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常为我们现代人所用。

所谓千里马,顾名思义,即拥有特殊才能的人。而伯乐,就是能够驾驭千里马之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音”。

纵览古今,有多少匹“千里马”与“伯乐”失之交臂,又有多少匹“千里马”与其伯乐有幸相遇相知相惜。远一点的,像那刘备三顾茅庐,屈尊降贵,只为博得诸葛亮这一稀世之才;武则天未做皇帝之前,曾乔装改扮,巧言令色,用那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顽固不化的神探狄仁杰;唐太宗李世民不因魏征是前太子幕僚而杀害与他,反而秉着惜才的态度委以重用;近一点的,乾隆帝不因纪昀是一介布衣而看不起他,同样唯才是用,委以《四库全书》总攥官的重任,命其编修此书。。。

古往今来,君王懂得惜才的例子真可谓不胜枚举,这些,不正是千里马与伯乐相辅相成,相知相惜的最好体现吗?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确,这个社会,人才济济,所谓人才,比比皆是。但是,往往能够真正穿破重重阻碍,懂得运用智慧的双眼发现这些“千里马”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其实,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曾与千千万万匹“千里马”擦肩而过,但是,不懂珍惜如我们,只能遗憾地与其错过,剩下的,只是回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犹豫呢?,让我们的双眼更明亮些,去寻找属于我们的千里马吧!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反映的是制度短缺

企业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就好比千里马,问题是如何培育、发现、使用千里马。我们一方面抱怨千里马不常有,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千里马被当成拉磨的驴在使用。看来,千里马不常有的根源还是出在伯乐身上。这就应验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老话。为什么扮演伯乐的政府部门不识千里马呢?这需要从制度上寻找原因。

原因之一:伯乐戴着有色眼镜挑选千里马。评判千里马的标准应是客观的,那就是在相同条件下看哪匹马跑得更快、更远。同样,衡量一个经营者能力大小的标准也应是客观的,那就是看他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和长期发展。但我们的一些伯乐在选择千里马时,往往夹带着浓重的个人主观色彩或其他标准。例如,宁要听话温顺的马,也不要跑得快的马,甚至用选拔行政官员的标准来选择经理人员。其结果不仅不能给每匹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而且很可能把日行千里但有棱有角的良马淘汰出局。

原因之二:伯乐缺乏挑选千里马的积极性。即使伯乐能一眼识别千里马,但如果从奔腾的万马中挑选出了千里马,伯乐却不能享受相应的益处;如果把一匹慢腾腾的驽马当成了千里马,伯乐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那么伯乐就可能闭着眼睛随意选马。如果企业的主管部门有权聘任和考核经营者,但他们对行使权力的后果却不承担责任,那么不仅他们可能对真正的千里马视而不见,而且那些驽马就可能把心思放在怎样取悦伯乐上,投其所好,甚至贿赂伯乐手中的廉价投票权。其结果是驽马被当成了千里马。

原因之三:伯乐设置了各种框框,千里马不能撒开蹄子飞奔。伯乐选出的可能是一匹千里马,但或者怕马儿跑出了格,把它关在马厩里;或者怕马儿走错了道,给它拴上笼头,始终牵着缰绳不放。这些框框把千里马的优势给限制住了。其实,国有企业的中高级经理人员中不乏经营高手,但频繁的行政干预、政出多门的规章制度及各种审批制度等,却把他们的手脚束缚住了。如果经营管理者作什么决策都要向有关部门请示汇报,企业就难以对瞬息万

变的市场需求作出反应,其竞争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原因之四:既让千里马快快跑,又不给它吃好草。即使是匹千里马,你要让它跑得快,就应在它不尽力时给它一鞭子;在它优先跑到终点后,及时给它喂好草。这就是所谓的对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如果把企业干砸了,最多拍拍屁股走人,弄得好还能异地为官;如果把企业搞好了,也不能获得足够的激励性报酬。既然干好干坏一个样,经营者就很难使出全力来经营企业。

可见,与其说我国的企业缺乏千里马式的经营帅才,倒不如说我们缺乏千里马的选拔、评价和激励机制,即问题还是出在伯乐身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实际上反映的是我国目前还缺乏一个让有才华的经营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制度。为了让伯乐识好马、选好马、用好马,就必须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让真正能承担选马责任且具有“火眼金睛”的伯乐脱颖而出。我们呼唤千里马,实际上是在呼唤伯乐;而呼唤伯乐,实际上是在呼唤产权制度改革。

公平的说,时下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知人善任者的确大有人在。但不容否认的是,以“伯乐“自居者委实不少。一方面是一些领导者们张口闭口“人才难求”,另一方面,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的现状在许多单位还是相当普遍,在这些“伯乐”们挑中的人才中,堪称“千里马”的依稀可见,相反,滥竽充数的“驽马”却不胜枚举。究其原因,其实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之一:“伯乐”们在相马方面只会说不会练。我们有些领导有“伯乐”之心,却无伯乐之才。君不见,某些领导与人谈起其用人之道来是头头是道,其求贤若渴之状,堪比起当年三顾茅庐的刘玄德。但实际状况却与其所言大相径庭。因其既不懂伺马、赛马,更不懂相马的自身素质所限,拿到实践中去检验时却现了眼。以至于尽管选人不少,可逢急难险重时其中能堪当大任者委实寥寥。但有一种人却不少,那就是“决策时拍脑袋,指挥时拍胸脯,失误时拍大腿,追查时拍屁股”的“四拍”型干部却比比皆是。

原因之二:某些“伯乐”私心重。有些伯乐能一眼识别千里马,但他却偏偏对真正的千里马视而不见,而是宁要听话温顺的马,也不要跑得快的马,为什么呢?有私心的伯乐可能会这样想:如果从奔腾的万马中挑选出了千里马,他们会认为这一切都是靠自己的能力换来的,今后只会加倍努力工作来报效组织;而如果把一匹慢腾腾的驽马当成了千里马就不一样了:那些驽马明知自己能力不行,要想把“千里马”的名声维持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继续把心思放在怎样取悦伯乐上,反正工作好坏的最后评价权还掌握在伯乐手里。对于伯乐而言,能否从这些驽马身上赚取几两贿银故且不论,光是平时看着他们在自己那副“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的模样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啊。

原因之三:伯乐会选不会用。有些伯乐虽然选中的千里马,却习惯用管理驽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去管理千里马,不是顺应千里马的特点,尽可能地为他人们创造条件,发挥所长,而是喜欢把它们置于自己设置好的各种框框内,比如说,只要听话,不要说话;走路的姿势要符合自己的规范,鸣叫时的声音、眼神都不能太随便,伙食标准也要和其它驽马一样,既让千里马快快跑,又不给它吃好、吃足草。或者怕马儿跑出了格,把它关在马厩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