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件《散步》
合集下载
第6课《散步》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散步
莫怀戚
重点:能抓住人物的描写语句分析人物特点。 会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难点: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考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作家。 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发表各类 作品近500万字。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
代表作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小说《大 律师现实录》《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研读第二部分第二层,回答问题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 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 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 西——生命。
1.这一段描绘了什么景色?有什么作用?
描绘了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 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既展 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又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的 幸福心情。
初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①):开门见山,交代事件、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②~⑧):写散步的过程。 第一层(②),写散步的原因,交代母亲态度的转变,为 下文由“我”决定走哪条路埋下伏笔。 第二层(③~⑤),写田野的春色和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三层(⑥~⑧),写散步路上的分歧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概要地说说散步的过程。 散步的起因 散步的快乐 产生分歧 分歧圆满解决
因为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一 切都取决于“我”。如果“我”处理不好, 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体现了“我”强烈的责 任感。
3.面对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体现了 “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我”最终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伴同母亲 的时间已短。这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尊敬 和孝顺。
加油站:
莫怀戚
重点:能抓住人物的描写语句分析人物特点。 会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难点: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考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作家。 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发表各类 作品近500万字。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
代表作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小说《大 律师现实录》《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研读第二部分第二层,回答问题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 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 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 西——生命。
1.这一段描绘了什么景色?有什么作用?
描绘了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 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既展 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又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的 幸福心情。
初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①):开门见山,交代事件、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②~⑧):写散步的过程。 第一层(②),写散步的原因,交代母亲态度的转变,为 下文由“我”决定走哪条路埋下伏笔。 第二层(③~⑤),写田野的春色和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三层(⑥~⑧),写散步路上的分歧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概要地说说散步的过程。 散步的起因 散步的快乐 产生分歧 分歧圆满解决
因为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一 切都取决于“我”。如果“我”处理不好, 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体现了“我”强烈的责 任感。
3.面对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体现了 “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我”最终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伴同母亲 的时间已短。这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尊敬 和孝顺。
加油站:
《散步》ppt课件
走进作者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写此文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的传统美德被外国人如此看重。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普通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的价值,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圈画表现人物形象的词句,分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分析某一人物形象。 人物: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第二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课文通过记叙(一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我们”一家(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深厚情感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但是在《散步》发表二十年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去年9月,在重庆举办的一次作文大赛上,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二十年后说<散步>》莫怀戚咱们这一节课,就来品读《散步》中的“生命”。
李永强
再读课文,点评人物
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谁?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我最欣赏 ,因为,从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 的人”句式回答。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言外之意是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很短
母亲给“我”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所以作者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个结尾富含深意,耐人寻味,正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写此文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的传统美德被外国人如此看重。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普通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的价值,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圈画表现人物形象的词句,分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分析某一人物形象。 人物: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第二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课文通过记叙(一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我们”一家(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深厚情感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但是在《散步》发表二十年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去年9月,在重庆举办的一次作文大赛上,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二十年后说<散步>》莫怀戚咱们这一节课,就来品读《散步》中的“生命”。
李永强
再读课文,点评人物
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谁?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我最欣赏 ,因为,从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 的人”句式回答。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言外之意是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很短
母亲给“我”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所以作者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个结尾富含深意,耐人寻味,正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
第6课《散步》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写作特色 ❶选取平凡小事,以小见大立意。 选取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 意义的主题,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立意法。《散步》写祖 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 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选取“散步”这一 生活侧面,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 道德、情感,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母子情
②“我”和妻子之间 ③ 母亲和儿子之间
夫妻情 祖孙情
温馨和睦、互敬互爱、珍爱亲情、尊老爱幼
品析语言
➢ 文章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有些词“大词小用”,请同学们找出来 品味赏析。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母亲、儿子、妻子都听“我”的,“我”的决定关系到家庭的和睦,故 “我”感觉“责任的重大”。“领袖人物”“严重关头”大词小用,烘 托了“我”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
相信儿子,能 背她过去。
从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
一家人尊老爱幼,相 亲相爱,温馨和睦。
探究人物
➢ 请你给这个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概括人物 的品质和性格),并说说在文中哪里找到的相关依据。
(
)的儿子
(
)的妻子
( )的母亲 ( )的“我”
探究人物 人物1:儿子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深入探究
➢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
➢ “散步” 也是全文的“线索”
➢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中心事件,为下文讲到这
标
件事做了铺垫。
题 ➢为全文奠定了舒缓从容、温馨和谐的感情基调
➢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 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第6课《散步》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散 步 叙事
莫怀戚
散文
谈谈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我 国古代把与韵文,骈文相对的散文文章称为“散文”。及 除诗 词 曲 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 概称为“散文”。
现代散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叙事 、记 人 、状物 、写景 、说理的文艺性文体。范围广形式多样, 兼有记叙、 描写、 议论和抒情等。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浓浓亲情的、和谐的、互敬互爱的、和睦 相处的、尊老爱幼的家庭。
课文研读
与《秋天的怀念》相比,本文的感情基调 有什么不同?
