.为什么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我更难过得多”?仅 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
【解析】A项中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中的句子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中的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整体感知
1.默读《猫》,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得
猫、养猫、失猫的三次经历)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勾画出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的语句,并完善表格内容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猫》课件(共28张PPT)
畅所欲言
• 我喜欢(不喜欢)猫,因为__________。
[要求] 1.如果你养过猫,说说你家猫咪的趣事,抓住细节说出 这件趣事。 2.如果你不喜欢猫,说说你不喜欢的原因。
猫
郑振铎
学习目标
1、积累并掌握重点词语“逗”“缕”“忧郁”等词 的音形义,并能够准确运用四字词语造句。 2、用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方法提炼文章关键词句, 梳理文章内容。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 容 3、结合文章具体情节及描写,归纳文章的主题并用 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4、结合本文内容讲述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小故 事。
【范例引领】 (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赏析“滚”字的表达效果)
“滚”形象生动地写出第一只猫憨态可掬、活泼可爱 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第一只猫的喜爱之情。
其他赏析角度参考:用词、修辞、句式、表现手法等
•让我们都心怀仁爱,心怀善意, 反思自己吧!
•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 对待一切生命吧!
第①段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不吃东西等异常行为,为其后文病死埋下伏笔。
第17段写第三只猫常凝望鸟笼,为后文其被冤枉埋下伏笔。
活动任务--探寻郑振铎散文的语言之美
郑振铎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 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结合课后第 四题,赏析这样的精彩语句。
活动任务--探寻郑振铎散文的语言之美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 白我的误解呢?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我的歧视、误解、冤枉、追打,漠视,造成猫的死亡。
17.《猫》(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板书设计
可爱小猫因病亡 第一只猫
难过酸辛首次养
猫 第二只猫 活泼有趣却亡失
怅然愤恨久不养 平白无故蒙冤死 第三只猫 自责内疚永不养
疑难探究
3.[难点] 文章的主旨是通过第三只猫的死亡表达出来的,既然侧 重点是第三只猫,那为什么要写第一只、第二只猫呢?
为了形成对比,衬托第三只猫的遭遇以及“我” 痛悔的感情。前两只猫从主人那里得到的始终是宠爱, 它们的死亡或失踪使“我”“酸辛”或“怅然”“愤 恨”,这些感情的出发点是对猫的喜爱,所以其中含
有深深的痛惜和怀念之情。
疑难探究
而第三只猫却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爱,相反,它原 本已无家可归,被主人留下后又遭冷遇,接踵而来的 是主人的猜疑、歧视、憎恨、痛打,最后含冤而死。 由于和前两只猫形成对比,第三只猫的命运就显得愈 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深切的同情,更加突 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也有力地升 华了全文的主旨:对待事物不能凭主观好恶妄下断语, 否则会出现偏差,甚至会铸成大错。
“蜷伏”表现了小猫虚弱无助的姿态;“并不好 看”直接点出了小猫的外貌不受作者喜爱。
(2)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 饿所杀。
表明“我们”收养这只猫完全是出于怜悯和无奈。
课文梳理 (3)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 块,更觉得难看了。
“钻到火炉底下” 说明小猫虽被收养,但仍然没 有被宠爱,从侧面表现出家人对这只猫的态度。 (4)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 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的胖胖的。
第17课 《猫》(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冤案
试想,如果芙蓉鸟被害案发生在养第二只猫时,会不会有不同的结 果?这起“冤案”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我”对于两只猫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如果是非常喜爱的第二只猫, “我”可能不会怪罪它,这起冤案背后的原因是我对于这两只猫的态度 不同,一只喜爱一只不怎么喜欢,是我的偏见导致了这个冤案的发生。
消耗( hào) 污涩( sè ) 红绫(línɡ ) 懒惰( duò) 怂恿( sǒnɡ yǒnɡ ) 乞丐( ɡài ) 预警(jǐnɡ ) 诅骂( zǔ ) 蜷伏(quán)
芙蓉鸟( fú ) 惩戒(chénɡ) 悲楚( chǔ) 虐待( nüè)