《秋天的怀念》——沉痛、感伤、压抑、深沉, 结尾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宁静。 《散步》——愉悦、温馨、舒缓。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选取一家祖孙三代人在田野 上散步这个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这一 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 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 美德。
课文研读
谁来解决分歧?
“我”
为什么“我” 来解决?
“我” 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 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 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 的。
“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①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②“我”要尽可能多的孝顺母亲
“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作者简介
莫 怀 戚 , 1951 年 出 生 , 男 , 汉 族 。 笔 名 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82年毕 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 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 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 “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 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等。
莫怀戚
散文
谈谈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我 国古代把与韵文,骈文相对的散文文章称为“散文”。及 除诗 词 曲 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 概称为“散文”。
现代散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叙事 、记 人 、状物 、写景 、说理的文艺性文体。范围广形式多样, 兼有记叙、 描写、 议论和抒情等。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浓浓亲情的、和谐的、互敬互爱的、和睦 相处的、尊老爱幼的家庭。
课文研读
与《秋天的怀念》相比,本文的感情基调 有什么不同?
《秋天的怀念》——沉痛、感伤、压抑、深沉, 结尾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宁静。 《散步》——愉悦、温馨、舒缓。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选取一家祖孙三代人在田野 上散步这个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这一 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 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 美德。
课文研读
谁来解决分歧?
“我”
为什么“我” 来解决?
“我” 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 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 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 的。
“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①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②“我”要尽可能多的孝顺母亲
“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作者简介
莫 怀 戚 , 1951 年 出 生 , 男 , 汉 族 。 笔 名 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82年毕 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 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 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 “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 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等。
第6课《散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承前 我
启后 妻子
赡养
抚养
责任
儿子
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 传统美德。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
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母亲、儿子、妻子都听“我”的,“我”的 决定关系到家庭的和睦,故“我”感觉“责任的重 大”。
“领袖人物”“严重关头”大词小用,烘托了 “我”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
2、文章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有些词“大词小用”,请 同学们找出来品味赏析。
重点
记忆
⑤点明主题,揭示中心;
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议论文);
⑦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文)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主要讲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初春在田 野散步的事情,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 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 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揭示了中年人对家庭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母亲
(第四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 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通过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❶渲染了生机勃勃的美 好氛围;❷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愉悦心情;❸表达了作者 对生命的赞扬与歌颂,和 对母亲的祝福,希望母亲拥有 春天般的强大生命力。
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 多跟有“于”字)。
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记叙了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 和儿子四人在田野散步的事情。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圈画表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关键词, 回答问题:
1.散步的季节、地点: 2.文中出现的人物: 3.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4.由谁来决定? 5.为什么“我”来决定? 6.“我”的决定是什么? 7.矛盾是否因“我”的决定解决了? 8.最终决定是什么?
第6课《散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人教版 七年级 语文(上)第一单元
谢谢观看
“我”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 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走小路时到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 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 是一位孝子,团结妻子一同承担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 大责任。
妻子: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 夫,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 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是一位贤妻。
第一课时
6 散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1)读下面的话,比较用“悄悄地”和去掉“悄悄地” 有什么不一样。
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 惫时靠岸;有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 润我们枯涸的心田。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 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 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 不去的记忆?