叮嘱( zhǔ) 辩护(biàn) 畏罪潜逃(qián) 倚着( yǐ ) 妄下断语(wànɡ) 冤枉(yuān) 屋脊( jǐ )
关注,它总是跳跃在桌子上,凝视着笼子里的鸟儿。②在案发前,它一 直保持着这种状态。
(2)案件发生后嫌疑人的表现: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 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
对案件嫌疑人的惩处措施: “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
追过去打了一下。 案件真正犯案人: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通过品读探究,学会 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难点)
郑振铎,笔名西谛,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 史家。福建长乐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 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 导者。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 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 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 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
提示: 在第一只小猫因病死掉之后,第二段写到“我心里感着一缕的酸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7《猫》课件(共37张PPT)
链接
作者在《家庭的故事》的《自序》中言及书题命 名缘由:“我不曾写过什么小说,这一个集子中所收 的不过是小小的故事而已”,“许许多多的悲剧,这 不都是这些旧家庭酝酿出来的么?” 在封建宗法统治 的旧式家庭里尤为突出,总会有一些人成为比他们权 势更大,地位更高的人的牺牲品,成为被侮辱,被践 踏的对象。
我怎样的品格?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 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我真诚善良、 严于自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知错就改 的品格。
忏悔出自于良心的自责
永远愧对
我与猫在这件事中的区别在于:
我能说话,它却不能,
我是强势,它处于弱势,
我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
B 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结构上 有什么作用?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联系本文,完成一篇题为《如果我是郑振 铎》的小作文,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 第一只猫: 快乐 → 酸辛 ↓
• 第二只猫: 愉悦 → 怅然 ↓
• 第三只猫: 厌恶 → 愤怒→愧疚
再 见 !
不幸就是由于他们的弱小地位造成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
又何止一只猫而已?在动荡不安的旧中国, 这不正是那些贫苦者,弱小者不幸命运的写 照吗?
链接
《猫》是郑振铎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写 于1925年,正是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时,《家庭的 故事》在其总体上是悲剧性的……所有悲剧人物以及 由他们的活动所组成的黯淡生活画面,都不是孤立存 在的,而是和中国旧式家庭已经丧失了自己的必然性 和存在权利这一现象联系在一起发生的。——张必锟
字词积累
Yōu yù
忧郁
chéng
惩戒
第17课 猫 课件(共5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2.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当张妈叫道“是什么 东西把它咬死的”时候,“我”和妻是什么反应呢?
2.勾画出课文中的具体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我”很愤怒,并打了它;妻子也坚定地认为是这只猫 咬死了芙蓉鸟。 ①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 便去找它。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语言文字内部,从字里行间 体会了作者及家人对三只猫不同的情感态度,并思 考了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对于前两只猫,“我” 和家人甚是喜爱,对于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 作者的态度在字里行间显露出来。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及家人对三只猫的不同的 情感态度。这节课,我们将聚焦第三只猫,探究“我” 使猫蒙冤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第五单元 17 猫
《猫》是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小说。课文叙述了“我” 家养三只猫的经历,刻画了三只形态、性格和命运各异的 猫。并通过描写自己及家人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态度,体 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同时,这 也体现了此单元的人文性目标——人类的自我反思以及对 动物、生命的思考,语言饱含深情,富含哲理。
活泼有趣、会爬
树、一点儿也不
忧郁、懒惰
怕生人、会捉鼠
全家人都喜爱它
大家都不喜欢,不大注意它, 若有若无
结局
病死
被捉去
被冤枉、误打、流浪而死
2.概括内容。
根据上面填写的表格,说说课文主要分为哪几个部分,
分别讲了什么事。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第一次养猫的情景。 第二部分(3—14):第二次养猫的情景。 第三部分(15—34):第三次养猫的情景。
第17课《猫》课件精品-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自主探究——学习与交流
4.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的基本脉络。
全文共34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第一次养猫的情景,突出描写小猫 的活泼、有趣。 第二部分(第3-14段),写第二次养猫的情景,这只小猫更活 泼。有趣。 第三部分(第15-34段),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责打, 最后死亡,“我”痛恨不已。
球似的
很活泼
很受喜爱
病死
第二只猫
从舅舅家抱来的
第三只猫
张妈捡来的
“浑身黄色”
“毛色是花白的,但 并不好看,又很
瘦”“毛被烧脱好几 块,更觉得难看了”
较第一只更有趣, 更活泼,会爬树,
会捉鼠
很受家人的宠爱
天生忧郁,不活泼, 懒惰
不被大家所喜欢, 若有若无
丢失
死亡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掌握本课生字词,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播 着,厘清文章的结构。(重难点)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 发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
同学们,猫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它们有的长得很 好看,是猫中的美少女;有的很萌,非常讨人喜欢;还有的 猫很有趣,常常惹得人捧腹大笑。你喜欢这些猫吗?你愿 意跟它们一起玩耍吗?然而,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群猫,它 们长得不是很漂亮,性格也不活泼,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 郁性似的。你还喜欢它们吗?还愿意跟它们一起玩耍吗? 我看到有些同学沉默了。大作家郑振铎,他家也曾养过 小猫,他又是如何对待不同的猫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课文《猫》,体会作者养猫的欢乐与悲伤。
第17课《猫》课件精品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作者不仅想通过“我”对三只小猫的不同 态度展现人性的自私、偏见、武断等缺点,呼 吁人们同情帮助弱小,也想展现人是有良知的, 应该在自省中警戒自我再犯类似的错误。
作者创作这个故事,让我们审视自己对待生命, 对待他人,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傲慢、偏见、 固执、粗暴、胆怯固然是人性弱点,然而人性的 光辉也正在于,当正义的天平就此倾斜时,我们 总能以平等、尊重、善良、谦卑来自省。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 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猫只是我们赏玩、获得快乐的对象,当它不好玩不可 爱时,我们便对它冷漠、存有偏见、武断且行为粗暴。
这些人性的缺点,难道只是对猫才有吗?
在社会中,有“缺陷”的人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 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
缘于这样一种换位 思考,杭州的一家爱猫 协会在微信公众号上转 发了《猫》这个故事, 并向读者朋友征集有关 喵星人理想主人的答案, 让我们一起来投稿吧。
任
务 一
聚焦细节,辨小猫所爱
以小组为单位,研读“我们”与小猫的相处日常, 在文中划出关键语句,并在表格中摘录关键词,拟写喵 星人对理想主人的要求。 要求:1.时间五分钟。
相伴的小侣 病死
更活泼、更有趣,还 不活泼,忧郁,
能机敏地捕捉老鼠
懒惰
亲爱的同伴
可厌的猫
丢失
冤死
养猫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 “自此,我家好久不 “自此,我家
态度 要一只来给你。“
养猫。”
永不养猫。”
“我们一家”喜 欢外形可爱、性情活泼 且勤快的小猫。
如果小猫也有选择主人的权利,它会喜欢什么 样的主人?
七上17猫 课件(共24张PPT)
_对_鸟__笼_凝__望__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案发后的表现: _躺_在__露_台__板_上__晒__太_阳__,_嘴__里_好__像_还__在__吃_着__什_么__。_
对犯拿罪起嫌楼疑门人旁的倚惩着罚的方一式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 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 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 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 的。我犯下了无法补救的过失,它就像 针一样,时时刺痛着我的心。
合作探究:
1、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 死,“我”将怎样想?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 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不知怎地 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 (——暗示了猫的死亡)
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 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细节感悟:
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 面来表现的?