(2)传情的句子 ①:第1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 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 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 现出来了,母亲的年迈、顺从, 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
② 第2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 她的话一样。”
小结
文章的语言优美,耐人寻味,我们以后在写作的 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 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深入探究
阅读材料,思考最后一段的几句话,说说对“好像
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
话的理解。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 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 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 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第6课《散步》(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小 事
中 心
以小见大
散 步
尊老爱幼
品味探究
“世界”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结尾深化了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除了“世界”一词大词小用,还有那个词是此类用法?
“分歧”。
1、课文中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式,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小路,小路有意思。”请再画出两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02
整体感知
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A、散步的人物是:
母亲、我、妻子、儿子
田野
初春
分歧
一家人在小路上温馨地散步
B、散步的地点是:
C、散步的时间是:
E、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F、结局:
母亲不忍“我”为难
情美景美
情谊相互流淌
世上每一位母亲都会这样全心全意爱自己子女吗?
(2)美满的夫妻
文中是如何体现我与妻子之间的美满恩爱呢?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对“妻子”有足够尊重、理解和支持,妻子对我也有相应家杏林子说“我觉得这三十年的岁月里头,让我学到最大的功课就是怎么样去付出我的爱,怎么样去享受别人给我的爱。”
家庭幸福密码2:付出爱,尊重爱,对爱有责任。夫妻互敬互爱,家庭才会幸福。
(3)快乐的花儿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4、此文的这一主题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中 心
以小见大
散 步
尊老爱幼
品味探究
“世界”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结尾深化了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除了“世界”一词大词小用,还有那个词是此类用法?
“分歧”。
1、课文中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式,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小路,小路有意思。”请再画出两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02
整体感知
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A、散步的人物是:
母亲、我、妻子、儿子
田野
初春
分歧
一家人在小路上温馨地散步
B、散步的地点是:
C、散步的时间是:
E、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F、结局:
母亲不忍“我”为难
情美景美
情谊相互流淌
世上每一位母亲都会这样全心全意爱自己子女吗?
(2)美满的夫妻
文中是如何体现我与妻子之间的美满恩爱呢?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对“妻子”有足够尊重、理解和支持,妻子对我也有相应家杏林子说“我觉得这三十年的岁月里头,让我学到最大的功课就是怎么样去付出我的爱,怎么样去享受别人给我的爱。”
家庭幸福密码2:付出爱,尊重爱,对爱有责任。夫妻互敬互爱,家庭才会幸福。
(3)快乐的花儿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4、此文的这一主题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散步》课件(共18张PPT)
小结:
散步
莫怀戚
尊老
母亲
我
爱幼
妻子
儿子
背
背
主题:表达了尊老爱幼、孝顺第一的家庭伦理思想。
品析文章的语言美,探究文章的写作手法 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大词小用,以小见大,你能找出几例 吗?为什么要用这种写作手法呢?
• 大词小用就是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大的词用在一个范围、概念较小 的事物上,或者将一个小事物故意说成大事物以强化读者印象。
散步
莫怀戚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生字词,正确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重点) 2.理解其主要内容学习以小见大的手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重点) 3.揣摩文章语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好 美德。(难点)
晓常识
作者简介
莫怀戚( 1951—2014) ,重庆人作, 家。笔名:
①“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 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 对老年人有好处。 ②“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慢慢地,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中的“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这几个词语把我的小心翼翼 描写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关心,唯恐母亲有闪失。 ③第四段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珍爱生命,第七段的表现了他热爱生活。
结尾点题,升华主题。“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 “我”以生命,儿子又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 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人到中年, 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 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
• 文章为什么取题《散步》?说说你的理由。
第6课《散步》课件(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24)
2
还是走小路吧!
一个“吧”字流露出商量的语气,表明母亲 心目中也有儿子和儿媳,展现一家人相互体 谅、生活和睦的温馨。
A:“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 也是妈妈和儿子。”
• A: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母子情 01
夫妻情
03
祖孙情 02
亲情
三、读懂情感意味
反复诵读最后一段,你读出了怎样的话外音?