性情方面: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 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
细节感悟:
作者及家人对第三只猫的态度是怎样的?为 什么? 不喜欢、不加注意、若有若无的动物; 形态:“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
好几块,更难看了”
性情:“忧郁”、“懒惰”、发生了“芙
蓉鸟事件”
卷宗
芙蓉鸟被害案
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_____羽_毛__松_散__着_,__好_像__它_曾__跟__它_的__敌_人__挣_扎__了_许__久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_那__只_丑__猫___________
第17课《猫》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
拓展延伸
乞猫 【宋】黄庭坚 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赏析:全诗描写了作者家中老鼠很多,听说别 人家的猫将产子,他乞求要一只猫仔为他家解决老 鼠为害的问题。诗中对老鼠的猖獗和自己买猫食、 乞猫进行了具体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和 渴求。全诗写得浅易亲切,富有生活气息。
【凝望】 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怒气冲天】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极其愤怒。
词语 求同
辨异
词义辨析
忧郁
忧愁
都有“忧愁、愁闷”的意思
忧郁:指忧伤愁 闷,郁郁寡欢。
例句:她用忧郁 的眼光看着我。
忧愁:因遭遇困难或 不如意事而苦闷。
例句:把握现在,不 必哀悼过去,更不要忧愁 未来。
文中提到的三只猫的情况各不相同,都从细节入手,抓住特征,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只猫可爱活泼,常在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更 有趣,更活泼,在园中乱跑,会爬树、捉鼠, 还会扑捉蝴蝶。第三只猫则 忧郁、懒惰,不讨人喜欢。
拓展延伸
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本文说说我们应如何对待生命。
链接材料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
没找到猫, 以为它 “畏罪潜逃”了
我认为证据“确凿”
猫会吃鸟
猫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安详,好 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拿起一根木棒打了猫。猫悲楚地 叫了一声逃到屋瓦上了。
合作探究
结果:发现真凶是黑猫。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病死
浑身 黄色
更活泼有 趣、会爬 树、捉鼠
花白毛, 难看又瘦, 烧脱毛更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7课《猫》课件(共26张PPT).ppt
读读写写
缕( lǚ ) 妄(wànɡ) 懒惰( duò) 乞丐( ɡài ) 蜷伏(quán )
倚( yǐ ) 消耗( hào ) 怂恿( sǒnɡ yǒnɡ ) 怅然( chànɡ ) 叮嘱( zhǔ )
惩戒( chénɡ ) 枉 ( wǎng)
虐待( nüè )
芙蓉鸟( fú rónɡ )
……
生命 尊严 清白 信任 自由 平等
……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回过头来看,本篇文章中一共出现了几只“猫”?
黑猫、张妈、李妈、妻子、“我” ……
我们可能成为“猫”吗?
关注弱小!
善待他人!
尊重生命!
凡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断,而应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应存 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一视同仁,否则容易犯错。
导入新课
钱钟书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亦 步亦趋随他散步;宗璞看着猫冢暗自神伤;海明 威的著名小说《战地钟声》就是在猫的陪伴下完 成的……古往今来,多少人有着爱猫情结并与猫 为友。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著名作家郑振铎养猫 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从他养猫的过程中,又领 悟到哪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2、犯罪嫌疑人: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①案发前的表现: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
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案发后的表现: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 像还在吃着什么。
4、案发后大家的反应:
“我” 我很愤怒 ,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妻子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 “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张望着,我早就 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我的心里也感着一缕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第17课 猫 课件(共20张PPT)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
脚穿钉鞋走无声, 不爱吃素爱吃腥, 白天无事打瞌睡, 半夜觅食不点灯。
冰心先生与猫
丰子恺与猫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 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 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生长在温州的福建人
让我们都心怀愧疚,心怀自责,反思自己吧!让我 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对待一切生命吧!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 张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 刺我的良心的针!
【1】(猫)花白的毛、学者。1920年底,与茅 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郑振铎 (1898—1958)
出处
创作 背景
思想 观念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猫》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早期从事文学创作 的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 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 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
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
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 阳光里滚来滚去。
流浪猫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 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 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17 《猫》 课件 (共21张PPT)
自主学习
夯基础
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逗( dòu ) 消耗( hào ) 乞丐( gài ) 悲楚( bēi )
缕( lǚ ) 忧郁( yù ) 怅然(chàng) 断语(duàn)
倚( yǐ ) 怂恿(sǒng ) 蜷伏(quán) 冤枉(yuān)
妄(wàng) 安详(xiáng) 惩戒( jiè ) 绫(líng )
猫
郑振铎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分析“我”家三次养 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 3.结合文中具体描写和作者的心理活动,分析作者当时的心情,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
自主学习
晓常识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之一。1958年10月17日他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 问,翌日因飞机失事遇难殉职。郑振铎在文学创作、 翻译、文物保护等方面都有极为突出的贡献,
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事 物是多么的不公平。
我们要反思自身弱点,养成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意识,关爱动物, 爱护弱小。
任务探究
作者写猫,并不仅仅局限于猫本身, 而是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揭示了关爱 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 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 省意识,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 情怀。
论外形
第三只猫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 样子更难看了。相比之下,第三只猫从外貌就不讨人喜欢。
论性情
第三只猫并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猫很活泼,第二只猫 更活泼。所以第三只猫并没有如前两只猫给家人带来许多欢乐。
任务探究
第17课《猫》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通过品读探究,学会 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难点)
作者介绍
郑振铎 (1898—1958)
➢ 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新文化 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 1920年11月,他和茅盾、叶圣陶等人发起成立了 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进行 文学革命活动。
读读写写
惩戒(chénɡ )消耗( hào ) 污涩( sè ) 冤枉(yuān) 忧郁( yù ) 红绫(línɡ) 懒惰( duò ) 倚着( yǐ ) 一缕( lǚ ) 怂恿( sǒnɡ yǒnɡ ) 悲楚( chǔ ) 安详(xiánɡ) 乞丐( ɡài ) 预警( jǐnɡ) 屋脊( jǐ ) 怅然(chànɡ) 诅骂( zǔ ) 蜷伏(quán) 虐待( nüè ) 芙蓉鸟( fú )叮嘱(zhǔ ) 辩护( biàn) 畏罪潜逃( qián) 妄下断语(wànɡ)
体悟情感
芙蓉鸟事件案件反思
“我”的心情: 难过 内疚 遗憾 永
“我”的错误: 妄下断语
不 养
懒 丑 忧郁
猫
(以貌取猫)
体悟情感
第二只猫亡失后“我曾怅然地,愤恨地,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 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那么,换个角度来看,文中的“我”, 又夺走了第三只猫所爱的什么东西呢?