提示:要读得愉悦、深沉;末句可以读得庄严、凝重, 给人以沉甸甸的感觉。
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 走得小心,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 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 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 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 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本文写于1985年,其写作契机有两个: 一个是作者全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时,确实 在南方的田野散过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另 一个是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 曾就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进行晕交谈,柯尔特对 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这引起了作者 理性的思考。作者在思考之余,写下了此文。
信服 •xìn fú 分歧 •fēn qí
对称句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读起来 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这些句子体现了一个相亲相爱、和睦而又温馨的家庭。 可以看出作者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责任十分 重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咀嚼准确精当的用词
1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严冬,在身体和精 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巨,一个“又”字意味丰厚,既流露出 “我”一直对母亲健康的忧虑担心,更饱含了“我”对母亲熬过 严冬的万分欣喜庆幸之情。
还是走小路吧!
一个“吧”字流露出商量的语气,表明母亲 心目中也有儿子和儿媳,展现一家人相互体 谅、生活和睦的温馨。
A:“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 也是妈妈和儿子。”
• A: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母子情 01
夫妻情
03
祖孙情 02
亲情
三、读懂情感意味
反复诵读最后一段,你读出了怎样的话外音?
提示:要读得愉悦、深沉;末句可以读得庄严、凝重, 给人以沉甸甸的感觉。
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 走得小心,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 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 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 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 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本文写于1985年,其写作契机有两个: 一个是作者全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时,确实 在南方的田野散过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另 一个是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 曾就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进行晕交谈,柯尔特对 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这引起了作者 理性的思考。作者在思考之余,写下了此文。
信服 •xìn fú 分歧 •fēn qí
对称句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读起来 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这些句子体现了一个相亲相爱、和睦而又温馨的家庭。 可以看出作者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责任十分 重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咀嚼准确精当的用词
1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严冬,在身体和精 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巨,一个“又”字意味丰厚,既流露出 “我”一直对母亲健康的忧虑担心,更饱含了“我”对母亲熬过 严冬的万分欣喜庆幸之情。
第6课《散步》课件(共39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景物描写并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暗示熬过了严 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生命活力。这美好的环境,也很好 地衬托出浓浓的亲情。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 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儿子的话表现了什么? 明确:孩子的话充满了童趣,孩子觉得他得到了一个很 大的新发现。这里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可爱、聪明智 慧,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个世界”。
作者写小事用大词,其用意就在于向读者透露 《散步》一文的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 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①宣扬一个伦理原则:即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尊老爱
幼的传统美德。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 应该顾老的一头,实行这个原则,家庭就和美了,好的 家风就会代代相传。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 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 的整体。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 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 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非稳当不可。
边了。
18 卧冰求鲤
王祥, 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 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 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 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 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 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 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 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 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
太尉。
走近作者 莫怀戚
明确: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很会替母亲的健康着想,非 常孝顺母亲。如果把母亲一个人冷落在家,母亲会很孤 独、寂寞。这儿写出了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第6课《散步》课件(共22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慢慢地”“稳稳地”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 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又有其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 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 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品味语言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 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 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主旨思辨
观点三:本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责任和担当。中年人对上 承担着赡养老人的责任,对下肩负着培育子女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 承前启后的使命感。
观点四:本文旨在表达一种生命的感慨。随着时间不断流逝,生命 不断成长与衰老,生命的角色、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强壮的生命 必须对它的两端的弱势生命负责,即强壮的生命当对幼小的生命和 衰老的生命负起责任来。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 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早已习惯”写的是上一代母子关系;“还习惯”写得是下一代 父子关系。同是一个“我”,在母亲眼里是强壮的,而在儿子眼里 是高大的。
品味语言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母亲懂得尊重儿子,儿子懂得关心老人。 母子之间的感情亲切、和谐、始终如一。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 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早已习惯”写的是上一代母子关系;“还习惯”写得是下一代 父子关系。同是一个“我”,在母亲眼里是强壮的,而在儿子眼里 是高大的。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 赖这样的人生哲理。
品味语言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 样。” 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影响着民族的命运。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妻子、儿子三者间的 “分歧”,也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想 象成“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品味语言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 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 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主旨思辨
观点三:本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责任和担当。中年人对上 承担着赡养老人的责任,对下肩负着培育子女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 承前启后的使命感。
观点四:本文旨在表达一种生命的感慨。随着时间不断流逝,生命 不断成长与衰老,生命的角色、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强壮的生命 必须对它的两端的弱势生命负责,即强壮的生命当对幼小的生命和 衰老的生命负起责任来。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 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早已习惯”写的是上一代母子关系;“还习惯”写得是下一代 父子关系。同是一个“我”,在母亲眼里是强壮的,而在儿子眼里 是高大的。
品味语言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母亲懂得尊重儿子,儿子懂得关心老人。 母子之间的感情亲切、和谐、始终如一。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 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早已习惯”写的是上一代母子关系;“还习惯”写得是下一代 父子关系。同是一个“我”,在母亲眼里是强壮的,而在儿子眼里 是高大的。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 赖这样的人生哲理。
品味语言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 样。” 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影响着民族的命运。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妻子、儿子三者间的 “分歧”,也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想 象成“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03926_七年级语文《散步》优秀课件
10
优美语句欣赏与感悟
“阳光温柔地洒在我身上,微风轻轻拂过我的脸颊,我感到 无比的惬意和舒适。”这句话通过描绘自然的美好,表达了 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路上的人们或匆匆赶路,或悠闲漫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目的地和故事。”这句话揭示了社会的多样性和人生的丰富 性,启发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024/1/29
2024/1/29
3
01
CATALOGUE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1/29
4
作者生平及主要成就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笔名周 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 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1966年初中毕 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 大学中文系。 生前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 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 始文学创作。其中一篇小说《诗礼人家》曾 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 说选》。其作品《散步》被选入苏教版初二 语文第二十二课及人教版初一语文第一课。
友情的启示
虽然文中没有直接描写友情,但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扶持的描绘 ,我们可以联想到友情的重要性,即要珍惜身边的朋友,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同时,文章也启示我们要尊重长辈、爱护晚辈、热爱自然、珍惜生命。
16
04
CATALOGUE
自然环境描绘与意境营造
2024/1/29
17
自然环境描绘技巧分析
12
03
CATALOGUE
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
2024/1/29
13
主要人物形象描绘及特点分析
母亲
年迈体弱,温柔慈爱,善解人意,疼 爱孙子。在文中,母亲的形象是通过 她的言行举止和与孙子的互动来塑造 的。
优美语句欣赏与感悟
“阳光温柔地洒在我身上,微风轻轻拂过我的脸颊,我感到 无比的惬意和舒适。”这句话通过描绘自然的美好,表达了 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路上的人们或匆匆赶路,或悠闲漫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目的地和故事。”这句话揭示了社会的多样性和人生的丰富 性,启发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024/1/29
2024/1/29
3
01
CATALOGUE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1/29
4
作者生平及主要成就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笔名周 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 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1966年初中毕 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 大学中文系。 生前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 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 始文学创作。其中一篇小说《诗礼人家》曾 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 说选》。其作品《散步》被选入苏教版初二 语文第二十二课及人教版初一语文第一课。
友情的启示
虽然文中没有直接描写友情,但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扶持的描绘 ,我们可以联想到友情的重要性,即要珍惜身边的朋友,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同时,文章也启示我们要尊重长辈、爱护晚辈、热爱自然、珍惜生命。
16
04
CATALOGUE
自然环境描绘与意境营造
2024/1/29
17
自然环境描绘技巧分析
12
03
CATALOGUE
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
2024/1/29
13
主要人物形象描绘及特点分析
母亲
年迈体弱,温柔慈爱,善解人意,疼 爱孙子。在文中,母亲的形象是通过 她的言行举止和与孙子的互动来塑造 的。
6《散步》课件 (共43张PPT)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本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① 散步的时间:初春 ② 散步的地点:田野 ③ 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④ 散步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散步路线的选择 ⑤ 分歧的解决办法:“我”想迁就母亲,母亲
迁就了孙子