夺走的是猫的生命,猫的尊严和清白,猫对他人的信任, 猫的诉说和辩护的权利等。
品读语言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 阳光里滚来滚去。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外貌。动词“滚来滚去” 用得准确,与“白雪球”相照应,更显出猫的活泼可爱。
第17课《猫》课件精品-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我与狸奴不出门”的陆游
爱猫又喜画猫的明宣宗 朱瞻基
《花下狸奴图》
把猫当家人的老舍
为猫打架的钱钟书
与猫散步燕园中的季羡林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所喜爱 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duó)却见不得 猫,甚至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猫》,去寻找谜底吧。
精读细研
来历
外貌
性情
在家中的 地位
第二次: 小黄猫
从 舅 舅 家 浑身黄色 要来的
活泼、 全家人都 会 爬 树 、喜爱它
(3—14)
捉鼠
结局
对“我” 的影响
被一个 怅然、愤恨、 过路的 诅咒路人、 人 捉 去 久不养猫 了
我是主人的第二只猫,是三妹怂恿二妹从舅舅家要来的 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我更有趣更活泼,我喜欢在园中 乱跑,又会爬树、捉鼠,有时蝴蝶安详的飞过,我也会 扑过去捉。而且我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 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主人一家视我为亲爱 的同伴,但是最后也亡失了。
活动一、听—猫之诉说
精读细研
1.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摘录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来历
外貌
性情
在家中的 地位
结局
对“我” 的影响
第一次: 从隔壁 花白猫 要来的 (1、2)
花白的毛, “如带着泥土
很活泼
的白雪球似的”
很受喜爱
病死 一缕酸辛
比如说我是主人的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我有着花 白的毛,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我的性情很活泼, 喜欢“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 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我面前来回地拖摇着,我便扑过 来抢,又扑过去抢。家人都很喜欢我,视我为相伴的小侣, 但是我不知怎得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 污涩了,最终病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猫
知识目标掌握重点词语,理清文章线索。
教学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
品味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目标
情感目标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学习重点品读作者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第一课时
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
2.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
3.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
“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4.“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
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授知识变为学生自己发现信息、捕捉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全面把握文本中各类形象的言行和悲剧发生的原因,以期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的目的。
☞目标导学三:主旨探究,拓展延伸
1.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交流点拨】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地)对待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2.学习本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从下面两个角度谈一谈。
(1)从“我”的角度: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2)从“第三只猫”的角度: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因此要免遭厄运,也需自我完善。
3.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明确: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教学提示‖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可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谈一谈,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三、板书设计
第一只猫: 病 死 酸辛﹑难过 第二只猫: 亡失 怅然﹑愤恨 第三只猫: 屈死 暴怒﹑愧疚
第二课时
猫
善待生命 同情弱小 勇于自责
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
【交流点拨】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
只是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
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教学提示‖
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通过本课所学锻炼学生的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写作的能力,并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多种写作技巧 1.行文一波三折
2.善设伏笔
3.鲜明的对比手法
4.第一人称叙述手法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整个课堂,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积累丰厚自然。
不足之处
各环节过渡还不够自然,在“品味”环节还觉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环节还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后的教学历练中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