内容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解决“分歧”时,由作者做决定的原因 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朗读训练
自主诵读,把握语气、 节奏的变化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或者 欣赏的段落、语句,自主朗 读,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朗 读时的感情表现,注意语气、 节奏的变化。
朗读训练
教师点评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朗读时的感情表 现可以略为强烈、夸张一点,语速要比平常 说话慢几个节拍,语气的轻重需要体现出区 别,节奏快慢的处理要对比得更鲜明。
七年级语文上册
6散步
第二课时
本课目标
1.探究本文的语言特点,如对称句、 回环句等。
2.多方面理解文章主旨,深入领会文 章的思想内涵。
品析语言
《散步》是一篇公认的美文,纵观整个 行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 句子,除文末有几分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 话。但通俗而不庸俗,明了而不直露。
同学们可找出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大声 自由朗读,进一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想一 想本文美在哪里。
字词学习
◆生难字 分歧( qí ) 煎熬( áo ) 咕咕( ɡū ) 粼粼( lín )
蹲下( dūn ) 嫩芽( nèn ) 一霎( shà )
◆多音字
( sàn )散步 散
( sǎn )散漫
( pāo )眼泡 泡
( pào )泡茶
( lèi )劳累 累 ( léi )累赘
( lěi )积累 ( pū )铺床 铺 ( pù )当铺
第6课《散步》课件(共3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正 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 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 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表现了 我强烈的责任感。
处于核心地位的“我”选择走大路——“我决定委 屈儿子”,因为“我”考虑到自己陪伴儿子的时间 还很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 以补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的细节描写,反 映了“我”对母亲的孝顺和尊敬。
散步
莫怀戚
莫怀戚,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在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著有小说 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 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 信服 ( xìn fú ) • 分歧( qí ) • 委屈( wěi qū ) • 水波粼粼( lín lín ) • 熬( áo ) • 取决(qŭ jué )
游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报 得 三 春 晖。
我们的快乐是父母脸上的微笑,我们的 痛苦是父母眼中的忧伤,我们可以走得 很远很远,却永远也走不出父母的心灵 广场。
——风语
联系生活,诗意表达
请同学根据学习体会和自己的生活体 验,以“家”为主题进行仿写
请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品味其中的作用。
景色美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 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 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 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 西——生命。
拓展——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 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为散步设置了背景(写出了一家人散步的目 的),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的愉悦的心 情。
处于核心地位的“我”选择走大路——“我决定委 屈儿子”,因为“我”考虑到自己陪伴儿子的时间 还很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 以补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的细节描写,反 映了“我”对母亲的孝顺和尊敬。
散步
莫怀戚
莫怀戚,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在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著有小说 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 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 信服 ( xìn fú ) • 分歧( qí ) • 委屈( wěi qū ) • 水波粼粼( lín lín ) • 熬( áo ) • 取决(qŭ jué )
游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报 得 三 春 晖。
我们的快乐是父母脸上的微笑,我们的 痛苦是父母眼中的忧伤,我们可以走得 很远很远,却永远也走不出父母的心灵 广场。
——风语
联系生活,诗意表达
请同学根据学习体会和自己的生活体 验,以“家”为主题进行仿写
请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品味其中的作用。
景色美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 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 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 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 西——生命。
拓展——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 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为散步设置了背景(写出了一家人散步的目 的),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的愉悦的心 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6《散步》课件(幻灯片32张)
尊重、理解亲人 感恩亲人、
珍惜学习机会, 用成绩回报父母, 不让父母操心
> 古文里的尊老爱幼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明、听话
四、 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讲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 初春在田野漫步,生动地展示了这一 家人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深厚感情 和生活乐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 幼的传统美德。
>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跳读课文,文中 有很多
输入标题
值输入得标题细细品味,请 输入标题 你画出输你入标认题 为用得
妙的字词和句并 说说理由。
扼虎救父 哭竹生笋 弃官寻母 埋儿奉母 扇枕温衾 怀橘遗亲 行佣供母 刻木事亲 戏彩娱亲 鹿乳奉亲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觉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应该怎样“孝亲敬老”呢?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现敬散亲文、《漫奉步养》、和侍《疾家、园立落身日、》选谏在诤了、中善学终语。文课文之中。
结构梳理
总起:交代事件、地点、人物(1)
漫步
劝母亲漫步(2)
现散文《漫步》和《家园落日》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
叙述
漫步(3-5)
漫步时的分歧和决定(6-7)
背着母亲、儿子继续漫步(8)
内容分析
① 漫步的地点: 田野 ② 漫步的人物: 我、母亲、妻子、儿子 ③ 漫步的时间: 初春 ④ 漫步前产生了什么: 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劝母亲漫步。 ⑤现漫散步文时《产漫生步了》什和么《:家园分 儿落歧子日—要》走—选小母在路亲了,要中小走学路大语有路文意,课思大文。路之平中顺。;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6课《散步》课件(共34张PPT)
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 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 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合作探究
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 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同 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本文主要讲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初春在田野散步,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 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合作探究
探究内容
○ 分析人物的特点
探究形式
○ 再读课文 ○ 小组探究
探究时间:
○ 8分钟
01 “我”的特点
探究结果展示1
02 “我”的母亲的特点 03 “我”的妻子的特点
【粼粼】 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信服】 相信并佩服。
【熬】
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
【霎时】 短时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自主学习
• 学习目标
• 理清行文思路 • 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重点)
• 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 • 根 ”或据者“(“何什时么、怎何么地样)谁”的干思什路么组结织果语怎言。样
合作探究
品析句子中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一线课堂》第9题,《高效课堂》第11题。
“熬”字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说 明母亲度过这个冬天很不容易。同时也能反映出“我” 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合作探究
品析句子中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 头时那样。
04 “我”的儿子的特点
合作探究
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 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同 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本文主要讲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初春在田野散步,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 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合作探究
探究内容
○ 分析人物的特点
探究形式
○ 再读课文 ○ 小组探究
探究时间:
○ 8分钟
01 “我”的特点
探究结果展示1
02 “我”的母亲的特点 03 “我”的妻子的特点
【粼粼】 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信服】 相信并佩服。
【熬】
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
【霎时】 短时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自主学习
• 学习目标
• 理清行文思路 • 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重点)
• 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 • 根 ”或据者“(“何什时么、怎何么地样)谁”的干思什路么组结织果语怎言。样
合作探究
品析句子中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一线课堂》第9题,《高效课堂》第11题。
“熬”字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说 明母亲度过这个冬天很不容易。同时也能反映出“我” 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合作探究
品析句子中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 头时那样。
04 “我”的儿子的特点
第6课《散步》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任务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记叙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南方初春的
田野温馨地散步的事情。
2.听读课文,快速抢答:
时间 地点 人物
初春 南方的田野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事件起因 在田野上散步
事件经过 因为“走小路”还是“走大路”的问题发生了分歧
课堂小结
主旨归纳
课文通过选取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画面,生 动地展示了一家人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 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 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 度使命感。
写作特色
1.线索明晰。
“散步”既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以“ 散步”为线索,课文依次写了“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 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 依从了孙子,“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妻子
温 柔 、贤惠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尊重自己的丈夫,为了这个家的和谐、温暖而尽心尽力。
“我”
的儿子
天真、聪颖 乖巧、活泼
A.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 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表现出小家伙的天真、聪颖。
B.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说:“走大路。”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 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写出中年人肩负着赡养老人、养育子 女的重大责任。以小见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3.文中多处运用了对称的句子,找一找,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 的好处。
例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 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获奖课件
6 散步
思考探究
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 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①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 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此外, 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更多想象、 回味、思考的空间。
(2)标题的主要作用
①点明写作对象; ②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③点明文章主要内容; ④揭示文章中心; ⑤表明作者感情; 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⑦运用修辞,新颖别致,吸引读者; ⑧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等等。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本文为什么以“早起”作为题目,请简要说明。
早起 罗瑞花
①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黎明即起,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微光 亮,拿木梳梳理好短发,用发夹夹好,精神利落地开始一天的忙碌。
……
【参考答案】
“早起”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又是全文想要表达的 主题所在。用“早起”做标题,照应了全文叙事的内容, 也自然地生发了对生活的感受,通俗却引人注意,言简 意赅,却发人深思。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 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 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用:
这些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 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 福心情。
方法拓展
如何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②渲 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形象、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④推 动故事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 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 情;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深化主题。
再见!
3.答题基本格式 (自然)环境特点+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特点+为……设置了背景,预示人物……的命 运,推动情节发展。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 “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 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五、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与同学一起 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调,并试着通过朗读来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
《秋天的怀念》的感情基调是:沉痛、感伤、悲慨、 压抑,结尾处又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宁静。
《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明朗、愉悦、亲切、 舒缓、从容。有些语句也有含蓄未言的深意。
认真完成课后练习,熟练掌握本课知识点。
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 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从深层理解 来说,这一句暗示着中年人承担着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表 现了我和妻子对家庭的强烈使命感。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也是这样。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同时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 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洋溢着浓浓亲情。
②在勤劳的农家是没有一个闲人的,只要不生病就不会停下手中的 活。八十多岁的桂鑫爷爷大清早就在庭院里编竹筛竹箩、扎竹扫把、削 竹筷子,他能把一根竹子变出许多物件:快九十岁的白秀奶奶天一亮就 坐在门口在干瘦的腿上搓麻绳;在天刚破晓的寒气里,男人扛锄赶牛往 田野走去,女人穿梭于厨房、菜园,小孩子帮着打扫庭院、生火煮饭、 看管弟妹、喂养鸡鴨……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 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 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 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 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冰湖》节选
①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 路有意思…… ……
好处:这些对称的语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 从语义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 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 相映衬,很有情趣。
【参考答案】
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的恶劣;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为下文封湖,进而父亲砸冰、扒冰作铺垫。
积累拓展
四、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 好处。
例句: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 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 她总是听我的。
课文中的对称句还有:
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 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 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 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②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点,可以拟出 《一家人》《三代》《儿子和母亲》《初春的田野》等题 目;也可以基于对主旨的不同理解(“和谐”“孝道” “责任”“生命”“选择”等),拟出抽象的题目。
命题点
标题的作用 (1)分析标题的作用
注意结合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上回 答标题的含义,结构上主要回答是否为文章的线 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6 散步
思考探究
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 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①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 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此外, 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更多想象、 回味、思考的空间。
(2)标题的主要作用
①点明写作对象; ②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③点明文章主要内容; ④揭示文章中心; ⑤表明作者感情; 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⑦运用修辞,新颖别致,吸引读者; ⑧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等等。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本文为什么以“早起”作为题目,请简要说明。
早起 罗瑞花
①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黎明即起,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微光 亮,拿木梳梳理好短发,用发夹夹好,精神利落地开始一天的忙碌。
……
【参考答案】
“早起”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又是全文想要表达的 主题所在。用“早起”做标题,照应了全文叙事的内容, 也自然地生发了对生活的感受,通俗却引人注意,言简 意赅,却发人深思。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 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 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用:
这些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 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 福心情。
方法拓展
如何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②渲 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形象、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④推 动故事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 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 情;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深化主题。
再见!
3.答题基本格式 (自然)环境特点+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特点+为……设置了背景,预示人物……的命 运,推动情节发展。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 “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 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五、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与同学一起 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调,并试着通过朗读来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
《秋天的怀念》的感情基调是:沉痛、感伤、悲慨、 压抑,结尾处又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宁静。
《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明朗、愉悦、亲切、 舒缓、从容。有些语句也有含蓄未言的深意。
认真完成课后练习,熟练掌握本课知识点。
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 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从深层理解 来说,这一句暗示着中年人承担着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表 现了我和妻子对家庭的强烈使命感。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也是这样。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同时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 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洋溢着浓浓亲情。
②在勤劳的农家是没有一个闲人的,只要不生病就不会停下手中的 活。八十多岁的桂鑫爷爷大清早就在庭院里编竹筛竹箩、扎竹扫把、削 竹筷子,他能把一根竹子变出许多物件:快九十岁的白秀奶奶天一亮就 坐在门口在干瘦的腿上搓麻绳;在天刚破晓的寒气里,男人扛锄赶牛往 田野走去,女人穿梭于厨房、菜园,小孩子帮着打扫庭院、生火煮饭、 看管弟妹、喂养鸡鴨……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 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 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 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 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冰湖》节选
①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 路有意思…… ……
好处:这些对称的语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 从语义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 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 相映衬,很有情趣。
【参考答案】
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的恶劣;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为下文封湖,进而父亲砸冰、扒冰作铺垫。
积累拓展
四、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 好处。
例句: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 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 她总是听我的。
课文中的对称句还有:
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 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 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 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②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点,可以拟出 《一家人》《三代》《儿子和母亲》《初春的田野》等题 目;也可以基于对主旨的不同理解(“和谐”“孝道” “责任”“生命”“选择”等),拟出抽象的题目。
命题点
标题的作用 (1)分析标题的作用
注意结合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上回 答标题的含义,结构上主要回答是否为文章的线 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